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3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2023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2023高中历史教学设计2023高中历史教学设计1高中历史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更丰富,充实,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应该创新教法,精心设计最佳教学方案。

一、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贯彻落实原则历史教学必须具有开放的思想,要从过去那种狭隘的、封闭型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变为“宽广型”的教学观念。

教学中要求教师教学观念民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学方法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自身已具备的思想基础,智力能力,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在自觉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自身的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研读新课标,总体把握教材内容阅读教材时要突出分析以下几大问题,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确定教学目标;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突出重点,详解难点。

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很好的利用教材,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有效地利用历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举例法,比较法,归纳法等,这样可以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读写结合、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全面辩证客观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做好了历史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回顾、总结、归纳的一种活动。

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长期积累。

教学反思虽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处于最后,但却是至关重要的。

有利于教师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培养教师学习、研究的意识,促使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高中历史主题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历史主题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历史主题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设计目标1.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掌握时空变迁的规律,了解历史对现实世界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设计过程1. 教学内容选择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与学科核心内容相关的主题。

2. 教学方式(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问题解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将历史事件具体化,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趣味的开场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

(2)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展示、多媒体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相关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事件的背景和重要性。

(3)案例分析: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问题解决: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反思: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意义和启示,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思考能力。

4. 教学评估(1)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学生学习和思考能力的评价。

(2)终结性评价:通过书面测试、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三、教学设计总结高中历史主题教学设计模板旨在通过主题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5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5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5篇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1(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难点: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分析。

【教学方法】导学练【教学过程】一、早期农业的出现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长江流域—种植水稻2.农耕格局思考1: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思考2: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自然条件、技术、水利、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素质)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1、表现:(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说明:①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2)工具材质:石器→青铜→铁器工艺:打制→磨制→炼铸造(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2、评价: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11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11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1篇】高中历史教学案例设计篇一一、诗歌——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1、时代背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和改变成功后,欧洲各国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对社会失望,对现实不满;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2、代表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反对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的丑恶。

代表作《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具有乐观主义精神,代表作《西风颂》;雨果:法国人,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3、影响:①其行动有力支持了当时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②其文学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把文学思潮与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密切结合,是近代人们对科学理性、物质主义带来的异化现象的一次彻底的检视和清算,_了西方资本主义旧的价值理性,以强烈的反叛精神构建了一个新的文化模式。

二、小说——现实主义文学1、时代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在文学上,人们已不满足于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抽象的_和呐喊,而要求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

2、主要代表:巴尔扎克自称法国社会的“书记员”,《人间喜剧》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托尔斯泰:俄国人,是人们公认的世界文豪,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赞扬了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

法国: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罗曼。

罗兰的《约翰。

克利斯朵夫》等;英国:狄更斯的《大卫。

科波菲尔》、萧伯纳《苹果车》;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

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

(以上后3点一般了解)3、评价: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腐朽和丑恶的本质,描绘出极为广阔的资本主义社会复杂丰富的生活图景。

何成刚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何成刚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何成刚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

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2.中华民族的奋斗与崛起。

3.世界历史的发展与演变。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结合互动。

2.小组合作学习。

3.视觉辅助教学。

四、教学计划: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25课时)1.第一课: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影响,包括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互动,通过图片、地图等视觉辅助教学。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分组,小组合作对比研究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第二课: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介绍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包括君主制、官僚制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小组合作展示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通过讨论比较各个时期的特点。

3.第三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教学内容: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思想家,包括孔子、老子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互动,通过讲故事、演示等形式引入思想家。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小组合作研究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和理论,通过展示和讨论加深理解。

4.第四课:秦汉帝国的统一与创新教学内容:介绍秦汉帝国的统一和创新,包括秦始皇、汉武帝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互动,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展示秦汉帝国的统一和创新。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分组,小组合作研究秦汉帝国的重要制度和政策,通过讨论和展示加深理解。

5.第五课: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教学内容:介绍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包括唐朝的繁荣时代、宋朝的科技进步、元朝的文化交流、明朝的海外贸易、清朝的艺术繁荣等。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高中历史教案案例篇一(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丹、挪、卢、荷、比;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思想教育目标: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三)教学时数:4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谈话法,投影,录像(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德、意、日三国勾结,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导入新课]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讲授新课]一、慕尼黑会议(板)(挂93页图)1936年,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将军队开进菜茵非武装地区。

1938.3希特勒出兵吞并了奥地利,这两次行动都是违反巴黎和约的规定的,但都没有得到英、法的抵制和制裁,这使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他的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西北部的苏台德区居民大部分是德意志人,他们在捷克属于少数民族,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接着又提出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捷政府拒绝了合并要求。

希特勒便在德捷边境集结军队,进行战争威胁,而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捷、英、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P92小一)英法政府既害怕战争,又妄想祸水东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把希特勒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使其两败俱伤坐受渔翁之利。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新课标高中历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为主要任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规律,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适用于高中一年级或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历史课程,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

但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要求更高,需要学生从知识层面上升到思维层面,学会分析、综合、评价历史事件,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历史素养。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世界历史的大致进程,能够准确叙述历史事件、人物、地点、时间等基本知识点。

(2)学会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提高对历史现象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3)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史料搜集、考证、比较、概括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4)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价。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3)注重历史学习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时间线梳理、思维导图、史料分析等。

(4)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和实地考察,拓宽历史视野,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敬畏生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3)培养学生具有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形成独立思考和客观评价的能力。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
2.强调两河流域古文明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古代文明的异同。
3.引导学生思考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发展规律,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规律性。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了解两河流域古文明,拓展历史知识视野。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学习内容,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张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发展脉络图,要求涵盖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古国的兴衰过程及主要成就。(占总作业量的40%)
3.结合历史地图、历史年表,梳理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发展脉络,分析其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异同。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两河流域古文明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影响。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重点: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历史发展脉络。
难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发展规律。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形象地展示两河流域古文明的成就,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河流域古文明的起源、发展、成就及其影响。
(5)作业:布置与两河流域古文明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4.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一张两河流域的地图引入新课,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条河流是哪两条吗?它们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12篇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12篇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12篇高中历史教学计划1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状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教授高一5、6两个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认知能力强。

总体来说,作为高一新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认识水平。

2、教材简析:高中历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历程为主题,着重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分九个单元,30课进行阐述。

教材的编写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

每个单元分为若干课,每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

对于专题史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历史必修课的学习探究,除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外,还要重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

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质量目标:在期中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90%,优秀率为25%。

在期末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95%,优秀率为30%。

四、重点工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夯实知识基础,稳步提高学习成绩五、具体措施:1、做好初高中衔接,放慢讲课速度,让学生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

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纲化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有的.放矢。

3、抓好课堂效率,扩大提问范围,关注每一位学生,观察学生上课状态。

上课力求精干、实在。

上课要求每个人在教材上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识的巩固,注重课后反馈,每节课后完成练习,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总复习和考核,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6、注重授课语言的精确,准确适用以下词汇“了解”“掌握”“重点学习”“知识迁移”高中历史教学计划2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高考变化的新特点,认真研究教学和备考工作,力争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5篇

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5篇

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5篇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接下来是关于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1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秦汉的中枢权力机构(秦——三公九卿,西汉——中朝)师: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已经了解从秦朝开始,皇帝位于全国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时的中枢决策机构是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避免了大权旁落局面的出现。

从秦朝开始,中国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这一体系中,一直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这矛盾处理得好,就能使国家安定,百姓安乐,处理不好政局就容易出现动荡。

在秦朝以后,中枢权力体系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而不断变化。

汉承秦制,西汉时一开始继续沿用三公九卿制度,但到了汉武帝时,为了提高皇帝的,于是起用一些级别比较低的官员作为他身边的办事人员,这些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形成宫内的决策班子,号称“中朝”,这样就使得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机构“外朝”,沦为了执行一般政务的行政机构。

(展示图片)东汉的尚书台取代了三公,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另外设立了中书省和门下省,但还没有规定各自具体的权力和职务,因此它还不是正式的中枢权力机构的组成部分。

在这一时期,是三省六部制的萌芽阶段。

(展示图片)2、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师:到了隋朝时,三省六部制得以正式确立。

隋朝和秦朝都是结束分裂、建立统一的王朝,结果也同样相似,都是二世而亡。

但这两个朝代在历所起做的贡献都同样不可磨灭,汉承秦制,唐承隋制,都是明证。

隋朝的创制是围绕着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的重建而展开的,三省六部制就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唐承隋制,到了唐时,三省六部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展示图片)"内容: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关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计划5篇

关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计划5篇

关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计划5篇关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使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不断积累历史知识、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一个逐渐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的过程。

通过历史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二、总体教学目标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清河中学学校特色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争取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教学措施1、深入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历史教学课堂。

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认真教好每一堂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把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入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激活学生思维。

同时重视基础知识,搞好学科内专题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采用“情境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习题要。

教师要立足校情、学情、优化习题。

做到习题要,反馈要及时。

要通过习题讲评评出方法、规律,同时还要强化学生对试题的掌握。

进行复习时,重在理清每一专题的框架,尽量使每一专题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关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1.认真贯彻级部颁发的《20__级高二第一学期级部工作计划》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把“巩固内涵、全面发展”的教育主题具体落实到历史教学的细节中。

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5篇

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5篇

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5篇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1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内外服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能力目标(1)正确理解阐释历史概念,如宗法制,通过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特定时期的政治制度概况。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

(2)通过比较落实知识,如商代的方国与西周的封国的区别。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方法与能力。

(3)通过认识宗法制是为了巩固分封制而实行的一种措施。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并锻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对夏、商、周三代各个部分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情况的分析,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社会之一,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

二、三点剖析重点:商代的内外服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西周分封制何以难主要因为它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社会变革而选定的,这个社会变革就是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

这个转变是使中国社会从早期古代向古代转变的关键,过去把这个转变说成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也是有道理的。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同一的,互相表里,讲分封制就一定要讲宗法制。

关系在下面具体还要讲。

三、教学方法初步尝试采用构建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协作会话,调动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四大要素,力争使学生能主动完成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四、课标体现1.构建主义教学思想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地吸收,而是靠主动地探求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而获得的,知识获得的多少与知识构建的能力成正比。

基于以上认识,本教案试图通过向学生提供对知识理解的一种概念框架(脚手架),把复杂的重复性的事物分解、抽象出共性的东西,以便于学习者去同化和顺应新的知识。

2.为适应研究性学习和3+_考试的需要,本节课的讲述试图通过政治、历史、地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并适当介绍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些简单的科研方法,使学生能把微观知识与宏观知识结合起来,体现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合集6篇)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合集6篇)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合集6篇〕篇一: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课标要求】⑴讲述创造珍妮机的故事,理解英国工业____开场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创造;⑵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消费中的作用;⑶简述创造"旅行者号"机车的根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宏大影响。

【教学目的】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工业____首先开场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创造“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创造蒸汽机车的根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消费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宏大影响。

理解工业____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____的原因以及工业____对人类社会开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才能与方法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____的原因和工业____对人类社会开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p ,培养学生分析^p 、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才能。

通过对工业____中一系列工作机互相作用以及各部门间互相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拟、判断、联络、推理分析^p 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工业____中的一系列创造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工业____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创造创造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通过工业____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宏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开展需要技术____,科学技术是第一消费力。

【重点难点】一、重点:英国最早进展丁业____的原因;工业____中的重要创造创造及工业____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____中各环节的互相促进和工业____的影响。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准备】老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创造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创造做出了重要奉献?〔学生答复后老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____时期。

最新高中历史教案(优秀3篇)

最新高中历史教案(优秀3篇)

最新高中历史教案(优秀3篇)高中历史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利用南北朝并立形式图明确东晋与南朝空间位置以及朝代的更替,理解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

2、通过多渠道收集与江南开发相关的文献图片等史料,小组讨论总结江南经济开发的表现,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提高史料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感受中国古代区域开发的新成就,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积极为家乡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开发的表现。

【难点】江南开发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学生回答:东晋诗人陶渊明。

教师追问:诗人所生活的东晋是怎样的?他追求的生活可能出现在什么地区?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东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西晋灭亡后,中国陷入到分裂时期等相关内容。

提问:当时在南方建立了什么政权?学生回答:西晋灭亡后,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教师在多媒体播放纪录片《严重低估的王朝,东晋》,提问:视频中反映了东晋怎样的特殊现象?学生分析回答:在三国、西晋以后,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开始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他们在西晋灭亡后,逃到南方,这些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东晋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教师补充:门阀士族在内迁南方之后,轮流把持朝政,当时最有势力的王氏家族当政期间,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二)南朝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南北朝并立形式图》,提问:南朝是怎样建立的?具体先后经历了哪些朝代?教师总结:这4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

(三)江南的开发教师安排学生阅读史料和图片,进行小组讨论:江南地区为什么能够得到开发?小组代表回答: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重点掌握夏、商、周、秦、汉、唐等重要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史实。

中国近现代史:重点掌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重要事件的基本史实,理解这些事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世界史:重点掌握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欧洲、近代欧洲等重要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梳理已有的知识,为新知识的传授打下基础。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讨论、问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创设学习情境: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增强对历史的感受和理解。

提供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考能力。

测试和考试:通过测试和考试的方式,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学生自评和互评: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估。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资源教材和教辅:选用高质量的历史教材和教辅,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

博物馆和纪念馆:充分利用博物馆和纪念馆等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实物和场景。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历史学习资料和学习方式。

高中历史课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课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课教案设计一、引言历史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课程,对学生的历史认知、思维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历史课教案设计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以及评价与反馈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高中历史课教案。

二、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确保学生掌握相关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比较、综合等。

3. 价值目标:通过历史教育塑造学生的公民意识、文化自信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内容选择1. 重点内容:选取与学科核心内容紧密相关的重要时期、事件或人物,如古代文明、世界两次大战等。

2. 扩展内容:加入一些有趣的历史事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四、教学方法运用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历史学习体验。

2. 创设情境:通过故事、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3. 注重引导与启发: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提问和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

五、教学资源准备1. 集思广益:通过查阅教材、资料、网络等多渠道,积累并整合教学资源。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呈现方式。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历史场所,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过程安排1. 热身活动: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当天教学内容的思考和预热。

2. 知识点讲解:以幻灯片、图表等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基础概念。

3.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项历史调查或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独立思考能力。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目标优秀4篇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目标优秀4篇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目标优秀4篇篇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目标篇一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二、教材内容分析《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四、具体措施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高中历史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高中历史是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和理解的学科。

它旨在使学生具备独立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教案设计是针对《中国近代史》课程内容进行设计,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掌握相关历史术语的使用;掌握历史资料的查找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与道德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分析能力的培养;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教学内容:中国近代史2.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展示一个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或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

步骤二:知识讲解根据教学大纲,讲解和解读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

步骤三:讨论与交流步骤四:分析与评价通过学生讨论和小组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步骤五:总结与归纳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归纳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形成学习笔记或知识框架。

步骤六:拓展与延伸提供一些与中国近代史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料和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五、教学评估方法与评价标准:1.教学评估方法:口头评价:通过学生发言和讨论的质量、深度、逻辑性等来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书面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或学习笔记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的内容。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

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中国古代史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通过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的学习,他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人物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为今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将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发展空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包括重要事件、人物、历史发展脉络等;(2)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宗教等方面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3)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4)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增强历史素养;(5)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史料搜集、整理、分析等;(6)提高历史论述和写作能力,能独立完成历史研究性学习任务。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问题驱动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4)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5)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尊重历史事实,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增强时代使命感;(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5)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成就,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高中历史教案精选

高中历史教案精选

高中历史教案精选教案要有创新性.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

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教案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历史教案(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第四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重点: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历史意义难点:美国内战前两种经济形势的矛盾; 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和成功的原因教学手段:利用地图、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一、导入引导学生分析时代特征,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如洪水般向世界涌来。

二、俄国1861年改革:一组同学演示:“俄国农奴贫穷的生活”主要表现大批农奴被农奴主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贫困生活,没有自由,随时被打受虐,甚至降为奴隶。

而农奴主却过着奢侈的生活,为牟取暴利,他们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欧洲。

导致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原料、市场和资金无法解决,远远落后于西欧。

并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分析农奴制这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并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

二组同学演示:“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主要表现经济上的落后导致军事上的失败,俄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国内人民起义不断。

一名学生演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上台讲话:“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引导学生分析沙皇改革的根本原因,投影显示改革内容。

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废除农奴制“是一次对农奴的‘合法’掠夺?”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和有关资料。

组织学生探讨、评价改革的性质、作用及不彻底性。

本目小结提问:为何在封建制度最顽固的俄国会出现自上而下的改革,并且取得成功?强调俄国改革的力量大于封建势力。

三、美国内战:三组同学演示:“美国的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出示“美国领土扩张”地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高一新教材人民版《历史》第一册)
一,课前知识认知
1、教学内容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①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②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分析:设置这一专题让学生的近现代人类类社会生活历史研究的趋势。

尤其,近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传统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冲击,是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对人民群众的影响最直接最广泛的表现。

(2)此专题内容是经济成长历程模块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首先,通过本节教给学生鲜活的历史、有激情的历史、平民的历史。

其次,人类社会一切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变化根本目的和根本体现都是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学习本课内容能帮助学生树立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观点,培养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判断。

再者,此专题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平和的心态实施为生活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学情调查
(1)学生在此前历史学习中已经大体了解了近现代社会进步在中国和世界的不同影响和表现,这些知识为本课学习铺就了良好的知识背景。

(2)当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尚较欠缺,创造性、自主性思维有待进一步引导开发,利用本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加强训练,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学习方式设计
加大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辅助以模仿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等方式。

二,课堂系统
1、导入:
教师身穿整洁的西装革履,脚穿一双老板鞋,头戴中国传统瓜皮帽进教室。

(同学们哄堂大笑)
师:同学们在笑什么?
生:老师的服饰是“土洋结合”、“不伦不类”。

师:那么,你们看看哪样是“土”的,哪样是“洋”的?怎么搭配才合适呢?
生:(七嘴八舌)瓜皮帽+长跑马褂+老板鞋;西式礼帽+西装+衬衫+领带+皮鞋等等
师:同学们,你知道除了服饰之外,社会生活还有哪些方面出现了中国传统向西方的学习和变化吗?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吗?让我们来学学历史课本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吧,它会给你答案的。

2、教学过程设计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划分的5个小组吗?现在,我们5个小组展开竞赛,用8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总结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在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记得“不动笔墨不读书”呀!开始!
生:紧张的阅读课文,对比课本图片,在草稿上列出变化
“竞尚洋装”:长跑马褂——西装革履,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旗袍
“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结辫陋习——断发——染彩发
缠足——放足——高跟鞋
“异味争尝”:中餐——西餐、“一品香”、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洋房和里弄:四合院——里弄住宅、花园洋房
读报刊和看电影:《申报》、《点石斋画报》、阅报会;
电影《定军山》、《难夫难妻》、《歌女红牡丹》;阮玲玉礼仪的革新:纲常礼教、跪拜、作揖、包办婚姻、厚葬风气——鞠躬、握手、自由结婚、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
(说明:这些是课本表面知识,主要是归纳和比较能力,各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由程度较低的同学完成即可。

教师在此可以进一步增加图片、影视材料的直观教学资料。


清代服装清代汉族妇女服装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节目来加深一下礼仪变化的理解。

课本上礼仪的革新一目介绍到:乾隆时,清政府与欧美等国使臣围绕着觐见礼节问题展开争执。

现在,我们班的同学分成两方,南部的同学站在乾隆的立场上想一想怎样才能符合乾隆的心意;北部的同学站在欧美使臣的一方,想一想怎样向乾隆皇帝解释西方的觐见礼节。

然后,南北各推举一名同学进行辩论。

到底谁能说服谁呢?3分钟准备,开始!(学生讨论后,用3-4分钟组织辩论,教师注意规范辩论即可)
生:表演
乾隆:“…………”
欧美使臣:“…………”
………………………………
师:同学们,我们高中都开设了哪些知识性学科课程呀?
生: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
师:这些大家都很熟悉。

那么,你考虑过没有,近现代这些学科的进步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什么影响吗?下面,我们按照和我们社会生活变化关系较密切的几个学科
学科小组研究任务
总结语文作品中社会生活变化的相关描写
语文学科
小组
生:
☆语文学科小组的总结:写清国在日本留学生的辫子:“油光可鉴,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孔乙己穿的旧长袍,“排出九枚大钱”要“一碟茴香豆”等☆政治学科小组的思考: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了这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等
☆历史学科小组的分析:工业革命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社会生活趋向简洁、方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教师展示清政府服饰的等级规定)
清代官员的服饰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滥用的。

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
☆物理学科小组的归纳:交通工具的新发明方便了人们出行,例如:火车的发明、汽车的发明、轮船的制造等
电的发现和广泛使用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关发明例如:电灯、电视、电影等
现代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更是深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例如:手机的发明,网络的创设和扩大等
☆化学学科小组的发现:原来化学离我们这么近,比如:我们现在衣服的多数面料
都是建立在化学工业发展的基础上的,女同学穿的丝袜等等
在此,教师可补充前几年这方面的高考题:
(1)、中国古代的衣物面料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麻织品——丝织品——棉织品
(2)、明清时期,中国百姓的衣食方面有什么重大的变化?
衣:棉织品成为百姓的主要衣料;
食: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传到中国,逐渐成为中国百姓的主食之一,养活了更多的人口。

☆生物学科小组的感慨:生物学的进步帮助人们从封建迷信中解放出来。

如:达尔文“进化论”的发表和传播打破了上天造人的迷信;人死后精神也同时消失推动了丧葬风俗的简化、文明。

师:现在我变成了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主持人,同学们变成了嘉宾。

“那么,在节目即将结束的时候,请各位嘉宾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自己的核心观点。

首先请语文学科小组的代表总结。

”(教师依次请其他组代表发言)
生:“文学艺术的创作要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社会生活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


“近代中国要‘向西方学习’,向先进学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类进一步认清世界,也更进一步认清自己。


“封建迷信害死人。

”等
三,课后活动
1、课后活动建议
①在各小组内可以有不同分工,比如:家住农村的同学、家住城镇的同学、能够上网寻找资料的同学等。

②信息来源:询问父母长辈;上网查询;到图书馆借阅相关礼仪风俗的书籍阅读;寻找仍能看到的一些实物证据等。

(特别要求:希望一些历史领悟力较好的同学能够结合教材及其它资料获取的信息,分析这种变化背后的时代原因。


2、教学设计反馈
①调查变化:
粗瓷大碗——绿色的军用水壶,绿色的军用饮水瓷缸
——文革时的白色印有红色“忠”字的瓷缸——玻璃杯
——磁化保健杯——保温杯、一次性矿泉水纯净水杯等等
②变化原因A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国家政治经济政策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化
③启示A国家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课后作业也可选择:假如你是《申报》的编辑,请你写一篇关于中山装的出现的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