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庄子写作风格比较
试述庄子与孟子、荀子、韩非子在寓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试述庄子与孟子、荀子、韩非子在寓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答:每个寓言都凝集着作者的人生感悟,庄子与孟子、荀子、韩非子因其政治思想观点等的不同,在运用寓言上也显示出了各自的特点:1、思维主题方面庄子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无力反抗的无奈,使得他消极避世,但庄子的寓言在消极之中又有积极的亮点。
面对显贵与阴暗,他甘心贫苦,也不愿在繁华中丧失气节。
他原可加官进爵,但宁可“曳尾涂中”。
庄子对社会黑暗的批判也是淋漓尽致的,“舔痔得车”这则寓言,对那些喜爱逢迎、用甜言蜜语捧场显贵的人进行了嘲讽和薄情批驳,表达了自己的厌烦与轻视之情,这则寓言也成了千百年来揭露封建社会黑暗人情世态的快人快语。
同时,庄子的寓言还表现出一种冲决一切网罗的意志和能量,表现出了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精神。
然而实现这一切并非一挥而就的事,追求完全自由成了庄子一生的梦想,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的“无待”,大鹏的自由是“有所待”的,务必倚赖飓风之力才略高飞,务必有足够大的空间才略展翅,庄子向往的则是“无待”,即不用要倚赖任何气力或条件就能在人间自在生存。
总之,众多庄子寓言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是超功利、弃名利,强化自身品性修养,不懈追求自由潇洒。
然孟子、荀子、韩非子则是心存天下的。
孟子寓言与他推行“仁政”干系亲密,为了使君王从谏如流、接纳他的政见,他经常用寓言说理,逻辑紧密,层层相扣,将对方引入“罗网”。
典故“王顾左右而言他”中,孟子的寓言再次难倒齐宣王,可见孟子的寓言多为政治说理。
荀子寓言量少且简略质朴,但他的寓言如浮阳之鱼、东野失马等,无论是对平民百姓还是君王治国都有很强的教导作用。
韩非子是一个极为入世的政治家,他的寓言是为了说明他的明确的为君王服务的道理。
著名的寓言譬如“酒酸与恶狗”,小中见大,警告君王要重视身边如恶狗般的大臣,才能确保不受蒙蔽和挟制,有识之士才能真正得到重用。
2、逻辑联系方面庄子的寓言总是天马行空,但又行云流水。
以《逍遥游》为例,接连出现了“鹏徙南冥”,“蜩与学鸠笑鹏”,“列子御风而行”等多则寓言,从显示鹏的志向广大,蜩与学鸠眼光短浅到大赞列子的飘逸精力,最后表明了心中“无待”的自由,可见庄子寓言的跳跃性极强,行文之间能将主题思维任意改换,情节跌荡流动。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三、《孟子》其书 孟子》 (一)组成与文体 《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前372~前289) 的政治主张与人生理想,是孟子与弟子万章等人 所著。由七篇组成:分别是《梁惠王》、《公孙 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 子》、《尽心》。《孟子》是从短小的语录体通 往长篇论说文之间的桥梁。 《孟子》作为长篇语录,从逻辑到组织,从 方法到技巧,从论证到声势,都极大提高了说理 文的水平。兼之晓畅实用,典范性强,在中国古 代散文史上占有崇高地位。
第二节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孟子》
一、孟子其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省邹 城)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 弟子。《史记》所载受业于子思门人的说法比较 可信。 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北宋元丰六年 (1083年)宋神宗封他为邹国公;元至顺元年 (1330年)元文宗又封他为邹国亚圣公。
2、学者之文,严谨周详。荀子学识渊深而为 文构思周密,论述详赡。荀文尤长于正论反驳, 善立善破。驳论的出现,意味着我国论说文体的 新发展。 3、长者之文,老练淳厚。荀文虽有辩论,却 非《孟子》似的高谈阔论,滔滔雄辩;亦非《国 策》似的纵横捭阖,辩丽夸饰。而是不失长者风 度,呈现出一种老练淳厚、明晰条畅的艺术风格。 4、多用比喻而少用寓言故事。
(二)《孟子》散文的特征 1、长于论辩。富于雄辩性,善于层层推进、因势利导 地展开辩论,但有时亦不免强词夺理,流于浮夸诡辩。 2、灵活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 推理,往往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 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3、“长于譬喻”(赵岐《孟子章句·题辞》)。在论 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 出来。 4、气势浩然。这种风格,既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 量——“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也与 他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有关,所以他的文 章情感激越,辞锋犀利,气势磅礴。 5、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练准确。
【要点解读】庄子寓言与孟子寓言的不同
《北冥有鱼》
庄子自称他的书中是“寓言十九”,在他的 书中确实也充斥了大量的寓言,几乎随处可见。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 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 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 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为?’”
写法探究
心与物齐的无为逍遥的大境界。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 也,自喻适志,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 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 梦为周与?”
写法探究
《庄子》的寓言特色
梦幻般的色彩, 超现实的幻觉的艺术氛围。 人物、事件、情节基本都是“空言无事实”。 沟通天与人(如“混沌”)、生者和死者(如“骷髅”)、过去和现在(如“尧让
写法探究
合乎实际的行为虽小也有功用,不 合乎实际的行为虽大也无用。
《涸辙之鲋》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 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 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升斗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 我将南游吴越之土,激西江之水而迎子, 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 我无所处。吾得升斗之水而活耳,君乃言 此,曾不如索沃于枯鱼之肆!’”
战鼓齐鸣,短刀相接的时候, 有的士兵向后逃跑了五十步,有的 跑了一百步。五十步的讥笑一百步 的是逃兵、胆小鬼。
这是孟子向梁惠王讲的,目的是含蓄地告诉 梁惠王和其他诸候一样都实行的暴政,即使有时施 些小恩小惠也不会改变事物的本质。
写法探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孟子》一书的寓言
《攘鸡者》
有一个人经常偷邻家的鸡, 有人对这个偷鸡贼说:“你这样做, 不是君子所为呀!”偷鸡贼说: “我准备减少偷鸡的次数,每月只 偷一只,等到明年,我就洗手不干 了。”
《孟子》和《庄子》论辩艺术之语言艺术比较
尽管同为论辩散文中的代表,但是《孟》《庄》的论辩却体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风貌。在论辩语言
上则主要表现为《孟》文具体、《庄》文抽象;《孟》文质朴简洁、《庄》文华丽雄奇;同时,《孟》
《庄》的文字在音乐性上也给读者截然不同的音乐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键词]《孟子》;《庄子》;论辩 ;语言艺术 ;比较
[中图分类号] I206
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 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宣颖在《南华雪心编》中称赞此段文字道:“写地籁忽 而杂奏忽而寂收,只是风作风济之故。以闻起以见收,不 是置闻说见,止是写闻忽化为乌有,借眼色为耳根衬尾, 妙笔妙笔!初读之拉杂奔腾,如万马奔趋,洪涛汹涌,即 读之,昔微杳冥,如秋空夜静,四顾悄然。”可见《庄子》 之文辞极具文学魅力。再如“旧国旧都,忘之畅然;虽使 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 也,以十仞之台悬众间者也!”(《则阳》)此段文字已 经初具后世写景文的雏形,情貌皆备,词句优美,充满了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孟子》文辞质朴,干净利落,《庄子》文辞华 丽,汪洋恣肆
《孟子》与《庄子》文辞的显著差别,同样也显示出 了先秦散文艺术的发展轨迹,即由简入繁的发展轨迹。
《孟子》所言大多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事物,这使得 《孟子》在用语时的选择范围较大,能够在充分选择常 用词的基础上再进行提炼和加工,因此它的文字质朴而 简练。同时,《孟子》所记载的又大多是两方对谈,因此 这也要求《孟子》必须选择最简洁易懂的语言,以便使 听话人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自己的意思。苏洵在《上欧 阳内翰第一书》中形容《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刘 熙载也说“孟子之文,至简至易”(《艺概·文概》),这 都足以说明《孟子》语言的简约、文辞的质朴。如《滕文 公下》中形容陈仲子“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 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 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这段文字虽然寥寥数语,却 将陈仲子虚伪的“廉士”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三日 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交代了不食的天数和状态,文字 简单内容却很丰富,还与后段“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 见”巧妙地扣合在一起,更加凸显了讽刺的意味。同时, 《孟子》的文辞简洁质朴还在于它用语的精炼,如“男 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离娄 上》)此处《孟子》只用了两个字便将“男女授受不亲” 和“嫂溺援之以手”的本质差别揭示了出来。虽质朴简 练,却极有深意,体现出《孟子》散文词约义丰的特点。 相同的例子还有 “贼仁者谓之 ‘贼’,贼义者谓之
孟子和庄子道德思想比较与探讨
孟子和庄子道德思想比较与探讨在先秦诸子中,孟子和庄子最偏激,最钻牛角尖,但他们的文章也因此最好看。
如果说,庄子是人生的悟者,那么,孟子就是人生的迷者,悟者的文章因为超脱与透彻而好看,迷者的文章因为热情与天真而好看。
如果用孔子对人的分类,庄子是捐者,孟子是狂者,要读一流的文字,“必也狂捐乎”!孟子既以好辩著称,他在辩论上就必有自己的特色。
平心而论,孟子辩论的最大特色,不在于在学理上穷究不已卓识不凡新见迭出引人入胜,而在于他论题之外的功夫揣摩对方心理,窥测对方思路,巧设陷阱,暗布机关,引人人殷,而后一剑封喉—等对方明白上了圈套,却已没了“喉”—最后一句总是他说的,所以,他就是胜利者了。
另外,他是一个极端自信而又热情洋溢的人,他有充沛的道德上的自负,及由此而来的目空一切的勇气,他总是认为真理永远在他这一边,所以,他与别人辩论时虽然设了不少圈套,但却并不显得心机阴暗,相反,倒显得他机智能干。
从这方面看,他是一个极天真的人。
我们欣赏他的文章,往往不是为他的道理所折服,而是被他的聪明机智所吸引。
我们来看看他与齐宜王的一段辩论: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巨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宜王是一个颇有心机的人,他问齐桓、晋文之事,表面上是在谈历史,实际上却是在借历史表明自己的“所欲”他要像齐桓、晋文一样成就霸业。
当然,他一定知道孟子是倡“王道”而反“霸道”的,所以,他不能直接与孟子谈“霸道”问题,于是把这种想法打扮了一番,以谈历史人物的面貌出现,若孟子不察他的用意,与他大谈齐桓、晋文,孟子可就上了他的圈套了。
但盂子岂能在这样的地方掉以轻心,对他的真实用心疏忽大意他看穿了宣王的用心,只一句“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轻轻地就把对方的招数化解了。
注意,孟子这句话,实际上是绵里藏针的“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云云,实际上是在警告齐宣王我是仲尼之徒,你拿这个问题问我,是失礼不敬的但若话就此打住,语气就太生硬、太冲撞了,双方就僵住了,所以,下面又接以“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好像前面所说的,不是警告,而只是证明自己不能谈(注意,不是不愿谈——孟子就是要巧妙地把不愿谈转化为不能谈的原因。
《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的发展情况简析
《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
的发展情况简析
《孟子》和《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们在诸子散文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它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孟子主张性善论,强调人性本善,认为通过教育和道德修养可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完善。
《孟子》的散文风格以雄辩、犀利、富有感染力著称,其语言简练明快,善于运用比喻、类推等修辞手法,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庄子及其弟子的著作为主。
庄子追求自由、无为、逍遥的境界,倡导人们超越世俗的束缚,回归自然本真。
《庄子》的散文风格以奇幻、夸张、幽默、富有想象力而著称,其文章结构灵活多变,语言生动形象,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体而言,《孟子》和《庄子》在诸子散文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们不仅展示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体系,而且在文学形式和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的创新性。
这两部作品的出现丰富了诸子散文的内涵,为后世文学和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 象表现出来。使孟子的论辩,富于形象性,具有极 大的艺术感染力。“犹缘木而求鱼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 酒肉而後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 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後反,问其 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 (jiàn ,窥视)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yí , 斜行)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 郭瞷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 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 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 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 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 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 说理文的另一形态。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 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大量用韵 语、对比和排偶句式。 “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 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深远的很哪,好象是万物的宗主。 挫灭锐气,解脱纠纷,涵蓄光亮,混同垢尘。幽 隐的很哪,似亡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 生的,有天帝之前就有它。 )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 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 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 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 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 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 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 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 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孟子与庄子美学分析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尼罗河、恒河、两河流域及黄河孕育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是人类智慧最早发出璀璨之光的地方。
中国古代儒道思想,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还对世界文明尤其是东亚各国有广泛的影响。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设定了一个以伦理为基础,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根本的理性社会秩序。
孔子还设置了一整套衣食住行的行为规范,并最终将其发展成了中国人的做人准则,铸造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习惯,尤其是“仁”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已经渗入华夏民族的血液,沉淀并最终形成了我们的民族性格。
对中国人思想产生深远影响的还有到家文化。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他指出自然界万物处于有规则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基本法则。
道家还主张,“清净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等。
道家不仅对汉民族多年来的思想文化,还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其独有的宇宙、社会、人生领悟和美学思想随着时间的流逝呈现出了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他继承了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并有了新的发展。
孟子不仅对仁政思想有所发挥,建立了仁政思想体系,而且提出了一个仁政的规范,并提出了实施规划的措施。
庄周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与老子有渊源关系,但也有较大的发展变化,他把世间事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这是庄子思想的一个特点,他的相对虚无主义思想,运用到人生和处世方面,则是顺应自然,无为而待。
先秦诸子的思想在后代见其散文之中,其以立意为宗,说理见长,体裁上属于论说文。
最早的《论语》为语录体,虽有少数篇章具有政论性质,但更多的是简单的判断和结论属于论说文的萌芽或雏形。
刘勰在《文心雕龙》第十八篇中提到:“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仰其经目,成为《论语》;盖群伦立命,始于兹矣。
自《论语》以前,经无“论”字。
”《孟子》对《论语》的超越主要表现为以对话的形式结构成具有论说性质的篇章,以及高超的论辩艺术。
由《孟》《庄》异同看战国诸子的特点及文学风貌。
由《孟》《庄》异同看战国诸子的特点及文学风貌。
《孟子》和《庄子》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哲学著作,它们展示了战国时期诸子思想的特点和文学风貌。
《孟子》的特点和文学风貌:1.强调人性和道德:《孟子》以孟子的言论为中心,强调人性的善良和人的自觉性,提出了亲情、义理、仁爱等重要观念。
文中通过对人性的思考和道德伦理的诠释,展示了孟子的儒家思想和为政者应具备的品质。
2.修辞手法的运用:《孟子》在表达上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夸张等,以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这些修辞手法使得文本更具有感召力和表现力。
3.对话的形式:《孟子》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呈现,通过孟子与学生和当时的君王、官员等角色的对话和辩论,表达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通过对话的方式,文本更贴近生活和实践,展现了儒家教育和思辨的特点。
《庄子》的特点和文学风貌:1.强调自由和自然:《庄子》以庄子的思想为中心,强调自由、自然和无为而治等观念。
其文中通过寓言、象征及超越常识的事例和形象,表达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2.富有幻想和诙谐的语言:《庄子》的文学风貌更加奇特独特,通过夸张、幻想、讽刺和诙谐等手法,使得文本充满了诗意和幽默感。
庄子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和畅快淋漓的笔触,唤起读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3.探索哲学和反思现象:《庄子》通过讲述奇异的故事、对抗常识的推理,探索人生和宇宙的意义。
庄子以才思敏捷和超然物外的观察力,引发读者对哲学和自我的思考。
总的来说,战国时期的诸子著作在文学风貌上有一些共同之处,例如运用修辞手法、对话的形式以及对人性、道德和政治问题的思考。
然而,《孟子》和《庄子》在特点上也存在差异,《孟子》强调人性和道德,通过对话和修辞手法传达思想观念,《庄子》则注重自由和自然,并以幻想、诙谐的语言表达哲学思考。
这些特点和文学风貌使得战国时期的诸子著作丰富多样,为后世的文化思潮和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先秦两汉散文史》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先秦两汉散文史》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散文是。
2、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3、“三表法”的提出者是。
4、两汉散文的主流是。
5、贾谊、晁错是汉初作家。
6、先秦散文中最早的一本书是。
7、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
8、“法”、“术”、“势”相结合的集权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
9、两汉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
10、《汉书》先后经历人之手而写成。
1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的著作是。
12、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分为,编年体和国别体三类。
13、《战国策》的主导思想属于家。
14、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15、东汉学术散文两大家是和应劭。
16、是上古的巫文化结晶,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最为完备的一部儒家经典。
17、《春秋》三传包括《公羊传》,和《左传》。
18、“兼爱非攻”是的主张。
19、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论。
20、《史记》就史学角度而言,是纪传体之祖;就文学而言,是之祖。
21、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它由鲁国史官所记,相传经过孔子的修改和润色。
22、老子的著作被后人奉为经典,合称为,又名《老子》。
23、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论。
2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25、标志两汉赋风转变的代表作是张衡的。
26、《周易》中阳爻用“”符号表示。
27、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到再到成篇文章的漫长过程。
28、《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三部分。
29、我国最早的理论散文总集是。
3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1.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________》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2.《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________》、《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3.《尚书·周书>主要有________与________两种文体,其中记周公的言论最多。
4.《________》是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孟子》与《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比较
《孟子》与《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比较摘要:战国时期在需求能言善辩之士的时代背景下,诸子大多使用寓言来阐述政治见解和思想学说,因此寓言创作格外活跃,其中以《庄子》、《孟子》等书的寓言尤为出色,二者有相同的寓言使用基础和审美基调,但在文本、取材、形象、手法和语言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呈现不同的艺术特色,且影响深远。
关键词:《孟子》寓言;《庄子》寓言;艺术特色寓言是中国较早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诸子百家及史传频繁使用,用来陈说辞理,具有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的特点。
寓言是《庄子》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司马迁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寓言故事近二百则。
其中既有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加工改造,如《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神人”、《应帝王》中的“浑沌”等;也有即兴创作如《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至乐》中的“髑髅见梦”等。
《孟子》寓言虽数量上不及庄子、韩非子等人,但其寓言融入至其散文之中,说明立场,针砭时弊,诠释学说等,风格简洁隽永,形象逼真,擅长论辩,自具风格,同样引人瞩目,其中其蕴含的“浩然之气”和深刻的哲理性而流传至今。
《孟子》和《庄子》寓言有着相同的使用基础和审美基调,但又在艺术特色上各具特点。
一、《孟子》与《庄子》中相同的寓言使用基础和审美基调二者的寓言具有需求能言善辩之士的使用背景及阐述政治见解的使用目的。
这一点学者张航在《和中的寓言比较》(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5卷第2期)有一定的论述。
孟子和庄子都生活于战国时期,他们为了弘扬学说,教诲后学,也像当时的谋臣策士和纵横家一样,在各自的言论或著述里面都运用了大量的寓言,以言辞成事,追求说理技巧。
如孟子的进谏大多就是采用比喻性的寓言进行说理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用寓言可以使得统治者能够及时采纳谋臣意见,更快更好地促进国家治理。
在这样一种历史趋势下,在作品中采用寓言这样一种文学样式是历史的必然,也能推动朝政改革。
浅述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四家散文风格
浅述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四家散文风格【内容摘要】几乎每期《语文》课本的古文章节中都会选“孟、庄、荀、韩”四家的一篇散文。
在此,我们将四家散文风格做一个对比,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古文阅读有所帮助。
【关键词】犀利好辩、汪洋恣肆、深厚质朴、严峻峭拔郭沫若风别用“犀利”、“恣肆”、“深厚”、“峭拔”四个词,精辟地概括了孟、庄、荀、韩四家散文的特点。
下面,我将从四家散文的个性与共性对他们的风格做一个浅述。
一、四家散文的个性(一)犀利好辩的孟文生活在“百家争鸣”年代的孟子,为了使孔儒学说能够在诸家异说中独领风骚,赢得社会的认可,君主的采纳,孟子充分表现了自己“好辩”的风格,“能言”的特长。
游说诸侯,批驳论敌,教诲后学,诱导听众,议论风发,纵横捭阖,为孔儒学说在当时与墨家双峰并峙,同居时代的“显学”地位。
正如韩愈所说,“孟轲好辩,孔道以明”(《韩昌黎集》卷一二《进学解》)。
欧阳修,曾巩也倾羡孟子的“能言”,“其言乃世人之甚易知而切于事实”。
与此相关,《孟子》全书便具备了以辩驳、问难为主要内容的政论集的性质,显现出与《论语》简洁、平易的语录体大不相同的风格。
其宗旨之宏远、逻辑之清晰、气势之磅礴、话语之生动、技巧之娴熟,不仅使孟子在当时即享有雄辩家的盛誉,而且对后世政论史、文学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翻开《孟子》,意气风发的雄辩家风格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尽管此书因孟子与其高足共同完成,给我们留下的,都是孟子论辩所向披靡,大获全胜的捷报,全然未见败绩,不免“王婆卖瓜”式的自矜自傲,但仔细分析,其间也确乎蕴含着若干卓异之处,值得取精用弘,发扬光大。
(二)汪洋恣肆的庄文庄文善于运用丰富多彩,色泽斑斓的艺术形象来传达玄妙难识的抽象哲理,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和浪漫主义。
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庄子》十分欣赏,曾给予过非常高的评价,说庄子“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
我们今天阅读《庄子》,也很容易被那波诡云谲、仪态万千的艺术世界所吸引,所陶醉。
孟子与庄子写作风格比较
孟子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缜密纯熟的辩论技巧。
孟子的文章长于论辩。
孟子善于掌握对方心理,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因势利导地进行论辩。
孟子之文还多用比喻和寓言,使其论辩有很大的形象性。
(1)气势浩然的文风。
在先秦诸子之文中,《孟子》以气势磅礴、明快畅达、雄辩犀利的风格著称。
文章气势浩然,感情强烈,辞锋犀利,富于战斗性、鼓动性。
多用排偶句、迭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
《孟子》语言明白晓畅,不事雕琢,很少有生僻的词汇和别扭的句法,真可谓明朗而爽快。
《孟子》文章给人印象最深的印象,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
这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投入自己设置的陷阱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2)善用譬喻见长,比喻和寓言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
(3)语言浅显自然又明快畅达。
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有口语特点,又带有强烈的感情和气势。
孟子比较实在,用的形象道理都是日常的、生活化的,容易理解。
但是孟子喜欢循循善诱、循序渐进,。
孟子的推理很严谨,层层递进,而且有不容反驳的气势。
庄子庄子的散文也像诗,庄子的散文也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任意的夸张。
《庄子》的联想是在寓托和比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虚构、夸张和奇妙的幻想,造成一种极为深邃、极为玄妙的意境。
为了追求所谓绝对的自由,他将特大与特小的事物均有所依待的情况对比起来描写。
《庄子》想象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意境宏大、神奇。
《庄子》想象的第二个特点便是将没有生命的东西拟人化,《庄子》想象的第三个特色,就是与想象密不可分的变幻与夸张。
庄子的语言不仅直率质朴,豪放不羁,而且有一种散文诗般的节奏与韵律。
其语言的错综缠绕之美、豪迈奔放之势,音节的一唱三叹之韵,境界的飘忽起落之态,令人读之如感迅风铺天盖地而来,让人惊诧于刹那间的畅快淋漓,让人感悟到其中的疏落有致,神姿必现,壮观气派。
逍遥游与齐桓晋文之事分析庄子与孟子写作风格的差异
逍遥游与齐桓晋文之事分析庄子与孟子写作风格的差异
庄子和孟子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们在思想理论上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写作风格上也有所不同。
庄子的写作风格以寓言故事和幽默讽刺为主,他善于运用夸张、诙谐和反常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他通过相对的对比,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妄,并提出了“自在逍遥”的思想理念,主张人应当超越现实的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境界。
孟子的写作风格则相对严谨和正式,他的作品更多地涉及社会伦理和政治道德的问题。
孟子的语言更加直接、正式,注重道德修养和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他认为人性本善,并提出了“仁”的概念,主张人应该以仁爱心态对待他人,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总的来说,庄子的写作风格更为轻松诙谐,通过幽默的语言形式表达哲学思想;而孟子的写作风格则更为正式,注重阐述道德与伦理的重要性。
他们的思想理论和写作风格的不同也反映了他们个体的思想特点和偏重的方面。
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散文的不同风格
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散文的不同风格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主要的三大传统,即“论语”,“孟子”和“庄子”以及“韩非子”,代表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们的思考记录,也是许多文学研究学者和读者所关注的典籍。
每一部著作代表了一种文学风格,它们不仅集合了古代中国文学的丰富文化底蕴,而且充满了古代思想家们的智慧与睿智。
在每一部著作中,不同的文学风格展示着思想家们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因此本文将通过比较“论语”,“孟子”,“庄子”和“韩非子”的散文来分析这四部著作的文学风格。
首先,“论语”是由孔子撰写的,旨在以他的生活经历阐述自己的智慧和哲学体系。
“论语”的散文主要是以哲理思考为主,以广泛的视角展示出古代中国社会的正道观点。
由于孔子受到传统思想的熏陶,所以他的思想采用辩论方式,以知识分子的视角探讨社会习俗,以此来指导古代中国人民思考并增强观念。
“论语”中文体简练、使用精辟的比喻,使读者对孔子的思想有更深刻的认知和体会,从而使此书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
“孟子”是由孟子撰写的,他的文体比孔子更加辩论性,以丰富的文章以及严谨的逻辑性展示出人性的道德观点。
他的散文中特别强调社会的行为准则,在某种程度上,他保留了传统的正统道德。
他的文体也有着比较强的议论性,因此读者可以从书中找到许多有关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公平正义、祭祀礼仪等社会习俗的思考,使其成为古代中国社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庄子”由庄子编写,它的文体主要表达的是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以细致且充满仪式性的方式,论述了古代中国国家的崇高道德价值。
庄子对崇高道德价值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把普遍性和独一性放在一起,用平衡的语言形式调和出一种理性的和谐。
他在文中结合了自然、神灵、心灵、道德和习俗等元素,以此来阐明社会的根本价值,使此书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家们追求崇高目标的智慧导师。
最后,“韩非子”是由韩非子编写的,它的文体主要以议论的形式,展示了韩非子有系统的政治思想和哲学体系。
他的文章深刻地探讨了古代中国政治的发展问题,引导古代中国人从政治经验中得到的教训,让古代中国的政治体系更加清晰和强大。
《孟子与庄子写作风格比较》
《孟子与庄子写作风格比较》
孟子与庄子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两位代表性作者,他们的作品风格大相径庭。
孟子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气势抒情和深沉的智慧著称。
他的语言语句流畅自然,结构严谨、
逻辑持久、思想深刻。
另外,他的话语很是直白,简洁明了,思维发散,文字凝练有法,
立意写实,绚烂多姿。
而庄子的文学风格,则是宋明理学中最重要的代表。
他著眼于宇宙间的礼仪物理,认
为事物不论大小,都有其本征,包含着道德和自然法则。
因此,他以中心思想思考,以环
绕思维推理,用梦幻缥缈的想象力处理客观事物,因而他的文采自有一番高深的清新之处。
其文学特色用偏概全、掩映真理的奥秘,充斥着婉转抒情、合理逻辑与特殊密码三大要素。
综上所述,孟子与庄子这两位古代作家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他们的作品
拥有非常不同的文学风格,但都十分具有特色。
孟子用流畅的语言,高明的思想,直接的
议论,且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庄子以环绕思维、内敛想象,婉转抒情和掩映真理为特色,使文字有独到之处。
尽管孟子与庄子的文学风格极具差异,但其影响社会的力量却没有任
何改变。
孟子和庄子的文章风格的差异
孟子和庄子文章风格的差异
春秋战国时期卷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孟子和庄子是其中的两座精神高峰。
孟子和庄子的精神境界超于他人,精神追求也相当至高。
可两者的文章风格却有所不同。
关于孟子和庄子文章的不同,大概从以下两个方面讲起:
语言风格上的不同。
孟子的行文较为具体简洁,文笔较为犀利但同时也气势充沛,富有鼓动性;而庄子的文章浪漫且又夸张,文学色彩非常浓烈,主要表现了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如“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就使人的脑海里不得不浮现出想象的画面。
在我看来,在语言风格方面的不同主要来自于两家所崇尚的思想不同。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一,提倡人性本善,只是乱世使得人善良的本性被蒙蔽。
而庄子追求的道家思想,推崇无为到有为。
写作手法也有所不同。
孟子和庄子都喜好以寓言的形式进行论证,可在寓言的使用上又略有不同。
孟子的寓言大多篇幅短小,以人为主;而庄子的寓言篇幅较长,多以自然界的事物为主。
孟子擅长类比和排比,喜欢引用典故,当其在论述某一观点时,通过类比和排比的方式以及典故的巧妙运用,使得语言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论点和论据配合得紧密且完美。
庄子的文章主角多样,有人有物,使得文章看似离奇却又不无道理。
此外,庄子擅长使用比喻和对比,通过对比更加强调和突出其观点。
比较《孟子》和《庄子》的不同
比较《孟子》和《庄子》的不同
《孟子》是对话体的论辩文,《庄子》则是抒情性的说理文。
一、《孟子》长于论辩,其巧妙灵活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尤其是类比推理和二难推理的方法。
使文章具有雄辩的力量。
《庄子》的说理则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庄子》的论辩,与其说读者是被其逻辑推理所征服,不如说是被奇诡的艺术境界、充沛的情感所感染。
二、两者的论辩都富于形象性,擅长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表现出来,但同中有异。
《孟子》长于譬喻,而且运用纯熟、自然贴切,常将比喻组织在论说中,或直接用比喻性的形象说理,可以说《孟子》一书在形象运用上正处于比喻向寓言形式过渡的状态。
书中也有一些纯正的寓言,比如“揠苗助长”等。
其寓言故事大多不以情节的夸张性取胜,而以描写的生动性见长。
《庄子》也常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寓言是《庄子》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被称为“寓言十九”,这使得《庄子》章法散漫、富于变化,以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也可以说是哲理性抒情散文。
三、语言上,《孟子》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而又精练准确。
《庄子》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音调和谐而富有诗意。
四、《孟子》文风至大至刚而又饶有韵味,具有充沛的气势。
《庄子》特别是内篇则汪洋恣肆、机趣横生,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
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散文的不同风格
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散文的不同风格简论《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散文的不同风格《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
《论语》风格是语言简练,含义深远雍容和顺。
其中许多形象化的语言,往往包含着深远的社会和道德含义。
例如,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这既是对松柏的礼赞,又是对一种坚强人格的称颂,形象与哲理交融在一起。
《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烈,笔端锋芒显露。
例如,记述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孟子对齐宣王所问“齐桓晋文之事”避而不言,却引齐王谈论王道。
在对话中,孟子经常连连发问,步步紧逼。
他的雄锋芒,有时竟使得“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的文章还善用比喻。
他在谈及不能和不为的区别时说:“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日: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他所用的比喻常常是多样的,有时整段用,有时全篇用。
就像“鱼,我所欲也”,就是层层深入,运用曲折的比喻揭出所论主旨。
在先秦思想中,庄子的思想具有一种虚无主义色彩。
在先秦散文中,《庄子》是最具风格的.大量的采用虚构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思想论点,这是《庄子》的一大特色,《庄子》想象神奇在古代散文中独树一帜。
《庄子》寓言丰富,并且很多出自作者自创。
这些寓言也不是简单的比喻,而是有着奇幻斑斓的色彩。
像写河伯看到“秋水将至,百川灌河”的景象,便“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当他来到北海,看到大海的浩瀚天际,这才感到天外有天,自己的沾沾自喜是可笑的。
接着通过与河伯的对话,又道出宇宙之大,大海在其中也显得渺小等道理,既是寓言又有壮阔的景物描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还有,写诸侯间的战争时说:有两个国家,一个建在牛的左角,一个建在蜗牛的右角,“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可返”,像这样的奇幻的想象,在《庄子》中还很多。
《韩非子》的文章注重论述,论事证理切中要害而又精辟深刻。
在先秦诸子中,韩非子的分析力最强。
有一篇写亡国的理由,写了47 条之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缜密纯熟的辩论技巧。
孟子的文章长于论辩。
孟子善于掌握对方心理,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因势利导地进行论辩。
孟子之文还多用比喻和寓言,使其论辩有很大的形象性。
(1)气势浩然的文风。
在先秦诸子之文中,《孟子》以气势磅礴、明快畅达、雄辩犀利的风格著称。
文章气势浩然,感情强烈,辞锋犀利,富于战斗性、鼓动性。
多用排偶句、迭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
《孟子》语言明白晓畅,不事雕琢,很少有生僻的词汇和别扭的句法,真可谓明朗而爽快。
《孟子》文章给人印象最深的印象,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
这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投入自己设置的陷阱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
(2)善用譬喻见长,比喻和寓言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
(3)语言浅显自然又明快畅达。
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有口语特点,又带有强烈的感情和气势。
孟子比较实在,用的形象道理都是日常的、生活化的,容易理解。
但是孟子喜欢循循善诱、循序渐进,。
孟子的推理很严谨,层层递进,而且有不容反驳的气势。
庄子
庄子的散文也像诗,庄子的散文也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任意的夸张。
《庄子》的联想是在寓托和比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虚构、夸张和奇妙的幻想,造成一种极为深邃、极为玄妙的意境。
为了追求所谓绝对的自由,他将特大与特小的事物均有所依待的情况对比起来描写。
《庄子》想象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意境宏大、神奇。
《庄子》想象的第二个特点便是将没有生命的东西拟人化,《庄子》想象的第三个特色,就是与想象密不可分的变幻与夸张。
庄子的语言不仅直率质朴,豪放不羁,而且有一种散文诗般的节奏与韵律。
其语言的错综缠绕之美、豪迈奔放之势,音节的一唱三叹之韵,境界的飘忽起落之态,令人读之如感迅风铺天盖地而来,让人惊诧于刹那间的畅快淋漓,让人感悟到其中的疏落有致,神姿必现,壮观气派。
庄子文笔淡远,文思玄邈。
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
用“三言”的形式说理,即“卮言”、“重言”、“寓言,2、意出尘外的想象,他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3、寓有诗意的语言。
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的特点。
其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绝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