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师招考复习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
1.了解有关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等,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3]123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二、认真落实加强各项措施三、加强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2.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及测试的操作方法。
意义: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操作方法:水平一: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
水平二:身高、体重、50米跑、立定跳远
水平三:身高、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试验或50×8往返跑二选一、50米跑或立定跳远二选一、女坐位体前屈或仰卧起坐或握力三选一、男坐位体前屈或握力二选一。
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59分及以下为不合格。
3.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或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体育课:
早锻炼:早操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内容应选择广播操、慢跑、拉韧带、武术基本功、基本套路等一些运动负荷不大的运动项目;早操的组织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采用班级、年级或全校的集体组织形式。
大课间:时间为25-30分钟,内容有广播操、素质操、器械操、游戏、武术、跑步、舞蹈等
多种项目,运动负荷不宜过大,以达到积极休息为目的;组织同上。
4. 理解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以及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概念: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形成的因素:①运动需要的满足。②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③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应性。
④成功体验的获得。⑤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习效果的重要性:①强大的动力作用。②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③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5.了解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掌握运动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掌握迁移的概念,认识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应用于教学和训练中。
变化特征:①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②运动技能的学习从意识性和无意识性过度。③运动程序的作用。④运动技能的自动化。⑤能量消耗的节省化。⑥观察错误能力的逐渐提高。特点:①掌握局部动作阶段(泛化阶段)②初步掌握完整的动作阶段(分化阶段)③动作的协调完善阶段(巩固阶段)④自动化阶段。
迁移: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现象:迁移是体育教学中一种广泛的现象,①包括知识、技能的迁移。②教材教法、比赛规则和情感态度的迁移。体育教学有着特殊的规律性,迁移的教学往往成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其规律性是教师实施教学所充分运用的重要手段,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用:①在开始阶段知道学生获得最大的迁移。②后期即运动模式习得阶段,鼓励练习者从某些相似的技能中迁移学习。③应强调对未来可能的迁移。④指出技能间的相似性。⑤指出技能间的认识因素方面的相似性。⑥使用语言线索来引导迁移的产生。⑦运动技能迁移量。
⑧基本运动能力无迁移。
6.掌握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掌握影响体育后进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及提高体育后进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优等生:①提出更高的要求,安排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技能。②可以安排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让他们辅助指导。
一般生:①明确提出学习的目标,鼓励他们改进学习的方法。②提高学习效率,争取更大的进步,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加强指导。
后进生:①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通过努力争取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学习成功感和兴趣。②要让他们认识到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让他们从体育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④人人平等。
因素:①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②意志品质薄弱。③过分关注对自己的评价。④自信心不足。方法:①提高体育后进生对待体育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②争强体育后进生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③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④根据体育后进生的实际情况争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⑤重视发挥好班级体育骨干的作用。
7.掌握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的内容、特点及应用方法。
重复训练法: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练习之间安排充分的休息时间的训练方法。
作用:①有利于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②使机体产生较高的适应性机制③有利于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
特点:①每次重复练习的动作结构和负荷数据不变②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通常是接近或达到比赛的强度③重复练习之间间歇时间充分,使运动员机体基本得到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应用:①短时重复训练法的应用②中时重复训练法的应用③长时重复训练法的应用。应用要求:①保持预定的负荷强度②保证充分的间歇时间③提高练习者的积极性。
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的间歇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
作用:①提高心脏功能②使机体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③增强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④有利于运动员在艰苦复杂的比赛环境下稳定和巩固技术动作⑤提高乳酸能力。特点:①负荷与休息交替进行,有严格规定的休息时间,即在机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练习②每次负荷时间不长,而负荷强度可根据训练要求,既可以是达到或超过比赛强度,也可以是较小的强度③间歇休息时要采用积极性休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