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指导.doc

合集下载

《法律逻辑学》复习资料二

《法律逻辑学》复习资料二

《法律逻辑学》复习资料二把不同排列顺序的意识进行相关性的推导就是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就是,当人类听到别人陈述的事情时,大脑开始历经复杂的讯号处理及过滤,并将信息元素( Information element ) 经过神经元(w Neuron) 迅速的触发并收集相关信息,这个过程便是超感知能力。

之后由经验累积学习到的语言基础进行语言的处理及判断,找出正确的事件逻辑。

1、ABC三人都喜欢说谎话,有时候也说真话。

某天,A指责B说谎话,B指责C说谎话,C说AB两人都在说谎话。

后来上帝通过读心术知道其中至少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请问谁在说谎话?答案:运用假设排除法推理得出是B说的是真话,A和C都是说谎话。

2、一个村子里,有50户人家,每家都养了一条狗。

现在,发现村子里面出现了n只疯狗,村里规定,谁要是发现了自己的狗是疯狗,就要将自己的狗枪毙。

但问题是,村子里面的人只能看出别人家的狗是不是疯狗,而不能看出自己的狗是不是疯的,如果看出别人家的狗是疯狗,也不能告诉别人。

于是大家开始观察,第一天晚上,没有枪声,第二天晚上,没有枪声,第三天晚上,枪声响起(具体几枪不清楚),问村子里有几只疯狗?只有晚上才能看出病狗,并且一天晚上只能看一次。

答案:3条!推理过程:A、假设有1条病狗,病狗的主人会看到其他狗都没有病,那么就知道自己的狗有病,所以第一天晚上就会有枪响。

因为没有枪响,说明病狗数大于1。

B、假设有2条病狗,病狗的主人会看到有1条病狗,因为第一天没有听到枪响,是病狗数大于1,所以病狗的主人会知道自己的狗是病狗,因而第二天会有枪响。

既然第二天也没有枪响,说明病狗数大于2。

由此推理,如果第三天枪响,则有3条病狗。

一、什么是法律逻辑学法律逻辑学是以法律和司法实践中的逻辑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的逻辑形式、逻辑方法、逻辑规则或规律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二、法律逻辑学的性质1.法律逻辑学是介于法学与逻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应用学科。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精选文档】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精选文档】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第一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1、概念的内涵:就是凝聚于概念中的、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2、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该概念内涵方面构成性质的那些对象,也就是可用该概念来指称的所有被指称者。

3、概念的分类:1)根据概念外延反映的对象数量的不同,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单独概念:就是其外延只有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

普通概念:就是其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乃至无穷多个对象的概念2)根据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集合体,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集合体:是指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

3)根据概念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简单概念与复合概念.简单概念:就是不能对之加以分解的概念。

复合概念: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结合而成的概念.4)概念的其他分类*根据概念外延所指称的对象,是独立的实体还是依赖于实体二显现出的某种属性,分为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

*根据其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是以具有某种性质为特征还是以缺乏某种性质为特征,分为正概念与负概念*空概念:是反映没有分子的类即空类的概念(例:上帝)。

*论域:就是正负两概念所反映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类。

4、概念间关系及应用:是指两个不同概念在外延方面的逻辑关系,亦即它们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完全相同而形成的关系。

1)全同关系。

2)真包含于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的关系(种属关系)。

3)真包含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同的关系(属种关系)。

*外延大的概念-—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种概念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恰好等于其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之间的关系叫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叫反对关系。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这几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 )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B.仅从外延方面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A.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B.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C.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D.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民”这个概念属于( )。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普遍概念D.负概念4.“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判断的主项是( )。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负概念5.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

A.都是集合概念B.都是非集合概念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6.如果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并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那么,a与b这两个概念具有( )关系。

A.全异B.全同C.交叉D.真包含7.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 )关系。

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关系8.“物理学就是研究物理的科学”作为定义,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同语反复D.循环定义9.“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

A.语词定义B.发生定义C.功用定义D.关系定义10.“犯罪不是合法行为”作为定义,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定义用否定联顶D.以比喻代定义11.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常限制的有( )。

A.思维形式→推理→演绎推理B.判断→简单判断→复合判断C.概念→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D.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角三角形1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I.“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冇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这儿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B.仅从外延方面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A.所有的语词都是农达概念B.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C .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D .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民”这个概念属于()。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普遍概念D.负概念4.“冇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判断的主项是()。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负概念5.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A.都是集合概念B.都是非集合概念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6.如果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并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 ;那么,a与b这两个概念具有()关系。

A.全异B.全同C.交义D.真包含7.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关系。

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 D •真包含关系8.“物理学就是研究物理的科学”作为定义,犯了()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同语反复D.循环定义9.“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A.语词定义B.发生定义C.功用定义D.关系定义10.“犯罪不是合法行为”作为定义,犯了()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定义用否定联顶D.以比喻代定义II.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常限制的有()。

A.思维形式一推理一演绎推理B.判断一简单判断一复合判断C .概念一集合概念一非集合概念 D.三角形一锐角三角形一等角三角形1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电大专科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指导

电大专科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指导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指导逻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

从而决定了它特别强调掌握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

对于一件工具,我们只有了解了它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才能很好地使用它。

因此,学逻辑必须首先学好逻辑基础知识。

这就要求大家对教材的内容有所理解和把握,有些还要记熟。

为了学好基础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做到:第一,正确认识"教学重点"。

所谓"重点"是指,在有限的课时内,相对于其它内容来说,应当有所侧重的、更具有基础性的一些内容。

逻辑学和其它门类的科学一样,是系统的知识,教材各章节内容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不懂得概念,就学不好判断;不懂得判断就难以理解推理。

因此,学好重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逻辑学,而要学好逻辑这门科学,就要全面掌握教材的内容,有的学员不了解逻辑学的特殊性,把教学重点当作课程的全部内容,甚至等同为考试重点,只抓重点,不去全面学习,这样肯定不能学好基础知识,考核也必然失误。

第二,不要被具体科学知识方面的问题和某些有争议的内容干扰对逻辑基础知识的学习。

第三,勤于思考,多做练习。

复习时,应仔细分析教材中所举的实例,并认真做好练习,从而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概括讲一下复习的重点与难点,供各位参考。

第一章引论1.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什么是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第二章概念1.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概念与语词是什么关系?概念有哪些种类?3.如何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4.概念的外延之间有哪些关系?5.如何区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6.定义和划分的规则是什么?违反定义或划分的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7.怎样对概念进行概括或限制?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1.判断的两个逻辑特征是什么?2.简单判断包含几种判断?3.性质判断由几部分组成?它的种类有哪些?4.性质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5.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怎样?6.推理由几部分组成?它的种类有哪些?7.什么是推理的正确性和逻辑性?8.性质判断直接推理有哪些种类?9.各种性质判断直接推理的有效式、逻辑形式及推理规则是什么?第四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二)1. 什么是三段论?它有哪些规则?违反这些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2. 如何分析省略三段论是否正确?怎样将省略三段论予以补充完整?3. 运用三段论的原理解答某些问题。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指导 .doc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指导 .doc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指导2005年秋法律逻辑学是注册视听生法学专业(专科)的省开选修课。

课程主教材采用姜成林主编的,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文字教材《普通逻辑学》(修订版),是考核的主要依据。

同时还配有相应的学习指导书,内容包括各章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等,同学们复习时,应结合这些练习进行。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考试题型及分数比例是单项选择题(32%)、图示题(20%)、分析题(48%)。

考核的重点是对逻辑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下面对各章的复习重点作一概要介绍:第一章引论重点掌握:1、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什么是逻辑常项和变项?第二章概念重点掌握:1、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概念有哪些种类?3、概念的外延之间有哪些关系?4、定义和划分的规则是什么?违反定义或划分的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5、怎样对概念进行概括或限制?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重点掌握:1、判断的两个逻辑特征是什么?它的种类有哪些?2、性质判断的结构、种类及其逻辑形式是什么?3、性质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4、性质判断的真假情况如何判定?同素材的A、E、I、O四种判断间的对当关系怎样?5、推理由几部分组成?它的种类有哪些?6、性质判断直接推理的种类有哪些?各种性质判断直接推理的逻辑形式及推理规则是什么?第四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二)重点掌握:1、三段论推理有哪些规则?违反这些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第五章复合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重点掌握:1、联言判断的断定情况、逻辑形式、真值表怎样?联言推理的有效式有几种?2、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的断定情况、逻辑形式、真值表怎样?3、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的逻辑形式、推理规则是什么?违反推理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4、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断定情况、逻辑形式、真值表怎样?第六章复合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二)重点掌握:1、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逻辑形式、推理规则是什么?违反推理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2、各种负判断的等值判断的逻辑形式及其等值推理。

法律逻辑学复习重点

法律逻辑学复习重点

1、法学离不开逻辑,逻辑是法学的基础。

无论立法、司法、法治的实现,还是法学研究、法律教学都离不开逻辑。

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的最根本区别是思维是否具有逻辑性。

思维逻辑性,就是思维活动遵循逻辑规律,正确地运用概念、恰当地做出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论证。

在法治社会中,违反逻辑的法律必将导致法律体系混乱,从而导致社会的混乱。

与其他学科相比,法律应更集中体现人类的理性,体现理性思维的逻辑性。

逻辑是人类理性最重要的支柱性学科之一。

2、逻辑也要借助于法律的推动得以发展。

逻辑的诞生,除了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产生的推动力外,雅典城邦民主制度造就的辩论风气(如议会辩论、法庭辩论等),特别是辩论中对谬误的驳斥和对有效论证的追求,为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动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引论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三章命题(一) ——简单命题第四章命题(二) ——复合命题第五章规范命题及推理(自学)第六章演绎推理(一) ——简单命题推理第七章演绎推理(二) ——复合命题推理第八章归纳推理第九章类比推理第十章假说与侦查假说(自学)第十一章论证(自学)第十二章逻辑学基本规律(自学)第一章引论本章要求:明确法律逻辑学的定义、法律逻辑学研究的对象第一节逻辑学及法律逻辑的产生与发展一、“逻辑”一词的含义1、“逻辑”一词的来源由英文Logic音译过来的,它导源于希腊文λoyos(逻各斯)。

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

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把“逻各斯”看作是“顷刻也不能离开的那个东西”,“是指导一切的东西”。

古罗马更多的用“论辩术”(dialectica)表示逻辑科学。

日本学者把“逻辑”思想译为“论理学”。

中国学者把研究论辩的学问(逻辑)称为“名学”、“辩学”、“理则学”等; 17世纪明末李之藻与葡萄牙传教士合作,将葡萄牙大学逻辑讲义《亚里士多德论辩学概论》译为《名理探》;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思想家严复把“Logic”音译为“逻辑”,但他把英国逻辑学家穆勒的《逻辑体系:归纳与演绎》译为《穆勒名学》,仍用“名学”代替“逻辑”命名其书籍。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复习所用(共5套附答案)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复习所用(共5套附答案)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复习所用练兵题(共5套)第1套一、填空1、“有些中年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有S是P ,其中,常项是有些是,变项是中年人罪犯。

2、作为定义“网是用任何东西造成的空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定义含混。

3、在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都周延的是全称否定(或E、或SEP)判断。

4、根据对当关系,当sop假时,可推知sAp 真, sEp 假, sIp 真。

5、作为定义,“行政法是法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是定义过宽。

6、根据对当关系,由sAp真,可推知sEp 假,sIp 真,sOp 假. 。

7、完全归纳推理属于必然性的推理。

8、把sAp进行换位推理,其结论应是PIS 。

9、“当今世界可能不会爆发第三次大战”为真时,“当今世界必然会爆发第三次大战”的真假如何?假。

10、中国浙江省有一个地区盛产一种非常甜美的柑桔,美国一位植物学家将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的各种条件与中国浙江省的这个地区进行了对比,发现两地的自然条件(纬度、气候、土壤、水源等)非常相似,于是,就进行了移植,果然成功了。

他在这里运用的是类比推理。

二、用完全归纳推理能否得出下列结论,为什么?1、人人都有思维能力。

不能,无法考察全部分子2、某校九八级法律班学生的年龄全都超过20岁了。

能,可以考察全部分子3、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要来到。

不能,无法考察全部分子4、24至28之间没有质数。

(注:质数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数。

)能,可以考察全部分子三、不定项选择1、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 )a、逻辑常项b、逻辑变项c、思维d、语言表达方式2、如果把“鹿”概括为“食草动物”,限制为“梅花鹿”,则( D )。

A、概括正确,限制错误 b、概括、限制都错误C、概括错误、限制正确 d、概括、限制都正确3、判断与语句的关系是( CD )。

A、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B、所有语句都不表达判断C、所有判断都通过语句表达D、有的语句不表达判断4、设A、B两个概念,有的A是B,有些A不是B;有些B是A,有些B不是A,那么,A与B是( D )关系。

法律逻辑复习重点.doc

法律逻辑复习重点.doc

法律逻辑复习重点1.什么是逻辑?2.逻辑学都研究什么?3.逻辑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4.什么是法律逻辑学?法律逻辑学特征和作用是什么?逻辑是英语logic的音译。

英语一词源于古希腊语λóroδ(逻各斯)一词。

逻各斯是多义的,主要含义:1.一般的规律、原理、规则.2.命题、说明、解释、论证等.3.理性、推理、推理能力.4.尺度、关系、比例、比率等.5.价值、分量.1902年严复译《穆勒名学》,将其意译为“名学”,音译为“逻辑”;日语则译为“论理学”。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理性、秩序、规律等。

我国的逻辑学发展:第一个翻译国外逻辑学著作的是李之藻,其译作为《名理探》。

第一个将“Logic”译为“逻辑”的人是严复,他翻译了穆勒(Mill)的《Logic System》,命名为《穆勒名学》。

第一个将逻辑学作为课程推广的是章士钊,他的著作是《逻辑指要》。

现代逻辑解释1.指客观事物的规律.如“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逻辑继续”、“客观的逻辑”、“事物的逻辑”2.指思维的规律.如“法律辩护要合乎逻辑”、“思维的逻辑性”、“论证不合逻辑”3.指研究思维的结构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这门学科.如“学点文法和逻辑”、“司法工作者应当学点逻辑”4.指某种特殊的观点方法.如“杀人不眨眼者所奉行的是暴徒逻辑”“强盗逻辑”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就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特征及其规律以及方法的科学。

思维的内容与形式:思维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思维的内容:反映事物及其性质、关系、规律的思想中,就是思维的内容。

“货币”具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的性质,就形成了“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这一命题的内容。

有三种形态:概念、判断和推理。

思维的形式:思维在抽掉具体内容之后呈现出来的共同结构。

例如:(1)所有大学生都是学生。

(2)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

(3)所有商品都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共同结构是:所有()都是()。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法律逻辑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看法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1、看法的内涵:就是凝集于看法中的、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余对象、因此能够同其余对象差别开来的根本特点。

2、看法的外延 : 就是拥有该看法内涵方面构成性质的那些对象,也就是可用该看法来指称的所有被指称者。

3、看法的分类:1)依据看法外延反应的对象数目的不一样,看法分为独自看法和一般看法。

独自看法:就是其外延只有一个特定对象的看法。

一般看法:就是其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乃至无量多个对象的看法2)依据看法外延指称的对象能否由若干个同样个体聚合而成的会合体,分为会合看法与非会合看法。

会合体:是指由若干个同样个体聚合而成的集体。

3)依据看法表现形式的不一样,分为简单看法与复合看法。

4)简单看法:就是不可以对之加以分解的看法。

复合看法: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看法联合而成的看法。

看法的其余分类*依据看法外延所指称的对象,是独立的实体仍是依靠于实体二展现出的某种属性,分为实体看法与属性看法。

*依据其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是以拥有某种性质为特点还是以缺少某种性质为特点,分为正看法与负看法*空看法:是反应没有分子的类即空类的看法(例:上帝)。

*论域:就是正负两看法所反应的所有事物所构成的类。

4、看法间关系及应用:是指两个不一样看法在外延方面的逻辑关系,亦即它们外延指称的对象能否完好同样而形成的关系。

1)全同关系。

2)真包括于关系:就是指一个看法的所有外延与另一个看法的部格外延同样的关系(种属关系)。

3)真包括关系:就是指一个看法的部格外延与另一个看法的所有外延相同的关系(属种关系)。

* 外延大的看法— - 属看法外延小的看法— - 种看法 4)交错关系 5)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假如两个拥有全异关系的看法A、B,都真包括于属看法 C,并且 A、 B 两个看法的外延之和,恰巧等于其属看法 C 的所有外延,则 A、 B 之间的关系叫矛盾关系。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第一章引论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1、概念的内涵:就是凝聚于概念中的、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2、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该概念内涵方面构成性质的那些对象,也就是可用该概念来指称的所有被指称者。

3、概念的分类:1)根据概念外延反映的对象数量的不同,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单独概念:就是其外延只有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

普通概念:就是其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乃至无穷多个对象的概念2)根据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集合体,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集合体:是指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

3)根据概念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简单概念与复合概念。

简单概念:就是不能对之加以分解的概念。

复合概念: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结合而成的概念。

4)概念的其他分类*根据概念外延所指称的对象,是独立的实体还是依赖于实体二显现出的某种属性,分为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

*根据其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是以具有某种性质为特征还是以缺乏某种性质为特征,分为正概念与负概念(或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

*空概念:是反映没有分子的类即空类的概念(例:上帝、神仙)。

*论域:就是正负两概念所反映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类。

4、概念间关系及应用:是指两个不同概念在外延方面的逻辑关系,亦即它们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完全相同而形成的关系。

1)全同关系:就是A、B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的关系。

2)真包含于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的关系(种属关系)。

3)真包含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同的关系(属种关系)。

*外延大的概念—-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种概念*相容关系:全天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和交叉关系4)交叉关系:就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仅仅只有一部分相同的关系。

5)全异关系:就是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的关系。

法律逻辑学复习提纲

法律逻辑学复习提纲

全同;真包含于; 概念间的关系 真包含;交叉;全
异(矛盾、反对)
明确概念的逻 辑方法
揭示内涵 揭示外延
定义 列举 划分
方法;概括与限 制;定义规则
划分规则
二、命题
命题的一般特征
1、命题的概念、 特征(总是有所断定、有真假值)
2、描述命题、评价命题的定义
3、命题形式(逻辑结构形式)、 逻辑性质(真假值)

命题同一:偷换论题或转移论题
• (4)作用(保证思维具有确定性 )范围 :同一思维过程 (同一对象、同一时间、同一关系 )
• 2、矛盾律
• (1)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排斥的两种思想不 能同真
• (2)公式表示:不能A并且非A;~(A∧~A)
• (3)要求(自相矛盾 )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 用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概念指称同一个对象 ;也 不能同时肯定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都是真的。
4、命题的分类: 性质命题、复合命题、规范命题
二、命题1
1、性质命题的定义、组成部分(四个)、 基本类型(A、E、I、O)
性质命题
2、性质命题词项(主谓项)的周延性:
全称主项否定谓项都周延、特称主项肯定 谓项都不周延
3、性质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反对、下反对、 差等、矛盾):逻辑方阵;
注意单称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
1、三段论(性质命题推理、直言推理) 2、复合命题推理: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
3、复合命题的综合运用:二难推理、综合推理
演绎推理
三段论
演绎推理1
1、三段论的定义、 2、三段论的特征:
三个性质命题: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三个不同的词项:大项、小项、中项 3、三段论的规则:前三个关于词项、后四个关于命题类型 4、三段论的格:第一二三四格 5、三段论的式:三个性质命题的类型 6、三段论的省略式的还原步骤:确定省略前提还是结论→ 省结论,根据大小项的位置和规则写出结论→省前提,根据 结论的主谓项和规则还原前提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指导.doc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指导.doc

2、单独词项2、单独词项3、普遍词项3、普遍词项4、肯定词项4、肯定词项5、否定词项5、否定词项第一部分绪论一、名词解释1、逻辑常项1、逻辑常项:是逻辑形式中的含义固定不变的成分。

它指的是事物或事物情况之间的某种逻辑关系。

2、逻辑变项2、逻辑变项:是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它可以表示任一事物或事物情况,没有固定所指。

二、简答题(一)指出下面语句中“逻辑” 一词的含义:1、新生事物不可战胜,而腐朽的东西终究要火亡,这是事物发展的逻辑。

1、指客观事物的规律。

2、逻辑是法学专业学牛的必修课程。

2、指逻辑学。

(二)分析下列语句,其中哪些是逻辑常项?哪些是可以用变项符号表示的部分?1、凡含有黄曲霉素的事物都是致癌物。

1、“凡…都是…”是逻辑常项;“含冇黄曲霉素的事物”和“致癌物”是可以用变项符号表示的部分。

2、如果有法不依,那么有法亦同无法。

2、“如果…那么…”是逻辑常项;“有法不依”和“有法亦同无法”是可以用变项符号表示的部分。

第二部分词项一、名词解释1、词项1、词项:就是作为简单命题构成成分的名称或概念。

是指其外延为某一特定对象的词项。

是指其外延为两个以上对彖的词项。

是不带否定词的词项,它肯定此项所指称的对象具有某种属性。

是带有否定词的词项,它否定词项所指称的对象具有某种属性。

二、简答题(一)指出下列各段话是从内涵方面还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标有横线的词项的1宪法是规定国家性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耍内容的根本大法。

1、从内涵方面来说。

2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2、从外延方面来说。

3、毒品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人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3、从外延方面来说的。

(二)指出下列各语句中标有横线的词项外延Z间的关系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人法。

1、全同关系。

2、高级人民法院是中级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

法律逻辑学复习

法律逻辑学复习

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内涵越多,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外延越大 概念 学生 大学生 内涵 外延
在校生
高校生
大、中、小

应注意的问题:
1.这种反变关系不是数学上可以用数值精确 计算的比例关系,只是一种大致趋势。 2.普通逻辑揭示的这种反变关系,目的是为 明确概念提供一种逻辑方法,它是概念进 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依据。
概念的限制
增加内涵 缩小外延 属→种
政法机关 → 法院 → 人民法院 → 高级人民法院 →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概念的概括
减少内涵 扩大外延 → 法院 → 政法机关 种→属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 高级人民法院 → 人民法院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定义是一种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定义的构成
被定义项:某一个其内涵需要明确的概念 定义项: 用来明确被定义概念的那些概念 定义联项: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联结词
第二章 概

•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 对象的属性——对象自身的性质及事 物之间的关系 • 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 • 概念与语词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概念的逻辑特征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
概念的质的规定性(是什么)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概念的量的规定性(有哪些) 概念所指的对象
◎逻 辑 方 阵 图◎
• 规范模态命题:反映人们行为规范的命题 • 区别于(真值)模态命题: 1.模态命题对象是客观事物或事件; 规范模态命题对象是人们的行为,是行为 规范 2.模态命题要确定真假值,规范模态命题讨 论“妥”与“不妥” 3.模态词不同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四川农业大学)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四川农业大学)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第一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1、概念的内涵:就是凝聚于概念中的、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2、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该概念内涵方面构成性质的那些对象,也就是可用该概念来指称的所有被指称者。

3、概念的分类:1)根据概念外延反映的对象数量的不同,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单独概念:就是其外延只有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

普通概念:就是其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乃至无穷多个对象的概念2)根据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集合体,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集合体:是指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

3)根据概念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简单概念与复合概念。

简单概念:就是不能对之加以分解的概念。

复合概念: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结合而成的概念。

4)概念的其他分类*根据概念外延所指称的对象,是独立的实体还是依赖于实体二显现出的某种属性,分为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

*根据其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是以具有某种性质为特征还是以缺乏某种性质为特征,分为正概念与负概念*空概念:是反映没有分子的类即空类的概念(例:上帝)。

*论域:就是正负两概念所反映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类。

4、概念间关系及应用:是指两个不同概念在外延方面的逻辑关系,亦即它们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完全相同而形成的关系。

1)全同关系。

2)真包含于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的关系(种属关系)。

3)真包含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同的关系(属种关系)。

*外延大的概念—-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种概念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恰好等于其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之间的关系叫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叫反对关系。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一、选择题。

(从所列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多选为错。

)1、直系亲属是指和当事人有直接血缘关系(即生身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包括当事人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和配偶。

上述语句中,对直系亲属这个词项来说()A. 明确了内涵,但没有明确外延B. 没有明确内涵,但明确了外延C. 明确了内涵,并且明确了外延D. 没有明确内涵,并且没有明确外延2、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关系。

上述语句中,对于社会关系这个词项来说()A. 明确了内涵,但没有明确外延B. 没有明确内涵,但明确了外延C. 明确了内涵,并且明确了外延D. 没有明确内涵,并且没有明确外延3、“人贵有自知之明”中的“人”是在()意义上使用的。

A. 集合词项B. 非集合词项4、“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中的“中国人”是在()意义上使用的。

A. 集合词项B. 非集合词项5、通过减少词项的内涵以扩大词项的外延的逻辑方法是()。

A. 概括B. 限制C. 定义D. 划分6、通过增加词项的内涵以缩小词项的外延的逻辑方法是()。

A. 概括B. 限制C. 定义D. 划分7、“法律”与“刑法”,这两个词项是()。

A. 交叉关系B. 属种关系C. 矛盾关系D. 反对关系8、“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这两个词项是()。

A. 交叉关系B. 属种关系C. 矛盾关系D. 反对关系9、相同素材的两个命题不可同真但可同假时,其关系是()。

A. 矛盾关系B. 反对关系C. 差等关系D. 下反对关系10、相同素材的两个命题不可同假但可同真时,其关系是()。

A. 矛盾关系B. 反对关系C. 差等关系D. 下反对关系11、“所有错误都可避免”和“有的错误不可避免”,这两个命题()。

A. 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B. 不能同真,可以同假C. 不能同假,可以同真D. 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12、“有的法律是国际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指导
逻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

从而决定了它特别强调掌握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

对于一件工具,我们只冇了解了它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才能很好地使用它。

因此,学逻辑必须首先学好逻辑基础知识。

这就要求人家对教材的内容有所理解和把握,有些还要记熟。

为了学好基础知识,希望人家能够做到:
第一,止确认识”教学重点”。

所谓”垂点”是指,在有限的课时内,相对于其它内容來说,应当冇所侧重的、更具有基础性的一些内容。

逻辑学和其它门类的科学一样,是系统的知识,教材各章节内容Z间有紧密的联系。

不懂得概念,就学不好判断;不懂得判断就难以理解推理。

因此,学好重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逻辑学,而要学好逻辑这门科学,就要全而掌握教材的内容,有的V员不了解逻辑学的特殊也把教学重点当作课程的全部内容,共至等同为考试重点,只抓重点,不去全面学习,这样肯定不能学好棊础知识,考核也必然失谋。

第二,不耍被具体科学知识方而的问题和某些有争议的内容干扰对逻辑基础知识的学习。

第三,勤于思考,多做练习。

复习吋,应仔细分析教材中所举的实例,并认真做好练习,从而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概括讲一下复习的重点与难点,供各位参考。

第一章引论
1. 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彖是什么?
2. 什么是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第二章概念
1. 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 概念与语词是什么关系?概念冇哪些种类?
3. 如何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4. 概念的外延之间有哪些关系?
5. 如何区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6. 定义和划分的规则是什么?违反定义或划分的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
7. 怎样对概念进行概括或限制?
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
1. 判断的两个逻辑特征是什么?
2. 简单判断包含儿种判断?
3. 性质判断由几部分组成?它的种类有哪些?
4. 性质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
5. A、E、I、O四种判断Z间的对当关系怎样?
6. 推理山儿部分组成?它的种类有哪些?
7. 什么是推理的正确性和逻辑性?
8. 性质判断宜接推理有哪些种类?
9. 各种性质判断直接推理的有效式、逻辑形式及推理规则是什么?
第四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二)
1. 什么是三段论?它有哪些规则?违反这些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
2. 如何分析省略三段论是否正确?怎样将省略三段论了以补充完整?
3. 运用三段论的原理解答某些问题。

4. 什么是关系判断和关系推理?关系的逻辑性质冇哪些?
5. 关系判断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有哪些有效形式?
第五章复合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
1. 什么是联言判断?其逻辑性质、逻辑形式和真值表怎样?
2. 什么是联言推理?它有几种有效形式?
3. 什么是相容选言判断?其逻辑性质、逻辑形式和真值表怎样?什么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其逻辑性质、逻辑形式和真值表怎样?
4. 什么是相容选言推理?其推理规则和有效形式是什么?违反推理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
5. 什么是不相容选言推理?英推理规则和冇效形式是什么?违反推理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
6. 什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逻辑性质、逻辑形式和真值表怎样?
7. 什么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逻辑性质、逻辑形式和真值表怎样?
8. 什么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逻辑性质、逻辑形式和真值表怎样?
9. 假言易位推理、假言换质推理、假言易位换质推理的逻辑形式是什么?
10. 什么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其推理规则和有效形式是什么?违反推理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
11. 什么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其推理规则和有效形式是什么?违反推理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
12. 什么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其推理规则和有效形式是什么?违反推理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
13. 什么是假言选言推理?它有几种形式?
14. 什么是负判断?什么是负判断的等值判断和等值推理?重点掌握四种负性质判断及其等值推理、六种负复合判断及其等值推理,记清其等值式。

15. 综合运用各种逻辑知识解答某些问题。

16. 掌握用真值表判定两个复合判断是否等值的方法以及判定一个复合判断推理是否正确的方法。

第七章模态判断及其推理
1. 什么是真值模态判断?它有几种类型?各种真值模态判断的逻辑形式怎样?
2. 什么是真值模态判断间的对当关系?根据对当关系进行的真值模态判断直接推理冇哪些冇效形式?其逻辑形式怎样?
3. 什么是规范模态判断?它有儿种类型?各种真值模态判断的逻辑形式怎样?
4. 什么是规范模态判断间的对当关系?根据对当关系进行的规范模态判断直接推理有哪些有效形式?其逻辑形式怎样?
第八章归纳推理
1. 什么是归纳推理?它与演绎推理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 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3.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与科学归纳推理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4. 什么是概率归纳推理?
5. 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是什么?它们各冇什么特点?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第九章类比推理、回溯推理和假说
1. 什么是类比推理?运用类比推理应注意什么?
2. 什么是回溯推理?
第十章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1. 什么是同一律?其基本内容是什么?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2. 什么是不矛盾律?其基本内容是什么?违反不矛盾律耍求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3. 什么是排中律?其基本内容是什么?违反排中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4. 排中律与不矛盾律所适用的范围有何不同?
第十一章论证
1. 什么是论证?它由几部分组成?
2. 论证和推理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3. 论证的利啖有哪些?如何区分?
4. 论证的推理规则是什么?违反这些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
5. 什么是反驳?它由几部分组成?
6. 反驳的方法冇哪些种类?如何区分?
7. 为什么说驳倒了论据和论证方式不等于驳倒了论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