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史中关于诗歌语言与科学语言的相关观点和理论

西方文论史中关于诗歌语言与科学语言的相关观点和理论
西方文论史中关于诗歌语言与科学语言的相关观点和理论

西方文论史中关于诗歌语言与科学语言的

相关观点和理论

07中文(2)田宏飞学号:2007011219

一、象征主义:瓦莱里

在他的“音乐化”论阐释中提及诗歌语言,他说:“诗是一种语言艺术,某些文字组合能够产生其他文字组合所无法产生的感情”,即“诗情”;“作为诗的艺术”,就是要用“语言手段”“引起类似的心情和人为地促进这种感情”也就是“语言结构”与“诗情”达到一种默契与和谐;还将“诗人的手段与作曲家的手段”加以比较:得出诗歌语言是日常语言的再创造,而音乐化还包含诗的语言的音乐化:“要做到音韵谐美节奏合拍,而且要满足各种理性的及审美的条件”。

二、意象派:庞德与休姆

1、庞德

对与诗歌的形式、技巧也有严格要求。具体来说,在语言运用上要尽量精炼,“不要用国语的字句和不能说明任何东西的形容词”;在韵律安排上,“韵律结构不应当损害语言的形成,或其自然声响、或涵义”,使诗更富有音乐性。

庞德在强调诗歌语言的意象感、意象化的同时,反对诗歌语言的抽象化、散文化,他认为那会使意象索然无味,使诗歌变的平庸。

2、休姆

休姆强调意象描绘的精确性。他说,诗歌“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正确的、精细的和明确的描写”。提出要与日常语言作斗争,要克服日常语言的局限性,须运用新鲜的隐喻、幻想的手法。

三、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

什克洛夫斯基在语言“陌生化”理论中谈到诗歌语言是陌生化程度很高的语言,因此他是处于文学语言的最高层次;还对诗歌语言做了一些规定(参看《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主编:第47页)认为诗歌语言本身并不创造新的结构,只是在未被接受时处于自动化状态。

四、布拉格学派:雅各布森、艾亨鲍姆与穆卡洛夫斯基

1、雅各布森指出:文学性存在于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之中。他认为,诗是具有独立价值的词的形式显现。他的意思是,诗的本质不在指称、叙述外在世界的事物,而在具有表达目的的诗歌语言(词)的形式显现。换言之,“诗的功能在于指出符号和指称不能合一”,即诗歌(文学)语言往往打破符号与指称的稳固的逻辑关系,而为能指与所指的其他新的关系和功能(如审美)的实现提供可能。因此,他认为,“一部诗作应该界定为其美学功能是它的主导的一种文字信息”,应以“自指”的审美功能为主。

2、艾亨鲍姆认为:科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文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他们把文学研究的对象(文学性)作为科学考察的对象。注重事实,强调对文学作品进行科学的具体分析。用语言学的方法来分析文学现象。

3、穆卡洛夫斯基:将“诗性”和“非诗性”的语言作为不同的语言功能加以区分。“诗性的语言”在他看来“只有其自身的意义”,而并不承担任何的社会功能,因此“求真的问题与诗歌作品的主题无关,对于诗歌也没有任何意义”。

五、新批评派:瑞恰兹、布鲁克斯与燕卜荪

1、瑞恰兹:根据语言的用途,把人类的语言分为两种,即科学的语言与文学的语言;认为:而诗歌语言科学语言使用的是“符号”,而诗歌语言使用的则是“记号”,诗歌语言是一种建立在记号基础上的情感语言,而科学语言则是一种符号语言。诗歌语言关注的是所唤起的情感或态度的性质,而科学语言则注重符号化的正确性和指称的真实性。科学的陈述只是为了传达信息,而不关心情感效果。因此,科学的陈述必须具有可论证性,严格遵守逻辑规则。而诗歌语言中的陈述则是一种“拟陈述”。拟陈述是不能被经验事实证实的陈述,诗歌语言作为一种感情语言和其他一切文学语言一样都是一种情感态度。

2、布鲁克斯:悖论对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分析,悖论是修辞学中的一直在找修辞格,指的是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是的陈述。这正是布鲁克斯心目中理想的诗歌语言:“悖论正合诗歌的用途,并且是诗歌不可避免的语言。科学的真理要求其语言清除悖论的一切痕迹;很明显,诗人要表达得真理只能用悖论语言”。他还认为反讽是诗歌语言与科学语言的一个根本区别。

3、燕卜荪坚持把诗看做一种“普通的”语言,可以做理性的阐释,是一种继续我们通常说话和行为方式的言辞表达。他是“意图论者”,重视作者可能表达的意思并尽其所能解释它。

“朦胧”一词本身可以指称读者自己的未曾确定的意思,可以是一个词表示几种事物的意图,可以是一种这种东西或那种东西或两者同时被意指的可能性,或是一个陈述有几重含义。

在此基础上,燕卜荪将朦胧划分为七种类型:A暗喻 B在词或句法之中,当两种或这两种以上的意义融而为一的时候,就是第二种朦胧类型。此类朦胧又可以分为三类:1、一旦被理解后会在读者的头脑中成为一个清晰的实体;2、读者每次阅读之后都会费些脑力来理解它,读者会得到探寻和领悟的乐趣;3、读者如果不能发现它,它就起作用了。C两种只是在上下文中才互相关联的思想可以只用一个词同时表达.它有两种构成方法:1、先做一个单一的陈述,这个陈述暗指和它相关的各种情景,人们对这个讽喻可以有不同的解释;2、描写两种不同情景,由读者来推断各种和它们相关的事物,不是用一个来解释另一个,而是同时阐明这两者,并使它们互相阐释。D 第四种类型的指的是诗歌中的一个陈述具有多重不同意义,而正是这些不同的意义汇集到一起,结合起来形成了作者的复杂的思想状态 E作家或诗人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自己的思想并不明朗,处于冲突之中,但是有一种表达的欲望,或者在写作过程中才忽然发现自己的真正的思想。F诗人虽然在诗歌中使用了各种手段,表述不但没有明确意思反而让读者从表面主题转向探寻真正的主题 G第七种类型被燕卜荪称为“它是所能设想的意义最含混的一类”

燕卜荪对诗歌语言“朦胧性”的分析揭示了文学语言的基本特性,即多义性。朦胧打破了语言意义的一元性,赋予其丰富的多义性,在意义的多元展开中,不仅恢复了语言的生命力,也增强了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在西方文学理论史上,对诗歌语言的“朦胧性”进行如此深入细致的研究,燕卜荪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这种“细读”的批评方式对新批评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doc

考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此中真意,细加涵咏韵味长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炼字(品味关键词)、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突破一炼字(品味关键词) 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开头说此处是“空山”,而后面却写了人的活动,你觉得“空山”一语用得是否准确?有何作用? 【思路导引】 1.动词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在语境中的“动态之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穿”“拍”“卷”三字生动形象,请加以品味。 答: 答案“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 2.形容词分析时要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语意双关,同时注意所用的修辞和形容词活用情况。 请简析“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中“阔”字的作用。

【鉴赏诗歌的语言2】如何从语言方面鉴赏诗歌

【鉴赏诗歌的语言2】如何从语言方面鉴赏诗歌 鉴赏诗歌的语言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04浙江) 答案:“空”是徒劳之义,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南浦别[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在南面的水滨边凄凄离别,深秋西风呼呼刮着。回头看更加忧愁,好好离开就不回头。 在南面的水滨边凄凄离别,深秋西风呼呼刮着。回头看更加忧愁,好好离开就不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含义)。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描述)。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感情效果)。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自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烟波浩渺。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我的忧愁苦闷之心;明月挂山口,好像是君山衔来。仿佛在云间安榻酣卧,在天上推杯换盏。凉风趁酒兴,吹我舞翩跹。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4分) 答:”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 (一)设问方式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二)分析思路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幽默讽刺、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鉴赏诗歌的语言(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二) 教学园地 11-05 2319 : 三注意几种特殊语言 1、意象语言: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2、情感语言:“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做客”(杜甫《登高》 3象征语言: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4、特定称谓语言: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鸿雁”指书信等。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故事,《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中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 四、语言风格的类型 清新明快,自然质朴;平淡工丽,直率奔放;含蓄委婉,清静幽深;雄伟奇特,慷慨悲壮;洗练质朴,沉郁遒劲;绮丽秀美,含蓄隽永;凝练简洁,艳丽多彩;简洁巧妙,入木三分;语言凝练,生动传神;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自然宏丽,饶有风骨;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属对工切,声韵和谐,朴实无华,含蓄淡雅;通俗生动,平易炽热;炼字精巧,神气矫健;语言清淡,颇有情韵;自然明丽,悠扬轻快,行云流水;低回婉,沉郁深微;娓娓而谈,庄谐杂出;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 常用词语 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平易近人,又真切深刻。

绚丽:有富丽的词藻,绚灿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其他相关术语:激越高亢、清婉秀丽、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用语平易,含义隽永、凝练 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炼 五、诗歌的个人风格类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总体的语言特色 总体的语言特色包括一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 1、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2、质朴清新淡雅,自然, 3、词藻华丽 4、明快:明白通畅。 5、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还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诗歌语言风格: 平实质朴: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含蓄隽永: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清新雅致:如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形象生动: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绚丽飘逸: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沉郁顿挫:如杜甫的《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小结

(完整版)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 第四节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

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作家的语言风格举例 ①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②平淡(质朴、自然):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③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④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 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

鉴赏诗歌语言 (2)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语言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魅力 2、让学生规范答题步骤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俗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非上品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绝 古诗鉴赏之炼字 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你认为第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说说理由。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最后三句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04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卷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2006年江苏卷)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第二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那里? “又”,为又一次的意思,暗示作者已不止一次浪迹天涯。去年此时在家,今年又一次离开家乡。字里行间饱含天涯流浪的愁苦与无奈。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2)从“万里”、“三年”两个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赏析。(2分)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2013-12-30 一、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 婉约----- 隽永----- 朴素自然---- 屈原—王安石—李商隐—李清照— 陆游——杜甫——白居易—— 李白——王维——辛弃疾—— 杜牧——苏轼—— 二、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 三、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的词: 1、动词是我们鉴赏诗歌用语的重点,要善于通过动词的使用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修饰词: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叠词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4.拟声词 5、色彩词: 四、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何处?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必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 例题1 咏柳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示例:“依”字有之意,(步骤一)写出了柳条之态,

古代诗歌鉴赏(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标准】

专题测练古代诗文阅读 【2】古代诗歌鉴赏(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盛集陶落叶① 钱谦益 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②飞。 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 倚月素娥③徒有树,履霜青女④正无衣。 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 【注】①清兵攻破南京后,钱谦益率先迎降,被授予重职后六月病归,后因被人告发反清被捕,旋改狱外看管,时其友盛集陶等常到明故宫踏落叶作诗,此诗即和盛在明故宫踏落叶时所作。②劫尘:劫灰,佛教中指大火烧毁一切后所剩的灰烬。③素娥:嫦娥。 ④青女:主霜雪的女神。 (1)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分析前四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最后一句中“一”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歌前四句描写了深秋时节,钟山之上,万物凋零,寒露袭人,凉风阵阵,一片寥落荒芜的气象。诗人借景抒发了明朝灭亡的沉痛之情和故国之思。 (2)“一”字突出表现了在广袤无垠的寒空中只有一只孤雁掠过,增加了秋林的荒寒落寞之感,抒发了诗人在严峻肃杀的政治氛围中所感到的孤独与忧伤。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①(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高考语文】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高考语文】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考点解读★★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 ?答题步骤 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 【语言风格分类1】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 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 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语言风格分类3】 1、常见作家语言风格:屈原雄浑悲壮、曹操豪放磅礴、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李商隐清丽俊逸、王维恬淡优美、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贺奇丽瑰秀、柳永缠绵悱恻、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婉约含蓄、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诗歌鉴赏之语言二教师版

诗歌鉴赏之语言二教师 版 https://www.360docs.net/doc/34509042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诗歌鉴赏之语言学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⒈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4分) ⒉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 (2分)“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滴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1分)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1分)(意思对即可) 2.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运用“器然”“别泪”“去国”“投荒”“相思”等词语,抒发了惜别、哀伤之情。(2分)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瘴”“云”“春”“水”“梦”“烟”等意象,表达了凄侧、惆怅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数词运用的妙处,“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滴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 2.题干已经点明抒发离情别绪,主要考虑抒情角度,此题可考虑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闺思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⒈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4分) ⒉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 【答案】 ⒈“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分),“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分),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1分),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1分)。 ⒉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1分)。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2分) 【解析】无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第二章鉴赏诗歌的语言

第二章鉴赏诗歌的语言 (对应学生用书84~89页) 考点解读: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赏析诗中炼字(词)、炼句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一首诗歌里面的词语并不多,但蕴含的意象和思想感情却非常丰富。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一首诗中,诗人反复锤炼的某一个字,也就是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独具匠心的字。因此,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为一字而境界全出。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等。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或者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即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感情意味、精神内涵的字(词)。 语言风格,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 比如古代的:李白——雄奇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清浅通俗,李贺——幽峭冷艳,李商隐——浓丽朦胧。 考查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①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或“诗眼”的方式考查——炼字型或诗眼型;②以赏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关键词型;③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方式考查——比较鉴赏型;④以鉴赏诗词语言特色的方式考查——语言特色型。

炼字型或诗眼型 1 【典1】(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赢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解析】对于炼字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子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典2】(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人涌来。其中“软”字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是那么的柔和细微,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另一个“涌”字则把白雪覆盖的群山在夕阳之下闪耀光芒,在视觉上产生向自己涌动而来的动态感描绘出来,有化静为动的奇功。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教案)

诗中有真味乃需细品评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 2.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2、3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道是“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一首好诗,就像一道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总是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那么,如何才能领略到一首好诗的佳境、真意和妙趣呢?关键在一个“品”字。品什么呢?品“妙语”,品“风格”。 说到诗歌语言,从命题的角度来讲,大致可以分为炼字、炼句、语言风格三类。而考查诗歌语言风格这类题目失分情况较为严重,究其原因是同学们思路缺乏条理性,答题缺少规范性,常常遗漏要点。 二、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 2.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三、检查课前预习 指出下列诗歌的语言风格。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清新自然)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 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含蓄隽永)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 枝词》(平淡自然而含蓄隽永) 4.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清新自然) 5.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平实质朴)

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 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清新自然)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 句》(清新雅致、清新自然)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 雨寄北》(含蓄委婉) 9.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清新自然、多用口语) 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悲壮慷慨)四、知识储备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 1.诗歌语言风格常用界定词语 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其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不假雕饰的率真朴素。 冲淡(平淡、朴素):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其特点是运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会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绚丽(华丽):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委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豪放(奔放、雄奇):其特点是语言奔放、有气势,境界宏达,气势恢宏,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情感豪迈奔放。 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寞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缠绵(婉约):诗作婉曲,感情缠绵细腻。 工丽:“工”是对偶工整,“丽”是有文采。 生动:使用的词语将某种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洗练:作品的语言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 幽默: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

古诗词鉴赏第2讲:赏析诗歌语言

第2讲鉴赏诗歌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炼、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炼字是高考诗词鉴赏的热点,2016年高考天津卷在这一考点单独设题。从最近几年高考来看,炼字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分值在4—8分,考查的重点是动词、形容词、词类的活用和叠音词的表达效果以及诗歌中某个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可单独设题也可将对炼字的考查渗透在赏析诗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等考点之中,体现出一种综合命题趋势。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题型可分为:炼字题和语言风格题。 一、炼字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叠音词、表颜色的词经常是作者着意炼字所在。

炼字的题目的分析主要从诗歌炼意、炼境、炼手法和炼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也就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分析此字在这四个方面的作用,一般“炼意”是必不可少的,其它三个方面适当考虑。 二、语言风格 主要有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高考而言,我们须注意了解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炼字】 例1:(2016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别薛华①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注】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 1.请简要赏析首联中“送送”“遑遑”二词的妙处。(5分) 【诗眼】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夜次潘岷原韵 [清]查慎行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不知十月江寒重,陡觉三更布被轻。 霜压啼乌惊月上,夜骄饥鼠阚①灯明。 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注】①阚:看。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诗歌鉴赏:3个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考点解读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 风格分类 【语言风格分类 1】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 2】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 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练习精选【刘希国】

第二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背景及作者介绍】曹翰,河北大名人,宋初跟随太祖征泽潞,平江南。宋太宗时又跟随太宗下太原,征幽州,皆有功,但后来只得了个武职闲散官,几年都没有升迁。据《宋朝事实类苑》等书记载:宋初将领曹翰平定江南中获取了战功,待卫京城多年,数年未得升迁,依然原地踏步。一天,内廷设宴赋诗,曹翰因是武官不能参加,于是向太宗陈言:"臣早年也学过诗,乞望能应诏赋诗。"太宗笑着同意了,说:"你是员武将,当用'刀'字为韵。"曹翰援笔立就,写下了这首七律,径自送给了宋太宗。 诗写得充满阳刚之气,句式整饬,抚今思昔,涌动心中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宋太宗阅后,动了恻隐之心,不久曹翰就被连升数级。 【翻译】三十年前我就学习了兵书,我的名字,也经常在当代俊杰中出现。曾经为了勇赴国难;我披上铠甲;即便家里贫困,叫我卖了宝刀我定然不肯。而今我臂力尚且强健,还嫌弓弦弹力疲软;我目光依然敏锐,还能识得许多高明的战阵。昨天夜里庭院前刮起秋风;寻找秋衣时,看见了以前的盘花战袍,这让我不由得感到无比羞惭! 【赏析】 前四句回忆往昔: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意思是,三十年前我就学习了兵书,我的名字,也经常在当代俊杰中出现。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回忆自己学习兵书,也算当代俊杰。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意思是,曾经为了勇赴国难,我披上铠甲;即便家里贫困,叫我卖了宝刀我定然不肯。金甲:金饰的铠甲。汉蔡琰《悲愤诗》:“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唐李白《胡无人》诗:“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杨志卖宝刀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杨志曾倒霉想去别处找工作,但身上没钱,为了筹钱只好卖宝刀,结果因为一时的争执和冲动,还害自己被流放了。这里不能说用杨志卖刀的典故,因杨志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其事要晚一些。颔联写过去披甲赴国难,为国出力,宝刀相伴,豪情满怀。 后四句写当下: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意思是,而今我臂力尚且强健,还嫌弓弦弹力疲软;我目光依然敏锐,还能识得许多高明的战阵。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突出其老当益壮。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意思是,昨天夜里庭院前刮起秋风;寻找秋衣时,看见了以前的盘花战袍,这让我不由得感到无比羞愧!以景结情,表明自己宝刀未老,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本诗今昔对比,叙事抒情,写作者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诗中既表明了往日的功劳,又慨叹现在宝刀未老,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曹翰的《内宴奉诏作》,不以雕章琢句取胜,却传达出曹翰作为宋初名将深沉浓烈的报国情怀,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8.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

古典诗歌语言风格鉴赏

《古典诗歌语言风格鉴赏》教案 华师大松江实验高级中学毕秀金2009-03-25 08:13:00 【教学目标】 1、复习常见语言风格术语,掌握辨别语言风格的基本方法。 2、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考查语言风格题型的提问方式,归纳相应答题模式。 3、学会用归纳出的答题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归纳诗歌鉴赏中关于语言风格的问答模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辨别语言风格的基本方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复习常见语言风格术语,指导学生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方法。 1、常见的表语言风格的词语有哪些? 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 ①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 ②明快: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相关术语:明白晓畅。 ③含蓄:主要指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 ④朴素: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其特点就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 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相关术语:平实质朴、冲淡自然。 ⑤华丽: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 ⑥豪迈: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相关术语: 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此外还有:沉郁顿挫、朦胧隐晦、幽默讽刺、慷慨悲壮、婉转缠绵等。 2、辨别下列诗歌属于何种语言风格,并说说您就是如何判断的。

王昌龄《从军行》、王维《山居秋暝》、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陶渊明《饮酒》、李商隐《锦瑟》、杜甫《登高》)。 3、小结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一般途径。 ①知人论世,了解历代诗词名家的语言风格; ②诗歌语言风格有题材特点; ③品读词、句,感受意象、意境、语言的力度等,把握诗歌的思想与情感。 此外,还应重视注释,关注诗歌的写作背景;对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我们还可以考 虑到作品朝代与文风。 三、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考查语言风格题型的提问方式。 浏览近年各地高考关于诗歌语言风格方面鉴赏的题目,归纳此题型的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指出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四、通过解题,归纳相应答题模式。 试做2009年上海春季高考试卷诗歌鉴赏题,课堂交流,并归纳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巩固练习: 2005年全国高考试卷《邯郸冬至夜思家》。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古典诗歌语言风格鉴赏练习题课后练习。

2018诗歌鉴赏语言类练习含答案

2018诗歌鉴赏练习语言类含答案 一、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金诗悲凉的感情基调。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D.尾联两句既表现了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也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奔赴前程的乐观情怀。E.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15.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14.(5分) A、D(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多答不给分。A项错在“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全诗并非一味悲凉。D项“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错误,陶醉于美景中的诗人应是为“远役”所“惊”。) 15.(6分) ①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的美景,生动贴切。②视听结合,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令人陶醉。③情景交融,以景写情,强化了诗人欣赏边地风光的喜悦之情。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育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所思① 杜甫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俎定常开。 九江②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③。 注:①崔漪自吏部而谪荆州司马,杜甫作诗寄之,②九江:于后文的“一柱观”,结尾崔漪在荆州谪居之地。③滟滪堆:即瞿塘峡峡口的滟滪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定常开”虚写崔漪被贬之后的生活,也表明作者对崔漪非常熟悉。 B.“醉”字传神,虽谪官偏僻之地,但酒樽常开,凸显崔漪癫狂落拓的形象。 C.日落时分,崔漪竟不知自己酒醒何处,实为借酒浇愁,暗含苦闷之情。 D.诗中多处使用想象手法,所写内容既照应标题,又使得格调不甚凄凉。 E.作者借崔漪虽遭贬谪仍然醉卧的形象,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心情。 15.古人评价这首诗时说“苦忆”二字,直贯全章,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①前四句写崔漪洒脱不羁,有敬仰之意。而今听说他被贬为荆州司马。暗含苦忆之情; ②五、六句作者逢人便说,对崔漪的思念,偏偏崔漪那边没有人来传信报平安。倍添苦忆之情; ③最后两句作者只有让锦水带着自己的眼泪流过滟滪堆,镏到荆州去见崔漪,直诉苦忆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