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间测速方案
区间测速实施方案
区间测速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和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其中,超速驾驶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一个严重隐患。
为了有效监控和管理道路交通中的超速行为,区间测速技术应运而生。
区间测速是指在道路上设置两个或多个测速点,通过计算车辆在这些测速点之间的平均速度来判断是否存在超速行为。
本文将介绍区间测速实施方案,旨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二、区间测速原理区间测速是基于车辆在一定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来判断是否存在超速行为的监控手段。
首先,测速点之间的距离需要经过科学测算和设置,以确保测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通过在测速点处安装高精度的测速设备,如雷达测速仪或激光测速仪,来实时监测车辆的速度。
最后,通过计算车辆在两个测速点之间的平均速度,来判断是否存在超速行为。
区间测速原理简单明了,操作便捷高效。
三、区间测速实施方案1. 测速点设置在选择测速点时,需要考虑道路的交通流量、车速和事故易发区域等因素。
一般来说,测速点应设置在交通流量较大、车速较快、事故易发的路段,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区间测速的监控效果。
同时,测速点的设置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要求。
2. 测速设备选择在实施区间测速时,需要选择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测速设备,以确保测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测速设备包括雷达测速仪、激光测速仪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配置。
3.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测速点设置和测速设备选择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
通过对车辆在测速点之间的通过时间和速度进行记录和计算,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
同时,对测速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超速行为。
4. 预警与处罚当监测到存在超速行为时,应及时通过预警设备向驾驶员发出警示信号,提醒其减速慢行。
对于严重超速行为,可以通过自动拍照或实时监控的方式进行处罚,以起到警示和惩戒作用。
四、区间测速的优势区间测速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监控手段,具有以下优势:1. 监控范围广:通过设置多个测速点,可以实现对道路交通的全程监控,提高监控效果。
区间测速技术方案
一体机区间测速技术方案✓纯视频检测机动车✓自动号牌识别✓高清卡口功能,支持高清视频录像✓车辆测速及违章自动上传✓支持3G等无线方式工作目录一、系统概述 (4)二、方案叙述 (4)2。
1、设计目标 (4)2.2、设计原则 (5)三、方案设计 (6)四.主要功能模块 (8)4.1 车辆捕获 (8)4。
2通行速度测算 (8)4。
3 车牌识别 (9)4.4高清录像 (9)4.5 自动截取车牌 (10)4.6黑名单自动比对报警 (10)4。
7智能补光 (10)4.8前端卡点存储 (10)4.9自动校时 (10)4.10数据自动上传 (10)4。
11数据检索、流量统计 (10)4。
12本地存储,循环覆盖 (11)4。
13设施安全保障 (11)4.14 开放的系统集成接口 (11)五、系统特点 (11)5。
1、系统特点 (11)六、环境指标 (12)七、技术指标: (12)八、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13)一、系统概述随着我国私家车数量的激增和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人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
随之而来如何保障高速公路的畅通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高速公路事故多发,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超速行驶、违章变更车道所引发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七成左右。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型载客汽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
但在高速公路上,不少汽车的速度远高于最高限速。
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增强司机的安全行车意识;另一方面技术监管和处罚威慑也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
因此如何准确、可靠的获取高速公路机动车的行驶速度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
区间测速系统是基于先进的纯视频车辆检测技术、车辆牌照自动识别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来实现的一种新型的超速违法取证系统。
区间测速系统通过记录车辆在不同地点的信息(车牌、时间等),并把该车辆在区间内行驶的平均速度和设定的限速值作比较,判定该车是否超速,区间车速=区间距离÷行驶时间。
区间测速方案
区间测速方案随着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频发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
为了有效遏制超速行为,各地纷纷启用区间测速方案。
区间测速方案是一种通过测量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时间来计算平均车速的方法。
与传统的固定测速相比,区间测速方案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事故风险,还能更好地保障交通安全。
在区间测速方案中,需要设置两个测速点,分别为起点和终点。
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被称为区间。
车辆在进入起点测速点时,会被记录下来,然后在终点测速点重新被记录下来。
通过这两个时间点,可以计算出车辆在区间内的平均速度。
如果车辆超速行驶,超速行为将会被记录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区间测速方案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区间测速可以避免传统固定测速带来的较高的违章抓拍率。
传统固定测速设备通常只在路口或者特定位置上设置,车辆可以在知道固定测速点的情况下减速通过,从而降低被抓拍的概率。
而区间测速方案可以迅速测算出车辆在整个区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大提高了测速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其次,区间测速方案可以更好地监管道路交通流量。
在固定测速设备中,由于只能在一个点进行测速,车辆在测速点前加速,测速点后减速,导致道路交通流量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往往会引发拥堵和事故。
而区间测速方案可以通过计算车辆在整个区间内的平均速度,对道路上车辆的流量进行准确监测,从而更好地管理道路交通。
此外,区间测速方案还可以减少驾驶员对于测速设备的依赖性。
在传统的固定测速设备中,驾驶员可以通过使用雷达探测器等设备来提前感知测速装置,从而规避测速的风险。
而区间测速方案则更加难以规避。
因为起点和终点两个测速点之间的距离相对较长,不同车辆之间的时间差异不会太大,因此驾驶员无法通过减速来规避测速。
然而,区间测速方案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区间测速需要大量的设备投入。
为了实现区间测速,需要在道路上设置起点和终点的测速设备,并且这两个设备之间需要进行数据通信。
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其次,区间测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区间测速标准方案
应用效果: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城市道路
应用场景:城市道路、高速公 路、国道、省道等
功能:实时监测车速、超速报 警、抓拍违章车辆等
特点:覆盖范围广、监测精度 高、实时性强
优势:提高道路安全、减少交 通事故、优化交通管理
功能介绍
1.
区间测速:测量车辆在特定区间内的行
驶速度
2.
实时监控:监控车辆行驶状态,包括速
行效率
3
铁路区间测速系 统:保障列车运 行安全,提高运
输效率
4
航空区间测速系 统:确保飞行安 全,提高飞行效
率
发展趋势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区间测速技术将更加 精确、高效
法规完善: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区间测速将更加 规范、合理
应用拓展:区间测速技术将应用于更多领域,如交 通管理、物流运输等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区间测速系统 将更加智能化,实现自动识别、自动报警等功能
03
供电系统:确 保设备正常工 作
05
02
通信网络:光 纤、无线网络 等
04
06
显示设备:显示 屏、LED屏等, 用于显示测速结 果和提示信息
安全防护:防 雷、防火、防 盗等措施,确 保设备安全
软件部署
1
软件安装:安装区间测速系统软件,包括服务器、客户端等
2
数据库配置:配置数据库,用于存储测速数据
03
数据存储:将处理后的数据
度计算、距离计算等
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便后续
分析和查询
04
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技
05
数据展示:将分析结果以图
表、文字等形式展示给用户,
术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区间测速结果
海康雷达区间测速卡口方案
高清雷达测速卡口解决方案(IS-3013VR)目录第1 章概述 (1)1.1 应用背景 (1)1.2 设计原则 (1)1.3 设计依据 (4)第2 章系统总体设计 (7)2.1 设计思想 (7)2.1.1坚持两个原则 (7)2.1.2遵循三个模式 (7)2.1.3保持四个一致 (7)2.2 技术路线 (8)2.2.1卡口系统前端设备技术路线 (8)2.2.2卡口系统中心管理平台技术路线 (8)2.3 系统结构 (9)2.4 系统组成 (10)2.5 功能描述 (11)2.5.1车辆捕获功能 (11)2.5.2车辆速度检测功能 (11)2.5.3车辆图像记录功能 (11)2.5.4超速抓拍功能 (12)2.5.5智能补光功能 (12)2.5.6车辆牌照自动识别功能 (13)2.5.7车身颜色识别功能 (14)2.5.8车型判别功能 (15)2.5.9车标识别功能 (15)2.5.10车辆子品牌识别功能 (15)2.5.11未系安全带检测功能 (15)2.5.12接打电话检测功能 (15)2.5.13人脸特征抠图 (15)2.5.14打开遮阳板检测 (16)2.5.15前端备份存储功能 (16)2.5.16数据断点续传功能 (16)2.5.17图像防篡改功能 (16)2.5.18网络远程维护功能 (16)2.5.19全景高清录像功能(选配) (16)2.5.20平台功能 (17)2.6 系统性能指标 (17)第3 章前端子系统设计 (20)3.1 前端子系统组成 (20)3.1.1前端子系统组成 (20)3.1.2车辆测速单元 (21)3.1.3图像采集识别处理单元 (21)3.1.4前端数据处理及上传单元 (22)3.1.5网络传输单元 (22)3.1.6视频监控单元(选配) (22)3.2 系统现场布局 (22)3.2.1现场布局俯视图 (23)3.2.2现场布局侧视图 (23)3.3 硬件设备配置原则 (23)3.4 前端系统主要设备选型 (24)3.4.1 300万卡口抓拍单元 (24)3.4.2雷达 (26)3.4.3补光灯 (27)3.4.4终端服务器 (28)第4 章网络传输子系统设计 (30)第5 章中心存储子系统设计 (31)5.1 存储方案 (31)5.1.1存储需求 (31)5.1.2存储技术对比 (31)5.1.3存储方案选择 (33)5.2 数据存储设计 (33)5.3 图片存储设计 (34)5.4 视频存储设计(选配) (34)第6 章中心管理平台子系统设计 (36)6.1 平台概述 (36)6.1.1平台整体架构 (36)6.1.2平台功能模块 (38)6.1.3平台业务支撑 (39)6.2 运行环境要求 (40)6.2.1硬件环境 (40)6.2.2软件环境 (41)6.2.3网络环境 (42)6.3 配置推荐原则 (42)6.4 平台功能设计 (51)6.4.1平台基础应用 (51)6.4.2平台增值应用 (72)6.4.3平台新技术应用 (90)第7 章系统特点 (99)7.1 一套卡口抓拍单元覆盖2/3个车道 (99)7.2 摄像机高密度集成技术应用提升卡口前端系统稳定性 (99)7.3 车牌前端识别技术 (99)7.4 视频检测模式保障系统工作稳定性 (100)7.5 雷达测速模式保障速度的准确性 (100)7.6 系统运维成本低 (101)7.7 前端系统结构简单稳定 (101)第8 章系统拍摄效果 (102)8.1 300万雷达卡口抓拍效果 (102)8.1.1白天抓拍效果 (102)8.1.2夜间抓拍效果 (104)。
(交通运输)智能交通高速卡口区间测速方案
(交通运输)智能交通高速卡口区间测速方案文件编号:(由系统方案对外发布时统一管理)区间测速卡口解决方案版本号:Ver1.0编写人:郑鹏编写时间:2013.6部门名:产品市场部-智能交通审核人:审核时间:·修订历史(Revisionhistory)编号,修订内容描述,修订日期,修订后版本号,修订人,批准人1,创建,2013.6,1.0,郑鹏,2,,,,,3,,,,,,,,,,目录目录11.概述71.1.系统概述71.2.设计原则81.3.设计依据102.需求分析122.1.行业现状122.1.1.存在漏洞,容易规避122.1.2.图片清晰度低122.1.3.应用技术水平低下122.1.4.系统功能扩展性差132.1.5.环境适应性差132.1.6.功能简单,缺乏深度应用13 2.2.发展趋势142.2.1.高清化142.2.2.集成化142.2.3.网络化142.2.4.智能化143.整体设计153.1.系统架构153.2.系统组成163.2.1.前端采集子系统163.2.2.网络传输子系统183.2.3.中心管理子系统184.详细设计204.1.系统原理204.1.1.区间测速原理204.1.2.线圈检测原理204.1.3.雷达检测原理224.1.4.视频检测原理234.2.系统功能244.2.1.系统技术指标244.2.2.系统功能254.2.3.前端系统功能详解274.2.3.1.车辆捕获功能274.2.3.2.高清图像记录功能274.2.3.3.速度测定功能284.2.3.4.压、骑线抓拍功能294.2.3.5.逆行抓拍功能294.2.3.6.全天候高清成像294.2.3.7.智能补光功能304.2.3.8.号牌自动识别功能304.2.3.9.车身颜色识别功能324.2.3.10.高清录像功能324.2.3.11.数据存储功能324.2.3.12.图片、视频防篡改功能334.2.3.13.数据传输与断点续传功能334.2.3.14.远程系统管理维护功能344.2.3.15.Web数据浏览功能344.3.平台软件系统设计354.3.1.系统设计思路354.3.2.系统设计亮点364.3.2.1.SOA为主体的架构设计364.3.2.2.业务集成的WebService框架374.3.2.3.高性能的外场设备接入服务设计384.3.2.4.结合Ajax和RIA技术的更好用户体验38 4.3.3.遵循的标准与接口394.3.4.系统总体框架404.3.4.1.系统总体架构404.3.4.2.系统网络架构414.3.5.系统平台组成424.3.5.1.中心管理服务(CMS)424.3.5.2.视频流媒体转发服务(MTS)434.3.5.3.视频流媒体存储服务(SS)444.3.5.4.设备管理服务(DMS)454.3.5.5.图片控制服务(PCS)464.3.5.6.图片转发服务(PTS)474.3.5.7.主动注册服务(ARS)484.3.5.8.WEB远程管理软件(WMS)484.3.5.9.GIS系统集成模块(GIS)494.3.5.10.网络数字矩阵软件(SNVD)504.3.5.11.市局级联网关服务模块50 4.3.6.系统功能514.3.6.1.视频监控功能514.3.6.2.录像回放功能514.3.6.3.图片监控功能514.3.6.4.区间测速功能524.3.6.5.车辆查询与追踪功能524.3.6.6.布控/撤控功能534.3.6.7.布撤防联动策略534.3.6.8.车辆报警联动功能534.3.6.9.流量统计功能544.3.6.10.车道占有率统计功能544.3.6.11.电子地图功能544.3.6.12.数据手动校准功能544.3.6.13.关联视频功能544.3.6.14.历史数据查询与下载功能544.3.6.15.车辆比对报警功能554.3.6.16.远程系统管理功能554.3.6.17.系统对时功能554.3.6.18.基础管理功能564.3.7.软件系统关键特色564.3.7.1.多业务融合564.3.7.2.快速布控564.3.7.3.录像追踪564.3.7.4.三维定位574.3.7.5.预案管理574.3.7.6.设备兼容574.3.7.7.多级联网574.3.7.8.无线应用574.3.7.9.提高的安全性574.3.7.10.灵活的媒体存储584.3.7.11.系统部署方式584.4.第三方软件及服务器部署584.4.1.系统运行环境584.4.1.1.硬件运行环境584.4.1.2.软件运行环境614.4.2.服务器能力614.4.2.1.系统能力614.4.2.2.显示能力614.4.2.3.管理能力624.4.2.4.图片处理能力624.4.2.5.数据库能力624.4.2.6.单电子地图容量634.4.2.7.校时服务器635.特点优势645.1.行业内首家推出高帧率摄像机645.2.自主开发的智能交通专用ISP算法,图像质量更优65 5.3.接口丰富,摄像机集成度高655.4.全过程数据安全加密处理655.5.多重冗余的数据安全保障技术665.6.全系列产品自主研发665.7.全嵌入式结构、无风扇设计,全机身散热675.8.摄像机内置车牌识别等智能算法675.9.低功耗,适合太阳能供电685.10.安装、维护简单,工作量小685.11.工业级设计适应室外恶劣环境695.12.前端设备的智能化695.13.单车道独立运行能力705.14.先进的视频检测算法705.15.对光照气候环境良好的适应性715.16.准确抓拍无牌或者号牌遮挡车辆725.17.多车道、多车辆同时号牌识别735.18.车牌识别速度快735.19.车牌识别像素、角度容忍度高735.20.车牌识别准确率高745.21.双码流摄像机,同步支持抓拍和录像74 5.22.强光抑制功能745.23.L INUX系统防病毒755.24.模块化设计,稳定性和扩展性强755.25.全系统设备运行状态自动监测755.26.采用工业级或军工级器件,超长寿命76 5.27.系统扩展性好765.28.解决方案灵活,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776.主要设备介绍776.1.高清一体化摄像机776.2.镜头786.3.偏振镜切换控制器796.4.智能交通终端管理设备806.5.智能闪光灯826.6.LED频闪灯826.7.窄波平板雷达846.8.车辆检测器857.配置清单877.1.大华设备877.2.工程商自备设备918.应用案例938.1.伊宁县区间测速卡口项目938.2.徐州区间测速卡口项目939.售后服务承诺949.1.三级售后服务体系959.2.售后服务机构和人员情况961.概述1.1.系统概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车辆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但同时治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与车辆相关的刑事和治安案件。
区间测速技术方案
区间测速技术方案区间测速技术是一种利用设备对行驶车辆进行速度检测和监控的方法。
在现代交通管理中,区间测速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阐述区间测速技术的方案及其优点。
一、区间测速技术的原理区间测速技术利用视频监控设备、雷达测速设备以及车辆识别技术等多种设备对车辆的速度进行检测,可以准确地测量车辆的行驶速度。
区间测速技术的原理是将一段公路划分为多个区间,通过监控设备对车辆的速度进行检测,然后计算车辆在不同区间的平均速度,从而判断车辆是否超速。
二、区间测速技术的方案1.选择测速设备区间测速需要选用合适的测速设备来进行检测,主要包括雷达测速设备和激光测速设备两种。
雷达测速设备主要是利用物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进行检测,适用于高速公路的测速;而激光测速设备则是利用激光束对车辆进行测速,适用于城市道路等低速公路。
2.选择监控设备区间测速需要选用合适的监控设备来进行监控,主要包括摄像头监控设备、车位感应技术等多种技术。
摄像头监控设备是最常见的区间测速技术之一,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公路情况;而车位感应技术则是利用车辆驶过时产生的电磁波来检测车辆的数量和速度等信息,适用于城市道路等资源有限的公路。
3.软件系统区间测速技术需要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进行车辆识别、数据传输等工作。
这些软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测速设备和监控设备开发,包括测速算法、数据采集和传输等各种功能。
三、区间测速技术的优点1.准确性高区间测速技术具有高度准确性,可以测量车辆的平均速度,从而精确地判断车辆是否超速。
与传统单点测速方式相比,区间测速技术可以有效避免误判和漏判等问题。
2.效率高区间测速技术可以对多个车辆进行测速,精确计算车辆的速度,从而显著提高了测速效率。
同时,区间测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速度,对违章行为及时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效率。
3.安全性高区间测速技术可以在保证道路畅通的情况下,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在交通管理中,区间测速技术可以为车辆驾驶员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区间测速解决方案
区间测速解决方案引言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区间测速是一种常见的手段,用于控制车辆的速度,提高交通安全性。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区间测速解决方案,包括其原理、实施步骤和效果评估等内容。
解决方案原理区间测速解决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两个位置之间已知的距离和车辆通过该距离所用的时间,计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从而确定是否违规超速。
下面是该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
实施步骤1.选定测速区间: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测速区间,通常是一段路段或者是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
2.安装测速设备:在选定的测速区间内,安装合适的测速设备,常用的设备包括雷达测速仪和摄像头。
3.校准测速设备:在设备安装完毕后,需要对测速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测得的速度准确可靠。
4.记录车辆通过时间:设备安装好并校准完成后,开始记录车辆通过测速区间的时间,通常会使用计时器或者其他计时装置。
5.计算车辆平均速度:根据车辆通过测速区间的时间和已知的距离,计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
常用的计算公式为:速度 = 距离 / 时间。
6.比较车辆速度与限速:将计算得到的车辆平均速度与道路限速进行比较,判断车辆是否超速。
效果评估区间测速解决方案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准确性:测速设备的准确性是保证整个方案有效的关键因素。
可以通过与其他准确测速设备的对比和实际车速测量结果的比对来评估准确性。
2.稳定性:测速设备应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在复杂的道路环境和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正常工作。
可以通过长时间运行和不同环境下的测试来评估稳定性。
3.可靠性:测速设备应当具有高度可靠性,能够正常工作并提供准确的测速结果。
可以通过多次测速实验和故障率统计来评估可靠性。
4.可操作性:方案的可操作性是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是否便捷、简单。
可以通过用户体验调查和操作指南的编写来评估可操作性。
结论区间测速解决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控制车辆速度的手段,可以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该方案通过测量车辆通过已知距离所用的时间,计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并与道路限速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是否超速。
区间测速技术方案
区间测速技术方案区间测速技术是采用数码摄像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过视频处理系统对车辆经过的时间和距离进行计算、分析,预判车辆的行驶速度是否超过道路限速,并及时向交通警察或车辆司机发送超速警报信息,以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监控的一种现代化技术手段。
区间测速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车辆频繁行驶的交通路段,其主要优点包括准确性高、实时性强、侵入性小等。
本文将对区间测速技术的技术原理及应用场景,以及该技术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区间测速技术的技术原理区间测速技术主要应用数字摄像机,通过视频图像处理系统对车辆在两个位置之间所用的时间和距离进行计算,进而计算车速,使车辆超速时能够及时做出警报,以达到交通的安全性。
(一)调整摄像机位置首先,需要将数字摄像机放置在两个区间的距离之间,以便捕捉车辆在不同区间的速度变化。
摄像机的放置位置应该被精确测量,以确保所捕捉到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
(二)捕捉视频图像数据一旦摄像机的正确位置确定后,需要实时获取视频图像数据。
数字摄像机可以在众多不同光照条件下捕获视频图像数据,使得车辆能够在任何天气和光照条件下被捕获。
(三)计算车辆的速度在捕获了视频图像数据之后,需要通过视频图像处理系统计算出车辆在相应区间内的速度。
这可以完成通过通过比较车辆瞬时经过摄像机的位置、计算出车辆行驶的时间、利用这个数据来计算出车辆的速度。
(四)提取警报和通知信息当车辆速度超过预定的限速时,系统可以选择向警察或车辆驾驶员提供警报或通知信息,从而确保安全,防止车辆发生交通事故。
二、区间测速技术的应用场景在城市道路或高速公路等车辆频繁行驶的交通路段上,区间测速技术广泛应用,以监视道路上的超速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保持恒定的车辆速度流。
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一)城市内监控区间在车流阻塞的城市道路,区间测速可以通过引导汽车放慢速度,确保行车安全。
它可以在高峰时段优化混合交通流和改善通行条件,并在城市交通路况监测中发挥作用。
区间测速系统设计方案
频点 输入 GPS 北斗双模
定时精度(RMS) 信号 接收机
跟踪灵敏度
发光强度
对比度
可视视角
MTBF
LED 显示 后备电池
输出 信号
显示内容
独立计时精度 路数 1PPS 脉冲 电平 同步误差(RMS) 物理接口
5 英寸
950*160*55mm
尺寸
3+1.8 英寸 620*210*55mm
L1、B1 优于 30ns -160dBm ≥200cd/㎡ ≥10:1 ≥±65º ≥50000 小时 ≥72 小时 时分秒毫秒或者 年月 日时分秒毫秒星 期 ≤±0.1 秒/天 1路 TTL ≤30ns SMA 一联:显示时分秒 毫秒 二联:显示年月日 时分秒毫秒星期
采用毫秒级标准数字时钟检定区间测速系统
区间测速是用来测量机动车辆在驶入和驶出某段道路的平均行 驶速度的仿方式。用于自动实现区间测速的装置即为区间测速系统。 近两年来我国各省市陆续开始应用区间测速系统进行道路机动车辆 速度监控。区间测速系统中驶入和驶出该段路程的时间是很重要的一 个参数,因此区间测速时钟是测速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在 介绍区间测速的基础上给出测速时钟的简单方案。 1、区间测速及其工作原理
同时为了避免因时间不一致而引发争议,例如违法图片上的时间 与其它机构设备(如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时间误差过大。区间测速系 统应定期将起点和终点监控端的时钟与标准的北京时间进行校时。 4、区间测速方法
区间测速监控系统检定装置是用来对安装在公路上的道路交通 区间测速系统进行现场模拟和实车路试综合检测的专用仪器设备。它
同时外挂显示屏上的检测车自身标准速度值、里程值和时钟也一 并被拍摄。测试结束后,只需将里程值和时钟值换算成平均速度,并 与道路交通区间测速监控系统计算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即可实现对 道路交通区间测速系统的现场测速误差进行校准/检测。
区间测速计算方法
区间测速计算方法
区间测速算法一般是基于区间长度和测速算法实现的,下面是一种通用的区间测速算法实现:
1. 初始化:
- 随机选择一个起点或随机生成一个起点序列(用于随机选择起点)
- 计算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和速度
- 初始化区间长度为0
2. 循环:
- 对于每个时刻,计算从当前位置到起点的距离和速度,判断是否超过区间长度的最大值,如果超过,则退出循环
- 将当前位置和起点位置加入区间中,更新区间长度
- 输出当前位置到起点的距离和速度
3. 停止条件:
- 如果循环结束后,区间长度小于等于设定的最小区间长度,则停止测速算法
- 如果循环期间,没有发生退出循环的情况,且区间长度之和大于设定的最大值,则停止测速算法
4. 算法结束:
- 统计算法运行的时间复杂度,如果时间复杂度为 O(n),则算法运行时间为 n * log n,其中 n 为起点序列的长度
区间测速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起点的选择、区间长度的设定和速度的计算方式等因素,可以通过优化算法实现来提高区间测速算法的性能。
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系统-设计文件_vB
区间测速系统设计方案北京思特亚文豪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6月目录1区间测速卡口系统 (4)1.1概述 (4)1.2设计依据 (6)1.3系统设计 (7)1.3.1设计综述 (7)1.3.1.1系统结构 (7)1.3.1.2区间测速功能设计 (8)1.3.2系统组成 (10)1.4系统功能 (12)1.4.1目标捕获记录功能 (12)1.4.2车辆区间测速功能 (13)1.4.3违法逆行检测抓拍功能 (13)1.4.4车牌识别功能 (13)1.4.5厂商标志识别功能 (14)1.4.6车身颜色识别 (14)1.4.7车型判别功能 (14)1.4.8假套牌分析功能 (14)1.4.9布控报警 (15)1.4.10车辆动态信息采集 (15)1.4.11断点续传功能 (15)1.4.12远程维护功能 (16)1.4.13图像防篡改功能 (16)1.5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16)1.5.1300万高清卡口抓拍单元 (16)1.5.2LED补光灯 (16)1.5.3闪光灯 (17)1.5.4LED显示屏 (18)1.5.5控制主机 (18)2后台系统概述 (20)2.1总体架构 (21)2.1.1软件结构 (23)2.1.2系统主界面 (24)2.2基础功能 (24)2.2.1数据接入 (24)2.2.1.1数据通讯服务 (24)2.2.1.2数据存储服务 (25)2.2.2数据管理 (25)2.2.3应用支撑 (25)2.3业务应用 (27)2.3.1实时监控 (27)2.3.2综合查询 (27)2.3.3统计分析 (29)2.3.4智能研判 (31)2.3.5违法管理 (34)2.3.6综合管控 (35)2.3.7视频管理 (36)2.4扩展功能(选配) (38)2.4.1地图应用 (38)2.4.2接入集成 (39)2.5后台配置 (40)1区间测速卡口系统1.1概述长期以来,机动车超速行驶一直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区间测速安装实施方案
区间测速安装实施方案一、引言。
区间测速是一种通过两个测速点之间的时间和距离来计算车辆速度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监控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效率。
为了确保区间测速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测速,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装和实施方案。
二、前期准备。
1.选址,选择合适的道路段落作为区间测速的测速点,应考虑道路的交通流量、车速、事故多发点等因素,确保测速设备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设备准备,在选定的测速点周围进行勘察,确定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布设方案,包括摄像头、雷达、标志牌等设备的选型和数量。
3.通电布线,测速设备需要接入电源进行工作,因此需要提前规划好通电布线方案,确保设备的正常供电。
三、安装实施。
1.测速设备安装,根据前期准备确定的设备布设方案,进行测速设备的安装工作,包括固定摄像头和雷达设备、设置标志牌等。
2.电源接入,根据通电布线方案进行电源接入工作,确保测速设备的正常供电,避免因为电源问题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3.设备调试,安装完成后,对测速设备进行调试和检测,确保设备的各项功能正常,能够准确测速并进行数据传输。
四、验收和调试。
1.功能验收,对已安装的测速设备进行功能验收,包括摄像头的拍摄效果、雷达的测速准确性等,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2.数据传输,对测速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传输测试,确保数据能够准确传输到监控中心或相关管理部门。
3.现场测试,对测速设备的实际测速效果进行现场测试,模拟车辆通过测速点的情况,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五、运行维护。
1.定期检查,对已安装的测速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包括设备的清洁、电源的稳定性、设备的防水防尘等工作。
2.故障处理,一旦发现测速设备出现故障,需要及时进行处理,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避免因故障导致测速数据的不准确性。
3.数据管理,对测速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效率。
六、总结。
区间测速安装实施方案的有效实施,对于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准确监控交通违法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区间测速方案
区间测速方案导言在交通管理中,为了保障道路车辆的安全行驶,实施区间测速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区间测速方案是指在某段道路的起点和终点之间设置测速设备,通过测量车辆通过该区间所需的时间来判断其平均速度是否超过限速值。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区间测速的解决方案,以提高交通管理的效果。
方案概述该区间测速方案采用先进的雷达设备结合计算机算法进行测速。
具体步骤如下:1.安装雷达设备:首先,在测速区间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安装雷达设备,雷达设备可以通过微波信号实时检测车辆的速度。
2.数据采集:当车辆通过测速区间时,雷达设备将检测到车辆的速度,并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3.数据处理:计算机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计算车辆通过测速区间所需的时间,并根据测速区间的长度推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
4.速度判断:计算机根据测速区间的平均速度与规定的限速值进行比较,如果超速则进行记录,否则不做处理。
5.数据储存与输出:超速记录将被储存在计算机中,并可以通过打印、导出等方式进行输出,以便于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日常管理和处理。
优势与特点相比传统的测速方案,本方案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1.高效准确:采用先进的雷达设备和计算机算法,能够实时准确地测量车辆通过测速区间所需的时间和平均速度。
2.自动化操作:整个测速过程完全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
3.大数据支持:通过计算机储存和处理数据,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获得大量的测速数据,以便分析交通状况和制定更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4.统一管理:所有的测速记录均储存在计算机中,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集中管理,方便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查询和处理。
5.便捷输出:测速数据可以通过打印、导出等方式进行输出,方便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日常管理与交警部门进行执法操作。
应用场景该区间测速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1.高速公路:可以在高速公路上设置测速区间,对车辆的平均速度进行监测,以改善交通拥堵和提高道路安全。
2.城市道路:可以在城市道路的主干道上设置测速区间,对车辆的平均速度进行监测,以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区间测速计算方法
区间测速计算方法
区间测速是指在一定区间内测量车辆的平均速度,以检测是否超速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及其他需要控制车速的道路上。
区间测速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手动计算法和自动计算法。
手动计算法是指通过人工记录车辆进入和离开测速区间的时间,再根据区间长度计算出平均速度。
自动计算法是指通过设备自动记录车辆进入和离开测速区间的时间,并且自动计算出平均速度。
手动计算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速度 = 区间长度÷ (车辆进入区间时间 - 车辆离开区间时间)
自动计算法则基于车辆经过测速设备时,设备会自动记录下车辆的车牌号、时间、速度等信息。
通过收集这些信息,并进行处理,即可计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
除了这两种计算方法,还有一些新的技术正在被开发和研究,例如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区间测速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识别车牌号码和车辆型号,自动计算车辆在区间内的速度和行驶轨迹。
总之,区间测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通安全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和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各地交通部门应该继续研究和开发更加精准和高效的区间测速技术,以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区间测速标准
区间测速标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这个区间测速标准哈。
你说这区间测速,就像是个暗中观察的“小警察”,时刻盯着你在这段路上的一举一动呢!你可别小瞧它呀,它可厉害着呢。
咱就打个比方,这区间测速就好像是一场跑步比赛。
起点就是开始测速的地方,终点呢就是结束测速的地方,而你在这中间跑的这段路,它要看看你平均速度超没超。
你要是一开始猛冲,后面慢悠悠,或者反过来,那可都不行,它都能给你算得明明白白的。
很多人可能会想,哎呀,我就那一会儿开快点儿,应该没事吧。
嘿,你可别这么想!区间测速可不会被你这点小把戏骗到。
它就像个特别较真的老师,每一个细节都不会放过。
你想想看,要是你在这段路上一会儿急加速,一会儿急刹车,不仅对车不好,还容易出危险呢。
而且呀,你以为逃过了区间测速就万事大吉啦?路上说不定还有其他的测速设备在等着你呢,就像隐藏的“小陷阱”。
咱开车出去,不就是为了安全嘛。
遵守这个区间测速标准,那就是给自己上了一道保险呀。
别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自己能躲过。
万一没躲过,那罚款扣分可就找上你啦,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呢。
你再想想,要是大家都不遵守,那路上还不得乱套啦?车开得乱七八糟的,多危险呀。
所以呀,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也为了其他在路上的人,咱就得老老实实遵守这个区间测速标准。
其实呀,习惯了就好啦。
每次开车的时候,心里就想着那个“小警察”在看着呢,自然而然就会开得稳稳当当的。
这多好呀,既安全又不用担心被罚款扣分。
而且呀,这也是对我们驾驶技术的一种考验呢。
真正技术好的司机,那在区间测速路段也能开得又稳又好,这才是真本事呢!总之呢,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区间测速标准呀,它可是保障我们行车安全的重要一环呢!咱都得好好遵守,让我们的出行更加安全、更加顺畅,不好吗?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区间测速解决方案
区间测速系统设计方案河南宏昌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12月1系统概述S335和S103省道作为新野县境内主要交通道路,车流量大,危险路段即事故多发点段多,其中大部分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由于超速问题引起,这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治安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带来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加强城市管理,保持社会稳定已成为十分重要的任务。
目前卡口系统均具备通过线圈检测、雷达检测、激光检测或视频检测方式进行单点测速,这开始时在很大程度上对车辆超速问题有了很大改善,但随着这一应用的普及,很多有经验的司机到达设备安装点位会提前减速已逃过设备的抓拍,单点测速弊端的较好解决办法就是对车辆速度全程进行监测,区间测速营运而生。
区间测速系统主要应用于道路沿线基于不同限速行驶值的各个单向行驶路段。
每个同值限速路段选取起点和终点,分别安装测速系统,构成两点封闭式的实体监测空间,对途经该路段的每个车辆进行通行平均速度的测定,以此判断车辆是否超速。
2设计依据及要求GA/T 959—2011机动车区间测速技术规范GB/T 21255-2007机动车测速仪GA/T 16道路交通管理信息代码GA/T 497-2009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832-2009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3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3系统应用要素1)选定的区间测速路段的道路长度唯一性;2)选定的区间测速路段其法定标准限速值相同;3)选定的区间测速路段两个端点的监测系统能够准确采集到同一辆车的完整过车记录及车体正面图片;4)选定的区间测速路段两个端点的监测系统能够精确标定每个车辆通过该点的时刻,时间采用北京时间,24小时制,精确到0.1秒;5)前端设备与中心平台能够保持时间一致性。
4系统整体设计4.1系统组成区间测速系统的主件由高清抓拍单元(含高清网络抓拍摄像机、镜头、防护罩)、补光灯、终端服务器组成,辅件主要包含:室外落地机柜(含散热风扇、防雷保护器、强电模块)、电源适配器、工业级网络交换机、网络发送终端(如:光纤收发器、数字光端机)、主体杆件(如:L型立杆、龙门架)、线材(网线、电源线、控制线)。
区间测速计算方法
区间测速计算方法
区间测速是一项交通管理措施,用于在道路上设置测速点,对车辆的平均速度进行测量和记录。
这种测速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和违法行为的发生,提高道路安全性。
区间测速的计算方法是通过计算车辆在两个测速点之间所行驶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其平均速度。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使用雷达测速仪或监控摄像头进行测速。
以下是区间测速的计算方法:
1. 选定两个测速点,分别标记为A点和B点,并测量其距离。
可以使用地图或测距仪进行测量。
2. 设置测速设备,并开始记录车辆通过A点和B点的时间。
在多车道道路上,测速设备应该安装在所有车道上,以确保所有车辆都能被记录。
3. 当车辆通过B点时,停止记录时间。
计算车辆通过两个测速点所用的时间。
4. 计算车辆的平均速度,用公式:平均速度=通过AB两点的距离÷
通过AB两点所用的时间。
例如,如果AB两点的距离是1000米,车辆通过AB两点的时间为30秒,则车辆的平均速度为(1000÷30)÷3.6=9.26米/秒,即33.34公里/小时。
5. 将测速数据记录下来,以备后续使用。
区间测速可以有效地监管车辆的行驶速度,减少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测速设备应该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设置和操作,避免误判和误罚。
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将测速数据用于非法用途。
关于设置区间测速的提案
关于设置区间测速的提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建议在某些路段设置区间测速装置。
二、目的和意义区间测速是一种有效的交通管理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车辆行驶速度,降低交通事故的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区间测速也有助于规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提高交通守法率,减少交通违法行为。
三、区间测速原理区间测速的基本原理是在一段道路的起点和终点设置监控设备,通过记录车辆通过起点和终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的平均速度。
如果车辆的平均速度超过规定的限速值,监控设备将会自动记录违规车辆的车牌号码、通过时间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输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四、测速路段的选择原则选择区间测速路段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选择事故多发路段;二是选择限速标志明确的道路;三是选择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四是选择道路状况良好的路段。
五、设备和安装要求区间测速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特点。
设备的安装应遵循隐蔽、安全、方便的原则,尽量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同时,应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耐用性,确保长期有效运行。
六、测速数据管理和分析交通管理部门应对测速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了解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和驾驶员行为特点,为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应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七、安全宣传和教育在实施区间测速的同时,应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
宣传和教育的内容可以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驾驶技能和交通规则等方面。
此外,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区间测速的认识和理解。
八、法规制定和执行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规章,明确区间测速的管理要求和处罚标准,规范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行为。
同时,应加强执法力度,对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进行严格处理,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间测速方案卡口区间测速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二00九年五月1 区间测速系统1.1概述传统超速抓拍系统采用的是单点测速方式,测量的是车辆的瞬时速度,争议较大、容易躲避。
区间测速是在高速公路某一区间(一般为20公里左右)的两端安装自动抓拍系统,记录车辆通过两端的时间,利用“速度=距离/时间”公式,计算出车辆在该区间内的平均车速。
为达到满意的效果,抓拍系统应具有很高的车辆捕获率和识别正确率。
区间测速让驾驶员难以回避,做为处罚超速违法行为的法律依据将更有说服力。
区间测速与单点测速相比有如下优势:1.监控范围大。
区间测速系统由于对监控路面进行长距离监控,对该区间内行驶的机动车进行全程监控,扩大了超速监控的范围,控制了区间内整体的行车速度。
2.测速精度高。
区间距离为两个监测断面之间的距离,通过激光测量标定,距离误差几乎为零;机动车行驶时间为经过两个监测断面的时间差,所有断面点设备时间同步,并采用GPS时钟校时,时间误差小。
3.“反监控”能力强、监控效果显著。
机动车驾驶员常利用电子狗等高科技设备提前发现电子警察并进行逃避;在单点测速或监控点周边地段刹车减速,经过监控点后继续超速行驶;这类具有反监控能力的违法超速车,在区间测速系统监控下将无所遁形。
4.说服力强,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区间测速系统测速原理简单,精度高,监控范围为全区间,控制区间内的平均车速,更容易被驾驶人接受。
5.可拓展性更强。
根据应用的需要,区间测速系统可以扩展更多的应用功能,如:道路监控功能、治安(交通)卡口功能、交通流采集功能、非法占用路肩等违法取证功能(路肩加设备)、交通诱导功能(加诱导屏)等。
1.2 系统设计原则1.2.1标准化该系统严格按照公安部颁标准《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7-2004)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同时,在采用高清摄像技术方面又进行了功能和性能上的扩展。
1.2.2可扩展性和兼容性由于用户以后的需求会不断发展,系统建设的数量将随之扩大,在设计上,即要在功能上推陈出新,又要兼容旧的系统,以保护用户的投资,因此我们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间数据传输均采用标准的传输协议,任何一个模块的升级短期内都不会影响到其它模块的正常应用。
1.2.3可用性我们的方案在充分考虑用户实际情况,针对大多数用户的需要,设计出可满足各种需要的方案,并充分考虑了人为不可抗拒的其他因素造成故障的可能性;同时,也必须摒弃已经安装应用的老的系统出现的各种影响系统稳定性的技术。
1.2.4易用性系统采用嵌入式一体化抓拍主机,模块化的设计使安装使用非常方便。
用户只需简单的接线,并按相应的调试程序进行安装调试就可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所有实时监控、牌照识别、实时上传等工作,均为完全智能控制,不用单独设置。
1.2.5合理性严格以系统工程学及其它先进理论指导设计,使系统的各部分合理配置,有机融合并尽可能的发挥设备潜力和软件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性能价格比。
1.2.6先进性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成果,采用先进设备和软件,使系统具有完备的功能,并且易于升级换代,在保证其先进性的前提下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1.2.7实用性系统功能充分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人机界面友好,易于使用、管理、维护、扩展。
1.2.8可行性系统设计、选材、选型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规政策,与用户及上级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相适应,与用户在经济能力方面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1.2.9可靠性采取选用高集成设备,采用自动检测、自动报警、自动监控和容错等技术来保证可靠性。
1.2.10安全性系统具有防病毒,防误操作特性,有较强的抗干扰、抗静电能力,同时提供数据备份、恢复措施。
系统还将提供用户等级权限保护,有效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
1.3系统设计依据《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7-2004)《工业企业通用设计规范》(GBT42-8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BGJ232.90.92)《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民用工业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JT16-92)《电视系统视频指标》(CCTR RECOMMENDATION 472-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安防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A308-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70-94/T74-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安防系统工程质量检验实施细则(试行稿)》《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5003-941.4系统方案设计1.4.1系统原理在被测路段上设置监测区起始点A和监测区结束点B,预先测量车辆从A点到B点的行程。
A、B两点需要牌照抓拍及识别系统,检测、识别过往车辆,将通过时刻、识别结果、近景图片及全景图片发回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比对两点的识别结果,计算同一车辆由A点到B点的时间,用已知行程除以时间即可获得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
如下图:图1-1区间测速原理图1.4.2系统结构我公司设计的嵌入式区间测速系统由断面车辆记录子系统、中心管理子系统和网络通讯子系统三部分构成。
1.4.2.1断面车辆记录子系统断面车辆记录子系统是区间测速系统的核心部分,该子系统由嵌入式一体化抓拍主机、同步补光频闪闪光灯、车辆检测单元、网络传输单元等四部分组成。
1.抓拍主机:采用自主研发的嵌入式一体化高清抓拍主机,有稳定便捷低功耗等特点。
2.闪光灯:采用自主研发生产的窄脉冲频闪闪光灯,对驾驶人员影响小,使用寿命长。
3.车辆检测单元:车辆检测单元雷达检测、地感线圈检测、视频检测。
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可以自行选择。
4.网络传输单元:采用标准以太网传输,支持TCP/IP协议。
一般在测速区间的两个断面分别安装一套断面车辆记录子系统,车辆经过第一个断面时,车牌被抓拍,并自动识别,同时将车牌号码、通过时间等信息上传至中心管理服务器;车辆经过第二个断面时,系统再次抓拍车牌,并自动识别,同时将车牌号码、通过时间等信息上传至中心管理服务器。
通过车辆通过这两个断面的时间差和两个断面的距离,计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
系统结构原理图如下:图1-2区间测速结构原理图1.4.2.2中心管理子系统中心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对各个断面子系统中抓拍主机设备进行远程管理、网络的监控、车辆速度的计算、抓拍图像的处理、可疑黑名单车辆的布控、超速车辆统计、预收费车辆数据下载以及违章车辆的处罚等工作,并充分考虑与其它交通管理软件系统的接口兼容问题。
中心系统还可以设立一个WEB数据库服务器,安装有ORACEL数据库,让它收集各个数据服务器上的数据,用户可以通过IE浏览器上网查询,全面统计各数据收集服务器的数据,掌握全部的卡口车辆信息。
1.4.2.3网络通信子系统网络通讯子系统主要实现各个断面车辆记录子系统和指挥中心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和图像信息的传输。
具体组网结构图如下:图1-3区间测速系统组网结构图1.4.3系统特点1.4.3.1区间测速、智能卡口记录两项功能合二为一本系统每一个断面车辆记录子系统就是一个单独的智能卡口记录系统,可以实现智能卡口记录系统的所有功能。
同一车道设置一个起始检测断面和一个结束检测断面就可以组成一个区间测速系统。
对通过该车道的所有车辆进行测速,而且这种测速可以有效的避免以往单点测试容易躲避的缺点。
将卡口记录系统和区间测速系统和二唯一,在同样的成本下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
1.4.3.2采用全嵌入式结构,前端无需工控机,系统稳定可靠目前国内大多数区间测速系统均采用工控机+视频采集卡的方式实现图像的抓拍和车牌识别的,这种方式在研发上较为便捷,容易实现,但欠缺稳定性,体积庞大,使用不便。
计算机病毒、操作系统漏洞等都将给该系统的稳定性造成隐患。
而区间测速系统的设计充分利用公司在视频图像监控领域的技术优势,主机硬件电路采用公司已在安防领域产品上应用成熟的硬件平台,并根据测速系统实际应用需要,对硬件电路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在元器件选择上全部采用工业级或军工级芯片,降低了功耗,保证了系统在恶劣条件下长时间可靠运行。
抓拍主机采用LINUX操作系统,并专门针对抓拍功能需要对代码进行了裁减和优化,软件功能较为“专一”,提升了CPU的工作效率和整机的工作稳定性,系统采用软硬件双重看门狗技术,绝对避免了系统死机。
嵌入式一体机工控机结构性能更稳定,适合户外恶劣环境全天候工作,工作环境温度-30℃ ~ +70℃工控机工作环境一般要求在-10℃ ~ +55℃结构紧凑,安装使用方便体积庞大,结构复杂,维护工作量大功耗更低(<15W )近百瓦1.4.3.3采用独特的结构设计,散热功能出众考虑到区间测试各个车辆记录系统室外工作环境的需要,整个系统采用了独特的结构设计,充分利用主机的外壳进行散热,进而保证了整个设备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运行的稳定可靠性。
图3 主机散热示意图 1.4.3.4采用一体化设计,结构紧凑,安装使用及维护方便断面车辆抓拍主机将抓拍摄像机、控制主板、存储硬盘等设计为一体,使整个系统更加紧凑,安装维护更加方便,无需配置工控机即可实现图像自动记录功能,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可靠性。
1.4.3.5各断面抓拍设备实现图片本地存储各个抓拍设备内置2.5英寸大硬盘专用图像存储器,可存储数百万张违章图片。
目前采用工控机方式的智能卡口系统由于硬盘除需保存违章图片外,还需要保存操作系统文件和断面车辆检测应用软件,从而减少了图像文件的存储空散热面3散热面2散热面1间,另外病毒对分区的破坏也将影响数据的安全性,甚至导致数据丢失。
而目前大多数嵌入式区间测速系统前端车辆检测设备还不具备本地大容量存储功能,或者只能临时存储少量的图像数据,不适合常年全天候图像记录。
该系统充分考虑了数据的安全性及长时间存储的需要,设备内置了一块2.5英寸大容量硬盘,满足了系统长时间本地存储及数据备份的需要,同时系统实时将图像数据上传到中心服务器进行存储,处理和查看,实现了设备本地存储与中心存储的双备份。
1.4.3.6高清晰度成像,可清晰的看清车牌及驾驶人员面貌特征系统采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清晰逐行扫描百万象素CCD摄像机,图像清晰(1280*1024),可清晰显示车牌及司乘人员面貌特征。
高清晰的车牌号码进一步保证了车牌识别的准确性,也为有效缉拿布控车辆提供了保证。
通过与公司自主研发的频闪闪光灯的配合,整个摄像系统可清晰拍摄出各种天气条件下的车辆图像(浓雾天气除外)。
高清夜间图像抓拍效果1高清夜间图像抓拍效果2普通摄像机晚上牌照全景图片1.4.3.7综合管理与远程维护功能系统设计了远程维护功能,可实现对系统内设备的远程故障自动诊断、故障报警和修复,真正减少了用户的维护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