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B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2、实验设备
1).测力仪一台;
2.)计算机一台;
3.)加速度传感器1个;
4.)AD转换器1台。
3、实验数据
钢板尺刻度(cm)
钢板尺实际振动长度(cm)
钢板尺振动频率(HZ)
相对误差
实验值
准确值
30
27.8
8
8.48
6%
30
25
7
10.48
14.12%
准确值的计算:
由资料知:悬臂梁的各阶固有频率计算公式如下:
6.3
6.5
6.7
6.9
7.1
U0(v)
3.73
4.07
4.38
4.68
4.91
5.14
5.29
5.47
5.63
5.76
x(mm)
7.3
7.5
7.7
7.9
8.1
8.3
8.5
8.7
8.9
9.1
U0(v)
5.87
5.95
6.04
6.12
6.19
6.24
6.29
6.33
6.37
6.4
涡流式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铝片)
拟合曲线方程:
Uo=f(x)=0.6535x+0.8381
表5涡流式传感器被测体为铜片时的实测数据记录
x(mm)
5.2
5.4
5.6
5.8
6
6.2
6.4
6.6
6.8
7
U0(v)
3.59
3.6
3.87
4.22
4.53
4.8
5.06
5.27
5.45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探索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测试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

一、引言
测试技术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并提高软件的质量。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一些基本的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
3.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测试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三、实验内容
1. 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3. 掌握测试工具的基本使用。

四、实验步骤
1. 阅读相关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使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3. 使用测试工具进行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测试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测试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并且提高软件的质量。

因此,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结论
通过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我们对测试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

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并提高软件的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测试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用的测试仪器和设备的使用;3. 提高对工程测试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原理工程测试技术是利用各种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实体或系统进行检测、测量和分析的技术。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工程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频率计4. 数字多用表5. 电阻箱6. 电容箱7. 电流表8. 电压表9. 万用表10. 实验平台五、实验内容1. 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联用实验(1)了解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3)观察不同信号波形的变化。

2. 频率计与信号发生器联用实验(1)了解频率计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频率计;(3)测量信号的频率。

3. 数字多用表与电阻箱联用实验(1)了解数字多用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数字多用表;(3)测量电阻值。

4. 电容箱与示波器联用实验(1)了解电容箱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电容箱;(3)观察电容对信号的影响。

5. 电流表与电压表联用实验(1)了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3)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6. 万用表与实验平台联用实验(1)了解万用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万用表;(3)测量实验平台上的各种参数。

六、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设备,连接电路;2.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仪器和设备;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联用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信号波形的变化,加深了对信号波形的理解;2. 频率计与信号发生器联用实验:成功测量了信号的频率,掌握了频率计的使用方法;3. 数字多用表与电阻箱联用实验:准确测量了电阻值,提高了数字多用表的使用技能;4. 电容箱与示波器联用实验:观察到了电容对信号的影响,加深了对电容的认识;5. 电流表与电压表联用实验:成功测量了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掌握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6. 万用表与实验平台联用实验:准确测量了实验平台上的各种参数,提高了万用表的使用技能。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电动力工程学院测控系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实验日期:一. 实验目的二. 基本原理三. 实验结果表1-1单臂电桥输出数据记录表表1-2 双臂电桥输出数据记录表表1-3全桥电桥输出数据记录表四.实验曲线(用坐标纸绘制在给出的坐标系中)五.实验数据处理1. 根据表1-1、1-2、1-3计算单臂、半桥、全桥的非线性误差δf1=Δm/y F..S 100%,式中Δm为输出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y F·S为装置的标称输出值,此处为200g时的输出值。

2. 分析单臂、半桥、全桥的特性。

六. 思考题1.单臂电桥时,作为桥臂电阻应变片应选用:(1)正(受拉)应变片(2)负(受压)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2.半桥测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1)对边(2)邻边。

V( mv)0 W(g)实验二电涡流式传感器性能实验日期:一. 实验目的二. 基本原理三.实验结果1.静态实验结果:表2-1电涡流传感器位移X与输出电压数据根据表2-1数据,画出V-X曲线。

试计算量程为1mm、3 mm及5mm时的灵敏度和线性度(可以用拟合直线的方法)。

根据曲线找出线性区域及进行正、负位移测量时的最佳工作点。

v(mv)2.动态测量结果:表2-2 振动测量数据记录表根据实验结果作出传感器的Vp-p(V)—f(Hz)曲线,指出系统自振频率的大致值。

V(mV)0 f(Hz)实验三电容式传感器的性能实验日期:一. 实验目的二. 基本原理三.实验结果1.静态实验结果:表3-1 电容传感器位移与输出电压记录表根据表3-1数据做出曲线,计算电容传感器的系统灵敏度S和非线性误差δv(mv)0 x(mm)2.动态实验结果:表3-2电容传感器动态测量数据记录表根据实验结果作出传感器的V01(mv)—f(Hz)曲线,指出系统自振频率的大致值。

20XX年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20XX年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20XX年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转速控制实验1.选择智能调节仪的控制对象为转速,并按图4连线。

开启控制台总电源,打开智能调节仪电源开关。

2.短按SET键,进入智能调节仪A菜单,仪表靠上的窗口显示“ SLT,靠下窗口显示待设置的设定值。

LOCK 等于0或1时使能,设置转速的设定值。

3.长按SET键3秒以上,进入智能调节仪B菜单,靠上窗口显示“ dAH',靠下窗口显示待设置的上限报警值。

上限报警时仪表右上“ AL1 ”指示灯亮。

4.继续短按SET键,靠上窗口显示“ATU ,靠下窗口显示待设置的自整定开关,控制转速时无效。

5.继续短按SET键,靠上窗口显示“P', 靠下窗口显示待设置的比例参数值。

6.继续短按SET键,靠上窗口显示“I”靠下窗口显示待设置的积分参数值。

7.继续短按SET键,靠上窗口显示“LOCK,靠下窗口显示待设置的锁定开关,“0”允许A B菜单,“ T只允许A菜单,“ 2”禁止所有菜单。

继续短按SET键,回到初始状态。

8.经过一段时间后,转动源的转速可控制在设定值,控制精度± 2%。

图10-4转速控制实验连线图46 五、实验报告: 1、分析转速测量实验的误差和对数据结果的影响。

2、观察实验并思考三个传感器中哪一个是光电传感器,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3、转速自动控制的试验中使转速达到设定值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分析PID参数对转速智能调节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哪一组PID 参数组合可以使转速准确高效的达到设定值?实验过程中是否遇到问题,你是如何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

附:程序框图图10-5转速测量实验程序框图47实验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力测量、实验目的:1、了解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的原理与方法、基本结构、性能及应用。

2、掌握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标定方法和最小二乘法误差数据处理方法及获得方法二、实验仪器:压力传感器模块、数显单元、直流稳压源+5V、± 15V、NI 数据采集卡、计算机等。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完整)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完整)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教研室二O一一年五月实验一 测量电桥静态特性测试报告 同组人: 时间:一、实验目的1. 熟悉静态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 熟悉测量电桥的三种接法,验证公式04n y e e δε=3. 分析应变片组桥与梁受力变形的关系,加深对等强度梁概念的理解4. 验证温度对测量的影响并了解消除方法 二、实验设备静态电阻应变仪、等强度梁、砝码、应变片 三、实验原理等强度梁受外力变形时,贴在其上的应变片的电阻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应变片连接在应变仪测量桥的桥臂上,则应变片电阻的变化就转换为测量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应变仪采用“零位法”进行测量。

它采用双桥电路,一个是测量桥,另一个为读数桥。

当测量桥有电压输出时,调整读数桥的刻度盘,使仪表指针为零。

则此时读数桥读数与桥臂系数之比即为试件的实验应变值。

四、实验数据整理在等强度梁上逐级加载、卸载,并把三种电桥接法的测量结果填入表1。

表1 三种电桥接法的测量结果处理注:理论应变2=E bh ε理,其中10b=;h=6mm ;E=2×1011N/m 2 五、问答题1、 试分析实验中同一载荷下,半桥接法相对于单臂和全桥接法的仪器输出有什么不同?半桥接法时,仪器输出是单臂接法仪器输出的2倍,是全桥接法仪器输出的1/2,单臂接法时01R U =U 4R ∆±,半桥时01R U =U 2R ∆±,全桥时0RU =U R∆±。

同时,由上图数据可以看出,每对应一个负荷时,半桥接法时的仪器输出是单臂时的2倍,全桥的1/2。

2、 单臂测量时若试件温度升高,仪器输出(指针)如何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

仪器输出将变大。

当试件受力且试件温度升高时,输出电压F T0R R 1U =+4R R ∆∆⎛⎫⎪⎝⎭,R 为试件电阻,而本实验输出的是应变片的应变ε,F T 1R R 1=+S R R ε∆∆⎛⎫⎪⎝⎭,若试件温度升高时,则没有温度影响T R R ∆,F2R =SRε∆,显然,温度升高的变化1ε大于温度没有升高时的变化2ε,故试件温度升高时,仪器输出将变大。

检测技术实训报告

检测技术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参加了本次检测技术实训。

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各类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3. 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解决检测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检测技术基本原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检测技术是通过对样品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获取样品性质、结构、组成等信息的一种方法。

2. 检测仪器设备实训中,我们接触了多种检测仪器设备,如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显微镜等。

通过对这些仪器的操作,我们熟悉了它们的性能和特点,掌握了正确使用方法。

3. 实际应用案例实训过程中,我们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了检测实验。

例如,使用光谱仪分析金属材料的成分,使用色谱仪检测水质中的污染物,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团队协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训成果1. 掌握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了各类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3.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检测实验。

4.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检测技术实训,我对检测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检测技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几点建议:1. 加强实训指导,提高实训效果。

2. 增加实训项目,丰富实训内容。

3.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总结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总结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总结1. 引言测试与检测技术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各个领域中,测试和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发现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本实验报告总结了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对实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方法进行了讨论。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理解测试和检测的概念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学习基本的测试与检测方法和工具;•掌握测试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分析测试和检测结果,形成结论和建议。

3. 实验方法3.1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和软件如下:•计算机•特定领域的测试设备(例如,网络分析仪、信号发生器等)•数据采集仪•编程工具(例如,MATLAB、LabVIEW等)3.2 实验步骤本实验包括以下步骤:1.研究测试对象和测试要求,明确测试的目标和范围。

2.设计测试计划,确定测试方法和工具。

3.准备测试环境,安装和配置必要的设备和软件。

4.实施测试计划,采集测试数据并记录结果。

5.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和建议。

6.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改进措施。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 实验结果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某个特定领域的测试对象,并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

通过测试,我们采集了大量的测试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对测试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发现。

然后,我们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5.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增强了我们对测试与检测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我们深入学习了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获得了实际的测试经验。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了改进方法和建议。

6. 参考文献[1] Smith, A. B., & Johnson, C. D. (2018). Introduction to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Journal of Test and Measurement, 10(2), 45-58.[2] Thompson, R. W., & Brown, S. T. (2019). Test Design Techniqu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Quality Assurance Journal, 15(4), 78-89.[3] Chen, L., & Liu, W. (2020). Practical Guide to Testing and Inspection Techniques. Testing and Inspection Today, 25(3), 112-124.。

工程测试基础实验报告(3篇)

工程测试基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工程测试作为确保产品或系统性能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实验旨在通过基础的工程测试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测试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工程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常见的工程测试方法,如力学性能测试、电学性能测试、光学性能测试等。

3. 熟悉测试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三、实验内容1. 力学性能测试(1)实验原理力学性能测试是研究材料或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主要包括拉伸测试、压缩测试、弯曲测试等。

(2)实验仪器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弯曲试验机、万能试验机等。

(3)实验步骤① 按照测试要求,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上;② 开启试验机,逐渐增加载荷,观察试样的变形和破坏情况;③ 记录试验数据,如载荷、变形、断裂载荷等;④ 分析测试结果,得出材料或构件的力学性能指标。

2. 电学性能测试(1)实验原理电学性能测试是研究材料或器件的电学特性,如电阻率、电容率、电导率等。

(2)实验仪器电阻测试仪、电容器测试仪、电导率测试仪等。

(3)实验步骤① 按照测试要求,将试样连接到测试仪上;② 开启测试仪,进行测量;③ 记录测试数据,如电阻、电容、电导率等;④ 分析测试结果,得出材料或器件的电学性能指标。

3. 光学性能测试(1)实验原理光学性能测试是研究材料或器件的光学特性,如折射率、反射率、透射率等。

(2)实验仪器折射率仪、反射率仪、透射率仪等。

(3)实验步骤① 按照测试要求,将试样放置在测试仪上;② 开启测试仪,进行测量;③ 记录测试数据,如折射率、反射率、透射率等;④ 分析测试结果,得出材料或器件的光学性能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力学性能测试结果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试验,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学习使用测试工具和技术进行软件测试;3.掌握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开发工具:Eclipse IDE;3. 测试工具:JUnit。

三、实验内容1. 编写一个简单的Java程序,实现对一组整数进行排序;2. 使用JUnit工具进行测试,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3.测试包括边界值测试、等价类测试和路径覆盖测试。

四、实验步骤1. 创建一个Java项目,并添加JUnit库;2.编写排序程序的代码,并确保程序能够正常运行;3. 编写JUnit测试用例,包括边界值测试、等价类测试和路径覆盖测试;4. 运行JUnit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5.修改程序代码,修复测试中发现的问题;6.重复步骤3-5,直到所有测试用例通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边界值测试:将测试数据设置为最小值、最大值、边界值和非法值,验证程序是否能够正确处理这些情况;2.等价类测试:根据输入的特性,将测试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测试;3.路径覆盖测试:通过分析程序的代码,选择测试用例覆盖所有可能的执行路径,以验证程序的逻辑是否正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熟悉了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并学习了使用JUnit工具进行测试。

在实验中,我通过编写测试用例对排序程序进行了测试,并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修改代码修复了这些问题。

通过测试技术的应用,我确保了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在早期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开发成本和风险。

通过不断的测试和修复,我们可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和性能,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以后的实验和项目中,我将继续运用测试技术,为软件开发提供更好的保障。

基础测绘技能实验报告(3篇)

基础测绘技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基础测绘的基本技能,包括水准测量、经纬仪测量和全站仪测量等。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测绘仪器的操作熟练度,提高学生在实际测绘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二、实验器材1. 水准仪:DS3型微倾式水准仪2. 经纬仪:DJ6型光学经纬仪3. 全站仪:Topcon GT-1024. 水准尺:钢尺5. 三脚架6. 皮尺7. 测钎8. 绘图工具:直尺、圆规、铅笔等三、实验内容1. 水准测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水准仪的基本操作,学会进行水准点标定、水准路线测量和高差计算。

(2)实验步骤:① 标定水准点:在实验场地选择两个固定点作为水准点,用水准尺分别测量两点的高程,计算出水准点的高程。

② 水准路线测量:按照规定的路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水准测量,记录各测站的高程。

③ 高差计算:根据各测站的高程,计算出相邻测站之间的高差。

2. 经纬仪测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经纬仪的基本操作,学会进行角度测量和方位角测量。

(2)实验步骤:① 角度测量:在实验场地选择一个观测点,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和垂直角。

② 方位角测量:根据水平角和垂直角,计算出观测点的方位角。

3. 全站仪测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全站仪的基本操作,学会进行坐标测量和距离测量。

(2)实验步骤:① 坐标测量:在实验场地选择一个观测点,用全站仪测量该点的三维坐标。

② 距离测量:在实验场地选择两个观测点,用全站仪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准测量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测量了3个水准点,测量结果如下:水准点1:高程为3.500m水准点2:高程为3.500m水准点3:高程为3.600m2. 经纬仪测量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测量了4个观测点,测量结果如下:观测点1:方位角为45°,水平角为60°,垂直角为30°观测点2:方位角为135°,水平角为90°,垂直角为30°观测点3:方位角为225°,水平角为120°,垂直角为30°观测点4:方位角为315°,水平角为150°,垂直角为30°3. 全站仪测量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测量了2个观测点,测量结果如下:观测点1:坐标为(100.000,200.000,50.000)观测点2:坐标为(150.000,300.000,60.000)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水准测量、经纬仪测量和全站仪测量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实际测绘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测试用例的设计与编写技巧。

3. 提高软件测试效率和质量。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测试用例设计2. 测试用例编写3. 测试执行4. 测试结果分析三、实验步骤1. 测试用例设计(1)了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明确测试目标。

(2)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分析功能模块,确定测试范围。

(3)针对每个功能模块,设计测试用例,包括输入数据、预期结果、测试步骤等。

2. 测试用例编写(1)按照测试用例设计,编写测试用例文档。

(2)使用测试用例模板,规范测试用例格式。

(3)对测试用例进行审核,确保测试用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测试执行(1)根据测试用例文档,在测试环境中执行测试。

(2)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包括错误类型、发生时间、重现步骤等。

(3)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是否符合预期。

4. 测试结果分析(1)根据测试结果,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

(2)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原因。

(3)提出改进建议,为软件开发提供参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试用例设计本次实验共设计了10个测试用例,涵盖了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

测试用例覆盖率达到90%以上,能够满足测试需求。

2. 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用例文档格式规范,测试用例完整,无遗漏。

测试用例的编写质量较高。

3. 测试执行测试执行过程中,共发现5个缺陷。

其中,功能性缺陷3个,界面缺陷1个,性能缺陷1个。

4. 测试结果分析(1)功能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软件功能不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

针对此类缺陷,需要与开发人员沟通,确认问题原因,并进行修复。

(2)界面缺陷:主要表现为软件界面布局不合理、元素错位等。

针对此类缺陷,需要调整界面布局,优化用户交互。

(3)性能缺陷:主要表现为软件运行速度慢、资源占用高。

针对此类缺陷,需要优化算法,提高代码效率。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了软件测试效率和质量。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2014-6-19实验一光栅传感器测位移实验1).实验目的1.了解光栅传感器的基本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2.掌握光栅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原理及方法。

2).实验原理光栅位移传感器由光源、聚光灯、标尺光栅、指示光栅和光电元件组成。

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照射在光栅上,再通过光栅照射在光电元件上,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光栅测量位移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莫尔条纹现象。

两块栅距w相同,黑白宽度相同的长光栅,当它们的刻线面彼此平行互相靠近,且沿刻线方向保持成一个很小的夹角θ时,由于遮光效应或光的衍射作用,在a-a线上,两块光栅的黑色刻线相交,透光缝隙相重,因此形成一条亮带。

在b-b线上,一块光栅上的黑色刻线正好将另一块光栅的透光部分挡住,形成一条暗带。

这些明暗相间的条纹就是所谓的莫尔条纹。

当光栅透过的光线越多,光电元件的输出越大,当光栅透过的光线越少,输出信号与位移间的关系可近似的用正弦函数表示。

即: V=Vo+VmSin(2πx/w)式中:V --光电元件输出的电压信号;Vo--输出信号中的平均直流分量;Vm--输出正弦信号的幅值; W --栅距。

X --两光栅间的瞬时相对位移量。

由上式可见,光电元件的输出电压的大小反映了光栅瞬时位移量的大小,从而实现了位移量向电量的转换。

在实际应用中,被测物体的移动方向是经常改变的,而莫尔条纹的明暗变化只与位移有关,而与位移方向无关,为了辨别位移的方向必须增加一个观测点,然后根据两个观测点输出信号U1、U2间的相位关系来定位移的方向。

当光栅正向运动时,U1超前U2 90度,当光栅反向运动时,U2超前U1 90度,利用这一特点,便可构成简单的辨向电路。

通常采用的是“四倍频辨向电路”。

所谓四倍频电路是一种位置细分法,就是使正弦信号在0度、90度、180度、270度都有脉冲输出,可使测量精度提高四倍。

将辨向电路输出信号(Y 1、Y2)送到加、减计数电路进行记数,再通过译码驱动电路,将位移量显示出来。

北京工业大学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直流电桥实验五 实验数据及处理、分析1.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分别计算单臂、半桥、全桥系统灵敏度W U S ∆∆=(U ∆为输出电压变化量,W ∆为重量变化量)。

实验数据记录表(1)单臂:S=0.0015重量/g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电压/V 单臂 0.0290.058 0.086 0.116 0.145 0.174 0.203 0.232 0.261 0.291 半桥 0.0550.112 0.168 0.211 0.272 0.330 0.387 0.444 0.500 0.557 全桥 0.1150.2270.3380.4150.5620.6730.7870.8991.0131.125(2)半桥:S=0.0028 (3)全桥:S=0.0056实验二 交流全桥称重实验。

五 实验数据及处理、分析用交流全桥实验装置测试砝码重量,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计算出交流全桥的灵敏度(V M k ∆∆=)和线性误差。

分析信号源频率和幅度以及移向器对交流全桥灵敏度的影响。

试验数据记录表 音频信号源kHz f 1= 音频信号源kHz f 2=实验四典型传感器技术指标标定及测量图4-1 电容传感器的安装图4-2 传感器技术指标标定及检测系统的前台界面图4-3 传感器技术指标标定及检测系统的后台界面图4-4 最小二乘法标定(模拟数据)六、实验报告:1、根据软件做出拟合曲线(要求截图)。

2、最小二乘法和端点连线法确定的非线性度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情况下一致?3、最小二乘法确定的非线性度是每两点之间的连线确定的非线性度的平均值,在只采集两点的情况下一致。

相对测量和绝对测量相比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相对测量数据比较稳定,但系统误差大,绝对测量正相反。

4、比较测试系统灵敏度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简要讨论差别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5、实验五光敏电阻特性测试实验五、实验报告:1、做出光敏电阻阻值-电流曲线如下:2、确定线性工作区域9-18mA,得到线性工作时电流—电阻关系曲线如下图:实验六光敏电阻应用——声光双控LED实验五、实验报告:1、实验现象: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无论如何敲击桌面,LED灯也不会亮;当灵敏度调高时,即使发出很小的声响LED灯也会亮。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含实验数据)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含实验数据)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1实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工艺一、实验目的通过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实验,了解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工艺和检查方法及应变片在测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阻应变片实质是一种传感器,它是被测试件粘贴应变片后在外载的作用下,其电阻丝栅发生变形阻值发生变化,通过阻桥与静动态应变仪相连接可测出应变大小,从而可计算出应力大小和变化的趋势,为分析受力试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QJ-24型电桥、万用表、兆欧表、电烙铁、焊锡、镊子、502胶、丙酮或酒精、连接导线、防潮材料、棉花、砂纸、应变片、连接片。

四、实验步骤1、确定贴片位置本实验是在一梁片上粘贴四块电阻应变片,如图所示:2、选片1)种类及规格选择应变片有高温和常温之分,规格有3x5,2x4,基底有胶基箔式和纸基箔式。

常用是3*5胶基箔式。

2)阻值选择:阻值有120欧,240欧,359欧,500欧等,常用的为120欧。

3)电阻应变片的检查a.外观检查,用肉眼观察电阻应变是否断丝,表面是否损坏等。

b.阻值检查:用电桥测量各片的阻值为配组组桥准备。

4)配组电桥平衡条件:R1*R3 = R2*R4电桥的邻臂阻值小于0.2欧。

一组误差小于0.2% 。

在测试中尽量选择相同阻值应变片组桥。

3.试件表面处理1) 打磨,先粗打磨,后精细打磨a. 机械打磨,如砂轮机b. 手工打磨,如砂纸打磨面积应大于应变片面积2倍,表面质量为Ra =3.2um 。

应成45度交叉打磨。

因为这样便于胶水的沉积。

2)清洁表面用棉花粘积丙酮先除去油污,后用酒精清洗,直到表面干净为止。

3)粘贴。

涂上502胶后在电阻应变片上覆盖一薄塑料模并加压,注意电阻应变片的正反面。

反面涂胶,而正面不涂胶。

应变片贴好后接着贴连接片。

4)组桥:根据要求可组半桥或全桥。

5)检查。

用万用表量是否断路或开路,用兆欧表量应变片与被测试件的绝缘电阻,静态测试中应大于100M欧,动态测试中应大于50M欧。

地下工程测试实训报告

地下工程测试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地下工程测试作为地下工程开发与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国地下工程测试技术水平,培养相关人才,本次实训以某地下工程为对象,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对地下工程测试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和掌握。

二、实训目的1. 了解地下工程测试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2. 掌握地下工程测试仪器的操作技能;3. 提高对地下工程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地下工程测试基础知识(1)地下工程测试概述:介绍地下工程测试的定义、分类、意义和作用。

(2)地下工程测试常用方法:讲解地质雷达、地震波探测、声波探测、电磁波探测等常用测试方法。

(3)地下工程测试仪器:介绍地质雷达、地震波探测仪、声波探测仪、电磁波探测仪等仪器的原理、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

2. 地下工程现场测试(1)地质雷达测试:在地下工程现场,利用地质雷达对地下结构进行探测,分析地质结构变化。

(2)地震波探测测试:通过地震波探测,了解地下岩土层的分布情况。

(3)声波探测测试:利用声波探测技术,检测地下工程结构的完整性。

(4)电磁波探测测试:通过电磁波探测,了解地下工程周边环境变化。

3. 地下工程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1)测试数据整理: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预处理。

(2)测试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地质学等理论,对测试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3)测试结果解释:根据测试数据分析结果,对地下工程结构、地质环境等进行解释。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期准备:了解地下工程测试基础知识,熟悉常用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

2. 实训现场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地质雷达、地震波探测、声波探测、电磁波探测等现场测试操作。

3. 实训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筛选、预处理,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解释测试结果。

4. 实训总结:总结实训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处理能力。

工程检测实训总结报告范文

工程检测实训总结报告范文

一、前言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检验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我们学院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工程检测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工程检测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实际应用,提高我们的工程检测技术水平。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与内容1. 实训目的(1)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工程检测技术水平。

(2)掌握工程检测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实际应用。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实训内容(1)工程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检测标准。

(2)工程检测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3)工程检测现场操作及数据处理。

(4)工程检测报告的编制。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前期在实训开始前,我们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对工程检测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检测标准进行了充分了解。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工程检测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2. 实训中期实训中期,我们分组进行实地操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依次进行了以下实训内容:(1)现场检测:我们使用工程检测仪器对施工现场的混凝土、钢筋、砌体等结构进行了检测,掌握了现场检测的基本操作。

(2)数据处理:我们对检测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掌握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3)报告编制:根据检测数据,我们编制了工程检测报告,提高了报告编制能力。

3. 实训后期实训后期,我们对实训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分享了实训心得,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实训收获1. 工程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工程检测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工程检测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

2. 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3. 实践能力的增强:通过实际操作,我们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实践能力。

4. 理论知识的应用: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五、实训反思1. 工程检测技术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训,我们认识到工程检测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今后在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工程检测工作。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引言测试与检测技术在现代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帮助我们验证假设、发现问题、评估性能和确保产品质量。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基础原理、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掌握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基础原理和应用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测试与检测技术的概念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2.学习如何设计和执行测试实验;3.掌握测试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读方法;4.熟悉测试报告的撰写规范。

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选择一个项目或产品,并设计一系列测试方案来评估其性能和质量。

测试方案应包含以下内容:1.测试目标:明确测试的具体目标,例如评估产品的稳定性、准确性、可靠性等;2.测试对象:确定要测试的具体项目或产品;3.测试方法: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例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性能测试等;4.测试数据:确定要收集的测试数据类型和数量;5.实验流程:安排合理的实验流程,包括测试设备和测试环境的准备;6.数据分析:确定分析测试数据的方法和指标,以评估测试结果;7.结论与建议:根据测试结果,提出合理的结论和改进建议。

执行测试实验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我们将执行以下步骤来进行测试实验:1.准备测试设备和测试环境;2.收集所需的测试数据;3.分析测试数据,计算相应的指标;4.绘制实验结果的图表,并进行结果解读;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设计,我们选择了一个电子产品进行测试实验。

具体测试方案和结果如下:测试目标评估该电子产品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测试对象选择型号为XYZ的电子产品进行测试。

测试方法采用白盒测试方法。

测试数据我们收集了以下数据:1.使用寿命:通过连续使用该产品并记录运行时间来收集数据。

2.故障频率:记录故障发生的次数和相关信息。

实验流程1.准备实验所需的测试设备和环境;2.连续运行电子产品并记录运行时间;3.记录故障发生的次数和相关信息;4.结束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2017年06月8日
实验一光栅传感器测位移实验
1、四倍频辨向电路的工作原理
四倍频电路是一种位置细分法,就是使正弦信号在0度、90度、180度、270度都有脉冲输出,可使测量精度提高四倍。

光栅传感器输出两路相位相差为90的方波信号A和B.如图l所示,用A,B 两相信号的脉冲数表示光栅走过的位移量,标志光栅分正向与反向移动.四倍频后的信号,经计数器计数后转化为相对位置.计数过程一般有两种实现方法:一是由微处理器内部定时计数器实现计数;二是由可逆计数器实现对正反向脉冲的计数.
①当光栅正向移动时,光栅输出的A相信号的相位超前B相90,则在一个周期内,两相信号共有4次相对变化:00→10→11→01→00.这样,如果每发生一次变化,可逆计数器便实现一次加计数,一个周期内共可实现4次加计数,从而实现正转状态的四倍频计数.
②当光栅反向移动时,光栅输出的A相信号的相位滞后于B相信号90,则一个周期内两相信号也有4次相对变化:00→01→11→10→00.同理,如果每发生一次变化,可逆计数器便实现一次减计数,在一个周期内,共可实现4次减计数,就实现了反转。

2、四倍频辨向电路波形图
实验二:电容式、涡流式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实验
一变面积传感器实验原理及电路
实验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

电容的变化通过电容转换电路转换成电压信号,经过差动放大器后,用数字电压表显示出来。

图2 电容式传感器实验电路框图
图3 电容转换电路原理图
图4 二极管环形电桥原理图
1、根据表1实测数据,画出输入/输出特性曲线Uo=f(X),并且计算灵敏度和
非线性误差。

表1-1变面积电容传感器实测数据记录表
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由表一数据及所绘制的X-Uo曲线可得电容传感器的系统灵敏度即曲线的斜率;曲线拟合直线方程为Uo=0.0698 X+0.0012
灵敏度计算公式为S=ΔUo/ΔX=-0.0698v/mm
由所得X-Uo函数表达式及所测的实验数据用excel计算出各点误差如表1-2所示,可得输出V的最大误差ΔU=0.01613v.
非线性误差δ=最大误差ΔV/满量程输出FSu=0.081%
表1-2电容传感器位移与输出电压值及各点误差值
二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实验原理及电路
实验电路图如图5所示。

与变面积式电容实验不同之处在于,该实验接入电容转换电路的两个电容为可变电容,当电容传感器的动极上下移动时,两个电容器的电容量都发生变化,但方向相反,这样就构成了差动式的电容传感器。

图5 差动电容式传感器实验电路框图
根据表2实测数据,画出输入/输出特性曲线Uo=f(X),并且计算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表2-1变差动电容传感器实测数据记录表
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率;曲线拟合直线方程为Uo=0.1385X-0.0029
灵敏度计算公式为S=ΔUo/ΔX=0.1385v/mm
由所得X-Uo函数表达式及所测的实验数据用excel计算出各点误差如表2-2所示,可得输出V的最大误差ΔU=0.02915v.
非线性误差δ=最大误差ΔV/满量程输出FSu=0.146%
表2-2电容传感器位移与输出电压值及各点误差值
通过高频电流的线圈产生磁场,当有导电体接近时,因导电体涡流效应产生涡流损耗,引起线圈的电感发生变化。

而涡流损耗与导电体离线圈的距离有关,因此可以进行位移测量。

实验电路如图6所示。

采用电容式三点式振荡器,用于产生高频电流,电流的大小与电感L2(及涡流传感器线圈)的大小有关,滤波后输出直流信号。

根据表3、表4和表5数据,分别画出涡流式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Uo=f (X),并求出拟合曲线的方程。

表3 涡流式传感器被测体为铁片时的实测数据记录
绘制曲线时,应去掉前5个点。

涡流式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铁片)
拟合曲线方程:
Uo=f(x)=2.7561x-22.024
表4 涡流式传感器被测体为铝片时的实测数据记录
涡流式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铝片)
拟合曲线方程:
Uo=f(x)=0.3458x+7.8718
表5 涡流式传感器被测体为铜片时的实测数据记录
涡流式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铜片)
拟合曲线方程:
Uo=f(x)=0.0936x+10.568
思考题
1. 比较差动式和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优劣。

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灵敏度比普通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高1倍,对于外界干扰,电磁吸引力、静电引力等有一定补偿作用。

2. 涡流式传感器的量程与那些因素有关?
涡流式传感器量程与金属导体材料的电阻率,线圈匝数以及线圈与金属块距离X 等有关。

3. 转速测试中,输出频率与转速的对应关系,如何提高测试精度?
f=n*p f为频率 n 为转速 p为磁极数
增大磁极分布圆周的半径,适当增加磁极数可以提高测试精度。

实验三.切削力测量实验
1、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验证应力测量原理与具体实施方法。

2)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力的应变测试技术。

2、实验设备
1)SDC系列测力仪一台
2)YD-1121/4四通道应变仪一台
3)A/D卡(已置于微机内)一块
4)微机及相关配置一套
3、实验数据与图形
1).标定实验中,通过对X、Y、Z轴进行分别标定,得到如下标定系数:X=23.7208;Y=-24.7854;Z=100.5477.具体如图(1)所示。

注:挂载砝码为1KG。

图(1)各轴标定实验截图
X轴
Y轴
Z轴
2.实验相关图形截图如图(2)(3)所示。

图(2)实验数据回放波形截图
实验四:微机在测量信号中的应用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同学了解在PC机为主机的系统中,如何实现由加速度传感器感受到振动信号,经过放大和转换后送微机进行数据采集及测量信号的分析和处理的方法。

2、实验设备
1).测力仪一台;
2.)计算机一台;
3.)加速度传感器1个;
4.)AD转换器1台。

由资料知:悬臂梁的各阶固有频率计算公式如下:
n
f=-----------------①
其中:本实验所用钢板尺尺寸为:b=26.3mm;h=1.0mm。

故有:A=b*h=26.3*1=26.3mm2
I0=bℎ3
12=26.3∗13
12
=2.1917mm4
本钢板尺材料33
7.810/,E196
kg m GPa
ρ=⨯=。

将相关数据均代入上式①即可求得各尺寸下的固有频率的准确值。

如上表所示。

4、波形图
本实验相关波形图截图如下所示:
1).时域图:
2).幅域图(幅值谱与相频谱):
3.)自相关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