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古诗词赏析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1.1 诗歌简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是一篇写景抒怀的古体诗。
通过描写登上鹳雀楼的景色和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古名楼消逝的惋惜之情。
1.2 诗歌赏析《登鹳雀楼》通过对鹳雀楼及其周边景色的描写,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词句,将楼阁、山川、江河等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叹之情,诗歌更突出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时光的流逝的感慨。
2. 《黄鹤楼送孟云卿之江陵》 - 崔涂2.1 诗歌简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涂所作,是一篇送别诗。
诗中描绘了黄鹤楼和江陵的壮丽景色,并用离别别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被送别者的情感。
2.2 诗歌赏析《黄鹤楼送孟云卿之江陵》通过描写黄鹤楼和江陵景色的变幻,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的氛围。
诗歌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使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更加宏大壮丽,令人印象深刻。
同时,通过表达诗人与被送别者之间的情感,诗歌更显得感人动情。
3. 《登高》 - 杜甫3.1 诗歌简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是一篇山水诗。
通过对登高过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民众贫困状况的关注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
3.2 诗歌赏析《登高》通过描写山河的辽阔和野景的壮丽,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诗人用生动的词句,将登高的经历和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诗歌更显得有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4. 《江雪》 - 柳宗元4.1 诗歌简介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是一篇写景抒怀的古体诗。
通过描绘江雪的景色和表达自己的感慨,传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之美的赞叹和对个人境遇之感慨。
4.2 诗歌赏析《江雪》通过对江雪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诗人用婉约而优美的词句,将雪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清冷、洁净之感。
同时,通过抒发自己的感慨,诗歌更显得富有意境和审美价值。
5. 《春夜喜雨》 - 杜甫5.1 诗歌简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是一首写景诗。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1、游山西村一、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二、赏析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
豚,是小猪。
足鸡豚,意谓鸡豚足。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颔联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社”为土地神。
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
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
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无时,随时。
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一、作者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
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解析
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解析八年级上册(18首)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站在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金黄的秋色,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去。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
【赏析】王绩《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土,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黄鹤楼崔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I日。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赏析】题咏黄鹤楼的作品很多,但举世公认崔颍的《黄鹤楼》堪称绝唱,连大诗人李白也因“崔颍题诗在上头”而搁笔。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1赠从弟(其二)刘桢(汉末诗人)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意】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zòng)弟,堂弟。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凝寒,严寒。
【赏析】本诗以松来比喻堂弟的品性,有赞美和勉励两重意思,希望堂弟在政治上能坚持理想,不同于流俗,实在也是自况。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墨客赞美了松柏的凛然正气,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并勉励弟弟要有松柏一样坚忍的品质。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言语,描绘“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所展示的画面。
隆冬季节,那凛冽的风霜冰雪一齐向轻松袭来,轻松巍然挺立,绝不动摇。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初墨客)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1之:到,去。
2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3悠悠:渺远的模样。
3怆然:悲伤苍凉。
4泪:眼泪。
5“初唐四杰”:五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诗意】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溢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仕进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相识自己的人,天涯天涯好似亲密近邻。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加译文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加译文八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古诗词的背诵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译文,以供同学们学习和参考: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让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明月,低头时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2.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的壮丽如何形容?齐鲁大地的绿色还未消失。
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日月的交替更迭。
胸中激荡着层层云彩,眼中映入归巢的飞鸟。
我定要登上那最高的峰顶,俯瞰所有群山的渺小。
3.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家虽破,山河依旧;春天的城中草木茂盛。
感伤时局,花儿似乎也在流泪,鸟儿的惊飞触动了离人的愁心。
战火连绵不断,家书的价值胜过千金。
白发日渐稀疏,几乎无法插簪。
4.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千山之中,鸟儿已经飞走无踪;万条小径上,人迹罕至。
只有一位老翁,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5.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太阳依偎着山峦渐渐落下,黄河浩荡地流入大海。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需要再登上一层楼。
6. 《游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中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衣服。
临行前,她密密地缝着,担心孩子迟迟不能归来。
谁说小小的草心,能够报答春天的阳光?7.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原野上的草,一年一度枯荣交替。
野火无法将其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重新生长。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八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古诗词的背诵与赏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素养,还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一些八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赏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以明月为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观的敬畏。
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表达了诗人的壮志与胸怀。
3. 《泊船瓜洲》 -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赏析:王安石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江南春景,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4.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
5.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苏轼在这首诗中回顾了赤壁之战的历史,通过对战争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赏析: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明月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留恋。
词中的“起舞弄清影”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起舞的情景,充满了诗意。
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要点梳理(一)古诗词目录1.《诗经·蒹葭》《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赏析: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
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
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
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在《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四川刘海燕原创●1.《过故人庄》(唐·孟浩然)这首五律首联的“黍”是田中所收,“鸡”是家中所养,二者正契合“田家”二字。
颔联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美。
上句是近景,绿树环合,别有天地,幽雅恬静而富有神秘感;下句是远景,村后青山迤逦伸向远方,恰似一幅绝妙的青绿山水面,让人心往神驰,浮想联翩。
颈联写在故人家的生活场景。
故人庄环境的恬静美丽,农人劳动的乐趣。
尾联直率表达了重阳节再次造访的愿望。
这主动表示要“还来”与首联“邀”有对比深化之妙,很耐人寻味。
散译: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家)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绝。
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一起观赏菊花。
2.《游山西村》(北宋·陆游)这首七律以“游”字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首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表现了农民的厚道。
颔联写山峦重重叠叠,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汩汩穿行,仿佛已经无路可走了,倏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使人们领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无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就能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游了一整天的诗人游兴未尽,主人的殷勤,风光的旖旎,民的的淳朴,使诗人流连忘返。
散译:莫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浊浑,去岁丰收,足有丰盛的菜肴招待客人。
山水重重复复,令我几疑无路,柳暗花明,现出了一个山村。
一路鼓鸣箫吹,噢!原来是春社日已近,父老都身着简朴,古老的民风依然留存。
从今后呵!若许我闲居,若野鹤浮云,我便拄着竹杖,随时来这里拜访叩门。
3.《渔家傲》(宋·范仲淹)这首词,上片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突出了气候“异”;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写出了边声“异”;接着些边的“异”:“千嶂里”写军营为群山环抱,“长烟落日”些塞外壮阔的风光,与紧闭的“孤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壮阔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精选5篇]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精选5篇]第一篇: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1《望岳》(主题:诗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字含有拟人的意味,作者赋予自然以人的感情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既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割”字炼得极好,这里作者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朋的宝刀,它把阳光切断使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高峻挺拔,遮天蔽日的形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作者到底“望”到了些什么?请展开想像,设想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将你想像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
“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望到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2《春望》(主题: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写春城败象,饱含哀叹;抒思乡之情,充满离愁。
反映诗人忧国思乡之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A此句以乐景写哀,情景交融的表达了诗人心中感时伤世的沉痛之情。
花开鸟啼本是娱人之物,但山河破碎、骨肉离散使诗人心中充满痛苦,以至于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心中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情。
花、鸟本无情,诗人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说春天的花朵也因感时而落泪,鸟儿也因恨别尔惊心,实际上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情景交融。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八年级上册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题】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的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
【写法】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好追怀古代了隐士,抒发了孤独无依的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主题】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抒写了游子的乡愁。
【写法】前两联,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一)一.《长歌行》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解释下列词语1.晞(xī):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2.衰(shuāi):衰老,衰败。
3.焜(kūn)黄:枯黄。
4.华(huā):通“花”。
5.徒(tú):白白的。
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
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
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
日:太阳。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
描绘葵的形象。
2.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
德泽:恩惠。
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
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
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比喻人的青春年华。
3.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常:副词,时常。
恐:动词,担心。
秋节:秋季。
至:动词,到。
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担心。
焜黄:枯黄,形容草木颜色衰败的样子。
华:同“花”。
衰:衰败。
我经常担心秋天到来,树叶儿枯黄而飘落,百草凋零衰亡。
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
比喻人年老体衰。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
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向东。
海:大海。
何:疑问代词,什么。
时:名词,时候。
复:副词,可译作“重新”“又”。
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
归:回。
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时间飞逝。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少年时期。
壮:成年时期。
最新修订部编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梳理赏析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赏析】紧承首联,是首联的延伸。前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 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平川、原野。 分明的样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草木茂盛的样子。
【赏析】诗人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转写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 此联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 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炼字:“争”和“啄”两个 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 树、春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 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时节 的勃勃生机。
【赏析】颔联从动物活动的角度写春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景致的 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
炼字:“乱”“浅”写 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 嫩,突出了春天生机盎 然的特点。
炼字:“大”表现出边疆沙漠
的茫茫无边;“孤”表现出四
指烽烟。
周景物的单调;“直”表现出
大漠孤烟直, 烽烟高高直立的特点。
指黄河。 长河落日圆。意象内涵:描写塞外风光,暗含
【赏析】笔力苍劲,勾勒出塞外风光 的开阔、混莽,被王国维赞为“千古 壮观”。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
孤寂之感。 意象勾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赏析】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征蓬”与“归雁”, “出汉塞”与“入胡天”,一“征”一“归”,一“出”一 “入”,对比强烈,凄凉中蕴含悲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 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炼字:“长”表现黄 河渺无尽头;“圆” 表现出日落之低之大, 孤悬于地平线上。
(2)运用“同类对比”的阅读方法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某同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7首理解与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7首理解与赏析第25课XXX诗三首【1】望岳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XXX。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
①“钟”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②“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勃勃。
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5.描绘画面“造化XXX,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2】XXX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XXX。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头脑感情。
通过写长安城沦亡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怀。
3.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甚么情景?有甚么作用?国都沦陷,城池残废,虽山河依旧,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这两句诗用春草的茂盛反衬城中的萧条景象,突出了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4.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深”二字的表达效果。
“破”是沦陷的意思,山河虽在,但国都已沦陷,“破”字突出战乱危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深”是茂盛的意思,写出了长安城春天乱草遍地,树木苍苍的萧条景象,“深”字写出了战乱的危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以及诗意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以及诗意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背诵诗词本身,还应该理解其深层的诗意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八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诗意的简要介绍:1. 《静夜思》- 李白诗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通过明月和床前明月光的描写,诗人将思乡之情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
2. 《望岳》- 杜甫诗意: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望泰山时的感慨。
通过对泰山的雄伟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3. 《春望》- 杜甫诗意: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战乱时期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4. 《登鹳雀楼》- 王之涣诗意: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广阔思考。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句,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5. 《江雪》- 柳宗元诗意: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寂的画面。
诗人通过对江上雪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的心境。
6. 《游子吟》- 孟郊诗意: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句,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游子的感恩之情。
7. 《悯农》- 李绅诗意: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不平等社会的批判。
8. 《滕王阁序》- 王勃诗意:这篇文章虽然不是诗词,但因其文辞华美,意境深远,常被选为背诵材料。
它通过对滕王阁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对历史的感慨。
9. 《赤壁》- 杜牧诗意:这首诗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诗中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等句,体现了诗人的历史观。
10. 《赠汪伦》- 李白诗意:这首诗是李白赠给朋友汪伦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通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句,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赞美。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思想情感上也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希望同学们在背诵的同时,能够深入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1.《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以“登高”为主题,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
诗中通过描写风声、猿啸、鸟飞等自然景象,表现出秋天的凄凉和孤寂;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表现了诗人对流离失所、孤独无依的生活状态的感慨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2.《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通过描写草原上的草木生长和枯萎的自然规律,暗示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必然性;而“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则表现了诗人对亲友离别的悲伤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3.《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以“登鹳雀楼”为题,描绘了登高远望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诗中通过描写夕阳余晖、黄河奔流等壮丽景象,表现出大自然的雄伟壮观;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现了诗人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高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名篇之一。
精选八年级诗词赏析大全
【导语】古诗词以其最浓缩的情感、最醉⼈的意境在⽂学宝库中熠熠⽣辉。
欣赏前⼈留给我们的诗词瑰宝,是⼀种⽂学熏陶。
下⾯是分享的精选⼋年级诗词赏析⼤全。
欢迎阅读参考!精选⼋年级诗词赏析【篇⼀】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唯落晖。
牧⼈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 这⾸诗写的是⼭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个地⽅。
他归隐后常游北⼭、东皋,⾃号“东皋⼦”。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曹操《短歌⾏》中“⽉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聊赖的彷徨⼼情。
下⾯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唯落晖。
牧⼈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四望,到处是⼀⽚秋⾊,在⼣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园⽓氛,使整个画⾯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幅⼭家秋晚图,光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在现实中孤独⽆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也许并不觉得这⾸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叫好。
南朝诗风⼤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裹着绸缎的珠光宝⽓的贵妇。
从贵妇堆⾥⾛出来,忽然遇见⼀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特别的魅⼒。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种朴素的好处。
这⾸诗的体裁是五⾔律诗。
⾃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将声律的知识运⽤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律诗遂定型化,成为⼀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的理解与赏析
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的理解与赏析课外古诗词十首的理解与赏析【1】长歌行1.从写法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把园中葵变黄了到叶衰比喻人生短暂。
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老,警示人们:光阴易逝,人生短暂,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不要等到老了再伤心后悔。
2.体会“老大徒伤悲”中“徒”的妙处。
“徒”字是“空”“白白”的意思。
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
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3.本诗劝勉珍惜青春,积极进取,不要老来空自悲叹。
苏轼却在他的《浣溪沙》中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联想人生也可以老当益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举例说明。
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选择一种讲明理由,并举例证明。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观点,可结合“少壮时期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应抓紧时间努力奋进”来谈,正如孟郊说:“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可举历史上少年成才的事例如“年少万兜鍪”的孙权等。
而“老当益壮”的观点就从“人老心不老”、“活到老,学到老”的角度谈,可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等为例。
、4.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
运用比喻,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光阴一去不复返。
5.请再写出一句劝勉人们珍惜时光的名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野望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绩。
2.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
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3.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4.本诗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晚图,画面以诗人登高远望为中心,看到是落日的余辉中树叶凋零、山山错落、牧人驱犊猎马带禽返家的一派萧瑟景象,这一景象和诗句“相顾无相识”“徙倚欲何依”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落寞欲隐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古诗词赏析
《春望》杜甫
1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之时,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忧国思家)的感情。
2 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像由整体到部分。
3 诗歌一二两句写春望所见,其中“破”字写出了怵目惊心之景,“深”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句写出了诗人感伤时事。
此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感时”照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句,“恨别”照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句。
5 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的理解。
这句以花鸟拟人,诗人移情于物,是说花也因感时而落泪,鸟也因恨别而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6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对此做一下评析。
这句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书显得极其珍贵,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
7 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
8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展现的画面
..。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已纷纷断落,已经变得无法梳髻插簪。
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9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此句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相近即可)
10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国破”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望岳》杜甫
1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一个“望”字展开,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或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2 全诗切着“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
一二句是远望所见,三四句是近望所见,五六句是细望所见,七八句顺理成章之地写出了诗人心底的愿望。
3 全诗可分两大层,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
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4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上句写泰山的秀美,下句写泰山的高大。
5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二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射下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
钟一个“钟”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了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景色的喜爱。
6 请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作点赏析。
这句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使至塞上》. 王维
1 “单车欲问边”写出了诗人轻车简出,前往边疆慰问战士,“属国过居延”是说要到远在边塞的居延。
2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出征的季节是春季,你是从归雁入胡天看出的。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是说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像归雁一样进入胡
天。
既言事又写景,表现出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3 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抑郁、孤独、思乡的心情。
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是写景名句,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及当时的心情。
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
(或: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
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
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
5 诗中“直”字和“圆”字历来被人称道,请说说好在哪里?
“直”字写出了狼烟的特点,并显出了挺拔坚毅的力度,落日让人惆怅感伤,但作者一个“圆”字既给人以暖意,又不乏苍茫之感。
诗人以素描的笔法把塞外特有的景色描绘的分外壮阔。
(或:“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直”和“圆”准确地写出了沙漠奇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
7 尾联中燕然两个字用典故流露了诗人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8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图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示例一:这幅画具有图画的构图美。
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这幅画具有线条简约美。
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渡荆门送别》李白
1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2 诗歌首联交代远渡地点和出蜀目的,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尾联含蓄地抒发思乡之情。
(从表达方式
....上看,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
)
3 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感,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词语是“怜”。
4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
夜间的美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的风景。
5 诗人由蜀地来到荆门,沿途风光旖旎。
其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这两句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象。
用游动的视角描绘景物的变化。
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线中一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6 诗中“随、入”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入”二字好在何处?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灵动感。
一个“入”字把长江滚滚东逝之水客观的勾勒了出来,渲染出江水的磅礴气势,展现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7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所描绘的画面。
夜晚,一轮圆月倒映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黄昏,云霞飘飞,犹如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8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
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
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使至塞上》. 王维
1 “单车欲问边”写出了诗人轻车简出,前往边疆慰问战士,“属国过居延”是说要到远在边塞的居延。
2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是说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既言事又写景,表现出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3 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抑郁、孤独、思乡的心情。
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是写景名句,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及当时的心情。
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
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
5 诗中“直”字和“圆”字历来被人称道,请说说好在哪里?
“直”字写出了狼烟的特点,并显出了挺拔坚毅的力度,落日让人惆怅感伤,但作者一个“圆”字既给人以暖意,又不乏苍茫之感。
诗人以素描的笔法把塞外特有的景色描绘的分外壮阔。
(或:“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直”和“圆”准确地写出了沙漠奇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
6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出征的季节是春季,你是从归雁入胡天看出的。
7 尾联中燕然两个字用典故流露了诗人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8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图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示例一:这幅画具有图画的构图美。
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这幅画具有线条简约美。
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