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原著整本书阅读的难点分析与实践策略
三国演义》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
三国演义》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介绍几点自己在进行《三国演义》阅读教学时的策略和实践。
一、激发兴趣,推荐名著肖复兴说过:“对于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读书乐趣的挖掘和培养,乃至养成,是读书能够读得进去的首要条件。
”可见兴趣对于阅读的重要性。
在推荐《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时,笔者用林俊杰的歌曲《曹操》导入。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
为什么说“不是英雄不读三国”?三国究竟上演了哪些尔虞我诈的戏码呢?为什么会说不清对与错呢?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品读《三国演义》,揭开这些谜底。
接着笔者给学生介绍读《三国演义》可以学到什么。
袁阔成指出:“《三国演义》是那段历史的一座人才宝库,也是一部活的兵书,是一座军事大课堂。
”翻开《三国演义》会发现其中既有鼓角争鸣、硝烟弥漫的战场,又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纷争,还不乏风花雪月、情意深长的爱情。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军事斗争的智慧,也可以从吕布失败、关羽战败的原因中吸取教训。
二、提供阅读方法整本书阅读“应该是一种阅读方式的示范”。
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掌握、实践阅读方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需要教师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示范。
(一)设置阅读小目标章回小说叙事的基本谋略是每十回一个小转折,即每十回集中描写一人,余则略写。
《三国演义》第一个十回集中写董卓。
第九回“除凶暴吕布助司徒”,既是董卓的结束,又是吕布的开始。
第二个十回集中写吕布。
第十九回“白门楼吕布殒命”,既是吕布的结局,又是曹操的开始。
第三个十回集中写曹操。
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玄德荆州依刘表”,曹操既定北方,转而写刘备……全书大致每个十回都集中写一个人,层层推进,构成叙事大转折中的小转折。
《三国演义》共120回,可以分成十大部分来读,教师可以让学生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或者两周读十回,或者一周读十回。
十回读完之后,抽出两个课时让学生一起做阅读分享。
这样把一个较复杂的大任务分成十个小任务来完成,学生就不会对这本名著望而却步了。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研究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研究一、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巨著,以三国时期鼎足而立的政治格局为背景,通过描绘一系列波澜壮阔的战争和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展示了那个时代的英勇、智慧和荣誉。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斛口欣赏这部作品,我们制定了以下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二、阅读目标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历史背景。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三、教学策略激发阅读兴趣通过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以及作品中精彩的故事和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制定阅读计划根据《三国演义》的篇幅和难度,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
可以按照每周阅读一定章节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指导阅读方法教授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做笔记等。
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人物对话和历史背景等,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开展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律口体会。
可以围绕作品中的某个情节、人物或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作品。
拓展阅读材料提供一些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历史文献、专家评论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品和历史背景。
四、评价方式阅读笔记:要求学生记录阅读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课堂讨论表现:雨介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发言叁,以及其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书面测试:通过测试学生对《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等的理解程度,评价其阅读效果。
五、结语《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制定合理的阅读目标、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作品,同时培养其阅读兴趣和习惯。
一2一。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时间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2. 能够理解《三国演义》的部分故事情节,懂得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些情节;3.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人物形象和情节场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悟作品的艺术魅力;4. 能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第一回-第一百二十回)。
2. 对《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时间、世界历史背景等进行简要介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措辞通顺、表达准确的语言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关系和情节变化,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读书会议法2. 讨论交流法3. 课堂表演法4. 个别辅导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介绍《三国演义》1. 给学生分发课本,让学生将《三国演义》翻到目录页,介绍《三国演义》的总共多少回。
2. 提供一张作者简介,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和成书时间,并简单介绍《三国演义》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三国演义》,并注意整个故事的情节变化,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
2. 选取若干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情节变化和人物关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第五回:“玄德再拜华山”--讲述了刘备到华山拜见关公、张飞谋生计,最后结识了诸葛亮。
第十回:“破黄巾,斩华雄”--讲述了刘备、张飞、关羽、张辽、夏侯将领等参加黄巾起义,最终斩黄巾名将华雄。
第三节:组织较复杂的课堂活动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书中的人物,学生进行对话,去学习表演技巧和练习口语表达。
2. 学生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帮助同学进一步提高。
名著阅读推进课之《三国演义》
名著阅读推进课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关于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长篇小说。
本文档旨在推进《三国演义》的阅读,并提供一些有用的技巧和建议。
目标本推进课的目标是帮助读者了解和欣赏《三国演义》这部重要的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形象以及传统文化。
阅读建议以下是一些阅读《三国演义》的建议和技巧:1.了解历史背景:在阅读之前,建议读者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各个势力的起伏、重要人物的事迹以及时代背景等。
这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关注核心人物:《三国演义》涉及众多历史人物,但并非每个人物都有重要的影响力。
建议读者关注核心人物,如___、___、___等,并了解他们的性格、背景和影响力。
3.分析军事策略:《三国演义》中有大量的战争和军事策略描写。
阅读时,读者可以思考和分析各方势力的军事策略和战略。
这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角色的行动和冲突。
4.注重人物关系:人物关系是《三国演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者可以关注人物之间的友情、敌对关系、权力争斗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发展。
5.深入思考主题:《三国演义》涉及到许多深刻的主题,如忠诚、权力、智慧等。
读者可以思考这些主题在故事中的体现,探索作者的思想深度和写作意图。
总结通过阅读《三国演义》,读者将有机会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同时也能够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
阅读时,读者应该了解历史背景、关注核心人物、分析军事策略、注重人物关系,并深入思考故事中的主题。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三国演义》。
从名著中去感悟经典——《三国演义》整本书教学策略研究
从名著中去感悟经典——《三国演义》整本书教学策略研究『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关键词』读原著方法效果读整本的书,有什么好处呢?1.扩大阅读空间。
读整本的书“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文体都窥见一斑,都尝到一点味道”,“遇见其他的书,也就不望而却步了”。
2.应用阅读方法。
在课内获得的精读的方法,可以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得到运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以便形成更好的习惯。
读整本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速读。
3.养成阅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能够激发阅读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成就感,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特殊的作用。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意义重大。
一、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的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典名著精髓荟萃。
小学生应从小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之发扬传承。
小学生多读古典名著除了可以提高一定的文化素养外,还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主题是“走近中国古典名著”,语文素养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
虽然孩子们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但是,完整读过这四本古典名著的孩子,却少之又少!现在孩子们的古典文化的缺失,已经相当严重!引导孩子们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是我们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应该进行的一项工作。
二、具体方法1、我以《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为抓手,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认识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并告诉孩子们,在《三国演义》原著里,还有很多关于诸葛亮的精彩故事呢!2、在上《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之前,提前推荐孩子们看银河影业制作的动画版《三国演义》。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的智慧与策略 - 教案
教案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的智慧与策略教案一、引言1.1背景介绍1.1.1《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1.1.2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1.3作品对后世的影响1.1.4小说中的主要历史事件与人物1.2教学目的1.2.1增强学生对《三国演义》的了解1.2.2分析小说中的智慧与策略1.2.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1.2.4通过作品学习历史和文化1.3教学重点与难点1.3.1作品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1.3.2小说中的策略与智慧的应用1.3.3学生对历史与文学结合的理解1.3.4分析小说中的复杂人物性格二、知识点讲解2.1小说情节概述2.1.1三国时期的背景介绍2.1.2主要人物与事件2.1.3小说中的战争与政治斗争2.1.4作品的结构与叙事特点2.2人物形象分析2.2.1刘备的仁义与领导力2.2.2曹操的智谋与权谋2.2.3孙权的稳重与策略2.2.4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2.3智慧与策略解析2.3.1诸葛亮的智谋与计策2.3.2曹操的政治手腕与军事策略2.3.3三国鼎立的形成与维持2.3.4作品中的道德观念与智慧体现三、教学内容3.1教学活动设计3.1.1小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3.1.2角色扮演:体验小说中的经典场景3.1.3情节复述:提高学生的表达与理解能力3.2教学方法与手段3.2.1利用多媒体展示小说相关资料3.2.2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与分析3.2.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3.2.4结合历史背景,深入理解小说内容3.3教学评价3.3.1学生对小说情节与人物的掌握程度3.3.2学生对智慧与策略的理解与应用3.3.3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3.3.4学生写作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学生能够复述《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4.1.2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智慧策略。
4.1.3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1.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讨论。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以《三国演义》为例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以《三国演义》为例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培养多元思维方式、塑造优秀的道德品质具有综合的促进作用。
教师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引领具体的阅读方向,提高学生阅读的计划性和投入性。
同时,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书籍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素养和兴趣爱好设置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一、抓住书籍脉络,进行阅读引导整本书具有内容丰富、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等特点,学生阅读经验不足,在阅读之前普遍缺乏明确的方向,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而每本书都有前言部分,运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全书的主要内容,提炼全书的思想主旨。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仔细阅读前言部分,了解整本书的整体脉络,形成宏观的阅读思路,制定宏观的阅读计划。
例如,在进行《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设计“整体导读”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书籍的整体脉络。
本书的前言内容为“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参与镇压黄巾军。
后来董卓进入朝堂,把持朝政。
曹操、袁绍等共同讨伐董卓……赤壁之战时,孙权和刘备联盟,打败了曹操,随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六出祁山,病逝于五丈原……”根据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分别设计以下阅读任务:《三国演义》故事的时间跨度;《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三国演义》的主要事件。
学生可以从这些角度分析前言内容,首先认识到故事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开始,到西晋建立,三国归一结束,时间跨度近一百年。
其次梳理出书籍的主要人物有刘备、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等。
最后,按照先后顺序梳理主要事件:黄巾起义、讨伐董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六出祁山、三国归晋等。
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课时,让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展开阅读。
比如,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篇幅相对较少,属于故事的初始阶段,那么学生可以作为一个专题阅读。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精选五篇]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激发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故事梗概,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激发阅读兴趣。
2.过渡:听了这一首雄浑的歌曲,让我们带着感慨“走近三国”。
二、阅读故事梗概了解三国。
1.教师朗读故事梗概,边读边理解。
2.欣赏《桃园三结义》。
三、布置自读欣赏1.继续阅读到《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将干中计》。
2.同学间开展互相讲《三国演义》故事。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指导,知道《三国演义》的一些情节,以及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形象。
教学重点:基本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猜一猜: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⑻“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二、说一说1.谁能向同学们说说《三英战吕布》的情节。
2.指名讲《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3.讲《美髯公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三、群英聚会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
同学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2.理解下面一段话的意思。
却说云长所骑赤兔马,日行千里,本是赶不上;因欲护送车仗,不敢纵马,按辔徐行。
忽听背后有人大叫:“云长且慢行!”回头视之,见张辽拍马而至。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关公教车仗从人,只管望大路紧行;自己勒住赤兔马,按定青龙刀,问曰:“文远莫非欲追我回乎?”辽曰:“非也。
语文教案:阅读《三国演义》的技巧与方法
语文教案:阅读《三国演义》的技巧与方法阅读《三国演义》的技巧与方法一、导语《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由罗贯中创作而成。
这部作品以宏大的历史背景、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由于其篇幅庞大、人物众多和情节复杂,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阅读《三国演义》也许会有一些困难。
本教案将分享一些阅读《三国演义》的技巧与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二、了解背景在开始阅读《三国演义》之前,了解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这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发展脉络。
可以事先了解东汉末年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和各个势力之间的权力争斗,以及《三国演义》中涉及的重要人物的背景和身份。
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将故事内容与真实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增加理解和认知的深度。
三、掌握人物关系《三国演义》中有众多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特点、目标和互动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学生可以绘制一张人物关系图,将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展示出来。
可以利用不同的颜色或线条来表示各种关系,例如家族关系、爱恨情仇等。
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回顾。
四、关注核心故事尽管《三国演义》的篇幅庞大,但并不是所有的情节和人物都对整个故事的发展起到核心作用。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关注那些对整个故事起关键作用的情节和人物。
这些情节和人物通常转折重要、具有代表性或决定性的作用。
学生可以做一些摘要、标注或总结,在书上留下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也能够提高对核心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五、注重细节描写《三国演义》中的细节描写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展现故事情节和烘托氛围的重要手法。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重点关注作者的描写方式和手法。
例如,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行为举止、言辞或内心感受,透露出人物的性格、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本文将针对小学生阅读整本《三国演义》这一经典古代小说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通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全面而系统的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作品。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及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内容1. 学生将分段阅读《三国演义》全书,通过课堂导读和讨论了解每个章节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将进行人物分析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 学生将分组进行《三国演义》重要场景的改编演出,加深对情节的理解和再创作能力。
4. 学生将通过写作和口述形式,分享对《三国演义》的思考和评论。
三、教学方法1. 导读法:教师进行整本书的导读,提供背景知识和必要的解释,帮助学生把握整体框架。
2.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章节讨论,梳理情节,分析人物,提出问题并解决。
3. 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并进行角色讨论和演出。
4. 故事改编法:学生分组改编重要场景,进行创作和演出,展示在班级或学校。
5. 书面表达法:学生通过写作和口述形式,表达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流程1. 探究背景:教师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时间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
2. 导读解读:教师进行整本书的导读,预测故事情节,提出主题和思考问题。
3. 章节阅读:学生分段阅读《三国演义》,并进行课堂导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情节和人物。
4. 人物分析: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进行小组讨论。
5. 角色扮演: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带领其他组员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角色讨论。
6. 故事改编:学生分组选择重要场景进行改编和演出,通过创作和表演来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
7. 思考评论:学生通过写作和口述的方式,分享对《三国演义》的思考和评论,展示在班级或学校。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实践与反思——以《三国演义》为例
教学篇誗教学反思一、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须“有的放矢”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学习任务群”来建构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语文课程,“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三类课程中共同的学习任务群。
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时势是大势。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如此重要,作为落实主体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师,怎样具体落实“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便是迫切需要实践和思考的问题。
比如:如何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兴趣?如何定位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目标?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阅读与研讨?如何通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综合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如何检测和评价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效果?这些都需要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认真地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改进。
通常我们都强调做事情要“有的放矢”,在指导学生进行《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时,我们先确定阅读与研讨的“的”———目标,然后针对这个“的”去“放矢”———确定阅读与研讨的策略及方法。
(一)确定阅读研讨目标1.加强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重要性的认知,焕发阅读研讨的激情,自觉接受经典的熏陶渐染,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2.习练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多种方式方法,学以致用,为个人终身阅读与研讨打下基础。
3.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鉴赏典型形象,准确把握《三国演义》的内涵,认真涵咏整本书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二)明确阅读研讨的策略方法本策略方法。
2.学生阅读研讨《三国演义》,撰写心得笔记,注重思辨性。
3.分小组进行小课题研究,交流阅读与研讨的所思所得。
4.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及成果评比展示等评价机制。
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须“行之有效”新的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有着明确的要求,这是我们开展《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研讨的行动指南。
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按照这个标准去组织实施,同时也应以这个标准去检验效果。
为使活动行之有效,实践中我们将整个活动分为明义激趣、授业解惑、成果展演三个阶段。
(一)明义激趣,奠阅读研讨之基以经典言论引领。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推进教学设计与评价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推进教学设计与评价一、课前谈话(一)理解阅读的意义“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阅读并不是让我们学会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二)一句话说三国(评价:五分钟的课前谈话,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懂得阅读的意义,激励学生阅读;二是摸清学情,学生读了一个月的《三国演义》,读得怎么样了?教师优美的语言,为本堂课奠定了表达的基调。
)二、整体感知《三国演义》,介绍读书角度。
(一)分享关于《三国》,你想说谁?关于周瑜的教师总结语:乌林侥倖数帆风,便傍吴船向蜀中。
刘葛关张无寸土,肯容公瑾擅江东。
这是咏史中写给周瑜的。
关于诸葛亮、关羽的总结语.......总结:那我还知道毛泽东主席说:看《三国演义》,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
金庸的书评让我们看人物,毛主席的书评让我们看组织,不同的人看同一本书,角度是可以不一样的。
(二)拓展读书角度其实读这本书的角度还有很多,比如你去理清人物关系,你去寻找故事发生的环境,你去寻找故事主题......《三国》让所有人畅所欲言,从人物到场面,从场景到书评,阅读的角度不同,我们的体会就有所不同,可以是鲜活的人物;可以是回到那荡气回肠的古战场;可以是与名家的一次对话,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使得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时代延续。
(评价:一个月的阅读,相信很多学生读《三国演义》整本书已经接近尾声,但不用猜,很多孩子都是囫囵吞枣的状态下读的,所以拓展学生的读书角度,让学生带着新的角度再次走进书中,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新的读书法的挑战。
)三、识曹操(一)探究——奸雄还是英雄“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用短短十一个字,道尽了曹操这一生之作为。
那究竟,他这一生是功大于过之英雄,还是奸雄呢?1.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建议:(1)小组分工合作,选好记录员,汇报员(2)根据章回名字,小组成员一起商议选定最感兴趣的章节(3)每个小组成员都拿好笔,做批注(4)小组内发言,集思广益,记录员根据组内发言,整理并记录(5)小组共同梳理如何汇报(表格填关键字词)(6)由汇报员全班汇报(格式:我们组看的事件是__________,曹操的形象是_____,依据是________)2.汇报:“奸雄”观点(1)杀恩人(废汉帝陈留践位)师补充:因误会再加上曹操疑心太重杀死吕伯奢全家,最后曹操对陈宫说到:“身逢这样的险恶世道,只好宁教我负他人,莫叫他人负我了。
幼儿园阅读教案《三国演义》的课堂实践与反思
幼儿园阅读教案《三国演义》的课堂实践与反思一、引言在幼儿园的阅读课堂中,教师经常会选择《三国演义》这样的我国古典文学作品,来进行阅读教学。
这种选择不仅令人感到新鲜,更重要的是,它对幼儿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感态度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根据该主题,就幼儿园阅读教案《三国演义》的课堂实践与反思进行深度探讨与分析,以期对该主题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二、课堂实践1. 教学活动设计在幼儿园的阅读课堂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阅读《三国演义》,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可以通过图片、故事简介等方式引入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课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方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在课后,可以通过绘本制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巩固和强化幼儿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记忆。
2. 情感态度培养阅读《三国演义》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
通过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的形象,可以引导幼儿学会正直、勇敢、忠诚等美德;通过曹操、司马懿等人物的形象,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到一些负面情感和态度。
通过故事中的主题,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善良、宽容、团结等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反思与总结1. 教学成效评价通过对幼儿园阅读教案《三国演义》的课堂实践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认知发展。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幼儿园阅读教案《三国演义》的课堂实践是成功的。
2.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我个人认为,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活动设计,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合适的教育活动。
也要注重对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培养他们的美好情感和积极态度。
四、结语通过对幼儿园阅读教案《三国演义》的课堂实践与反思的深入探讨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活动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的。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三国演义》一书,并深入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2、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读《三国演义》。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的积累读书名言一、谈话导入1 .回忆《草船借箭》,激发阅读兴趣°同学们,五年级时我们学过《草船借箭》,你知道《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哪一本书?《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六回的内容改编而成。
2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三国演义》的名气已经远播于海内外,国外专家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
”而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的地位,向来称之为“第一本书”。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三国,找到阅读名著的金钥匙。
二、了解《三国演义》。
1、初识书本。
(师出示图书图片)教师介绍手中图书:当我们拿到i本新书,我们首先看封面,再看书脊,接着看封底,这是前勒口,还有后勒口,我们还要看前言。
2.走近书名(出示幻灯片)书名是我们读懂名著的第一把金钥匙。
请大家看屏幕,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
3、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作者是罗贯中,请大家读一读作者简介,猜一猜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当时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人民流离失所。
贫民出生的罗贯中,身处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特别希望这种动荡、悲惨的社会局面早日结束,心底的向往与长久的酝酿便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国演义》。
4、了解内容(出示幻灯片)我们来看内容简介,请大家找一找这本书中主要写了哪些故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2024年《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索《三国演义》以其宏大的历史叙事、复杂的人物群像、深邃的哲学思考,以及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屹立不倒,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作为一部文学审美价值极高的巨著,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性、智慧与策略的深刻展现。
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并深入理解《三国演义》,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开启阅读之旅的钥匙《三国演义》以其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错综复杂的情节线索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对于现代学生而言,这部巨著的篇幅之长、内容之广、思想之深,无疑构成了一定的阅读挑战。
教师需要成为学生阅读之旅的引路人,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打开通往《三国演义》世界的大门。
二、学情分析在展开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必须首先对学生的阅读基础、兴趣偏好、学习能力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阅读测试、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共性需求。
基于学情分析的结果,教师可以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逐步深入《三国演义》的世界。
三、教学策略1. 分阶段阅读,循序渐进针对《三国演义》篇幅较长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分阶段阅读的教学策略。
将整个阅读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小阶段,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例如,第一阶段可以侧重于了解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和情节梗概;第二阶段则深入剖析关键事件、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第三阶段则进行综合评价、创意写作或主题演讲等活动。
通过分阶段阅读,学生可以逐步积累阅读经验,形成对整部作品的完整认识。
2. 多样化研讨,激发思维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三国演义》的内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
如主题辩论、角色扮演、思维导图绘制、小组报告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
例如,在“诸葛亮智谋”的主题研讨中,学生可以分别扮演诸葛亮、刘备、周瑜等角色,通过模拟对话和场景再现,深入理解诸葛亮的智谋和人格魅力。
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实施地探索——以《三国演义》为例
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实施地探索——以《三国演义》为例一、引言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实施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规定:“在小学阶段的三个学段中,第一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第二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万字。
”新课标明确将“整本书阅读”归入六大任务群中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可见整本书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实施是指将整本书阅读融入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具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复杂的人物关系、经典的战役和深厚的历史背景,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理想选择。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三国演义》为例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实施,以期为文学类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实施的理论基础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完整的书籍,从而深入理解作品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
课程化阅读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并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
课程化阅读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分层次阅读、分角色讨论、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创意写作与艺术表现等。
三、《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在《三国演义》的课程化阅读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整体教学目标与任务,即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历史意识。
其次,选择适当的课程内容与教材。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某些历史时期的文化、精神以及社会特点;尝试品味古典名著的语言特点,进而获得阅读名著的乐趣。
《三国演义》由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教案
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教案《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教案、教学目标分享读书感受,大致理清人物关系。
学习阅读细节,关联前后事件分析人物、重读等整本书阅读方法。
从三国中学赤壁,从赤壁中悟团结。
教学重点1、温习小说内容,学会通过阅读细节、关联前后事件分析人物。
2、感受赤壁之战中,吴蜀团结一心,打败曹操,从而牵引到班集体和生活中去。
教学过程回顾内容朗诵杨慎《临江仙》(配乐)引入,明确本节课的任务——讨论、分享读书体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师)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齐) 回顾内容,理清人物关系师:《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板书章回体,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在这些英雄人物中,你知道哪些?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生:关羽师:他属于三国之中哪个国家?生:蜀国(老师板书)师:那么蜀国阵营里面还有哪些主要人物?生:张飞,刘备,诸葛亮等(老师板书)师:还知道哪些人物?生:周瑜师:属于哪国?生:吴国(老师板书)师:吴国里面还有哪些主要人物?生:孙权,鲁肃,黄盖等(老师板书)师:那么剩下哪国?生:魏国(老师板书)师:人物有?生:曹操曹洪荀夏侯惇(老师板书) 列出书中的任务关系图分享感受(我觉得) 师:刚刚理清了《三国》人物关系,那么你觉得书中谁让你最生气?生:吕布师:吕布那么英勇,为什么让你生气?生:吕布:无论从时间上、次数上,还是背叛主子的人数上,吕布当之无愧都应该排在第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原著整本书阅读的难点分析与实践策略《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I11《三国演义》以朝代更替为题材,运用交错式的叙事结构、全景化的战争描写,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艺术典型,深受学生的喜爱。
目前,由于《三国演义》原著的教学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厘清,《三国演义》原著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进入小学语文课堂存在一定的现实难点,导致一本学生广泛阅读的文学经典无法得到教师有效的阅读指导。
本文力求对《三国演义》原著阅读的现实难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现实需要的实践策略。
一,小学阶段开展《三国演义》原着阅读的现实难点推进《三国演义》原著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整本书阅读,很多教师存在一定的顾虑,因而存在颇多争议。
综合梳理来看,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一)能否促进语言知识的习得观点一:《三国演义》原著的语言缺乏亲切感,其文本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价值不够突出。
同前代小说相比,《三国演义》原著的语言文白相间,虽已较为通俗,但仍夹杂一定数量的古代汉语,导致小学生在阅渎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消磨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甚至课外读物的兴趣。
(二)能否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观点二:小学生对《三国演义》原著的阅读难以持续,《三国演义》文本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不够明显。
《三国演义》原著属于长篇章回体小说,共描写大小战争四十余场,有名有姓的人物一千二百多名,事件纷繁,内容庞杂。
较长的篇幅以及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导致每位学生的阅读进度不同。
因此,《三国演义》原著的阅读特别需要教师的指导。
基于我国目前小学语文课程时数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限制,教师难以采取常态化、个性化的阅读指导策略,致使《三国演义》原著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虎头蛇尾、流于形式,进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能否促进价值观念的养成观点j:小学生对《 -围演义》原著所体现的道德观难以分辨,其文本的育人功能尚存争议。
《三国演义》原著在反映政治军事集团争权夺利、尖锐斗争的同时,还描写了一系列政治骗局以及不同人物之间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场面,存在一定的消极思想。
由于小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相对欠缺、模仿力较强,使得部分教师及家长担心《三国演义》原著的部分情节易对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这直接影响了《三国演义》原著文本在小学课堂的使用。
由于以上原因,《三国演义》原著在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难以进入现实课堂,其“热度”仅存在于小学生课外的自发性阅读活动之中。
语文课堂无法回应学生的阅读热点,本身就是悲哀;历经时间打磨的文学经典无法走进课堂,着实令人扼腕。
一,小学阶段开展((三国演义》原著阅读的难点分析仔细分析,以上三种观点虽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都存在一定的偏颇。
(一)文白相间不是阅读难点首先,文白相间的语言特点不是《三国演义》的阅读难点,反而是小学阶段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的优势所在。
众所周知,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它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的成分。
有些古代汉语的特殊词组和句式,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存在了,但在构词法中还保留着。
I如“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支,三怕……”,曾经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真实写照。
小学阶段开展对《三国演义》原著的阅读,可以有效化解这些难点。
文白相间的语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原著的亲切感,更可为小学生将来系统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形成良好的过渡。
(二)篇幅长短不是阅读难点其次,《三国演义》原著虽然篇幅较长,但是如能根据恰当合理的教学策略加以推进,形成经验,不失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突破。
当前小学语文教科书多为“文选”式编写体例,虽有阅读主题加以统领,但内容之间的联系仍旧不够紧密,特别是缺少对整本书阅读的指导。
这样的编排体例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对于整本书阅读的经验与方法,使得《三国演义》原著的阅读半途而废,无果而终。
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时数已有所放宽。
以北京市为例,教师如能根据《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改进意见》的精神,利用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指导学生坚持阅读《三国演义》原著,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必将显著提升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能力。
(三)价值取向不是阅读难点《三国演义》中的部分内容虽存在钩心斗角的情节,但忠孝仁义仍是全书的价值主流。
学生如此关注的一本文学经典,恰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价值引领,才能帮助学生读出原著胼阐发的礼义廉耻,摒弃其中的奸诈狡猾。
因此,提倡《三国演义》原著阅读进课堂也正是重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的切实体现。
三,小学阶段开展((三国演义》原警阅读的难点突破(一)阅读时段的确定-\学五年级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第三学段学生已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
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中的表达效果。
在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明确安排了关于书的语文实践活动,冰心女士《忆读书》一文更是生动描述了自己童年时代阅读《三国演义》的心路历程。
以上内容都为《三国演义》的整本书阅读奠定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因此,《三国演义》原著的整本书阅读活动适宜在小学五年级实施。
(二)阅读材料的选用——连环画、文学剧本、小说原著为帮助学生突破文字障碍,阅读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阅读材料的选用上,我们应当达成一点共识:要想最大限度了解《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只有阅读原著才能得其精髓,无论何种形式的改编作品只能作为学生阅读入门之用。
基于以上的共识,再来比较当前市面上所发行的《三国演义》,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版虽然情节精要,语言通俗,却对原著内容进行了较大尺度的删改,导致不少重要情节前后缺失,行文不够连贯,不少优美的语言也未能得以保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比较《三国演义》原著的各种衍生作品,笔者认为:连环画、文学剧本是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不可缺少的辅助阅读材料。
连环画图文并茂、情节精要,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三国演义》原著的主要内容。
文学剧本场景清晰,语言丰富,则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原著中的人物形象。
(三)阅读教学的策略——比较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的阅读主要分为五个环节:经典导诿课、连环画阅读课、文学剧本阅读课、小说原著阅读课和戏剧表演展示课。
1.经典导读课导读课主要目的在于建立课内阅读与课外读物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三国演义》原著的亲切感。
导读课还要为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原著的内容编排与叙事线索。
2.连环画阅读课在连环画阅读课上,利用连环画图文并茂、情节紧凑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粗知小说(原著)主要内容,了解关键的故事情节。
由于学生在此环节需要阅读连环画的所有内容,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撰写阅读卡,力求提升学生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1)比较文本,感知文体特点·同小说原著相比,连环画有哪些不同之处7·阅读连环画有哪些优点和不足?(2)浏览文本,感知书册结构·浏览连环画《三顾茅庐》。
讨论这本连环画由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共同完成表格。
..教师总结:在阅读内容提要及正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绘制情节曲线,了解文章的发展顺序。
(3)研读文本,绘制情节曲线·概括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连环画《三顾茅庐》,试着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绘制情节曲线。
请同学们根据其中的关键情节,绘制情节曲线。
·完成阅读卡片。
3.文学剧本阅读课利用文学剧本场景清晰、语言丰富的文体特点,文学剧本阅读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原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由于学生在此环节只阅读文学剧本的关键情节,教师应帮助学生仔细品味文本中富有感染力的经典语言,着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力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国演义》文学剧本阅读教学选段刘备:“且等先生醒来再进。
”小童轻轻进屋;孔明卧于堂内席上。
刘备一动不动立于阶下;篱笆墙上,藤蔓青青;茅庐幽静,只听竹林中一声声鸟啼;石桥之下,溪水清澈,淙淙流淌。
时间不知过了多久,张飞显得烦躁不安。
他和关羽走入桨门,见玄德拱手立于阶下,张飞大怒:“这先生如此傲慢!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竞高卧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关羽忙死死拉着张飞,张飞恼得捧头蹲下;草堂内,孔明长嘘一声,堂外,刘备紧张得忙站直酸累的身子,谁知孔明只是翻个身又朝里睡着;小童要去通报,刘备忙用手势制止:“且勿惊动!”门外两人已烦累难忍,关羽耷拉着脑袋靠着门柱,呆呆地看天;张飞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头一栽一栽地打瞌睡:刘备一动不动,又立一个时辰。
草堂内。
孔明躺平身子,长长地伸了个懒腰,口吟诗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吟完坐起,刘备顿时来了精神,整理衣冠;屋内孔明的声音:“有俗客来否?”小童的声音:“刘皇叔已在堂外立候多时。
”孔明的声音:“何不早报!容我更衣相见。
”孔明转入内室:又是好一会儿工夫:小童撩起竹帘,孔明出现了——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耄,飘飘然有神仙气概;关羽、张飞惊而呆望着;刘备躬身大礼:“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1)比较阅读,关注文体特点·同小说原著相比,文学剧本有哪些不同之处?(划分场景,特别关注人物语言的刻画。
)(2)品味语言,感知人物形象·默读“草堂内”这一场景。
品读刘备的语言,体会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批注在书旁。
·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谦恭有礼?结合文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文本:刘备躬身大礼:“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昨日两次晋谒,不得一见。
”“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是虚谈?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这些语句如何体现刘备谦恭有礼?请同学们朗读屏幕中的语句,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学生自由朗读。
)·体会加点的词语,和你的同桌讨论,你有哪些新的发现?(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些语言都是古代文人雅士常用的敬语和谦辞,不仅体现了刘备的谦虚与恭敬,更树立了刘备求贤若渴的光辉形象。
(板书:谦虚恭敬。
)·学生朗读:指名读、齐读。
(3)理解细节,深化人物形象·除语言描写之外,文学剧本的作者还会将人物的动作等细节转换为舞台提示,帮助演员准确地体会人物形象。
·再次阅谟文本,思考还有哪些细节体现了刘备谦逊有礼的高贵品格。
·教师总结:简单动作提示,不仅体现了人物的品格,更为演出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学生配合动作读。
)(4)综合运用,再现人物形象·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和自己的学习伙伴排练“草堂内”这一片段,再次体会精彩的人物语言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