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文言文行文简要精当的特点,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感受《世说新语》这本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精练的语言。

语言运用: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思维能力:能在生活中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审美创造:尝试阅读《世说新语》,激发阅读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课文不足百字,行文简要精当。

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的形象。

课文颇有趣味,尤其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

主客两人,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表现出斗智的乐趣。

课文配有一幅杨梅插图,与文中“为设果,果有杨梅”相照应。

这是这杨梅引发了主客之间一场风趣的对话。

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杨梅,并理解杨梅是故事中的一个关键事物。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聪”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借助重点语句,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幅图片分别出自什么故事吗?孩子们真棒,司马光七岁想出砸缸救友的办法,曹冲七岁想出称大象重量的办法,他们的聪明机智让人折服。

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认识另外一个聪明机智的九岁孩子——《杨氏之子》。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大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同学们,读了课题之后,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师:这么说,我姓韩,我就是韩氏之女,你能试试像我这样介绍自己或者同桌吗?2.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吗?这篇文章出自哪里?《世说新语》,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注释知道的。

非常棒,通过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学习文言文。

21杨氏之子(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21杨氏之子(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21杨氏之子(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杨氏之子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古代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尊敬他人,善于应对。

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杨氏之子》课文全文。

2. 学习目标: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对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学习笔记、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杨氏之子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回顾上节课内容: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2. 分享成果: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难点问题。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分析课文: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化背景。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练习朗读: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 回答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谈收获: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和感悟。

板书设计:1. 杨氏之子2. 课文内容摘要3. 生字词4. 文言文特点5. 古代文化背景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做到熟练朗读。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21杨氏之子》是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杨氏之子,在父亲的朋友做客时,巧妙地拒绝了客人想要儿子陪酒的要求,表现了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课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对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学生尊敬长辈,懂得礼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分析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相关阅读材料: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供学生拓展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有关聪明孩子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聪明孩子的关注,进而导入课文《21杨氏之子》。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的第21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的故事。

文章通过杨氏子对于孔君平的回答,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应答的能力。

教材内容简短,但内涵丰富,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文言文中的一些字词和句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古代的文化背景和礼仪知识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运用思维能力进行推理和判断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训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杨氏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应答的能力,培养学生诚实、聪明、机智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和句式,对于杨氏子的回答背后的思维过程和推理能力有所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通过共同解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提问、思考和解答,深入探究课文中的问题和困惑,培养推理和判断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 杨氏之子》教案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 杨氏之子》教案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 杨氏之子》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21 杨氏之子》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杨氏之子,在父亲的朋友孔君平面前,巧妙地避开了孔君平的追问,表现出了他的聪明才智。

本课的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寓意深刻,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有一定的把握。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寓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的寓意,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教学视频或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或图片,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视频或图片,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杨氏之子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初步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 杨氏之子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 杨氏之子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讲述了梁国杨家的儿子孔君平聪明机智,善于应对的故事。

课文通过孔君平与杨氏之子之间的对话,展示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礼貌待人的品质。

本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方面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能够理解文言词语,体会文章的表达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课文所传达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礼貌待人、聪明才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文言词语,体会文章的表达手法,领悟课文所传达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便于学生理解。

2.教案:编写详细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跟读,熟悉课文内容。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优秀教案(精选10篇)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优秀教案(精选10篇)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优秀教案(精选10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难点: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人物的机智,有礼貌。

课前出示:(生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

教学过程:一、导课1、从今天我们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打开第三单元单元导读,读一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讲了什么?(师: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的奇妙,凡是精炼、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所以本单元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学习这单元应从哪方面入手呢?(师:读懂每篇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在生活和学习中加以运用)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杨氏之子(板书)。

这也是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理解杨氏之子的意思),这里的杨是人的姓,“之”是助词,相当于“的”,“子”古代专指儿子。

而“氏”有两个意思:(师出示)(1)在有特长或者有身份的人姓或者姓名后面加“氏”表示尊重。

(2)旧时放在妇女父姓或夫姓的后面称呼已婚妇女。

(比如嫁给了姓张的人就叫张氏,嫁给姓李的人就叫李氏)2、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和平时学的课文感觉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师:1、很短小,只有55个字。

2、难理解,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

21《杨氏之子》(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1《杨氏之子》(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领悟到智慧的力量,培养尊敬长辈、聪明才智的品质。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3. 文化背景:介绍课文作者、时代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

4. 语言特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如词汇、语法、修辞等。

5. 写作技巧: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抒情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兴趣: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杨氏之子》。

2. 回顾上节课内容: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自主学习其含义。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2. 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如词汇、语法、修辞等。

3. 讲解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抒情等。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和讲解。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复习所学知识,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1. 课题:《杨氏之子》2. 课文大意: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3. 关键词语:杨氏、之子、聪明、才智4. 语言特点:文言文的表达方式5. 写作技巧:描写、对话、抒情等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杨氏之子小明聪明机智、应对自如的故事。

通过这个小故事,教材旨在让学生体会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们在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机智和勇敢。

本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的大意。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他们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此外,学生对古代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可能不太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杨氏之子聪明机智、应对自如的品质,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4.启发引导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启发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参考资料:教师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汉语寓言故事,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故事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杨氏之子,通过他的聪明才智,解决了一个难题,并赢得了人们的赞赏。

本文旨在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的汉语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汉语词汇和句型。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词汇和句型,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汉语的故事有一定的陌生感,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运用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2.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思维能力。

3.能够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词汇和句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五. 教学方法1.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2.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任务型教学:通过完成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运用到实际中,巩固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准备教材和教案,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和连贯。

2.多媒体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具,如PPT、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3.作业和测试题:准备作业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你们听说过杨氏之子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2.呈现(10分钟)朗读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

然后,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精美教案(统编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精美教案(统编版)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重点难点时,部分学生对一些知识点仍存在理解困难。尤其是在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方面,一些学生还不太熟练。这说明我在教学中还需要更加细致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对于重点难点内容,我将采用更多实例和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味和美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4.强化语言表达: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与人沟通交流的自信。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环节,主动探索姓氏文化,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杨氏之子》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比我想象的要浓厚。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生字词的学习和文言文的断句朗读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更有信心。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提问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特点和古代文化背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文言文的韵味,对古代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甚、聪惠、应”等生字词和文言文的断句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运用文言文表达方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角色扮演。学生们模拟课文中的对话,体验文言文的表达特点。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杨家之子杨修的聪明才智。

文章通过杨修与曹操的对话,展示了杨修的机智和聪明。

本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古代文化背景和用词,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进行解读。

此外,学生对于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杨修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用词,以及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教学参考书。

2.教学多媒体设备,如PPT、视频等。

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引入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杨氏之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可以利用PPT或者视频等教学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可以学生进行朗读和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1 杨氏之子》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男孩如何巧妙地应对父亲的朋友的故事。

通过这个小故事,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学习到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文言文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和句式。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4.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的学习。

2.难点: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和句式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文言文中的字词和句式。

2.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

3.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教学参考书。

2.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分组讨论的准备,如分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古代文学作品,激发他们对《21 杨氏之子》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的字词和句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期间,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和讲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21杨氏之子(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1杨氏之子(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21杨氏之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思考的品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杨氏之子孔君平诣其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一次,孔君平诣其父,恰逢其母不在,杨氏之子便独自接待孔君平。

孔君平指着杨梅问:“此是君家果?”杨氏之子机智地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句话既表明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又体现了他对孔子的尊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难点:分析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聪明才智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聪明才智的故事。

”2. 板书课题:21杨氏之子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故事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东晋时期的社会环境。

2. 分析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21杨氏之子孔君平诣其父杨氏之子接待孔君平指杨梅问:“此是君家果?” 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1 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杨氏之子小明聪明机智地应对孔君平的故事。

通过小明机智的回答,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思维敏捷。

课文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文中涉及的成语和谚语可能不太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谚语,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能够理解课文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4.能够运用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四. 教学重难点1.课文中的文言文理解2.成语和谚语的解释和运用3.课文寓意的理解和思考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寓意。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翻译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课文中的成语和谚语的解释资料4.教学课件或黑板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对生僻字和难理解的字词进行解释。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仿写练习。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课文内容。

此环节可以采用抢答、小组竞赛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寓意,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创意写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1 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杨氏之子孔君平用智慧巧妙地回击了父亲的骄傲自大,表现了孩子的聪明才智。

课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针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古代寓言故事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探讨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运用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2.生字词卡片3.PPT课件4.讨论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2.呈现(10分钟)出示PPT课件,展示课文关键词语和句式。

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表演,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寓意。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他们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请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智慧应对问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三篇篇一: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背诵课文。

3.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读懂故事,品味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在古代梁国,有一姓杨家的孩子九岁了,特别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拜访孩子的父亲,恰巧孩子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来,想考验一下他是不是像传闻一样聪明。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样考验这个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氏之子》。

(板书课题)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生说意思,师归纳)二、初读课文,检查朗读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学生练习朗读。

5.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6.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

(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课文。

2.用现代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

(在进行过程中,强调“杨、孔、君、夫子”等关键词,引起学生注意)预设:惠:同“慧”,智慧。

诣:拜访。

乃:就,于是。

示:给……看。

君:您。

古时敬称。

闻:听说。

禽:鸟。

夫子:古诗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君平。

3.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串连起来,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4.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5.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2)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生举手说)二、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导语: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觉得哪句话最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儿?预设:1.你说杨梅和我是一家,在姓氏上和我开玩笑,我说没听过孔雀和你是一家,也从姓氏上回敬给你。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梁国杨氏家的一个聪明孩子的故事。

课文通过杨氏之子应对孔君平的话,展现了孩子的机智和幽默。

本课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既锻炼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又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和理解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本文涉及到一些文言文,需要学生在朗读和翻译上多下功夫。

此外,学生对于文中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应对策略的理解,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学会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难点:理解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学会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和模仿,提高朗读效果。

2.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图片、播放课件等。

3.课文翻译: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杨氏之子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一些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杨氏之子在课文中的表现,讨论他的聪明才智和应对策略。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21 杨氏之子》教案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21 杨氏之子》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1 杨氏之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21 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汉语寓言故事,讲述了杨氏之子小明聪明机智,善于应变的故事。

通过小明与客人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礼貌待人的品质。

本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对于文言文中的一些字词和句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文言文知识的讲解和引导,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礼貌待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字词。

2.难点:对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和字词的理解,以及文中寓意的深刻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课文朗读,帮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教学PPT: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3.参考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杨氏之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孩子才能被称为聪明机智呢?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适时进行解释和讲解。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 杨氏之子》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 杨氏之子》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 杨氏之子》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21 杨氏之子》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杨氏之子聪慧过人的故事,展示了古代儿童早熟、聪明、机智的品质。

课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品德。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课文中的成语和古诗词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学生对于品德教育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可以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成语;了解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聪明机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成语;了解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体会品德教育;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古诗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教学法: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课文译文和注释4.教学卡片(重点词语和成语)5.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

操练(10分钟)1.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翻译课文,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按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板题示标
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

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

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请举手,(好,请放下。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将进行两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认读生字
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

5分钟后比谁能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造诣家禽姓梁
课文朗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个性化设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学习生字词语。

强调:重点生字,词语着重学习。

拓展:找出文中的重点,优美词句。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翻译课文
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要求: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翻译。

课件出示注释:
甚:非常。

惠:同“慧”,智慧。

诣:拜访。

乃:就;于是。

为:替、给。

设:摆放,摆设。

示:给……看
曰:说。

此:这。

应声:随着声音,马上。

未闻:没有听说。

家禽:您家的鸟。

师:时间到,停。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出示总结答案
生:句意: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生:句意:孔君平来拜访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生:句意:孩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生:句意: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生:句意:孩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师:同意他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好,放下)
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整体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习。

个性化设计: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汇报交流,出示句子,一句一句地让学生汇报理解,并有意地进行学法的引导。

降低了学习难度,也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强调:现阶段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较少,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生首先遇到的困难。

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给学生以停顿、语气、语调上的暗示。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朗读,为理解文本铺开道路。

拓展:交流文言文名句,联系以前的学习的文言文,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3.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一、板题示标
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杨氏之子》。

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请举手,(好,请放下。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将进行两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理解课文
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要求: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课件出示思考题:
1、说说课文题目的意思?
2、孔君平为什么要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3、你认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表现在哪儿?
4、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师:时间到,停。

先看第一个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出示总结答案
1、说说课文题目的意思?
生:姓杨人家的孩子
2、孔君平为什么要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生:他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
师: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3、你认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表现在哪儿?
生:主要表现在他回答孔君平的话语上。

4、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待客热情“为设果”
生:反应敏捷聪明机智幽默风趣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有礼貌“夫子”
师:同意他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好,放下)
教师过渡语:我们已经学习完课文。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

个性化设计:检查朗读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

强调: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汇报交流,出示句子,一句一句地让学生汇报理解,并有意地进行学法的引导。

拓展:表演朗读这一环节能帮助学生深化对人物语言的理解。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说话
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要求:
如果你是孔君平,听到杨氏子巧妙又不失礼貌的回答,会怎么夸杨氏子?而聪慧的杨氏子又如何拱拱手谦虚地应答呢?我们试着来演演他们俩后来的对话。

5分钟后比谁能演的更好。

教师过渡语:同学们演的很棒,现在我们来回顾本节课内容,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四、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讲述_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妙答来客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__思维敏捷、机智幽默_。

教师过渡语:本节课的内容已经学习完成,接下来老师要对大家的学习成果进行一个检测,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五、当堂训练
一、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l____ n____ ____ì ____èn q____
梁乃氏甚禽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示:________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闻:________
教学反思:
不足方面:
再教时需要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