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圆》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课件
圆周运动的周期和转速
总结词
描述圆周运动中物体完成一次循环所需要的时间和单位时间内完成循环的次数 。
详细描述
周期是圆周运动中物体完成一次循环所需要的时间,用字母T表示。转速是指单 位时间内物体完成循环的次数,用字母n表示。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总结词
描述圆周运动中物体受到指向圆心的力和由此产生的加速度 。
详细描述
自行车轮在转动时,其边缘点绕中心点做圆周运动,产生向心加速度。这种运动 形式在提供前进动力的同时,也使得自行车能够保持平衡。
电风扇的转动
总结词
电风扇的转动展示了圆周运动在日常 生活中的应用,涉及到能量的转换和 风力的产生。
详细描述
电风扇的叶片在转动时,其边缘点绕 中心点做圆周运动,产生风力。这种 运动形式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为人 们带来凉爽的空气。
详细描述
向心力是指圆周运动中物体受到指向圆心方向的力,其大小 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和圆周半径有关。向心加速度是指物体 在向心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其大小与向心力的大小和物 体的质量有关。
02 生活中的圆周运 动实例
自行车轮的转动
总结词
自行车轮的转动是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实例,它涉及到圆周运动的原理和特点 。
详细描述
旋转木马上的座椅和动物模型随着中心轴的转动而做圆周运动,产生离心力。这种运动形式使得孩子们能够体验 到旋转带来的刺激和乐趣。
03 圆周运动的规律 和公式
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线速度
描述物体沿圆周运动的快慢,计算公式为 $v = frac{s}{t}$,其中 $s$ 是物体在时间 $t$ 内所经过的 弧长。
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绕轴转动惯性的物理量,自行车轮的转动惯量会影响骑行时的 稳定性和响应性。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5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5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5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让学生经历从猜测到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历,增强空间观念,开展数学考虑。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络,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进步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归纳圆的特征,并能准确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出示一组生活中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如太阳、圆月、汽车的车轮、呼拉圈、光盘、钟面等〕1、刚刚欣赏到的那些漂亮图片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2、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地方能看到圆?〔学生衣服上的纽扣、身上的硬币、桌子里的杯子等等〕请学生用手指一指这些物体上的圆,并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3、看来,在我们的大自然中、生活中圆是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理解这个虽然不熟悉但和我们处处在一起的圆。
〔板书:圆的认识〕二、教学新知,初步画圆1、刚刚看了那么多的圆,说了那么多的圆。
接下来请大家用你能想到的方法自己动手画一个圆。
2、请学生交流画圆的方法。
如借助圆形的物体画,还有书上讲到的方法或是用圆规画〕3、通过刚刚的看圆、说圆与画圆,你觉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总结:以前学过的平面徒刑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圆比拟光滑,没有角。
4、大家介绍了很多画圆的方法。
为了使我们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来,勤劳、智慧的人们制成了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圆规。
三、认识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1、认识圆规。
让学生取出课前准备好的圆规,一起认识圆规的的构成并介绍圆规两脚的功能:圆规有两只脚,一只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6.4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竖直平面)教案-2023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2019版新教材必修2第六章第4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之后应该专题复习的内容,这部分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作为高三的复习课更需要结合动能定理,能量守恒等关系来进行复习。
二、学情分析在进行教学之前学生已掌握: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n F F =合,向心力表达式r T m r m r v F 2222n 4m πω===,对物体的受力分析等基本知识。
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能知道物体在竖直面内要做圆周运动的条件,但是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停留在“印象”当中,要不就是“记得”要满足gR v ≥这个条件,对于哪种模型,在哪个位置满足这个条件就说不清。
另外,功能关系的考察是历年来高考的热点、难点内容,在“考纲”当中属于Ⅱ级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因此本节复习课会把“绳”模型中小球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与功能关系结合进行复习。
三、核心素养(一)物理观念1. 理解“绳”模型中物体做完整圆周运动的条件:物体要过最高点,且最高点速度满足gR v ≥。
2.功能关系的运用(二)科学思维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理论的推导,得出小球要做圆周运动的条件,并结合功能关系进行运用。
(三)科学态度与责任实行新课标之后,高考更加注重对“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的考察,我们的备考更多的是做题,甚至是背题、背结论,致使学生无法触类旁通。
根本在于对物理过程分析的缺失,所以高三复习也有必要带着学生从具体的物理现象入手,理解得出的结论,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探究意识和探究方法,并能够运用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绳”模型中物体完成完整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难点:功能关系的运用五、教学设计(一)轻松一刻1.视频播放汽车过山车2.水流星3.自制大圆环演示4.现象归纳教师说明:刚才的3个情况都属于物体运动到高处时下方没有支撑的情况,我们统称为“绳”模型。
幼儿园教案-生活中的圆
幼儿园教案:生活中的圆幼儿园教案:生活中的圆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会根据已有经验,学着创编儿歌。
2、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在圆形上添画。
4、引导幼儿声音响亮地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发展幼儿发散思维,由已知经验联想到未知的东西。
二、核心要素:1、创编能力2、口语表达能力3、发散思维能力三、活动准备:1、彩笔、油画棒、纸2、圆形娃娃头饰3、四面小旗(上写有:最佳表现奖、最佳创编奖、最佳组织奖、最佳创意奖)4、小组标志(分四组)四、活动过程;(一)以圆形娃娃找朋友的方式导入活动。
1、圆形娃娃:“我是圆形娃娃,今天我不小心和我的小伙伴走散了,所以想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我的圆形朋友在哪里。
”2、幼儿室内外寻找圆形的东西,找到后并说一说什么是圆形的。
3、讨论:(1)除了找到的圆形朋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2)这么多圆形的东西,它们能干什么?(自由发言)如,圆圆的方向盘能开车、圆圆的呼啦圈可以锻炼身体等。
(二)通过自身的活动中,自然地创编儿歌。
1、我现在做个小游戏,提几个问题考考小朋友。
好吗?(1)什么圆圆脆又甜?(2)什么圆圆蹦蹦跳?(3)什么圆圆挂天上?(4)什么圆圆哐哐响?2、咱们一起把刚才的小游戏创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好吗?(一起说出这首儿歌)3、这首儿歌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听,找一找是什么地方?4、幼儿自由分组,开展创编儿歌的比赛活动。
(放轻松的音乐)提出比赛的规则:(1)可以边讨论创编的内容,边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2)编好儿歌后,每组选一名代表来说你们的儿歌,有不完整的地方,别的小朋友可以补充。
(比一比哪组合作的最好,创编的儿歌也最棒)5、分组讨论,进行创编。
(幼儿创编,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编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内容。
)结束活动:现场颁奖(放运动员进行曲。
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领奖)。
延伸活动:1、到户外找一找圆形的东西。
2、编构其它图形的诗或儿歌。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火车转弯问题)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火车转弯问题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加深对向心力的认识,会在实际问题中找到向心力的来源;2. 培养学生利用圆周运动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火车在圆周运动中圆心位置和向心力的来源的确定。
教学过程:首先对向心力知识的回顾,物体做稳定圆周运动的条件,构建供需相等的思想。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火车转弯问题。
1、了解火车车轮的结构,火车的车轮有凸出的轮缘,将火车的车轮和铁轨简化为图1所示的结构,以向右转为例,当火车有向里运动的趋势时,内铁轨挡住内轮缘,当火车有向外运动的趋势时,外铁轨挡住外轮缘,所以火车会始终沿铁轨前进,起到了限定方向的作用。
2、分析内外铁轨在同一水平面时的火车转弯问题,如图2所示。
如果火车转弯处内外轨无高度差,火车行驶到此处时,由于火车惯性的缘故,会造成外轨内侧与火车外轮的轮缘相互挤压现象,使火车受到外轨内侧的侧压力作用,迫使火车转弯做圆周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 v 2R 可知,火车质量很大,外轨对轮缘的侧压力很大,这个侧压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外轨上会对外轨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甚至会引起外轨变形,造成翻车事故。
这显然不是一种最佳的设计方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将铁轨设计为内高外低 。
3、分析铁轨内高外低的情况下是什么力来提供火车转弯所需要的向心力,如图3所示。
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指向圆心可以提供向心力,设铁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ɑ,可内铁轨 外铁轨 图1 F NG图2图3 图4以求出合力αtan mg F =合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R v m mg F 20tan ==α合,求出火车此时的转弯速度为αtan 0Rg v =,如果火车以这个速度转弯向心力只需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来提供,这就大大减少了火车轮缘与铁轨间的挤压,因此把这个速度叫做最佳转弯速度。
因铁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倾角ɑ是很小的,αααsin tan ≈很小时,当=ℎd ,可以求出内外铁轨间的高度差Rg d v h 20=。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是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的最后一节。
本节课是在学生研究了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之后的一节应用课。
通过研究圆周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深入理解圆周运动规律,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体验,加深物理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
这一节既是本章关于圆周运动的总结,同时又对于下一章的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能定性分析火车外轨比轨高的原因,能定量计算火车转弯的临界速度;B、能定量分析汽车过拱桥最高点和凹形桥最低点的压力问题;C、知道航天器中航天员失重的原因;D、知道离心运动及其产生条件,了解离心运动的应用于防止;2)过程与方法:A、进一步加深对向心力的认识,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来源;B、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C、充分展现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意识;B、通过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物理的责任感和自豪感;C、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知识的求知欲;D、充分体现中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
依据:学生常常误认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力,课本中明确指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应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并且对向心力的来源分析地比较仔细,因此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点。
2)教学难点:A、能把所认识到的圆周运动按照水平、竖直方面进行分类,按照步骤进行问题分析;B、具体的火车结构。
难点突破:用分类的方法把相同的物理情景归为一类,然后找到他们共同的解题方法;对学生不太熟悉的火车车轮结构等问题借助演示图片加以说明,使学生更易理解。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但对于向心力的来源还不够清晰,这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5篇】-最新
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5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5篇《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圆的认识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3页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1、圆的特征。
2、画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三角尺、直尺、圆规。
2、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一、观察思考。
1、欣赏生活中的圆:棋子、桌面、钟面、车轮、中国结。
2、观察这些图形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4、做套圈游戏,哪种方式更公平?二、画一画。
1、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1)用手比划着画圆。
(2)用一根线和一支笔画圆。
(3)用圆规画圆。
2、教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三、认一认。
学生用圆规画一个圆。
讨论:圆规的尖、圆规张开的两脚之间的长度所起的作用。
告诉学生半径和圆心。
四、画一画、想一想。
1、要求学生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观察比较得知:圆有无数条直径,无数条半径。
在同一个圆内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
2、以点A为圆心,要求学生以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五、讨论。
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开展教案篇二11月11日早上听了《圆的认识》这一堂课使我感受良多。
学生在低年级虽然也认识了圆,但只是直观的,对于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有难度的。
由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是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
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面积—外方内圆外圆内方》教学设计8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圆——外方内圆教学设计单元教材简析一、单元教材内容说明: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和扇形。
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教材先安排了圆的认识,通过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直径长度间的关系等,使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教材还联系以前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说明圆是轴对称图形,且有无数条对称轴。
直径即对称轴。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教材在编排上加强了启发性和探索性,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逐步导出和掌握计算公式。
对于圆的周长,教材是先让学生通过用线绕一绕,把圆放在直尺上滚一滚等方法来测量,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填表格,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的规律,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利用圆周率知识的学习,知道祖冲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编排圆的面积时,教材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用过的转化方法,从而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
二、三、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也直观的认识过圆。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开始正式学习圆的有关知识,这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认识平面图形的单元。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直线图形,而圆是曲线图形。
从研究直线图形到研究曲线图形,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
因为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是有变化和提升的。
因此,通过对圆的研究,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圆的一些基础知识,还不要通过学习,感受“化曲为直”“等积变形”“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给幼儿讲解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实践性教案
尊敬的老师,这里为您提供一份关于给幼儿讲解圆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实践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和辨认圆形并了解圆形的特点;2. 能够认识不同场景中的圆形物体;3. 能够通过实践学习圆形的应用;4. 能够通过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圆形的图片资料、圆形物品实物、水果、球等;2. 工具:纸、笔、剪刀、胶水、粘土、绳子、橡皮泥等;3. 环境:教室、户外地面、游戏场所;4. 教学媒体:游戏、视频、音乐等。
三、教学内容:1. 介绍圆形(1)物理定义:圆形是一个平面上的一条曲线,其上所有点到该曲线中心的距离都相等。
(2)现实应用:饼干、硬币、水果、球等。
2. 圆形的应用(1)活动1:“环绕我一圈”:老师将绳子制成一个大圆,幼儿踏上绳圈走一圈。
(2)活动2:“画一个完美的圆”:老师向幼儿展示如何画一个完美的圆,让幼儿自己尝试画一个完美的圆,比较谁画的圆形更完美。
(3)活动3:“我最喜欢的圆形物体”:幼儿们带来自己最喜欢的圆形物体,并介绍它的用途。
3. 游戏巩固(1)游戏1:“圆圆球”:幼儿围成一圈,带头的幼儿手持一个球,开始传球,完成一个完美的圆形传球游戏。
(2)游戏2:“寻找圆形物体”:老师在教室里放置不同的圆形物体,家长则需要让幼儿通过发现不同的圆形物品来判断物品是否为圆形。
四、教学评价:1. 老师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 老师评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圆形的特点;3. 老师评估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实践来学习圆形的应用;4. 老师评估学生是否在游戏中真正巩固了所学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给幼儿讲解圆形的特点并进行实践和游戏,使他们更好地认识了圆形的应用。
同时,教学过程中,老师还需要注意幼儿的情绪和行为,保证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结合不同主题,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幼儿的兴趣与参与度。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一、教材内容本课时主要教学圆的认识,包括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特征以及圆心、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车轮、硬币、圆形钟表等,引出圆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状。
然后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如圆心、半径、直径等,并通过画图、测量等活动,让学生探究圆的特征,如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且直径是半径的2倍等。
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一)空间观念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地认识圆的形状和特征,建立圆的空间表象,培养空间想象力。
2.能够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含义,以及它们在圆中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如判断图形是否为圆、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等,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二)几何直观1.通过画圆、折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形成过程和特征,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2.能够运用图形语言(如圆的图形、半径和直径的线段表示等)来描述和分析问题,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3.在探究圆的特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图形进行思考和推理,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直观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推理能力1.在探究圆的特征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法,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圆的对称性等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2.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的知识,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如根据圆的半径计算直径,根据圆的直径判断圆的大小等,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3.通过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在一个给定的图形中画最大的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的圆》综合实践课
《生活中的圆》综合实践课
《生活中的圆》综合实践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圆与圆形运用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
1. 圆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如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2. 圆的应用,如圆形路标、圆形花坛、圆形游泳池、圆形草坪等;
3. 圆的艺术应用,如圆形绘画、圆形雕塑、圆形建筑、圆形景观设计等;
4. 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圆形餐桌、圆形碗盘、圆形床垫、圆形凳子等。
课程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包括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通过课堂上的模拟实验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圆形的特性和应用,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此外,课程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和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观艺术展览、参加课外活动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必修2《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案教学内容:高中物理必修2《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2. 掌握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3. 理解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4. 掌握实例中的圆周运动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1. 圆周运动的概念;2. 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3. 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 圆周运动的实例及其应用。
2. 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区别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A. 导入新课(2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的实例?B. 新知传授(15分钟)1. 圆周运动的概念:物体沿着一条圆周运动,其运动的轨迹是圆周。
2. 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v = 2πr/Ta = v2/r = 4π2r/T2F = ma = mv2/r = 4π2mr/T2其中,v 为物体的速度,r 为圆周的半径,T 为运动周期,a 为物体的加速度,F 为物体所受的合力。
3. 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向心力:指物体由于受到圆周轨道的约束而产生的向心加速度的力。
离心力:指物体在运动转动时,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离开圆心的惯性力。
C. 实例解析(28分钟)1. 垂直摆线(简谐振动)2. 绕圆周运动的物体3. 公转运动D.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周运动的概念、相关公式,以及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
并且通过实例的学习,了解了圆周运动的应用。
五、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堂作业。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v = 2πr/Ta = v2/r = 4π2r/T2F = ma = mv2/r = 4π2mr/T2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向心力:指物体由于受到圆周轨道的约束而产生的向心加速度的力。
离心力:指物体在运动转动时,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离开圆心的惯性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分别从圆周运动的概念、相关公式,以及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入手,通过实例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运动及其应用。
《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案设计
《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案设计。
一、圆形在建筑中的应用圆形可以说是建筑中最古老、最自然的形状之一。
在建筑中,圆形可以被广泛运用在建筑结构和空间布局上。
例如,圆形穹顶、圆形窗户、形门、圆形柱子等,这些元素给建筑带来了自然、和谐而又美观的感觉。
圆形的应用还可以增加建筑的空间感,使其看起来更加宽敞。
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和展示现代建筑中运用圆形的例子,加深学生对圆形的理解和感受。
二、圆形在设计中的应用圆形在设计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来设计各种图案和标志,比如标语、徽标、商标等。
在平面设计中,圆形可以起到一个呼应作用,可以使整个设计更加和谐,也可以在空间布局上起到分隔作用。
在设计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设计作品,来分享圆形在设计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将圆形的美感与感性表达结合起来。
三、圆形在科技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圆形在科技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比如,在电子设备中,圆形可以被运用在电路板上、蓝牙耳机中、智能手表表盘上等等,增加了这些设备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在汽车行业中,圆形轮毂盖可以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从而提高整个行驶性能。
在科技教学中,可以通过科技展示活动,展示圆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圆形科技产品,鼓励创新。
四、圆形在艺术中的应用圆形在艺术中的应用也非常丰富。
比如,在音乐中,圆形可以被运用在乐器设计上,例如:圆形电子琴、圆形吉他等等,这些在乐器外观上的创新,为音乐家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挑战。
在绘画和雕塑中,圆形可以被用来表现平和、圆润、流畅的感觉,使艺术作品更加具有韵律感和美感。
在艺术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圆形艺术作品,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圆形在艺术中的应用,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和创作。
五、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圆形在建筑、设计、科技、艺术中的应用。
(2)学生能够将圆形应用到自己的创意设计中。
2、教学内容:(1)圆形在建筑中的应用。
中班生活里的圆教案
中班生活里的圆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让学生能够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圆形;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
1. 让学生了解圆的特点;2. 让学生能够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圆形。
三、教学难点。
1. 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圆的概念;2. 让学生能够正确观察并发现周围的圆形。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教具、教辅资料;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观察用品。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张圆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个图形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说出自己对圆的认识和看法。
2. 讲解新知。
教师向学生介绍圆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圆是一个没有棱角的图形,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圆形,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发现的圆形。
3. 操练新知。
教师出示一些圆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圆形。
然后教师让学生在教室里找出不同的圆形,例如圆桌、圆形玩具等。
接着,教师让学生用纸板和圆规画出自己喜欢的圆形。
4. 巩固新知。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圆形图形,让学生进行分类,找出其中的圆形。
然后教师让学生用蜡笔在纸上画出圆形,并用手指指出圆形的特点。
5.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周围的事物,找出其中的圆形,并用纸板和圆规画出自己喜欢的圆形。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圆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圆形。
同时,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这节课的教学还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图形,并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美文欣赏、心情随笔、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appreciation of beautiful literature, mood essay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中班科学教案《圆圆的东西》附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圆圆的东西》附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班科学教案《圆圆的东西》附反思活动目标:1、发现生活周围到处都有圆,初步了解圆和我们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评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评课稿一、课程背景和意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应用并重。
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圆周运动的相关概念、原理和应用,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物理实验中。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物理素养,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评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中有关《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概述《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中的一章,主要内容包括:卫星的物理运动状态、人造卫星的应用、地球同步卫星的原理、地球同步卫星的应用、回旋加速器和杂交水稻的杂交原理等。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将能够了解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深入掌握相关的物理原理和概念。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卫星的物理运动状态,包括圆周运动等相关概念;2.掌握人造卫星的应用,了解卫星通信和定位导航等相关知识;3.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原理,掌握地球同步卫星的应用;4.了解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和应用;5.了解杂交水稻的杂交原理,掌握其在生产中的应用;6.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本章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圆周运动的概念和性质;•人造卫星的应用和工作原理;•地球同步卫星的应用和原理;•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杂交水稻的杂交原理和生产应用。
4.2 教学难点本章的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圆周运动与其他物理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地球同步卫星的原理和应用,需深入理解并掌握;•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加以实验验证;•杂交水稻的杂交原理需要进行示范和实验操作。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5.1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全面系统地介绍各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运用问答互动和讨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创新能力。
探秘生活中的圆 (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教案:探秘生活中的圆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性质和特点2.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3.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圆规、直尺、量角器、绳子、圆形物品(如硬币、盘子等)。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绳子、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探究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定义、性质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
3. 活动一:让学生运用圆规和直尺绘制圆,观察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活动二:让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引导学生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5. 活动三:让学生探究圆的面积,通过剪拼、折叠等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6. 活动四:讲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圆的重要性。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探秘生活中的圆2. 板书内容:(1)圆的定义、性质和特点(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3)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2. 提高题:解决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圆形花坛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3. 拓展题:研究圆的对称性质,绘制对称图形。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能指出圆的各部分名称,能说出半径与直
径的关系,会画圆。
2、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3、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准备:
圆规,圆片,圆形物体,圆形、椭圆形和正方形车轮、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圆规,圆片,圆形物体、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动物园召开动物运动会(出示动画),猜一猜谁会得冠军。
生活中的车轮都是圆形的,为什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认识圆。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圆?(硬币、瓶盖、钟面、圆桌、扣、圆形饼干、铁饼、光盘、……)(平静的水面上荡漾的圆形波纹,向日葵、光环、圆形的中国结等)
4、圆和我们前面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比有什么不同?(曲线围成)
二、探索与发现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折一折,请学生拿出课前剪好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发现了什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认识来源于实践.)
(2)量一量,用直尺量一量刚才的每一条折痕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活动,逐渐形成表象,对学生掌握圆的特征起到了一个积极促进作用.按照新课标要求:应该在学生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体现“做中学”,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发挥空间,让学生实际操作代替教师演示、学生看的做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生汇报小组交流的结果
生:这些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
师:我们把圆中心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
(电脑动态显示)师:每一条折痕都相等,且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
叫做什么?
生: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直径用字母“d”表示(电脑显示)学生画出一条直径,标上字母“d”。
用同样的方法向学生介绍半径。
三、探索讨论,理解圆的特征
1、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圆心、直径和半径,想一想,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又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2、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请学生将自己得出的结论和验证的方法向大家汇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那么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人人参与的机会.在合作交流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提出要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研究的氛围.)
4、课件演示,加深理解(通过旋转,重合等动态演示,加深理解圆的特征)。
5、探究画圆的方法
怎样画圆呢?请你在纸上画一个圆。
谁说一说画圆的方法。
为什么每个同学画的圆大小不一样?(标出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不同)请你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
想:圆的大小由谁决定?圆心决定圆的什么?介绍用绳子画圆的方法?人们根据生活的需要发明了圆规。
介绍圆规的发明演变过程(查找资料)
四、解决问题:
1、量一量圆形物体的半径或直径。
2、填空:儿童自行车外轮胎的直径是22厘米,半径是( ) 厘米。
3、
5厘米
4站?为什么?
5、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课件显示)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能为社会服务,培养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教者设计练习题的目的所在,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所在.)
小结:西方数学、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
对此,我一直无从理解。
而现在想来,石子入水后浑然天成的圆形波纹,阳光下肆意绽放的向日葵,天体运行时近似圆形的轨迹,甚至于遥远天际悬挂的那轮明月、朝阳……而所有这一切,给予我们的不正是一种微妙的启示吗?至于古老的东方,圆在我们身上遗留下的印痕又何尝不是深刻而广远的呢。
有的
说,中国人特别重视中秋、除夕佳节;有人说,中国古典文学喜欢以大团圆作结局;有人说,中国人在表达美好祝愿时最喜欢用上的词汇常常有“圆满”“美满”……而所有这些,难道就和我们今天认识的圆没有任何关联吗?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民俗、走进圆的美妙世界吧!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圆 (曲线围成的)
d=2r 或 r=d/2
教学反思 让 学 生 感 受 数 学 美
多少年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障碍学生数学学习的绊脚石。
事实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一味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数学技能的训练,漠视数学本身所内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漠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力量以及数学与人类社会(包括自然的、历史的、人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显然应看成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数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我立足从过程与凝聚两个角度进行探索。
“圆的认识”一课正是我所作的一次粗浅尝试。
数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认识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毋宁说她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
因而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我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小步子教学,即在亦步亦趋的“师生问答”中展开,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
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在承认“数学是一种过程”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
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
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
藉此,教学伊始,我们选择从最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入,引发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从宏观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识视域;最后,我们更是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和“欣赏人文中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染、不断推进,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泉,让数学课堂摆脱原有的习惯思维与阴影,真正美丽起来。
当然,“理想的课程”如何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这当中仍然有许多值得深切关注的话题。
就拿本课教学而言,实施下来,应该说,学生对于“圆”这一冰冷图形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的、文化的特性的感受还是十分真切的,然而,作为问题的另一方面,对于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掌握,在教学后的反馈中也确实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尤其表现在部分学生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不够到位,对于直径、半径及其与圆之间的关系的掌握不够透彻等。
因而,今后我们在数学课堂演绎数学文化、数学精神等层面的同时,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