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切片技术-学术报告
病理技术个人述职报告
![病理技术个人述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f35d5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8.png)
病理技术个人述职报告病理技术个人述职报告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贵单位的病理技术员。
经过这一年来的工作,我深感责任重大、任务繁重,但也收获良多,在此向您汇报我的工作情况及心得体会。
一、工作概述作为病理技术员,我主要负责病理学实验室的工作,包括病理标本的切片、染色、镜检等工作。
我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准确地进行各项操作,并且在工作中积极思考,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二、工作成果1. 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我将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任务,确保标本的及时处理。
通过技术手段的改进和设备的更新,我成功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保证了标本的及时处理,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
2. 确保工作质量:在切片、染色和镜检过程中,我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标本的质量。
通过仔细观察和判断,我成功发现了一些微小的病理变化,对医生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病理技术员,我积极参加研讨会、培训班等学术交流活动,学习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同时,我还阅读相关文献和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工作中,我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于一些罕见病例的判断和处理经验还不够丰富,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积累。
2. 在工作强度较大的情况下,有时难以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容易疲劳和疏忽。
针对以上问题,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学习和积累,通过与专家交流和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己对罕见病例的处理能力。
2.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保证充足的体力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心得体会和展望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满满。
病理技术工作虽然重要,但它同时也是一项技术活,需要仔细、耐心和细致的精神。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做到更好。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与其他病理技术员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进步,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医学检验病理实习报告
![医学检验病理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aa4a96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f.png)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我希望能对医学检验病理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三、实习地点XX医院病理科四、实习内容1. 病理切片制作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病理切片制作的整个过程,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切片制作的基本技能,确保切片质量。
2. 病理诊断在病理科老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病理诊断工作,学习了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免疫组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观察病理切片,了解各种疾病在组织学上的特征,提高自己的病理诊断能力。
3. 病理报告撰写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病理报告的撰写规范,包括病史、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建议等。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确保病理报告的准确性。
4. 交流与沟通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科室内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同事、老师进行沟通,了解最新的病理学知识和技术,拓宽自己的视野。
五、实习收获1. 提高专业技能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病理切片制作、病理诊断、病理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病理诊断的严谨性和重要性,培养了自己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
3. 拓宽知识面通过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我了解到了最新的病理学知识和技术,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老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六、实习体会1. 病理诊断的重要性病理诊断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病理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病理科工作人员应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
2. 病理切片制作的质量病理切片制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因此,病理科工作人员应掌握切片制作的基本技能,确保切片质量。
3. 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
病理切片 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acfdf7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4.png)
病理切片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是病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通过对组织或细胞进行取样、固定、染色和切片等处理,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来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
病理切片实验在临床诊断、疾病研究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病理切片实验的详细描述,介绍其原理、步骤和应用。
方法1. 组织取样首先,从患者身上取得需要研究的组织样本,可以是活体组织或死者遗体组织。
取样时需要注意选择代表性的病变组织,尽量避免破坏组织结构。
取样后立即将组织放入含有生理盐水或缓冲液的容器中,并迅速送至病理实验室。
2. 组织固定取得组织样本后,需要将其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原始状态。
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福尔马林固定和乙酰化固定等。
实验中选择福尔马林固定,将组织样本完全浸泡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时间通常为24小时。
3. 组织处理在固定后,需要对组织样本进行处理,以便后续的切片工作。
处理包括去水化、透明化和浸渍等步骤。
首先,将固定好的组织样本置于水中进行去水化,去除其中的福尔马林。
接着,使用透明剂(例如醋酸酯类)使组织透明化,以便后续的染色和观察。
最后,使用浸渍剂(例如石蜡)对组织进行浸泡,使其变得坚硬并易于切片。
4. 组织切片在组织处理完成后,需要将组织样本切成薄片,通常为5-10微米厚度。
切片可以使用手工切片刀或者自动化切片机进行。
切片时需要将组织样本固定在切片刀上,并通过微调装置控制切片的厚度和精确度。
5. 组织染色切片完成后,需要对切片进行染色。
染色是为了增强组织结构的对比度,使得细胞和组织的特征更加清晰可见。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
在本实验中,选择常用的血液学染色方法—苏木精-伊红染色。
6. 组织观察染色完成后,可以使用显微镜对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显微镜可以放大切片中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以便对其进行病理学评估和研究。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病理切片实验的详细操作,我们成功获得了含有病变组织的切片,并进行了染色和观察。
病理学切片观察实训报告
![病理学切片观察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ac5244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b.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病理学切片的制作过程及观察方法。
2. 掌握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的基本技能。
3. 通过观察不同病理切片,加深对常见疾病病理变化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病理学切片是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通过显微镜观察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组织在疾病状态下的形态变化,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
本实验主要观察常见疾病的病理切片,包括炎症、肿瘤、变性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病理切片、显微镜、切片夹、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擦镜纸、生理盐水等。
2. 仪器:显微镜、切片夹、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擦镜纸、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清洁显微镜及实验材料,确保无污染。
2. 将病理切片放置于切片夹上,用显微镜观察。
3. 依次观察切片的以下内容:(1)炎症切片:观察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损伤、修复等情况。
(2)肿瘤切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生长方式、浸润情况等。
(3)变性切片:观察细胞内、间质及血管等病变情况。
4. 对观察到的病理变化进行描述,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5. 清洁显微镜及实验材料,整理实验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炎症切片观察:(1)炎症细胞浸润:观察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在组织间隙、血管周围浸润。
(2)组织损伤:观察到组织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等损伤表现。
(3)修复:观察到组织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形成等修复表现。
2. 肿瘤切片观察:(1)肿瘤细胞形态:观察到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核浆比增大等特征。
(2)生长方式:观察到肿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乳头状生长、溃疡性生长等。
(3)浸润情况:观察到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侵犯血管、神经等。
3. 变性切片观察:(1)细胞内病变:观察到细胞肿胀、脂肪变性、水变性等。
(2)间质病变:观察到纤维组织增生、血管扩张等。
(3)血管病变:观察到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栓形成等。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病理切片,加深了对常见疾病病理变化的认识。
病理技术总结:回顾过往,展望未来
![病理技术总结:回顾过往,展望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6328351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6.png)
病理技术总结: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展望未来病理学是一门通过研究病变组织和细胞的科学,它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病理诊断离不开病理技术这个基础平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病理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回顾过往,探讨病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病理技术发展历程病理技术是指将病理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应用到临床生产实践或科学研究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病理技术在临床医学、科学研究以及医药产业中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从1950年,大规模制备和使用切片机后,病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才得以快速发展。
而此后,许多技术手段的发明和应用则进一步推动了病理学的发展,如: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基因诊断等。
在组织学技术方面,冷冻切片技术和电镜技术的出现,使得更加深入的研究成为可能。
在免疫组化技术方面,自1980年代以来,新的免疫组化技术不断涌现,为病理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此外,原位杂交技术、PCR 技术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的引入,也极大地推进了分子病理学的研究。
在数字化技术方面,数字病理技术在过去十几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全数字化病理切片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数字切片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的局限。
全数字化病理切片以其高效性、准确性、方便性等优点,已成为了未来数字化病理技术的重要趋势和方向。
二、病理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数字化病理技术数字化病理技术已经成为了病理技术的一个非常热门的前景领域。
相较于传统的病理切片技术,数字化病理技术具有多样化、高效性、即时性、准确性等优势。
数字病理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病理学诊断等多个方面的进步,更具备了可视化的特性,让医生或病理工作者在诊断过程中能够更深入、更细致的发现病变特征,从而更好地指导医患治疗效果。
基于云计算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进步,云计算已经进入到了数据管理的新时代,未来,病理技术预计将会极大地与云计算技术相结合。
比如,云计算可提高医疗诊断数据的存储、传输、分析和共享能力,为同时诊疗场景、远程指导会诊、医疗资源共享等应用带来便捷;还能够推动医学领域创新和重大研究项目的开展。
病理切片显微镜实训报告
![病理切片显微镜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b59ea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0.png)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病理切片显微镜的操作,使学生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掌握病理切片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提高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病理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2. 病理切片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 病理切片的观察与分析4. 实训报告撰写五、实训过程1. 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病理切片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1)固定:将手术后的标本浸泡在10%中性福尔马林中,防止细胞自溶与腐败。
(2)取材:在显微镜下观察固定好的组织,截取有意义的一小部分进行包埋。
(3)脱水、透明:利用脱水剂将组织内的水分置换出来,注入石蜡前进行透明。
(4)浸蜡、包埋:将脱水后的组织注入石蜡,使其变成硬度更大的蜡块,以便于后续切片。
(5)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进行切片,制成病理切片。
2. 病理切片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病理切片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病理切片显微镜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显微镜镜身:包括目镜、物镜、载物台、粗调焦螺旋、细调焦螺旋等。
(2)照明系统:包括光源、聚光镜、滤色片等。
(3)调焦系统:包括粗调焦螺旋、细调焦螺旋等。
(4)成像系统:包括显微镜相机、图像处理软件等。
使用病理切片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时,首先将切片放置在载物台上,调整光源亮度,然后选择合适的物镜和目镜。
通过粗调焦螺旋和细调焦螺旋,使切片清晰可见。
最后,利用显微镜相机和图像处理软件对切片进行拍照和保存。
3. 病理切片的观察与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多种病理切片,包括卵巢切片、肝切片、肾切片等。
通过观察切片,我们学会了以下内容:(1)组织结构的观察:了解不同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如卵巢的卵泡结构、肝脏的肝小叶结构等。
(2)细胞形态的观察:观察细胞的形态、大小、核质比等,判断细胞是否发生病变。
医院病理科实习报告
![医院病理科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86202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5.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病理学的实际应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我于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在xx医院病理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
2. 掌握病理切片的制作、观察和诊断方法。
3.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病理诊断水平。
4.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病理学基本理论学习在实习期间,我认真学习了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细胞学、组织学、胚胎学、遗传学等。
通过查阅书籍、参加科室讲座等方式,我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常见疾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 病理切片制作与观察在病理科,我参与了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等步骤。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切片制作的基本技能,并对不同染色方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观察切片方面,我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识别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并初步掌握了病理诊断的基本方法。
3. 病理诊断实践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多个病例的病理诊断工作。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如何阅读病历、收集病史、分析影像资料,并结合病理切片进行综合判断。
通过实践,我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病理诊断水平。
4. 科室交流与学习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科室的日常交流,向有经验的病理医生请教,学习他们的诊断思路和经验。
此外,我还参加了科室组织的病理学术讲座,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四、实习收获1. 专业知识方面通过实习,我对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病理切片制作、观察和诊断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病理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3. 团队协作精神方面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与同事、带教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
石蜡切片实验报告目的(3篇)
![石蜡切片实验报告目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d4efa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2.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石蜡切片技术是组织学、病理学等领域中常用的制片方法之一。
通过石蜡切片,可以观察到组织细胞的细微结构和形态变化,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科研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石蜡切片技术的操作,掌握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了解其原理和应用,为后续相关实验和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石蜡切片技术的原理,掌握石蜡切片的制作步骤。
2. 学习并熟练使用石蜡切片相关实验器材,如切片机、烤箱、显微镜等。
3. 掌握组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石蜡切片技术的基本操作。
4. 通过石蜡切片观察,了解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形态变化,为后续实验和研究提供参考。
5.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6. 掌握石蜡切片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和科研中的应用价值。
三、具体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组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石蜡切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熟练使用切片机、烤箱、显微镜等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3. 学习并掌握石蜡切片的染色技术,如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以便观察组织细胞的细微结构和形态变化。
4. 通过石蜡切片观察,了解不同组织、不同疾病状态下细胞的结构和形态变化,为临床病理诊断提供依据。
5.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石蜡切片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和科研中的应用价值。
6. 结合实验操作,探讨石蜡切片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7. 通过实验报告撰写,提高写作能力和实验总结能力。
四、实验内容1. 组织固定:采用4%多聚甲醛固定新鲜组织,确保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2. 脱水:将固定后的组织依次浸入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去除组织中的水分。
3. 透明:将脱水后的组织浸入不同浓度的醇苯溶液中,使组织达到透明状态。
4. 浸蜡:将透明后的组织浸入石蜡中,使组织完全浸渍在石蜡中。
5. 包埋:将浸蜡后的组织放入融化的石蜡中,制成蜡块。
6. 切片:将蜡块置于切片机上,进行切片,切片厚度为4μm。
病理科技术员个人总结
![病理科技术员个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f8085a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2.png)
病理科技术员个人总结作为病理科技术员,我负责对病理标本进行处理、制片和染色等工作。
在这个岗位上,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学习了病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了不同疾病在组织和细胞层面的变化。
这对我进行标本处理、切片和染色等工作非常有帮助。
我也积累了一定的病理学术语和相关的实验方法。
其次,我熟练掌握了病理技术的全过程。
我学会了进行标本收集、固定、切片、染色和封片等步骤。
在每个步骤中,我都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可靠性。
我特别注意了标本处理过程中的细节,比如切片的角度和厚度,染色的时间和浓度等。
此外,我还学会了使用各种病理仪器和设备。
我熟练操作切片机、染色机和显微镜等设备,并保持其正常运行。
我也能够处理仪器故障和维护保养工作,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工作中,我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
我和临床医生、病理医师等其他成员保持积极的联系和合作,以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我也定期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作为一个病理科技术员,我明白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细致和耐心,因为病理技术工作需要高度的重复操作和细节把握。
其次,我需要加强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以跟上病理学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我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以更好地与团队合作和交流。
总的来说,病理科技术员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要求技术娴熟、细致入微和善于沟通。
作为一个病理科技术员,我将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医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习小结病理报告
![实习小结病理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728486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3.png)
实习小结病理报告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有幸在病理科进行实习,深入了解了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
在这段时间里,我充分感受到了病理学的魅力,也认识到了它在医疗诊断中的重要性。
现将我的实习小结如下: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诊断的医学基础学科。
它通过对疾病的形态学和功能学变化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病理科实习期间,我深刻认识到病理学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疾病早期发现、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和收获1. 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在实习期间,我负责观察和分析各种病理切片,包括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通过仔细观察切片,我学会了识别各种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了解了不同疾病的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2. 参与病理诊断和会诊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病理诊断和会诊工作,学习了如何根据病理切片、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疾病类型和性质。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病理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关键作用,也锻炼了我的临床思维能力。
3. 了解病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病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如切片机、显微镜、染色机等。
这使我掌握了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4. 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在实习过程中,我参加了多次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了解了病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这使我拓宽了视野,也激发了我对病理学的浓厚兴趣。
三、实习感悟和展望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病理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它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我也意识到病理学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发展迅速的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病理学知识和技术水平,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病理医生而努力。
总之,这次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提高了我的病理学技能,也培养了我的临床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将珍惜这次实习的经历,继续努力学习,为今后从事医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病理诊断中全切片图像扫描技术的运用-病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病理诊断中全切片图像扫描技术的运用-病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f79fef46edb6f1afe001f34.png)
病理诊断中全切片图像扫描技术的运用-病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目的探讨全切片图像扫描技术(whole slide images, WSI) 在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
方法选取300例连续的组织学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样本的病理切片运用WSI技术进行数字化扫描, 在电脑屏幕上阅读数字化切片后作出病理诊断。
再将在显微镜下常规病理切片的病理诊断与在电脑屏幕上数字化切片的病理诊断进行对比, 分析WSI技术在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300例HE染色的常规病理切片与数字化病理切片诊断病变性质的总体符合率为98.67% (296/300) 。
300例HE染色的常规病理切片与数字化病理切片诊断病变种类完全符合272例(90.67%) , 部分符合9例(3.00%) , 不符合19例(6.33%) 。
与经验丰富的上级医师制定的标准答案比较, 常规病理切片与数字化病理切片诊断HE染色、亚甲基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在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 同一医师在显微镜下常规病理切片的病理诊断与在电脑屏幕上数字化病理切片的病理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
随着医学信息数字化的不断发展, 数字病理在教学、诊断、科学研究和数据保存上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数字病理在将来的病理日常工作中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病理学, 临床; 诊断; 全切片图像扫描技术;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value and effect of whole slide images (WSI) in daily clinicopathological diagnosis.Methods The 300 consecutive cases we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pplied digital scanning to all the histological slices by using WSI.Then, we reviewed digital slices on the computer screen and made pathological diagnosis.Finally, we compared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between traditional hematoxylin-eosin (HE) slices under the microscope and digital slices on the computer screen, analyzed the practical value and effect of WSI in daily clinicopathological diagnosis.Results In terms of the nature of disease in 300 cases of HE staining slices, the overall coincidence rate between microscope diagnosis and computer screen diagnosis was 98.67% (296/300) .In terms of the specific disease types in 300 cases of HE staining slices, the respective rate of complete coincidence, partial coincidence and inconformity between microscope diagnosis and computer screen diagnosis was 90.67% (272/300) , 3.00% (9/300) and 6.33% (19/300) .When 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answers made by the senior pathologis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coincidence rate between microscope diagnosis and computer screen diagnosis in HE staining,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P0.05) .Conclusion In daily work, the coincidence rate between microscope diagnosis and computer screen diagnosis made by the same pathologist is high.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information digitization, the advantages of digital pathology in teaching, diagnosi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ata storage will be more and more obvious.Moreover, the role of digital pathology in daily clinicopathological diagnosis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future.Keyword:pathology, clinical; diagnosis; whole slide images;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中的金标准, 尤其是在肿瘤疾病的确诊中, 病理诊断尤为重要。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617082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9.png)
实验名称:组织切片观察及病理诊断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目的:1. 掌握组织切片的制作技术。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
3. 熟悉常见病理变化,提高病理诊断能力。
实验原理:组织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将组织切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形态变化,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
实验材料:1. 组织切片:正常组织切片、病变组织切片。
2. 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3. 显微镜附件:切片夹、切片盖、光源、载玻片、盖玻片等。
4. 染色剂:苏木精、伊红、碱性品红等。
实验步骤:1. 切片制备:- 将组织块固定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24小时。
- 将组织块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处理。
- 将组织块切成5微米厚的切片。
- 将切片展平,用苏木精染色5分钟,然后用1%盐酸酒精分化,最后用伊红复染。
2. 显微镜观察:- 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用切片夹固定。
- 调整显微镜光源,使视野明亮。
- 依次观察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切片。
3. 病理诊断:- 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如细胞核增大、核仁明显、细胞浆减少等。
- 分析病变组织的类型,如炎症、肿瘤、坏死等。
实验结果:1. 正常组织切片:- 观察到组织细胞形态规则,细胞核大小一致,细胞浆丰富,细胞间连接紧密。
- 组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 病变组织切片:- 观察到组织细胞形态异常,细胞核增大、核仁明显,细胞浆减少。
- 组织结构紊乱,层次不清。
讨论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组织切片的制作技术,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
2. 我们熟悉了常见病理变化,提高了病理诊断能力。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正常组织切片和病变组织切片在细胞形态、结构、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1. 组织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组织切片可以判断疾病类型。
2. 熟练掌握组织切片制作技术和显微镜观察方法是病理学诊断的基础。
病理切片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病理切片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c156769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0.png)
病理切片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病理切片是一项重要的医学工作,通过对病人组织标本的分析和评估,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在我从事病理切片工作的一段时间里,我对这项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总结经验和制定工作计划,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首先,我认识到病理切片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性。
每个标本都代表着一位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我严格遵循标本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要求,确保每个步骤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我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和注意力,避免操作上的失误。
其次,我注重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和合作。
病理切片的结果对于医生来说非常重要,他们需要及时获得准确的结果以供临床决策。
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我积极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并及时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
我也会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协作,确保整个工作流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我认识到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病理切片工作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新的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
为了跟上最新的进展,我参加了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我还积极与同行交流,分享经验和学习心得,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针对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我制定了以下的工作计划:首先,我计划加强自己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
作为一名病理学工作者,准确判断和评估组织标本中的病变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我会加强自己对各种疾病的学习,熟悉其不同的形态学变化和特点。
我将阅读相关的文献和病例资料,与医生进行讨论,提高自己的病理诊断水平。
其次,我计划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病理切片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操作和处理,因此,我将仔细审视每一个步骤,寻找可能的改进点。
例如,我会探索使用新的工具和设备来提高标本处理的速度和质量。
我还计划制定一份详细的操作规范,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按照标准化的方法进行工作。
最后,我计划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
病理切片工作通常是由一个团队来完成的,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都是密切相关的。
为了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我将加强与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医院病理技术年终总结(3篇)
![医院病理技术年终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ca41a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1.png)
第1篇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市场的日益扩大,病理技术在医院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医院病理科的技术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病理技术工作中,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严格遵循病理技术操作规程,确保病理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严格遵守病理技术操作规程,对病理标本进行规范采集、固定、制片、染色等环节,确保病理标本的质量。
在制片过程中,我不断优化制片技术,提高制片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病理学依据。
2. 积极开展病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为了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我主动学习病理新技术、新方法,积极参与科室的科研工作。
在主任的指导下,我成功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如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分子病理等,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合作,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我深知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的重要性,因此,我主动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合作。
在病理诊断过程中,我积极向临床医生反馈病理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临床病理讨论,为临床医生提供病理诊断意见。
4. 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我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
同时,我还主动请教同事和上级,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工作成效1. 病理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严格按照病理技术操作规程,确保病理标本的质量,病理诊断准确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2. 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了病理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3. 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合作更加紧密。
我主动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合作,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工作展望1. 深入开展病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病理诊断水平。
病理技术切片年终总结
![病理技术切片年终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2c033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e.png)
病理技术切片年终总结随着一年的工作接近尾声,回顾过去一年在病理技术切片岗位上的经历,我深感充实且富有成果。
在这一年里,我始终秉持着严谨、细致和负责的工作态度,致力于为病理诊断提供高质量的切片支持,为医疗诊断的准确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工作成果1. 切片数量与质量共完成了[X]例病理组织的切片工作,其中包括常规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和特殊染色切片等。
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切片的平整度、薄厚均匀度和完整性,切片优良率达到了[X]%,为病理诊断提供了清晰、准确的组织形态学依据。
2. 技术改进与创新积极参与科室组织的技术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掌握了新的切片技术和染色方法,如[具体技术名称],并成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对传统的切片流程进行了优化,通过调整脱水、透明和浸蜡的时间和温度等参数,有效减少了组织收缩和变形的情况,提高了切片质量。
3. 设备维护与管理建立了详细的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为设备的更新和维修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4. 团队协作与沟通与病理医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作,及时了解诊断需求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切片质量和工作流程,提高了病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 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在处理大量样本时,有时会出现工作流程不够紧凑的情况,导致切片完成时间延长。
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切片制作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整和优化,影响了整体工作效率。
2. 质量控制仍需加强尽管切片优良率较高,但仍存在个别切片出现染色不均匀、组织破碎等质量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环节,提高切片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 新技术的应用不够熟练对于新引入的切片技术和染色方法,虽然已经掌握了基本操作,但在实际应用中还不够熟练,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经验积累。
4. 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在遇到突发设备故障或紧急样本处理时,有时会出现应对不及时、处理措施不够得当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最新职称申报病理科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最新职称申报病理科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2a911e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8.png)
最新职称申报病理科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本文总结了病理科岗位的专业技术工作情况,以下是具体内容:工作概述在病理科的工作中,我负责诊断和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
通过对病理标本的切片制作、染色和镜检,我能够确定疾病的诊断和分级,并为医生提供治疗建议。
工作技能病理标本切片制作我掌握了病理标本切片的技术,能够准确地将组织切片制作成薄片。
我熟练掌握了使用切片机和切片刀的操作技巧,并能根据样本的特点进行切片切割,以获得高质量的标本切片。
组织学染色我熟悉各种组织学染色技术,包括常规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染色等。
我能够根据不同的病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并掌握染色试剂的配置和使用步骤,以确保染色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病理镜检通过对标本切片的镜检,我能够观察和分析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我熟悉不同类型疾病的镜下表现,能够准确判断细胞和组织的异常变化,并结合临床信息进行综合诊断。
学术研究除了日常工作,我也积极参与病理科的学术研究。
我参与了多项研究项目,包括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和新治疗方法的探索。
在研究过程中,我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并撰写相关的科研论文和报告。
个人发展为了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我持续研究和掌握病理科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技术。
我参加了多项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总结通过对病理科岗位的工作总结,我展示了自己在病理标本切片制作、组织学染色和病理镜检等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持续提升个人发展。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专业能力,能够为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Note:>>此文档内容纯属虚构,仅用于示例目的。
动物病理切片开题报告
![动物病理切片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a214be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b.png)
动物病理切片开题报告动物病理切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病理切片是动物病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通过对动物组织或器官进行切片并染色,可以观察病理变化,进而帮助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
因此,病理切片的研究对于动物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动物病理切片的观察和分析,探索不同动物疾病的病理特征和变化规律,进一步加深对动物疾病的认识,为动物医学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收集疾病动物样本:选择不同种类的动物样本,包括家畜、野生动物等,根据已知的疾病数据进行采样。
2. 处理样本并制备病理切片:将采集到的动物组织或器官进行固定、包埋、切片等处理,制备出病理切片。
3. 病理切片染色: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如血液样本可以使用血液常规染色方法,组织样本可以使用组织切片染色方法。
4. 病理切片观察与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下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如细胞损伤、炎症反应、肿瘤形成等,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和分析。
四、研究预期成果1. 研究将获得不同动物疾病病理切片的图像和数据,进一步了解动物疾病发生的机制和过程。
2. 研究结果将为动物医学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3. 通过对动物病理切片的研究,可以为动物养殖业提供科学的疾病防控措施,保障动物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研究进度安排1. 数据收集与整理:预计耗时1个月,收集和整理已知的动物疾病病理切片数据。
2. 样本采集与处理:预计耗时2个月,采集不同动物样本并进行处理,制备病理切片。
3. 病理切片染色与观察:预计耗时3个月,根据不同疾病类型选择染色方法,观察和记录病理变化。
4. 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预计耗时1个月,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撰写开题报告。
以上是本次动物病理切片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方法。
肺切片实训报告
![肺切片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fcbb90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f.png)
一、实训目的本次肺切片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肺的解剖结构,掌握肺切片的制作方法,提高观察和识别肺组织结构的能力,为后续病理学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病理实验室四、实训材料1. 新鲜肺组织2. 切片机3. 染色剂(苏木精、伊红)4. 切片刀5. 物理显微镜6. 其他辅助工具五、实训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新鲜肺组织置于冰块中保存,以保持其新鲜度。
(2)将切片机、染色剂等实训材料准备齐全。
2. 切片制作(1)将新鲜肺组织用切片刀切成薄片,厚度约为3-5微米。
(2)将切片放置于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切片的厚度和质量。
(3)将切片用苏木精染色,待染色充分后,用水洗去多余染料。
(4)将切片用伊红染色,待染色充分后,用水洗去多余染料。
(5)将切片用酒精脱水,用二甲苯透明,最后用封片剂封片。
3. 切片观察(1)将切片放置于显微镜下,调整焦距,观察肺组织的结构。
(2)观察肺泡、肺泡壁、肺泡间隔、细支气管等结构。
(3)观察肺泡壁的厚度、肺泡间隔的宽度、细支气管的形态等。
4. 实训总结本次肺切片实训,使学生掌握了肺切片的制作方法,了解了肺的解剖结构。
通过观察肺切片,提高了学生对肺组织的识别能力,为后续病理学学习和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六、实训心得1. 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肺切片在病理学学习和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肺切片是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只有掌握肺切片的制作方法和观察技巧,才能更好地为临床诊断提供支持。
2. 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肺切片的制作方法,了解了肺的解剖结构。
在显微镜下观察肺切片时,我发现了肺泡、肺泡壁、肺泡间隔、细支气管等结构,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肺组织的认识。
3. 在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切片不均匀、染色不充分等。
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我学会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4. 本次实训使我认识到,病理学学习和临床实践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病理科技术员任期述职报告
![病理科技术员任期述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f187a5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7.png)
病理科技术员任期述职报告尊敬的领导:您好!作为病理科技术员,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向您汇报过去任期的工作情况和成绩。
过去一年,在科室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和支持下,我积极投入工作中。
首先,我每日认真履行对病理标本的接收、保存和处理工作,确保病理标本的质量和保密性。
在检查过程中,我准确且仔细地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的染色、切片和分析工作,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去年,我参加了多次病理学术交流会议和培训课程,积极学习新的病理技术和理论知识。
通过参与病例讨论和学术研究,我深化了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并提高了对病理变化的鉴别和诊断能力。
除此之外,我也非常注重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
在与科室中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同事合作时,我积极互动和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工作中,我注重团队合作,主动帮助同事解决问题,并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难题。
另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我积极参与了科室质量管理工作。
我主动参与并执行了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案,通过对仪器设备和试剂的操作和检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我也主动参与了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培训课程,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对工作质量和安全的重视和管理意识。
总结起来,作为一名病理科技术员,我在过去的一年中,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和质量管理工作。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为科室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您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如果有任何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请您给予指导和建议,我将虚心接受,并努力改进和完善。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固定的目的
能防止细菌的腐蚀和组织的自溶。 保存细胞固有的物质,能凝固或沉淀细胞内或组 织液,糖原等,使细胞或组织基本上保持与生活 时的物质一样。 使组织硬化,便于切块。 对某些具有传染性的标本,能防止疾病的扩散。 保存好大体标本。 可增强染色的作用。
3.固定的注意事项
组织固定越新鲜越好 组织固定,组织块不宜过大 对不同类型的组织应适当合理地选择固定液 组织固定,时间不宜太短,也不宜太长 固定液的量要充分 特殊病例或特殊物质应选择特殊的固定液 组织的第二次固定或后固定
透明剂 二甲苯:能与酒精,丙酮相混合,又是石蜡的溶剂。
对组织的收缩性强,作用迅速,组织在二 甲苯中时间不宜过长 。(常用) 氯 仿:作用缓和 ,不易呈现透明现象 香柏油:处理细柔组织的最佳透明剂 。
五、浸蜡
组织经媒剂的透明作用之后,移入熔化的石蜡内 浸渍,石蜡逐渐浸入组织间隙,取代透明剂,这 一程序就叫浸蜡。 石蜡的质量和熔度与切片质量密切相关 。 为了增加石蜡的韧性,可在石蜡中加入一些混合 剂,常用蜂蜡,硬脂酸,松香等。
1克苏木素溶于10毫升无水酒精中;另将20克钾 明矾加热溶于200毫升蒸馏水。二者混合煮沸, 玻棒搅拌加0.5克氧化汞,流水冷却,隔夜过滤。
脱蜡 二甲苯1 二甲苯2 95%乙醇 95%乙醇 自来水洗
2分钟 2分钟 1分钟 1分钟 片刻
染色:
苏木素浸染
4-10分钟
自来水洗
片刻
1%盐酸乙醇分化 3-5秒钟
七、切片
一般的切片厚度要求在4—6微米。石蜡切片不但 可以达到这个要求,甚至可以切得更薄到2微米 以至1微米。 还便于制作大批的或是连续的切片。 以石蜡包埋的组织块便于长期保存。 所以石蜡切片是目前各种切片制作方法中最普通 常用的一种方法。
1.切片前的准备
恒温水浴锅首先预热至35℃—40℃。 蜡块整修,将蜡块组织面的石蜡用刀修去,使组 织全部暴露出切面并修平,以减少切片刀的磨损。 载玻片应事先洗涤干净,无油腻和不透明现象。 将锋利的刀片装入切片刀夹钳内,调整角度和位 置后随即紧固。 备用小型毛笔、小型无钩镊子、铅笔。
2.切片的步骤
将蜡块固定于切片机头上的夹座内,调整到稍离 开切片能够切到的位置上,注意蜡块组织切面与 切片刀口要垂直平行。 再调整蜡块组织切面恰好与刀口接触,旋紧刀架, 固定好机头。 根据需要调整切片厚度。
摇动切片机手轮先进行修整切片,直到切出完整 的最大组织切面后,再进行切制。 实践中可用右手转动切片机手轮,左手用毛笔托 起蜡片,协调地进行切片操作。 切下的切片带,一端用镊子轻轻拉起,应尽可能 将切片带拉直展开,用毛笔将切片带从刀口向上 挑起,拉下切片带,然后轻拖铺于恒温水面上。
自来水冲洗
片刻-数小时
饱和碳酸锂溶液 1分钟
自来水冲洗
15分钟
0.5%伊红酒精浸染 1-2分钟
脱水,透明,封固
95%乙醇1
1-2分钟
95%乙醇2
1-2分钟
100%乙醇1 1-2分钟
100%乙醇2 1-2分钟
二甲苯1
1-2分钟
二甲苯2
1-2分钟
树胶封片。
结果:胞核呈蓝色,胞浆呈红色,红细胞呈桔红 色,其它成分呈深浅不同红色。
冲洗 组织经过固定后,脱水之前应进行冲洗,将组织 内的固定液洗干净,否则残留组织内的固定液有 碍制片和染色,而有些固定液则可在组织中继续 起到脆化组织的作用,以至于损坏组织,给制片 工作带来不利。在冲洗时,冲洗剂的选择应依固 定液的种类和性质而有所不同。
冲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水溶性的固定剂:需用流水冲洗。 酒精溶剂的固定剂:应用同浓度的酒精浸洗。 含苦味酸的固定剂:(苦味酸与甲醛混合液除 外),须用70%酒精浸洗。 含有升汞固定剂:水或酒精中加碘以洗去组织内 汞的沉淀。 含有铬酸的固定剂:冲洗时置于暗处,以免产生 沉淀或使组织硬化而影响制片。
六、包埋
包埋,就是将已经经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 的组织块从最后的蜡浴取出置入充满熔融石蜡的 包埋框内,包埋成块,使组织和包埋剂相熔一体 并迅速冷却,这个程序称为包埋。包埋剂凝固后, 进一步加强了组织的硬度和韧度而便于进行切片。
1.石蜡包埋法
包埋的方法有自动包埋机包埋和手工包埋两种。 手工包埋法: 1.组织浸入石蜡后,包埋前将组织移入包埋用石 蜡杯内。从恒温箱取出置于三角架上,其下点燃 酒精灯,以保持石蜡的溶解状态。 2.准备好包埋框,将包埋用的镊子在酒精灯上加 温(防止镊子粘蜡)后,左手持蜡杯,右手把加 温的镊子放在蜡口(直立状)倒蜡时让石蜡沿镊 子注入包埋框内。
为加快脱水进程可将标本放入各级酒精内借助机 器或手工震摇,还可以加温促进脱水。即将标本 装在塞紧的玻璃瓶置于包埋箱或温箱内,因液体 受热产生的正压可增加溶液的对流。但热酒精会 使组织过硬,并有爆裂危险,除急诊外,最好不 用此方法。
四、透明
目的是使石蜡渗透到组织中去,达到包埋的支持 作用。 将组织投入可以同酒精又能同石蜡相混合的媒剂 中,组织中的酒精就被该媒剂取代,待酒精完全 被该媒剂完全取代后,组织即成透明状态 透明后就可以将组织浸入溶解的石蜡进行浸蜡
4-10分钟 片刻 3-5秒钟 片刻-数小时 1分钟 15分钟 1-2分钟
95%乙醇1 95%乙醇2 100%乙醇1 100%乙醇2 二甲苯1 二甲苯2 树胶封片
1-2分钟 1-2分钟 1-2分钟 1-2分钟 1-2分钟 1-2分钟
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HE
染液配制 1.Harris苏木素染液配制 2.0.5%伊红酒精染液配制 0.5克伊红溶于100毫升80%酒精中 3.1%盐酸酒精配制 1毫升盐酸溶于99毫升70%酒精中
三、脱水
脱水就是用脱水剂完全除去组织内的水分,为下 一步透明及浸蜡创造条件。此外,脱水还可以使 组织再次发生一定的硬化,脱水剂必须是与水在 任何比例下均能混合的液体。
1.常用的脱水剂
酒精 (常用) 丙酮(Acetone) 正丁醇(γ-Buty alcohol) 二氧乙环(Dioxan)
2.组织的摇震
病理切片技术-学术报告
目录
一、取材 二、固定 三、脱水 四、透明 五、浸蜡 六、包埋 七、切片 八、染色
一、取材
取材是制作切片程序中的首要步骤,取材不当, 将直接影响病理诊断和科研工作的效果。组织标 本的选用非常重要,不能随意的切取组织来制作 组织切片,否则病理检验的结果是不会令人满意 的。
二、固定
3.迅速镊取组织块放入包埋框石蜡内,切面朝下 放正置入框底并轻轻压平,以保证不再有气泡。 4.待石蜡表面凝固前将标签贴于其上,需注意勿 使标签与标本混淆,当蜡块冷至蜡面有一层透明 蜡膜时,浸入冷水中迅速使其冷却,否则蜡内常 形成结晶。 5.蜡块完全硬固后除去铜框,以保证蜡彻底凝固, 立即修切,准备制成切片或储藏备用。
八、染色
染色就是利用染料在组织切片上给与颜色,使其 与组织或细胞内的某种成分发生作用,经过透明 后通过光谱吸收和折射,使其各种微细结构能显 现不同颜色,这样在显微镜下就可显示出组织细 胞的各种成分。染色剂与组织细胞相结合而使组 织细胞着色的过程与物理和化学作用两者都有关 系。
1.染色过程
苏木素浸染 自来水洗 1%盐酸乙醇分化 自来水冲洗 饱和碳酸锂溶液 自来水冲洗 0.5%伊红酒精浸染
4.固定液的使用
根据Bencroft的分类法,可分为四种类型: 醛类:甲醛,戊二醛,多聚甲醛,丙烯醛,已二 醛,丙二醛等。 氧化剂类:四氧化锇,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 蛋白变性类:甲醇,乙醇,醋酸等。 其他:氯化汞,苦味酸等。上述四种类型的固定 剂,最常使用的是甲醛,其余的也在其它病理技 术方面中用到。
染色方法 组织切片脱蜡(同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HE) 切片入70%酒精冲洗2分钟 切片入维多利亚蓝溶液30分钟 95%酒精分色1-2分钟 水洗2分钟 丽春红染色2分钟 无水酒精冲洗2次 稍干燥后,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结果显示 弹性纤维呈蓝绿色,胶原纤维呈红色,肌肉等背景 色呈淡黄色。
胶原纤维呈红色,平滑肌呈黄色。10X 血管弹力纤维呈紫色。20X
2.石蜡包埋流程
组织取材,固定于福尔马林数小时后再换以新鲜福尔马林固定数 小时。 组织流水冲洗6-12小时。 70%酒精2-4小时。 85%酒精2-4小时。 95%酒精(Ⅰ)2-4小时。(可过夜) 95%酒精(Ⅱ)2-4小时。(可过夜)
100%酒精(Ⅰ)2-4小时。 100%酒精(Ⅱ)2小时。 二甲苯(Ⅰ)0.5-1小时。 二甲苯(Ⅱ)0.5小时。 浸蜡(Ⅰ)2小时。 浸蜡(Ⅱ)2小时。 组织包埋。(上述只供参考)
弹性、胶原纤维的双重组合染色法
染液配制 1.维多利亚蓝染色液的配制 2.丽春红S染色液
0.5%丽春红15毫升加苦味酸饱和水溶液85毫升
将维多利亚蓝2克,糊精0.5克,间苯二酚4克, 蒸馏水200毫升混合加热煮沸,约5分钟后,加 入煮沸的30%三氯化铁溶液25毫升,加热搅拌呈 胶体状,去火冷却,将滤渣连同滤纸一起在60℃ 恒温箱烤干,残渣呈深蓝色颗粒状粉末,将其溶 于400毫升70%酒精中,加盐酸4毫升和5克苯酚, 放置一周后成熟。
待切片在恒温水内充分摊开展平后,将载玻片垂 直插入水中轻靠切片,并用毛笔将切片一边拨于 玻片上,随即将玻片直立提起,趁玻片上仍有少 量水份时用毛笔,拨正切片位置。如组织较小, 可在玻片上多贴几片或几排,但排列应密集、整 齐。 用铅笔在玻片一端的毛玻璃上写上标本编号 将附贴好的切片置于恒温箱内干燥(温度一般高 于石蜡熔点2-4 ℃ )
3.注意事项
切片质量的好坏,除与技术熟练程度和切片机的 好坏有关外,切片刀是决定的因素 切片机的各个零件和螺丝应旋紧,否则将会产生 震动 在摇动切片机时,用力要求均匀一致 在夏秋季节进行切片时,应使用冰块加强冷却
4.贴片
将单张或数张切片,用镊子夹住蜡片的一边并提 起,铺于恒温水中,(光亮的一面朝下)立即用 毛笔轻轻拉展以切片无皱褶为最好。如有皱褶时 用镊子细心地逐个轻轻拨开,注意不可拨破组织。 然后分开每张切片,选取其中最完整的,没有皱 褶的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