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享《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
一起分享一本书, 林格先生的《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先问一个问题,优秀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是习惯。当然,大家可能会想到,家庭成长背景等等因素,但是最终表现在孩子身上就是一个习惯。
习惯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事务,让自己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哪怕在当时并没有认识到什么习惯的重要性。只要他们能做到,就足够了。
这个习惯可能对最终的成功不一定是唯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对获得好的学业是一定有巨大的帮助的。难道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快乐健康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好成绩吗?王金战老师说,14岁以前的智力开发和习惯养成,基本就完成了孩子一生的铺垫。每一个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最终这个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跟他成长的家庭环境关系最重要。
这个家庭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具体的核心的影响力应该只有两个:一个是心理成长的影响,一个是习惯养成的影响。前者决定孩子能够做事的动机和风格,后者决定孩子做事的方式。
心理学家,以及教育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说,每一种性格都能成功。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一种依恋的孩子都有机会成功。但是,这个成功是如何界定的呢?是指毕生成长的幸
福观还是事业成功?事业成功与幸福感并不一定成正比,学业成功和事业成功也不一定成正比。这里面,很多因素互相参杂,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再加上每一个家庭对成功的评价标准不一样,这个问题就变得尤为复杂。不过,无论是什么观点,有一些因素对孩子未来毕生发展的影响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从小形成的安全依恋关系能够帮助孩子更有勇气和足够的能力应对成长问题,而良好的习惯养成可以帮助孩子更容易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最终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保障。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第二个确定因素:习惯养成对孩子命运的影响。学习的内容来自林格先生的一本畅销图书《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这里不再研究为什么要做习惯养成这个事情,我们要花更多的精力去了解,如何养成这件事情,这才是我们当家长的薄弱点,也是这本书的精要之处。林格先生提出了,用四种方法来养成孩子的好习惯。
一、榜样法
萧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有一位学生回忆自己高中时的同桌时说:我高中的同桌叫赵连城,他和我住一个宿舍,我们每天形影不离,学习、吃饭、睡觉……所有的事情都在一起。我们是当年中考的前两名,他只比我高1.5分。我们是好朋友,也是竞争的对手。他的英语和数学
比我好,我的物理和化学比他好,所以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我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鼓励,当有一个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另外一个总是鼓励对方。因为有了这个竞争对手,我在高中枯燥的学习中才更有动力。大学四年和连城的联系并不是很多,但是每每打电话时,都感觉到和他的友谊之诚、之真,那些情谊和关爱正是我们的进步之源。这样看来,榜样(尤其是同龄榜样)在孩子学习、生活中的位置十分重要。除了同龄榜样以外,父母务必要做到榜样的作用,明白身教重于言传。提醒一下:青春期阶段,孩子受同学、朋友及个明星的影响比较大。
二、训练法
曾获得196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英国有机化学家巴顿,小时候就得益于父亲将他从“蜜罐”送入“火坑”,接受了严格系统的训练,最终得以走向成功之路。
巴顿出生于一个富足之家,是全家宠爱的独子。上小学时,他被送进一所走读学校,但因为那里环境与家里完全不同,老师也不像家中长辈那样百般呵护他。小巴顿很不适应,学习很糟糕,与同学关系也紧张。父亲感觉这对小巴顿的成长不利,于是在他刚刚10岁时,把他送到一所寄宿制学校。这所封闭式学校实施军事化管理,学生们都过着军营型的生活。早晨,只要钟声一响,学生们就要以最快的速度起床、穿衣服、叠被子、刷牙洗脸、出操跑步,日日如此。如果跟不上节奏,就会受到惩罚。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要用凉水洗漱。伙食也就勉强算得上是“粗茶淡
饭”……小巴顿简直是从天堂掉进了地狱。由于条件确实艰苦,小巴顿对这所寄宿学校更不适应,每逢星期一早晨送他去上学时,他就大哭大闹,不愿意去上学,希望父亲能给他重新换一所学校。折腾了几个星期,小巴顿瘦了很多。母亲和姑姑对他父亲的做法很不理解。但父亲仍然坚持,始终认为磨难和锻炼对巴顿不是坏事,反而是一道十分有益的“营养剂”。这段生活为巴顿日后事业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此,巴顿成名之后十分感谢父亲当年给自己吃的这些苦头。可以想象,若是一点苦头都不能吃,一点委屈都不能受,他怎能承担起科学研究的重任?怎能耐得住科学研究的辛苦和寂寞呢?
书上的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证明这种习惯养成的力量。但是这个事情本身我觉得对孩子的心理成长还是有一些负面作用的。但是,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任何一件事情对毕生的影响。比如它虽然对心理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是孩子由此获得的自信会不会弥补这种缺憾呢?这里面会涉及到孩子最终想做什么样的人,评价的标准就不同了。如何训练?除了书中有一些建议以外,我有几个建议就是:
1、从易到难,不要一下子给出不容易完成的训练任务,对于大多数孩子是不适合的,反而容易招致绝望和放弃。
2、允许孩子做不好,而不是允许孩子不做。
3、永不放弃。
三、层次目标法
一位著名的大学教授多才多艺,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能把曲子拉得如此流畅时,他说:“我是这样来练习的。每当练习曲目前,必定先了解曲目是由几小节构成。比如,准备练习30小节,一天练习一小节,一个月即可练习完毕。
还有一个游泳运动员,我忘了是哪个国家的了。他每一次训练的目标就是更快0.01秒,几年下来,就超越了世界记录。王金战老师是如何让差生变成优等生的?“没有台阶,谁也上不去”,王老师的办法是,每次让孩子进步2、3名,给他一个稍微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如此沿着这个阶梯进步,谁都能跨入优生的行列。
层次目标法最为关键的要素就是订好每次进步的目标。很多孩子懒散,不思进取,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个孩子没有目标。既没有长远的目标,也没有短期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感,在学习上肯定就找不到北,在这个时候,反而被老师讥讽,被父母责怪,那不就更没有方向感了吗,更找不到北了吗?所以,我们家长要帮助孩子去解决方向感的问题,找到这个指南针,而不仅仅是指出孩子的不足。孩子之所以没有做好,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不足,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要做什么,如何去做。这个层次目标法就是告诉他们,咱们要做什么。
四、家校合作法
参加过我们《家庭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的家长,是不是会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