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人民版历史必修1全册课件:专题1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
行政权力,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是政治民主监督 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朱元璋太子的老师、大学士宋濂一次上朝, 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 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 地说:‚你没有欺骗我。‛ 国子监祭酒宋讷,曾因事在家独自生气,面 有怒容。朝见时,朱元璋问他为什么生气,宋讷 大吃一惊,照实陈说。朱元璋把派人偷着给他画 的像拿出来,宋讷才恍然大悟。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沁园春〃雪 ……
毛泽东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秦始皇
汉武帝
学科网
唐太宗
宋太祖
成吉思汗
一、皇权至上(皇帝制)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 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 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 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起草政令)(审核政令) (执行 政务)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4)宋
①设中书门下(政事堂),行使宰相职权 ②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权力 ③设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总理财政
(5)明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
明朝初年,胡惟庸做宰相后,权倾朝野。他 生杀予夺,骄恣擅权。不仅毒死了明太祖器重的 谋士刘基,还僭用皇帝专有的装饰,连呈送给皇 帝的奏章他也要先过目。凡是对自己不利的奏章 一律扣留。胡惟庸的恣意妄为向皇权提出了极大 挑战,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页
新课标人民版 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专题一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皇帝制度;西汉的中朝与外朝;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元朝的行省制度。
2.理解封建皇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必然要求。
3.了解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演变。
4.了解秦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权力的目的和影响。
认识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剖析秦汉至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结构入手,引导学生总结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运用图示、引文等材料,比较古代政治发展变化特点,初步掌握制表及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这一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我国统一的封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教材要点政令出一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特点: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皇权至高无上。
君权与相权1.“君”“相”矛盾。
为什么会产生“君”“相”矛盾?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君相矛盾权欲说,认为丞相“位高权重”,构成了对君权的威胁,于是产生君相矛盾,国君则致力于削相权以隆君权。
第二种是君相矛盾行政差异说,认为“君”、“相”产生矛盾是在决策、行政倾向和方式上的不同引起的。
中国古代王朝的宰相、丞相,都是帝王的政治助手,也是政府的行政总理。
在执政过程中,因为决策与行政的倾向和方式不同,帝、相难免产生矛盾。
希望有所作为的帝王往往取限制相权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
2.君权与相权发展的总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3.汉至宋代抑制或分散相权的主要措施汉代: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并形成“中朝”与“外朝”。
唐代:三省六部制,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并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
相权有所分散。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版)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 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 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 么?
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题目考查对历史趋势的的总体理解,从汉到元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不断加强,国家行政权力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是在明朝废除宰相之后,排 除B,元朝宰相位高权重,直到明朝末年宰相才被废除,排除C,世卿世禄的 贵族政治从秦朝就开始被打破了,排除D,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 任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对地方有效管理,汉朝时期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 集权,宋朝时期对地方的行政,经济,兵权都收归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所以A正确。 【答案】A
(一)、君权与相权之争
朝代 汉 主要措施
中(内)、外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唐
宋
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图
皇 剥夺丞相的 决策权 侍 尚 书 中 令
中朝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帝
常 侍
丞 相 九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卿
外朝
唐朝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
1、集体宰相制 2、分工明确、相互合作 3、提高了行政效率 4、相互牵制 互为补充 5、避免权臣大权独揽, 利于加强皇权
汉武帝在位54 年间,先后用相 13人.表格有12 人,其中4人在 任上正常死亡之 外,有3人被职,2 人畏罪自杀,3人 被下狱处死.政 府高层官员受到 严厉处置数量如 此之多,在历史 上是空前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课件 (共26张PPT)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君权与相权:
阅读第二目“君权和相权”,思考:
(1)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动机主要有哪些? 从中可以推出二者之间矛盾属于哪一矛盾?
(2)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针对 宰相,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有何共同特点?
(3)君权和相权发展的趋势如何?
2、晋、冀、鲁(腹里)由中书省直接 管理
3、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4、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四川和青海部分地区以 及宗教事务。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补充
阅读第三目“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思考:
(1)当今社会有哪些方法可以制约权力的 滥用吗?
(2)在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频繁更相、建立中朝 皇 帝
中朝
外朝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丞御太 史
相大尉 夫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九卿
魏晋隋唐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
完善:隋唐时期
皇帝
特点:
中书省 (草拟决 策)
门下省 尚书省
政事堂
(执行)
(审核) 吏、户、礼、兵、刑、工
①相权一分为三;②各部门分工、合作, 监督、牵制,保证君权的独尊,提高行 效,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1、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秦朝: 中央:御史大夫 郡:监御史
西汉: 中央: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 地方:设十三州刺史
(隋唐)御史台、门下省;道
(宋)谏院;通判、提点刑狱司、路
逐步健全
(元)御史台(明清)都察院;按察使司等
这些措施有效吗?监察官 对谁负责?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件 共张ppt共张PPT
第二十七页,共40页。
第二十八页,共40页。
2.元朝的行省制度
(1)地方行政区划
①最高地方行政区划:十个行中书省和两个单 列的行政区划(腹里、宣政院)。
②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路、府、州、县。
(2)中央对行省的管辖
①节制:民政事务;军政要务;赋税征收制度;不
得调动军队。 ②觐见、述职。 ③设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④省官互迁。
二、君权和相权(对相权的抑制和分解)
1.原因: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2.西汉:汉武帝限制相权。幻灯片 6
(1)背景
(2)目的
(1)唐代中央设三省六
(3)措施
部。三省长官分工合作
(3.4)东汉结:果尚书台,(地相2位)互政提牵事设高制堂长。和议官监事“督制同。。中书门幻灯片 8■
4.唐代:分散相权。
下平章事”。又增 设副相“参知政事
5.宋代:分割相权。 ”分割宰相权力。
第六页,共40页。
●●●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
汉武帝
汉武帝(前156—前 87),即刘彻,汉景帝 之子,公元前140—前87 年在位。在位期间,他 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 一,采取了建立中朝( 内朝)、设置刺史、打 击诸侯国等强干弱枝的 措施,使汉朝出现大一 统的局面。
第一页,共40页。
一、法令出一
1.皇帝制度的创立
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后,“皇帝”成为我
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①,独为断历性代和所随沿用意。性 ;
2.皇权的范围
②官制以维护皇权、
。独断皇专帝行有,独不尊受地制位约,。总服 则揽务;全于③国一皇君切帝臣军为关、基系政本的、原实财权
3.封皇建帝君制主度专的制实政质治体质 才制”是。的“关主系子。” 和 “ 奴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共18张PPT)
(2)消极影响
皇权不断加强,社会腐败严重,钳制思想,制约文化发 展。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导致行政效率低 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到 封建社会后期,更是阻碍了社会发展,是中国落后于世 界潮流的政治原因。
五、行省的设置
1、元朝以前的地方机构 (1)、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 (2)、唐代为道、州、县三级 (3)、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
2、元朝的行省制度 目的 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巩固统治
内容
(1)全国分设十个行省;另有两个单列的行政 区划,一个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另一个是 宣政院管辖的地区
七、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的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不 盛行时 西周 同代 点
和中央 诸侯相对独立,权力和地 政府的 位可以世袭,在地方有设 关系 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
赋役的权利
几乎整个封建 时代
郡县是中央政 府下属的地方 行政机构,受 中央政府直接 管辖,长官由 皇帝或中央政 府直接任命
确立并盛行于元朝, 为后世所继承
唐代 宋朝 元朝
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御史在纠 举官吏时,可以采纳拘捕、审讯甚至先斩后奏等手段
3、监察体制的影响
(1)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 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消极影响: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 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 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 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各个王朝末期的腐败,更使得监 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共30张PPT)
蒙古:岭北行省
东北:辽 阳 行 省
云贵: 云南行省 台湾:澎湖巡检司 元代的行省
(2)行省受中央节制 ①民政——中书省 ②军政——枢密院 ③觐见制 ④监察制 ⑤互迁制
3、明清沿用行省制度 (1)明代:省、府、县 (2)清代:省、道、府、县
• 解析 注意时间1 400多年前,可判断为科举 制。公务员选拔的方式主要是笔试和面试。 结合所学知识,C项符合题意,A、D两项明 显不符合科举制,B项与当今考试不符。
• 答案 C
• 热点材料: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暑期特训系列之 申论模拟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在给定资料中有中组部部长关于人事制度讲话。如,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调查中干部群众认为近 年来最有成效的选人用人改革措施”。“要坚持德 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现在一些干部出问 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
作用相同:起到了互相牵制与监督。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二府三司制
宋朝:二府三司制 皇帝
财政 行政
三司Biblioteka 中书度盐户 门 支铁部 下
军事
枢 密 院
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 力。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皇好帝了的烦歌恼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君权与相权 忠忠奸奸难辩难睡不辨好,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官是吏官吏难选不选好,
贪腐污腐败败治难不了治; 最地怕方地方难造反管了, 监察制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件(共45张PPT)
F、明初至清末: 都察院(中央监察机构,由御史台发展而来)
2.评价
A、在一定程度上加强 了皇权,适应了专制 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 治的需要。
御史台
B、但封建专制的本质 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 效能是有限的:
①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 ②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
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过程与方法: 1、关注引文、图示等历史材料,在对历史材料 的分析和研读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一般 方法。
2、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初步学会在分析、 比较、概括中探究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 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正确客观评 价,学会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客观评价,从而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 力。
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 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 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 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 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科举制评价
• 实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 积极作用: • A、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下 • 层人士参政提供机会,扩大统治基础。 • B、保证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 • 官员文化素养和行政效率。 • C、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益于社 • 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 D、严格的考试保证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 消极作用: • 考试科目和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
3.影响: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但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独断性 和随意性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 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 法,造成了极端腐败的封建专制。
史料链接:
这一任取司”样“决君何马的、法于主力迁话“令皇形在别主量出帝容黑《宰可一一秦白史国以”人代而记:的家对的定·秦国意皇一政他始家志帝尊有治皇的。制”本所而法度、纪律制没:“》、有约“天中政法下其。曾策令之经他这都出事用 无成小为大中皆决国于古上代”的。 政治定律。
人民版 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共33张)
汉相坐议事
宋相站议事
明相跪议事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 题?
二、君权和相权 1、相:宰相、丞相——帝王助手 2、汉代帝相矛盾的发展 (1)汉初,丞相位尊权重
(2)汉武帝削弱相权
①频繁更换丞相 ②设“中朝”压制相权
汉武帝
皇
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九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卿
中朝(内朝)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外朝
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
3、唐朝:三省六部制
皇 中书省
帝 尚书省
门下省
(起草政令)(审核政令) (执行 政务)
吏部
评价: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①三省六部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 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三省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5)局限性: ①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②八股取士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
选官制度 实行时间
世官制
特
点
评
价
下层人士一般 先秦时期 官位世袭 没有参政的机会。
察举制 秦汉至魏 以官举士 (九品中 晋南北朝 权操于上 正制) 科举制 隋唐至 明清时期 考试选 官制度
(3)方式:自下而上推荐 (4)演变: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以门第 为标准)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体经历几个阶 段,各有何特点?想一想,哪种方式更 有利于公正、公平地选拔真正的人才。 思 考:
材料1: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 罚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一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共29张PPT)
,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B
2020/2/13
7、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君权与相权
史料: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 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 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 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 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 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 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 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2020/2/13
真题演练 3、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
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部)门各地方所上奏章提出批答意 见,供皇—帝—裁发决展参考,经批红后 颁示,因而具有相当的决策权力。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2020/2/13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部权尽归内阁”
票
参与
拟
侍
机密
权
从 顾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件 (共40张PPT)
选官制度
地方制度
好了歌 皇帝的烦恼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君权与相权 忠奸难辩睡不好, 忠 奸 难 辨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官 吏 难 选 贪污腐败治不了; 腐 败 难 治 最怕地方造反了, 地 方 难 管 监察制度 身家性命也难保。
二、君权与相权
阅读书本第二框,联系上一节内容,梳理出汉、唐、 宋、元统治者如何创新制度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 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
皇帝(皇权至上)
中书省
决策机构
草拟和颁发皇帝 的诏令
尚书省
执行机构
门下省
审核机构 审核政令,有不 可行的应回驳
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政事堂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历代监察机构的设置:
秦朝: 中央: 御史大夫 地方: 监御史 西汉: 中央: 御史大夫、 地方:(州)刺史 东汉到元朝 御史台 (宋有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提点刑狱司)
明初至清末: 都察院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 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 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君权和蔡 严青翟
离任原因 免职
免职 去世 免职 去世 畏罪自杀 畏罪自杀
任职时间 1年2月
3年8月 3年9月 7年6月 2年4月 3年 2年10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件(共21张PPT)
中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3、唐:御史台
4、宋:提点刑狱司 5、元:御史台,监察御史
6、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
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 执政,防止官员腐败。
局限:1、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代表 皇帝不代表社会) 2、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 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 坏。
(汉昭帝时去世) 2年
汉武帝在位 54年间,先 后用相13人. 其中除4人 在任上正常 死亡之外, 有4人被免 职,2人畏罪 自杀,3人被 下狱处死.
汉武帝时中外朝制度
决策机 构
皇帝
执行机 构
中朝
提亲 拔信 的的 人将 才领
外朝 丞御太
史 相大尉
夫
有事上报
九卿
隋唐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五、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概况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2选3严实..发方特拔密行展式标、时规 :点准科间由律趋学举:向荐先标官 下 一 参 会公秦评准位层 般政开时定由世人没的公期授家袭士有机平官世,到财由访才晋发品汉南科产官合,南展中至北举门吏适至北为正魏朝考第察人魏朝九制晋试逐,渐试以官试家选发隋清选成标内经是唐时拔展官绩准容典一至期方到制为,为种明度选考儒式才考,趋学向,
汉武帝时期丞相任职离职情况表:
姓名 窦婴 许昌 田蚡 薛泽 公孙弘 李蔡 严青翟 赵周 石庆 公孙贺 刘屈氂 田千秋
离职原因
任职时间
免职
1年又2月
免职
3年又8月
去世
3年又9月
免职
7年又6月
去世
2年又4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课件(共42张PPT)
台湾:澎湖巡检司
元代的行省
巩固: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 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 是正确的?( )
皇 权 皇 权
皇 权
A
年代
B
年代
皇 权
C 年代
D
年代
延伸: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 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 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军机处的由来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 (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 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 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 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据材料回答: 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初衷是什么?军机大臣如何选择? 军机处的地位如何?
从秦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皇 帝
集 中
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
集 中
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 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 浮于事。 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 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地方分权
巩固:“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 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下列关 于嬴政改“王”而称“皇帝”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正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频繁更换丞相;
让平民出身的人参议要政;
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皇
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中朝 九 卿 决策机构 挑选亲信近臣组 成“中朝”(内 外朝 执行机构 朝) 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复习目标
1、阅读第一、二段,识记秦汉时期监察体系的构成和 地位。 2、阅读第二段,了解历朝检察体制的史实。 3、归纳并识记历朝检察体制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
秦朝:
中央: 御史大夫 地方: 监御史 ( 1) 中央:御史大夫、御史台(中国东汉 演 汉朝: 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 ) 变 地方: (州)刺史
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 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先由丞相等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三省六部制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
机构 职能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官职及权利 长官行宰相职 分行政权
长官枢密使,低 于宰相
参知政事 副 相
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三省六部制的 确立及其演变
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
应用时 代 丞相职 三公九卿制 确立于秦、盛行于汉 三省六部制 确立于隋,盛行 于唐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 三省长官均为宰 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 相,相权一分为 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 三 使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 使中央集权趋向 完善
地位 作用地 位
史料链接:
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 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 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 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 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 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 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 “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 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汉武帝时期丞相任职离职情况表:
姓名 离职原因 任职时间
窦婴 许昌 田蚡 薛泽 公孙弘 李蔡 严青翟
赵周
免职 免职 去世 免职 去世 畏罪自杀 畏罪自杀
下狱死
1年又2月 3年又8月 3年又9月 7年又6月 2年又4月 3年 2年又10月
2年又7月
石庆 公孙贺 刘屈氂 田千秋
去世 下狱死 下狱腰斩 (汉昭帝时去世)
(1) ①职责: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 省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 ②特点:_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③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相权,避免了权臣独 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2) 宋代发展:设立“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 设枢密院掌管军政;设三司使总管财政。 (3) 元代废除: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 中书省。
复习目标
1、阅读第一段,识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三个历史阶段 及各自的含义。 2、阅读第二至四段,了解察举制的史实并识记其评价。 3、阅读第五段,归纳并识记科举制的评价。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概况 选官制度 实行时间
中朝 尚 书 令
太 尉
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特点:
相权一为三;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牵制,保证君 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中书省 皇 帝 户部 户籍、土地、赋税
礼部 礼仪、科举
尚书省
兵部 军政 门下省
刑部 刑狱
政事堂 工部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 全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 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日之虑也。且日断十事, 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 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 要· 论政体》 请回答: 1)从材料来看,唐太宗是如何看待设置丞相一事的? 2)据材料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 3)为此,唐太宗在中央官制上采用了什么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表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向定位 1.中国古代政治机构改革对当今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借鉴意 义。 2.加强中央集权对巩固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 3.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4.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的比较认识中外政治 文明的特点。 5.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通过这些故事,大家能发现什么历史信息? (君权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和相权的发展趋势?)
1、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 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 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 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2、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一、法令出一(阅读)
特征:皇帝集全国行政、司法、军事于一身 弊端:具随意性 独断性,影响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影响:历代都以维护皇权、服务皇帝为基本原则。 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 关系。
二、君权和相权
复习目标
1、阅读第一段,分析并识记君权和相权之间产生矛盾 的原因。 2、阅读第二至五段,归纳并识记自汉至宋历代限制相 权的措施并形成正确的评价。
明初至清末: 都察院(中央监察机构,由御史台 发展而来) (2) 积极:监察体制的逐渐健全,(一定程度防止 评 官员腐败、贪脏枉法,滥用职权等,)适应了 价 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 局限:1、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 2、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 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8年又3月 12年又2月 1年又2月 2年
汉武帝在位54 年间,先后用相 12人.其中除4人 在任上正常死亡 之外,有3人被免 职,2人畏罪自 杀,3人被下狱处 死.政府高层官 员受到严厉处置 数量如此之多, 在历史上是空前 的.
汉代中央 官僚机构
皇 帝 外朝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