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一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德行篇·第一则
【原文】: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
东汉时期的名臣陈蕃,言行举止可谓天下之典范。

当初登上公车,手持缰绳,第一次赴任当官之时,就心怀澄清天下的志向。

他去豫章做太守,一到赴任之处,就问旁人:“徐稚在哪儿?”想要去拜访这位“南州高士”。

掌管文书的主簿回应:“众人希望太守大人先到官署视察工作。

”陈蕃说:“想当年周武王刚战胜殷商,马上就去拜访贤者商容,连休息都顾不上。

我礼贤下士,有何不可?”
【赏析】: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陈蕃所处的年代,正是天下即将大乱的前夕。

朝廷内宦官为患,民不聊生,黄巾军蠢蠢欲动。

陈蕃有扫除奸佞,平定天下之心,故而以周武王类比,且对一向反感宦官乱政的名士徐稚非常尊重,昭显了其雄心壮志。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九篇归纳主题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九篇归纳主题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九篇归纳主题摘要:一、前言二、《世说新语》简介三、德行第一第九篇的主题四、主题解析1.孝道2.品行3.待人接物五、结论正文:《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志人小说集,其中“德行第一”第九篇更是以其独特的选材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备受推崇。

本文将对这一篇的主题进行归纳和解析。

首先,我们简要了解一下《世说新语》。

该书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内容广泛,涉及人物、事件、寓言等,旨在表现人物的品德、智慧和言行。

其中,“德行第一”第九篇主要讲述了古代名士的孝道、品行和待人接物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来解析这一篇的主题。

主题可以归纳为“孝道、品行与待人接物”。

具体来说,孝道体现在子辈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品行则是指人物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待人接物则是指他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体现了古代名士的德行。

在《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九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孝道的故事。

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温衾等,都表现了子辈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孝道是做人的根本,是德行的基石。

品行方面,这一篇也收录了许多典型的事例。

如诸葛亮卧薪尝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等,都展示了古代名士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品行高尚是做人的追求,是德行的核心。

在待人接物方面,这一篇同样有许多精彩的故事。

如谢安折屐、王羲之东床坦腹等,都表现了古代名士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待人接物得体是做人的智慧,是德行的表现。

综上所述,《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九篇的主题是孝道、品行与待人接物。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名士的德行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曾国藩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曾国藩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曾国藩诫子书原文及译文曾国藩诫子书原文及译文如下: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

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

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四曰习劳则神钦。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

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我作官做了三十多年,官职已经到了最高等级,可是学业一点也没有成就,德行一点儿也没有可赞许的地方,到岁数大了只有伤悲,不胜惊慌惭愧。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读后感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读后感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读后感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章读后感
读完《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章,我深感其内容让我对德行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一章的文章精炼而有力,通过真实的历史故事,深入探讨了德行在人生中的作用和价值。

首先,德行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德行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是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准则。

《世说新语》中提到的德行的故事,如左纯、叔向等人的言行举止,无一不体现出他们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作为。

他们的德行不仅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赞赏,也为他们自己争得了更大的成功和幸福。

这让我深信,德行是一个人持久发展和幸福的基石。

其次,德行对于社会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一个社会的健康和稳定离不开每个人的善良和道德。

《世说新语》中讲述的故事中,有很多是关于政治、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具备高尚德行的人,无论是在权力运作中还是在人际交往中,都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而那些缺乏德行的人,则往往成为社会的祸害和累赘。

因此,培养和践行良好的德行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最后,读完这一章我也发现,德行的培养和践行并不容易。

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多样化,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选择。

但我相信,只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坚持善良和道德,努力践行德行,就能够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总的来说,读完《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章让我深刻认识到德行的重要性,德行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有着重要影响,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

通过读书和实践,我将努力培养和践行良好的德行,用自己的行动为人生增添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读后感篇1这些天,我阅读了一本名叫《世说新语》的书,其中的一节片段让我受益匪浅。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是有个人名叫荀巨伯。

有一天,他得知自己的友人病重在床,便即可千里迢迢赶去探望。

当他赶到时,城外的胡兵却已经攻进城池。

友人劝荀巨伯:“我命不久矣,您快逃吧!”荀巨伯却答:“我赶来探望你,怎能在危险时刻弃你不顾呢?”这时,胡兵已闯入宅门,见荀巨伯一人舍生护友,问道:“城里的人都走了,你是何等英勇!”得知来龙去脉后,胡人首领仰天长叹:“我们不讲道义的人攻入了讲道义的国家!”随后便带兵撤退了。

看完故事后我暗想:友情的力量多么伟大啊!荀巨伯在生死关头没有抛弃友人,独自一人对抗上百敌寇,并且还感化了敌人,救了一座城。

现在,我们生活在幸福和平的年代,没有了战争,但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流露着朋友间的关心和帮助:题目太难做不出,朋友会不厌其烦帮你讲解;遇到挫折,朋友会鼓励你不要气馁;下了场大雨,与朋友公用一把伞;你快乐,有朋友陪着;你悲伤,有朋友安慰你……想想身边,回头看看,友情的故事也同样温暖我心。

一次,有位同学过生日,父母出差不再身边,无人陪伴,无人祝福,她伤心的哭了起来。

这时,是同学们安慰她,陪伴她,让她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那天,大家也纷纷送上了生日礼物:花色淡雅的作业袋、攒下零花钱买的文具、精心手绘的生日贺卡……礼物虽然并不贵重,但是承载着大家浓浓的友谊,生日歌唱的并不整齐,但在我看来,这是世上最甜美的声音,蕴含着我们深深的祝福。

作为朋友,虽做不到为朋友两肋插刀,但只要彼此相互信任、相互珍惜,友谊就像天边的彩虹,那么美好,那么纯洁。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读后感篇2曾在一本书上读到过沃维纳格的这样一句话:伟大的才能比伟大的成功更不寻常。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六则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六则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六则
一、字词注释
1. 髡(kūn)
- 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

这里是指太守对陈仲弓施行了髡刑。

2. 元方
- 陈纪,字元方,陈仲弓之子。

3. 府君
- 汉代对太守的尊称。

这里指颍川太守。

4. 足下
- 对对方的敬称。

5. 家君
- 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6. 臭(xiù)
- 气味。

7. 伛(yǔ)
- 驼背。

这里“因伛为恭”是说客人认为元方是故意弯腰表示恭敬而不回答问题。

二、内容分析
1. 人物形象
- 陈纪(元方)
- 他在面对客人的质问时,表现出了机智聪慧和对父亲的敬重。

当客人以“高明之君”不应“刑忠臣孝子”来质问他对太守和自己父亲的评价时,他先指出客人说法荒谬而不回答。

在客人进一步挑衅时,他列举了古代“高明之君”放逐“忠臣孝子”的事例,既维护了太守的形象(称其为高明之君),也维护了父亲的形象(称其为忠臣孝子),同时还巧妙地回应了客人的刁难,让客人惭愧而退。

- 客人
2. 思想内涵
- 这则故事反映了魏晋时期对于人物评价的多元性。

元方在评价太守和自己父亲时,使用了“高明之君”和“忠臣孝子”这样的评价,并且在面对客人的质疑时,通过引用古代事例来表明这种看似矛盾的评价是可以存在的。

这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道德、政治等概念的理解并非简单的、单一的标准,而是有着复杂的内涵。

同时,故事也展现了魏晋时期重视家族声誉和孝道的社会风气,元方极力维护父亲的形象,而客人最初的质问也是基于对这种价值观的一种思考。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全文,翻译赏析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全文,翻译赏析

《世说新语》德⾏第⼀全⽂,翻译赏析【题解】德⾏指美好的道德品⾏。

本篇所谈的是那个社会⼠族阶层认为值得学习的、可以作为准则和规范的⾔语⾏动。

涉及⾯很⼴,从不同的⽅⾯、不同的⾓度反映出当时的道德观念,内容丰富。

忠和孝,即效忠君主和尊顺、侍奉⽗母,⾃古就是⽴⾝⾏事的基本准则,本书必然加以重视。

所以,宁死不投降,为旧主殉节得到颂扬。

孝⾏是巩固家庭的基础,这⾥有好⼏则⽂字从多⽅⾯宣扬了孝⾏,甚⾄说它的感染⼒⽆穷,不但能感动冥顽不灵者,还能惊天地⽽位⿁神,于冥冥之中善有善报,让孝⼦得到“纯孝”之报。

书中还点明孝顺和其他美德是相辅相成的,例如第38则说范宣⼩时候懂得孝敬,长⼤后“洁⾏廉约”,操守可嘉。

孝顺⼜和敬⽼尊贤密不可分。

敬⽼也是古⼈赞赏的美德,第33 则记下谢安⼩时借⽼的故事;⾄于尊贤,在好⼏则⾥都曾涉及。

篇中还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不能⾃命不凡,要处处谦虚谨慎;应该⼼平⽓和,喜怒不形于⾊;不怕犯错误,知过必改才是有德;⽣活要俭朴,不能暴珍天物,连掉落的饭粒也要捡起来吃;为官要清廉,不能汲汲于名利.保持情操⾼洁,追求⾼尚的事业,以发扬名教为⼰任。

在对⼊关系上,提倡慎于待⼈接物,与⼈为善,不轻易褒贬⼈物;要重⼈轻物,仗义疏财,以⾄重义轻⽣;还有知恩必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等等。

这多是值得肯定的。

其宁⼀些主张跟封建王朝的⿊暗统治分不开。

例如第15 则记阮籍“未尝臧否⼈物”。

第16 则记嵇康是“未尝见其喜温之⾊”。

这都透露出当时司马⽒统治的阴森恐怖。

每个时代所特有的道德观念,决定⼈们的⾔⾏,⽀配着⼈们对⼈、对物,对事的取舍。

例如⼈们认为隐⼠是清⾼的,并不把归隐看成逃避现实的表现,所以隐⼠也成了⾼洁的名⼠⽽受到尊敬。

⼜如强调做⼈要旷达,⽓量恢宏,兼容并包,“如万顷之败”,虽深不可测,也同样受⼈尊敬。

此外,⼀些不符合礼制的做法也在反对之列,反对这类做法,也正是维护道德的表现。

例如第35 则反对不符礼制、没有节制的祭祀;第39 则认为离婚是⼀种过错;第23 则反对放荡不羁等。

德行第一三则文言文翻译

德行第一三则文言文翻译

原文:一、孔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二、孟子曰:“仁者,爱人也。

有礼者,敬人也。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者,仁也,推己及人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三、荀子曰:“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非仁者,无以异于禽兽也。

善者,善人之称也;不善者,不善人之称也。

是故,君子之学,也必求其善,而不得其善,则改之;其不善,则改之。

”译文:一、孔子说:“君子应该用仁爱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用礼仪的心态去对待他人。

仁爱的人是关爱他人的,有礼仪的人是尊敬他人的。

关爱他人的人,他人也会经常关爱他;尊敬他人的人,他人也会经常尊敬他。

仁爱的人关爱他人,有礼仪的人尊敬他人,不会因为求生而损害仁爱,而是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完成仁爱。

”二、孟子说:“仁爱的人是关爱他人的,有礼仪的人是尊敬他人的。

关爱他人的人,他人也会经常关爱他;尊敬他人的人,他人也会经常尊敬他。

仁爱是人的本性,亲近亲人是最重要的;仁爱是仁的本质,是推己及人的表现。

因此,君子最大的美德就是与他人为善。

”三、荀子说:“君子修养心性,没有比真诚更好的方法了;达到了真诚的境界,就没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做了。

只有仁爱的人能够关爱他人,能够憎恶他人。

不是仁爱的人,与禽兽没有什么区别。

善良的人是善良的人的称号;不善良的人是不善良的人的称号。

因此,君子的学习,一定要追求善良,如果得不到善良,就要改正;如果是不善良,也要改正。

”在这三则文言文中,孔子、孟子、荀子都强调了仁爱、礼仪和真诚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仁爱是人的本性,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真诚是修养心性的关键。

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在现代社会,这些传统美德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读后感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读后感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读后感《世说新语》是一部古代文学经典,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这部书中,作者通过各种生动的故事和富有哲理的言论,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以及人们对待生活、对待他人的态度。

其中,德行第一这一篇章,更是深刻地阐述了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在德行第一这一篇章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和言论,向读者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德行。

他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举止,比任何物质财富都更加重要。

在这些故事中,有的人因为自己的德行而受到尊重和赞赏,有的人则因为自己的恶行而遭受鄙视和唾弃。

这些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道德课,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德行第一,品德至上。

读完这一篇章,我深受启发。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追求物质财富,却忽略了自己的道德修养。

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然而,《世说新语》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德行和品德,才是真正的财富。

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品德,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德行第一这一篇章,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要有原则,要有底线。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但是只有坚守自己的原则,才能走得更远。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宽容和谅解,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在人际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的来说,德行第一这一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有原则,要有底线。

只有坚守自己的原则,才能走得更远。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宽容和谅解,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在人际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受到启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世说新语德行一感悟与理解

世说新语德行一感悟与理解

世说新语德行一感悟与理解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德行”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支配着他的思想和行为的核心理念。

他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自身行为来表明他的德行,从而为他所在的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尊重仁德之士”(即“尊君”)以及“莫与善人为友”(即“离开恶人”)的概念,以倡导贵族人士和社会成员表现出正确的行为,避免恶行的犯罪。

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受到极大的尊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世说新语》的存在。

《世说新语》是春秋时期中国最重要的一部作品,由圣人孔丘和其弟子们记录下来的。

它包含了一系列形式各异的故事,其中有的描述着古代的社会生活,有的叙述着古代的政治事件,有的叙述着古代的文化传统。

在这些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的思想贯穿其中,他提出的“德行”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故事中的角色,即坚持自己的德行观念并努力表现出来。

从德行的意义来看,这些故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孔子提出的伦理教育,同时也可以作为激励人们做出正确的行为的示范。

随着时间的发展,孔子的思想也在不断的深化,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伦理教育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世说新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它将孔子的思想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他们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道德概念,以及孔子所提出的“德行”概念,这样就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促进伦理教育的弘扬。

《世说新语》中所包含的故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并通过叙述和描绘,让读者对它也有一定的理解。

在对这些故事的感悟中,我们也许可以发现一些与当下社会的共性,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孔子在伦理教育中的理论贡献,以及“德行”概念在当下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世说新语》是春秋时期中国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几乎可以说是“一部德行教科书”。

它不仅仅收录了许多古代社会生活的记录,同时也把孔子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让当时的读者能够有机会看到孔子自身的思想,明白“德行”概念的精神内涵,以及伦理教育的真正作用。

世说新语德行一的名人名言21条

世说新语德行一的名人名言21条

世说新语德行一的名人名言21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唯美句子、经典句子、励志句子、名人名言、搞笑说说、个性说说、语录大全、祝福短语、生活短句、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data, such as aesthetical sentences, classic sentences, inspirational sentences, celebrity quotes, funny words, personalized words, quotations, blessing phrases, life sentences, other data,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世说新语德行一的名人名言21条1.德行第一第一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主要内容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主要内容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主要内容《世说新语》这本书,说实话,真的是个宝藏。

里面的故事一个个都很有趣,特别是“德行”这一部分,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就拿里面的人物来说吧,各个都是风流倜傥,有趣得很。

你想想,古人可不像我们现在,生活节奏快得像闪电,他们那时候可真是悠闲。

想当年,士大夫们就爱在茶馆里聊八卦,听说谁家又添了个儿子,谁家媳妇又发了财,嘿,这种热闹场面,绝对热闹得很。

说到“德行”,这些故事就更加有意思了。

里边有不少人物,个个都有一套自己的“行事准则”。

比如说,王羲之,大家都知道的书法大家,他不仅书法写得好,人品也相当不错。

听说他家里有一个小竹筐,专门用来放那些别人给他送来的礼物。

有意思的是,他对这些礼物从来不贪图,真是个清白的人。

他常说,礼物再好,也不如人心。

这话说得,那可真是深入人心,听的人都得点头称赞。

还有个故事是关于谢安的。

他那可是个心思细腻的人,听说有一次他家里来了个朋友,朋友夸他家里的菜做得好。

他谦虚地说:“这菜好全靠厨房的嫂子。

”这小伙子真会做人,懂得给别人留面子。

这种人情世故,真是我们现在人该学习的。

谁不想跟这样的人做朋友呢?再说说阮籍,这家伙可真是个奇葩,喝酒成性,简直是酒中仙。

他一喝酒,整个人就变得开朗,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拥入怀中。

有一天,他在朋友面前大言不惭地说:“我这一辈子,没什么大事,除了喝酒就是写诗。

”说得那么洒脱,让人听了忍不住想笑。

这种自由的精神,真是让人羡慕,活得那么潇洒,真是个“我行我素”的人。

不得不提的是刘义庆,他就是《世说新语》的作者,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嘴巴”。

他的书里不仅记录了许多古代名人的趣事,还把他们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听说他为了写书,专门跑去各地访名士,真是费了不少心思。

虽然是个书生,但他的人情味儿十足,跟朋友聊天的时候,简直是个笑话高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他总说:“人生苦短,何不开心过日子呢?”这态度,真是让人心服口服。

说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想:“哎呀,这些古人到底有什么值得我们现在的人学习的呢?”我跟你说,别看他们生活在千年之前,他们的德行、处世之道,真的对我们现在的人特别有启发。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九篇归纳主题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九篇归纳主题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九篇归纳主题
摘要:
一、前言
二、《世说新语》简介
三、德行第一第九篇的主题归纳
四、主题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正文: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志人小说,汇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众多名士的言行,展现了这一时期士人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

其中,德行第一第九篇尤为引人入胜,通过对各种德行故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品质的崇尚和追求。

本文将围绕这一篇的主题进行归纳分析,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首先,《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九篇涵盖了诸多方面的德行品质。

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宽容待人、助人为乐等。

这些品质不仅是古代社会所推崇的道德标准,也是现代社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本篇中许多故事都体现了作者对道德品质的重视。

如“荀巨伯探病”讲述荀巨伯为探望患重病的朋友,不畏艰险、千里迢迢去探望,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仁爱之心。

又如“华佗治病”讲述名医华佗为救治病人,不辞劳苦、悉心治疗,最终使病人康复,体现了敬业精神和救死扶伤的医德。

通过对本篇主题的归纳,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故事所传达的道德品质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例如,在家庭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应
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工作中,诚实守信、敬业爱岗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交往中,宽容待人、助人为乐是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品质。

综上所述,《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九篇的主题归纳为:崇尚道德品质,传承古代美德。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十四则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十四则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十四则世说新语德行第一则,讲述了孟子的一段故事。

从前,孟子到齐国拜见齐宣王,国宾大夫们都穿着华丽的衣裳,而孟子却只穿着朴素的皮袍,站在众人之中显得十分平凡。

齐宣王看到孟子的时候,觉得他不像国宾大夫那样充满威严和气派,心生轻视之情。

可是,当孟子讲论礼仪和道德的重要性时,他却语出惊人,令齐宣王深感佩服。

孟子说:“天生万物,各有所宜。

人的装束,决不能超出常理。

不论贵贱,都应该适宜自身的身份和地位,以此体现得体和谦虚。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齐宣王的心灵。

齐宣王明白了孟子的真正所愿是为国家和百姓谋福,他是一个重视道德和仁爱的伟大学者。

于是,齐宣王下诏给予孟子以重职,让他为齐国出谋划策,改善民众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外表并不代表他的内涵和才能。

重要的是,要真正关注一个人的品德,看重他是否具备为人民服务的真诚和能力。

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场合,我们都应该保持谦逊和真实的态度,不要被物质的外表所迷惑,而是要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品德。

世说新语德行第十四则,讲述了孔子的一段故事。

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游历齐国的时候,路过一个农田。

田主见到孔子,连忙放下手中的农具,恭敬地行礼问好。

孔子便问他:“你是怎样成为富有人家的?”那个农田主人答道:“我父亲教导我要诚实守信,勤劳耕种,不贪图便宜,不欺凌弱小。

我继承了父亲的教诲,帮助别人,尤其是穷人,尽我所能。

我相信只要你用心付出,就能得到回报。

”孔子对他的回答非常满意,并对弟子们说:“一个真正的财富,建立在诚实、勤劳和关心他人的基础上。

一个人只有抱着善良和真诚,才能富有真正的财富。

外界的成就和外物的积累并不能真正使人富有,而只有真实的内心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富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勤劳和关心他人是成为真正富有的关键。

我们应该努力奋斗,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热情,用心做事,坚守道德底线,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真正的幸福和财富。

总结起来,世说新语德行第一和第十四则都强调了人的品德和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八篇陈元方子长文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八篇陈元方子长文

世说新语是一部著名的古代文学作品,其中的“德行第一”和“第八篇陈元方子长文”两篇文章被广为传颂。

德行第一这篇文章主要是描写了孔子忠实于信仰,为人正直,宽厚待人,品德高尚。

第八篇陈元方子长文则通过陈元方子修养自己,警醒自己,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人,追求自己内心的正直和高尚,向德行第一目标不断努力。

基于这两篇文章,我准备撰写一篇有关德行和修养的深入探讨。

1. 德行第一在古代文学中,德行一直是被高度重视和强调的。

德行第一这篇文章通过对孔子的描写,展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德行典范。

孔子忠实于他的信仰和原则,他的一言一行都展现出他的高尚品德。

在这篇文章中,孔子的慈爱、宽厚、诚实、正直等品质都得到了充分的描绘。

可以说,德行第一的精神内涵是非常丰富和深刻的,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古代人们对于德行的追求和理解。

2. 第八篇陈元方子长文第八篇陈元方子长文则通过讲述陈元方子修养自己、警醒自己,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向着德行第一的目标不断努力。

陈元方子在这篇长文中逐步修炼自己,通过自律和自省,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这种以自身为范本,引导他人向善的方式,充分展现了德行的力量和魅力。

同时也提醒着我们,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让德行之光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

3. 个人对德行的理解在我的理解中,德行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外在的表现。

它不仅体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中,更体现在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和品格上。

追求高尚的德行需要不断的自我反省和自我修正,需要勇气和毅力去克服各种诱惑和困难。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修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和令人尊敬的人。

也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和影响身边的人,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深入探讨德行第一和第八篇陈元方子长文,无疑是一次对自身的理性思考和情感升华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孔子和陈元方子一样,不断追求高尚的品德,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和带动他人,从而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德行第一七朗读节奏划分

德行第一七朗读节奏划分

德行第一七朗读节奏划分
摘要:
一、德行第一的概述
二、七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
三、七朗读节奏的实际应用
四、总结
正文:
一、德行第一的概述
《德行第一》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主要论述了为人处世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这篇文章的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对于后人具有很高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古代,儒家学派把《德行第一》当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南,因此,研究这篇文章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和社会伦理具有重要价值。

二、七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
七朗读节奏是指在朗读《德行第一》这篇文章时,将其划分为七个部分,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诵读。

这七个部分分别为:敬慎第三、自修第三、诚意第三、正义第三、明察第三、学问第三、言谈第三。

每个部分都包含了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划分为七个部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三、七朗读节奏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按照七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逐个部分地学习和朗读《德行第一》。

这样,我们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文章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
则,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

同时,通过七朗读节奏的划分,我们还可以更好地领略到《德行第一》的文学韵味,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四、总结
总之,《德行第一》作为一篇具有很高价值的古代经典,对于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德行第一二十八篇,拼音和停顿符号

德行第一二十八篇,拼音和停顿符号

德行第一二十八篇,拼音和停顿符号
《德行》是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第一章,记述了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认为值得学习、可以作为准则和规范的言语行动的美好道德品行。

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当时的道德观。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

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

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①。


chén yuán fāng zǐzhǎng wén ,yǒu yīng cái 。

yǔjìfāng zǐxiào xi ān gèlùn qífùgōng dé,zhēng zhībúnéng jué,zīyútài qiū。

tài qi ūyuē:“yuán fāng nán wéi xiōng ,jìfāng nán wéi dì。


【注释】
①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是说兄弟二人才智不分高下。

后世用“元方季方”、“难兄难弟”来赞扬兄弟才华俱佳。

【译文】
陈元方(陈纪)的儿子长文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季方(陈谌)的儿子孝先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太丘那里问讯,请求公断。

太丘先生说:“和
元方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季方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

”。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九篇归纳主题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九篇归纳主题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九篇归纳主题
摘要:
1.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九篇的内容概述
2.文章主题的归纳和分析
正文: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刘义庆所著的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言行和故事,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和社会的重要文献。

德行第一第九篇是其中的一篇,主题为归纳。

在这一篇中,刘义庆通过对当时名士的言行进行描述,展现了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全篇共分为九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一个名士的行为作为例证,来表现他们的德行。

这些名士包括了谢安、王羲之、陶潜等人,他们都是当时的名士,其言行具有很高的代表性。

文章的主题归纳为“德行”,也就是这些名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他们或是忠于国家,或是孝敬父母,或是尊重他人,或是清正廉洁,都是德行的体现。

例如,谢安在面对国家危难时,毫不畏惧,坚决抵抗外敌;王羲之在母亲去世后,悲伤过度,几乎不能自制;陶潜在面对官场黑暗时,选择隐居,保持自己的清白。

这些行为都是他们德行的体现,也是他们为人处世的准则。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九篇归纳主题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九篇归纳主题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九篇归纳主题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九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归纳主题
正文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言行的经典之作,其中德行第一第九篇是该书中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一些具体的故事和事例,旨在传达一些关于德行和人品的深刻道理。

文章的第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荀巨伯的官员,他因为误判了一桩案件而被降职。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最终赢得了皇帝的赞誉和恢复了原来的职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德行并不是由他的职位和地位决定的,而是由他的行为和品质决定的。

文章的第二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钟离春的士兵,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但因为不愿意欺骗敌人而选择了自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德行有时候需要在生死关头才能得到真正的考验。

通过以上两个故事,文章归纳出了德行第一的主题,即“德行高于一切”。

这个主题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德行和品质是他最重要的财富,比任何物质财富都更加重要。

第1页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德行一》选读解释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语,翻译画线语句,给未加标点的文句或文段加标点。

一陈仲举①言为士则..,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行为世范徐孺子②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③商容④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①陈仲举:即陈蕃,汉末名臣,与窦武、刘淑因痛恨时弊,谋除宦官,被宦官所杀,时称‚三君‛。

②徐孺子:豫章贤士,隐居不仕。

③式,即轼。

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

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低头致意。

④商容:殷商朝贤人,为纣王所贬。

周武王灭商后,经过商容里巷之门,俯首凭轼而立,表示对贤人的尊敬。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之礼贤,有何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陈仲举的言语是读书人的准则,行为是当世的典范。

一登车赴任,就有整治社会弊端、匡正天下的志向。

谪迁豫章太守,人一到,就问徐孺子住在什么地方,想先去拜访他。

主簿禀告说:‚众人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

‛陈说:‚周武王乘车经过商容里巷之门,俯首凭轼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去礼拜贤人,有什么不应该的呢?‛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注】①名教:指以定名分为中心的儒家礼教。

②登龙门:辛氏《三秦记》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化为龙矣。

‛比喻得到有名望的人接待或礼遇而提高了身价。

【参考译文】原文标点: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

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李元礼(即李膺,汉末名臣,为士人所亲仰)风度高雅,品格严整,在德行操守方面,自视甚高,想把宏扬儒教礼教、正定天下是非作为自己的使命。

后辈读书人,能够进入他家的(受到他的接待),都认为是登龙门。

三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

咨.于太丘①,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注】①太丘:即陈太丘,陈寔。

曾作闻喜令、太丘长,风化宣流。

陈元方、陈季方为其长子、次子。

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陈元方的儿子长文,有超群的才能,他和陈季方的儿子孝先,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二人争执不下,就去请教祖父陈太丘。

太丘说:‚元方难为兄(而居于上),季方难为弟(而在其下)。

‛(后世常以‚元方季方‛‚难兄难弟‛称赞兄弟才德俱优。

)四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荀巨伯:东汉人,因重视友谊而闻名。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荀巨伯远道去看望生病的友人,正好碰上胡人攻打郡城,朋友对巨伯说:‚我今天是活不成了,您应该离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您,您却叫我离开;损害道义来求活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的行径吗!‛胡人到了之后,对巨伯说:‚大军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男子汉,竟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说:‚朋友生病,我不忍心丢下他离去,宁愿用我的性命换取朋友的生命。

‛胡人听了互相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有道义的国家!‛于是撤军而回,整个郡城都得以保全。

五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标点文句: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

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后用‚管宁割席‛‚割席分坐‛指朋友断交)六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幸尚宽,何为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投靠(他们搭船),华歆则认为这事难办。

王朗说:‚幸好船还宽裕,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贼寇追来,王朗想丢下那搭船的人。

华歆说:‚原来我之所以犹豫,正是因为怕出现这种情况。

既然已经接纳他托身,怎么能够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呢?‛于是仍然像开始一样带着他、搭救他。

世人用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二人的优劣高下。

八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

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

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

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

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

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非常谨慎。

家里有一棵李树,结的李子特别好,后母一直派他看管着。

有时风雨突然来临,王祥(竟)抱着树哭泣。

有一次,王祥在另一张床上睡觉,后母亲自去暗杀他;正好碰上王祥起夜出去了,徒然砍到被子。

(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为这事遗憾不止,便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自己。

后母因此被感动而醒悟,就像爱自己儿子一样爱他。

九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

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①之贫者。

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注】①中表:指与姑母、姨舅子女的亲戚关系。

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梁王、赵王都是皇帝的近亲,显赫一时。

裴令公每年向二王请求郡国租税钱数百万,用来救济父母双方亲戚中的生活贫困者。

有人讥笑他说:‚为什么用乞讨来的东西施恩惠?‛裴令公说:‚减损富裕者,补偿不足者,这正是天道(自然规律)啊。

‛(《老子》:‚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十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席间)发觉做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吃烤肉的神色,于是拿起自己那份烤肉送给了他。

同座的人都笑话他。

顾荣说:‚哪里有整天操持烤肉,却不知道烤肉滋味的道理呢?‛后来遇到战乱渡江避难,每次经历危急,常常有一人帮助自己。

顾荣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原来他就是那位接受烤肉的人。

十一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

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

效.之不亦达.乎?‛【注】①庾公:庚亮,字元规,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

的卢:马名。

马白额人口至齿者名的卢。

按迷信说法,这是凶马,它的主人会得祸。

②孙叔敖:春秋时代楚国的令尹。

贾谊《新书》载:‚孙叔敖为儿时,出,道上见两头蛇,杀而埋之。

归见其母,泣,问其故,对曰:‘夫见两头蛇者,必死。

今出见之,故尔。

’母曰:‘蛇今安在?’对曰:‘恐后人见,杀而埋之矣。

’母曰:‘夫有阴德,必有阳报,尔无忧也!’后遂兴于楚朝,及长,为楚令尹。

‛【参考译文】庾亮驾乘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对他说让他把这匹马卖掉。

庾亮说:‚卖它,必定有买主,那就又会伤害它的主人。

怎么可以(把)对自己不利的东西转移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打死两头蛇,以保护后面走来的人,这件事是古时候人们乐于称道的。

我学习他,不也是通达事理吗!‛十二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①,食常五碗盘②,外无馀肴。

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③。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注】①水俭:水牢成灾,田谷歉收。

②五碗盘:一种小型成套食器,由一个托盘和盘中的五只碗组成。

③真素:自然朴素。

翻译: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殷仲堪做了荆州刺史,正赶上水涝成灾,田谷歉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