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案)做游戏学数学

合集下载

七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七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七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趣味数学活动,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数学谜语2.数独游戏3.数学故事4.数学竞赛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以趣味数学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谜语1】:一个西瓜,切成四块,吃了一块,还剩几块?【谜语2】:小明的妈妈有三个儿子,两个叫“一月”、“二月”,请问第三个儿子叫什么?2.数学谜语解析教师引导学生解析谜语,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学生解答后,教师公布答案,并解释谜语背后的数学原理。

3.数独游戏教师简要介绍数独游戏的规则,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游戏。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数独难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数学故事教师讲述一个数学故事,如《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

学生听故事,感受数学家的智慧。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数学道理,如勤奋、专注、创新等。

5.数学竞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设置若干道数学题目,限时完成。

学生分组竞赛,积极思考,展示自己的数学才华。

教师公布竞赛结果,给予获胜者表扬和奖励。

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趣味数学的兴趣。

2.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评价学生在数独游戏、数学竞赛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协作情况,了解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数独游戏,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故事,了解更多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3.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六、教学反思1.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是否关注到了每个学生的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客观,能否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中数学游戏揭秘教案

初中数学游戏揭秘教案

初中数学游戏揭秘教案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游戏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了解并体验常见的数学游戏,如数独、24点、魔方等。

2. 学习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3. 揭秘数学游戏的原理和策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数学游戏的概念,让学生分享他们了解和喜欢的数学游戏。

2. 展示一些常见的数学游戏,如数独、24点、魔方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游戏体验(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数学游戏进行体验。

2. 在每个游戏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他们发现游戏的规律和策略。

三、揭秘与探讨(15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选择的数学游戏的经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揭秘游戏的原理和策略,分享解题的心得和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游戏的规律和技巧,并与其他游戏进行对比和联系。

四、拓展与挑战(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的数学游戏,让学生自由选择并进行挑战。

2. 鼓励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鼓励和反馈。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和收获。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数学游戏对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提升的作用。

3.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数学游戏进行深入研究和分享。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分享,评价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对数学游戏的兴趣和参与度的评价。

教学资源:1. 数独、24点、魔方等数学游戏材料。

2. 学生作业和分享记录。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表达机会。

2.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做游戏,学数学素材新人教版(new)

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做游戏,学数学素材新人教版(new)

做游戏,学数学你知道吗?在平时的游戏中,蕴藏着一些数学知识。

下面就几个小游戏问题谈一谈整式的巧妙运用.例1 小明背对小亮,让小亮按下列四个步骤操作:第一步:分发左、中、右三堆牌(每堆张数相同且不少于两张);第二步:从左边一堆拿出两张,放入中间一堆;第三步:从右边一堆拿出一张,放入中间一堆;第四步:左边一堆有几张牌,就从中间一堆拿几张牌放入左边一堆。

这时小明准确说出了中间一堆牌现有的张数,你认为中间一堆牌的张数是______张.解:按小亮的操作过程列出下列表格.所以中间一堆最后的张数为325+-+=.x x例2甲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按游戏规则将其点数(其中J—11,Q-12,K-13,小王-14,大王—15)加上3后,乘以2,再减去4后,除以2,然后将所得的结果进行平方并报出得数,乙马上能猜出甲抽出牌的点数. 当甲报数为81时,你认为他抽出的牌的点数是______。

解:因为2981=,19x+=,所以甲抽出的牌的点数是8。

例3 有10人围成一圈玩数学游戏,每个人心里都想好一个数,并把自己想的数如实告诉两旁的人,每个人将两旁的人告诉的数的平均数报出来,有趣的是他们报出来的数分别是1,2,3,4,5,6,7,8,9,10. 你知道报2的人心里想的数是多少吗?你是怎样思考的?解:如图,设报2的人心里想的数是x,则报4的人心里想的数是326⨯-=-,报x x6的人心里想的数是()x x72410⨯-+=-,报10的5264x x⨯--=+,报8的人心里想的数是()人心里想的数是()1286⨯-+=--。

x x⨯--=+,那么报2的人心里想的数是()92108x x所以6x=-.x x=--,解得3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数学游戏初中模板教案

数学游戏初中模板教案

数学游戏初中模板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游戏介绍:介绍游戏的基本规则和玩法。

2. 游戏进行: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观察游戏过程中的数学问题。

3. 游戏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数学游戏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游戏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数学游戏的了解和经验。

二、游戏介绍(10分钟)1. 教师介绍游戏的基本规则和玩法,确保学生清楚游戏的进行方式。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一次游戏演示,以熟悉游戏流程。

三、游戏进行(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游戏。

2.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学生的游戏表现。

3. 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

四、游戏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游戏中的策略和思路。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收获。

3. 教师鼓励学生将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学游戏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回顾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和所学到的知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对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对实际问题应用数学知识的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数学游戏材料:教师准备相关的数学游戏材料,如游戏卡片、题目等。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教学建议:1.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

七下数学《游戏公平吗?》教案

七下数学《游戏公平吗?》教案

七年级(下)数学游戏公平吗?(1)学习目标:1.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2. 经历“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过程;采用小组合作与独立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3.体验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初步建立随机观念。

学习重点:会判断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学习难点: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学前准备(学习本节需复习或预习的内容)设置情境1:小明和小丽都想去看周末的电影,但只有一张票.你能帮他们想一个公平的方法吗?情境2:小明想了个办法:“让我们做个转盘游戏来判定电影票归谁吧!游戏规则为指针转到绿色区域电影票就归你,否则归我”.小明的办法对双方公平吗?情境3:在A转盘中,“指针停留在黄色区域”是什么事件?在B转盘中,“指针停留在黄色区域”是什么事件?“指针停留在绿色区域”呢?A B二、合作探究:(以课本和同步训练为主)(一).例题参照教材提供的转盘游戏提出问题:(1)选择甲、乙两名同学分别代表小明和小丽参与转盘游戏,同时将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组共同完成十次转盘游戏(2)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必然的、不可能的、不确定的”中的哪一种?对于转盘A“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是什么事件?“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奇数”是什么事件?对于转盘B呢?游戏公平吗?(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吗?不可能事件呢?猜想一下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范围。

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0,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于0而小于1。

(二).练习甲、乙两人做转盘游戏。

甲说:“我要顺时针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时指针指向几,我就顺时针走几步,如果转到偶数得一分,否则不得分!”乙说:“我要逆时针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时指针指向几,我就逆时针走几步,如果转到偶数得一分,否则不得分!”上面这个游戏公平吗?请说明理由。

初中小游戏教案

初中小游戏教案

初中小游戏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

教学内容:1. 数的比较和运算2. 几何图形的识别和计算3. 概率和统计的基础知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可以玩游戏吗?二、游戏介绍(10分钟)1.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

2. 举例说明游戏中的数学知识。

三、游戏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派代表分享游戏心得和所涉及的数学知识。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一节课的游戏内容和数学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游戏中?二、游戏介绍(10分钟)1. 教师介绍新的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

2. 举例说明游戏中的数学知识。

三、游戏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派代表分享游戏心得和所涉及的数学知识。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数学游戏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对游戏中所涉及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数学游戏道具和材料。

2. 数学知识讲解PPT或教案。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学游戏。

2.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数学知识和技巧,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优秀6篇)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优秀6篇)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优秀6篇)初中趣味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把平行四边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倒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三角板等。

学具准备:2块平行四边形彩色纸片、三角板、直尺、剪刀教学过程:师:出示平行四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征?生指出它的底和高。

你能画出它一条底边上的高吗?(在平行四边形图片上画一画,并标出底和高。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1、创设故事情境同学们,喜欢喜羊羊的动画片吗?据说羊村的牧草越来越少,村长决定把草地分给各个羊自已管理和食用。

懒羊羊分到的是一块长方形地,喜羊羊分到的是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它们认为自已的草地更少,争了起来。

同学们想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你们准备怎样解决呢?2、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口算长方形草地的面积。

(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2)师:你能帮它们求出这块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操作交流1、大胆猜想师:在学习推导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最初使用了什么的方法?(数方格)今天学习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不能也用这个方法?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生看大屏幕,认真数方格)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都是18平方米……) (知识点)师: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两个图形,并完成的表格。

2024最新-七年级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4篇】

2024最新-七年级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要怎么写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数学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的习惯.(四)美育渗透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的普适性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2.学生学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混合计算.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用投影出示练习题,学生用多种形式完成.七、教学步骤(一)复习提问(出示投影1)1.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是什么?2.计算:(口答)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教法说明】2题都是学生运算中容易出错的题目,学生口答后,如果答对,追问为什么?如果不对,先让他自己找错误原因,若找不出来,让其他同学纠正,使学生真正明白发生错误的原因,从而达到培养运算能力的目的.(二)讲授新课1.例2 计算师生共同分析:观察题目中有乘法、除法、减法运算,还有小括号.思考:首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然后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乘除运算,这样运算的步骤基本清楚了.带分数进行乘除运算时,必须化成假分数.动笔: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不要“跳步”太多,最后再检查这个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师生共同订正.【教法说明】通过此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观察—思考—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计算:① ;② .【教法说明】让学生仿照例题的形式,自己动脑进行分析,然后做在练习本上,两个学生板演.由于此两题涉及负数较多,应提醒学生注意符号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作适当评价,并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变式训练.3.例3 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题目中有乘方、乘法、除法、加法、减法运算.思考:容易看到,是彼此独立的,可以首先分别计算,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动笔: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强调不要“跳步”太多.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一个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予以指正并板书做示范,强调解题的规范性.4.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计算:① ;② ;③ ;④ .首先要求学生观察思考上述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然后再动笔完成解题过程.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说明:1小题主要考查乘方、除法、减法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通过此题让学生注意运算顺序.3题主要考查:相反数、负数的奇次幂、偶次幂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点.让学生搞清与的区别;,.计算此题要特别注意符号问题;4题主要考查相反数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本题要特别注意运算顺序.【教法说明】习题的设计分层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变式训练,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对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回授讲解,然后再出一些变式训练进行巩固.(三)归纳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要求大家做题时必须遵循“观察—分析—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教法说明】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给学生运算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算的准确率.(四)反馈检测(出示投影4)(1)计算① ;②③ ;④ ;⑤ .(2)已知,时,求下列列代数式的值① ;② .以小组为单位计分,积分最高的组为优胜组.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初中数学游戏教学教案

初中数学游戏教学教案

初中数学游戏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巧。

教学内容:1. 游戏设计:数字接龙、数独、24点等。

2. 数学知识点:整数、分数、小数、代数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游戏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游戏设计(10分钟)1. 数字接龙: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一名代表抽取一个数字,然后按照顺序接龙,要求下一个数字是前一个数字加2。

接龙成功的小组得分,每人增加1分。

2. 数独:教师给出一个未完成的数独游戏,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完成数独。

完成数独的小组得分,每人增加2分。

3. 24点:教师给出四个数字,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得到结果为24。

得到正确答案的小组得分,每人增加3分。

三、游戏进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记录分数。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3. 每完成一个游戏,教师公布各组的得分,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游戏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数学游戏的参与度和兴趣。

2. 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如观察力、思维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积极参与、合作共赢的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游戏教案初中数学

体育游戏教案初中数学

体育游戏教案初中数学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 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协调性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

3. 培养学生遵守游戏规则,公平竞争的意识。

4.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教学内容:1. 游戏名称:趣味接力2. 游戏规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相等。

每组学生按照规定的顺序,依次完成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如跑步、跳绳、投掷等。

每个项目完成后,将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个队员,直至所有队员完成所有项目。

最后,以完成时间最短的小组为获胜者。

教学过程:一、准备活动(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准备迎接游戏。

2. 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拉伸、转圈等,帮助学生放松肌肉,预防运动损伤。

二、游戏介绍(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游戏的名称、规则和目的。

2. 解释游戏中的各种项目及其要求,如跑步速度、跳绳技巧等。

3. 强调团队精神和公平竞争的重要性,提醒学生遵守游戏规则。

三、游戏进行(20分钟)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相等。

2. 各小组按照规定的顺序,依次完成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

3. 每个项目完成后,将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个队员,直至所有队员完成所有项目。

4. 教师计时,记录各小组的完成时间。

5. 游戏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如深呼吸、拉伸等。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游戏过程,总结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团队合作、公平竞争等方面的经验。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游戏中的经验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精神。

2.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如速度、力量、协调性等。

3. 课堂氛围:观察课堂氛围,了解学生是否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初中数学操作游戏教案

初中数学操作游戏教案

初中数学操作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操作游戏,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 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和理解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操作游戏的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实物,引导学生进入平面几何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掌握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 操作游戏的设计: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设计操作游戏。

4. 操作游戏的实施: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观察和分析游戏中的几何现象,总结规律。

5.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通过操作游戏的过程,总结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反思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和收获。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利用操作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 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操作游戏中的表现和收获。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资源:1. 几何图形和实物模型。

2. 操作游戏的设计和实施素材。

3. 学习小组的分工和合作工具。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在操作游戏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难度的适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挑战,又要让学生能够完成任务。

3. 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

初中数学算术游戏教案

初中数学算术游戏教案

初中数学算术游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术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1. 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规则。

2. 算术游戏的设计和玩法。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者黑板。

2. 算术游戏道具,如卡片、骰子等。

3. 计时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规则。

2. 提问:你们知道吗,数学不仅仅只有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通过游戏来学习呢?二、讲解算术游戏(15分钟)1. 介绍算术游戏的概念和玩法。

2. 通过示例讲解不同类型的算术游戏,如计算接力、速算比赛等。

3. 强调游戏中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三、游戏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三人。

2. 每组分配一套算术游戏道具。

3. 根据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计算。

4. 计算正确的组得分,计算错误的组扣分。

5. 轮流进行,最后统计各组的总分。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算术游戏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算术运算规则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如运算速度、准确性、团队合作等。

3.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算术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游戏实践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运算速度和准确性,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游戏的难度和挑战性,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七年级数学教案:转盘游戏

七年级数学教案:转盘游戏

七年级数学教案:转盘游戏七年级数学教案:转盘嬉戏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从简洁的转盘嬉戏开头,使同学在生活阅历和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不确定大事的特点及大事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思索能用试验对数学猜想做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度。

解决问题在转盘嬉戏过程中,经受猜想结果,试验验证,分析试验结果等数学活动,增加数学活动阅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与沟通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更有利于探究数学学问,敢于发表自己观点,提高个人熟悉。

教学重点难点:在试验中,体会不确定大事的特点及大事发生可能性大小;使每个同学都能乐观仔细参加课堂设计中的试验,真正在试验中获得学问上的`熟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切入标题同学们,商场常常利用转盘嬉戏进行抽奖,你认为顾客们的中奖可能性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有关转盘嬉戏的问题。

新课探究请同学们猜想,当我自由转动转盘时,指针会落在什么颜域呢?请各小组分别派一名代表,看哪组能转出红色。

结果,8小组有6组转出了红色。

为什么会消失这样的结果呢?由于,在这个转盘中,红域的面积大,白域的面积小,因此,当转盘停上转动时,指针落到红域的可能性大。

大家同意这种看法吗?下面我们亲自动手感受一下。

同学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试验。

请各组组长把你组的试验数据汇报一下(老师把数据填写在表格里)试验结果:六个小组每组试验16次,全班共试验96次,指针落在红域的次数分别如下9,6,10,5,8,12。

共计50次。

请同学们对我们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沟通,谈谈你在试验中有哪些心得。

依据观看,转盘上红域的面积为总面积的一半,指针落在红域的可能性也应当是一半。

通过对我们全班的试验结果分析,指针落在红域的比例是50∶96,结果接近百分之五十。

在小组内试验结果不明显,试验次数越多越能说明问题。

通过试验,我们确定感受到,转盘嬉戏中各区域的面积的可能性大小与指针落在什么区域的可能性大小有直接关系。

以后在生活中再遇到转盘嬉戏问题可要想想今日的试验结论。

初中户外数学游戏教案

初中户外数学游戏教案

初中户外数学游戏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户外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游戏设计:寻找规律、解谜题、几何拼图等。

2. 游戏活动:分组进行游戏,每组选择一种游戏进行挑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户外数学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引导学生回顾课堂上学过的数学知识,为新游戏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游戏设计(10分钟)1. 教师展示几种户外数学游戏,如寻找规律、解谜题、几何拼图等。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游戏进行挑战。

3. 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游戏指导和提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游戏活动(2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寻找游戏中的规律,解决问题。

3. 学生将解题过程和答案与组内成员分享,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

2. 学生总结自己在游戏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后作业(可选)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游戏体验,深入思考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户外数学游戏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确保户外数学游戏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七年级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二、讲授新课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进而提问学生:在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例1 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例2 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课堂练习示出来.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四、小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五、作业1.在下面上:(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1){-5,2,-1,-3,0}; (2){-4,2.5,-1.5,3.5};课堂教学设计说明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教学中,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七年级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的1.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工程问题的本质规律;通过对“工程问题”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综合与实践2 七巧板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综合与实践2 七巧板 教案

综合实践课《七巧板》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解析《七巧板》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课。

通过本章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线段和角的相关知识以及平行线和相交线都有了系统的认识;而通过对本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学习,学生在图形的识别和组合方面也都有了一定基础。

因此,本课是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七巧板的历史介绍,图片欣赏等,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进一步丰富对平行线、垂线、角、图形等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借助七巧板,让学生在活动中拼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丰富想象力,感受数学美,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拼图。

四、学生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丰富,求知欲强,对“玩”具有极大的兴趣。

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并在日常生活有较多的经验积累,部分同学已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名称。

许多同学在生活中接触过七巧板,有较浅的认识。

五、教学策略分析以微课展示七巧板制作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制作过程中的一幅图片引入七巧板中学过的数学知识,根据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三个拼图环节,及时反馈鼓励,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六、教学过程分析1、七巧板背景介绍七巧板是我国祖先创造的一项益智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的七块几何图形,可以拼排千变万化的图形,形似各种自然事物.19世纪七巧板流传到西方时,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被称为“东方魔板”。

【设计意图】介绍七巧板有关知识,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还得到了世界的赞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2、东方魔板,欣赏形美【设计意图】出示由七巧板拼出的精美图案,激发学生想拥有这样一幅七巧板的欲望。

3、微课展示七巧板制作过程【设计意图】以微课的形式展示比课堂展示更能吸引学生注意。

数学游戏教案初中

数学游戏教案初中

数学游戏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游戏名称:数独2. 游戏规则:数独是一种填数游戏,在一个9x9的网格中,填入数字1到9,使得每一行、每一列以及每一个3x3的小格子中,数字1到9各出现一次。

教学步骤:1. 引入:向学生介绍数独游戏,让学生观看一些数独游戏的示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规则:详细讲解数独游戏的规则,让学生理解游戏的目标和要求。

3. 游戏演示:通过一些数独游戏的演示,让学生了解游戏的过程和方法。

4. 游戏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份数独游戏的打印纸,让学生开始游戏。

5. 解答分享:在游戏结束后,邀请一些学生分享他们的解答过程和思路。

6.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他们在解答分享中的表现。

2. 学生解答能力:通过学生的解答结果,评价他们在数独游戏中的解答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学生合作能力: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团队合作情况,以及他们在解答分享中的沟通情况。

教学资源:1. 数独游戏的打印纸2. 数独游戏的电子版(如有需要)教学建议:1. 在游戏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数独游戏,让学生熟悉游戏规则和思路。

2.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解答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数独游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

同时,数独游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拼图数学游戏教案

初中拼图数学游戏教案

教案:初中拼图数学游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拼图数学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和耐心。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拼图数学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拼图数学游戏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3. 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拼图数学游戏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规则讲解:教师讲解拼图数学游戏的基本规则,如如何摆放拼图、如何计算得分等。

3. 技巧讲解:教师分享一些拼图数学游戏的技巧,如如何快速找到匹配的拼图、如何优化拼图顺序等。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拼图数学游戏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5. 游戏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拼图数学游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游戏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拼图数学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游戏实践中的表现,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和耐心等。

3.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拼图数学游戏素材。

2. 教学PPT或黑板。

3. 计时器或其他计时工具。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定期组织拼图数学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5. 结合其他学科,如几何、概率等,拓展拼图数学游戏的应用范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拼图数学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还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和耐心。

同时,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游戏学数学
七年级数学教案
背景介绍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举例》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也是初中数学的基本内容。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材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容作了大量的删减,难度也降低了许多,立足于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知识奠定基础。

谢老师是一位有着23年教龄的中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对新课程的实施更是充满热情,十分投入。

他知道,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去处理教材,这节课只消几个例子,然后让学生模仿例题的解法做几个练习就万事大吉。

但这样的教法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整堂课令人感觉豁然开朗。

以下是他这节课的片段。

情境描述
上课铃响后,谢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规则是:以原来的小组为单位,最快最准确地完成投影上所有题目的小组是胜者,但前提必须是全体组员都准确地完成所有题目。

完成后的小组请报告,由老师来组织评定。

第一轮游戏开始,屏幕上显示以下题目:
解一元一次方程:
(1)x+5=-1 (2)4x=2x-5
(3)10-4(x-4)=2(x-1) (4)
同学们精神振奋,兴趣高涨,课堂氛围非常热烈。

绝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埋头计算,都希望自己的小组能拿第一。

“裁判长”谢老师对较早完成的第五、第三两个小组进行了认真检查。

他把这两组的完成情况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让全体同学对这两组的整个解题过程进行评判。

最后大家达成一致意见:第五小组虽然完成速度最快,但一个成员在第3题的去括号中错了一个符号;而第三小组全体成员均准确无误。

因此,本轮比赛的冠军是第三小组。

紧接着进行第二轮游戏,屏幕上显示的题目如下: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1)x+5>-1 (2)4x≤2x-5
(3)10-4(x-4)<2(x-1) (4)
大家马上拿起笔进行运算。

但一部分同学在完成了第(1)(2)两小题后,速度渐渐慢了下来。

很明显,难度有了提高。

个别同学不再动笔,陷入了沉思。

突然,张希同学叫了起来:“我做出来了!”很多同学睁大了眼睛,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不会吧,我们还刚刚做完第(2)题呢。

同上轮一样,谢老师也是在屏幕上展示先完成的两个小组的解题情况,师生共同探讨评判,最后决出获胜小组。

接下来,谢老师与张希同学之间有一番耐人寻味的对话:
谢老师:张希同学,你认为自己的解答正确吗?
张希(自信地):正确!
谢老师:你这么快就完成,有什么窍门吗?能否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分享?
张希:好的。

我作了观察,这一组题目与上一组不同之处,就是把等号改为不等号。

我认为没有必要重复解题过程,所以我就在上轮的解答上改动了符号。

谢老师(笑笑):只是改动了符号?同学们,你们认为张希同学的方法可靠吗?大家分组讨论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没有?
张希同学的改写过程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大家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谢老师请大家谈谈自己的发现。

生A:我们发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中的移项、合并,与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一样的。

生B:去括号这一步也是一模一样。

生C:我们组观察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骤一样,只不过方程用等号,一元一次不等式用不等号罢了。

生D:我们还发现最后的数值也是一样的。

生E: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答案的不等号,有些与题目一致,有些不一致。

生F:我们发现一个规律,最后一步中的未知数的系数如是正数,不等号不变;如是负数,不等号的方向就变了。

谢老师:同学们的发现都很有价值,说得非常好。

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只是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一个数时,要注意不等号的方向。

下面我们进行最后一轮游戏。

屏幕上显示题目: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1)5x+15>4x-1 (2)3(2x+7)≥23
(3)12-4(3x-1)≤2(2x-16) (4)
同学们热情不减,积极演算。

谢老师提议请前面两轮比较落后的小组进行板演。

在大家批改、纠错过程中,老师再次强调了注意事项。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本轮的优胜小组产生了,同时也圆满地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分析与讨论
谢老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学生已经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设计了由方程向不等式过渡,通过做游戏、开展小组竞赛等活动激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让学生在玩中学,
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学生“试一试──猜一猜──想一想──议一议”等活动,对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进行了对比,实现了知识的自然迁移,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新知识,理解并掌握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这样的教学安排,既让学生感受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密切联系,又体现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连贯性,丰富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按照新课程的思想,教师应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从这堂课教学情况来看,谢老师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做游戏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和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在发现中学,在讨论中学,在求异中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知识积极的探索者。

但这节课也有缺憾。

由于是大班授课,学生的差异性较大,虽然通过游戏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但对于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尽管老师已给予了及时的关照,并请他们上台板演,同学们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还是出现了如去分母时忘记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以公分母等常识性的问题,在解不等式时也频频出错,老师不可能对其一一纠正。

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因为很快找到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相似点,这节课对他们而言,就显得有点“荒废”时间。

因此,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这一问题,在教学的设计和过程中如何呈现,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另外,由于是小组竞赛,就出现了个别学生存在着依赖性的问题,没有自觉地独立思考,这就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

这与游戏
设计者的初衷是相悖的。

如何使游戏等活动既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润滑剂”,又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让所有的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也是一个需要我们好好探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点评
①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的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带有竞争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本节课中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这样的教法,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命与活力,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师生互动,情理交融。

我们认为,创设一个宽松的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参与。

本案例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凸现出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自信心。

同时,课堂氛围较之过去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课堂学习环境的改善,无疑会带来学习质量的提高。

②谢老师的课程观值得提倡。

他运用教材但不囿于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展教材。

在这里,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消极解释者和课程的忠实执行者。

谢老师依托教材这一平台,心中装着学生,一切以学生为本,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进行类比,得出新的结论,体现了新知识引入方式的多样性。

本节课,教师并没有做多少讲解,知识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出来的,训练是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的。

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探究、点拨与合作。

教师只对那些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细致的辅导。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

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之中。

本案例的精彩之处,就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滔滔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讨论和辩论,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成功实现了角色的转换。

这样做,效果远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如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要好得多。

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但由于大班上课,学生的差异性大,游戏虽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因此就出现了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

如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这一话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另外,在集体活动中个别学生存在着依赖性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