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提纲优质

合集下载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试复习题一(含答案) (22)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试复习题一(含答案) (22)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试复习题一(含答案)用尺规作图,不能作出唯一直角三角形的是( ) .A.已知两条直角边B.已知两个锐角C.已知一直角边和直角边所对的一锐角D.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答案】B【解析】【分析】能不能作出唯一直角三角形要看所给条件是否满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然后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对各选项进行判定.【详解】解:A、已知两条直角边和直角,可根据“SAS”作出唯一直角三角形,所以A选项错误;B、已知两个锐角,不能出唯一的直角三角形,所以B选项正确;C、已知一直角边和直角边所对的一锐角,可根据“AAS”或“ASA”作出唯一直角三角形,所以C选项错误;D、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可根据“HL”作出唯一直角三角形,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2.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A.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B.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斜边相等D.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SAS、ASA、AAS、HL以及性质定理可得出正确结论.【详解】解:A、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此选项错误;B、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此选项错误;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故本选项正确;D、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AD BC =,AC BD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OA OB =B .AOBCD ∠=∠+∠ C .CO DO =D .C D ∠=∠【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SSS 推出△ACB ≌△BDA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 =∠D ,∠CBA =∠DAB ,再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证明:∵在△ACB 和△BDA 中BC AD AC BD AB AB =⎧⎪=⎨⎪=⎩∴△ACB ≌△BDA ,(SSS )∴∠C =∠D ,∠CBA =∠DAB ,∴OA =OB ,∵AD =BC ,∴OC =OD ,∵∠AOB =∠C +∠CAO ,根据已知和全等不能推出∠CAO =∠D ,∴选项A 、C 、D 都正确,只有选项B 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14.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唯一画出△ABC 的是( )A .AB =6,BC =3,AC =9B .AB =5,BC =4,∠A =30° C .∠C =90°,AB =6D .∠A =60°,∠B =45°,AB =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知只有D 能画出三角形.【详解】解:A.∵AB +BC =6+3=9=AC ,∴不能画出△ABC ;B.已知AB 、BC 和BC 的对角,不能画出△ABC ;C.已知一个角和一条边,不能画出△ABC ;D.已知两角和夹边,能画出△ABC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三角形全等判定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是解题关键.15.如图,已知线段AE 与BD 交于点C ,且BC EC =,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 DEC ∆∆≌的是( )A .B E ∠=∠ B .AC DC =C .AD ∠=∠ D .AB DE =【答案】D【解析】【分析】 欲使ABC DEC ≌△△,已知BC EC =,又有对顶角相等=ACB DCE ∠∠,可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AS 、SAS 、ASA 添加条件,对选项逐一证明即可.【详解】解:A 选项:B E ∠=∠∵在ABC 和DEC 中=B E BC ECACB DCE ∠=∠⎧⎪=⎨⎪∠∠⎩∵ABC DEC ≌△△(ASA ),故A 选项能判定ABC DEC ≌△△;B 选项: AC DC =∵在ABC 和DEC 中=BC EC ACB DCE AC DC =⎧⎪∠∠⎨⎪=⎩∵ABC DEC ≌△△(SAS ),故B 选项能判定ABC DEC ≌△△;C 选项:AD ∠=∠∵在ABC 和DEC 中=A D ACB DCE BC EC ∠=∠⎧⎪∠∠⎨⎪=⎩∵ABC DEC ≌△△(AAS ),故C 选项能判定ABC DEC ≌△△;D 选项:AB DE =相等的角不是两组边的夹角,故不能判定ABC DEC ≌△△.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此类添加条件题,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已有条件,注意隐含条件,同时注意SSA 和AAA 不能证明全等.16.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 DEF △≌△的是( ).A .A D ∠=∠,B E ∠=∠,C F ∠=∠ B .AD ∠=∠,C F ∠=∠,AC EF =C .AB DE =,BC EF =,AD ∠=∠ D .AB DE =,BC EF =,90C F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逐项判断即可.【详解】A 、三角对应相等不一定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此项不符题意B、,AC DF、,BC EF,即=,由此可知边的对应关系为,∠∠=∠A C FD∠=不是对应边,则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此项不符题意AC EFC、,==,两组相等对应边的夹角为,B E∠∠,则不能判定两AB DE BC EF个三角形全等,此项不符题意D、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HL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此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熟记并灵活运用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17.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有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两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D.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举出反例得出A选项不对;同样根据举出的图形,结合已知得出B 也不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根据三角对应相等不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即可判断C;根据已知和等边三角形性质可以推出三边对应相等,根据SSS即可推出两三角形全等.【详解】解:A、假如这两边是两腰,则不能推出第三个条件相等,如图AB=AC,DE=DF ,AB=DE ,AC=DF ,但两三角形不全等,故本选项错误;B 、如上图,两腰AB=DE=AC=DF ,但两三角形不全等,故本选项错误;C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推出第三个角也相等,但是根据AAA 不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错误;D 、∵△ABC 和△DEF 中,AB=BC=AC ,DE=DF=EF ,AB=DE , ∴AC=DF ,BC=EF ,∴根据SSS 可以推出△ABC ≌△DEF ,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18.如图,CD AB ⊥于,D BE AC ⊥于,E BE 与CD 交于,O OB OC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 .4对B .3对C .2对D .1对【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定理求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即可.【详解】∵CD AB ⊥,BE AC ⊥∴90CDB BEC ==︒∠∠在△BOD 和△COE 中90OB OC BOD COECDB BEC =⎧⎪∠=∠⎨⎪∠=∠=︒⎩∴BOD COE △≌△∴OD OE =,B C ∠=∠,BD CE =∵,BE OB OE CD OC OD =+=+∴BE CD =在△ABE 和△ACD 中ADC AEB CD BEB C ∠=∠⎧⎪=⎨⎪∠=∠⎩∴ABE ACD △≌△∴AD AE =在△AOD 和△AOE 中AD AE ADO AEO OD OE =⎧⎪∠=∠⎨⎪=⎩∴AOD AOE △≌△∴DAO EAO ∠=∠∵,AB AD DB AC AE EC =+=+∴AB AC =在△ABO 和△ACO 中AB AC DAO EAO AO AO =⎧⎪∠=∠⎨⎪=⎩∴ABO ACO △≌△故存在4对全等三角形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问题,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两车从南北方向的路段AB 的A 端出发,分别向东、向西行进相同的距离到达C D 、两地,若C 与B 的距离为a 千米,则D 与B 的距离为( )A .a 千米B .12a 千米C .2a 千米D .无法确定 【答案】A【解析】【分析】先由条件证明ABC ABD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由题意得:AC=AD ,90BAC BAD ∠=∠=︒,=CB a∴在ABC ∆和ABD ∆中AC AD BAC BAD AB AB =⎧⎪∠=∠⎨⎪=⎩∴()ABC ABD SAS ∆∆≌ ∴CB DB a ==∴D 与B 的距离为a 千米故选:A .【点睛】本题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读懂图信息,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几何语言是解题关键.20.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 .实数包括正实数与负实数B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C .两边及其一边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若a b =,则22a b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实数的定义判断A ;根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关系判断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断C ;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判断D .【详解】解:A、实数包括正实数、零和负实数,原选项是假命题;B、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原选项是假命题;C、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原选项是假命题;D、若a b=,则22=,是真命题.a b故选:D.【点睛】主要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知识点)
本文档是关于(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复提纲,总字数800字以上。

单元一:有理数
- 有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 有理数的比较与排序
-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 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单元二:代数初步
- 代数学的基本概念
- 字母的意义与运算规则
- 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
- 一元一次方程与应用
-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应用
单元三:图形与运算
- 平面图形的性质研究
- 利用毕达哥拉斯定理解决问题
- 平移、旋转和翻折
单元四:平面坐标系
-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与应用
-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和截距式
- 解直线方程及其应用
单元五:数轴与一元二次方程
- 有理数与数轴
-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与性质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单元六:比例与类比
- 比例的概念与性质
- 比例的四种特殊关系
- 类比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单元七:数据的研究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图表的制作与分析
- 统计指标的应用
单元八:空间几何
- 空间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视图的构画与应用
- 空间几何关系的判定与应用。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真题必刷易错60题(32个考点专练)(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真题必刷易错60题(32个考点专练)(解析版)含答案

期末真题必刷易错60题(32个考点专练)一.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共1小题)1.(2022秋•孝昌县期末)某种芯片每个探针单元的面积为0.00000164cm2,0.00000164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1.64×10﹣6B.1.64×10﹣5C.16.4×10﹣7D.0.164×10﹣5【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 是正整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整数.【解答】解:0.00000164=1.64×10﹣6,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二.同底数幂的乘法(共1小题)2.(2022秋•开福区校级期末)已知x+y﹣3=0,则2y•2x的值是( )A.6B.﹣6C.D.8【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求解即可.【解答】解:∵x+y﹣3=0,∴x+y=3,∴2y•2x=2x+y=23=8,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把2y•2x化为2x+y.三.同底数幂的除法(共2小题)3.(2022秋•榆树市校级期末)已知2x=3,则22x﹣3= .【分析】利用同底数幂的除法的法则及幂的乘方的法则对所求的式子进行整理,再代入相应的值运算即可.【解答】解:当2x=3时,22x﹣3=22x÷23=(2x)2÷23=32÷8=.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同底数幂的除法及幂的乘方,解答的关键是对相应的运算法则的掌握与运用.4.(2022秋•花都区期末)计算:a3•a+(﹣a2)3÷a2.【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法则,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解答即可.【解答】解:原式=a4+(﹣a6)÷a2=a4﹣a6÷a2=a4﹣a4=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法则,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熟记幂的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四.单项式乘单项式(共2小题)5.(2022秋•龙江县校级期末)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3a+a=4a2B.(﹣2a)3=﹣8a3C.(a3)2÷a5=1D.3a3•2a2=6a6【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积的乘方法则、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计算,判断即可.【解答】解:A、3a+a=4a,本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B、(﹣2a)3=﹣8a3,本选项计算正确,符合题意;C、(a3)2÷a5=a6÷a5=a,本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D、3a3•2a2=6a5,本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单项式乘单项式、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合并同类项,掌握它们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6.(2022秋•南阳期末)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x•(﹣x)=x2B.(﹣x)2=x2C.(2x)3=6x3D.x4÷x=x4【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分别进行各选项的判断即可.【解答】解:A、x•(﹣x)=﹣x2,故本选项错误;B、(﹣x)2=x2,故本选项正确;C、(2x)3=8x3,故本选项错误;D、x4÷x=x3,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则、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各部分的运算法则.五.完全平方公式(共3小题)7.(2022秋•长沙期末)已知(a﹣b)2=13,ab=6,则a2+b2= 25 .【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解答即可.【解答】解:∵(a﹣b)2=13,ab=6,∴a2+b2=(a﹣b)2+2ab=13+12=25.故答案为:25.【点评】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8.(2022秋•西山区期末)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2•a5=a10B.(3a2)2=6a4C.a3÷a=a2D.(a﹣b)2=a2﹣b2【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A、原式=a7,原计算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原式=9a4,原计算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原式=a2,原计算正确,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原式=a2﹣2ab+b2,原计算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法法则、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和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9.(2022秋•大安市期末)已知m﹣n=6,mn=4.(1)求m2+n2的值.(2)求(m+2)(n﹣2)的值.【分析】(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即可求出答案;(2)将原式展开后,再将m﹣n,mn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1)因为m﹣n=6,mn=4,所以m2+n2=(m﹣n)2+2mn=62+2×4=36+8=44;(2)因为m﹣n=6,mn=4,所以(m+2)(n﹣2)=mn﹣2m+2n﹣4=mn﹣2(m﹣n)﹣4=4﹣2×6﹣4=﹣12.【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运算.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六.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共1小题)10.(2022秋•湖里区期末)在一个面积为36cm2正方形纸板中剪下边长为a cm大正方形和边长为b cm的小正方形(如图1),再在大正方形沿一个顶点剪下一个边长为b cm的小正方形(如图2),得到一个周长为16cm的六边形ABCDEF,则原大正方形中剩下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和为 16 cm2.【分析】先分别求得a+b,a和b的值,再分别代入求解.【解答】解:由题意得,解得或(舍去),∴原大正方形中剩下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和为:4×2×2=16,故答案为:16.【点评】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几何背景问题的解决能力,关键是能结合几何图形进行准确列式、运算.七.完全平方式(共3小题)11.(2022秋•内江期末)已知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x2+2kx+16是完全平方式,则实数k的值为 4或﹣4 .【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即可求出k的值.【解答】解:∵关于字母x的二次三项式x2+2kx+16是完全平方式,∴k=4或﹣4.故答案为:4或﹣4.【点评】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12.(2022秋•三河市校级期末)多项式x2﹣8x+k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16 .如果x2+mx+16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 ±8 .【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即可得解.【解答】解:∵多项式x2﹣8x+k是一个完全平方式,∴k=()2=16,∵x2+mx+16是完全平方式,∴,即m2=64,又∵(±8)2=64,∴m=±8.故答案为:16,±8.【点评】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13.(2022秋•路南区校级期末)已知多项式A=x2+2x+n2,多项式B=2x2+4x+3n2+3.(1)若多项式x2+2x+n2是完全平方式,则n= ±1 ;(2)有同学猜测B﹣2A的结果是定值,他的猜测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3)若多项式x2+2x+n2的值为﹣1,求x和n的值.【分析】(1)根据完全平方式的定义计算即可;(2)把A=x2+2x+n2,B=2x2+4x+3n2+3代入B﹣2A计算即可;(3)由题意可得x2+2x+n2=﹣1,整理后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解:(1)∵x2+2x+n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x2+2x+n2=(x+1)2,∴n2=1,∴n=±1.故答案为:±1;(2)猜测不正确,理由:∵A=x2+2x+n2,B=2x2+4x+3n2+3,∴B﹣2A=2x2+4x+3n2+3﹣2(x2+2x+n2)=2x2+4x+3n2+3﹣2x2﹣4x﹣2n2=n2+3,∵结果含字母n,∴B﹣2A的结果不是定值;(3)由题意可得x2+2x+n2=﹣1,∴x2+2x+n2+1=0,∴(x+1)2+n2=0,∴x+1=0,n=0,∴x=﹣1.【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式以及整式的加减,记住完全平方式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形如a2±2ab+b2这样的式子是完全平方式.八.平方差公式(共2小题)14.(2022秋•河北区期末)计算982﹣99×97= 1 .【分析】根据平方差公式解答即可.【解答】解:982﹣99×97=982﹣(98+1)(98﹣1)=982﹣(982﹣1)=982﹣982+1=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方差公式,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2022秋•舒兰市期末)计算:(a+1)2+(3﹣a)(3+a).【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a2+2a+1+9﹣a2=2a+10.【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能够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九.整式的除法(共1小题)16.(2022秋•内乡县期末)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12a2÷3a=4B.a3•a3=a9C.(a3)2=a6D.(ab)2=ab2【分析】利用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同底数幂的除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法则,进行计算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答】解:A、12a2÷3a=4a,故A不符合题意;B、a3•a3=a6,故B不符合题意;C、(a3)2=a6,故C符合题意;D、(ab)2=a2b2,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除法,同底数幂的除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一十.因式分解的意义(共2小题)17.(2022秋•渝北区校级期末)下列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A.a2﹣9=(a﹣3)(a+3)B.(x﹣y)2=x2﹣y2C.x2﹣4+4x=(x+2)(x﹣2)+4xD.x2+3x+1=x(x+3+)【分析】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将多项式变形为几个整式的乘积形式,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右边不是整式的积的形式,不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右边不是整式的积的形式,不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右边不是整式的积的形式(含有分式),不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因式分解的定义,属于基础题型.18.(2022秋•临县校级期末)若(x+2)是多项式4x2+5x+m的一个因式,则m等于( )A.﹣6B.6C.﹣9D.9【分析】根据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设4x2+5x+m=(x+2)(4x+b)=4x2+(b+8)x+2b,可得答案.【解答】解:设4x2+5x+m=(x+2)(4x+b)=4x2+(b+8)x+2b,则b+8=5,m=2b,解得:b=﹣3,m=﹣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由十字相乘法得因式分解,由因式分解得出m的值.一十一.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共3小题)19.(2022秋•内乡县期末)把多项式2x2﹣8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2(x2﹣4)B.(x+2)(x﹣2)C.2(x+2)(x﹣2)D.(2x+4)(x﹣2)【分析】先提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即可解答.【解答】解:2x2﹣8=2(x2﹣4)=2(x+2)(x﹣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一定要注意如果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必须先提公因式.20.(2022秋•离石区期末)因式分解:﹣3a2x2+24a2x﹣48a2= ﹣3a2(x﹣4)2 .【分析】先提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即可解答.【解答】解:﹣3a2x2+24a2x﹣48a2=﹣3a2(x2﹣8x+16)=﹣3a2(x﹣4)2,故答案为:﹣3a2(x﹣4)2.【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一定要注意如果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必须先提公因式.21.(2022秋•嘉峪关期末)整体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常见的一种思想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对多项式(x2+2x)(x2+2x+2)+1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将“x2+2x”看成一个整体,令x2+2x=y,则原式=y(y+2)+1=y2+2y+1=(y+1)2,再将“y”还原即可.解:设x2+2x=y.原式=y(y+2)+1=y2+2y+1=(y+1)2=(x2+2x+1)2.问题:(1)该同学完成因式分解了吗?如果没完成,请你直接写出最后的结果 (x+1)4 ;(2)请你模仿以上方法尝试对多项式(x2﹣4x)(x2﹣4x+8)+16进行因式分解.【分析】(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即可解答;(2)按照例题的解题思路,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1)该同学没有完成因式分解,设x2+2x=y,原式=y(y+2)+1=y2+2y+1=(y+1)2=(x2+2x+1)2=(x+1)4,故答案为:(x+1)4;(2)设x2﹣4x=y,原式=y(y+8)+16=y2+8y+16=(y+4)2=(x2﹣4x+4)2=(x﹣2)4.【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是解题的关键.一十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共1小题)22.(2022秋•射阳县校级期末)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x≠1 .【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可知x﹣1≠0,再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x﹣1≠0,解得:x≠1,故答案为:x≠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一十三.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共1小题)23.(2022秋•和硕县校级期末)如果分式的值为0,那么x的值为 1 .【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解决此题.【解答】解:如果分式的值为0,则,解得:x=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熟练掌握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一十四.分式的加减法(共1小题)24.(2022秋•磁县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并解答问题:分式的最大值是多少?解:,因为x≥0,所以x+2的最小值是2,所以的最大值是2,所以的最大值是4,即的最大值是4.根据上述方法,试求分式的最大值是 5 .【分析】按照例题的解题思路,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2+,∵x2≥0,∴x2+2的最小值为2,∴的最大值为3,∴2+的最大值为5,∴分式的最大值是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是解题的关键.一十五.分式的混合运算(共1小题)25.(2022秋•高邑县期末)下列四个分式的运算中,其中运算结果正确的有( )①+=;②a÷b×=a③;④A.3个B.2个C.1个D.0个【分析】根据分式的加减法,乘除法,分式的约分法则,进行计算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答】解:①+=,故①不正确;②a÷b×=a••=,故②不正确;③,故③正确;④==a+b,故④不正确;所以,上列四个分式的运算中,其中运算结果正确的有1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一十六.分式的化简求值(共2小题)26.(2022秋•廉江市期末)先化简(﹣x)÷,再从﹣1,0,1中选择合适的x值代入求值.【分析】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把原式化简,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确定x的值,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x+1)(x﹣1)≠0,∴x≠±1,当x=0时,原式=﹣=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7.(2022秋•龙亭区校级期末)化简并求值:,其中a﹣2023=0.【分析】先利用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计算括号里,再算括号外,然后把a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a+1,∵a﹣2023=0,∴a=2023,∴当a=2023时,原式=2023+1=2024.【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一十七.分式方程的解(共1小题)28.(2022秋•龙江县校级期末)已知关于x的方程的解为正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 m>3且m≠9 .【分析】根据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可得分式方程的解,根据解为正数,可得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得答案.【解答】解:去分母,得2x﹣m﹣(x﹣3)=﹣x,解得:x=,∵关于x的方程的解为正数,∴x=>0且x≠3,∴m>3且m≠9;故答案为:m>3且m≠9.【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解出分式方程,根据解为正数列出不等式是解题关键.一十八.解分式方程(共2小题)29.(2022秋•济宁期末)解方程:.【分析】按照解分式方程的步骤,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3﹣x=2(x﹣3),解得:x=3,检验:当x=3时,x(x﹣3)=0,∴x=3是原方程的增根,∴原方程无解.【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一定要注意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30.(2022秋•东昌府区校级期末)解方程:(1);(2).【分析】(1)按照解分式方程的步骤,进行计算即可解答;(2)按照解分式方程的步骤,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1),x2+x﹣1=x(x﹣1),解得:x=,检验:当x=时,x(x﹣1)≠0,∴x=是原方程的根;(2),2(x﹣2)+x+2=4,解得:x=2,检验:当x=2时,(x+2)(x﹣2)=0,∴x=2是原方程的增根,∴原方程无解.【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一定要注意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一十九.分式方程的增根(共1小题)31.(2022秋•莱州市期末)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则实数m的值是 2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x=2,然后把x=2代入整式方程中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2,m=﹣2(1﹣x)﹣4(x﹣2),解得:x=,∵分式方程有增根,∴x﹣2=0,∴x=2,把x=2代入x=中得:2=,解得:m=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根据题意求出x的值后代入整式方程中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二十.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共1小题)32.(2022秋•天山区校级期末)在△ABC中作AB边上的高,下图中不正确的是( )A.B.C.D.【分析】过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由题可得,过点C作AB的垂线段,垂足为H,则CH是BC边上的高,∴A、B、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三角形外一点.二十一.三角形三边关系(共1小题)33.(2022秋•宁明县期末)在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2cm,2cm,4cm B.3cm,4cm,6cmC.1cm,4cm,6cm D.2cm,5cm,7cm【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②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2+2=4,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故本选项错误;B、3+4>6,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故本选项正确;C、1+4<6,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故本选项错误;D、2+5=7,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时注意: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二十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共1小题)34.(2022秋•南关区校级期末)如图△ABC≌△FED,∠A=30°,∠B=80°,则∠EDF= 70°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C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解答】解:∵∠A=30°,∠B=80°,∴∠ACB=180°﹣30°﹣80°=70°,∵△ABC≌△FED,∴∠EDF=∠ACB=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二十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共1小题)35.(2022秋•忻府区期末)根据下列已知条件,不能画出唯一△ABC的是( )A.∠A=60°,∠B=45°,AB=4B.∠A=30°,AB=5,BC=3C.∠B=60°,AB=6,BC=10D.∠C=90°,AB=5,BC=3【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A=60°,∠B=45°,AB=4,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能画出唯一的△AB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A=30°,AB=5,BC=3,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画出唯一的△ABC,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B=60°,AB=6,BC=10,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能画出唯一的△AB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C=90°,AB=5,BC=3,符合全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HL,能画出唯一的△AB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两直角三角形全等还有HL.二十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共2小题)36.(2022秋•无为市期末)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于点F,DE=DG,△ADG和△AED 的面积分别为10和4.(1)过点D作DH⊥AC于H,则DF = DH(填“<、=、>”);(2)△EDF的面积为 3 .【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解答;(2)利用(1)的结论,可证Rt△DFE≌△DHG,从而可得Rt△DFE的面积=Rt△DHG的面积,再利用HL证明Rt△AFD≌Rt△AHD(HL),从而可得Rt△AFD的面积=Rt△AHD的面积,然后结合图形利用面积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1)如图:∵AD平分∠BAC,DF⊥AB,DH⊥AC,∴DF=DH,故答案为:=;(2)在Rt△DFE和△DHG中,,∴Rt△DFE≌△DHG(HL),∴Rt△DFE的面积=Rt△DHG的面积,在Rt△AFD和Rt△AHD中,,∴Rt△AFD≌Rt△AHD(HL),∴Rt△AFD的面积=Rt△AHD的面积,∵△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10和4,∴△ADH的面积+△DHG的面积=10,∴△ADF的面积+△DHG的面积=10,∴△AED的面积+△DFE的面积+△DHG的面积=10,∴2△DFE的面积=6,∴△EDF的面积=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7.(2022秋•和平区校级期末)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BCD=∠EDC=90°,BC=ED,AC=AD.求证:AB=AE.【分析】根据∠ACD=∠ADC,∠BCD=∠EDC=90°,可得∠ACB=∠ADE,进而运用SAS即可判定全等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AC=AD,∴∠ACD=∠ADC,又∵∠BCD=∠EDC=90°,∴∠ACB=∠ADE,在△ABC和△AED中,,∴△ABC≌△AED(SAS),∴AB=A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二十五.角平分线的性质(共5小题)38.(2022秋•昆明期末)点P在∠ABC的平分线上,点P到BA边的距离等于3,点D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PD>3B.PD≥3C.PD<3D.PD≤3【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P到BC边的距离等于3,然后再根据垂线段最短,即可解答.【解答】解:∵点P在∠ABC的平分线上,点P到BA边的距离等于3,∴点P到BC边的距离等于3,∵点D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PD≥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9.(2022秋•昆明期末)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DE⊥BC于点E,S=30,DE=4,BC=△ABC10,则AC的长是( )A.3B.4C.5D.6【分析】过点D作DF⊥AC,垂足为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E=DF=4,然后利用面积法,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过点D作DF⊥AC,垂足为F,∵CD平分∠ACB,DE⊥BC,DF⊥AC,∴DE=DF=4,=30,BC=10,∵S△ABC∴△ADC的面积+△CDB的面积=30,∴AC•DF+BC•DE=30,∴AC•4+×10×4=30,∴AC=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40.(2022秋•长沙期末)如图,O是△ABC内一点,且O到三边AB、AC、BC的距离OF=OE=OD,若∠BAC=70°,则∠BOC=( )A.110°B.115°C.120°D.125°【分析】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BC+∠ACB=110°,然后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可得BO平分∠ABC,CO平分∠ACB,从而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OBC=∠ABC,∠OCB=∠ACB,最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BAC=70°,∴∠ABC+∠ACB=180°﹣∠BAC=110°,由题意得:OD⊥BC,OE⊥AC,OF⊥AB,∵OF=OE=OD,∴BO平分∠ABC,CO平分∠ACB,∴∠OBC=∠ABC,∠OCB=∠ACB,∴∠BOC=180°﹣(∠OBC+∠OCB)=180°﹣(∠ABC+∠ACB)=180°﹣55°=12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41.(2022秋•宛城区校级期末)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15,△ABC DE=3,AB=6,则AC的长是( )A.4B.4.5C.5D.6【分析】过点D作DF⊥AC,垂足为F,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E=DF=3,然后利用△ABD的面积+△ADC的面积=△ABC的面积,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过点D作DF⊥AC,垂足为F,∵AD是∠BAC的角平分线,DE⊥AB,DF⊥AC,∴DE=DF=3,∵S=15,AB=6,△ABC∴△ABD的面积+△ADC的面积=15,∴AB•DE+AC•DF=15,∴×6×3+AC•3=15,∴AC=4,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42.(2022秋•和平区校级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D=3,连接BD,BD⊥CD,∠ADB=∠C.若P是BC边上一动点,则DP长的最小值为( )A.1B.6C.3D.12【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的和差求出∠ABD=∠CBD,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AD=DH,垂线段定义证明DH最短,求出DP长的最小值为3.【解答】解:过点D作DH⊥BC交BC于点H,如图所示:∵BD⊥CD,∴∠BDC=90°,又∵∠C+∠BDC+∠DBC=180°,∠ADB+∠A+∠ABD=180°∠ADB=∠C,∠A=90°,∴∠ABD=∠CBD,∴BD是∠ABC的角平分线,又∵AD⊥AB,DH⊥BC,∴AD=DH,又∵AD=3,∴DH=3,又∴点D是直线BC外一点,∴当点P在BC上运动时,点P运动到与点H重合时DP最短,其长度为DH长等于3,即DP长的最小值为3.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的和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垂线段的定义等知识点,重点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难点是作垂线段找线段的最小值.二十六.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共2小题)43.(2022秋•安次区期末)如图,BC=4,△BCE的周长为9,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E,垂足为D,则AC=( )A.6B.5C.4D.9【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可得BE+CE=5,然后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B=EA,从而可得AC=EB+EC=5,即可解答,【解答】解:∵BC=4,△BCE的周长为9,∴BE+CE=9﹣4=5,∵ED是AB的垂直平分线,∴EB=EA,∴AC=EA+EC=EB+EC=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4.(2023春•定边县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DE垂直平分BC,分别交BC、AB于D、E,连接CE,BF平分∠ABC,交CE于F,若BE=AC,∠ACE=20°,则∠EFB的度数为( )A.56°B.58°C.60°D.63°【分析】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B=EC,从而可得∠EBC=∠ECB,再根据已知可得CE=AC,从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AEC=80°,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EBC=∠ECB=40°,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FBC=20°,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DE垂直平分BC,∴EB=EC,∴∠EBC=∠ECB,∵BE=AC,∴CE=AC,∵∠ACE=20°,∴∠A=∠AEC=(180°﹣∠ACE)=80°,∵∠AEC=∠EBC+∠ECB=80°,∴∠EBC=∠ECB=40°,∵BF平分∠ABC,∴∠FBC=∠EBC=20°,∴∠EFB=∠FBC+∠ECB=6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十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共3小题)45.(2022秋•门头沟区期末)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2cm和5cm,则第三条边的边长是( )A.2cm B.5cm C.2cm或5cm D.不能确定【分析】分两种情况: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cm,底边长为5cm时,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cm,底边长为2cm时,然后分别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分两种情况: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cm,底边长为5cm时,∵2+2=4<5,∴不能组成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cm,底边长为2cm时,∴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cm,5cm,2cm,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边长是5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46.(2022秋•番禺区校级期末)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6,另一边长为14,则它的周长为( )A.26B.26或34C.34D.20【分析】分两种情况: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底边长为14时;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4,底边长为6时,然后分别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分两种情况: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底边长为14时,∵6+6=12<14,∴不能组成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4,底边长为6时,∴它的周长=14+14+6=34;综上所述:它的周长为3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47.(2022秋•南宫市期末)定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其一个底角的度数的比值k称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值”.若在等腰△ABC中,∠A=50°,则它的特征值k等于( )A.B.C.或D.或【分析】分两种情况: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当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时,然后分别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分两种情况: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都=×(180°﹣50°)=65°,∴这个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值”k==;当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时,那么另一个底角也是50°,∴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2×50°=80°,∴这个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值”k==;综上所述:或,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二十八.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共1小题)48.(2023春•南明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B=3,AC=4,∠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BC分别交AB、AC于M、N,则△AMN的周长为( )A.4B.6C.7D.8【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MEB和△NEC是等腰三角形,从而可得MB=ME,NE=NC,然后利用等量代换可得△AMN的周长=AB+AC,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BE平分∠ABC,CE平分∠ACB,∴∠ABE=∠EBC,∠ACE=∠ECB,∵MN∥BC,∴∠MEB=∠EBC,∠NEC=∠ECB,∴∠ABE=∠MEB,∠ACE=∠NEC,∴MB=ME,NE=NC,∵AB=3,AC=4,∴△AMN的周长=AM+MN+AN=AM+ME+EN+AN。

数学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数学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数学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相似与全等1.1 相似•相似定义•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相似比例•相似三角形的特点•求相似三角形的角度/边长•相似的应用1.2 全等•全等定义•判断两个图形是否全等•全等四边形的特点第二章平面图形2.1 平面图形的定义•点、线、面的概念及性质•多边形的定义及性质•正多边形的性质•圆的定义及性质2.2 平面图形的面积•面积的概念•面积的单位•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求多边形面积•求圆面积2.3 平面图形的周长•周长的概念•三角形周长•矩形周长•圆周长第三章代数式3.1 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概念•一次代数式•二次代数式3.2 代数式的计算•代数式的加减乘除•同类项合并•因式分解及其应用3.3 代数式的应用•代数式的应用实例第四章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4.1 一次方程•一次方程的定义•解一次方程•列方程4.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定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5.1 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平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5.2 坐标系中的图形•点的坐标•线段的坐标•中点坐标•垂足坐标第六章数学中的图像6.1 图形的基本变换与轮廓•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对称变换•缩放变换6.2 图形的细节分析•图形的相似、全等等性质•图形的边、角、面的性质第七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7.1 数据的收集•调查的设计•调查方式•调查方法7.2 数据的整理、统计与分析•数据的分类与整理•数据的频数、频率•数据的绘制与分析复习这些章节,能够巩固每一个知识点,并提升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试复习题二(含答案) (77)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试复习题二(含答案) (77)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试复习题二(含答案)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1cm和2cm,一个内角为45°.(1)请你利用如图45°角,画出一个满足题设条件的三角形.(2)你是否还能画出既满足题设条件,又与(1)中所画的不全等的三角形?若能,请用“尺规作图”画出,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如果将题设条件改为“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3cm和4cm,一个内角为45°”,画出满足这一条件的,且彼此不全等的所有三角形.(要求在图中标记3cm和4cm的边长)【答案】(1)见解析;(2)不能,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分析】(1)作AC=1cm,AB=2cm,连接BC,则△ABC就是要作的三角形;(2)若AB=2,则点B到∠A,则可判断BC边不能取1cm,于是可判断所画的三角形只能为1cm和2cm的两边夹45°;(3)分情况讨论:45°所对的边长为3cm;45°所对的边长为4cm;45°的邻边为3cm和4cm,分别作图即可.【详解】解:(1)如图1,△ABC为所作;(2)不能,理由:若AB=2,则点B到∠A,所以BC边不能取1,所以所画的三角形只能为1cm和2cm的两边夹45°;(3)如图,【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62.如图,在△ABC中,D是边AB上一点,E是边AC的中点,作CF∥AB 交DE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DE≌△CFE.【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AAS或ASA证明△ADE≌△CFE即可. 【详解】证明:∵E是边AC的中点,∴AE=CE.又∵CF∥AB,∴∠A=∠ACF,∠ADF=∠F,在△ADE与△CFE中,ADF FA ACF AE CE∠=∠⎧⎪∠=∠⎨⎪=⎩∴△ADE≌△CFE(AAS).【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关键在于掌握AAS或ASA即可.63.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点O,AB=AC,∠B=∠C.求证:AD=AE【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ASA △ADC ≌△AEB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在△ABE 和△ACD 中,A A AB AC B C ∠∠∠⎧⎪∠⎪⎨⎩=== ∴△ABE ≌△ACD (ASA )∴AE=A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应熟练掌握.64.如图所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 =90°,AB =AC ,D 是斜边BC 的中点,E ,F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点,且DE ⊥DF ,若BE =15,CF =8,求△AEF 的面积.【答案】60【解析】【分析】由“ASA ”可证△AED △△CFD ,可得AE =CF =8,可得AF =BE =15,即可求解.【详解】解:△在Rt △ABC 中,AB =AC ,AD 为BC 边的中线,△△DAC =△BAD =△C =45°,AD △BC ,AD =DC ,又△DE △DF ,AD △DC ,△△EDA+△ADF =△CDF+△FDA =90°,△△EDA =△CDF在△AED 与△CFD 中,EDA CDF AD CDEAD C ∠=∠⎧⎪=⎨⎪∠=∠⎩, △△AED △△CFD (ASA ).△AE =CF =8,△AB ﹣AE =AC ﹣CF ,△AF =BE =15,△△EAF =90°,△S △AEF =12×AE ×AF =60.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AE=CF 是本题的关键.65.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射线BC 上一动点(不与点C 、B 重合),在AD 的右侧作ADE ∆,使得AE AD =,DAE BAC α∠=∠=,连接CE .(1)当点D 从点B 开始运动时,BCE ∠的度数等于______(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当点D 运动到线段CB 上何处时,AC DE ⊥,并说明理由;(3)当90α=时,若6BC =,2CD =,求DE 的值.【答案】(1)180°-α.;(2)当点D 运动到CB 中点时,AC ⊥DE ,证明见解析;(3)DE 的值为.【解析】【分析】(1)由DAE BAC α∠=∠=得知∠BAD=∠CAE ,结合AB=AC,AD=AE 证明△ABD 与△ACE 全等,所以∠ABC=∠ACE ,进一步得出∠BCE=∠ACB +∠ACE=∠ABC +∠ACB ,从而得出答案即可;(2)当点D 运动到CB 中点时,AC ⊥DE ,根据AB=AC 得知∠BAD=∠CAD ,再结合∠BAD=∠CAE 得出∠CAD=∠CAE ,最后根据AD=AE 即可证明出结论;(3)首先分D 点在线段BC 上以及在BC 延长线上两种情况分开讨论,其中利用△ABD 与△ACE 全等求出相应的边长,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长即可.【详解】(1)∵DAE BAC α∠=∠=,∴∠BAD +∠DAC=∠DAC +∠CAE ,∴∠BAD=∠CAE ,又∵AB=AC 、AD=AE,∴△ABD ≌△ACE ,∴∠ABD=∠ACE ,∴∠BCE=∠ACE +∠ACB=∠ABD +∠ACB=180°-∠BAC ,即∠BCE=180°-α.(2)当点D 运动到CB 中点时,AC ⊥DE ,证明如下:∵AB=AC ,点D 是CB 中点,∴∠BAD=∠CAD,又∵∠BAD=∠CAE,∴∠CAD=∠CAE ,∵AD=AE,∴AC ⊥DE.(3)①当D 点在线段BC 上时,如图1,∵6BC =,2CD =,∴BD=BC -CD=4,由(1)得△ABD ≌△ACE ,∴BD=CE=4,∵DAE BAC α∠=∠==90°,∴∠BCE=180°-90°=90°,∴在Rt △DCE 中,;②当D 点在BC 延长线上时,如图2:∵6BC =,2CD =,∴BD=BC +CD=8,由(1)得△ABD ≌△ACE ,∴BD=CE=8,∵DAE BAC α∠=∠==90°,∴∠BCE=180°-90°=90°即∠ECD=90°,∴在Rt △DCE 中,综上所述,DE 的值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与全等三角形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66.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 D ,E 分别在 AB ,BC 边上,且 AD BE =,求证:CD AE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推出△ADC ≌△BEA,即可求证CD AE =【详解】证明:在等边 ABC △ 中,AB AC =,BAC ABC ∠=∠ , 在 ADC 和 BEA △ 中,,{,,AD BE DAC EBA AC AB =∠=∠= ADC BEA ∴≅.(SAS )AE C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67.如图AE AF =,AB AC =,DE BA ⊥,点E 为垂足,DF AC ⊥,点F 为垂足,求证:BD CD =.【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DE BA ⊥与DF AC ⊥,得90AED AFD ∠=∠=︒,证明()Rt AEC Rt AFD HL ∆∆≌,则有DE=DF ,再证明()BED CFD SAS ∆∆≌则可证明BD CD =.【详解】解: DE BA ⊥,DF AC ⊥90AED AFD ∴∠=∠=︒在Rt AED ∆和Rt AFD ∆中,AE AF AD AD =⎧⎨=⎩()Rt AEC Rt AFD HL ∆∆∴≌DE DF ∴= =AE AF ,AB AC =BE CF ∴=在BED ∆和CFD ∆中,BE CF E F DE DF =⎧⎪∠=∠⎨⎪=⎩()BED CFD SAS ∆∆∴≌BD 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68.如图,C BDE ∠=∠,AE BE =,点D 在AC 边上,DEC BEA ∠=∠.(1)求证:AEC BED ∆∆≌;(2)若40DEC ∠=︒,则BDA ∠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40︒【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即可判断△AEC ≌△BED ;(2)由(1)可知:A B ∠=∠,根据DEC BEA ∠=∠,得=40BEA ∠︒,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从而可求出∠BDA 的度数;【详解】(1)证明:DEC BEA ∠=∠BED AEC ∠=∠∴在AEC ∆和BED ∆中,C BED AEC BED AE BE ∠=∠⎧⎪∠=∠⎨⎪=⎩()AEC BED AAS ∆∆∴≌(2)由AEC BED ∆∆≌可得A B ∠=∠,DEC BEA ∠=∠=40BEA ∠︒∴AOB ∠是AOD ∆和BOE ∆的外角AOB A ADO B BEO ∴∠=∠+∠=∠+∠A B ∠=∠40BDA BE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9.如图,A 、B 两建筑物位于河的两岸,为了测量它们的距离,可以沿河岸作一条直线MN ,且使MN AB ⊥于点B ,在BN 上截取BC CD =,过点D 作DE MN ⊥,使点A 、C 、E 在同一直线上,则DE 的长就是A 、B 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请说明理由.【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证明在ABC ∆和EDC ∆全等,即可证明AB DE =.【详解】解:AB MN ⊥∵,=90ABC ∠︒∴,同理=90EDC ∠︒,=ABC EDC ∠∠∴,在ABC ∆和EDC ∆中,==ABC EDC BC CDBCA DCE ∠∠⎧⎪=⎨⎪∠∠⎩()ACB ECD ASA ∆∆∴≌,AB DE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到线段相等,得到结论.70.在Rt △ABC 中,AB =AC ,OB =OC ,∠A =90°,∠MON =α,分别交直线AB 、AC 于点M 、N .(1)如图1,当α=90°时,求证:AM =CN ;(2)如图2,当α=45°时,问线段BM 、MN 、AN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当α=45°时,旋转∠MON ,问线段之间BM 、MN 、AN 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1)证明见解析;(2)BM =AN +MN ,理由见解析;(3)MN=AN+BM.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1)根据题意AB=AC,∠BAC=90°,得出ABC形,再根据三线合一得出OA=OB=OC,从而∠ABO=∠ACO=∠BAO=∠CAO=45°,且AO⊥BC,从而得出∠MON=∠AOC=90°,再又因为等角的余角相等,所以∠AOM=∠CON,所以通过证明△AOM≌△CON得出AM=CN(2)根据题意,在BA上截取BG=AN,连接GO,AO,先证明△BGO≌△AON,再证明△GMO≌△NMO得出GM=MN,从而证明出BM =AN+MN(3)根据题意,过点O作OG⊥ON,连接AO,先证明△NAO≌△GBO,得到AN=GB,GO=ON,再证明△MON≌△MOG得到MN=MG,从而进一步证明出MN=AN+BM【详解】证明:(1)如图1,连接OA,∵AB=AC,∠BAC=90°,OB=OC,∴AO⊥BC,OA=OB=OC,∠ABO=∠ACO=∠BAO=∠CAO=45°,∴∠MON=∠AOC=90°,∴∠AOM=∠CON,且AO=CO,∠BAO=∠ACO=45°,∴△AOM≌△CON(ASA)∴AM=CN;(2)BM=AN+MN,理由如下:如图2,在BA上截取BG=AN,连接GO,AO,∵AB=AC,∠BAC=90°,OB=OC,∴AO⊥BC,OA=OB=OC,∠ABO=∠ACO=∠BAO=∠CAO=45°,∵BG=AN,∠ABO=∠NAO=45°,AO=BO,∴△BGO≌△AON(SAS)∴OG=ON,∠BOG=∠AON,∵∠MON=45°=∠AOM+∠AON,∴∠AOM+∠BOG=45°,且∠AOB=90°,∴∠MOG=∠MON=45°,且MO=MO,GO=NO,∴△GMO≌△NMO(SAS)∴GM=MN,∴BM=BG+GM=AN+MN;(3)MN=AN+BM,理由如下:如图3,过点O作OG⊥ON,连接AO,∵AB=AC,∠BAC=90°,OB=OC,∴AO⊥BC,OA=OB=OC,∠ABO=∠ACO=∠BAO=∠CAO=45°,∴∠GBO=∠NAO=135°,∵MO⊥GO,∴∠NOG=90°=∠AOB,∴∠BOG=∠AON,且AO=BO,∠NAO=∠GBO,∴△NAO≌△GBO(ASA)∴AN=GB,GO=ON,∵MO=MO,∠MON=∠GOM=45°,GO=NO,∴△MON≌△MOG(SAS)∴MN=MG,∵MG=MB+BG,∴MN=AN+B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综合运用与证明,充分熟悉相关概念及作出正确的辅助线是关键。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整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整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整理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

2.勾股定理的证明:用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进行证明(两种方法)。

3.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实数1.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1)概念:如果,那么是的平方根,记作:;其中叫做的算术平方根。

(2)性质:①当≥0时,≥0;当0时,无意义;②=;③。

2.立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1)概念:若,那么是的立方根,记作:;(2)性质:①;②;③=3.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1)概念: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2)分类:按定义分为有理数可分为整数的分数;按性质分为正数、负数和零。

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可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称为分数。

4.与实数有关的概念: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与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完全一致;在实数范围内,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同样成立。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因此,数轴正好可以被实数填满。

5.算术平方根的运算律:(≥0,≥0);(≥0,0)。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大小和形状,改变了图形的位置;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2.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这点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旋转不改变图形大小和形状,改变了图形的位置;经过旋转,图形点的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和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试复习题二(含答案) (45)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试复习题二(含答案) (45)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试复习题二(含答案)某中学七年级同学到野外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营地看到一池塘,同学们想知道池塘两端的距离.有一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测量方案: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E(A、B为池塘的两端),连接AE、BE并分别延长AE 至D,BE至C,使ED=AE,EC=EB,测出CD的长作为AB之间的距离.(1)他的方案可行吗?请说明理由.(2)若测得CD=10m,则池塘两端的距离是多少?【答案】(1)该方案可行;理由见解析;(2)10【解析】【分析】(1)这种设计方案利用了“边角边”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利用对应边相等,得AB=CD.方案的操作性强,需要测量的线段和角度在陆地一侧即可实施;(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详解】(1)可行,理由如下:在△AEB和△DEC中AE ED AEB DEC EB CE =⎧⎪∠=∠⎨⎪=⎩∴△AEB ≌△DEC (SAS );∴AB=C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测得CD=10m ,则池塘两端的距离AB=10m ,答:池塘两端的距离是10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设计三角形全等,巧妙地借助两个三角形全等,寻找所求线段与已知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42.在直角坐标系中,A 为x 轴负半轴上的点,B 为y 轴负半轴上的点.(1)如图①,以A 点为顶点,AB 为腰在第三象限作等腰Rt △ABC .若已知A (﹣2,0)B (0,﹣4),试求C 点的坐标;(2)如图②,若点A 的坐标为(﹣0),点B 的坐标为(0,a ),点D 的纵坐标为b ,以B 为顶点,BA 为腰作等腰Rt △ABD ,当B 点沿y 轴负半轴向下运动且其他条件都不变时,求b ﹣a 的值;(3)如图③,E 为x 轴负半轴上的一点,且OB =OE ,OF ⊥EB 于点F ,以OB 为边在第四象限作等边△OBM ,连接EM 交OF 于点N ,探究EM-ON 与EN 的数量关系.【答案】(1)C(﹣6,﹣2);(2)(3)EN=1(EM﹣ON),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作CQ⊥OA于点Q,可以证明△AQC≌△BOA,由QC=AO,AQ=BO,再由条件就可以求出C的坐标;(2)作DP⊥OB于点P,可以证明△AOB≌△BPD,则有AO=BP=OB-PO=-a-(-b)=b-a为定值;(3)作BH⊥EB于B,由条件可以得出∠1=30°,∠2=∠3=∠EMO=15°,∠EOF=∠BMG=45°,EO=BM,可以证明△ENO≌△BGM,则GM=ON,就有EM-ON=EM-GM=EG,最后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就可以得出EN=EM-ON的一半.【详解】(1)如图(1)作CQ⊥OA于点Q,∴∠AQC=90°∵△ABC是等腰Rt△,∴AC=AB,∠CAB=90°,∴∠ACQ=∠BAO,在△AQC 与△BOA 中,AQC AOB QAC ABO AC AB ∠=∠⎧⎪∠=∠⎨⎪=⎩, ∴△AQC ≌△BOA ,∴CQ =AO ,AQ =BO .∵A (﹣2,0),B (0,﹣4),∴OA =2,OB =4,∴CQ =2,AQ =4,∴OQ =6,∴C (﹣6,﹣2).(2)如图(2)作DP ⊥OB 于点P ,∴∠BPD =90°,∵△ABD 是等腰Rt △,∴AB =BD ,∠ABD =∠ABO+∠OBD =90°,∴∠ABO =∠BDP ,在△AOB 与△BPD 中,AOB DPB ABO PDB AB BD ∠=∠⎧⎪∠=∠⎨⎪=⎩,∴△AOB≌△BPD,∴AO=BP,∵BP=OB﹣PO=﹣a﹣(﹣b)=b﹣a,∴A(﹣0),∴OA=∴b﹣a=2,∴当B点沿y轴负半轴向下运动时AO=BP=b﹣a=(3)如图(3)在ME上截取MG=ON,连接BG,∵△OBM是等边三角形,∴BO=BM=MO,∠OBM=∠OMB=∠BOM=60°,∴EO=MO,∠EBM=105°,∠1=30°,∵OE=OB,∴OE=OM=BM.∴∠3=∠EMO=15°,∴∠BEM=30°,∠BME=45°,∵OF⊥EB,∴∠EOF=45°∴∠EOF=∠BME,在△ENO与△BGM中,0E BM EON BMG ON MG =⎧⎪∠=∠⎨⎪=⎩, ∴△ENO ≌△BGM ,∴BG =EN .∵ON =MG ,∴∠2=∠3,∴∠2=15°,∴∠EBG =90°∴BG =12EG , ∴EN =12EG , ∵EG =EM ﹣GM ,∴EN =12(EM ﹣GM ), ∴EN =12(EM ﹣ON ).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43.(问题)(1)如图1,锐角△ABC 中分别以AB 、AC 为边向外作等腰△ABE 和等腰△ACD ,使AE =AB ,AD =AC ,∠BAE =∠CAD ,连接BD 、CE ,试猜想BD 与CE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迁移)(2)如图2,四边形ABCD中,AB=7cm,BC=3cm,∠ABC =∠ACD=∠ADC=45°,求BD的长.甲同学受到第一问的启发构造了如图所示的一个和△ABD全等的三角形,将BD进行转化再计算,请你准确的叙述辅助线的作法,再计算。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真题必刷基础60题(60个考点专练)(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真题必刷基础60题(60个考点专练)(解析版)含答案

期末真题必刷基础60题(60个考点专练)一.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共1小题)1.(2022秋•朔城区期末)银农科技董事长钱炫舟公开宣布:银农科技的终极目标——做真正的纳米农药,发挥更好的药效,创造更多的价值!银农的粒径新标准达到600﹣900纳米(1纳米=10﹣9米),也标志着银农产品正式步入纳米时代.将600纳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0.6×10﹣11米B.0.6×10﹣9米C.6×10﹣9米D.6×10﹣7米【分析】首先把600纳米化成以米为单位的量;然后根据:绝对值小于1的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整数指数幂,指数n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将600纳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即可.【解答】解:∵1纳米=10﹣9米,∴600纳米=600×10﹣9=6×10﹣7米.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二.同底数幂的乘法(共1小题)2.(2022秋•南关区校级期末)若a•2•23=26,则a等于( )A.4B.8C.16D.32【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则求解.【解答】解:∵a•2•23=26,∴a=26÷24=22=4.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共1小题)3.(2022秋•东丽区期末)计算(﹣2a2b3)3的结果是( )A.﹣2a6b9B.﹣8a6b9C.8a6b9D.﹣6a6b9【分析】根据幂的乘方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乘,求解即可.【解答】解:原式=﹣8a6b9,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四.同底数幂的除法(共1小题)4.(2022秋•嘉陵区校级期末)已知(a x)y=a6,(a x)2÷a y=a3.(1)求xy和2x﹣y的值;(2)求4x2+y2的值.【分析】(1)根据幂的乘方的法则计算,即可求出xy的值,根据同底数幂除法的法则计算,即可求出2x ﹣y;(2)利用2x﹣y的值,结合完全平方公式即可计算.【解答】解:(1)∵(a x)y=a6,∴a xy=a6,∴xy=6;∵(a x)2÷a y=a3,∴a2x﹣y=a3,∴2x﹣y=3,∴xy和2x﹣y的值分别为6和3;(2)∵2x﹣y=3,∴(2x﹣y)2=9,∴4x2﹣4xy+y2=9,∵xy=6,∴4x2﹣4×6+y2=9,∴4x2+y2=33.∴4x2+y2的值为33.【点评】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同底数幂除法的法则以及完全平方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法则并灵活运用.五.单项式乘单项式(共1小题)5.(2022秋•原州区校级期末)计算:﹣3x2y2•2xy+(xy)3【分析】根据积的乘方等于乘方的积,可得单项式的乘法,根据单项式的乘法,可得同类项,根据合并同类项,可得答案.【解答】解:原式=﹣6x3y3+x3y3=﹣5x3y3.【点评】本题考查了积的乘方、单项式的乘法、合并同类项,熟记法则并根据法则计算是解题关键.六.单项式乘多项式(共1小题)6.(2022秋•西青区期末)计算的结果是( )A.﹣24a3+8a2B.﹣24a3﹣8a2﹣10aC.﹣24a3+8a2﹣10a D.﹣24a2+8a+10【分析】直接利用单项式乘多项式,进而计算得出答案.【解答】解:原式=﹣12a•2a2﹣(﹣12a)•a+(﹣12a)•=﹣24a3+8a2﹣10a.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单项式乘多项式,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七.多项式乘多项式(共1小题)7.(2022秋•澄迈县期末)如果代数式(x﹣2)(x2+mx+1)的展开式不含x2项,那么m的值为( )A.2B.C.﹣2D.﹣【分析】根据题意先将原式展开,然后将含x2的项进行合并,最后令其系数为0即可求出m的值.【解答】解:(x﹣2)(x2+mx+1)=x3+mx2+x﹣2x2﹣2mx﹣2=x3+(m﹣2)x2+(1﹣2m)x﹣2,因为不含x2项,所以m﹣2=0,解得:m=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关键是根据题意先将原式展开.八.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共1小题)8.(2022秋•广州期末)如图,某小区规划在边长为x m的正方形场地上,修建两条宽为2m的甬道,其余部分种草,以下各选项所列式子是计算通道所占面积的为( )A.4x+4B.x2﹣(x﹣2)2C.(x﹣2)2D.x2﹣2x﹣2x+22【分析】用正方形场地的面积减去正方形场地除去甬道部分的面积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边长为x m的正方形场地的面积为:x2,除去甬道剩余部分的面积为:(x﹣2)2,∴甬道所占面积为:x2﹣(x﹣2)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及正方形的面积等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九.完全平方式(共1小题)9.(2022秋•新兴县期末)已知x2+2(m﹣1)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为( )A.4B.4或﹣2C.±4D.﹣2【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即可确定出m的值.【解答】解:∵x2+2(m﹣1)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2(m﹣1)=±6,解得:m=4或m=﹣2,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一十.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共1小题)10.(2022秋•邯山区校级期末)如图,实线内图形的面积可以用来验证下列的某个等式成立,该等式是( )A.a2+2ab+b2=(a+b)2B.a2﹣2ab+b2=(a﹣b)2C.a2﹣b2=(a+b)(a﹣b)D.a2+ab=a(a+b)【分析】分别用代数式表示两个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解答】解:左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看作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差,即a2﹣b2,右图,拼成长为(a+b),宽为(a﹣b)的长方形,因此面积为(a+b)(a﹣b),由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可得,a2﹣b2=(a+b)(a﹣b),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十一.整式的除法(共1小题)11.(2022秋•双阳区期末)计算(﹣4a2+12a3b)÷(﹣4a2)的结果是( )A.1﹣3ab B.﹣3ab C.1+3ab D.﹣1﹣3ab【分析】直接利用整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解答】解:(﹣4a2+12a3b)÷(﹣4a2)=1﹣3ab.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除法,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一十二.因式分解的意义(共1小题)12.(2022秋•荔湾区期末)下列等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x(x﹣2)=x2﹣2x B.(x+1)2=x2+2x+1C.x+2=x(1+)D.x2﹣4=(x+2)(x﹣2)【分析】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依据分解因式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整式乘法,不属于因式分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整式乘法,不属于因式分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等式的右边不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即从左到右的变形不属于因式分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定义,解题时注意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的过程,二者是一个式子的不同表现形式.因式分解是两个或几个因式积的表现形式,整式乘法是多项式的表现形式.一十三.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共1小题)13.(2022秋•朝阳区校级期末)将多项式a2x+ay﹣a2xy因式分解时,应提取的公因式是( )A.a B.a2C.a x D.a y【分析】直接利用公因式的定义得出答案.【解答】解:a2x+ay﹣a2xy=a(ax+y﹣axy),则应提取的公因式是a.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正确找出公因式是解题关键.一十四.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共1小题)14.(2022秋•肇源县期末)若4x2﹣(k﹣1)x+9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则k的值是( )A.13B.13或﹣11C.﹣11D.无法确定【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4x2﹣(k﹣1)x+9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4x2﹣(k﹣1)x+9=(2x)2﹣(k﹣1)x+32,∴k﹣1=±2×2×3,解得:k=13或﹣1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熟知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是解本题的关键,即(a±b)2=a2±2ab+b2.一十五.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共1小题)15.(2022秋•武昌区校级期末)分解因式(1)a2﹣b2﹣2a+1;(2)a3b﹣ab.【分析】(1)先分组,再根据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即可;(2)先提公因式,然后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即可.【解答】解:(1)a2﹣b2﹣2a+1=a2﹣2a+1﹣b2=(a﹣1)2﹣b2=(a﹣1+b)(a﹣1﹣b);(2)a3b﹣ab=ab(a2﹣1)=ab(a+1)(a﹣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因式分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一十六.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共1小题)16.(2022秋•新都区期末)若x2+ax+b=(x+1)(x﹣4),则a+b的值为 ﹣7 .【分析】将(x+1)(x﹣4)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计算法则展开即可求解.【解答】解:∵(x+1)(x﹣4)=x2﹣3x﹣4,∴a=﹣3,b=﹣4,则a+b=﹣7.故答案为:﹣7.【点评】本题考查多项式乘多项式,掌握相应计算法则即可.一十七.因式分解的应用(共1小题)17.(2022秋•罗湖区期末)如果一个自然数能表示成两个自然数的平方差,就称这个数为“智慧数”.如3=22﹣12,所以3是“智慧数”,又如:1=12﹣02,5=32﹣22,8=32﹣12,所以1,5,8都是“智慧数”.下列不是“智慧数”的是( )A.44B.45C.46D.49【分析】根据智慧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解答】解:∵44=122﹣102,∴44是“智慧数”A正确;∵45=92﹣62,∴45是“智慧数”B正确;∵49=72﹣02,∴49是“智慧数”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读懂题意,理解”智慧数“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十八.分式的定义(共1小题)18.(2022秋•双辽市期末)下列各式中:﹣3x,,,,,分式的个数是( )A.2B.3C.4D.5【分析】根据分式的定义(A与B为整式,B≠0,且B中含有字母,形如的式子称为分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分式的个数是,,共2个.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定义,熟练掌握分式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一十九.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共1小题)19.(2022秋•海丰县期末)要使分式有意义,x应满足的条件是( )A.x>﹣3B.x<﹣3C.x≠﹣3D.x=﹣3【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x+3≠0,解得:x≠﹣3,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二十.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共1小题)20.(2023春•巴中期末)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 )A.±2B.﹣2C.0D.2【分析】根据分式值为零条件可得x2﹣4=0,且x﹣2≠0,再解即可.【解答】解:根据分式值为零条件:x2﹣4=0,且x﹣2≠0,解得:x=﹣2,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关键是掌握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注意:“分母不为零”这个条件不能少.二十一.分式的基本性质(共1小题)21.(2022秋•东港区校级期末)若分式中a、b的值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分式的值( )A.不变B.扩大2倍C.扩大4倍D.扩大6倍【分析】把分式中的a、b换成2a、2b得到新的分式,再比较原分式与新分式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把分式中a、b的值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的新分式为,∴分式的值扩大了4倍,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熟知分式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十二.最简分式(共1小题)22.(2022秋•平谷区期末)下列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 )A.B.C.D.【分析】直接利用分式的性质结合最简分式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A.=,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是最简分式,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x+1,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x﹣2,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最简分式,正确化简分式是解题关键.二十三.分式的乘除法(共1小题)23.(2022秋•双峰县期末)计算的结果是( )A.B.C.D.【分析】首先进行乘方计算,然后把除法转化为乘法计算,最后进行乘法运算即可.【解答】解:原式=﹣•÷=﹣••=﹣,故选:B.【点评】解决乘法、除法、乘方的混合运算,容易出现的是符号的错误,在计算过程中要首先确定符号.二十四.分式的加减法(共1小题)24.(2022秋•增城区期末)化简的结果是( )A.a﹣b B.a+b C.D.【分析】先通分,再计算,然后化简,即可求解.【解答】解:====.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异分母分式相加减,熟练掌握异分母分式相加减法则是解题的关键.二十五.分式的混合运算(共1小题)25.(2022秋•九龙坡区期末)计算题.(1)(x﹣2)2+x(x+4);(2).【分析】(1)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运算法则化简,进而合并同类项得出答案;(2)直接将括号里面通分运算,再利用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解答】解:(1)原式=x2﹣4x+4+x2+4x=2x2+4;(2)原式=•=•=•=.【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整式的混合运算,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二十六.分式的化简求值(共1小题)26.(2022秋•长沙县期末)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3.【分析】原式先根据除法法则变形,再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约分得到最简结果,把a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当a=3时,原式=.【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二十七.零指数幂(共1小题)27.(2022秋•磁县期末)若(2x﹣1)0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2B.x≠0C.x≠D.x=【分析】直接利用零指数幂:a0=1(a≠0),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2x﹣1)0有意义,则2x﹣1≠0,解得:x≠.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零指数幂,正确掌握零指数幂的定义是解题关键.二十八.列代数式(分式)(共1小题)28.(2022秋•西青区校级期末)已知A、B两地相距1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x米/秒、y米/秒,甲、乙两人第一次相距a(a<100)米时,行驶时间为( )A.秒B.秒C.秒D.秒【分析】根据第一次相距a千米,可知他们一共行驶了(100﹣a),然后根据路程除以速度即可求出时间.【解答】解:由题意可得,两人第一次相距a米的运动时间为秒.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列代数式,理解题意掌握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二十九.解分式方程(共1小题)29.(2022秋•汉阳区校级期末)解分式方程:(1);(2)+1.【分析】利用解分式方程的步骤解各方程即可.【解答】解:(1)原方程去分母得:(x+1)2=x2﹣1+5,整理得:x2+2x+1=x2﹣1+5,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3,系数化为1得:x=,经检验,x=是分式方程的解,故原方程的解为x=;(2)原方程去分母得:3x=2x﹣1+3x+3,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2,系数化为1得:x=﹣1,经检验,x=﹣1是分式方程的增根,故原方程无解.【点评】本题考查解分式方程,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三十.分式方程的增根(共1小题)30.(2022秋•兴隆县期末)若方程+=3有增根,则a的值为( )A.1B.2C.3D.0【分析】增根是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后产生的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的根.把增根代入化为整式方程的方程即可求出a的值.【解答】解:方程两边都乘(x﹣2),得x﹣1﹣a=3(x﹣2)∵原方程增根为x=2,∴把x=2代入整式方程,得a=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确定后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②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三十一.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共1小题)31.(2022秋•同江市期末)A,B两地航程为48千米,一艘轮船从A地顺流航行至B地,又立即从B地逆流返回A地,共用去9小时,已知水流速度为4千米/时,若设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可列方程( )A.B.C.D.【分析】直接根据题意得出顺水速以及逆水速,进而表示出所用时间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设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可列方程为:+=9,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正确表示出行驶的时间是解题关键.三十二.分式方程的应用(共1小题)32.(2022秋•韩城市期末)某公司生产A、B两种机械设备,每台B种设备的成本是A种设备的1.5倍,公司若投入16万元生产A种设备,36万元生产B种设备,则可生产两种设备共10台,请解答下列问题:(1)A、B两种设备每台的成本分别是多少万元?(2)A、B两种设备每台的售价分别是6万元、10万元,且该公司生产台,现公司决定对两种设备优惠出售,A种设备按原来售价8折出售,B种设备在原来售价的基础上优惠10%,若设备全部售出,该公司一共获利多少万元?【分析】(1)设A种设备每台成本为x元,则B种设备每台设备成本为1.5x元,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即可求出答案.(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1)设A种设备每台成本为x元,则B种设备每台设备成本为1.5x元,,解得:x=4,经检验,x=4是原方程的解,∴1.5x=6,答:A、B两种设备每台的成本分别是4和6万元.(2)由(1)可知:A种设备共有4台,B种设备6台,A种设备获利为:4×(6×0.8﹣4)=3.2万元,B种设备获利为:6×(10×0.9﹣6)=18万元,∴该公司共获利为3.2+18=21.2万元,答:该公司共获利为21.2万元.【点评】本题考查分式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本题属于基础题型.三十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共1小题)33.(2022秋•葫芦岛期末)如图,BD是△ABC的中线,AB=8,BC=5,△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 3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得AD=CD,然后求出△ABD和△BCD的周长差=AB﹣BC,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BD是△ABC的中线,∴AD=CD,∴△ABD和△BCD的周长差=(AB+AD+BD)﹣(BC+CD+BD),=AB+AD+BD﹣BC﹣CD﹣BD,=AB﹣BC,∵AB=8,BC=5,∴△ABD和△BCD的周长差=8﹣5=3.答:△ABD和△BCD的周长差为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是基础题,数据概念并求出△ABD和△BCD的周长差=AB﹣BC是解题的关键.三十四.三角形的稳定性(共1小题)34.(2023春•香坊区期末)如图,生活中都把自行车的几根梁做成三角形的支架,这是利用三角形的( )A.全等形B.稳定性C.灵活性D.对称性【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解答.【解答】解:生活中都把自行车的几根梁做成三角形的支架,这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钢架桥、房屋架梁等,因此要使一些图形具有稳定的结构,往往通过连接辅助线转化为三角形而获得.三十五.三角形三边关系(共1小题)35.(2022秋•广宗县期末)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的是( )A.3cm,4cm,8cm B.8cm,7cm,15cmC.13cm,12cm,20cm D.5cm,5cm,11cm【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解答】解:A、3+4<8,不能组成三角形;B、8+7=15,不能组成三角形;C、13+12>20,能够组成三角形;D、5+5<11,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三个数.三十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共1小题)36.(2022秋•祁阳县期末)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1:2: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分析】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可以设一份为k°,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方程求三个内角的度数,从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解答】解:设一份为k°,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k°,2k°,3k°.则k°+2k°+3k°=180°,解得k°=30°,∴k°=30°,2k°=60°,3k°=9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内角和定理.解答此类题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方程求解可简化计算.三十七.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共1小题)37.(2022秋•息县期末)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图中∠CAF的大小等于( )A.50°B.60°C.75°D.85°【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DAC=∠DFE+∠C=60°+45°=105°,∴∠CAF=180°﹣∠DAC=7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三十八.全等图形(共1小题)38.(2022秋•通许县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②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③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④若△ABC≌△DEF,则∠A=∠D,AB=EF.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全等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断即可.【解答】解: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即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故①②说法错误;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所以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故③说法正确;若△ABC≌△DEF,∠A的对应角为∠D,所以∠A=∠D,AB的对应边为DE,所以AB=DE,故④说法错误;说法正确的有③,共1个.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形,理解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是解题关键.三十九.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共1小题)39.(2022秋•汶上县校级期末)如图,△ABC≌△DCB,若AC=7,BE=5,则DE的长为( )A.2B.3C.4D.5【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推知BD=AC=7,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BC≌△DCB,∴BD=AC=7,∵BE=5,∴DE=BD﹣BE=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仔细观察图形,根据已知条件找准对应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四十.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共1小题)40.(2023春•泉州期末)如图,AB=AC,若要使△ABE≌△ACD,则添加的一个条件不能是( )A.∠B=∠C B.BE=CD C.BD=CE D.∠ADC=∠AEB【分析】已知条件AB=AC,还有公共角∠A,然后再结合选项所给条件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添加∠B=∠C可利用ASA定理判定△ABE≌△ACD,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添加BE=CD不能判定△ABE≌△ACD,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添加BD=CE可得AD=AE,可利用利用SAS定理判定△ABE≌△ACD,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添加∠ADC=∠AEB可利用AAS定理判定△ABE≌△ACD,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四十一.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共1小题)41.(2022秋•安化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已知EH=EB=3,AE=4,则CH的长是( )A.1B.2C.3D.4【分析】本题可先根据AAS判定△AEH≌△CEB,可得出AE=CE,从而得出CH=CE﹣EH=4﹣3=1.【解答】解:在△ABC中,AD⊥BC,CE⊥AB,∴∠AEH=∠ADB=90°;∵∠EAH+∠AHE=90°,∠DHC+∠BCH=90°,∠EHA=∠DHC(对顶角相等),∴∠EAH=∠DCH(等量代换);∵在△BCE和△HAE中,∴△AEH≌△CEB(AAS);∴AE=CE;∵EH=EB=3,AE=4,∴CH=CE﹣EH=AE﹣EH=4﹣3=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要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这些方法.四十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共1小题)42.(2022秋•盱眙县期末)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是( )A.30B.50C.60D.80【分析】易证△AEF≌△BAG,△BCG≌△CDH即可求得AF=BG,AG=EF,GC=DH,BG=CH,即可求得梯形DEFH的面积和△AEF,△ABG,△CGB,△CDH的面积,即可解题.【解答】解:∵∠EAF+∠BAG=90°,∠EAF+∠AEF=90°,∴∠BAG=∠AEF,∵在△AEF和△BAG中,,∴△AEF ≌△BAG ,(AAS )同理△BCG ≌△CDH ,∴AF =BG ,AG =EF ,GC =DH ,BG =CH ,∵梯形DEFH 的面积=(EF +DH )•FH =80,S △AEF =S △ABG =AF •FE =9,S △BCG =S △CDH =CH •DH =6,∴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80﹣2×9﹣2×6=50,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EF ≌△BAG ,△BCG ≌△CDH 是解题的关键.四十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共1小题)43.(2022秋•东昌府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模具不小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去商店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那么最省事的是带哪一块去( )A .①B .②C .③D .①和②【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结合图形判断出带③去.【解答】解:由图形可知,③有完整的两角与夹边,根据“角边角”可以作出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所以,最省事的做法是带③去.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四十四.角平分线的性质(共1小题)44.(2022秋•渌口区期末)如图,在△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DE ⊥AB 于点E ,△ABC 的面积为15,AB =6,DE =3,则AC 的长是( )A.8B.6C.5D.4【分析】过点D作DF⊥AC于F,然后利用△ABC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过点D作DF⊥AC于F,∵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E=DF=3,∴S=×6×3+AC×3=15,△ABC解得AC=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熟记性质并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四十五.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共1小题)45.(2022秋•东宝区期末)和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 )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边中线的交点C.三边上高所在直线的交点D.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分析】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解答】解: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此点称为外心,也是这个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难度一般.四十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共1小题)46.(2022秋•利通区期末)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10,则它的周长是( )A.14B.22C.14或22D.12【分析】本题没有明确已知的两边的具体名称,要分为两种情况即:①2为底,10为腰;②10为底,2为腰,可求出周长.注意:必须考虑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2和10,∴应分为两种情况:①2为底,10为腰,则2+10+10=22;②10为底,2腰,而2+2<10,应舍去,∴三角形的周长是2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题目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四十七.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共1小题)47.(2022秋•保康县期末)如图所示,共有等腰三角形( )A.4个B.5个C.3个D.2个【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图形中未知度数的角,即可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得等腰三角形的个数.【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BO=∠DCO=36°,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AOB=∠COD=72°.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得等腰三角形有△AOB,△COD,△ABC,△CBD和△BOC.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各角。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03轴对称十大重难题型(期末真题精选)(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03轴对称十大重难题型(期末真题精选)(解析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专题03 轴对称十大重难题型一.轴对称图形的存在性之格点类(钥匙---对称轴)1.如图,在2×2的方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 ,则与△ABC 成轴对称且以格点为顶点三角形共有( )实战训练A.3个B.4个C.5个D.6个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找到△ABC的对称轴,EH、GC、AD,BF等都可以是它的对称轴,然后依据对称找出相应的三角形即可.答案详解:解:与△ABC成轴对称且以格点为顶点三角形有△ABG、△CDF、△AEF、△DBH,△BCG共5个,所以选:C.2.如图,在3×3的正方形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请你找出格纸中所有与△ABC 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5 个.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与判断可知.答案详解:解:与△ABC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有5个,分别为△ABD,△BCE,△GHF,△EMN,△AMQ,共有5个.所以答案是:5.二.轴对称的性质3.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的一角沿AE折叠,点D的对应点D′落在∠BAC的内部,若∠CAE=2∠BAD′,且∠CAD′=n,则∠DAE的度数为 n5+36° (用含n的式子表示).试题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答案详解:解:如图,设∠BAD ′=x ,则∠CAE =2x ,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DAE =∠EAD ′=2x +n ,∵∠DAB =90°,∴4x +2n +x =90°,∴x =15(90°﹣2n ),∴∠DAE =2×15(90°﹣2n )+n =n 5+36°.所以答案是:n 5+36°.4.如图,点P 为∠AOB 内部任意一点,点P 与点P 1关于OA 对称,点P 与点P 2关于OB 对称,OP =8,∠AOB =45°,则△OP 1P 2的面积为 32 .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OP 1、OP 2的长度等于OP 的长,∠P 1OP 2的度数等于∠AOB 的度数的两倍,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答即可.答案详解:解:∵点P 1和点P 关于OA 对称,点P 2和点P 关于OB 对称,∴OP 1=OP =OP 2=8,且∠P 1OP 2=2∠AOB =90°.∴△P 1OP 2是直角三角形,∴△OP 1P 2的面积为12×8×8=32,所以答案是:32.三.尺规作图:轴对称,角平分,垂直平分线5.已知直线l 及其两侧两点A 、B ,如图.(1)在直线l上求一点P,使PA=PB;(2)在直线l上求一点Q,使l平分∠AQB.(以上两小题保留作图痕迹,标出必要的字母,不要求写作法)试题分析:(1)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l的交点即为所求;(2)作点A关于l的对称点A′,连接BA′并延长交l于点Q,点Q即为所求.答案详解:解:6.已知:如图,∠AOB及M、N两点.请你在∠AOB内部找一点P,使它到角的两边和到点M、N 的距离分别相等(保留作图痕迹).试题分析:点P是∠AOB的平分线与线段MN的中垂线的交点.答案详解:解:点P就是所求的点.(2分)如果能正确画出角平分线和中垂线的给满分7.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 两个端点 的距离 相等 .如图,△ABC中,AB=AC=16cm,(1)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E,交AC于点D(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连接BD,如果BC=10cm,则△BCD的周长为 26 cm.试题分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求解即可求得答案;(1)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进而得出即可;(2)由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BD,从而将△BCD的周长转化为:AD+CD+BC,即AC+BC=16+10=26cm.答案详解:解: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所以答案是:两个端点;相等;(1)如图所示,(2)连接BD,∵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 =BD ,∵△BCD 的周长=BD +DC +BC ,∴△BCD 的周长=AD +DC +BC ,即AC +BC =16+10=26cm .所以答案是:26.8.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A ′B ′C ′和△ABC 关于直线l 成轴对称,其中A ′点的对应为A 点.(1)请画出△A ′B ′C ′,并标出相应的字母;(2)若网格中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A ′B ′C ′的面积.试题分析:(1)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三角形面积求法得出答案.答案详解:解:(1)如图所示:△A ′B ′C ′,即为所求;(2)△A ′B ′C ′的面积为:12×2×4=4.9.如图,△ABC 的三个顶点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已知A (﹣1,﹣1),B (4,﹣1),C (3,1).(1)画出△ABC 及关于y 轴对称的△A 1B 1C 1;(2)请直接写出以AB 为边且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不与C 重合)的坐标.试题分析:(1)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关于y轴的对称点A′、B′、C′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2)利用轴对称性确定出另一个点,然后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即可.答案详解:解:(1)△A1B1C1如图所示;(2)如图,第三个点的坐标为(0,1)或(0,﹣3)或(3,﹣3).四.坐标的轴对称10.已知点P(a,3),Q(﹣2,b)关于x轴对称,则a+b的值为( )A.1B.−1C.5D.﹣5试题分析: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得出a,b的值,进而得出a+b的值.答案详解:解:∵点P(a,3),Q(﹣2,b)关于x轴对称,∴a=﹣2,b=﹣3,∴a+b=﹣2﹣3=﹣5.所以选:D.11.已知点P1(﹣1,﹣2)和P2(a,b﹣1)关于y轴对称,则(a+b)2021的值为( )A.0B.﹣1C.1D.(﹣3)2021试题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求出a、b的值,然后代入计算即可得解.答案详解:解:∵P1(﹣1,﹣2)和P2(a,b﹣1)关于y轴对称,∴a=1,b﹣1=﹣2,解得a=1,b=﹣1,∴a+b=0,∴(a+b)2021=02021=0.所以选:A.12.若点M与点N关于x轴对称,点M和点P关于y轴对称,点P的坐标为(2,﹣3),那么点N 的坐标为( )A.(2,3)B.(2,﹣3)C.(﹣2,﹣3)D.(﹣2,3)试题分析:作出相关对称后可得点P与点N关于原点对称,那么依据点P的坐标为(2,﹣3),可得点N的坐标.答案详解:解:∵点M与点N关于x轴对称,点M和点P关于y轴对称,∴点N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又∵点P的坐标为(2,﹣3),∴点N的坐标为(﹣2,3),所以选:D.13.已知点A(a﹣5,1﹣2a),解答下列问题:(1)若点A到x轴和y轴的距离相等,求点A的坐标;(2)若点A向右平移若干个单位后,与点B(﹣2,﹣3)关于x轴对称,求点A的坐标.试题分析:(1)直接利用点A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或点A在第二象限或第四象限,分别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结合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答案.答案详解:解:(1)若点A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则a﹣5=1﹣2a,解得:a=2,则a﹣5=1﹣2a=﹣3,∴点A 的坐标为(﹣3,﹣3),若点A 在第二象限或第四象限,则a ﹣5+1﹣2a =0,解得a =﹣4,则a ﹣5=﹣9,1﹣2a =9,∴点A 的坐标为(﹣9,9),综上所述,点A 的坐标为(﹣3,﹣3)或(﹣9,9);(2)∵若点A 向右平移若干个单位,其纵坐标不变为(1﹣2a ),又∵点A 向右平移若干个单位后与点B (﹣2,﹣3)关于x 轴对称,∴1﹣2a +(﹣3)=0,a =﹣1,a ﹣5=﹣1﹣5=﹣6,1﹣2a =1﹣2×(﹣1)=3,即点A 的坐标为(﹣6,3).14.已知有序数对(a ,b )及常数k ,我们称有序数对(ka +b ,a ﹣b )为有序数对(a ,b )的“k 阶结伴数对”.如(3,2)的“1阶结伴数”对为(1×3+2,3﹣2)即(5,1).若有序数对(a ,b )(b ≠0)与它的“k 阶结伴数对”关于y 轴对称,则此时k 的值为( )A .﹣2B .−32C .0D .−12试题分析:根据新定义可得:有序数对(a ,b )(b ≠0)的“k 阶结伴数对”是(ka +b ,a ﹣b ),并根据y 轴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可列方程组,从而可解答.答案详解:解:∵有序数对(a ,b )(b ≠0)的“k 阶结伴数对”是(ka +b ,a ﹣b ),∴a −b =b a +ka +b =0,解得:k =−32.所以选:B .五.格点等腰三角形15.如图,在4×3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 、B 分别在格点上,在图中确定格点C ,则以A 、B 、C 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有 3 个.试题分析:首先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的长,然后分别从AB=BC,AB=AC,AC=BC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答案详解:解:如图,则符合要求的有:C1,C2,C3共3个点;所以答案是:3.16.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点A、B是两格点,若点C也是图中的格点,则使得△ABC是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点C的个数是( )A.1B.2C.3D.4试题分析:根据AB是腰长时,根据网格结构,找出一个小正方形与A、B顶点相对的顶点,连接即可得到等腰三角形,答案详解:解:如图,以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所以选:D.17.如图是4×4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且边长为1,点A,B均在格点上,在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果点C也在此4×4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且△ABC是等腰三角形,请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点C的坐标 (﹣2,0),(﹣2,1),(﹣2,2),(2,2),(2,0),(1,0),(1,﹣1),(1,﹣2), ;满足条件的点C一共有 8 个.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找出满足条件的C点,选择正确答案.答案详解:解:满足条件的点C的坐标为(﹣2,0),(﹣2,1),(﹣2,2),(2,2),(2,0),(1,0),(1,﹣1),(1,﹣2),满足条件的点C一共有8个,所以答案是:(﹣2,0),(﹣2,1),(﹣2,2),(2,2),(2,0),(1,0),(1,﹣1),(1,﹣2),8.六.规律类--坐标与图形的变化18.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M,顶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3)、(1,1)、(3,1),规定“把正方形ABCD先沿x轴翻折,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变换,如此这样,连续经过2020次变换后,点M的坐标变为( )A.(2022,2)B.(2022,﹣2)C.(2020,2)D.(2020,﹣2)试题分析:首先由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然后根据题意求得第1次、2次、3次变换后的对角线交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即可得规律:第n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当n为奇数时为(2+n,﹣2),当n为偶数时为(2+n,2),继而求得把正方形ABCD连续经过2015次这样的变换得到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答案详解:解:∵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为(2,2),根据题意得:第1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2),即(3,﹣2),第2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2,2),即(4,2),第3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3,﹣2),即(5,﹣2),第n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当n为奇数时为(2+n,﹣2),当n为偶数时为(2+n,2),∴连续经过2020次变换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变为(2022,2).所以选:A.19.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沿x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20次,点A依次落在点A1、A2、A3、A4…A2020的位置上,则点A2020的坐标为( )A.(2019,0)B.(2019,1)C.(2020,0)D.(2020,1)试题分析:探究规律,利用规律即可解决问题.答案详解:解:由题意A1(0,1),A2(2,1),A3(3,0),A4(3,0),A5(4,1),A6(5,1),A7(6,0),A8(7,0),A9(8,1),…每4个一循环,∵2020÷4=505则2020个应该在x轴,坐标应该是(2019,0),所以选:A.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ABC进行循环往复的轴对称变换,若原来点A坐标是(1,2),则经过第2021次变换后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为( )A.(1,﹣2)B.(﹣1,﹣2)C.(﹣1,2)D.(1,2)试题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每四次对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21除以4,然后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出变换后的点A所在的象限,然后解答即可.答案详解:解:点A第一次关于y轴对称后在第二象限,点A第二次关于x轴对称后在第三象限,点A第三次关于y轴对称后在第四象限,点A第四次关于x轴对称后在第一象限,即点A回到原始位置,所以,每四次对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2021÷4=505余1,∴经过第2021次变换后所得的A点与第一次变换的位置相同,在第二象限,坐标为(﹣1,2).所以选:C.七.等腰三角形判定与性质21.如图,在△ABC中,∠ABC的角平分线和∠ACB相邻的外角平分线CD交于点D,过点D作DE∥BC交AB于E,交AC于G,若EG=2,且GC=6,则BE长为 8 .试题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平行可以证明等腰三角形,所以可得EB=ED,GC=GD,从而求出DE的长,最后求出BE的长.答案详解:解:∵BD平分∠ABC,∴∠ABD=∠DBC,∵DE∥BC,∴∠EDB =∠DBC ,∴∠ABD =∠EDB ,∴EB =ED ,∵CD 平分∠ACF ,∴∠ACD =∠DCF ,∵DE ∥BC ,∴∠EDC =∠DCF ,∴∠EDC =∠ACD ,∴GC =GD =6,∵EG =2,∴ED =EG +GD =2+6=8,∴BE =ED =8,所以答案是:8.22.如图,△ABC 中,∠A =∠ACB ,CP 平分∠ACB ,BD ,CD 分别是△ABC 的两外角的平分线,下列结论中:①CP ⊥CD ;②∠P =12∠A ;③BC =CD ;④∠D =90°−12∠A ;⑤PD ∥AC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①②④⑤ (直接填写序号).试题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PCB =12∠ACB ,∠BCD =12∠BCF ,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CP ⊥CD ;故①正确;延长CB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P =12∠A ,故②正确;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得到AB ∥CD ,推出△ABC 是等边三角形,而△ABC 中,∠A =∠ACB ,于是得到假设不成立,故③错误;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BD =∠DBC ,∠BCD =∠DCF ,推出∠ABC =180°﹣2∠DBC ,∠ACB =180°﹣2∠DCB ,求得∠D =90°−12∠A ,故④正确;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EBC =∠A +∠ACB ,∠A =∠ACB ,求得∠EBD =∠A ,于是得到PD∥AC.故⑤正确.答案详解:解:∵CP平分∠ACB,CD平分∠BCF,∴∠PCB=12∠ACB,∠BCD=12∠BCF,∵∠ACB+∠BCF=180°,∴∠PCD=∠PCB+∠BCD=12∠ACB+12∠BCF=12(∠ACB+∠BCF)=90°,∴CP⊥CD;故①正确;延长CB,∵BD平分∠CBE,∠CBE=∠ABH,∴BP平分∠ABH,∴∠PBH=∠BCP+∠P,∵∠A+2∠PCB=2∠PBH,∴∠A+2∠PCB=2∠BCP+2∠P,∴∠A=2∠P,即:∠P=12∠A,故②正确;假设BC=CD,∴∠CBD=∠D,∵∠EBD=∠CBD,∴∠EBD=∠D,∴AB∥CD,∴∠DCF=∠A,∵∠ACB=∠A,CD平分∠BCF,∴∠ACB=∠BCD=∠DCF,∴∠A=∠ACB=60°,∴△ABC是等边三角形,而△ABC中,∠A=∠ACB,∴△ABC是等腰三角形,∴假设不成立,故③错误;∵BD、CD分别是△ABC的两个外角∠EBC、∠FCB的平分线,∴∠EBD =∠DBC ,∠BCD =∠DCF ,∴∠DBC +∠DCB +∠D =180°,∴∠A +∠ABC +∠ACB =180°,而∠ABC =180°﹣2∠DBC ,∠ACB =180°﹣2∠DCB ,∴∠A +180°﹣2∠DBC +180°﹣2∠DCB =180°,∴∠A ﹣2(∠DBC +∠DCB )=﹣180°,∴∠A ﹣2(180°﹣∠D )=﹣180°,∴∠A ﹣2∠D =180°,∴∠D =90°−12∠A ,故④正确;∵∠EBC =∠A +∠ACB ,∠A =∠ACB ,∴∠A =12∠EBC ,∵∠EBD =12∠EBC ,∴∠EBD =∠A ,∴PD ∥AC .故⑤正确;所以答案是:①②④⑤.23.Rt △ABC 中,AC =BC ,∠ACB =90°,如图,BO 、CO 分别平分∠ABC 、∠ACB ,EO ∥AB ,FO ∥AC ,若S △ABC =32,则△OEF 的周长为 8 .试题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到BC=8,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BO=∠BOE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BO=∠OBE,等量代换得到∠ABO=∠BOE于是得到BE=OE,则同理可得CE=OE即可得到结论.答案详解:解:∵AC=BC,∠ACB=90°,S△ABC=32,∴12BC2=32,∴BC=8,∵OE∥AB∴∠ABO=∠BOE∵OB平分∠ABC∴∠ABO=∠OBE∴∠ABO=∠BOE∴BE=OE,则同理可得OF=CF,∴△OEF的周长=OE+OF+EF=BE+EF+FC=BC=8.所以答案是:8.24.如图,△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D,过点D作EF∥BC,分别交AB,AC于点E,F.那么下列结论:①BD=DC;②△BED和△CFD都是等腰三角形;③点D是EF的中点;④△AEF的周长等于AB与AC的和.其中正确的有 ②④ .(只填序号)试题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DBC=12∠ABC,∠ACD=∠DCB=12∠ACB,然后根据∠ABC≠∠ACB,从而可得∠DBC≠∠DCB,进而可得DB≠DC,即可判断①;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B=∠DBC,∠FDC=∠DCB,从而可得∠ABD=∠EDB,∠ACD=∠FDC,进而利用等角对等边可得ED=EB,FD=FC,即可判断②;根据EB≠FC,可得ED≠FD,即可判断③;利用等量代换可得△AEF的周长=AB+AC,即可判断④.答案详解:解:∵BD平分∠ABC,CD平分∠ACB,∴∠ABD=∠DBC=12∠ABC,∠ACD=∠DCB=12∠ACB,∵∠ABC≠∠ACB,∴∠DBC≠∠DCB,∴DB≠DC,故①不正确;∵EF∥BC,∴∠EDB=∠DBC,∠FDC=∠DCB,∴∠ABD=∠EDB,∠ACD=∠FDC,∴ED=EB,FD=FC,∴△BED和△CFD都是等腰三角形,故②正确;∵EB≠FC,∴ED≠FD,故③不正确;∵EB=ED,FD=FC,∴△AEF的周长=AE+EF+AF=AE+ED+DF+AF=AE+EB+AF+FC=AB+AC,故④正确;综上所述:上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有②④,所以答案是:②④.八.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5.如图,已知AB=AC,AD平分∠BAC,∠DEB=∠EBC=60°,若BE=5,DE=2,则BC= 7 .试题分析:作出辅助线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EM 为等边三角形,得出BM =EM =BE =5,从而得出BN 的长,进而求出答案.答案详解:解:延长ED 交BC 于M ,延长AD 交BC 于N ,如图,∵AB =AC ,AD 平分∠BAC ,∴AN ⊥BC ,BN =CN ,∵∠EBC =∠DEB =60°,∴△BEM 为等边三角形,∴BM =EM =BE =5,∠EMB =60°,∵DE =2,∴DM =3,∵AN ⊥BC ,∴∠DNM =90°,∴∠NDM =30°,∴NM =12DM =32,∴BN =BM ﹣MN =5−32=72,∴BC =2BN =7.所以答案是:7.26.已知:如图,△ABC、△CDE都是等边三角形,AD、BE相交于点O,点M、N分别是线段AD、BE的中点.(1)求证:AD=BE;(2)求∠DOE的度数;(3)求证:△MNC是等边三角形.试题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得出AC=BC,CD=CE,∠ACB=∠DCE=60°,求出∠ACD=∠BCE,证△ACD≌△BCE即可;(2)根据全等求出∠ADC=∠BEC,求出∠ADE+∠BED的值,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3)求出AM=BN,根据SAS证△ACM≌△BCN,推出CM=CN,求出∠NCM=60°即可.答案详解:解:(1)∵△ABC、△CDE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CD=CE,∠ACB=∠DCE=60°,∴∠ACB+∠BCD=∠DCE+∠BCD,∴∠ACD=∠BCE,在△ACD和△BCE中AC=BC∠ACD=∠BCECD=CE,∴△ACD≌△BCE,∴AD=BE.(2)解:∵△ACD≌△BCE,∴∠ADC=∠BEC,∵等边三角形DCE,∴∠CED=∠CDE=60°,∴∠ADE+∠BED=∠ADC+∠CDE+∠BED,=∠ADC+60°+∠BED,=∠CED+60°,=60°+60°,=120°,∴∠DOE=180°﹣(∠ADE+∠BED)=60°,答:∠DOE的度数是60°.(3)证明:∵△ACD≌△BCE,∴∠CAD=∠CBE,AD=BE,AC=BC又∵点M、N分别是线段AD、BE的中点,∴AM=12AD,BN=12BE,∴AM=BN,在△ACM和△BCN中AC=BC∠CAM=∠CBNAM=BN,∴△ACM≌△BCN,∴CM=CN,∠ACM=∠BCN,又∠ACB=60°,∴∠ACM+∠MCB=60°,∴∠BCN+∠MCB=60°,∴∠MCN=60°,∴△MNC是等边三角形.27.如图,在△ABC中,∠ACB=90°,∠A=30°,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和AC于点D,E.(1)求证:AE=2CE;(2)连接CD,请判断△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试题分析:(1)连接BE,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EBC=∠ABE=∠A=30°,在Rt△BCE 中,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BE=2CE,则可证得结论;(2)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CD=BD,且∠ABC=60°,可证明△BCD为等边三角形.答案详解:(1)证明:连接BE,∵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BE=∠A=30°,∴∠CBE=∠ABC﹣∠ABE=30°,在Rt△BCE中,BE=2CE,∴AE=2CE;(2)解:△BCD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连接CD.∵DE垂直平分AB,∴D为AB中点,∵∠ACB=90°,∴CD=BD,∵∠ABC=60°,∴△BCD是等边三角形.九.直角三角形斜中线的灵活运用。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真题必刷常考60题(34个考点专练)(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真题必刷常考60题(34个考点专练)(解析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期末真题必刷常考60题(34个考点专练)一.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共1小题)1.(2022秋•民权县期末)如果a m=3,a n=5,那么a2m+n= 45 .【分析】分别根据幂的乘方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答即可.【解答】解:∵a m=3,a n=5,∴a2m+n=(a m)2×a n=32×5=9×5=45.故答案为:4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以及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熟记幂的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单项式乘单项式(共1小题)2.(2022秋•花都区期末)计算a2•(﹣6ab)的结果是 ﹣2a3b .【分析】根据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a2•(﹣6ab)=×(﹣6)a2+1b=﹣2a3b.故答案为:﹣2a3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单项式乘单项式,解答的关键是对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的掌握.三.单项式乘多项式(共1小题)3.(2022秋•平昌县期末)先化简,再求值:3a(2a2﹣4a+3)﹣2a2(3a+4),其中a=﹣2.【分析】首先根据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去掉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最后代入已知的数值计算即可.【解答】解:3a(2a2﹣4a+3)﹣2a2(3a+4)=6a3﹣12a2+9a﹣6a3﹣8a2=﹣20a2+9a,当a=﹣2时,原式=﹣20×4﹣9×2=﹣98.【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化简.整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是各地中考的常考点.四.多项式乘多项式(共2小题)4.(2022秋•泸县校级期末)若(x﹣3)(x+5)=x2+mx﹣15,则m的值为( )A.﹣8B.2C.﹣2D.﹣5【分析】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展开,再根据对应项的系数相等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x﹣3)(x+5)=x2+2x﹣15=x2+mx﹣15,∴m=2.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恒等原理等,熟练掌握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恒等的两个代数式对应项系数相等,是求解的关键.5.(2022秋•忻府区期末)如图,从一个长方形铁皮中剪去一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长为(2a+b)米,宽为(a+b)米,正方形的边长为a米.(1)求剩余铁皮的面积;(2)当a=3,b=2时,求剩余铁皮的面积.【分析】(1)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2)将a=3,b=2代入(1)中所求式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从一个长方形铁皮中剪去一个小正方形,∴剩余铁皮的面积为:(a+b)(2a+b)﹣a×a,化简得:a2+3ab+b2,即剩余铁皮的面积为a2+3ab+b2平方米;(2)将a=3,b=2代入a2+3ab+b2,得32+3×3×2+22=31,∴剩余铁皮的面积为31平方米.【点评】本题考查了单项式乘多项式的实际应用,解题关键在于正确计算.五.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共2小题)6.(2022秋•宁乡市期末)【阅读理解】若x满足(32﹣x)(x﹣12)=100,求(32﹣x)2+(x﹣12)2的值.解:设32﹣x=a,x﹣12=b,则(32﹣x)(x﹣12)=a•b=100,a+b=(32﹣x)+(x﹣12)=20,(32﹣x)2+(x﹣12)2=a2+b2=(a+b)2﹣2ab=202﹣2×100=200,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换元法.利用换元法达到简化方程的目的,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1)若x满足(100﹣x)(x﹣95)=5,则(100﹣x)2+(x﹣95)2= 15 ;(2)若x满足(2023﹣x)2+(x﹣2000)2=229,求(2023﹣x)(x﹣2000)的值;(3)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24cm,点E,F是边BC,CD上的点,EC=12cm,且BE=DF=xcm,分别以FC,CB为边在长方形ABCD外侧作正方形CFGH和CBMN,若长方形CBQF的面积为320cm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分析】(1)根据阅读材料的方法,设100﹣x=a,x﹣95=b,则ab=5,而a+b=5,根据a2+b2=(a+b)2﹣2ab,即可求解;(2)设2023﹣x=a,x﹣2000=b,则a2+b2=229,而a+b=23,最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即可求解;(3)设CF=a,BC=b,根据长方形CBQF的面积为320cm2,列方程同理可得结论.【解答】解:(1)根据阅读材料的方法,设100﹣x=a,x﹣95=b,则ab=5,而a+b=5,∴(100﹣x)2+(x﹣95)2=a2+b2=(a+b)2﹣2ab=52﹣2×5=15;故答案为:15;(2)设2023﹣x=a,x﹣2000=b,则a2+b2=229,而a+b=23,∵a2+b2=(a+b)2﹣2ab,∴2ab=(a+b)2﹣(a2+b2)=232﹣229=529﹣229=300,∴ab=150,即(2023﹣x)(x﹣2000)=150;(3)由题意得:CF=CD﹣DF=24﹣x,BC=CE+BE=x+12,设CF=a,BC=b,∴a+b=24﹣x+x+12=36,∵长方形CBQF的面积为320cm2,∴(24﹣x)(12+x)=ab=320,∴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24﹣x)2+(x+12)2=a2+b2=(a+b)2﹣2ab=362﹣2×320=656(cm2).【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换元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灵活利用换元思想,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7.(2022秋•船营区校级期末)对于一个图形,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它的面积,可以得到一个数学等式.(1)如图1所示的大正方形,是由两个正方形和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的.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得到的数学等式是 a2+b2=(a+b)2﹣2ab ;(2)如图2所示的大正方形,是由四个三边长分别为a、b、c的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为直角边)和一个正方形拼成,试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中间正方形的面积,并探究a、b、c之间满足怎样的等量关系;(3)利用(1)(2)的结论,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满足a+b=17,ab=60,求斜边c的值.【分析】(1)阴影部分是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阴影部分也可以看出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2)中间的是边长为c的正方形,因此面积为c2,也可以从边长为(a+b)正方形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3)利用(2)中的结论,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1)方法一:阴影部分是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即a2+b2;方法二:阴影部分也可以看作边长为(a+b)的面积,减去两个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面积,即(a+b)2﹣2ab,由两种方法看出a2+b2=(a+b)2﹣2ab,故答案为:a2+b2=(a+b)2﹣2ab;(2)中间正方形的边长为c,因此面积为c2,也可以看作从边长为(a+b)的面积减去四个两条直角边分别a、b的面积,即c2=(a+b)2﹣2ab,也就是c2=a2+b2,所以c2=a2+b2;(3)∵a+b=17,ab=60,∴c2=a2+b2=(a+b)2﹣2ab=172﹣2×60=169,∴c=13,答:斜边的长为13.【点评】本题考查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是正确应用的前提,将公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六.完全平方式(共2小题)8.(2022秋•江汉区期末)已知y2+my+9是完全平方式,则m= ±6 .【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即可求出m的值.【解答】解:∵y2+my+9是完全平方式,∴y2+my+9=(y±3)2=y2±6y+9,∴m=±6,∴m=±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9.(2022秋•离石区期末)在课后服务课上,老师准备了若干个如图1的三种纸片,A种纸片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B种纸片是边长为b的正方形,C种纸片是长为b,宽为α的长方形,并用A种纸片一张,B种纸片一张,C种纸片两张拼成如图2的大正方形.【发现】(1)根据图2,写出一个我们熟悉的数学公式 (a+b)2=a2+2ab+b2 .【应用】(2)根据(1)中的数学公式,解决如下问题:①已知:a+b=7,a2+b2=25,求ab的值.②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8﹣x)和(x﹣2),且(8﹣x)2+(x﹣2)2=20,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分析】(1)由图形得出完全平方公式即可;(2)①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出ab的值即可;②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由图2可知,(a+b)2=a2+2ab+b2,故答案为:(a+b)2=a2+2ab+b2;(2)①∵a+b=7,∴(a+b)2=a2+2ab+b2=49,∵a2+b2=25,∴2ab=24,∴ab=12;②由(1)知,[(8﹣x)+(x﹣2)]2=(8﹣x)2+2(8﹣x)(x﹣2)+(x﹣2)2=36,∵(8﹣x)2+(x﹣2)2=20,∴2(8﹣x)(x﹣2)=16,∴(8﹣x)(x﹣2)=8,故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并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七.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共1小题)10.(2022秋•湖里区期末)下列能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是( )A.x2+x+1B.x2﹣2x﹣1C.x2﹣4x+4D.x2﹣y2【分析】利用公式法进行分解,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答】解:A、x2+2x+1=(x+1)2,故A不符合题意;B、x2﹣2x+1=(x﹣1)2,故B不符合题意;C、x2﹣4x+4=(x﹣2)2,故C符合题意;D、x2﹣y2=(x+y)(x﹣y),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八.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共1小题)11.(2023春•余江区期末)分解因式:(1)3a2﹣6ab+3b2;(2)x2(m﹣2)+y2(2﹣m).【分析】(1)先提公因式,然后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即可;(2)先提公因式,然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即可.【解答】解:(1)3a2﹣6ab+3b2=3(a2﹣2ab+b2)=3(a﹣b)2;(2)x2(m﹣2)+y2(2﹣m)=(m﹣2)(x2﹣y2)=(m﹣2)(x+y)(x﹣y).【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一定要注意如果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必须先提公因式.九.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共1小题)12.(2022秋•沂水县期末)下列因式分解结果正确的是( )A.﹣a2+4a=﹣a(a+4)B.a2b﹣2ab+b=b(a﹣1)2C.9a2﹣b2=(9a+b)(9a﹣b)D.a2﹣4a﹣5=(a﹣1)(a+5)【分析】A.根据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B.根据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C.根据因式分解﹣公式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D.根据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因为﹣a2+4a=﹣a(a﹣4),所以A选项因式分解结果不正确,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因为a2b﹣2ab+b=b(a﹣1)2,所以B选项因式分解结果正确,故B选项符合题意;C.因为9a2﹣b2=(3a+b)(3a﹣b),所以C选项因式分解结果不正确,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因为a2﹣4a﹣5=(a+1)(a﹣5),所以D选项因式分解结果不正确,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因式分解,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进行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一十.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共1小题)13.(2022秋•青云谱区期末)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x≠2 .【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计算即可.【解答】解:∵分式有意义,∴x﹣2≠0,∴x≠2.故答案为:x≠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一十一.分式的基本性质(共1小题)14.(2022秋•岳阳楼区期末)把下列分式中x,y的值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5倍,那么分式的值保持不变的是( )A.B.C.D.【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x,y的值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5倍,求出每个式子的结果,看结果是否等于原式.【解答】解:A、,分式的值保持不变,符合题意;B、,分式的值改变,不符合题意;C、,分式的值改变,不符合题意;D、,分式的值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一十二.分式的化简求值(共1小题)15.(2022秋•汉阳区校级期末)先化简,再求值:(2a﹣)÷,其中a=2.【分析】先根据分式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再根据分式的除法法则把除法变成乘法,再根据分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最后代入求出答案即可.【解答】解:原式=÷=•=•=2a(a+2)=2a2+4a,当a=2时,原式=2×22+4×2=8+8=16.【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与求值,能正确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运算顺序.一十三.零指数幂(共1小题)16.(2022秋•龙江县期末)若(x﹣4)0=1成立,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 x≠4 .【分析】根据零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x﹣4≠0,解得:x≠4,故答案为:x≠4.【点评】本题考查了零指数幂,利用零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得出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一十四.分式方程的解(共1小题)17.(2022秋•五常市期末)若关于x的方程无解,则m的值为 0或4 .【分析】求解方程可得x=,再由方程无解可得m﹣4=0,即可求m的值.【解答】解:,2(2x+1)=mx,4x+2=mx,(4﹣m)x=﹣2,∵方程无解,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分式方程没有意义时,x=0或﹣,此时m=0,②整式不成立时,4﹣m=0,∴m=4,故答案为:0或4.【点评】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解,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理解方程无解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一十五.解分式方程(共2小题)18.(2022秋•南昌期末)嘉淇准备完成题目:解分式方程:,发现数字◆印刷不清楚.(1)他把“◆”猜成5,请你解方程:;(2)他妈妈说:“你猜错了,我看到该题目的正确答案是此分式方程无解.”通过计算说明原题中“◆”是几?【分析】(1)分式方程变形后,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2)设原题中“◆”是a,分式方程变形后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由分式方程无解得到x=3,代入整式方程计算即可求出a的值.【解答】解:(1)方程整理得:=2+,去分母得:x=2(x﹣3)+5,解得:x=1,检验:把x=1代入得:x﹣3≠0,∴分式方程的解为x=1;(2)设原题中“◆”是a,方程变形得:=2+,去分母得:x=2(x﹣3)+a,由分式方程无解,得到x=3,把x=3代入整式方程得:a=3.【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以及分式方程的解,解分式方程利用了转化的思想,注意要检验.19.(2022秋•泰山区校级期末)解分式方程.(1);(2).【分析】(1)先把分式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x),转化成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再进行检验即可;(2)先把分式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2﹣1),转化成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再进行检验即可.【解答】解:(1)﹣1=1﹣x﹣3(2﹣x),﹣1=1﹣x﹣6+3x,﹣2x=﹣4,x=2,当x=2时,x﹣2=0,∴x=2是原方程的增根,此方程无解;(2)x(x+1)﹣(2x﹣1)=x2﹣1,x2+x﹣2x+1=x2﹣1,﹣x=﹣2,x=2当x=2,x﹣1≠0,x2﹣1≠0,∴x=2是方程的解.【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掌握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是关键.一十六.分式方程的增根(共1小题)20.(2022秋•岳阳楼区期末)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则k的值是 ﹣2 .【分析】先将方程两边都乘以x+3得到整式方程,再将分式方程的增根x=3代入整式方程求解可得.【解答】解:两边都乘以x+3,得:x+1=k①,∵分式方程有增根,∴增根为x=﹣3,将x=﹣3代入①,得:﹣3+1=k,解得k=﹣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把分式方程的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得出关于k的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关键.一十七.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共1小题)21.(2022秋•新化县期末)甲、乙两单位为爱心基金分别捐款4800元、6000元,已知甲单位捐款人数比乙单位少50人,而甲单位人均捐款数比乙单位多1元,若设甲单位有x人捐款,则所列方程是( )A.=+1B.=+1C.=﹣1D.=﹣1【分析】设甲单位有x人捐款,乙单位有(x+50)人捐款,根据甲单位人均捐款数比乙单位多1元列方程.【解答】解:设甲单位有x人捐款,则乙单位有(x+50)人捐款,由题意,得=+1.故选:A.【点评】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找到关键描述语,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十八.分式方程的应用(共2小题)22.(2022秋•孝南区期末)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深受大家的喜欢.某商家两次购进冰墩墩进行销售,第一次用22000元,很快销售一空,第二次又用48000元购进同款冰墩墩,所购进数量是第一次的2倍,但单价贵了10元.(1)求该商家第一次购进冰墩墩多少个?(2)若所有冰墩墩都按相同的标价销售,要求全部销售完后的利润率不低于20%(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每个冰墩墩的标价至少为多少元?【分析】(1)设第一次购进冰墩墩x个,由题意:第一次用22000元,很快销售一空,第二次又用48000元购进同款冰墩墩,所购进数量是第一次的2倍,但单价贵了10元.列出分式方程,解方程即可;(2)设每个冰墩墩的标价为a元,由题意:全部销售完后的利润率不低于20%,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1)设第一次购进冰墩墩x个,则第二次购进冰墩墩2x个,根据题意得:=﹣10,解得:x=200,经检验,x=20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该商家第一次购进冰墩墩200个.(2)由(1)知,第二次购进冰墩墩的数量为400个.设每个冰墩墩的标价为a元,由题意得:(200+400)a≥(1+20%)(22000+48000),解得:a≥140,答:每个冰墩墩的标价至少为140元.【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2)找出数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23.(2022秋•岳阳期末)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了,精彩的直播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某中学为满足学生的需求,充实物理兴趣小组的实验项目,决定购入A、B 两款物理实验套装,其中A款套装单价比B款套装单价贵20%,用7200元购买的A款套装数量比用5000元购买的B款套装数量多5套.求A、B两款套装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分析】设B款套装的单价是x元,则A款套装的单价是(1+20%)x元,根据题意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方程后检验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设B款套装的单价是x元,则A款套装的单价是(1+20%)x元,由题意得:,解得x=200,经检验,x=20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1+20%)x=240.答:A款套装的单价是240元、B款套装的单价是200元.【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一十九.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共1小题)24.(2022秋•岳阳县期末)下列图形中AD是△ABC的高的是( )A.B.C.D.【分析】利用三角形高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A、AD不是△ABC的高,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AD不是△ABC的高,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AD不是△ABC的高,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AD是△ABC的高,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关键是掌握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底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二十.三角形三边关系(共1小题)25.(2022秋•宜春期末)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第三边长可以是( )A.2B.5C.6D.7【分析】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求出第三边长的范围,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设第三边长为x,则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4﹣2<x<4+2,即2<x<6.2,5,6,7,只有5满足不等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熟练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二十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共3小题)26.(2022秋•海珠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C=70°.(1)∠AOB的度数为 125° ;(2)若∠ABC=60°,求∠DAE的度数.【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OAB+∠OBA=(∠BAC+∠AB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AC+∠ABC=180°﹣∠C=110°,进而即可求解;(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DAC,∠BAC,根据AE是∠BAC的角平分线,得出∠CAE=∠CAB =25°,根据∠DAE=∠CAE﹣∠CAD,即可求解.【解答】(1)解:∵AE、BF是∠BAC、∠ABC的角平分线,∴∠OAB+∠OBA=(∠BAC+∠ABC),在△ABC中,∠C=70°,∴∠BAC+∠ABC=180°﹣∠C=110°,∴∠AOB=180°﹣∠OAB﹣∠OBA=180°﹣(∠BAC+∠ABC)=125°.故答案为:125°;(2)解:∵在△ABC中,AD是高,∠C=70°,∠ABC=60°,∴∠DAC=90°﹣∠C=90°﹣70°=20°,∠BAC=180°﹣∠ABC﹣∠C=50°∵AE是∠BAC的角平分线,∴∠CAE=∠CAB=25°,∴∠DAE=∠CAE﹣∠CAD=25°﹣20°=5°,∴∠DAE=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7.(2022秋•邢台期末)材料阅读:如图①所示的图形,像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圆规.我们不妨把这样图形叫做“规形图”.解决问题:(1)观察“规形图”,试探究∠BDC与∠A,∠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请你直接利用以上结论,解决以下两个问题:Ⅰ.如图②,把一块三角尺DEF放置在△ABC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DE,DF恰好经过点B,C,若∠A=40°,则∠ABD+∠ACD= 50 °.Ⅱ.如图③,BD平分∠ABP,CD平分∠ACP,若∠A=40°,∠BPC=130°,求∠BDC的度数.【分析】(1)连接AD并延长至点F,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BDC与∠A,∠B,∠C之间的数量关系;(2)Ⅰ、由(1)可得,∠BDC=∠ABD+∠ACD+∠A,再根据∠A=40°,∠D=90°,即可得出∠ABD+∠ACD的度数;Ⅱ、根据(1),可得∠BPC=∠BAC+∠ABP+∠ACP,∠BDC=∠BAC+∠ABD+∠ACD,再根据BD平分∠ABP,CD平分∠ACP,即可得出∠BDC的度数.【解答】解:(1)如图①,连接AD并延长至点F,根据外角的性质,可得∠BDF=∠BAD+∠B,∠CDF=∠C+∠CAD,又∵∠BDC=∠BDF+∠CDF,∠BAC=∠BAD+∠CAD,∴∠BDC=∠A+∠B+∠C;(2)Ⅰ.由(1)可得,∠BDC=∠ABD+∠ACD+∠A;又∵∠A=40°,∠D=90°,∴∠ABD+∠ACD=90°﹣40°=50°,故答案为:50;Ⅱ.由(1),可得∠BPC=∠BAC+∠ABP+∠ACP,∠BDC=∠BAC+∠ABD+∠ACD,∴∠ABP+∠ACP=∠BPC﹣∠BAC=130°﹣40°=90°,又∵BD平分∠ABP,CD平分∠ACP,∴∠ABD+∠ACD=(∠ABP+∠ACP)=45°,∴∠BDC=45°+40°=8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8.(2022秋•二七区校级期末)(1)如图,把△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A1处,试探究∠1、∠2与∠A的关系;(2)如图2,若∠1=140°,∠2=80°,作∠ABC的平分线BN,与∠ACB的外角平分线CN交于点N,求∠BNC的度数;(3)如图3,若点A1落在△ABC内部,作∠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A1,此时∠1,∠2,∠BA1C 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过程.【分析】(1)由折叠的性质得∠AED=∠A1ED,∠ADE=∠A1DE,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得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由此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1)的结论求出∠A=30°,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推出即可;(3)先推出,∠AED=∠A1ED=90°﹣∠2,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推出,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出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1=2∠A+∠2,理由如下: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ED=∠A1ED,∠ADE=∠A1DE,∴,∠2=2∠AED﹣180°,∴,∵∠A+∠AED=∠EDB=∠1+∠A1DE,∴,∴∠1=2∠A+∠2;(2)∵∠1=2∠A+∠2,∠1=140°,∠2=80°,∴∠A=30°,∵∠ABC的平分线BN,与∠ACB的外角平分线CN交于点N,∴,∵∠A+∠ABC=∠ACH,∴∠A+2∠NBC=2∠NCH,又∵∠N+∠NBC=∠NCH,∴∠A+2∠NBC=2∠N+2∠NBC,∴;(3)解:∠1+∠2=4∠BA1C﹣360°,理由如下;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ED=∠A1ED,∠ADE=∠A1DE,∴,,∵∠A+∠ADE=∠CED=∠A1ED+∠2,∴,∴,∵∠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A1,∴,∵∠ABC+∠ACB=180°﹣∠A,∴,∴,∴,∴∠1+∠2=4∠BA1C﹣36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十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共2小题)29.(2022秋•金水区校级期末)将一副三角板按照如图方式摆放,则∠CBE的度数为( )A.90°B.100°C.105°D.110°【分析】根据三角板的性质得出∠ACB=60°,∠BAC=45°,再利用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ACB=60°,∠BAC=45°,∴∠CBE=∠ACB+∠BAC=60°+45°=10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30.(2022秋•龙亭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70°,∠B=50°,CD平分∠ACB,求∠ADC 的度数.【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CB的度数后易求解.【解答】解:∵∠A=70°,∠B=50°,∴∠ACB=180°﹣70°﹣50°=60°(三角形内角和定义).∵CD平分∠ACB,∴∠ACD=∠ACB=×60°=30°,∴∠ADC=180°﹣∠A﹣∠ACD=80°.【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性质,掌握外角性质是解题关键.二十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共1小题)31.(2022秋•宛城区校级期末)如图,点A在DE上,△ABC≌△EDC,若∠BAC=55°,则∠ACE的大小为 70°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BAC=55°,CE=CA,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CE=180°﹣∠CAE﹣∠E=70°.【解答】解:∵△ABC≌△EDC,∠BAC=55°,∴∠E=∠BAC=55°,CE=CA,∴∠CAE=∠E=55°,∴∠ACE=180°﹣∠CAE﹣∠E=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二十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共4小题)32.(2022秋•庄河市期末)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是:如图在∠AOB的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的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得到∠AOB的平分线OP,做法中用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A.SSS B.SAS C.ASA D.HL【分析】已知两三角形三边分别相等,可考虑SSS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证明角相等.【解答】解:做法中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SSS证明如下:由题意得,PN=PM,在△ONP和△OMP中,,∴△ONP≌△OMP(SSS)所以∠NOP=∠MOP故OP为∠AOB的平分线.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于难以确定角平分线的情况,利用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相等,从而轻松确定角平分线.33.(2022秋•克什克腾旗期末)下列条件能判定△ABC≌△DEF的一组是( )A.∠A=∠D,∠C=∠F,AC=DFB.AB=DE,BC=EF,∠A=∠DC.∠A=∠D,∠B=∠E,∠C=∠FD.AB=DE,△ABC的周长等于△DEF的周长【分析】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结合选项逐一检验.【解答】解:A、∠A=∠D,∠C=∠F,AC=DF符合ASA,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选项正确;B、AB=DE,BC=EF,∠A=∠D是SSA,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选项错误;C、∠A=∠D,∠B=∠E,∠C=∠F是AAA,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选项错误;D、AB=DE,△ABC的周长等于△DEF的周长,三边不可能相等,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ASA、SAS、SSS,直角三角形可用HL定理,但AAA、SSA,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本题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34.(2023春•凤城市期末)如图,在△ABC和△DEF中,如果AB=DE,BC=EF.在下列条件中不能保证△ABC≌△DEF的是( )A.∠B=∠DEF B.∠A=∠D C.AB∥DE D.AC=DF【分析】已知AB=DE,BC=EF,只需再找一个夹角或者一条边相等,即可判定△ABC≌△DEF.【解答】解:A、可根据SAS判定△ABC≌△DE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能根据SSA判定△ABC≌△DEF,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根据AB∥DE,可得∠B=∠DEF,可根据SAS判定△ABC≌△DE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可根据SSS判定△ABC≌△DE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是解题的关键.35.(2022秋•五华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CB=90°,AC=6,BC=8,点C在直线l上.点P从点A出发,在三角形边上沿A→C→B的路线向终点B运动;点Q从B点出发,在三角形边上沿B→C→。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02三角形内角外角问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02三角形内角外角问题(解析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核心考点三种题型精炼专题02 三角形内角外角问题一、选择题1. (2023湖北宜昌)如图,小颖按如下方式操作直尺和含30°角的三角尺,依次画出了直线a ,b ,c .如果170=°∠,则2Ð的度数为( )A. 110°B. 70°C. 40°D. 30°【答案】C 【解析】可求34570Ð=Ð+Ð=°,由25Ð=Ð,即可求解.如图,由题意得:430Ð=°,a b ∥,3170\Ð=Ð=°,34570Ð=Ð+Ð=°Q ,540\Ð=°,2540\Ð=Ð=°,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三角形外角定理,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 (2023大连)如图,直线,45,20AB CD ABE D Ð=Ð=°°∥,则E Ð的度数为( )A. 20°B. 25°C. 30°D. 35°【答案】B 【解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45ABE BCD ÐÐ==°,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45AB CD ABE Ð=°Q ∥,45ABE BCD \=Ð=а,20D Ð=°Q ,25BCD D E Ð-Ð==\а,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3. (2023内蒙古包头)如图,直线a b P ,直线l 与直线,a b 分别相交于点,A B ,点C 在直线b 上,且CA CB =.若132Ð=°,则2Ð的度数为( )A. 32°B. 58°C. 74°D. 75°【答案】C 【解析】由CA CB =,132Ð=°,可得1801742CBA CAB °-ÐÐ=Ð==°,由a b P ,可得2CBA Ð=Ð,进而可得2Ð的度数.∵CA CB =,132Ð=°,∴1801742CBA CAB °-ÐÐ=Ð==°,∵a b P ,∴274CBA Ð=Ð=°,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对等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4. (2023山东东营)如图,AB CD ∥,点E 在线段BC 上(不与点B ,C 重合),连接DE ,若40D Ð=°,60BED Ð=°,则B Ð=( )A. 10°B. 20°C. 40°D. 60°【答案】B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得20C 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40D Ð=°,60BED Ð=°,∴20C BED D Ð=Ð-Ð=°,∵AB CD ∥,∴B Ð=20C Ð=°,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5. (2023山东聊城)如图,分别过ABC V 的顶点A ,B 作AD BE P .若25CAD Ð=°,80EBC Ð=°,则ACB Ð的度数为( )A. 65°B. 75°C. 85°D. 95°【答案】B 【解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到80E ADC BC =°Ð=Ð,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AD BE P ,80EBC Ð=°,∴80E ADC BC =°Ð=Ð,∵25CAD Ð=°,∴71805ACB ADC CAD =°Ð=°-Ð-Ð,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 (2023深圳)如图为商场某品牌椅子侧面图,120DEF Ð=°,DE 与地面平行,50ABD Ð=°,则ACB =∠( )A. 70°B. 65°C. 60°D. 50°【答案】A 【解析】根据平行得到50ABD EDC Ð=Ð=°,再利用外角的性质和对顶角相等,进行求解即可.由题意,得:DE AB ∥,∴50ABD EDC Ð=Ð=°,∵120DEF EDC DCE Ð=Ð+Ð=°,∴70DCE Ð=°,∴70ACB DCE Ðа==;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对顶角.熟练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 (2023湖北荆州)如图所示的“箭头”图形中,AB CD ∥,80B D Ð=Ð=o ,47E F Ð=Ð=o ,则图中G Ð的度数是( )的A. 80oB. 76oC. 66oD. 56o【答案】C 【解析】延长AB 交EG 于点M ,延长CD 交GF 于点N ,过点G 作AB 的平行线GH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答.如图,延长AB 交EG 于点M ,延长CD 交GF 于点N ,过点G 作AB 的平行线GH ,4780,E F EBA FDC Ð=Ð=Ð=Ð=o o Q ,33EMA EBA E \Ð=Ð-Ð=°,33FNC FDC F Ð=Ð-Ð=°,,AB CD AB HG ∥∥Q ,HG CD \∥,33MGH EMA \Ð=Ð=°,33NGH FND Ð=Ð=°,333366EGF \Ð=°+°=°,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和性质,作出正确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8. 如图,已知AB CD ∥,点E 在线段AD 上(不与点A ,点D 重合),连接CE .若∠C =20°,∠AEC =50°,则∠A =( )A. 10°B. 20°C. 30°D. 40°【答案】C 【解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C +∠D =∠AEC ,∴∠D =∠AEC -∠C =50°-20°=30°,∥,∵AB CD∴∠A=∠D=30°,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掌握相关性质并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9.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在直尺上,则∠1的度数为( )A.70°B.75°C.80°D.85°【答案】B【解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即可.如图,∵∠2=90°﹣30°=60°,∴∠3=180°﹣45°﹣60°=75°,∵a∥b,∴∠1=∠3=75°.10.如图,一副分别含有30°和45°角的两个直角三角板,拼成如下图形,其中∠C=90°,∠B=45°,∠E=30°,则∠BFD的度数是( )A.15°B.25°C.30°D.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01三角形六大重难题型(期末真题精选)(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01三角形六大重难题型(期末真题精选)(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01 三角形六大重难题型一.中线分周长(分类讨论)1.如图,已知BD 是△ABC 的中线,AB =5,BC =3,且△ABD 的周长为12,则△BCD 的周长是 10 .试题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D =CD ,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即可求出结果.答案详解:解:∵BD 是△ABC 的中线,即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AD =CD.实战训练∵AB=5,△ABD的周长为12,∴AB+BD+AD=12,即5+BD+AD=12.解得BD+AD=7.∴BD+CD=7.则△BCD的周长是BC+BD+CD=3+7=10.所以答案是:10.2.已知AD是△ABC的中线,若△ABD与△ACD的周长分别是17和15,△ABC的周长是22,则AD的长为 5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答案详解:解:∵△ABD与△ACD的周长分别是17和15,∴AB+BC+AC+2AD=17+15=32,∵△ABC的周长是22,∴AB+BC+AC=22,∴2AD=32﹣22=10,∴AD=5.所以答案是:5.3.如图所示,AD是△ABC的中线.若AB=7cm,AC=5cm,则△ABD和△ADC的周长的差为 2 cm.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得到BD=CD,求得△ABD和△ACD的周长差=(AB+AD+BD)﹣(AC+AD+CD)=AB﹣AC,于是得到结论.答案详解:解:∵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ABD和△ACD的周长差=(AB+AD+BD)﹣(AC+AD+CD)=AB﹣AC,∵AB=7cm,AC=5cm,∴△ABD和△ACD的周长差=7﹣5=2cm.所以答案是:2.二.中线之等分面积4.如图,已知△ABC 中,点D 、E 分别是边BC 、AB 的中点.若△ABC 的面积等于8,则△BDE 的面积等于( )A .2B .3C .4D .5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答案详解:解:∵点D 是边BC 的中点,△ABC 的面积等于8,∴S △ABD =12S △ABC =4,∵E 是AB 的中点,∴S △BDE =12S △ABD =12×4=2,所以选:A .5.已知: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为BC ,AD ,CE 的中点,且S △ABC =4cm 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 cm 2.试题分析:易得△ABD ,△ACD 为△ABC 面积的一半,同理可得△BEC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的一半,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BEC 的面积的一半.答案详解:解:∵D 为BC 中点,根据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S △ABD =S △ACD =12S △ABC =12×4=2(cm 2),同理S △BDE =S △CDE =12S △BCE =12×2=1(cm 2),∴S △BCE =2(cm 2),∵F 为EC 中点,∴S △BEF =12S △BCE =12×2=1(cm 2).所以答案是1.三.三角形的高的辨别6.如图,△ABC中,AD⊥BC于D,点E在CD上,则图中以AD为高的三角形有 6 个.试题分析:由于AD⊥BC于D,图中共有6个三角形,它们都有一边在直线CB上,由此即可确定以AD为高的三角形的个数.答案详解:解:∵AD⊥BC于D,而图中有一边在直线CB上,且以A为顶点的三角形有6个,∴以AD为高的三角形有6个.所以答案是:6.7.如图,△ABC中,BC边所在直线上的高是线段 AD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解答即可.答案详解:解:△ABC中,BC边所在直线上的高是线段AD,所以答案是:AD四.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8.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则这个多边形是 五 边形.试题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求出边数即可.答案详解:解:设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n﹣2)•180°=540°,解得n=5,所以答案是:五.9.如图,∠A+∠B+∠C+∠D+∠E+∠F的值是( )A.240°B.360°C.540°D.720°试题分析: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及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即可求解.答案详解:解:如图,AC、DF与BE分别相交于点M、N,在四边形NMCD中,∠MND+∠CMN+∠C+∠D=360°,∵∠CMN=∠A+∠E,∠MND=∠B+∠F,∴∠A+∠B+∠C+∠D+∠E+∠F=360°,所以选:B.10.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从它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作对角线的条数是( )A.4B.6C.7D.9试题分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n﹣2)×180°=1260°,然后解方程即可.答案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n﹣2)×180°=1260°,解得n=9,∴这个多边形为九边形;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9﹣3=6(条).所以选:B.五.三角形的内角和11.如图,在△ABC中,D是AC上一点,E是AB上一点,BD,CE相交于点F,∠A=60°,∠ABD=20°,∠ACE=35°,则∠EFD的度数是( )A.115°B.120°C.135°D.105°试题分析:由△ABD的内角和为180°,可以求∠ADB,由△AEC内角和为180°,可以求∠AEC,再根据四边形AEFD内角和为360°,可求∠EFD.答案详解:解:在△AEC中,∠A+∠ACE+∠AEC=180°,∴∠AEC=180°﹣∠A﹣∠ACE=180°﹣60°﹣35°=85°,在△ABD中,∠A+∠ABD+∠ADB=180°,∴∠ADB=180°﹣∠A﹣∠ABD=180°﹣60°﹣20°=100°,在四边形AEFD中,∠A+∠AEC+∠ADB+2∠EFD=360°,∴∠EFD=360°﹣∠A﹣∠AEC﹣∠ADB=360°﹣60°﹣85°﹣100°=115°,所以选:A.12.如图,△ABC中,∠BAC>∠B,∠C=70°,将△ABC折叠,使得点B与点A重合,折痕PD 分别交AB、BC于点D、P,当△APC中有两个角相等时,∠B的度数为( )A.35°或20°B.20°或27.5°C.35°或25°或32.5°D.35°或20°或27.5°试题分析:分三种情况,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先求出∠APC的度数,再利用折叠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答案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知:∠BPD=∠APD=12∠BPA,∠BDP=∠ADP=90°.当AP=AC时,∠APC=∠C=70°,∵∠BPD=12(180°﹣∠APC)=55°,∴∠B=90°﹣55°=35°;当AP=PC时,∠PAC=∠C=70°,则∠APC=40°.∵∠BPD=12(180°﹣∠APC)=70°,∴∠B=90°﹣70°=20°;当PC=AC时,∠APC=∠PAC,则∠APC=55°.∵∠BPD=12(180°﹣∠APC)=62.5°,∴∠B=90°﹣62.5°=27.5°.所以选:D.13.如图,∠ABD,∠A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若∠A=48°,∠D=10°,则∠P的度数为( )A.19°B.20°C.22°D.25°试题分析:延长PC交BD于E,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2,∠3=∠4,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1=∠P+∠3,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表示出∠5,整理可得∠P=12(∠A﹣∠D),然后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答案详解:解:如图,延长PC交BD于E,∵∠ABD,∠A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1=∠2,∠3=∠4,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1=∠P+∠3①,在△PBE中,∠5=∠2+∠P,在△DCE中,∠5=∠4﹣∠D,∴∠2+∠P=∠4﹣∠D②,①﹣②得,∠A﹣∠P=∠P+∠D,∴∠P=12(∠A﹣∠D),∵∠A=48°,∠D=10°,∴∠P=12(48°﹣10°)=19°.所以选:A.14.如图,在△ABC中,∠B=28°,将△ABC沿直线m翻折,点B落在点D的位置,则∠1﹣∠2的度数是( )A.42°B.46°C.52°D.56°试题分析:根据折叠得出∠D=∠B=28°,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1=∠B+∠BEF,∠BEF =∠2+∠D,求出∠1=∠B+∠2+∠D即可.答案详解:解:∵∠B=28°,将△ABC沿直线m翻折,点B落在点D的位置,∴∠D=∠B=28°,∵∠1=∠B+∠BEF,∠BEF=∠2+∠D,∴∠1=∠B+∠2+∠D,∴∠1﹣∠2=∠B+∠D=28°+28°=56°,所以选:D.15.如图,将△ABC沿DE、HG、EF翻折,三个顶点均落在点O处,若∠1=131°,则∠2的度数为( )A.49°B.50°C.51°D.52°试题分析:先根据折叠性质得:∠HOG=∠B,∠DOE=∠A,∠EOF=∠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和周角360°求出结论.答案详解:解:由折叠得:∠HOG=∠B,∠DOE=∠A,∠EOF=∠C,∵∠A+∠B+∠C=180°,∴∠HOG+∠DOE+∠EOF=180°,∵∠1+∠2+∠HOG+∠DOE+∠EOF=360°,∴∠1+∠2=180°,∵∠1=131°,∴∠2=180°﹣131°=49°,所以选:A.16.如图,在△ABC中,∠1=100°,∠C=80°,∠2=12∠3,BE平分∠ABC交AD于E,求∠4的度数.试题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得∠3,再根据已知条件求得∠2,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ABD,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ABE,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得∠4.答案详解:解:∵∠1=∠3+∠C,∠1=100°,∠C=80°,∴∠3=20°,∵∠2=12∠3,∴∠2=10°,∴∠ABC=180°﹣100°﹣10°=70°,∵BE平分∠ABC,∴∠ABE=35°,∵∠4=∠2+∠ABE,∴∠4=45°.17.如果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3倍,那么这个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角等于 22.5 度.试题分析:在直角三角形中,设最小的锐角的度数为x,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则为3x.由“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知,x+3x=90°.通过解方程即可求得x的值.答案详解:解:在直角三角形中,设最小的锐角的度数为x,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则为3x.则x+3x=90°,即4x=90°,解得,x=22.5°,即这个直角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角等于22.5°.所以答案是:22.5.六.新定义类18.新定义:在△ABC中,若存在最大内角是最小内角度数的n倍(n为大于1的正整数),则称△ABC为“n倍角三角形”.例如,在△ABC中,若∠A=90°,∠B=60°,则∠C=30°,因为∠A最大,∠C最小,且∠A=3∠C,所以△ABC为“3倍角三角形”.(1)在△DEF中,若∠E=40°,∠F=60°,则△DEF为“ 2 倍角三角形”.(2)如图,在△ABC中,∠C=36°,∠BAC、∠ABC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若△ABD为“6倍角三角形”,请求出∠ABD的度数.试题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根据n倍角三角形的定义判断;(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DB,n倍角三角形的定义分情况讨论计算,得到答案.答案详解:解:(1)在△DEF中,∠E=40°,∠F=60°,则∠D=180°﹣∠E﹣∠F=80°,∴∠D=2∠E,∴△DEF为“2倍角三角形”,所以答案是:2;(2)∵∠C=36°,∴∠BAC+∠ABC=180°﹣36°=144°,∵∠BAC、∠ABC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DAB=12∠BAC,∠DBA=12∠ABC,∴∠DAB+∠DBA=12×144°=72°,∴∠ADB=180°﹣72°=108°,∵△ABD为“6倍角三角形”,∴∠ADB=6∠ABD或∠ADB=6∠BAD,当∠ADB=6∠ABD时,∠ABD=18°,当∠ADB=6∠BAD时,∠BAD=18°,则∠ABD=180°﹣108°﹣18°=54°,综上所述,∠ABD的度数为18°或54°.19.在△ABC中,若存在一个内角角度是另外一个内角角度的n倍(n为大于1的正整数),则称△ABC为n倍角三角形.例如,在△ABC中,∠A=80°,∠B=75°,∠C=25°,可知∠B=3∠C,所以△ABC为3倍角三角形.(1)在△ABC中,∠A=80°,∠B=60°,则△ABC为 2 倍角三角形;(2)若锐角三角形MNP是3倍角三角形,且最小内角为α,请直接写出α的取值范围为 22.5°<α<30° .(3)如图,直线MN与直线PQ垂直相交于点O,点A在射线OP上运动(点A不与点O重合),点B在射线OM上运动(点B不与点O重合).延长BA至G,已知∠BAO、∠OAG的角平分线与∠BOQ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分别相交于E、F,若△AEF为4倍角三角形,求∠ABO 的度数.试题分析:(1)由∠A=80°,∠B=60°,可求∠C的度数,发现内角之间的倍数关系,得出答案,(2)△DEF是3倍角三角形,必定有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3倍,然后根据这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分情况进行解答,(3)首先证明∠EAF=90°,分两种情形分别求出即可.答案详解:解:(1)∵∠A=80°,∠B=60°,∴∠C=180°﹣∠A﹣∠B=40°,∴∠A=2∠C,∴△ABC为2倍角三角形,所以答案是:2;(2)∵最小内角为α,∴3倍角为3α,由题意可得:3α<90°,且180°﹣4α<90°,∴最小内角的取值范围是22.5°<α<30°.所以答案是22.5°<α<30°.(3)∵AE平分∠BAO,AF平分∠AOG,∴∠EAB=∠EAO,∠OAF=∠FAG,∴∠EAF=∠EAO+∠OAF=12(∠BAO+∠OAG)=90°,∵△EAF是4倍角三角形,∠F显然大于∠E,∴∠E=14×90°或15×90°,∵AE平分∠BAO,OE平分∠BOQ,∴∠E=12∠ABO,∴∠ABO=2∠E,∴∠ABO=45°或36°.20.在△ABC中,若存在一个内角角度,是另外一个内角角度的n倍(n为大于1的正整数),则称△ABC为n倍角三角形.例如,在△ABC中,∠A=80°,∠B=75°,∠C=25°,可知∠B=3∠C,所以△ABC为3倍角三角形.(1)在△ABC中,∠A=55°,∠B=25°,则△ABC为 4 倍角三角形;(2)若△DEF是3倍角三角形,且其中一个内角的度数是另外一个内角的余角的度数的13,求△DEF的最小内角;(3)若△MNP是2倍角三角形,且∠M<∠N<∠P<90°,请直接写出△MNP的最小内角的取值范围.试题分析:(1)由∠A=55°,∠B=25°,可求∠C的度数,发现内角之间的倍数关系,得出答案,(2)△DEF是3倍角三角形,必定有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3倍,然后根据这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分情况进行解答,(3)可设未知数表示2倍角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然后列不等式组确定最小内角的取值范围.答案详解:解:(1)∵∠A=55°,∠B=25°,∴∠C=180°﹣∠A﹣∠B=100°,∴∠C=4∠B,所以答案是:4(2)设最小的内角为x°,则3倍角为3x°①当最小的内角的度数是3倍内角的余角的度数的13时,即:x=13(90°﹣3x),解得:x=15°②3倍内角的度数是最小内角的余角的度数的13时,即:3x=13(90°﹣x),解得:x=9°,因此,△DEF的最小内角是9°或15°.(3)设∠M的度数为x,则其它的两个角分别为2x,(180°﹣3x),由∠M<∠N<∠P<90°可得:2x<90°且180°﹣3x<90°且2x≠180°﹣3x∴30°<x<45°且x≠36°.答:△MNP的最小内角的取值范围是30°<x<45°且x≠36°.21.若△ABC中刚好有∠B=2∠C,则称此三角形为“可爱三角形”,并且∠A称作“可爱角”.现有一个“可爱且等腰的三角形”,那么聪明的同学们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可爱角”应该是( )A.45°或36°B.72°或36°C.45°或72°D.45°或36°或72°试题分析:分设三角形底角为α,顶角为2α或设三角形的底角为2α,顶角为α,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得出答案.答案详解:解:①设三角形底角为α,顶角为2α,则α+α+2α=180°,解得:α=45°,②设三角形的底角为2α,顶角为α,则2α+2α+α=180°,解得:α=36°,∴2α=72°,∴三角形的“可爱角”应该是45°或72°,所以选:C.22.若三角形满足一个角α是另一个角β的3倍,则称这个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其中α称为“智慧角”.在有一个角为60°的“智慧三角形”中,“智慧角”是 60或90 度.试题分析:根据“智慧三角形”及“智慧角”的意义,列方程求解即可.答案详解:解:在有一个角为60°的三角形中,①当另两个角分别是100°、20°时,“智慧角”是60°;②α+β=120°且α=3β,∴α=90°.,即“智慧角”是90°.所以答案是:60或90.。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第11-12章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第十二章轴对称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第13-14章第十三章实数※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数a的相反数是-a,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一、列表(一次函数只用列出两个点即可,其他函数一般需要列出5个以上的点,所列点是自变量与其对应的函数值),二、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函数的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的个点,一般画一次函数只用两点),三、连线(依次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2.根据题意写出函数解析式:关键找到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既函数解析式.3.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4.正比列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5.正比列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一次函数y=kx+b中: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6.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把两点带入函数一般式列出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把待定系数值再带入函数一般式,得到函数解析式7.会从函数图象上找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既与x轴的交点坐标横坐标值),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既两函数直线交点坐标值)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第15章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正数);⑤公式还可以逆用: (m、n均为正整数)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 幂的乘方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2. .※3. 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如将(-a)3化成-a3※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5.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n为正整数).※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3. 整式的乘法※(1).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②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的乘法法则;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②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③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②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③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mx+a)和(nx+b)相乘可以得4.平方差公式¤1.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即 .¤其结构特征是:①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②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5.完全平方公式¤1.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 ;¤口决: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2.结构特征:①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平方;②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3.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添括号法则:添正不变号,添负各项变号,去括号法则同样6. 同底数幂的除法※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0,m、n都是正数,且m>n).※2.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a≠0,p是正整数), 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7.整式的除法¤1.单项式除法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8. 分解因式※1.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2.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1)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分解因式的一般方法:1. 提公共因式法※1.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如:※2. 概念内涵:(1)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应当是“积”;(2)公因式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3)提公因式法的理论依据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即:※3. 易错点点评:(1)注意项的符号与幂指数是否搞错;(2)公因式是否提“干净”;(3)多项式中某一项恰为公因式,提出后,括号中这一项为+1,不漏掉.2. 运用公式法※1.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2. 主要公式:(1)平方差公式:(2)完全平方公式:¤3. 易错点点评:因式分解要分解到底.如就没有分解到底.※4. 运用公式法:(1)平方差公式:①应是二项式或视作二项式的多项式;②二项式的每项(不含符号)都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的平方;③二项是异号.(2)完全平方公式:①应是三项式;②其中两项同号,且各为一整式的平方;③还有一项可正负,且它是前两项幂的底数乘积的2倍.3. 因式分解的思路与解题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4. 分组分解法:※1. 分组分解法: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如:※2. 概念内涵:分组分解法的关键是如何分组,要尝试通过分组后是否有公因式可提,并且可继续分解,分组后是否可利用公式法继续分解因式.※3. 注意: 分组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5. 十字相乘法:※1.对于二次三项式 ,将a和c分别分解成两个因数的乘积, , , 且满足 ,往往写成的形式,将二次三项式进行分解.如:※2. 二次三项式的分解:※3. 规律内涵:(1)理解:把分解因式时,如果常数项q是正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同号因数,它们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p的符号相同.(2)如果常数项q是负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异号因数,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与一次项系数p的符号相同,对于分解的两个因数,还要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等于一次项系数p.※4. 易错点点评:(1)十字相乘法在对系数分解时易出错;(2)分解的结果与原式不等,这时通常采用多项式乘法还原后检验分解的是否正确.。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压轴题模拟训练(二)(解析版)(人教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压轴题模拟训练(二)(解析版)(人教版)含答案

期末测试压轴题模拟训练(二)一、单选题1.如图在ABC V 中,ABC Ð和ACB Ð的平分线交于点G ,过点G 作//EF BC 交AB 于E ,交AC 于F ,过点G 作GD AC ^于D ,下列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①EF BE CF =+;②90BGC A Ð=°+Ð;③点G 到ABC V 各边的距离相等;④设GD m =,AE AF n +=,则AEF S mn =△;⑤AEF V 的周长等于+AB AC 的和.A .1B .2C .3D .4【答案】C 【详解】解:①∵∠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 ,∴∠EBG =∠CBG ,∠BCG =∠FCG .∵EF ∥BC ,∴∠CBG =∠EGB ,∠BCG =∠CGF ,∴∠EBG =∠EGB ,∠FCG =∠CGF ,∴BE =EG ,GF =CF ,∴EF =EG +GF =BE +CF ,故①正确;②∵∠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 ,∴∠GBC +∠GCB =12(∠ABC +∠ACB )=12(180°-∠A ),∴∠BGC =180°-(∠GBC +∠GCB )=180°-12(180°-∠A )=90°+12∠A ,故②错误;③∵∠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 ,∴点G 也在∠BAC 的平分线上,∴点G 到△ABC 各边的距离相等,故③正确;④连接AG ,作GM ⊥AB 于M ,如图所示:∵点G 是△ABC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GD =m ,AE +AF =n ,∴GD =GM =m ,∴S △AEF =12AE •GM +12AF •GD =12(AE +AF )•GD =12nm ,故④错误.⑤∵BE =EG ,GF =CF ,∴AE +AF +EF =AE +AF +EG +FG =AE +AF +BE +CF =AB +AC ,即△AEF 的周长等于AB +AC 的和,故⑤正确,故选:C .2.如图,在Rt ABC V 中,90ACB Ð=°,根据尺规作图的痕迹,判断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 .BDE BACÐ=ÐB .BAD B =∠∠C .DE DC=D .AE AC=【答案】B 【详解】解:由题意可得:AD 平分∠BAC ,DE ⊥AB ,在△ACD 和△AED 中∠AED =∠C ,∠EAD =∠CAD ,AD =AD ,∴△ACD ≌△AED (AAS )∴DE =DC ,AE =AC ,即C 、D 正确;在Rt △BED 中,∠BDE =90°-∠B ,在Rt △BED 中,∠BAC =90°-∠B∴∠BDE =∠BAC ,即选项A 正确;选项B ,只有AE =EB 时,才符合题意.故选B .3.如图,在ABC V 中,90ACB Ð=°,D 是边AB 上的点,过点D 作DE AB ^交BC 于点F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B ,连接CD ,DCA DAC Ð=Ð,则下列结论:①CD BD =;②点D 为AB 的中点;③ADC V 是等边三角形;④若30E Ð=°,则DE EF CF =+;⑤若30E Ð=°,则ADE ACB V V ≌,正确的是( )A .①②⑤B .①②④⑤C .②③④⑤D .①③④【答案】B 【详解】解:∵在△ABC 中,∠ACB =90°,DE ⊥AB ,∴∠ADE =∠ACB =90°,∴∠A +∠B =90°,∠ACD +∠DCB =90°,∵∠DCA =∠DAC ,∴AD =CD ,∠DCB =∠B ;∴CD =BD ,故①正确;∵AD =CD ,∴CD =BD =AD ,即D 为AB 中点,故②正确;但不能判定△ADC 是等边三角形;故③错误;∵若∠E =30°,∴∠A =60°,∴△ACD 是等边三角形,∴∠ADC =60°,∵∠ADE =∠ACB =90°,∴∠EDC =∠BCD =∠B =30°,∴CF =DF ,∴DE =EF +DF =EF +CF .故④正确.∵若∠E =30°,则△ACD 是等边三角形,在△ADE 和△ACB 中,A A AD AC ADE ACB Ð=Ðìï=íïÐ=Ðî,∴△ADE ≌△ACB (ASA ),故⑤正确;故选:B .4.如图,AD ∥BC ,∠D =∠ABC ,点E 是边DC 上一点,连接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H ,点F 是边AB 上一点,使得∠FBE =∠FEB ,作∠FEH 的角平分线EG 交BH 于点G .若∠BEG =40°,则∠DEH 的度数为( )A .50°B .75°C .100°D .125°【答案】C 【详解】解:设∠FBE =∠FEB =α,则∠AFE =2α,∠FEH 的角平分线为EG ,设∠GEH =∠GEF =β,∵AD ∥BC ,∴∠ABC +∠BAD =180°,∵∠D =∠ABC ,∴∠D +∠BAD =180°,∴AB ∥CD ,∵∠BEG =40°,∴∠BEG =∠FEG -∠FEB =β-α=40°,∵∠AEF =180°-∠FEG -∠HEG =180°-2β,在△AEF 中,180°-2β+2α+∠FAE =180°,∴∠FAE =2β-2α=2(β-α)=80°,∵AB ∥CD ,∴∠CEH =∠FAE =80°,∴∠DEH =180°-∠CEH =100°.故选:C .5.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用“三角形”解释二项和的乘方规律,称之为“杨辉三角”,这个“三角形”给出了()(1,2,3,4,)n a b n +=L 的展开式的系数规律(按n 的次数由大到小的顺序)1 11()a b a b +=+1 2 1222()2a b a ab b +=++1 3 3 1+=+++33223()33a b a a b ab b 1 4 6 4 14322344()464a b a a b a b ab b +=++++……请依据上述规律,写出20212x x æö-ç÷èø展开式中含2019x 项的系数是()A .-2021B .2021C .4042D .-4042【答案】D 【详解】解:根据规律可以发现:20212x x æö-ç÷èø第一项的系数为1,第二项的系数为2021,∴第一项为:x 2021,第二项为:20202020201922202120214042x x x x x æö-=-=-ç÷èøg g g g 故选:D二、填空题6.已知:△ABC 是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点P 是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点O 是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当P 、O 同时在不等边△ABC 的内部时,那么∠BOC 和∠BPC 的数量关系是___.【答案】4360BPC Ð-°【详解】解:BP Q 平分ABC Ð,CP 平分ACB Ð,12PBC ABC \Ð=Ð,12PCB ACB Ð=Ð,180()BPC PBC PCB \Ð=°-Ð+Ð180(=°-11)22ABC ACB Ð+Ð1180()2ABC ACB =°-Ð+Ð1180(180)2BAC =°-°-Ð1902BAC =°+Ð,即2180BAC BPC Ð=Ð-°;如图,连接AO .Q 点O 是这个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A OB OC \==,OAB OBA \Ð=Ð,OAC OCA Ð=Ð,OBC OCB Ð=Ð,1802AOB OAB \Ð=°-Ð,1802AOC OAC Ð=°-Ð,360()BOC AOB AOC \Ð=°-Ð+Ð360(18021802)OAB OAC =°-°-Ð+°-Ð,22OAB OAC =Ð+Ð2BAC =Ð2(2180)BPC =Ð-°4360BPC =Ð-°,故答案为:4360BPC Ð-°.7.如图,在ABC V 中,A a Ð=,ABC Ð与ACD Ð的平分线交于点1A ,得1A Ð;1A BC Ð与1A CD Ð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A ,得2A ;L ;2019A BC Ð与2019A CD Ð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020A ,得2020A Ð,则2020A Ð=______.【答案】20202a【详解】根据题意,A a Ð=,ABC Ð与ACD Ð的平分线交于点1A ,∴11118022A ABC ACB ACD Ð=°-Ð-Ð-Ð ∵ACD A ABC Ð=Ð+Ð,∴111802A ABC ACB A Ð=°-Ð-Ð-Ð∵180A ABC ACB Ð+Ð+Ð=° ,∴112A A Ð=Ð同理,得2121112222A A A a Ð=Ð=´Ð=;323111122222A A A a Ð=Ð=´´Ð=;43411111222222A A A a Ð=Ð=´´´Ð=;…1122n n n A A a -Ð=Ð=,∴202020202A a Ð=,故答案为:20202a .8.已知23,32ab ==,则1111a b +=++_______.【答案】1.【详解】解:∵2a +1=2a ×2=3×2=6,3b +1=3b ×3=2×3=6,∴11111(2)62a a a +++==,11111(3)63b b b +++==,∴11111111666236a b a b +++++×==´=,∴11111a b +=++.故答案为:1.三、解答题9.如图,在Rt ABC V 中,90,40ACB A Ð=°Ð=°,ABC V 的外角CBD Ð的平分线BE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1)补全图形;(2)求CBE Ð的度数;(3)已知F 为A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F ,若25AFD Ð=°,请判断BE 与DF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答案】(1)见解析;(2)65°;(3)//BE DF ,理由见解析【详解】解:(1)根据题意作图如下:(2)Q 在Rt ABC V 中,90ACB Ð=°,40A Ð=°,9050ABC A \Ð=°-Ð=°,130CBD \Ð=°.BE Q 是CBD Ð的平分线,1652CBE CBD \Ð=Ð=°;(3)//BE DF ,理由如下;90ACB Ð=°Q ,65CBE Ð=°,906525CEB \Ð=°-°=°.又25F Ð=°Q ,25F CEB \Ð=Ð=°,//DF BE \.10.如图,V ABC 中,过点A ,B 分别作直线AM ,BN ,且AM //BN ,过点C 作直线DE 交直线AM 于D ,交直线BN 于E ,设AD =a ,BE =b .(1)如图1,若AC ,BC 分别平分∠DAB 和∠EBA ,求∠ACB 的度数;(2)在(1)的条件下,若a =1,b =52,求AB 的长;(3)如图2,若AC =AB ,且∠DEB =∠BAC =60°,求DC 的长.(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答案】(1)90°;(2)72;(3)DC =b −a .【详解】解:(1)如图1,∵AC 平分∠MAB ,∴∠CAB =∠MAC =12∠MAB ,同理,∠CBA =∠NBC =12∠NBA ,∵AM ∥BN ,∴∠MAB +∠NBA =180°,∴∠BAC +∠ABC =12 (∠MAB +NBA )=90°,∴∠ACB =180°−(∠CAB +∠ABC )=180°−90°=90°;(2)如图1,在AB 上取一点F ,使AF =AD =1,连接CF ,在△AFC 和△ADC 中,AF AD FAC DAC AC AC =ìïÐ=Ðíï=î,∴△AFC ≌△ADC (SAS ),∴∠ADC =∠AFC ,∵AM ∥BN ,∴∠ADC +∠BEC =180°,∵∠AFC +∠BFC =180°,∴∠BFC =∠BEC ,∵∠FBC =∠EBC ,BC =BC ,∴△BFC ≌△BEC (AAS ),∴EB =BF =52,∴AB =AF +BF =1+52=72;(3)如图2,在EB 上截取EH =EC ,连接CH ,∵AC =AB ,∠BAC =60°,∴△ABC 为等边三角形,∴AC =BC ,∠ACB =60°,∵EC =EH ,∠DEB =60°,∴△ECH 为等边三角形,∴∠ECH =∠EHC =60°,∴∠BHC =120°,∴AM ∥BN ,∴∠ADC +∠DEB =180°,∴∠ADC =120°,∴∠ADC =∠CHB ,∠DAC +∠DCA =60°,∵∠DCA +∠ACB +∠HCB +∠ECH =180°,∴∠DAC +∠HCB =60°,∴∠DAC =∠HCB ,∴△DAC ≌△HCB (AAS ),∴AD =CH =HE ,CD =BH ,∴AD +DC =BE ,∴DC =BE −AD =b −a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8,0),点B 为y 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B 为直角顶点,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作等腰Rt ABC △.(1)如图1,若OB =6,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__;(2)如图2,若OB =8,点D 为OA 延长线上一点,以D 为直角顶点,BD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作等腰Rt BDE △,连接AE ,求证:AE ⊥AB;(3)如图3,以B 为直角顶点,OB 为直角边在第三象限作等腰Rt OBF △.连接CF ,交y 轴于点P ,求线段BP 的长.【答案】(1)(6,14);(2)证明见解析;(3)4.【详解】解:(1)如图1,过点C 作CH y ^轴于H ,在Rt ABC △中,90ABC Ð=°,90CHB ABC AOB \Ð=Ð=Ð=°,90BCH HBC HBC ABO \Ð+Ð=Ð+Ð=°,ABO BCH \Ð=Ð,在ABO V 和BCH V 中,AOB BHC ABO BCH AB BC Ð=ÐìïÐ=Ðíï=î,(AAS)ABO BCH \≌△△,6CH OB \==,8BH AO ==,14OH OB BH \=+=,\点(6,14)C ,故答案为:(6,14);(2)过点E 作EF x ^轴于F ,已知等腰Rt BDE △,90BDE \Ð=°,BD DE =,90EFD BDE BOD \Ð=Ð=Ð=°,90BDO EDF BDO DBO \Ð+Ð=Ð+Ð=°,DBO EDF \Ð=Ð,在BOD V 和DFE △中,BOD DFE DBO EDF BD DE Ð=ÐìïÐ=Ðíï=î,(AAS)BOD DFE \≌△△,8BO DF \==,OD EF =,Q 点A 的坐标为(8,0),∵在等腰Rt ABC △中,45BAO \Ð=°,8OA OB ==,8OA DF \==,OD AF EF \==,45EAF AEF \Ð=Ð=°,90BAE \Ð=°,AE AB \^;(3)过点C 作CG y ^轴G ,由(1)可知:ABO BCG ≌△△,BO GC \=,8AO BG ==,BF BO =Q ,90OBF Ð=°,在等腰Rt OBF △中,BF BO =,=90FBO а,BF GC \=,90CGP FBP Ð=Ð=°,又CPG FPB Ð=ÐQ ,(AAS)CPG FPB \≌△△,=GP PB \,142BP BG \==.。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试复习题三(含答案) (55)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试复习题三(含答案) (55)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试复习题三(含答案)如图,D 为等边ABC ∆外一点,且,120BD CD BDC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且BM CN MN +=.(1)求证:60MDN ∠=.(2)求证:BD CD AD +=.【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延长NC 到E ,使CE=BM,连接D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BDM 和△CDE 都是直角三角形,易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得;(2)连接AD ,得到90ABD ACD ∠=∠=︒,AD BC ⊥且平分BC ,然后得到AD 平分BAC ∠,得到22AD BD CD ==,即可解答【详解】证明:(1)延长NC 到E ,使CE=BM ,连接DE.∵△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BD=CD,∠BDC=120°,∴∠CBD=∠BCD=30°,∴∠ABD=∠ACD=90°,在直角△BDM 和直角△CDE 中,090BD CD ABD DCE BM CE =∠=∠==⎧⎪⎨⎪⎩, ∴Rt △BDM ≌Rt △CDE(SAS),∴DM=DE ,∠BDM=∠CDE ,∴∠MDE=∠BDC=120°,∵BM+CN=MN ,∴MN=ME ,在△MDN 和△EDN 中,DM DE DN DN NM NE ===⎧⎪⎨⎪⎩, ∴△MDN ≌△EDN(SSS),∴∠MDN=∠EDN=60°;(2)根据题意可知AD BC ⊥,易知90ABD ACD ∠=∠=︒,AD BC ⊥且平分BC ,AD ∴平分BAC ∠,30DAB DAC ∴∠=∠=︒,22AD BD CD ∴==。

即AD BD CD =+【点睛】此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得到△BDM 和△CDE 都是直角三角形.42.如图,在等边ABC ∆中,,D E 分别是,BC AC 上的点,且,AE CD AD =与BE 相交于点,F CF BE ⊥,求:AF BF 的值.【答案】:1:2AF BF =【解析】【分析】由△ABE ≌△CAD 得∠ABE=∠CAD ,则∠BAD=∠CBE ,∠BFK=∠BAF+∠ABF=∠CBE+∠ABF=∠ABC=60°,由CF ⊥BE 可得∠FBK=30°,所以FK=12BF ,再根据“AAS ”可判断△ABK ≌△BCF ,则AK=BF ,即AF+FK=BF ,所以有BF=2AF .【详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AE CD =,则有DAC EBA ∆≅∆,DAC EBA ∠=∠,60EBA BAF ∠+∠=︒。

统编教材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体系复习学习资料上下册

统编教材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体系复习学习资料上下册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13.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180°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2)n-个三角形.②n边形共有(3)2n n-条对角线.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角平分线: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5.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第十三章轴对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概念: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 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 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 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 底角.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基本性质:⑴对称的性质: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 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①点P (,)x y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 (,)x y -.②点P (,)x y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 (,)x y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3.基本判定: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 等边).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基本方法: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运算:⑴同底数幂的乘法:m n m n a a a +⨯=⑵幂的乘方:()n m mn a a = ⑶积的乘方:()n n n ab a b =2.整式的乘法:⑴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同字母,不同字母为积的因式.⑵单项式⨯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个项后相加.⑶多项式⨯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每个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每个项后相加.3.计算公式:⑴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⑵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2222a b a ab b -=-+4.整式的除法:⑴同底数幂的除法:m n m n a a a -÷=⑵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作为商的因式. ⑶多项式÷单项式:用多项式每个项除以单项式后相加.⑷多项式÷多项式:用竖式.5.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式 子因式分解.6.因式分解方法:⑴提公因式法:找出最大公因式.⑵公式法:①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②完全平方公式:()2222a ab b a b ±+=±③立方和:3322()()a b a b a ab b +=+-+④立方差:3322()()a b a b a ab b -=-++⑶十字相乘法:()()()2x p q x pq x p x q +++=++⑷拆项法 ⑸添项法第十五章 分式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1.分式:形如A B,A B 、是整式,B 中含有字母且B 不等于0的整式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4.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5.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叫做通分.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一般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7.分式的四则运算:⑴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字母表示为:a b a b c c c±±= ⑵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用字母表示为: a c ad cb b d bd±±= ⑶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用字母表示为:a c ac b d bd⨯= ⑷分式的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 被除式相乘.用字母表示为:a c a d ad b d b c bc÷=⨯=⑸分式的乘方法则:分子、分母分别乘方.用字母表示为:nn n a a b b⎛⎫= ⎪⎝⎭ 8.整数指数幂:⑴m n m n a a a +⨯=(m n 、是正整数)⑵()n m mn a a =(m n 、是正整数) ⑶()nn n ab a b =(n 是正整数)⑷m n m n a a a -÷=(0a ≠,m n 、是正整数,m n >) ⑸n n n a a b b⎛⎫= ⎪⎝⎭(n 是正整数) ⑹1n n a a-=(0a ≠,n 是正整数) 9.分式方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10.分式方程的解法: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③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二次根式【知识回顾】1.二次根式: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复习题(含答案) (31)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复习题(含答案) (31)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考试复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已知AB=AC ,BE ⊥AC 于点E ,CF ⊥AB 于点F ,BE 与CF 交于点D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ABE ACF ≅B .BDF CDE ≅C .点D 在BAC ∠的平分线上D .点D 是CF 的中点【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做题时,要结合已知条件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逐个验证.【详解】解:A 、∵AB=AC ,BE ⊥AC 于E ,CF ⊥AB 于F ,∠A=∠A ∴△ABE ≌△ACF (AAS ),正确;B ∵△ABE ≌△ACF ,AB=AC ∴BF=CE ,∠B=∠C ,∠DFB=∠DEC=90°∴△BDF ≌△CDE (ASA ),正确;C 、∵△ABE ≌△ACF ,AB=AC ∴BF=CE ,∠B=∠C ,∠DFB=∠DEC=90°∴DF=DE 故点D 在∠BAC 的平分线上,正确;D 、无法判定,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SSA 、HL .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如图所示,在ABC ∆中,内角BAC ∠与外角CB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BE BC =,PG AD 交BC 于F ,交AB 于G ,连接CP 、CE ,下列结论:①2ACB APB =∠∠;②::PAC PAB S S PC PB ∆∆=;③BP 垂直平分CE ;④PCF CPF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③【答案】B【解析】【分析】 ①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②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结论;③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结果;④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果.【详解】①,ACB CBE CAB ∠=∠-∠22,PBE PAB =∠-∠()2,PBE PAB =∠-∠2APB =∠,②∵AP 平分∠BAC ,∴P 到AC ,AB 的距离相等,∴::PAC PAB S S AC AB ∆∆=,故错误.③∵BE =BC ,BP 平分∠CBE ,∴BP 垂直平分CE (三线合一),④∵∠BAC 与∠CB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可得点P 也位于∠BCD 的平分线上,∴∠DCP =∠FCP ,又∵PG ∥AD ,∴∠FPC =∠DCP ,∴PCF CPF ∠=∠.故①③④正确.故选:B.【点睛】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综合性比较强,难度较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C =BC ,则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B .若∠AOC =∠BOC ,则直线OC 是∠AOB 的平分线C .连接A 、B 的线段叫做A 、B 两点间的距离D.若DE=5,DF=8,EF=13,则点D在线段EF上【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线段中点、角平分线、两点之间距离意义可判断A、B、C选项正误;D选项根据有公共端点的两线段和是否等于最长一条来判断是否共线.【详解】解:A:点C不一定在线段AB上,故错误;B:角平分线是射线,且射线OC不一定在∠AOB内部,故错误;C:连接A、B的线段的长度是A、B两点间的距离,故错误;D:因为DE+DF=EF故点D在线段EF上,故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线段中点,角平分线,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深刻理解相关定义、性质.4.如图,若∠AOB与∠BOC是一对邻补角,OD平分∠AOB,OE在∠BOC 内部,并且∠BOE=1∠COE,∠DOE=70°,则∠COE的度数是()2A.80°B.40°C.90°D.130°【答案】A【解析】设∠BOE=x,根据∠BOE=12∠COE表示出∠EOC,进而表示出∠AOB,利用角平分线性质,表示出∠DOE即可解题.【详解】解:设∠BOE=x,∵∠BOE=12∠COE,∴∠EOC=2x,∵∠AOB与∠BOC是一对邻补角,∴∠AOB=180°-3x,∵OD平分∠AOB,∴∠BOD=90°-32 x,∵∠DOE=70°,即90°-12x=70°,解得:x=4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领补角的性质,属于简单题,设未知数,表示出∠DOE是解题关键.5.如图,点P是Rt△ABC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如果AB=3,BC=4,AC=5,PE⊥BC,那么PE=()A.1 B.1.5 C.2 D.2.4【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点P到各边的距离都相等,设点P到各边的距离为r,根据直角三角形面积的两种表示法可得12AC•BC=12(AC+BC+AB)•r,由此即可求得r的值,即为PE的值.【详解】∵点P为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点P到各边的距离都相等,设点P到各边的距离为r,∵Rt△ABC中,∠C是直角,O是角平分线的交点,AC=3,BC=4,AB=5,∴S△ABC=12AC•BC=12(AC+BC+AB)•r,∴3×4=(3+4+5)×r,解得:r=1.即PE=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根据S△ABC=12AC•BC=12(AC+BC+AB)•r求得r的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连接AO 并延长,交BC于点D,OH⊥BC于点H;若∠BAC=60°,OH=3cm,则OA=()A.6cm B.5cm C.4cm D.3cm【答案】A【解析】【分析】作OE⊥AB交AB于E,由OB平分∠ABC,OH⊥B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OE=OH=3cm,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AO=30°,根据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OA的长.【详解】作OE⊥AB交AB于E,∵OB平分∠ABC,OH⊥BC,∴OE=OH=3cm,∵∠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AO平分∠BAC,∵∠BAC=60°,∴∠BAO=30°,∴AO=2OE=6c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熟练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ABC的三边AB,BC,AC的长分别是40,50,60,△ABC 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O,则S△ABO:S△BCO:S△CAO=()A.2:3:4 B.4:5:6 C.3:4:5 D.1:2:3【答案】B【解析】【分析】如图,过点O作OD⊥AB于点D,作OE⊥AC于点E,作OF⊥BC于点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OD=OE=OF,即可得S△ABO:S△BCO:S△CAO =(12AB•OD):(12BC•OF):(12AC•OE)=AB:BC:AC,由此即可求解.【详解】如图,过点O作OD⊥AB于点D,作OE⊥AC于点E,作OF⊥BC于点F,∵OA,OB,OC是△ABC的三条角平分线,∴OD=OE=OF,∵△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为40、50、60,∴S△ABO:S△BCO:S△CAO =(12AB•OD):(12BC•OF):(12AC•OE)=AB:BC:AC=40:50:60=4:5:6.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到S△ABO:S△BCO:S△CAO =(12AB•OD):(12BC•OF):(12AC•OE)=AB:BC:AC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在一块三角形的草坪上建一座凉亭,要使凉亭到草坪三边的距离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A.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处B.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处D.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处【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三角形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上.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应用,熟知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如图,OA 平分BAC ∠,OM AC ⊥于点M ,ON AB ⊥于点N ,若ON 8cm =,则OM 长为( )A .4cmB .5cmC .8cmD .20cm【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OA 平分∠BAC ,OM ⊥AB ,ON ⊥AC ,∴OM=ON=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0.如图,已知∠AOB =∠BOC =∠COD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OB 、OC 分别平分AOC ∠、BOD ∠B .AOD AOB AOC ∠=∠+∠C .12BOC AOD AOB ∠=∠-∠ D .()12COD AOD BOC ∠=∠-∠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和差逐一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AOB=∠BOC=∠COD ,∴OB 、OC 分别平分∠AOC 、∠BOD ,故正确;B 、∵∠AOB=∠BOC=∠COD ,∴∠AOC=∠BOD ,∵∠AOD=∠AOB+∠BOD ,∴∠AOD=∠AOB+∠AOC ,故正确;C 、∵∠BOC ═∠AOC-∠AOB ,∵∠AOB=∠BOC=∠COD ,∴∠AOC=23∠AOD , ∴∠BOC=23∠AOD-∠AOB ,故错误; D 、∵∠AOB=∠COD ,∴∠COD=∠AOD-∠BOC-∠AOB ,∴2∠COD=∠AOD-∠BOC ,∴∠COD=12(∠AOD-∠BOC),故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和差是解题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提纲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结构图边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二、知识定义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三、公式与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的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23)-n(n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全等三角形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HL”)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二、角的平分线: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 、“公共边”、“对顶角”第十三章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也叫做对称点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4.轴对称的性质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点(x,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点(x,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

四、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角对等边)五、等边三角形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第十四章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一、幂的运算性质: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m n m na a a •+=(m 、n 为正整数)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m n mn a a =(m 、n 为正整数)3.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即(n 为正整数)4.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m n m na a a -÷=(,a ≠0 m 、n 都是正整数,且m n >)5.零指数幂的概念: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指数幂都等于,即()a a =≠010二、整式的乘法1.单项式与单项式乘法法则: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2.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3.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4.乘法公式:①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即()()a b a b a b +-=-22;②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即()a b a ab b ±=±+2222。

三、整式的除法 ()n n n b a ab =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四、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掌握其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分解对象是多项式,分解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且积的因式必须是整式,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②因式分解必须是恒等变形;③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2.弄清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内在的关系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变形,因式分解是把和差化为积的形式,而整式乘法是把积化为和差的形式。

3.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1)提公因式法①提公因式法的关键是找出公因式,公因式的构成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A系数——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B字母——各项含有的相同字母;C指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数。

②提公因式法的步骤:第一步是找出公因式;第二步是提取公因式并确定另一因式.需注意的是,提取完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致,这一点可用来检验是否漏项.③注意点:A提取公因式后各因式应该是最简形式,即分解到“底”;B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的系数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是正的。

(2)公式法(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实质是把整式中的乘法公式反过来使用)①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②完全平方公式:()a ab b a b ±+=±2222(3)十字相乘法:()()()x p q x pq x p x q +++=++24.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时负号,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第十五章 分式1.分式的定义: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A 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0≠C)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4.分式的运算: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法则: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bc ad c d b a d c b a bd ac d c b a =⋅=÷=⋅;n nn ba b a =)(C B C A B A ⋅⋅=CB C A B A ÷÷=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a b a b a c ad bc ad bc c c c b d bd bd bd ±±±=±=±=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以前一样。

能用运算率简算的可用运算率简算。

5.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即)0(10≠=a a ;当n 为正整数时,n n a a 1=- ()0≠a 6.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 是整数)(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n m n m a a a +=⋅;(2)幂的乘方:mn n m a a =)(;(3)积的乘方:n n n b a ab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n m n m a a a-=÷( a ≠0);(5)商的乘方:n n n b a b a =)(();(b≠0)7. 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增根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其值应使最简公分母为0,二是其值应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