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菌饮料企业标准1
红茶菌饮料的研制
6.8
85 明亮的黄色,清新茶香,有些甘味
7.5
100 深黄色,香气变淡,口感很甘,但有涩味
7.2
从表4可以看出,当茶水比例和浸提时间一定时,茶 液随着浸提温度的升高,浸提速度变快,颜色越来越深, 口感越来越苦涩,香气只在中间范围内明显。从以上4个 水平中选得分最高的3个水平,即75℃、85℃、100℃,作为 绿茶浸提正交试验中浸提温度水平。 2.2.4 绿茶液制备的正交试验
6.7
从表3可以看出,当浸提温度和时间一定时,茶水比 例越大,茶味越淡,颜色越来越浅,香气越不明显,口感从 苦涩味转至微苦涩。以上4个水平中,选分数最高的3个水 平作为绿茶浸提正交试验中茶水比例的水平。即1∶80, 1∶100和1∶120。 2.2.3 浸提温度对绿茶茶液品质的影响
在1:100茶水比,浸提25min的条件下,考察温度分别 为60℃、75℃、85℃、100℃的4个水平对茶液品质的影响, 结果见表4。
7.7
2.2 绿茶液制备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2.2.1 浸提时间对绿茶液品质的影响
在1∶100的茶水比例,浸提温度85℃条件下,考察浸提 时 间 分 别 为 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40min 时 对茶液品质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 2 浸提时间对绿茶液品质的影响 Table 2.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the quality of green tea
收稿日期:2009-01-04 作者简介:赵文红(1966-),女,高级实验师。
产品开发
中国 酿 造
2009 年 第 4 期
总第 205 期 ·183·
色泽和风味。 灌装:脱气后立即灌装,趁热封盖。 杀菌:红茶菌饮料属于酸性食品,故常压杀菌即可。
红茶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红茶》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为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而制订本标准,作为组织生产、产品质量控制和评价的依据。
本标准由闽榕茶业有限公司起草。
公司在学习了相关的企业标准编制与备案的详细事宜后,于公司内部成立了企业标准的起草小组,并邀请由5人组成的专家评审组进行督导。
主要起草人王德星、严锦华、陈光富、陈晓峰、陈静媛负责标准的指导协调和制定工作。
主要过程包括收集相关法规和同类产品的地方性标准和国家标准,对现有的配方工艺进行检讨分析,理化指标指标的制订依据的讨论,初稿,内部审查,修改初稿,成稿。
在制定本标准的过程中,以我公司的产品特色,对主要技术指标(感官指标、理化指标等)作了相应规定,通过对规定指标的检测,本厂所生产的产品能符合标准所规定的指标要求,各项指标的确定合理。
原材料标准、试验方法及包装标准全部采用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
本标准的编制,使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并为上级部门及相关部门、消费者提供质量监督依据。
二、企业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企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本产品的特点,围绕安全、质量等要求进行制定,以使本标准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通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格式上符合GB/T 1.1-2009的要求。
本标准主要部分如下: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产品分类4. 技术要求5. 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6. 试验方法7. 检验规则8. 标签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三、红茶的生产工艺红茶毛茶为原料,经过整形、归类、干燥、包装工序加工而成的红茶系列产品。
四、与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比较理化指标参考NY/T 780-2004《红茶》制定,卫生指标参考GB 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章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应当制订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食用菌固体饮料1(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用菌固体饮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菌固体饮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菌为主要原料,辅以玉米粉、黄豆粉、食用麦麸,经混合,烘干、粉碎、再辅以食品添加剂甜蜜素,经压片、分装等加工工序而制成的食用菌固体饮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88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环已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7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GB 71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26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T 28118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GB/T 29602 固体饮料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NY/T 954 小粒黄豆NY/T 3218 食用小麦麸皮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和辅料3.1.1 原料3.1.1.1食用菌:应符合GB 7096 的规定。
益生菌的另一个应用领域:红茶菌饮料
添加剂与营养September 2017 CHINA FOOD SAFETY55消费者如果想要寻找一种既含有少量酒精又含有益生菌的饮品,不妨关注红茶菌饮料—将茶、糖、细菌和酵母菌混合经发酵制成的饮料。
红茶菌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主要包括解毒、抗氧化、激发能量和提高免疫力等。
有关红茶菌的研究显示,红茶菌可预防广谱代谢和感染性疾病。
可能少数人知道酒精性饮料是一种可冷藏且非常健康的替代饮料,但极少人知道,红茶菌饮料在离开生产车间后仍有可能继续发酵,使酒精含量达到较高水平。
按照美国法定非酒精性饮料的标准,红茶菌饮料如果在生产、灌装及其他过程中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0.5%也会被认定为酒精性饮料。
据美国联邦法规定,若美国酒精与烟草税务贸易局(TTB)在市场上抽取的红茶菌产品酒精组分达到或超过0.5%,TTB 将要求生产商修正生产步骤,例如改良生产方法并确保在产品灌装后不会持续发酵;或由TTB 认证成为一家酒精性饮料生产商。
为良好规范红茶菌饮料生产,美国酒精与烟草税务贸易局对于红茶菌饮料有以下几项要求:一是必须达到TTB 的要求(Internal Revenue Code1986),酒精含量不达到或超过0.5%;二是必须符合相应的标签、配方和纳税要求;三是红茶菌饲料必须符合酒精饮料标签法案(1988)要求的健康声明。
显然,红茶菌制造商希望产品酒精含量低于0.5%,从而减少花费和繁杂的认证工作。
在一项近期的分析中,研究人员用气相色谱分析仪对18种在售红茶菌产品中的酒精含量进行了检测,发现这些产品的酒精含量均在1.12%~2.00%(v/v),远高于要求的0.5%。
对于酒精不耐受、酒精成瘾或药物交互反应的人群来说,这个问题比较敏感。
此类人群可选择自制红茶菌饮料,但如果准备工作不充分,可能会导致红茶菌饮料中有害细菌和霉菌的滋生。
过去的研究显示,红茶菌污染会造成肾脏疾病、乳酸堆积和过敏。
专家建议制作红茶菌要严格控制制作环境和仪器的卫生条件。
QFJCY0005S—2020《红茶》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Q/FJCY0005S—2020《红茶》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目的本公司生产的红茶是以红茶毛茶或半成品为原料,经筛分、辑切、风选、拣剔、干燥、拼配、包装等生产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叶产品。
为保障产品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特制订本企业标准,作为生产、检验及交货的依据。
本标准于2008年首次发布,其后历经了2011、2014、2017三次修订,兹因产品分类及质量等级调整,加上制定本标准所依据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生变化,故对原企业标准再次进行修订。
二、制定过程本次标准修订工作从2020年1月上旬着手开展,由危赛明、陈金春、罗星火、陈炳生、林剑素、苏孝景、陈文峰、杨亨栋、刘世全、周琦、张孔禄、徐来明、张雨、陈力组成标准编写小组。
经过资料收集、分析对比、实验验证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于2020年2月4日完成修订稿编制,复经内部征求意见后作了部分修改,于2020年2月6日完成公示稿。
三、制定原则和依据1、本标准编写格式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
2、本标准中主要技术指标根据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同时参考了GB/T13738《红茶》系列标准并结合本产品实际进行制定。
四、标准主要内容及简要说明1、产品分类与质量等级:红茶产品分为:特种红茶、红碎茶、工夫红茶、小种红茶,各类别品种规定了其质量等级,另外还规定了实物标准样要求。
2、技术要求1)原料要求:红茶原料茶应符合应分别符合GB/T13738.1、GB/T13738.2和GB/T13738.3的要求。
2)感官品质:依据各类别产品的实际特征进行制定。
3)理化指标:水分、总灰分、水浸出物、粉末指标参照GB/T13738系列标准并结合不同品种等级产品实际进行制定。
4)污染物限量:执行GB2762中对于茶叶的规定,其中铅指标值设定为W4.5mg∕kg,严于GB2762的限量要求。
益生菌固体饮料企业标准
益生菌固体饮料企业标准益生菌固体饮料是指含有益生菌成分的饮料,通常以固体形态存在。
这种饮料通过在肠道中增殖有益细菌来调节微生态环境,从而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
常见的益生菌固体饮料包括益生菌粉、益生菌片等。
益生菌固体饮料企业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外观:应具有明亮、清澈、无浮渣、无异味的特性。
2.营养成分:应含有益生菌不少于1亿CFU,果汁或其他调味料中所含的总糖不得超过8g。
3.微生物指标:益生菌固体饮料中的大肠菌群不得检出,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分别不得超过100CFU/g。
4.食品添加剂:益生菌固体饮料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标准,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食品添加剂。
5.原料选择:益生菌固体饮料的原料应选用新鲜、无污染的水果、果汁和其他调味料,并严格按照配方比例进行配制。
6.工艺流程:益生菌固体饮料的生产过程应符合卫生标准,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7.设备卫生:生产益生菌固体饮料的设备应经常清洗和消毒,以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8.包装和储存:益生菌固体饮料应采用无毒、无异味、无污染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并在储存过程中保持低温、干燥、防潮、防腐的状态。
9.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感官、净含量及允许短缺量、水分、大肠菌群的检验。
此外,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益生菌固体饮料企业标准还须符合《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和相关卫生要求。
具体解释如下:1.菌种选择:根据《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卫办监督发〔2010〕65 号)和 QB/T 4575 的规定,益生菌固体饮料中允许使用的菌种包括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
这些菌种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2.质量标准:益生菌固体饮料应具有特定的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
其中,微生物指标包括大肠菌群、酵母菌和霉菌的数量等,理化指标包括水分、灰分等。
这些指标应符合企业标准要求,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用菌固体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用菌固体饮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菌固体饮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菌为主要原料,辅以玉米粉、黄豆粉、食用麦麸,经混合,烘干、粉碎、添加食品添加剂甜蜜素,经压片、杀菌、分装等加工工序而制成的食用菌固体饮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88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环已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9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GB 7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GB 71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0463 玉米粉GB 126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T 28118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GB/T 29602 固体饮料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NY/T 954 小粒黄豆NY/T 3218 食用小麦麸皮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 3.1 原料和辅料要求 3.1.1原料:3.1.1.1 食用菌:应符合 GB 7096 的规定。
食用菌饮料(百菇饮)(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源顺食用菌饮料(百菇饮)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源顺食用菌饮料(百菇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干羊肚菌、干松茸、干红菇、干灵芝、干金耳、干猴头菇、干姬菇、干熊掌菇、干香菇、干银耳为原料,经精选、干燥,辅以麦芽糊精、白砂糖(添加或不添加)按比例配比或不配比,再经混合或不混合、造粒或不造粒、干燥、灭菌、分装加工而成的可直接冲调饮用的源顺食用菌饮料(百菇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317 白砂糖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806.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陶瓷制品GB 4806.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玻璃制品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480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8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测定GB 7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GB 71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0789 饮料通则GB 126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T 20884 麦芽糊精GB/T 23188 松茸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T 28118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GB/T 29602 固体饮料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T 30768 食品包装用纸与塑料复合膜、袋NY/T 834 银耳GH/T 1013 香菇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程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和辅料要求3.1.1原料:3.1.1.1 干羊肚菌、干红菇、干灵芝、干金耳、干猴头菇、干姬菇、干熊掌菇:应符合GB 7096的规定。
红茶菌法规
红茶菌法规
红茶菌,又称为茶菌、茶皮、红皮;隶属于醋酸菌门,是一种含有细菌和酵母菌的混合性共生菌群。
其主要成分是红茶菌体和代谢产物。
红茶菌的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遗产之一,同时也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追捧。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加强对红茶菌的管理,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进行规范。
首先,红茶菌的生产和销售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法规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生产设施和工艺,在销售过程中必须标明生产许可证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在保质期内保持产品质量稳定。
同时,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原料和产品的检验制度,并及时公布抽检结果。
其次,红茶菌的生产应遵循相关的标准,如GB5413.1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红茶菌饮料》等国家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标准化。
特别是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pH值、微生物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卫生无害性。
再者,消费者在食用红茶菌时,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如在使用生产商提供的启动剂时要按说明进行操作,确保红茶菌培养环境的卫生无害性;在食用过程中要注意消毒,不得使用异物加入红茶菌中。
同时,对自己的健康也应该有一个理性的看法,在长期食用之前请咨询专业人士,避免过度摄入红茶菌造成健康危害。
因此,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红茶菌产业的有序发展,政府、行业协会、生产企业、消费者都应该共同合作,强化规范和管理,建立起完善的法规体系,使得红茶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红茶菌法规
红茶菌法规
红茶菌是一种微生物食品,其销售和生产受到食品法规的严格监管。
在美国,红茶菌被认为是一种食品,并受到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监管。
根据FDA的规定,红茶菌必须符合卫生和安全标准,
必须在受控环境下制备和包装,并必须标有适当的标签和说明。
在欧洲,红茶菌归类为新食品,需要通过欧盟食品安全局的安全
评估才能合法销售。
此外,红茶菌还必须遵守欧盟食品卫生和安全法
规的规定。
在中国,红茶菌被认为是一种健康食品,其生产和销售受到国家
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
根据相关的法规,红茶菌生产
企业必须遵守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并接受检测和审查。
红茶菌还必
须标有适当的标签和说明,在销售前经过检测和认证。
总之,红茶菌的生产和销售必须遵守各国家和地区的法规。
消费
者应该选择合法的产品,并遵守正确的饮用方法,以确保安全和健康。
QPDX 0001S-2012 食用菌饮料
QPDX 0001S-2012 食用菌饮料辽宁鼎旭生态农业进展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PDX 0001S-2012食用菌饮料2012-01-28公布2012-03-21实施辽宁鼎旭生态农业进展有限公司公布Q/PDX 0001S-201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辽宁鼎旭生态农业进展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属首次公布。
ⅠQ/PDX 0001S-2012食用菌饮料1 范畴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菌饮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标识、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菌为原料,经细胞破壁、生物酶解、超滤等工序加工制得食用菌原汁,再加入水、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各种食用菌饮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17 白砂糖GB 1987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096 食用菌卫生标准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GB/T 12143 饮料通用分析方法GB 17325 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汁(浆)卫生标准GB 19297 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GB/T 23527 蛋白酶制剂SB/T 10197 原果汁通用技术条件NY/T 1676 食用菌中粗多糖含量的测定QB 2583 纤维素酶制剂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治理方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9)第123号《食品标识治理规定》3 要求3.1 原辅料要求3.1.1 食用菌:应符合GB 7096的规定。
3.1.2 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Q/YTFH
红茶菌饮料
烟台富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烟台富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烟台富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
红茶菌饮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茶菌饮料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是用糖、茶、水为主要原料,接种有益菌种经发酵后加工制成的纯天然发酵饮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17 白砂糖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T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T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T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T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
GB 10789 饮料通则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12143.1 软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方法折光计法
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3 分类
红茶菌饮料按照包装方式不同分为散装和定量包装两种,(有无其它分类?)。
4 要求
4.1 原料要求
4.1.1 红茶应符合GB/T 13738.1-2008规定。
4.1.2 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4.1.3 白砂糖应符合GB 317规定。
4.2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规定。
4.3 理化要求
应符合表2的规定。
4.3微生物指标
应符合表3的规定。
4.4 净含量允差
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4.5 卫生要求
符合GB 19297的规定。
4.6 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符合GB 14881规定。
5 试验方法
5.1 感官检验
按GB/T 10792-2008中6.1规定进行。
5.2 理化检验
5.2.1 可溶性固形物:按GB/T12143.1规定的方法测定。
5.2.2 茶多酚:按GB/T21733规定的方法测定。
5.2.3 咖啡因:按GB/T5009.139规定的方法测定。
5.2.4 总砷:按GB/T5009.11规定的方法测定。
5.2.5 铅:按GB/T5009.12规定的方法测定。
5.2.6 铜:按GB/T5009.13规定的方法测定。
5.3 净含量检验
按JJF 1070规定进行。
5.4 卫生检验
按GB 19297规定执行。
6 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6.1.1 每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方可出厂。
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指标、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净含量、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微生物指标。
6.2 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检验:
a)产品试制定型时:
b)材料、工艺有调整,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c)连续正常生产,每年进行一次;
d)上级质监部门提出要求时。
6.3 抽样
6.3.1 产品以同班次、同条生产线生产的包装完好的同一种产品为一批。
6.3.2 在同一批次产品中,随机抽取6盒。
6.4 判定
结果检验全部符合标准要求,则判定产品为合格,微生物指标有不合格项目,则判定产品为不合格,并不进行复检。
其他指标中有不符合标准要求时,可从原批产品中加倍抽取样品,对不合格项进行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志
产品标签应符合GB 7718的规定,外包装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执行。
7.2 包装
包装材料和容器应符合洁净卫生,符合食品卫生有关规定,外包装箱内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箱上注明防湿、防热、防晒等字样。
7.3 运输
7.3.1运输须用符合卫生要求的专用工具,不得与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7.3.2运输过程中堆码的高度不得大于产品外箱所示堆码极限。
7.3.3运输过程应轻拿轻放,防雨、防晒、防重压。
7.4 贮存
产品应存在于避免阳光直射的阴凉、干燥、通风、清洁、无异味的库房中。
产品应按外包装箱上标识承重堆高码垛,不得任意加高,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
7.5 保质期
按标签明示。
应该标识具体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