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网络与夹点技术

合集下载

_换热网络_夹点设计法完整版..

_换热网络_夹点设计法完整版..
I2=O1= I1- D1=10 SN2 D2=(2.5-2)(135-110)=12.5
I3=O2= I2- D2=-2.5
140 160 SN1
120 140 SN2
C1
物流 热容 初始 终了 热负 标号 流率 温度 温度 荷
H1 2.0 150 60 180 H2 8.0 90 60 240 C1 2.5 20 125 262 C2 3.0 25 100 225
140 135
110
H1
Ok = Ik – Dk SN2 D2=(2.5-2)(135-110)=12.5 Ik+1 = Ok
I3=O2= I2- D2=-2.5
SN3 D3=(2.5+3-2)(110-80)=105 I4=O3= I3- D3=-107.5
SN1 SN2 SN3
SN4
C2
120 140 100 120 80 100 60 80
140
135
100 120 SN3
80 100
SN4
60 80
SN5
40 60
SN6
C2
C1
20 40
H1
110
80
50 35 30
H2
I4=O3= I3- D3=-107.5 SN4 D4=(2.5+3-2-8)(80-50)= -135
I5=O4= I4- D4=27.5
Ok = Ik – Dk Ik+1 = Ok
7 换热网络合成
7.1 化工生产流程中换热网络的作用和意义 换热是化工生产不可缺少的单元操作过程。
在所有工艺流程中,都会有一些物流需要被 加热,而另一些物流需要被冷却。
例如,图7-1所示的乙烯裂解气甲烷化流程。

利用夹点技术对精馏系统换热网络的调优分析

利用夹点技术对精馏系统换热网络的调优分析

利用夹点技术对精馏系统换热网络的调优分析!赵峭梅"郭延红"张理平"付峰"郭莉#陕西省化学反应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延安$%&’’’(摘要)利用夹点技术对永坪炼油厂%’’万吨*年常压蒸馏装置换热网络进行了调优分析"找出了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采取节能措施和途径提供了依据+关键词)夹点技术,精馏,节能中图分类号)-.’/%01文献标识码)2文章编号)%’’34&’/5#/’’/(’64’’3&4’6在炼油厂中"主要的单元操作是精馏"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化学工业中最大的耗能操作+在生产中既需要加热公用工程"又需要冷却公用工程"如何合理利用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意义重大+为此"我们利用夹点技术对延安永坪炼油厂年产%’&7常压蒸馏装置的换热网络进行了调优分析"建立了换热网络图"找出了换热网络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优化组合提供了依据+%夹点技术理论及换热网络的合成%0%夹点理论8%9/:对于一个化工系统"当有多股热流和多股冷流进行换热时"可将所有的热流合并成一根热复合曲线"所有的冷流合并成一根冷复合曲线"然后将两者一起表示在温;焓图上"夹点即为在温;焓图上冷<热复合曲线在某点重合时系统内部换热的极限"重合点的传热温差为零"该点即为夹点+在夹点温差为零下操作"需要无限大的传热面积"可以通过技术经济评价而确定一个系统最小的传热温差;夹点温差"因此"夹点可以定义为冷<热复合温焓线上传热温差最小的地方+为了达到系统过程节能的目的"夹点理论的设计原则是)#%(夹点之上不应该设置任何共用工程冷却器, #/(夹点之下不应该设置任何共用工程加热器,#6(不应有跨越夹点的传热+夹点的出现将整个换热网络分成了两个部分)夹点之上与夹点之下"夹点之上是热端"只有加热和换热公用工程"没有任何热量流出"可以看作是一个热阱,夹点之下是冷端"只有换热和冷却公用工程"没有任何热量流入"可以看作是一个热源,夹点处热流量为零+%0/换热网络的合成在换热网络的合成中"需要考虑各种物流匹配"在夹点处物流匹配受的限制最多"因此首先考虑夹点处的物流匹配"即合成过程从夹点开始"将换热网络分成夹点上<下两部分"分别向两头进行物流间的匹配换热+夹点技术设计准则)%0/0%物流数目准则夹点将网络分成热端和冷端"对于热端来说热物流只能用冷物流来冷却"而不应有任何冷却器"这意味着"所有的热物流均要靠同冷物流换热达到夹点温度"而冷物流可以用公用工程加热器加热到目标温度+因此"每股热流均要有冷流匹配"即夹点以上的热流数目=>应小于或等于冷流体数目=?)夹点之上=>@=?#%(如果实际物流数目不能满足上述准则"则应通过分流来增加冷流数目+同理"在夹点之下"为保证每股冷流都被匹配"应有)夹点之下=>A=?#/(!收稿日期)/’’/9%’9/’基金项目)陕西省化学反应工程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B C’6(作者简介)赵峭梅#%D3D;("女"陕西延安市人"延安大学副教授+万方数据如果实际物流不能满足上述准则!则应通过分流来增加热流数目"#$%$%热容流率准则本准则适用于夹点处的匹配"夹点处的温差&’()*是网络中的最小温差!为保证各换热匹配的温差始终不小于&’()*!要求夹点处匹配的物流的热容流率+,-./0满足以下准则1夹点之上2345232678夹点之下23492326:8%永坪炼油厂精馏系统实况为了简明表示延安市永坪炼油厂的换热情况!我们将实际的工艺过程绘制成换热网络图!如图#所示"图#换热网络栅格图网络栅格图中的原始数据取于永坪炼油厂!每一条水平线代表一股物流!箭头指向右端的是热流!箭头指向左端的是冷流;左端是高温区!右端是低温区"箭头末尾的温度是物流的起始温度!箭头边的温度是目标温度"<表示加热器!=表示冷却器!两个由一条竖线连接的小圆圈表示一个换热器!圆圈所在的两股物流即为进行换热的冷热流体"垂直的虚线表示夹点的位置!线旁的温度即为夹点温度!热冷端温度相差&’()*"7问题表法当物流较多时!采用复合温焓线较为繁琐!且结果不够准确!此时常采用问题表法来准确计算"步骤如下16#8先将九股热流流体的温度6包括起始与目标温度8从大到小排列!同样将冷流体温度从大到小排列;6%8然后将热>冷流体温度统一相混!从大到小排列;678以冷>热流体的平均温度为标尺+即冷>热流体的平均温度相对热流体下降?@个夹点温差6&’()*.%8!相对于冷流体上升?@个夹点温差6&’()*.%80"划分温度区间"A 股热流有#B 个温度!:股冷流有B 个温度!但因目标温度出现了7个C D/!故应有%:个从大到小的冷热流体的平均温度!构成%7个温区"6:8计算每个温区的热平衡!以确定每个温区热量的余或亏!计算式为1&4E F 6G H I H JG H I K86L EJ L E M #8式中若&K E 为负值表示该温区有剩余热量!,N;G H I H !G H I K 分别为该温区内冷>热物流热容流率之和!,N./;L E !L E M #!分别为该温区的进>出口温度"第一温区输出热量等于第二温区输入热量!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个温区"6C 8从计算结果知!从第C 温区到第O 温区之间热通量为零!此处即为夹点6温度为%%:/8!夹点以上所亏热量共计P %A #Q D ,N !并且第一温区就出现了热量的亏缺!因此该P %A #Q D ,N 热量需用加热公用工程从第一温区补入"问题表如表#所示"6O 8依次类推!最后一个温区的热通量输出应为%B #Q P ,N !则确定最小冷却公用工程用量为%B #Q P ,N "A :第7期赵峭梅!等1利用夹点技术对精馏系统换热网络的调优分析万方数据表!问题表温区!温区"温区#温区$温区%温区&温区"##&###&"’""&("$(""$"!)###"物流亏缺热量*+,积累热量*+,热通量*+,输入输出输入输出"%%-.(&(/"%%-.(&’"-!.($)$’#!.-))#!"(.&$/"%%-.(&/%&’-.’$’#!.-))!&!!.#$)$&-.)$$/%&’-.’/&!$-.%$$!&!!.#$)!!$!.%($/!--.%"/&!$-.%$$/%-%(.("$!!$!.%($!#$!.("$!#$!.("$/%-%(.("$/’"-!.()$!#$!.("$(/&%.)%&/’"-!.()$/’""%.!-"(&%.)%&00/!-.&&/’("-.(!&/’((-.#%&"&".(#"")!.&-"!据问题表法所得之夹点1用试差法求夹点温差如表"所示表"试差结果表23456*7夹点平均3*7最小加热工程量*+,最小冷却工程量*+,!$无’"-%."(!%""#.%’’#!.($)"&$."&-!&""$’"-!.($)")!.&-"!)!)-’’’#.%&%)%.(-!"(""&’)(#.#)&’((.%&&"$""))!"-#!%#.-")从视差结果可知128456为!&7时1所需公用加热工程量最小1为’"-!9($)+,1则夹点温差确定为!&7:$结论根据以上夹点技术的计算结果及配合栅格图1对永坪炼油厂!(&8*年常压蒸馏装置换热系统设计进行详细的调优分析1得出以下结论;<!=根据夹点设计准则1应在夹点之上>?@>A 夹点之下>?B >A 1但在夹点上热流股数大于冷流股数1使得冷却工程用量和加热工程用量同时增大1夹点之下符合原则:<"=经校正本厂换热网络没有跨越夹点的换热器存在1且夹点之上无任何冷却工程及夹点之下无加热工程:说明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节能问题:<#=根据夹点设计原则1需夹点处匹配的物流的热流率满足;夹点之上C D ?@C D C 1夹点之下C D ?B C D C :校正后发现夹点之上符合此原则E 夹点之下所有热流都和原油换热1由于在物流中原油的C D 值最大1所以全都违反了此原则1这样能量就没有充分利用1也没有符合每一次匹配:<$=此换热网络在设计中形成了众多回路1而没有考虑到回路合并问题1致使换热器台数增加1操作费用增大F $G :<%=现行流程中所用冷热公用工程用量与计算结果比较;H 现行热公用工程I)))#9(#(+,H 计算所得加热工程I’"-!9($)+,H 现行冷公用工程I$(!’9!’-+,H 计算所得冷公用工程I")!9&-"+,由以上计算和比较可以看出1永坪炼油厂!(&8*年常压蒸馏装置的换热系统还有进一步改造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因素:参考文献;F !G 冯宵1李勤凌编著.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F J G.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F "G 倪进方.化工过程设计F J G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F #G 李淑培.石油加工工艺学<上册=F J G.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F $G 冷一欣1钱三鸿.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换热网络的改进设计F KG .炼油设计1!--’1"’<%=;$’/%(.L 责任编辑徐文梅MN O O P Q R S T Q U VU W T X Y O Q V R X T Y R X V U P U Z [\Y ]Q Z V ]S V \R X Y R ^]T _S V ]W U _‘Q V ZX Y S T Q V Z‘Y ]XU W _Y R T Q W [Q V Z][]T Y ‘a b c d H 5e f g 4h 51i j d k e 6g ?f 6l 1a b c >i m 5g n 56l 1o j o h 6l 1i j d m 5<D p f q 56A 5e r s h tm e u f p e 8f p tf v C ?h 45A e r w h e A 85f 6x 6l 56h h p 56l 1k e 6e 6j 65q h p y 58t 1k e 6e 6’!&(((1C ?56e =N z S ]T _S R T ;3?5y n e n h p{y h y 8h A ?6f r f l t f vn 56A ?e 6|A ?h A +y 8p e 6y v f p 456l ?h e 856l y t y 8h 4f v6f p 4e re 84f y n ?h p h|5y 85r r e 85f 6}?5A ?e 66{e r r tf {8n {8!1(((1(((8f 6y e 8k f 6lD 56lf 5r p h v 56h p t .~8v 56|y f {88?hn p f u r h 4f v h 6h p l ty e q 56le y n h A 8e 6|n p f q 5|h y 4h 8?f |y v f p 8?h h 6h p l ty e q 56l.!Y ["U _\];D 56A ?3h A ?6f r f l t E p h A 85v 5A e 85f 6E h 6h p l ty e q 56l(%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卷万方数据。

夹点技术(下)换热网络设计详细教程(附Aspen源程序文件)

夹点技术(下)换热网络设计详细教程(附Aspen源程序文件)

夹点技术(下)换热网络设计详细教程(附Aspen源程序文件)本教程以丙烯环氧化工段为例对换热网络的夹点设计过程进行详细说明,模拟的源文件来源于某一届化工设计大赛国赛特等奖作品。

本教程重在过程,夹点的原理已在本人的夹点技术原理与应用一文进行了详细介绍,因此本文不再进行解释说明。

另本教程参考了熊杰明老师及包宗宏老师的相关书籍,大家有什么不懂可以买来参考。

有兴趣学习的同学可以在本文文末获取Aspen源程序文件。

下面正式开始介绍使用Aspen Energy Analyzer进行换热网络设计的过程。

1、修改单位在进行设计之前,根据需要我们可以对单位进行修改,修改的方法具体为T ools/Preference/Variables/Variables/Units/Available Unit Sets页面下选用或者修改单位集。

本例采用默认的单位集。

2、数据导入本例采用直接从Aspen plus的模拟文件导入的方法,具体过程如下:(1)首先新建一个热集成文件,即点击Creat New HI Case创建新文件,出现如图的界面图1 新建文件其中上面的图标表示的含义从左往右依次是:从Hysys流程中导入数据、从Aspen流程中导入数据、从Excel中导入数据、打开目标查看窗口、打开复合曲线窗口、打开总复合曲线窗口、打开公用工程复合曲线窗口、打开换热网络网格图窗口。

(2)从Aspen流程中导入数据图2 从Aspen流程中导入数据图3 数据导入在左侧的Steps栏中,是导入的具体步骤,每一步都有相应的提示,从上往下步骤依次为选择文件类型,公用工程文件,模拟文件,经济文件、设定详细的选项、选择流程、改变公用工程或添加公用工程、选择加热器的公用工程、选择冷却器的公用工程、选择换热器的经济数据。

在右下角中的Tips中会提示你提供的模拟文件必须收敛,没有错误等等,有兴趣的可以将此提示看看,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点击“Next”,选择文件的路径。

17、第七章 换热网络 夹点设计

17、第七章 换热网络 夹点设计

H1
Ok = Ik – Dk Ik+1 = Ok
I1=0 SN1 SN2 D1=(0-2)(150-145)= -10 I2=O1= I1- D1=10 D2=(2.5-2)(135-110)=12.5 I3=O2= I2- D2=-2.5
物流 热容 初始 终了 热负 标号 流率 温度 温度 荷
H1 H2 C1 C2
Ik
DK Dk =
Ok
0 冷热均衡。 > 0 需外部提供热量。 < 0 有剩余热量。
Ik
DK
Ok
Ik:外界或其它网络供给 k 网的热,输入。 Ok:k网向外部或其它网排出的热量,输出。 则: 热衡式: Ik = Ok + Dk 变形:Ok = Ik – Dk (k = 1,2…N) 同时由于各网格间联系的存在,有: Ik+1 = Ok
计算第一个网格,由于此 前没有其他网格,故输入 视为0。
Ok = Ik – Dk Ik+1 = Ok
物流 热容 初始 终了 热负 标号 流率 温度 温度 荷
D1 = ∑Cpcold ( Tk – Tk+1 ) –∑Cphot (Tk’ – Tk+1’ ) = (∑Cpcold - ∑Cphot ) (Tk – Tk+1 )
7.2.2 换热网络合成的研究
换热网络合成技术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Hohmann的开创性工作 Hohmann在温焓图上进行过程物流的热复合, 找到了换热网络的能量最优解,即最小公用消 耗。
温焓图(T – H 图); 1 结构:横轴为焓,纵轴为温度。 2 物流在T – H 图上的标绘: T

T A
H2 B
E
H1
D

夹点技术原理及其在换热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夹点技术原理及其在换热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夹点技术原理及其在换热网络优化中的应用夹点技术原理及其在换热网络优化中的应用工093 林媛10091707摘要:能源危机的到来,节能降耗已是大势所趋。

夹点技术是换热网络、水网络优化最实用的节能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近几年在工程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和良好前景。

关键词:夹点技术;换热网络;过程工程;节能系统1 前言能源与人类文明和社会的发展一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当今的世界上,能源问题更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能源危机日益加深,过程集成方法成为热点话题,而夹点技术以其独有的实用、简单、直观和灵活?的优点正在被广泛使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夹点技术已从热回收的特殊工具发展成为一种卓有成效的过程设计方法,它是过程系统综合的强有力方法,其研究和应用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竞争能力等都有重大意义,在我国的工业和企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夹点技术(Princh T echnology,pinch又译作窄点、狭点、挟点)是英国Bodo Linnhoff 教授等人于70年代末提出的换热网络优化设计方法,后来又逐步发展成为化工过程综合的方法论。

夹点技术是能量回收系统分析的重大突破,80年代以来夹点技术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现已成功地用于各种工业生产的连续和间歇工艺过程,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 夹点技术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存在多股冷、热物流,过程综合就是要设计出能使冷热物流充分换热以尽可能回收热量,并同时满足投资费用、可操作性等方面的约束条件的过程系统。

夹点技术是以化工热力学为基础,以经济费用为目标函数,对换热网络的整体进行优化设计。

优化过程包括冷热物流之间的匹配,冷热公用工程的类型和能级选择;加热器、冷却器及系统中一些分离器、蒸发器等设备在网络中的合适放置位置;节能、投资和可操作性的i维权衡。

换热网络夹点技术

换热网络夹点技术

换热网络夹点技术
换热网络夹点技术是一种应用于传热系统中的先进技术,用于改善传热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它可以提高传热效率,减少发动机失速,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有效的换热器夹点技术可以使系统效率提高20%以上。

换热网络夹点技术具有多种优点,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可以提高系统效率。

在汽车发动机或空调系统中,采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汽车的加速和降温能力,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此外,换热网络夹点技术还可以降低系统的抗冲击能力,提高系统可靠性,这将有助于降低故障概率。

换热网络夹点技术的安装和维护也相对简单,因为它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工具,也不需要大量的电力和特殊的材料。

在安装过程中,只需根据设备的指示和规定,将整个换热网络以及换热网络夹点的部件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换热网络夹点技术的缺点也不容忽视,其中最大的缺点是成本较高。

换热网络夹点技术设备需要专门设计与深入研究,而且施工也相对复杂,价格成本高,考虑到这些因素,使用这种技术可能会带来投资回报期较长的问题。

总而言之,换热网络夹点技术是一种先进而有效的技术,可以提高传热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但也会带来一定的成本。

在决定是否使用这种技术时,应该考虑到设备价格、系统成本和可靠性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合理的决策。

换热网络与夹点技术

换热网络与夹点技术
• c. 费用相加得到总的年费用。不同的 $T min 对应不同的年费用
ΔTmin 的权衡
• 低ΔTmin • 1公用工程能量降低,能量费用↓ • 2换热量增大,投资↑ • 3推动力变小,换热器变大,投资↑ • 4热负荷减小,加热器,冷却器减小,投资↓ • 5依照回收期限,总费用估计 • 最终平衡将取决于换热器面积费用、加热和
• (2)易懂,适于手算; • (3)能够较快产生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 • (4)在过程系统中,已经有成功的应用实例,并
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存在问题
• 1能量松弛需要协调单元数、公用工程的消 耗量和面积3个因素,使网络的总费用最低。 PDM依赖使用者的直觉和简单的计算,所得 网络的公用工程的消耗量实际上对应着一 个新的夹点温差,这一自相矛盾的根源在 于网络中的所有单元均使用了单一的ΔTmin。 严格区分确定网络能量回收水平的最小温 差ΔTmin=HRAT和网络中换热器换热所允许 的最小温差ΔTmin=EMAT这两个基本概念,从 而形成了一种双温差法(或伪夹点技术)。
• 注意物流热容流率的变化,尤其是存在拓 扑陷阱的问题(温差下,净热流量大)。
5能量松弛
• 夹点之上: • Umin,1=N1-L1-S1 • 夹点之下: • Umin,2=N2-L2-S2
• Umin=Umin,1+Umin,2
• 以最小的能量牺牲,降低设备单元数的 “能量松弛”的方法如下:
• 1若存在回路,识别这条回路(跨越夹点) • 2通过加减负荷的方法来断开回路 • 3重新计算网络温度并判断是否违背ΔTmin • 4寻找松弛路径和T=f(x) • 5恢复ΔTmin
• 然后重复该方法应用于其他回路和路径, 得到具体不同设备单元数和能量用量的范 围。通常删除能量较小的设备单元。

夹点法设计能量最优的换热网络——李俊乾

夹点法设计能量最优的换热网络——李俊乾
125 100
240.0
262.5 225.0
问题表格(1) 子网络序号 冷物流及其温度 k C1 C2 SN1 SN2 SN3 SN4 热物流及温度 H1 H2
150 125 145 100 70 40 120 90 60
SN5
SN6
25
20
问题表格(2)
子网络 序号 赤字Dk kW 热量 kW 热量 kW
◆ 热容流率符合可行性规则2:
CPH<CPC
(热流股热容流率2.0, 冷流股热容流率 2.5、3.0)
◆ 按经验规则,应使热流股1与冷流股1匹配。
夹点热端的流股匹配
(2)冷端的设计
分析:
◆ 流股数符合规则1:
NH ≥ NC
CPH ≥ CPC
(热流股数 2,冷流股数2)
◆ 热容流率不符合规则2:
(热流股热容流率2.0、8.0, 冷流股热容流率 2.5、3.0)
目标 热负荷 kW Q 180.0 240.0 262.5 225.0
标号
流率
kW/ oC CP
温度
oC
温度
oC
Ts 150 90 20 25
Tt 60 60 125 100
H1 H2 C1 C2
2.0 8.0 2.5 3.0
(1)热端的设计
分析:
◆ 流股数符合可行性规则1:
NH <NC
(热流股数 1,小于冷流股数2)
无外界输入热量 Ik Qk 10 -2.5 -107.5 27.5
外界输入最小热量 Ik 107.5 117.5 105.0 0 Qk 117.5 105.0 0 135.0
SN1 SN2 SN3 SN4
-10 12.5 105.0 -135.0

夹点温度合成换热网络的理解

夹点温度合成换热网络的理解

)(s t p T T Wc Q H -==∆利用夹点温度合成换热网络摘要:化工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需要换热的工段,有些需要加热,有些需要冷却或冷凝。

如果能够合理地设计好换热网络系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共供热或供冷,而且还可能减少设备投资,达到节能的目的。

夹点技术(Pinch Technology )是合成换热网络常用的综合设计技术。

利用该技术设计合成公共供热或供冷最小的换热网络,在降低能耗,减少投资,保护环境等方面成效显着。

关键词:夹点技术、夹点的确定及意义、换热网络合成1.夹点技术夹点技术是以热力学为基础,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过程系统中能量流沿温度的分布,从中发现系统的用能“瓶颈”所在,并给以“解瓶颈”的一种方法。

夹点限制了换热网络可能达到的最大热回收。

用夹点技术设计合成的换热网络,可推广应用于整个过程系统的能量分析与调优。

目前,夹点技术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取得较好的成效。

我国高校,设计部也已将夹点分析方法用于原油预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取得满意效果。

1.1温焓图用温焓图(T-H 图)能够简单明了地描述过程系统中换热网络中物流的热特性。

在温焓图上可以用一段线段或曲线描述物流的换热过程。

例如,当某一工艺物流从供应温度Ts加热或冷却到目标温度Tt,其所需的热量或冷量(该过程的焓差)为 式中,W 为质量流率kg/h;Cp 为比热容,kJ/kg.K;由此,就可在温焓图中画出表示物流温度及热量的变化的直线。

若Q 为负值,表示物流被冷却,需要冷量,在图中的直线为有一条箭头指向左下方的直线;若Q 为正值,表示物流被加热,需要热量,在图中的直线为有一条箭头指向右上方的直线。

若为一水平线,则表示为饱和物质流体的焓变,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若为曲线,则表示为多组分物质流体的热量变化。

1.2组合曲线在一个过程系统中,会有多股热物流和冷物流,在研究过程中,常常把多股物流在温焓图中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考虑冷热物流的匹配换热问题,这样才更有意义。

利用夹点技术分析优化换热网络

利用夹点技术分析优化换热网络

朱 玉笨 , 周丹 黎
( 西安石油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 陕西 西安 706) 105
摘 要 : 绍 了夹点技 术设计 的基 本概 念及设 计原 则 . 介 以标 定 数据 为 基础 , 用 夹点技 术 对某 炼 油厂 运 常减压 蒸馏 装置换 热 网络 进行优 化 分析 , 经济 评价 结果表 明优 化后 的换 热网络 节能效果 较好 . 关键 词 : 夹点技 术 ; 常减压 蒸馏 装置 ; 换热 网络 ; 化 4 L
文章 编 号 :630 4 20 )606 .3 17 —6X(08 0—0 70
利 用夹 点技 术 分 析 优 化 换 热 网络
O t z t no e t x h n e ew r y Iigpn h t h oo y p i ai fh a c a g rn t ok b s ic c n l mi o e ln e g
L衄h f1 i 0 【 等开发的夹点技术 P F PnhP i e f J D ( i o t — c nD s nMe o ) 一项最为成功 的过程集成技术 . i t d是 g h 夹 点技术是从装置的热流分析人手 , 以热力学为基础 ,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系统 中能量 流沿温度 的分布, 从 中发 现系 统用 能 的“ 颈 ” 在 . 为 夹点 技 术 具 有 瓶 所 因
有 换热 网络进行改 造时 , 般 以经 济 目标 ( 一 即最小 的
公用工程提供 Q . 的冷却量才能将热流股冷却到 c 曲 目标温度, 中间重叠部分表示通过换热最大可 回收
的热 量 QR u . .x
1 2 夹点技 术的基本 设计原 则 .
夹点把网络系统分成 2 个在热力学上相互分离
的两个 子 系统 . 夹点 上方 的子 系统是 热 阱系统 , 热公

夹点技术在换热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夹点技术在换热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Ab s t r a c t :He a t e x c h a n g e r n e t w o r k o p t i mu m d e s i g n i s a k i n d o f p r o b l e m w h i c h i s f r e q u e n t l y o e e u r r e d i n t h e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
萄 : : t
2 0 1 3年第 9期
文章 编号 : 1 0 0 2 — 1 1 2 4 ( 2 0 1 3 ) 0 9 — 0 o 4 4 一 o 4
夹点技 术在换热 网络优化 中的应 用
标 温度 [ 6 】 。
需要加热 , 一些工艺物流需 要冷却 , 如果可 以适 当 将 这 些冷 热 物 流进 行 有 效 的匹 配 , 用热 物 流 给冷 物 流加热 ,使得冷热物流分别达到他们的 目标温度 , 增 强其 回 收能 力 ,最 大 限度 的减 少 公 用 工 程 的使 用, 这样就减少 了能源浪费 , 增加了经济效益 ] 。
遂 马 可, 孙 铁, 张素 香
( 辽宁石 油化工大 学 机械工程学院 。 辽宁 抚顺 1 1 3 0 0 1)

要: 换热 网络 的优化设计是石化行业生产过程 中经常遇到 的问题 , 夹点技术在换热 网络优化 中有着
重要的地位。本 文简要 阐述 了换热 网络的基本思想以及夹点技术在换热网络中的应用 , 用一个 简单例子说明
me t h o d o f i s s u e f o r m, a n d t h e l i mi t a t i o n s o f p i n c h p o i n t . Ke y wo r d s :h e a t e x c h a n g e r n e t w o r k; p i n c h p o i n t ; o p t i mu m d e s i n; g a p p l i c a t i o n

第5章 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

第5章  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

组合曲线的构造过程
例题:三个冷物流,构造组合曲线。
5.1.3 在T-H图上描述夹点
夹点 两曲线的垂直距离=ΔTmin
凡是等于P点温度的热流体部位和等于Q点温度的冷流体部位都
是夹点。热流体的夹点温度与冷流体的夹点温度相பைடு நூலகம்ΔTmin。
夹点描述所得信息: (1)过程系统的最小传热温差,夹点部位的传热温差最小; (2)最小的公用工程加热负荷QH ,min ; (3)最小的公用工程冷却负荷QC, min ; (4)系统最大的热回收量QR,max ; (5)夹点将系统分为热端和冷端,热端在夹点温度以上,只需 要公用工程加热(热阱); (6)冷端在夹点温度以下,只需要冷公用工程冷却(热源)。 夹点温度差的影响: ΔT min大,QH, min、QC ,min 增大,QR,max减小
SN6
对子网络进行热衡算:
Ok=I k-D k
D k=(∑CPC- ∑CPH )(T k-T k+1)
k=1,(温度间隔为 150~145 ℃)
D 1=(0-2) ×(150-145) = -10
(负赤字表示有剩余热量10kW) I 1 = 0 (无外界输入热量) O1= I 1 - D 1= 0 -(-10) = 10 O1为正值,说明子网络 1(SN1) 有剩余热量供给子网络2(SN2)
80 100
87.5 0 135 25
100 87.5
0 135 25 12.5
结果比较:
选用不同 △Tmin 值计算结果的比较
△Tmin /℃ QH,min / kW QC,min / kW
20 15 107.5 80 40 12.5
夹点位置 / ℃ 热物流 冷物流
90 90 70 75

常减压换热网络优化及窄点技术应用

常减压换热网络优化及窄点技术应用

常减压换热网络优化及窄点技术应用一、换热网络的组成及其重要性换热网络是常减压装置热能回收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典型的换热网络如图1所示,其中换热单元数为20~50个,换热器台数为3~60台。

原油分多路与初常顶油气、侧线油、中段回流、减底油进行多次换热,构成一个十分复杂的网络系统。

原油预热流程如不经网络优化,原油进常压炉的温度较低。

70年代以前,国内大多数常减压装置原油进炉温度为230 ℃~250 ℃,装置消耗的燃料油约为加工原油的 1.5 %~2 %。

经过网络优化后,燃料油下降到0.8 %~1 %,从而大范围的降低了装置的能耗。

表9-1列出了国内几个装置原油换热系统的技术指标,从中可以看出:网络优化得出的换热流程能够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

常减压装置,由于采用了网络优化并逐步改善网络优化技术,装置能耗已从18.29 万千卡/吨原油降至10~12万千卡/吨原油,常减压装置设计的能耗水平已居世界同类装置的前列。

表9-1 热交换器网络合成技术用于老装置改造效益分析二、换热网络优化及窄点技术应用1、换热网络合成及优化方法热交换网络的最优化合成是过程合成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一个热交换器网络的合成和其他过程合成一样,既要寻找最优的外形结构,又要对给定的外形结构进行设计变量和操作变量的优化。

所谓外形结构,就是要解决物流的分流,冷热流的匹配、排序以及决定冷、热流进出系统的次数。

而所谓设计变量和操作变量,主要是指设备的选型、冷、热流在热交换器中管程壳程的流向,物流的流体力学状态和传热系数,物性数据与温度的关系,系统总压降的限制与在各换热设备上的分配等,这里涉及到数值与非数值优化问题,而且这些变量都是以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存在。

因此,一个热交换器网络的合成问题是一个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问题。

主要包括下列问题:a) 选取换热系统的最小接近温差△Tmin,该温差一般由换热网络的投资费和操作费极小化决定。

b) 在给定△Tmin下取得最大热能回收率或最高换热终温。

夹点技术与换热网络优化综合

夹点技术与换热网络优化综合
现要求由换热器、加热器和冷却器及联 络管线组成一个系统,即一般称之为换热网 络,使工艺流股达到要求的温度条件,而且 使规定的目标函数为最优。一般以年成本作 为目标函数,包括运行费用和设备费用。
为简化起见,运行费用只指公用工
程的消耗,而设备折旧费可按简化的换 热面积公式计算,即
z
kskl aAik
在能源问题不太突出的时代,一般均采用 这种一对一的方式。根据加热温位的要求, 设置加热炉或预热器,水冷器或空冷器,为 此在全厂设置有加热炉、锅炉房、变电所、 凉水塔等公用工程设施。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紧张,人们认
识到上述方式的浪费。提出பைடு நூலகம்以用反应 器出口物流来预热进料,如图(b)。 由于传热温差的影响,第二进料经预热 后,其温度尚达不到要求,因此还需再 设一个补充加热器。但加热器和冷却器 的负荷都显著降低了。
kl
i
式热换中器热的器s年 、kl 消 加为耗 热第量 器k, 或种冷公k为却用单器工价的程,换用A热于i为面第第积l台I,台加a
和b是计算设备费的常数 , 是年折旧
率 。在计算换热面积时,往往取换热系
数为常数。
二、换热器网络的综合方法
自从C.S.Hwa于1965年首次提出换热器网 络优化问题以来,许多学者对换热器网络进 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最优或接近最 优的综合方法。根据研究方法的侧重面不同,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但两者都减少了。
当两流股在某截面处的温差减小到允许的 最低温度△Tmin时,换热量达到最大极限Qx,max, 如图c。此时的公用工程量最小,即QH=QH,min和 Qc=Qc,min。
随着△Tmin的减小,公用工程耗量降低。因 此△Tmin是基建费与能耗折衷考虑的结果。

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

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
定的传热要求。
问题表格2
子网络 序号
SN1 SN2 SN3 SN4 SN5 SN6
问题表格(2)
△Tmin = 20 ℃
赤 字 热量/kW 无外界输入热量 热量/kW 外界输入最小热量
Dk / kW
Ik
-10.0
0
Ok
Ik
Ok
10.0 107.5 117.5
12.5 10.0 -2.5 117.5 105.0
Q W cp (Tt Ts ) H 斜率 T Tt Ts 1
H H W cp
W·cp-热容流率
不同物流在 T-H 图上的标绘:
冷物流 热物流
纯组分气化 纯组分冷凝 多组分气化 多组分冷凝
5.1.2 组合曲线
将系统的物流组合起来,以便于进行过程的冷、热物流的合 理匹配。 组合方法:
例 一过程系统含有的工艺物流为2个热物流及2个冷物流,给 定的数据列于表 中,并选热、冷物流间最小允许传热
温差△Tmin = 20 ℃ , 试确定该过程系统的夹点位置。
物流标号 热容流率CP / ( kW/℃ ) 初始温度Ts /℃ 终了温度Tt /℃ 热负荷Q / kW
H1要公用工程加热(热阱);
(6)冷端在夹点温度以下,只需要冷公用工程冷却(热源)。 夹点温度差的影响: ΔT min大,QH, min、QC ,min 增大,QR,max减小
适宜的ΔT min 是总费用最低的优化值。
5.1.4 用问题表格法确定夹点
热级联: 每个单元都是相似的传热过程组 成的串级结构。每一级相当于一个子网络
热级联- 虚拟的结构,同一温位的物流 集中于同一级。
第 k 级的热平衡 (k =1、2、3、4、…..K) 输出 = 输入- 赤字 Ok=I k-D k

换热网络优化——夹点理论课件

换热网络优化——夹点理论课件
重要性
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环保要求的提 高,换热网络优化对于企业降低生产 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换热网络优化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
提高换热网络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同时保证生产过程的稳 定性和产品质量。
原则
在换热网络优化过程中,应遵循系统能量利用效率最大化、操作费用最小化、 环境影响最小化等原则,确保优化方案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CATALOGUE
换热网络优化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石油化工企业的换热网络优化
总结词
通过夹点理论优化,实现节能减排
详细描述
某石油化工企业采用夹点理论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通过调整工艺流程和操作参数,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提高 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案例二:某钢铁企业的余热回收系统优化
总结词
提高余热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通过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 二定律分析系统中流股的 能量平衡和转化。
数学模型建立
根据系统流程图和热力学 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模拟 流股之间的热量交换。
夹点条件确定
通过分析数学模型,找出 系统中的夹点位置及其操 作条件。
夹点理论在换热网络优化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夹点理论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系统中 的夹点位置,为换热网络的优化提供 指导。该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各种 类型的换热网络。
局限性
夹点理论仅适用于稳态系统,对于动 态系统需要进行额外的处理。此外, 夹点理论无法处理复杂的化学反应和 多组分物系等情况。
03
CATALOGUE
夹点理论在换热网络优化中的 应用
夹点分析在换热网络优化中的步骤
确定目标函数
确定优化目标,如最小 化换热网络的能耗或成

夹点理论及其在换热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夹点理论及其在换热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夹点理论及其在换热网络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大大增加了能源的消耗,石油化工作为耗能的重点行业,其中的换热网络是耗能的关键。

因此,优化换热网络结构,并尽可能回收热量是我们当下必须要做的,研究人员利用夹点理论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本文将对夹点理论概述、夹点技术原理及其设计以及夹点理论在换热网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此来推动夹点理论在换热网络中的应用,进而推动石油化工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夹点理论;换热网络;应用;研究前言: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且能源利用率较低,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因此,节能降耗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夹点理论在石油行业的普及和发展,通过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在石油行业节能降耗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一、夹点理论概述夹点理论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由英国教授提出的,直到80年代在能量回收方面具有重大突破,并在大部分西方国家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普及,直到今天,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杰出的贡献。

夹点理论主要是指将热力学作为基础,从整个系统中分析、整理能量的具体分布,并在中间找到耗能点,最终解决耗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节能技术,夹点理论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能源消耗,也能够更加快速地找到能源消耗点,并及时对设备进行优化,解决能源消耗过高的问题[1]。

夹点理论的设计工艺主要针对冷、热两大物流,能够促进二者之间换热并最大程度将热量回收,最终将回收热量继续投入生产等方面。

因此,夹点理论就是通过冷、热物流的运动轨迹对整个工艺过程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节能降耗以及优化改造的策略。

二、夹点技术原理及其设计夹点理论要达到的目的是将能量回收最大化,通过设备工作热量曲线将阻碍回收热量的点找到,并且经过合理、科学的改造,使其顺利回收热量,达到最优程度[2]。

利用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

利用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

利用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马连强Ξ郑开学 贺鑫平 高建红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 710054摘要 介绍夹点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利用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的原则,列举利用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过程的实例,并简单介绍换热网络优化方面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 夹点技术 换热网络 设计 夹点技术(Pinch P oint T echn ology)是由Linnhoff为首的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1C1I)的系统综合小组开发的。

这个小组曾在1977~1981年对老厂技术改造及新厂建设的18项工程设计进行了重新设计计算,发现用新的原理设计平均可以节能30%,有的项目不仅可以节能,而且重新安排后节省了投资。

1982年美国联碳公司请Linnhoff指导,在一年时间内试算了9个工程实例,结果证明,用这种方法平均可以节能50%,用于老厂技术改造的设备投资一般可以在2~12个月内回收。

因而这种技术被认为是成熟的并可以在工业中普遍推广使用。

经验证明,采用这种方法在新设计中可节省能源和设备投资,在老厂技术改造中可用较少设备投资回收尽可能多的能量。

1 基本概念111 TH图工艺流股的热特性可以用TH图很好地表示出来。

当向某冷流股加入热量dQ时,如果温度变化为dT,则可以用式(1)描述:dQ=W・Cp・dT(1)式中,W为冷流股的质量流量,kg/h;Cp为冷流股的比热,kJ/(kg・℃)。

对于特定的冷流股,如果在温升范围内C p 变化不大,可将W・Cp当成常数,定义为热容流率CP,即:CP=W・Cp(2)则式(1)变为:Q=CP(T T-T S)=ΔH(3)式中,T T为冷流股的目标温度,℃;T S为冷流股的供给温度,℃。

这样就可以把该冷流股加热的过程用TH图表示出来,如图1所示。

图1 流股的TH图流股TH图的斜率为热容流率CP的倒数1/ CP,CP越大,斜率越小,在同样的热负荷下流股的温度变化越小。

当冷流股在温升范围内比热Cp变化显著时,流股的TH图是非线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可将温升范围分为若干个比较小的温度区间,在各个温度区间分别画出TH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油加工综合能 千克标准煤/吨 99 耗
乙烯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886
86 857 1350
-13 -29 -52
合成氨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1402
“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投资需求
工程名称 节能重点工程 投资需求(亿元) 9820 节能减排能力(万吨) 30000(标准煤) 420(化学需氧量)、277 (二氧化硫)、40(氨氮)、 358(氮氧化物) 支撑实现上述节能减排能力
存在问题
• 2由于将换热网络分为两个子系统设计,当 起始最小温差改变时,拓扑陷阱的潜在影 响增大,且最终会影响费用—ΔTmin的准确 度。 • 3先形成基本网络,然后减少单元数,能量 回收减少在初始网络产生以后,再考虑单元 数和面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在 产生初始网络的同时,就应同步考虑单元数 和面积。
3从夹点开始,采用可行性规则分别 设计子网络
• 确定夹点,由夹点向外设计。夹点附近需要严 格处理。夹点上方的子系统是热阱系统, 夹点 下方的子系统是热源系统,利用夹点技术对换 热网络进行设计时,必须遵循3个基本原则:在夹 点设计中, 物流的匹配应遵循以下准则: • (1) 物流数目准则, 夹点设计法的可行性规则要 求夹点上方的热工艺物流数目 Nh 不大于冷工 艺物流数目Nc, 即满足Nh ≤ Nc; 夹点下方满足 Nh ≥ N c。
存在问题
• 4设计的第(6)步骤,依赖的物理基础是垂直换 热模型。这是逆流换热在网络设计中的推 广。垂直换热模型仅在物流的膜传热系数 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预报网络的最 小面积。另外,实现垂直换热模型需要多得 多的单元数。 • 解决办法,改良逆流热交换,引入修正因 子FT=f(R,P),R是热物流温差对冷物流温差 比值,P是冷物流温差与热、冷物流进口温 差比值。
4两个子网络想加,形成一个总体初 始网络,该网络完成预定的能量回 收目标;
• 在夹点处注意换热器的合并,初步分析总 网络的能量分布。
• 注意物流热容流率的变化,尤其是存在拓 扑陷阱的问题(温差下,净热流量大)。
5能量松弛
• • • • 夹点之上: Umin,1=N1-L1-S1 夹点之下: Umin,2=N2-L2-S2
• 用位移温度,它是一种平均值,所有热物 流温度减少ΔTmin/2,所有热物流温度减少 ΔTmin/2.
• 热容流率CP=质量流率W(kg/s) ×比热容 Cp[kJ/(kg· K)]
• c温度排序划分子区间,各自区间热量换算, 确定夹点,确定区间Qi
ΔHi=(Si-Si-1)(Σ CPh-ΣCPc)i
网络改造
• 针对网络改造,需要注意尽量利用现有换 热器设备装置及管线。有些工艺中还涉及 禁止匹配和强制匹配。
1 改造设 备
Mer设 计
3
3
现有设 备
2
改造手段主要有四种
• 1重排,可以点到两台换热器的顺序,研究 热回收; • 2重新配管,类似于重排,但可能用于其他 新匹配; • 3增加新匹配; • 4分流,分流一股物流,同时减少夹点匹配 包含的物流负荷。 • 四种方法可能吧加点移动道不同的夹点匹 配,因此需要反复应用已达到最终目标。
总结
• 夹点分析在对过程系统热力学特性进行深 刻理解基础上,根据热力学和图论法为过 程系统的能量优化综合建立起了简单的图 形工具和优化原则;并能充分发挥工程师 的工程经验,再详细建立优化目标,并考 虑过程的可操作性、装置不知、安全性等 因素,驱动过程设计达到一个热力学搞笑 和实际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 a. 根据 $Tmin= HRAT 采用问题表格法或者温 焓图确定能量回收量, 进而计算网络的年运 行费用; • b. 采用垂直换热模型确定网络的面积, 采用 图论中的欧拉定律确定夹点两边的子网络 的最小单元数, 并按照每一单元分配相等面 积的规则计算出网络的投资, 进而计算相应 的年费用; • c. 费用相加得到总的年费用。不同的 $T min 对应不同的年费用
夹点技术的基本方法
1给定初始夹点温差,或根据要求确定温差,确 定夹点温差; 2在夹点处将网络分为两个独立子网络; 3从夹点开始,采用可行性规则分别设计子网络; 4两个子网络想加,形成一个总体初始网络,该 网络完成预定的能量回收目标; 5采用能量松弛; 6剩余问题分析(RpA一Remaining Problem Analysis) 和驱动力图(DFP一Driving Foree Plot) 7改变夹点温差,进行迭代,直至找到最优。
• 根据以上规则,由上到下,分别பைடு நூலகம்热公用 工程物流,常规热物流,常规冷物流,冷 公用工程物流。在各物流区域内从上到下 温度升序排布。 • 需要考虑温度推动力,GB换热器的换热面 积及使用范围,传热系数设置,完成能量 会匹配。
• 适当采用循环匹配,无限个小的换热器循 环匹配,则没有能量惩罚。循环匹配顺序, 温度是关键,离夹点远的物流应外部匹配。
• 在换热网络中,对于换热设备存在欧拉广 义网络理论: • U=N+L-S • U为单位数,N为物流数,L为回路数,S为 独立的子网络; • 通常使L=0,不存在子集同等S=1,(但为了 减少单元数,可改变负荷强迫子集同等) • Umin=N-1
费用目标
• • • • • • • 能量费用目标 CE=CHQH+CCQC 换热器费用,假定换热单元为Umin CN=Umin[a+b(ΣA/Umin)c]管壳式 总年度费用 CT=CEB+CN/R B—年运行时间;R—设备折旧年限
ΔTmin 的权衡
• • • • • • • 低ΔTmin 1公用工程能量降低,能量费用↓ 2换热量增大,投资↑ 3推动力变小,换热器变大,投资↑ 4热负荷减小,加热器,冷却器减小,投资↓ 5依照回收期限,总费用估计 最终平衡将取决于换热器面积费用、加热和 冷却费用以及回收投资的回报期。
最优ΔTmin
夹点技术优势
• (1)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有选择的余地。当 然这种余地对设计者来说,既是方便之处,也 包藏着隐患,因为设计者实际上很难在构成 组合爆炸的多种选择中,仅依靠PDM的直觉 和简单的计算就能找到其中的最佳选择; • (2)易懂,适于手算; • (3)能够较快产生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 • (4)在过程系统中,已经有成功的应用实例,并 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2在夹点处将网络分为两个独立子网络
• 较简单的网络仅有一个夹点,但在引入多 公用工程情况下,特别是低等级公用工程, 往往会出现一个或多个公用工程夹点,进 而引进多夹点网络设计,使用平衡网格图。
• (对于近夹点,可以用问题表格计算出热 流率。较大的偏离意味着近夹点有效转变 为新夹点,称为网络夹点,是由网络结构 的选择而不是物流数据的本质引起。)
The end!
希望老师同学们批评指正 谢谢!
存在问题
• 1能量松弛需要协调单元数、公用工程的消 耗量和面积3个因素,使网络的总费用最低。 PDM依赖使用者的直觉和简单的计算,所得 网络的公用工程的消耗量实际上对应着一 个新的夹点温差,这一自相矛盾的根源在 于网络中的所有单元均使用了单一的ΔTmin。 严格区分确定网络能量回收水平的最小温 差ΔTmin=HRAT和网络中换热器换热所允许 的最小温差ΔTmin=EMAT这两个基本概念,从 而形成了一种双温差法(或伪夹点技术)。
• Umin=Umin,1+Umin,2
• 以最小的能量牺牲,降低设备单元数的 “能量松弛”的方法如下: • 1若存在回路,识别这条回路(跨越夹点) • 2通过加减负荷的方法来断开回路 • 3重新计算网络温度并判断是否违背ΔTmin • 4寻找松弛路径和T=f(x) • 5恢复ΔTmin
• 然后重复该方法应用于其他回路和路径, 得到具体不同设备单元数和能量用量的范 围。通常删除能量较小的设备单元。
• d取出工艺夹点位置,及QHmin及Qcmin,从而 确定公用工程的最小值,方便后续设定能 量目标 • e得出温度区间图
• 建立能量目标,经济目标,单元设备目标 和换热面积目标
能量目标
• 通过温焓图的组合曲线,根据温差确定最 小热、冷公用工程得到H2414kW,C1231kW
面积目标
单元设备目标
• 如果实际系统中物流数目不能满足上述准 则,则应通过将物流人为地分流来满足该准 则。该准则主要是针对夹点处的物流, 夹点 处的物流必须遵循该准则; 而在远离夹点处, 只要温度许可, 物流可逐次进行匹配, 不必遵 循该准则。 • 通过分流实现
• (2) 热容流率准则, 夹点之上须满足 CPh ≤ CPc, 夹点之下满足 CPh ≥ CPc(注: CPh热流的 热容流率, CPc冷流的热容流率)。 • 如果夹点处的实际物流不能满足该准则, 就 应通过分流来减少夹点之上所需匹配的热 容流率或夹点之下所需的冷流的热容流率。 • 注应该尽量避免热量穿过夹点,夹点之上 应该尽量避免引入公用工程冷却物流;夹点 之下应该尽量避免引入公用工程加热物流; 应该尽量避免热量穿过夹点否则导致能量 惩罚
十二五节能规划
• 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 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 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 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 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具体节能目标
指标 单位 2010 2015 变化率 -21%左右 单位工业增加 % 值(规模以上) 能耗
1在没有特殊说明情况下,常规夹点 温差,一般取10~20℃
a首先要考虑的是物流选取: 任何需要加热或冷却的但其组成保持保持 不变的流动成为称为物流。 反应过程不是物流,因为它在组成上发生 了变化;补充物不是物流,因为他不需要 加热或冷却。 物流热容流率随温度存在变化,需要分段。 物流分割不宜太多,增加网络复杂性。
6通过剩余问题分析和驱动力图进一 步优化网络。
• RPA可通过关注能量目标和投资费用目标来 完成,可在放置换热器,加热器和冷却器 后使用,常应用在能量分配上难为后续设 计打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