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恩PAC人格结构理论

合集下载

请简要概述柏恩的PAC理论

请简要概述柏恩的PAC理论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请简要概述柏恩的PAC 理论艾瑞克·柏恩认为人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即父母(Parent)心态,成人(Adult) 心态,儿童(Chid) 心态,“PAC”理论是三种心态分别取各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简写为P 心态,A 心态和C 心态,整个理论也简称为PAC 理论。

所谓P 心态,是指命令对方接受信息的心理状态,即以命令的心态发出信息。

P 心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

P 心态涉及的具体信息的事实是正确的,因此,当对方主要以事实部分接受信息时,P 心态是可以的,当信息本身就是命令时,P 心态就很自然了。

如学校领导指导工作,教师批评教育学生,父母训斥子女等,发出信息者所持的角色心态多为P 心态。

因为P 心态是命令式的,所以常常会引起对方心中不快,容易导致产生抵触情绪。

所谓A 心态,则是指以商量的方式使对方接受自己观点的心理状态,即以理智的心态发出信息。

A 心态以客观和理智为标志。

持 A 心态时,传递出信息中事实部分是正确的,同时又能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情感需要,因此,能使对方在接受正确的事实信息时,也感到心情愉快。

持A 心态的交往相处其效果也较为理想。

所谓C 心态,是指毫无道理地使对方接受信息的心理状态,与对方交往相处时,不仅表现一种无理的心态,且信息中事实部分也是缺乏依据的。

C 心态以无知和冲动为标志。

李老师发现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驾驭课堂秩序的信心发生了动摇,又缺乏教学应变能力,角色心态由P 心态滑向C 心态。

PAC 理论认为,人格中三种心态,P 、A 、C 三者可以是相互独立存在,互不干扰的。

人们可以很好地根据交往相处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各种心态。

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提出要求可表现为P 心态;教师在同事面前,在家长面前多表现为 A 心态;而在某些特殊场合,与一些极为亲密的朋友取乐,或与学生逗玩,则可借助幽默,用叽喻、轻松的口吻发生信息,表现出C 心态。

当然,在交往相处时由于角色心态的复杂,表现出心态类型也较为复杂,还有表现为两种心态部分重叠的混合型心态,如PA 重叠、AC 重叠、PC 重叠的。

PAC沟通分析理论

PAC沟通分析理论

PAC沟通分析理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三个基本概念本我,自我和超我。

以此为基础,艾律克·伯恩(EricBerne)提出了着名的关于人格结构的PAC理论。

PAC理论又称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沟通分析。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类个体的人格特征有三种心理状态构成:Parent、Adult、Child。

P是父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A是成人的第一个英文字母、C是儿童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因此简称PAC理论。

人的人格特征是由“父母”“成人”“儿童”这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类个体上都交互存在着,就像个体内部有不同的成员在人际对话中出现,这三种状态构成了人类个体的多重人格结构特征。

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三种不同状态,只不过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所占比例不同,这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人格特性。

三种状态相比较,每个人身上总有一种状态占优势,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不自主地选择不同的状态。

每当父母、成人、儿童这三种心理状态分别占主导地位时,就会出现与此相应的行为表现方式和言语行为方式。

当P(父母)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甚至滥用权威,通常表现出统治、训斥、支配、教训、责骂等家长作风或其他权势作风。

在人际对话中常用“你必须”“你应该”“你不能”之类的言语行为方式。

当A(成人)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注重事实根据,分析问题客观理智,善于从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做出理性决策,待人接物客观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言语谦逊。

这种人在人际对话中常用“我个人的想法是”“客观地讲”“理性地看”“科学的方法是”等言语行为方式。

当C(儿童)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服从,冲动,任性,任人摆布;一会儿逗人喜爱,一会儿又突发脾气;无主见,遇事退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易激怒。

PAC沟通分析理论

PAC沟通分析理论

PAC沟通分析理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三个基本概念本我,自我和超我。

以此为基础,艾律克·伯恩(EricBerne)提出了著名的关于人格结构的PAC理论。

PAC理论又称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沟通分析。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类个体的人格特征有三种心理状态构成:Parent、Adult、Child。

P是父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A是成人的第一个英文字母、C是儿童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因此简称PAC理论。

人的人格特征是由“父母”“成人”“儿童”这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类个体上都交互存在着,就像个体内部有不同的成员在人际对话中出现,这三种状态构成了人类个体的多重人格结构特征。

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三种不同状态,只不过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所占比例不同,这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人格特性。

三种状态相比较,每个人身上总有一种状态占优势,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不自主地选择不同的状态。

每当父母、成人、儿童这三种心理状态分别占主导地位时,就会出现与此相应的行为表现方式和言语行为方式。

当P(父母)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甚至滥用权威,通常表现出统治、训斥、支配、教训、责骂等家长作风或其他权势作风。

在人际对话中常用“你必须”“你应该”“你不能”之类的言语行为方式。

当A(成人)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注重事实根据,分析问题客观理智,善于从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做出理性决策,待人接物客观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言语谦逊。

这种人在人际对话中常用“我个人的想法是”“客观地讲”“理性地看”“科学的方法是”等言语行为方式。

当C(儿童)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服从,冲动,任性,任人摆布;一会儿逗人喜爱,一会儿又突发脾气;无主见,遇事退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易激怒。

PAC沟通分析理论

PAC沟通分析理论

PAC沟通分析理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三个基本概念本我,自我和超我。

以此为基础,艾律克·伯恩(EricBerne)提出了著名的关于人格结构的PAC理论。

PAC理论又称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沟通分析.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类个体的人格特征有三种心理状态构成:Parent、Adult、Child。

P是父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A是成人的第一个英文字母、C是儿童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因此简称PAC理论。

人的人格特征是由“父母"“成人”“儿童”这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类个体上都交互存在着,就像个体内部有不同的成员在人际对话中出现,这三种状态构成了人类个体的多重人格结构特征.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三种不同状态,只不过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所占比例不同,这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人格特性。

三种状态相比较,每个人身上总有一种状态占优势,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不自主地选择不同的状态。

每当父母、成人、儿童这三种心理状态分别占主导地位时,就会出现与此相应的行为表现方式和言语行为方式.当P(父母)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甚至滥用权威,通常表现出统治、训斥、支配、教训、责骂等家长作风或其他权势作风。

在人际对话中常用“你必须”“你应该”“你不能”之类的言语行为方式。

当A(成人)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注重事实根据,分析问题客观理智,善于从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做出理性决策,待人接物客观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言语谦逊。

这种人在人际对话中常用“我个人的想法是”“客观地讲”“理性地看”“科学的方法是”等言语行为方式。

当C(儿童)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服从,冲动,任性,任人摆布;一会儿逗人喜爱,一会儿又突发脾气;无主见,遇事退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易激怒。

人际交往的PAC分析理论

人际交往的PAC分析理论

三、人际交往的PAC分析理论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固然是人际交往的驱动力,但人们的心理状态对交往的进程和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

加拿大精神科医生柏恩博士在1964年在《人们玩的游戏》一书中从心理上分析人际交往这一复杂现象,提出了PAC分析方法。

这种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

取这三个间的第一个英文字母,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所以简称人格结构的PAC分析。

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

“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

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

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儿童”状态象婴幼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

一会儿逗人可爱,一会儿乱发脾气。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为遇事畏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不加考虑。

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我不知道……”。

根据PAC分析,人与人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状态有时是平行的,如父母--父母,成人--成人,儿童--儿童。

在这种情况下,对话会无限制地继续下去。

如果遇到相互交叉作用,出现父母--成人,父母--儿童,成人--儿童状态,人际交流就会受到影响,信息沟通就会出现中断。

最理想的相互作用是成人剌激--成人反应。

根据PAC分析理论,人际交往存在着以下十种类型:(一)PP对PP型在这种类型中,甲乙双方都表现出一种颐指气使的武断,如甲方说:“你把这任务完成一下。

”乙方却说:“你不见我正忙着吗?找别人干去吧!(二)AA对AA型在这种交流类型中,双方都能以理智的态度对待对方,如甲问“你能把这项任务完成吗?”乙说:“如果没有什么干扰,我想是能够的。

请简要概述柏恩的PAC理论

请简要概述柏恩的PAC理论

请简要概述柏恩的 PAC 理论?依照柏恩(Berne,1964)在他的专著《人们玩的游戏》(Game people play)一书中,所提的沟通分析概念,系指个体与他人沟通时,或个体面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就是个体本身已有属于自己的一套PAC信念与行为,与他人沟通,即是所谓的自我状态(ego state)。

柏恩(Berne,1964)认为:每个人自我状态有三种,即P:就是父母(Parent)的字头-父母亲特性的自我,简记字母大写“P”。

A:就是成人(Adult)的字头-成人特性的自我,简记字母大写“A”。

及C:就是儿童(Child)的字头-孩子特性的自我,简记字母大写“C”。

柏恩认为:在个体健全与成熟的人格中,这三个自我的状态各有其独特的价值,且应是三者衔接而不重迭;亦是人格中脚本的起源,终其一生用来增强脚本的心理游戏(一)父母亲特性的自我状态(Parent ego state)父母亲特性的自我状态“P”,就是个体在孩提时代-从出生到五岁前,父母将自身体验、人生态度、是非善恶行为标准,塑造于子女,强加诸于子女身上,并存在于子女脑海中的记录器,在其脑海中转动,播出父母所留下之不容置疑的信息与规范。

换言之,一个人具有父母亲特性“P”言行态度表现的特征,主要是个体在早年时,受其父母对其教养指导、照顾并解决其需求等的影响,而以之来与人互动。

它通常就是自己父母行为的翻版,由继承、模仿或认同父母行为而来,做得像个体父母一样角色的表现,且会以个体之父母加诸于自己身上的态度,来对待他人。

进一步言之,当一个人处于父母亲亲特性“P”的自我状态时,在对待别人时,通常会受自己父母的制约,出现如“会指导”、“照顾”、“解决自己及别人的需求”,“会为自己及他人做许多有益处的事”的特性和姿态来。

另外,父母亲特性的自我状态“P”依其功能,再分为二类型:1.抚育性的父母(Nurturing Parent ego state,简称NP)存有权威判断、优越、增强确定、关爱体谅、同情照顾他人。

PAC人格结构理论在团队领导中的运用

PAC人格结构理论在团队领导中的运用

PAC人格结构理论在团队领导中的运用引言在当今社会,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已成为组织和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团队领导中,了解每个成员的个性特点和行为风格,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激励团队成员,从而提高团队的绩效。

PAC人格结构理论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心理学理论,它提供了一种方法来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本文将探讨PAC人格结构理论在团队领导中的应用,并讨论其对团队绩效的影响。

PAC人格结构理论概述PAC人格结构理论是由心理学家Eric Berne提出的,它将人格分为三个维度:父亲(P)、成人(A)和孩子(C)。

每个维度代表了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模式和态度。

父亲模式代表了从父母或其他权威人物中学到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成人模式代表了理性和客观的思考方式,孩子模式代表了情绪和直觉。

这些不同的模式相互作用,决定了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

PAC人格结构理论在团队领导中的应用了解团队成员的人格特点PAC人格结构理论提供了一种方法来了解团队成员的个性特点。

通过观察和分析团队成员的行为模式和态度,团队领导者可以确定每个成员的PAC人格模式,并了解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倾向。

制定有效的沟通策略了解团队成员的PAC人格模式可以帮助团队领导者制定有效的沟通策略。

不同的人格模式需要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方法来获得最佳的沟通效果。

例如,对于父亲模式的成员,团队领导者可以采用授予权威和给予指导的沟通方式。

对于孩子模式的成员,团队领导者可以采用鼓励和支持的沟通方式。

激励和引导团队成员PAC人格结构理论还可以用于激励和引导团队成员。

通过了解成员的人格特点,团队领导者可以根据不同的人格模式来设计任务和目标,以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例如,对于父亲模式的成员,团队领导者可以给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以满足他们的控制和领导欲。

对于孩子模式的成员,团队领导者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回馈,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解决冲突和促进合作团队中常常会出现冲突和分歧,而PAC人格结构理论可以帮助团队领导者解决冲突并促进合作。

PAC人际交往理论(加拿大心理学家EricBerne)

PAC人际交往理论(加拿大心理学家EricBerne)

PAC人际交往理论(加拿大心理学家EricBerne)PAC理论又称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理论、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由Eric Berne于1964年在《人们玩的游戏》(Game People Play)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著名的理论。

他将传统的理论加以提升创立了整套的PAC人格结构理论。

是一种针对个人的成长和改变的有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

无论人们是以坚决还是非坚决的方式相互影响,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作出回应时,存在一种社会交互作用。

这种对人们之间的社会交互作用的研究叫做交互作用分析。

这种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

取这三个间的第一个英文字母,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所以简称人格结构的PAC分析。

“P-A-C”理论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份。

“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 你必须……”。

“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

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

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

“儿童”状态象婴幼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

一会儿逗人可爱,一会儿乱发脾气。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为遇事畏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不加考虑。

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 ,“我不知道……”。

根据PAC分析,人与人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状态有时是平行的,如父母--父母,成人--成人,儿童--儿童。

《何谓PAC理论》

《何谓PAC理论》

何谓PAC理论?明天,我将给公司的职员上一堂《高效管理沟通》课,其中要讲到运用PAC问题理论,来完成转换、角色对垒,那么,可能会有人问,到底什么是PAC理论?1 PAC心态来源PAC心态出自于PAC理论,PAC理论又称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理论,加拿大心理学家柏恩于1964年《人们玩的游戏》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著名的理论。

柏恩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即“父母”心态“成人”心态,“儿童”心态构成。

因为在英语中,父母写成Parent、成人写成Adult、儿童写成Child,所以,三种心态分别取各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简写为P心态、A心态和C心态,整个理论也简称为PAC理论。

P心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A 心态以客观和理智为标志;C心态以无知和冲动为标志。

1.1何谓PAC心态PAC心态是指传信者在发出信息时,都会有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换而言之,传信者所发出的信息,不仅仅是表达有关的具体内容;在接受者也是一样,不仅接受的是具体内容,而且也在接受信息时产生一种心态。

因此沟通中的信息都可分为两大部分即事实和心态。

1.2信息中的“心态”与“事实”,哪部份比较重要对于传信者来说当然认为是事实部份比较重要。

但是,对于接受者来说,就不一定是如此,有时更注重心态。

在我们的护理实际工作中护士发出信息时的心态对患者是否能达到良好的沟通至关重要,例如护士M给一个70多岁女病人肌注,M以一种P心态的口气说:几床,某某老太婆把裤子脱掉打针。

老人一听火冒三丈,破口就骂:“老太婆我得的着你来骂我,老太婆、老太婆我自已饭吃老的,又不吃着你,又不要你养,你不老了你可能还活不到我这么大年纪,年纪青青不讲道理,态度极差,技术没有,打针一定很痛,我不要你打针,若要你打针我宁愿出院”。

这时护士M也受不了,感到委屈自己又没有说错,也随口骂了几句:“你这老东西,又不是什么官,有什么了不起,你要出院就出院”。

这时另一个护士B听到了,连忙过去说:“某某老太婆,你好,你有什么需要我来给你做,你要打针是吗?我来给你打”。

青少年辩识和觉察自我状态PAC理论

青少年辩识和觉察自我状态PAC理论

青少年辩识和觉察自我状态PAC理论PAC理论又称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理论、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由Eric Berne (伯恩)于19 世纪50年代在《人们玩的游戏》(Game People Play) 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著名的理论。

他将传统的理论加以提升创立了整套的PAC人格结构理论。

是一种针对个人的成长和改变的有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

P-A-C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

取这三个间的第一个英文字母,Parent (父母)、Adult (成人)、Child (儿童),所以简称人格结构的PAC分析。

P-A-C理论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份。

(一)“父母”状态P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

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你应.....”、“你不能...”、“你必须....”。

.(二)“成人”状态A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

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

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三)“儿童”状态C像婴幼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

一会儿逗人可爱,一会儿乱发脾气。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该人的行为表现为无主见其行为表现为遇事畏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不加考虑。

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我不知道....”。

PAC人格结构理论与冲突的解决PAC人格结构理论与冲突解决方法间有一些天然的联系。

1.家长心态会导致强制策略的使用。

2.孩童心态可能会缓和冲突或努力避免冲突。

精神分析的PAC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的PAC人格理论
交流的第一条原则是,只要这种交互作用保持一种 互补关系,那么交流就可能继续下去。
平行的交往有:
(1)P——P
—“她的职责就是跟弟妹一起呆在家里。(P) —“显然她没有责任感。”(P)
—“我要把这个问题彻底弄清楚。”(P) —“对!你应该这样。”(P)






平行的交往有:
(2)A——A
—“几点了?”(A) —“我的表8点。” (A)
方式吗?
第二部分(NP部分)
1.别人向你问路时,你会亲切的告诉他吗? 2.受到别人的拜托时,大体上你都会接受吗? 3.你喜欢给朋友或家人买东西吗? 4.你喜欢经常夸小孩或抚摸他的头吗? 5.你喜欢照顾别人吗? 6.在看他人的缺点和长处时,你是一个喜欢看他人的长处的
人吗? 7.看到他人变的幸福你会感到高兴吗? 8.对于孩子或妻子/丈夫的失败,你会持宽容的态度吗? 9.你认为自己所以个有同情心的人吗? 10.如果你的经济状况充裕的话,你会领回并抚养马路上的
交互作用分析理论是一种分析人们在交往中所处的心理状态 的方法。在国外训练管理人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沟通意见 时,它经常被作为一种工具使用。
什么是PAC
• P-Parent 父母心态 • A-Adult 成人心态 • C-Children 儿童心态
P、A、C拥有思考、感受与行为能力.
CP
• 批评父母(critical parent)——要求苛刻、
2021/3/6
典型的态度
道德型、说教型 权威型、评价型 主张惩恶扬善
19
爱心父母(nurturing parent)
常用的语言
声 音
“干得真好呀!”
充满热情
“还是让我来干吧”

PAC沟通分析理论

PAC沟通分析理论

PAC沟通分析理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三个基本概念本我,自我和超我。

以此为基础,艾律克·伯恩(EricBerne)提出了着名的关于人格结构的PAC理论。

PAC理论又称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沟通分析。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类个体的人格特征有三种心理状态构成:Parent、Adult、Child。

P是父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A是成人的第一个英文字母、C是儿童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因此简称PAC理论。

人的人格特征是由“父母”“成人”“儿童”这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类个体上都交互存在着,就像个体内部有不同的成员在人际对话中出现,这三种状态构成了人类个体的多重人格结构特征。

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三种不同状态,只不过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所占比例不同,这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人格特性。

三种状态相比较,每个人身上总有一种状态占优势,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不自主地选择不同的状态。

每当父母、成人、儿童这三种心理状态分别占主导地位时,就会出现与此相应的行为表现方式和言语行为方式。

当P(父母)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甚至滥用权威,通常表现出统治、训斥、支配、教训、责骂等家长作风或其他权势作风。

在人际对话中常用“你必须”“你应该”“你不能”之类的言语行为方式。

当A(成人)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注重事实根据,分析问题客观理智,善于从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做出理性决策,待人接物客观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言语谦逊。

这种人在人际对话中常用“我个人的想法是”“客观地讲”“理性地看”“科学的方法是”等言语行为方式。

当C(儿童)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服从,冲动,任性,任人摆布;一会儿逗人喜爱,一会儿又突发脾气;无主见,遇事退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易激怒。

人际交往的PAC理论

人际交往的PAC理论

人际交往的PAC理论(加拿大心理学家Eric Berne)PAC理论又称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理论、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由Eric Berne于1964年在《人们玩的游戏》(Game People Play)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著名的理论。

他将传统的理论加以提升创立了整套的PAC人格结构理论。

是一种针对个人的成长和改变的有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

无论人们是以坚决还是非坚决的方式相互影响,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作出回应时,存在一种社会交互作用。

这种对人们之间的社会交互作用的研究叫做交互作用分析。

这种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

取这三个间的第一个英文字母,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所以简称人格结构的PAC分析。

“P-A-C” 理论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份。

“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 你必须……”。

“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

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

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

“儿童”状态象婴幼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

一会儿逗人可爱,一会儿乱发脾气。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为遇事畏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不加考虑。

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 ,“我不知道……”。

根据PAC分析,人与人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状态有时是平行的,如父母--父母,成人--成人,儿童--儿童。

精神分析的PAC人格理论PPT课件

精神分析的PAC人格理论PPT课件

弃婴吗?
.
11
第三部分(A部分)
1.你认为自己是偏理性的吗?
2.无论什么事情都是在收集好情报后,冷静地进行判断吗?
3.是不是一直好好活用时间?
4.你是一个工作效率很高的人吗?
5.你是一个经常读各种书的人吗?
6.在斥责别人之前,你有经常调查事情的原委吗?
7.对于一件事情,你是在预测结果之后付诸行事的吗?
自由儿童(free child)——好奇、敢冒险、 天真、活泼的快乐儿童式行为。
AC
顺从童心自我(Adapted Chld):是人格中 服从部分,它与父母要求相一致的,这种适应 性是由现实生活中对待各种训练、对挫折所形 成的经验构成。
.
7
10岁
24-26岁 大学毕业
现在
.
8
PAC性格测试
以下的问题,回答“是”,用“2”表示,回 答“不是”用“0”表示,“均不符合”用 “1”表示。边看边答边把分数记下来,凭你 的直觉回答才好。
常用的语言
“真不象话” “咋搞的!” “我不再重复第二遍” “没什么好解释的!” “不许犯重复性错误!”
声 音
“ 哼 !” 生气、指责 轻视、训斥 不耐烦
常有的行为
典型的态度
皱眉头、指指点点、
道德型、说教型
双手叉腰或交叉在胸前
权威型、评价型
拍桌子、背着手
主张惩恶扬善
摔文件、手指别人、好争论
.
20
8.经常用”这哪行啊,必须要做!”这样的话语吗?
9.你是一位无论好不好,不弄清楚的话就不甘心的人吗?
10.你认为偶尔有必要对孩子要采用斯巴达式(强制粗暴)教育
方式吗?
.
10
第二部分(NP部分)

pac中的a指的是什么

pac中的a指的是什么

pac中的a指的是什么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三个基本概念本我,自我和超我。

以此为基础,艾律克·伯恩提出了著名的关于人格结构的PAC 理论。

PAC理论又称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沟通分析。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类个体的人格特征有三种心理状态构成:Parent、Adult、Child。

P是父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A是成人的第一个英文字母、C是儿童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因此简称PAC理论。

伯恩把个体的人格结构分为三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

个体的人格发展无论是正常的或不正常的,主要都受到父母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交互作用的影响,同时,在这种交互作用下,个体会逐渐选择形成自己的生活位置。

伯恩:我们在说每一句话时,背后都有一张说话的脸孔,也就是都会出现一种沟通的心态,这种心态会因为情况不同而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互作用的类型(二)
如果主管以家长对孩子的模式开 始交流,员工往往会以孩童的心 态作出反应。不幸的是,传统的 上级-下属式关系往往会导致家长 -孩童式的交互作用,特别是当发 出指示或进行评估时。如果主管 的行为主要以这种交互作用模式 进行,人际和群体效果将会降低。
交互作用的类型(三)
当刺激和反应线不平行时,非互补式的交互作 用,或者称为交叉式的交互作用就会出现。在 此例中,主管努力按照成人对成人的模式来对 待员工,但是员工按照孩童对家长的模式作出 回答。例如,主管问:“George,你认为我们 应如何处理IC订单的推迟交货问题?”员工则不 是以成人的心态回答,而是以孩童对家长的模 式说:“那不关我的事。你拿了钱,该由你来做 主。”当出现交叉式交互作用时,沟通往往被堵 塞,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冲突经常是紧 跟其后。
交互作用类型说
交互作用类型 交往的改善:从交叉交互作用过渡到平行交 互作用 交互作用分析的操作程序
交互作用类型
平行型(互补型)交互作用:这是一种互补的交流 沟通,符合正常的人际关系,也是人们在交往中期 待的交往反应。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两种自我状态之 间,但必须符合以下两项标准:(1)反应必须是 来自刺激所指向的同样的自我状态;(2)反应必 须是指向发出刺激的那个自我状态。 交流的第一条原则是,只要这种交互作用保持一种 互补关系,那么交流就可能继续下去。
Parent(父 母)
PAC理论Child (儿)A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 分析。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 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 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 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讲起话来 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交互作用的类型(四)
一般来说,工作中最有效的交互作用是成人对成 人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促使问题得到解决, 视他人同自己一样有理性,降低了人们之间感情 冲突的可能性。但是,互补式的交互作用也能令 人满意地发挥作用。例如,如果主管想要扮演家 长的角色,员工想要扮演孩童的角色,他们之间 可以形成一种比较有效的工作关系。但是在这种 情况下,员工无法成长、成熟,不知如何贡献自 己的想法。因此,虽然互补式的交互作用确实能 发挥作用,但在工作中能够得到最优结果并且最 不可能带来问题的是成人对成人的交互作用。
平行的交往有:
P——P —“她的职责就是跟弟妹一起呆在家里。(P) —“显然她没有责任感。”(P) —“我要把这个问题彻底弄清楚。”(P) —“对!你应该这样。”(P)
P A C
P A C
平行的交往有:
C——A —“下周考试,我肯定考砸!”(C) —“别那么肯定!你期中考试不是很好吗?”(A) —“这件事真快把人烦死了!”(C) —“想想看,还有别的办法没有?”(A)
小结
运用PAC理论的自我状态的分析方法分析人们在 人际交往中所处的自我状态,正确评价自我,认识 交往对象。 以PAC理论的交互作用的类型说为依据,分析人 际交往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用PAC的交往改善策略,正确、科学地改善人际 交往状况。 用PAC的人格发展理论优化人格状态,树立积极 处事态度,悦纳他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生 活质量。
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的人性观
柏恩的人性观巧妙地体现在他的一句话中:“人一生下来 就好像王子或公主,后来在父母的亲吻中变成了青蛙。” (Steiner,1974) 这句话蕴涵着柏恩对人性乐观和对父母悲观的认知,也反 映了柏恩坚信“早期经历深刻影响以后行为”的观点。 柏恩对人类生物性的驱力和人类求生的基本需要有其独特 的看法,他强调上述二者有唇齿相依的关系。同时,他亦 强调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一举一动都和人类的基本需 求息息相关。 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包括:爱抚的需求(strike hunger)、 被赏识的需求(recognition hunger)、兴奋的需求( excitement hunger)、结构的需求(structure hunger) 和领导的需求(leadership hunger)。柏恩认为,由于人 们以上方面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以致成长出了问题, 无法在身体及情绪上获得健康的发展。
C状态象婴幼儿的 冲动,表现为服 从和任人摆布。 一会儿逗人可爱 ,一会儿乱发脾 气。当一个人的 人格结构中C成 分占优势时,其 行为表现为遇事 畏缩,感情用事 ,喜怒无常,不 加考虑。这种人 讲起话来总是“我 猜想……”,“我不 知道……”。
交互作用的类型(一)
交互作用(语言、动作或非语言信号的交换) 可以是互补式的或非互补式的。在公开交互 作用中,如果发出者和接受者的心态在回答 中仅是方向相反,则交互作用是互补式的。 如果用图表示发出者-接受者的心态交互作用 的交互模式,线是平行的。在这种关系中, 主管对员工说话就像家长对孩子一样,员工 的回答就像孩子对家长一样。例如,主管说: “Janet,我希望你停下手中的活,赶快去供 给室把为我准备的箱子取回来。”员工回答道: “我不想去,因为我很忙;但既然你是我的上 司,我不得不去取。”
伯 尔 尼 人 格 结 构 理 论
PAC
郑 安 佑
创始人艾里克•柏恩(Eric Berne)
生于1910年,原为加拿大蒙特利尔的精神科医 生。柏恩对该理论的贡献主要是在哲学和理论上, 其追随者对其观点进行了补充,并在实践中完善。 柏恩把个体的人格结构分为三种“自我状态”(ego states):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 状态。个体的人格发展无论是正常的或不正常的, 主要都受到父母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交互作用 的影响,同时,在这种交互作用下,个体会逐渐选 择形成自己的生活位置(life position)。 交互作用分析理论是一种分析人们在交往中所处的 心理状态的方法。在国外训练管理人员正确处理人 际关系和沟通意见时,它经常被作为一种工具使用 。
父母(P)
成人(A)
儿童(C)
交互作用 分析理论
柏恩认为,每一种自我状态都具有独特的形 态、风格和不同的语调形式(Williams & Brown,1979).
P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 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 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 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 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 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 威,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 你应该……”、“你不能 ……”,“ 你必须……”。 Adult (成人)
P A C
P A C
交叉型交往有:
PC——PC —“你这画画得连小孩都不如!” —“你少指手画脚,有本事自己来!” —“去收拾好你的铺!” —“你不能支使我做这做那,你没有这个权利!”
P A C
P A C
交叉型交往有:
CP——CP —“你的课讲得不好,我不想听。” —“那我走好了,你自己来上课。” —“我讨厌这样,我不喜欢这样。” —“那下次我不来了不行吗!肯定没有下次了!”
概说
这种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 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 人”、“儿童”状态。取这三个间的第一个英文 字母,Parent(父母)、Adult(成人)、 Child(儿童),所以简称人格结构的PAC分 析。“P-A-C”理论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 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 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也就是说这三者 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份。
柏恩PAC人格结构理论
由Eric Berne于19世纪50年代在《人们玩的游戏》 (Game People Play)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著名 的理论。他将传统的理论加以提升创立了整套的PAC 人格结构理论。是一种针对个人的成长和改变的有 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
1
2 3 4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人格结构分析理论 交互作用分析 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感 谢 聆 听
交往改变策略二:
先采用平行型交往缓和矛盾,再以自身的A状态激 发对方的A状态。 儿子:“哎呀,这饭怎么这样,我不要吃!” (CP) 母亲:“是吗?确实有点咸,味道是不太好!” (PC) 儿子:“就是嘛!”(CP) 母亲:“妈妈下次注意,今天能不能将就吃呢?” (AA) 儿子:“那好吧!”(AA)
P A C
P A C
三角型交往:
始动者向反应者的两种自我状态发送两种不同的信息 售货员:“你是否知道明天就停止售这种东西?” (策略:现在就买吧,不要考虑太多。) 顾客:“那我现在就买吧!” 心理咨询师:“你感觉怎么样?” (策略:说出你的感觉如何) 来访者:“我感到很失望!”
交往改善策略一:
以自身的A状态激发对方的A状态,形成AA交往 交往中要自觉使自己处于成人自我状态,这样才能 使对方也进入成人自我状态,使交叉型交往转变为 平行型交往。 学生:“老师,这次评优秀,我有可能吗?” (AA) 老师:“你这次根本就不用想评优秀!”(PC) 学生:“老师,这次评优秀的标准是什么?” (AA) 老师:“这次评优秀的标准是....”(A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