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整理的马克思主义者哲学经典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整理初稿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一、名词解释1、社会利益和谐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利益和谐,是相对而言的,它并非指各主体的利益分毫不差的完全一致,而是指它们在追求各自利益的过程中,利益取向具有一致性,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能够并行不悖,某一主体实现自我利益的行为并不干扰或阻碍其它主体利益的实现。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托马斯·阿奎那、亚当·斯密、巴师夏。
2、教会税:又称为宗教税,是对教会成员征收的一种税。
由于与宗教有着密切联系,在各国的税法体系中往往显得很独特,目前主要存在于部分欧洲基督教新教国家,如德国、瑞士及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
在德国、瑞士、奥地利,由于政府与天主教和新教教会签的条约有教会税。
教会税是所得税的百分之九左右。
而且,在弥撒可以捐款。
别教会的会员通常自愿地付款。
别的欧洲国没有教会税。
例如,因为法国没有教会税,法国人只自愿地捐款,所以法国的教会很贫穷的。
3、政治自由:指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自由地发表意见、表达政治意愿的自由。
它通常表现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但都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自由要受法律的制约,自由只能做法律允许的事情,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就是违法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限制或制裁。
4、排他性利益:是指一种利益只能被某一特定的主体来占有或消费。
排他性利益通常与对抗性(rivalry)联系在一起,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团体来享有或消费这一利益时就会发生零和性的对抗,一方所得即为另一方所失,某一民族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建立在排斥其它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的。
排他性利益最典型的例子是国际关系领域国家主权属下的自然资源,根据国际法的原则,它只能由当事国来开发、管辖,其他国家不能干预。
5、应然:人们在追求世界的理性时,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评判事物,探究事物应该如何,从而使人的主观努力趋向于某种特定的价值目标,即“求善”。
应然的意蕴是阐述事物依据其自身的特性应该是什么或者应该怎样,使人们基于理性对事物本身满足人类的客观需求的应有状态的判断。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目录[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目录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年8月)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3.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1910年12月23日)4.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年3月)5.列宁:《卡尔·马克思》(节选)(1914年11月)6.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1845-1846年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1908年2-10月4.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1915年5.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6.毛泽东:《矛盾论》1937年8月7.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3月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节选)2.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 (节选)3.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节选)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1月5.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节选) 1920年月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2.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节选) 1952年2月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4.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5.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6.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7.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节选) 1979.38.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6月合计26篇。
马哲专业推荐书目
马哲专业推荐书目
一、经典书目
1、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
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
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4、《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马克思
6、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8、柏拉图:《理想国》
9、亚里士多德:《尼可马可伦理学》
10、罗素:《西方哲学史》
11、梯利:《西方哲学史》
12、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3、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1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15、列宁:《哲学笔记》
其他:
1、刘勰:《文心雕龙》
2、刘义庆:《世说新语》
3、王国维:《人间词话》
二、期刊杂志
1、《中国社会科学》
2、《哲学研究》
3、《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4、《自然辩证法研究》
5、《哲学动态》
三、网站类
1、爱思想
2、共识网。
马哲概论必读书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必读书目一、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以下著作全部集中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中,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2.恩格斯《英国状况十八世纪》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4.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5.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6.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7.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9.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0.恩格斯《卡尔·马克思》11.恩格斯《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12.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3.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5.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17.恩格斯《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二、商务印书馆经典哲学著作1.【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下卷)2.【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卷)3.【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下卷)4.【德】黑格尔《逻辑学》(上、下卷)5.【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1—4卷)6.【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7.【德】康德《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8.【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10.【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Ⅰ、Ⅱ)三、其他必读书目1.【美】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詹姆斯·菲泽《西方哲学史》2.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西方哲学史》(学术版)3.孙正聿《哲学通论》4.邓晓芒《思辨的张力》5.邓晓芒《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中国传统文化必读书目《道德经》、《庄子》、《周易》、《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共35页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5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版)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总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1、从现实的历史运动看,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变成人类整个历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而且同时又渗透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中,它不断地变成历史,不断地创造历史。
(1)、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人类思想史只合乎逻辑的必然产物,而且同时又是实现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2)、就马克思主义本性而言,要求指向当代现实生活,它根植于当代社会生活之中,反映并表现这个时代,从这个时代中吸取勃勃生机和力量,在社会生活广阔舞台上实现和扩展自己。
(3)、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指向当代生活,还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远景。
3、在确认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历史发展的理性和当代主流的同时,应该看到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障碍和问题。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曲折。
(2)、完全彻底地批判虚无主义,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丧失了合理性。
(3)、毫无保留地批判教条。
【反马克思主义两种类型:拼盘论、矛盾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阶段1、宏观上看: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帝国主义时代——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帝国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垄断】2、微观上看:(1)、新世界理论准备时期(1841—1844)(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期(1845—1848)(3)、欧洲风暴时期(1848—187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成为其主导思想体系,在此时期马克思发表《资本论》。
(4)、进一步总、论证、阐发时期(1871—1895)(5)、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阶段(1894—1917)(6)、马克思主义在前苏联和中国的发展(1917至现在)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意义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有利于确立正确是思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经典原著阅读篇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经典原著选读篇目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节选),1872年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恩格斯:《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第一编哲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1卷第1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6、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7、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读·费尔巴哈论
• 但是,在用什么来检验、证明认识、思维的真理性上,费
尔巴哈却陷入了棍乱。有时,他把感性直观作为认识的真 理性的标准。比如,“树的叶子是绿的”,只要亲眼看一
下,就能断定这个判断所表达的事实是真的。
• 有时,他又把众人对事物的意见一致,作为真理的标准。
• 但旧唯物主义也有严重的缺陷。从世界观上说,旧唯物
主义的缺点在于它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从 认识论上说,它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 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 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马恩曾指出:费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 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 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又 说:“费尔巴哈特别谈到自然科学的直观,提到一些只有物 理学家和化学家的眼睛才能识破的秘密,但是如果没有工业 和商业,哪里会有自然科学呢?甚至这个‘纯粹的,自然科 学也只是由于商业和工业‘由于人们的感性活动才达到自己 的目的和获得自己的材料的。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 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那存的感性世界的基 础。”
马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卡尔·马克思
1845年春 写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1888年,恩格斯把将其作为新 出版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 附录,第一次公诸于世。
一、写作背景
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1804~187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然是具体的,但一种有效的、成功的实践,总是符合客观 规律和因果制约性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经典原著阅读篇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经典原著选读篇目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节选),1872年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恩格斯:《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第一编哲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1卷第1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6、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7、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马哲参考文献及必读书目
马哲参考文献及必读书目参考文献及必读书目序号著作或期刊名作者或出版社必读或选读1.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必读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马克思必读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必读4.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必读5.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必读6.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必读7.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必读8.法兰西内战马克思必读9.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必读10.1857-1858年经济手稿(序言、导言)马克思必读11.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必读12.反杜林论?哲学篇恩格斯必读13.自然辩证法恩格斯必读14.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必读15.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必读16.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马克思、恩格斯必读17.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列宁必读18.哲学笔记列宁必读19.国家与革命列宁必读20.帝国主义论列宁必读21.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必读22.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必读23.《历史和阶级意识》卢卡奇必读24.《狱中札记》葛兰西必读25.《启蒙辩证法》霍克海默、阿多诺必读26.《保卫马克思》阿尔都塞必读27.《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选读28.《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哈贝马斯选读29.《理想国》柏拉图选读30.《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卢梭选读31.《法哲学原理》黑格尔选读32.《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选读3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选读34.《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波普选读35.《正义论》(前三章)罗尔斯选读36.《致命的自负》哈耶克选读37.《民主新论》萨托利选读注:必读书目考核方式为读书报告。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二讲
14
二、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旳历程
1、十九世纪末马克思主义面临旳挑 战
19世纪末第2次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使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从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 过渡,马克思主义面临着新挑战。
22
10
3、马克思主义旳创建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旳时代旳物质和经济旳事实,是他们 创建科学世界观旳根源;
他们创建科学旳世界观,与他们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旳 憎恨和对劳动群众旳深厚感情分不开;
他们主动投身于无产阶级旳革命实践,一生从事艰苦卓 绝旳科学研究,才创建了科学理论。
11
马克思恩格斯求索真理旳基本特色:
4
产业革命加剧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旳矛盾,引起 了阶级关系旳新变化。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暴发旳 一系列工人运动,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旳序幕。
5
2、马克思主义产生旳理论前提是人们对时代课 题回答中旳成就和困惑
马克思主义产生旳三个时代课题: 一是人类历史向何处去? 二是资本主义向何处去? 三是无产阶级向何处去?
——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版第33 页
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旳发展作全方面旳历史旳了解, 把对于社会旳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 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旳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 义旳科学。
——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3~284页
3
一、马克思主义旳创建
1、马克思主义创建于欧洲资本主义高度 发展旳时代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于欧洲15世纪,17世纪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才初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对国民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的唯 物主义批判
马克思指出国民经济学将私有财产(资本 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当作一个不容争辩的客现 事实,从而没有说明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的真 正根源,也就是劳动和资本、土地相分离的根 源和历史过程,把一种应当加以论证的东西 (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了论证的前提。 他们用原始社会中人们之间的贪欲以及贪 欲者之间的竞争来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的 真实根源,犯了唯心主义的经验论错误。
人类生产与动物生产的区别
人类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的生产活动是有目 的、全面的。动物生产是无目的的、片面的。 动物的生产无预先确立的目的,仅仅是出 于一种生理本能并且不会超出生理本能的活动, 并仅仅按照客体的尺度进行。 人的生产目的不仅受其本能需要所制约而 且以超出其本能需要为前提,人的生产目的在 生产活动实施前已经存在,因而是自我选择, 自我确立的。这表现出自由。
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同异化劳动的 关系
马克思指出工人的异化劳动还生产出资本 家、生产出资本家同工人劳动之间的关系,即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同异化劳动的关系是: 它既是异化劳动出现的前提,又是异化劳动的 产物和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私有制确立之后, 它和工人的异化劳动就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异化劳动的四种表现相互关联
异化劳动的四种表现是相互关联的, 其中以工人的劳动产品和劳动活动的异 化为核心。异化劳动的第三、四种表现 则是第一、二种表现的必然结果。 衡量工人劳动是异化劳动的标准是马 克思所设定的“人类劳动的类本质”概 念。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异化劳动?为什么说资本主义 雇佣劳动制度下工人的劳动已成为一种异化劳 动? 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私有制同工人的异化 劳动的关系? 3、如何理解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自觉的活 动?以此说明人的生产活动同动物的生产活动 的本质区别。 4、说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批判同人的解放 思想的联系以及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名句解读(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名句解读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一11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为什么说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里的论述。
马克思这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上的根本区别。
所谓“对象、现实、感性”都是一个含义,指实际存在的可感知的客观事物。
“人的感性活动”指人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里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根本缺陷是脱离实践,看不到主体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看作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把自然界的事物看作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在人的活动之外自在存在的单纯客体,主体只是像照相照镜子一样被动直观地反映客体。
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主客体之间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更为根本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就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因而,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指出,当旧唯物主义忽视了主体的能动性时,唯心主义却发展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
与旧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重视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能动作用,马克思充分肯定唯心主义哲学中所具有的积极合理因素。
但是,马克思同时又指出,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人的能动性,“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所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指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代背景:费尔巴哈:德国哲学家(1804.7.28—1872.9.13)1.费尔巴哈人本学哲学,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做出了贡献。
他的思想的主要特点有:①用自然界代替存在,就排除了社会存在②用生物学上的人代替社会人的思维,排除了人的思维的社会性③把人的本质就视为生物学的本质2、费尔巴哈的宗教思想:(三个角度批判基督教)①揭露了基督教的本质,指出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上帝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本质幻想出来的;人对上帝的崇拜,实际上是对人的本质的崇拜。
②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③宗教的反动社会作用,指出宗教是科学的死敌(麻醉、蒙蔽)3、1841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出版,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
马克思于l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研究这本书时,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题写了笔记。
1888年,恩格斯把它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单行本的附录第一次发表出来。
恩格斯曾做了某些文字上的修改,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4、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就是实践的观点,认为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哲学理论的基础,把革命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在《提纲》中十分强调革命实践的伟大意义,把实践观点引进认识论,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把实践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
内容提要:《提纲》由十一条组成(1,2,4,5,6,8,11条重要),按内容可分为总论、分论和结论三部分。
总论: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认识论,克服了费尔巴哈唯物论哲学的消极性和直观性,奠定了辩证唯物论的哲学基础(第一条、第二条)。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前必读经典段落2024
❖ 文献原文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71—74
❖
由此可见,事情是这样的:以一定的方式进行
生产活动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
……
这里我们只举出几个我们用来与意识形态相对照 的抽象,并用历史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最初的历史关系
❖ 文献原文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78-81
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对立是社会 革命的基础
❖ 文献原文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 115--116 ❖ 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这种矛盾…… ❖ 因此,按照我们的观点,一切历史冲突都根
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 学生自学讲解篇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现收录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1995年 第2版)
唯物史观概要
❖ 文献原文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88-93
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 …… 那么,正如共产主义的历史所证明的,尽 管这种变革的观念已经表述过千百次,但这 对于实际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统治阶级和统治思想
❖ 文献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98—101
❖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 思想。 ……这两种情况使得非统治阶级反对新统治阶 级的斗争在否定旧制度方面,又要比过去一切争得 统治的阶级所作的斗争更加坚决、更加彻底。
对费尔巴哈的批判
❖ 1、文献原文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75-78
❖ 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 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 的事物。 …… 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律师在她的视野之 外:当他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 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本次完全脱离的。这一点 从上面所 说的看来已经非常明显了。
《马克思主义经典选读》 哲学篇
目录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的内涵、实质和核心。
2、简述马克思历史观的精神实质及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区别。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P7(教材)5、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恩格斯如何阐释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7、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来阐述如何对待历史文化8、试述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并说明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辨析题1、恩格斯所说的“新世界观”即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2、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
3、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原创建构关系的重要文献。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创建构的重要环节。
5、黑格尔明确指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就是庸俗唯物主义。
7、费尔巴哈绝不希望废除宗教,因而是无神论者8、从国家意识形态到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的历史演变。
论述题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内在地统一起来的?2、如何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试论实践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在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4、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
5、实践的观点是理解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中心线索6、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理论的阐述依据名著,解释名著1、“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而达到真正地切实地认识世界的道路”3、“历史方面的情形也没有两样。
……它只是被黑格尔哲学第一次明确地表述出来而已”。
4、“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第四部分是《提纲》的第十一条,概括地说 明了新唯物主义的特点、历史使命和根本任 务。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 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 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 》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真正人的活动, 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 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 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 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 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 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 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 的问题。
三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 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 ,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 ,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 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 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 命的实践。
四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
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
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 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 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 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 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 ,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 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 立的——人的个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读解释:1、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的新派别,一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并且得到了工人阶级的同情 102、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10简答:1、实践论是如何论述改造客观实践和改造主观实践的? 252、恩格斯是如何论述自由和必然辩证关系的论述的?25论述《反杜林论》是怎样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观”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30解释: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的新派别,一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并且得到了工人阶级的同情 10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对劳动这个“似乎是一个十分简单的范畴”的研究溶入到经济学的研究之中,他们研究劳动的每一个重大发现都给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他们在研究简单商品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发现了劳动的二重性,正是这个重大发现为我们找到了“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他们正是在深入研究劳动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创立。
他们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的过程中论证了货币转化为资本是以劳动力的买卖为基础,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秘密,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而这一重大发现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一下子就解决了使李嘉图学派破产的一个难题”,“可以说,如果没有对劳动的研究,特别是没有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研究,就没有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也就不可能有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10恩格斯从三个层次解剖了黑格尔的这一命题,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黑格尔所说的“现实”的这种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东西。
在黑格尔看来,决不是一切现存的都无条件地是现实的,其中只有具有必然性即符合规律性的东西,才真正是现实的。
因而也是合理的东西。
第二,黑格尔所说的“现实性”,并不是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永远具有的属性。
恩格斯指出:“根据黑格尔的意见,现实性决不是某种社会制度或政治制度在一切环境和一切时代所固有的属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
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 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1804年7月28日- 1872年9月13日)
德国哲学家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发展和内在联系的思想 •对立统一的思想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思想
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启示
《提纲》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
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 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 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
其二、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 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 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 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 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 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 》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真正人的活动, 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 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 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
人的思维是否题。人 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 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 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 的问题。
但是,就其精神实质而言,不仅同一切唯 心主义划清了界线,而且同一切旧唯物主义 划清了界限,预示着新世界观的诞生。它的 基本原则的进一步发挥,则是随后不久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主要内容概述
《提纲》共十一条,总体上大致可以分为四个 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者哲学经典选读一、简答题1、黑格尔哲学的哲学(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是什么?莉靖黑格尔哲学中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辩证的方法,另一个是唯心主义体系。
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真理包含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科学认识是从较低阶段上升到较高阶段,愈升愈高,但永远不可能达到再也不能前进一步的绝对真理。
社会历史也是如此,没有尽善尽美的社会,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的一些暂时阶段。
每一阶段在历史上都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每一个阶段相对与以后更高地发展阶段而言,又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由此可以看出,黑格尔的辩证方法是革命的。
2、黑格尔哲学的体系和方法之间是什么关系?陈丹黑格尔哲学的方法是辩证的方法。
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真理包含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科学认识从较低阶段上升到较高阶段,俞升俞高,但永远不可能达到再也不能前进一步的绝对真理。
社会历史也是如此,没有尽善尽美的社会,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的一些暂时阶段。
每一阶段在历史上都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每一阶段相对于以后更高的发展阶段而言,又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黑格尔的辩证方法是革命的。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存在着一种宇宙精神,即“绝对观念”。
“绝对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
(在逻辑阶段里,“绝对观念”以自己的纯粹形式发展着。
当其发展到某一顶点时,就突破纯粹思维的范围而“外化”为自然界,进入自然阶段。
当自然界发展到人类出现时,“绝对观念”就超出自然阶段而进入精神阶段。
)在精神阶段中,“绝对观念”体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并逐渐从幕后回到台前,表现为人类社会意识的发展。
最终,“绝对观念”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了自我认识,又返回到了自身。
这样一来,黑格尔哲学就被宣布为绝对真理,“绝对观念”在黑格尔哲学达到了顶点。
由于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方法与唯心主义体系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其结果是唯心主义的体系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样一来,革命的辩证方法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唯心主义体系所闷死,唯心主义的体系战胜革命的辨证方法。
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之间的矛盾产生的阶级根源在于德国资产阶级的保守性,这一点决定了他的彻底革命的思维方法必然要产生出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
3、简述费尔巴哈宗教观的错误是什么?细妹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所谓的“爱的宗教”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第一,费尔巴哈把宗教和人的感情混为一谈是完全错误的。
首先,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关于宗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联系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宗教是完全可以的。
其次,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上述观点的唯心主义实质和论证方法的荒谬性。
再次,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企图在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无神的宗教,像放弃现代化学而恢复神秘的炼金术一样,这是历史的倒退,也是根本办不到的。
第二,费尔巴哈关于人类历史时期的划分“仅仅是宗教的变迁”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恩格斯从三个方面批判了费尔巴哈的错误。
首先,恩格斯用历史事实说明,历史发展不是由宗教决定的,相反,正是社会经济和阶级状况决定了宗教的变迁,因此,决不能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一部宗教变迁的历史。
其次,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把人类历史归结为宗教变迁史,否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模糊了对阶级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这种观点和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的观点是一致的。
再次,恩格斯进一步指出,费尔巴哈之所以不能正确揭示宗教的本质和作用,是由他的资产阶级人性论所决定的。
4、费尔巴哈道德观的错误是什么?赵晨费尔巴哈道德观的错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费尔巴哈所提出的道德准则是根本不能实现的空想。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在私有制和阶级社会中,要想做到对己对人都有利是不可能的。
第二:费尔巴哈企图创立一种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的道德,也正因为如此,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适合的。
第三:费尔巴哈主张超阶级性的道德,实际上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有阶级的,每一个阶级都有自己的道德,超阶级的道德是不存在。
5、恩格斯怎样分析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赵晨恩格斯对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分析:第一:要研究精神动力背后的物质动力。
第二:要研究引起广大群众行动的思想动机。
第三:要研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持久的、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动机。
第四:要研究那些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反映在行动着的群众及其领袖即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
二、辨析题1、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错)莉靖错误。
黑格尔哲学的命题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一命题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误解。
其实这一命题包含着辩证法的合理思想。
恩格斯对此作了三个方面的分析:第一,黑格尔认为“现实”与“现存”是两个有重大区别的概念。
现存的绝非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现实的也不等于一切现存的东西。
第二,黑格尔进一步指出,现实之所以区别现存,是因为现实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第三,恩格斯根据黑格尔辩证法的内在逻辑,进一步推出了黑格尔本人不敢推出的结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2、黑格尔明确指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错)莉靖错误。
黑格尔本人之所以不敢推出这一革命性的结论,是由于他所代表的时具有两面性的德国资产阶级,一方面,德国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软弱性和保守性,它不敢公开向封建制度的挑战。
只有恩格斯代表无产阶级,才能推出彻底革命的推论。
3、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辨证法和形而上学。
(错)细妹错误。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为了两大阵营。
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哲学法和形而上学是分别从属于这两大基本派别的。
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没有历史唯物主义。
赵晨正确一切旧哲学,其中既包括一切唯心主义,也包括旧唯物主义,它们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但在社会历史上也是唯心的。
就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对社会历史领域的非历史观点,即不彻底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而在历史观上却是唯心主义的。
这是由于当时生产力和自然科学不够发达而造成的,同时也因为“反对中世纪残余的斗争限制了人们的视野”。
因此,以往的唯物主义知识“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唯物主义是空白,而唯心史观却是一统天下。
而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艰苦细致的理论探索,终于发现:“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一看似简单的结论,却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革命,把唯心史观从社会领域中驱逐了出去,使得唯物主义真正变成了完整彻底的唯物主义。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没有历史唯物主义。
5、费尔巴哈绝不希望废除宗教,因而是无神论者。
P419莉靖前半句是正确的,后半句是错误的。
费尔巴哈在提出取消人格化上帝的宗教后,又提出了要建立爱得宗教。
他比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高明的地方,在于他不是简单的宣布宗教是荒谬的,而是分析了宗教赖以产生的心理根源和主观根源,并痛斥了宗教的危害,他认为宗教的最大罪状就是造成思想和文化的停滞,使人消极被动和无所作为。
6、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恶”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莉靖正确。
黑格尔认为:“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本性是善的这句话时,他们就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们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本性是恶地这句话是,是说出了更伟大的思想。
”恩格斯肯定了黑格尔的观点,并作了如下分析:在黑格尔看来,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如果符合“绝对观念”发展的话,就会成为历史发展的杠杆。
恩格斯指出,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这个思想有它合理的因素。
黑格尔天才地猜测了“物质利益是推动人们创造历史的动力”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三、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恩格斯扬弃思想的理解及其指导意义?陈丹(1)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突破了黑格尔的体系,并且干脆把它抛在一旁。
但是仅仅宣布一种哲学是错误的,还制服不了这种哲学。
像对民族精神发展有过如此巨大影响的黑格尔哲学这样伟大创作,是不能用干脆臵之不理的办法加以消除的。
必须从它本来意义上“扬弃”它,就是说,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
也这就是说,不能绝对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而应该是扬内容,弃形式的辩证否定。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不是认为要对一切事物进行辩证否定,而是要对那些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并在以后逐步走向反面的事物进行辩证否定。
因此辩证否定也就是“扬弃”的对象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它必须在历史上曾经是新事物,起过进步作用。
第二,它必须是以后逐步变成了旧事物,失去其进步作用。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如果失去了前一个条件,就会把毫无进步作用的东西加以肯定;如果失去后一个条件,就会把正在发挥作用的东西加以否定。
扬弃不是继承,而是批判地继承。
继承是指同质事物之间的连续性,批判地继承是批不同质事物之间的非连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它首先是非连续性。
我们在进行辩证否定时,必须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事物的界限。
只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过进步作用的事物、人物,才可能成为辩证否定的对象,而那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从未起过任何进步作用的事物、人物,就不应该进行辩证法否定,而只能进行彻底否定。
但现实中,还要注意辩证否定不等于折中主义,它同样歪曲了辩证否定观。
(3)根据大家的实际,比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比如对人物的评价。
2、恩格斯是怎样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这一原理有何重要指导意义?细妹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为了两大阵营。
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
但是,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首次全面科学地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
我们可以将哲学基本问题概括为:“一个问题,两个方面”。
哲学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存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这一问题有两个方面,1,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