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2实验 (1)

合集下载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混凝实验实验日期姓名同组实验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水样四、实验主要设备及用品五、实验步骤《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六、实验数据及结果整理混凝剂种类溶液浓度%原水:浊度,pH ,水温℃。

3、数据整理1、作出浊度~投药量曲线,确定最佳投药量。

2、计算实验中水样混凝过程的速度梯度GT值。

七、思考题1)、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简述影响混凝的几个主要因素。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2)、为什么投加最大药量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二自由沉淀实验实验日期姓名同组实验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四、实验主要设备及用具五、实验步骤六、实验数据及结果整理1、将实验数据填入表1中,并计算悬浮物去除率η及沉淀速度u。

表1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记录实验水样:沉淀管直径:水温:《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2、根据表1绘制沉淀曲线,即:η~t和η~u。

七、思考题1)、自由沉淀中颗粒沉速与絮凝沉淀中沉速有什么区别?2)、绘制自由沉淀曲线的意义?《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三气浮实验实验日期姓名同组实验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用水四、实验装置及用品《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五、实验步骤《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1)记录实验条件实验日期年月日;活性污泥采样地点气温℃;空气的密度mg/L;水温℃;空气溶解度mg/L;溶气罐的工作压力MPa(2)测定气固比实验数据记录表(4)根据表4-3数据绘制气固比与出水悬浮固体浓度之间关系曲线。

(5)若实验时测定了浮渣固体浓度,可根据实验结果再绘制出气固比与浮渣固体浓度之间关系曲线。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七、实验结果讨论(1)试述工作压力对溶气效率的影响。

(2)拟定一个测定气固比与工作压力之间关系的实验方案。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四过滤实验实验日期姓名同组实验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用水四、实验装置及用品《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五、实验步骤《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12、反冲洗实验记录3、过滤过程的记录4、实验结果分析及整理1)、以反冲强度为横坐标,滤料膨胀率为纵坐标,绘制关系曲线。

《水质工程学2》(污水处理)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2》(污水处理)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2010 年 1 月 9 日
《水质工程学 2》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1 页 共 51 页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初步设计, 包括根据污水水质及污水厂规模 选择处理工艺,每个工艺构筑物各部分尺寸的详细计算,整个污水厂的规划布局 以及各构筑物间高程的确定。 该污水厂的设计规模为 280000m3/d,污水水质分析结果如下: COD:550mg/L SS:260mg/L BOD5:220mg/L 要求出水水质: COD:600mg/L SS:20mg/L BOD5:20mg/L 该污水厂所处地区气象条件: 全年极端最高温度:39.4°C 全年极端最低温度:2°C 全年主导风向:西南风 该污水厂所处位置工程地质条件: 地震烈度:8 度 最大冻土深度:55cm 地基承载能力:110t/m2 该污水厂所处位置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位埋深:7m 污水处理后排入某河流,污水处理厂据此河流 670m,河流最高洪水位为 65.5m。 污水处理厂设计地面标高为 68.3m。 市政污水引入管管底标高为 63.2m。 根据污水水质,设置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格栅、沉 砂池、 初沉池一级处理, 生物曝气池、 二沉池二级处理, 消毒接触池等工艺单元。 再对整个水厂的平面布置做出规划,然后具体计算每个工艺所需构筑物的个数、 详细尺寸等,计算各构筑物内以及构筑之间的水头损失,确定各构筑物之间的高 差以及水泵的扬程,最后绘制水厂总平面图以及水厂高程布置图。
兰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给水排水工程
2010 年 1 月 9 日
《水质工程学 2》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2 页 共 51 页
2 工艺流程
2.1 污水处理方案比较
1.传统活性污泥法 传统活性污泥法,又称普通活性污泥法,是早期开始使用并一直沿用至今的 运行方式。原污水从曝气池首端进入池内,由二次沉淀池回流的污泥同步注入。 污水与回流污泥形成的混合液在池内呈推流式流动至池的末端, 流出池外进入二 次沉淀池,在这里处理后的污水与活性污泥分离,部分污泥回流曝气池,部分污 泥则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 本工艺具有如下特征: 有机物在曝气池内的降解,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吸附和第二阶段代谢的完整过 程,活性污泥也经历了一个从池首端的对数增长,经减速增长到池末端的内源呼 吸期的完全生长周期。 由于有机污染物浓度沿池长逐渐降低, 需氧速度也是沿池长逐渐降低。 因此, 在池首端和前段混合液中的溶解氧浓度较低,甚至可能是不足的,沿池长逐渐增 高,在池末端溶解氧含量就已经很充足了,一般能够达到规定的 2mg/L 左右。 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极好,BOD 去除率可达 90%以上,适 于处理净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求高的污水。 经多年运行实践证明,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存在着下列各项问题: (1)曝气池首段有机污染物负荷高,耗氧速度也高,为了避免由于缺氧形 成厌氧状态,进水有机物负荷不宜过高,因此曝气池容积大,占用的土地较多, 基建费用高。 (2)耗氧速度沿池长是变化的,而供氧速度难于与其相吻合、适应,在池 前段可能出现耗氧速度高于供氧速度的现象, 池后段又可能出现溶解氧过剩的现 象,对此,采用渐减供氧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3)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低,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量变化 的影响。 2.氧化沟 氧化沟,又称循环曝气池,是于 50 年代由荷兰的 Pasveer 所开发的一种污 水生物处理技术,属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种。 与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相较,氧化沟具有下列各项特征: (1)在构造方面的特征 氧化沟一般呈环形沟渠状,平面多为椭圆形或圆形,总长可达几十米,甚至 百米以上。沟深取决于曝气装置,自 2m 至 6m。 单池的进水装置比较简单,只要伸入一根进水管即可,如双池以上平行工作 时,则应设配水井,采用交替工作系统时,配水井内还要设置自动控制装置,以 变换水流方向。 出水一般采用溢流堰式,宜于采用可升降式的,以调节池内水深。采用交替 工作系统时,溢流堰应能自动启闭,并与进水装置相呼应以控制沟内水流方向。 (2)在水流混合方面的特征 在流态上,氧化沟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 污水在沟内的流速 v 平均为 0.4m/s,氧化沟总长为 L,当 L 为 100~500m, 污水完成一个循环所需时间约为 4~20min,如水力停留时间定为 24h,则在整个

水质工程2实验

水质工程2实验

水质工程学II实验指导书榆林学院污水处理实验室2011年9月学生实验守则水质工程学实验目的在于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验证,增强动手能力、掌握操作技能、测量方法和培养分析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成果及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进行水质工程学实验必须遵守:一、遵守上课时间,不得迟到及无故缺课。

因故不能上课者必须及时请假并进行补课。

二、实验课前必须预习实验讲义中有关内容,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设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记录表格等。

三、进入实验室内必须严肃认真、不得喧哗。

不得乱动其它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

四、开始实验之前,要先对照实物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弄清实验步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再进行实验。

实验小组成员应互相配合,精心操作、细心观察、认真进行数据测量。

五、实验过程中应按照教师要求及时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认真整理,以便检验实验的正确性。

六、爱护仪器设备和其它公共财物,如有损坏,应查清责任,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视损失情况酌情赔偿。

七、实验完毕应报告指导教师,经许可后将仪器设备恢复原状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八、实验报告应力求书写工整,图表清晰,成果正确。

并写上同实验小组成员的名称,以便教师检验。

目录实验一混凝实验 (1)实验二曝气设备充氧实验 (5)实验三小区污水处理及水中回用实验 (9)实验四工业废水处理流程实验 (12)实验一 混凝实验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负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表面水化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不能依靠其自身的重力而发生自然下沉,而向这种水中投加混凝剂,通过电性中和或吸附架桥作用,而使胶粒脱稳,颗粒相互凝聚在一起形成矾花。

混凝处理的效果不仅与混凝剂的投量有关,同时还与被处理水的PH 、水温及处理过程中的水力条件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 实验目的:1. 掌握水和废水混凝处理中最佳混凝条件(投药量、pH 及水力条件)的确定方法。

2. 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3. 了解混凝过程中凝聚和絮凝的作用及其表现特征。

水质工程学(Ⅰ)例题、思考题、习题答案

水质工程学(Ⅰ)例题、思考题、习题答案

水质工程学(Ⅰ)例题、思考题、习题第1章水质与水质标准1。

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为几类?了解各类杂质主要来源、特点及一般去除方法.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分为悬浮物、胶体、溶解物三类。

悬浮物:尺寸较大(1?m-1mm),可下沉或上浮(大颗粒的泥砂、矿碴下沉,大而轻的有机物上浮)。

主要是泥砂类无机物质和动植物生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或死亡后的腐败产物等有机物。

这类杂质由于尺寸较大,在水中不稳定,常常悬浮于水流中.当水静置时,相对密度小的会上浮与水面,相对密度大的会下沉,因此容易去除。

胶体:尺寸很小(10nm-100nm),具有稳定性,长时静置不沉。

主要是粘土、细菌和病毒、腐殖质和蛋白质等.胶体通常带负电荷,少量的带正电荷的金属氧化物胶体。

一般可通过加入混凝剂进去去除。

溶解物:主要是呈真溶液状态的离子和分子,如Ca2+、Mg2+、Cl—等离子,HCO3—、SO42-等酸根,O2、CO2、H2S、SO2、NH3等溶解气体分子.溶解物与水成均相,透明。

但可能产生色、臭、味.是某些工业用水的去除对象,需要特殊处理.有毒有害的无机溶解物和有机溶解物也是生活饮用水的去除对象。

2.各种典型水质特点.(数值可不记)江河水:易受自然条件影响,浊度高于地下水.江河水年内浊度变化大。

含盐量较低,一般在70~900mg/L之间。

硬度较低,通常在50~400mg/L(以CaCO3计)之间。

江河水易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色、臭、味变化较大,水温不稳定。

湖泊及水库水:主要由河水补给,水质类似河水,但其流动性较小,浊度较低;湖水含藻类较多,易产生色、臭、味.湖水容易受污染。

含盐量和硬度比河水高。

湖泊、水库水的富营养化已成为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海水:海水含盐量高,在7。

5~43。

0g/L之间,以氯化物含量最高,约占83。

7%,硫化物次之,再次为碳酸盐,其它盐类含量极少。

海水须淡化后才可饮用。

地下水:悬浮物、胶体杂质在土壤渗流中已大部分被去除,水质清澈,不易受外界污染和气温变化的影响,温度与水质都比较稳定,一般宜作生活饮用水和冷却水.含盐量通常高于地表水(海水除外),大部分地下水含盐量在100~5000mg/L,硬度通常在100~500mg/L(以CaCO3计),含铁量一般10mg/L以下,个别达30mg/L。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1)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1)

长春建筑学院水质工程学Ⅱ课程设计任务书姓名:王磊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班级学号: 130800127指导教师:日期: 2016.6.20-7.1城建学院一、设计题目宁夏省吴忠市同心县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

二、设计目的《水质工程学Ⅱ(污水处理)》课程设计属《水质工程学》专业课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净水厂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方法,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使用设计手册、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训练和提高。

三、原始资料1.厂区附近地势资料:2.厂区附近地形图一张(见附图);3.厂区附近地下水位标高200米;4.厂区附近土层构造为粘土;5.城区污水资料:(1)生活污水(2)工业废水(3)城市排水干渠进厂处A点管底设计标高202米;(4)水体特征资料:该厂污水排入水体前要求达到一级处理程度;(5)气候资料最高温度39.5℃;最低温度-19.8℃;年平均温度4.8℃;冬季平均温度-12 ℃;结冻期3 ;风向西南;最高洪水位210米。

附图:厂区附近地形图比例尺1:5000四、设计任务进行某城市市区污水处理厂的初步设计,其任务包括:1.根据所给的原始资料,计算出进厂的设计流量和水质污染浓度;2.根据水质情况、地形和上述计算结果,确定污水处理方法和污水、污泥处理的流量以及有关的处理构筑物;3.对各构筑物进行工艺计算,确定其形式、数目与尺寸;4.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总体布置和污水、污泥处理流程的高程设计。

五、设计成果及要求1.本设计包括设计说明书一份和图纸3张;2.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下列各项:(1)目录(2)绪论①设计对象的一般说明:包括城市所在位置、地形、气象、地质、水文条件、经济概况、规划远景等。

②水体说明;③设计任务、设计依据的简述。

(3)污水设计流量与污水水质(4)污水处理方案的选择以及处理厂各构筑物的设计计算过程(5)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说明书简明扼要,力求多用草图,表格说明,要求文句通顺,段落分明,字迹工整。

曝气充氧实验

曝气充氧实验
《水质工程学II》 实验
4
实验四 曝气充氧实验
实验目的
01.学会测定曝气设备(扩 02. 掌握氧转移的机理及
散器)氧转移系数值 Kla 影响因素
实验仪器及药品
01.曝气充氧实验 装置
03.脱氧剂:无水亚 硫酸钠。
05.分析天平
02.溶解氧测试仪
04.催化剂:氯化 钴(0.1mg/l)
06.烧杯
实验步骤
•(2)计算脱氧剂无水亚硫酸钠用量可以用下式计算: G=(1.1~1.5)G’×8 (3)计算催化剂用量。所用催化剂浓度为0.1mg/l即加入催化 剂量为0.1×V。 (4)将所称得的脱氧剂用水化开,加入到曝气筒中并加入催化 剂,充分混合后,反应10min左右取样测溶解氧浓度。
实验步骤
•(5)待溶解氧降至为零以后,打开空压机向曝气筒内充 氧,同时开始计时。当时间为1 min 3min 5min 10min 15min 20min分别取水样测定溶解氧值。直 至水中溶解氧值不在增长(达到饱和)为止并确定饱和 溶解氧值Cs。
实验数据及整理
ln cs c0 cs ct
液相主体
G
在气液两相接触界面两侧存在着气膜液膜,它们处于
气膜
层流状态,气体分子从气相主体以分子扩散的方式经
过液膜进入液相主体,氧转移的动力为气膜中的氧分
压梯度和液膜中的氧的浓度梯度,传递的阻力存在与
气膜和液膜中,而且主要存在与液膜,如图所示。
实验原理
影响氧转移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污水性质、氧分压、水的紊流程度、气
氧剂脱氧至零后开始曝气;然后每隔 一定时间取水样测定溶解氧值,从而 确定KLa。
空气泵
穿孔管
空气
进水
实验步骤

水质工程学实验方案

水质工程学实验方案

综合实验(二)水厂工艺设计模拟综合实验(二)——配水实验方案姓名:王渭清学号:组号:01班级:给排水1511实验时间:13周一、实验目的1、掌握城市给水处理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2、掌握各处理工序的基本原理;3、掌握根据不同出水水质指标要求所控制的运行条件及控制方法;4、了解对整套给水处理系统运行的调试、运行、控制方法;5、要求掌握的技能和知识点:水处理实验方案的编制要点,浊度仪、pH计、溶解氧仪等的正确使用和操作;取样方法;实验数据记录、整理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供水水源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和砂粒,有可能会对后面设施造成堵塞、於积等,有的可能还含的微污染源。

给水处理主要考核的指标为COD、PH、SS、浊度、电导率等,主要采用工艺为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

通过对这几种工艺的控制运行,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直观了解给水处理所需注意事项、系统长期运行的状况及废水处理自动化管理的概念。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1.实验系统流程实验流程图:2.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本组与第二组共同完成该实验,以下部分为我组具体实验步骤。

1. 实验准备(1)检查气、水管路是否畅通;阀门管件是否有损坏、漏水等现象,如有异常要及时解决。

(2)配电箱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检查配电箱电路是否正常,看电源指示灯是否正常。

2. 配水每日配水量10m3,每日配水次数 2次每日配水量10m3,每日配水次数 2次因为本实验是为模仿城市给水处理,则原水应视为略受污染的江湖水。

于是本组拟向自来水中加入适量白砂糖、泥土,混合后作为原水。

(1)白砂糖的投加使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白砂糖加入到配水桶中,预配置COD为20mg/L 的原水,白砂糖的COD约为384g/342g,因此每升水加入18~20mg的白砂糖。

每次配水为5m 3,即90~100g的白砂糖。

(2)泥土的投加泥土量较难为控制,拟定通过浊度仪的测定模拟多种浊度下的原水处理,分别为约20、30、40、50、60、100。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_secret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_secret

环化学院课程设计学号:水质工程学II课程设计计算书设计题目:污水课程设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给水排水工程班级:100241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3年12月10日第一章总论 (3)1.1设计内容和任务 (3)1.1.1设计题目 (3)1.1.2设计内容 (3)1.2基本资料 (3)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4)2.1处理工艺流程 (4)2.1.1 氧化沟方案 (5)2.1.2 CASS工艺方案 (5)2.1.3方案的确定 (7)第三章处理构筑物设计和选型 (7)3.1格栅的设计 (7)3.1.1设计要求 (8)3.1.2设计计算 (8)3.1.3格栅的选型 (11)3.1.4 污水提升泵房计算 (11)3.2沉砂池的设计 (12)3.3 CASS池设计 (16)3.4 接触消毒池计算 (20)3.4.1设计参数 (20)3.4.2设计计算 (20)3.5污泥浓缩池的设计 (21)3.5.1设计要求 (21)3.5.2设计计算 (22)第四章主要设备说明 (23)第一章第一章总论1.1设计内容和任务1.1.1设计题目南方某城市日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1.1.2设计内容针对一座二级处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求对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确定污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最后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单体构筑物图和污水处理厂高程图)。

设计深度一般为初步设计的深度。

1.2基本资料(1)污水水量与水质污水处理水量:变化系数:Kz=1.2(2)污水厂地势基本平坦,地面标高约为19.8m(采用黄海系标高)。

进水管管径为1.8m,进水管管底标高为14.8m。

(3)污水的主要来源:绝大多数为居民生活污水,少量为工业废水与其他污水。

(4)接纳水体:某江(5)气象信息:该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年均气温为17.1°c,全年日照时数为1853.1小时,历年无霜期258天。

水质工程学2

水质工程学2

名词解释胶体稳定性:指胶体粒子再睡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征,分为动力学稳定,水化膜作用和聚集稳定。

截流沉速:理想沉淀池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最小颗粒的沉速,在数值上等于平流沉淀池的表面负荷率。

均质滤料:只沿着整个滤层方向的任一横断面上,滤料组成和平均粒径均匀一致。

自由性余氯:当水中存在不以氯胺形式的没被消耗的氯,称为自由性余氯。

电渗析:以直流电为动力,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水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使一个水体中的离子通过膜转移到另一水体中的分离过程。

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循环水与补充水中含盐量之比,即为该循环水系统的浓缩倍数。

由于蒸发水量存在,浓缩倍数K值永远大于1。

填空题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所列的水质项目可分为以下几类: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药理和放射性指标。

2)天然水体中的杂质按照尺寸大小可以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三种。

3)在混凝动力学的研究中,颗粒聚集(异向絮凝)和(同向絮凝)。

4)水常规处理工艺,常用絮凝反应设施主要分为(水力絮凝)(机械絮凝)5)澄清池将(絮凝)和(沉淀)两个过程综合在一个构筑物中完成,主要。

6)在过滤过程中,水中微粒通过(迁移)和(粘附)两种过程而被截留。

7)理论上快滤池中止运行进行反冲洗的依据是(滤池出水浊度超标及)(滤层水头损失过大)8)地下水除铁,锰常用方法,(自然氧化法)和(接触氧化法)9)氯消毒实验,灭活率,。

0.110)实现膜分离推动力可以是。

(浓度差)(压力差)(电位差)等,(粒子交换膜)电渗析器重要组成部分。

11)水的软化处理主要是去除水中(钙镁)离子。

软化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法)(药剂法)(哥的更详细扩展—电磁法石灰法膜分离法)12)冷却塔内某一点冷却的推动力等于(该点水湿的饱和空气焓i的差值)。

13)简答题混凝机理混凝则包括凝聚与絮凝两种过程胶体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称为凝聚脱稳胶体相互聚集称为絮凝机理主要包括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作用机理吸附架桥网捕或卷扫吸附架桥作用:指分散体系中的胶体颗粒通过吸附有机或无机高分子物质通过架桥连接,宁极为打的聚集体而脱稳聚沉。

水质工程(二)实验指导书

水质工程(二)实验指导书

静置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求出某些废水的沉淀曲线,即沉淀时间t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以及颗粒沉淀速度u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原理在含有分散性颗粒的废水静置沉淀过程中,设试验筒内有效水深为H,通过不同的沉淀时间t可求得不同的颗粒沉淀速度u,对于指定的沉淀时间t0可求得颗粒沉淀速度u0。

对于沉淀速度u ≥u0的颗粒t0在时可全部去除;而对于沉淀速度u<u0的颗粒只有一部分去除,而且按u/u0的比例去除。

沉淀开始时,可以认为悬浮物在水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可是随着沉淀历时的增加,悬浮物在筒内的分布变为不均匀的。

在工程上将沉淀的取样口装在H/2处时可以近似地认为该处水样的悬浮物浓度代表整个有效水深内悬浮物的平均浓度。

三、实验水样及装置1、实验水样:生活污水,造纸、高炉煤气洗涤等工业废水。

2、主要实验设备:①沉淀实验筒:直径Φ100mm,有效工作水深(由溢出口下缘到筒底的距离)1500mm和2000mm两种。

②真空抽滤装置。

③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器、烘箱等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将废水倒入搅拌桶中,用泵循环搅拌约5min,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分布均匀。

2、用泵将废水输入沉淀实验筒。

在输入过程中,从筒中取废水水样3次(每次约100mL,并准确记录下水样体积),此水样的悬浮物浓度即为废水的原始浓度a0。

3、当废水升到溢流口,溢流管流出水后,关闭沉淀实验筒底部的夹子,停泵,记录下沉淀开始时间。

4、观察废水静置沉淀现象。

5、隔5、10、20、30、60、90 min,从试验筒中部取样口取样2次(取样前先排出取样管中的积水约10mL,然后取水样体积每次约50mL,并准确记录下水样体积),取水样后测量工作水深的变化。

6、将每一种沉淀时间的两个水样做平行试验,用已在烘箱内烘干并称量过的滤纸抽滤,过滤后,再把滤纸放入已准确称量的带盖称量瓶中,在105~110烘干箱内烘干后称量,滤纸的增重即为水样中悬浮物的重量。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方案任务书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方案任务书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方案任务书给排水14级《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深度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培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在设计、计算、绘图等方面得到锻炼。

针对一座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厂,要求对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确定污水厂的平面布置,最后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和污水处理厂流程图)。

设计深度为初步设计深度。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2、基本资料(1 )污水水量及水质污水处理水量:30000+50000 x ________ %(m3/d)(横线上的数为学号末尾两位数)污水水质:COD cr =350+200 x _______ %(mg/L), BOD 5 =220mg/L ,SS =250mg/L ,氨氮=15mg/L。

(横线上的数为学号末尾两位数)(2 )处理要求城市污水经处理后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级标准,即:COD^<60mg/L , BOD5 <20mg/L , SS <20mg/L,氨氮W5mg/L。

(3)处理工艺流程污水拟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

(4 )气象及水文资料风向:多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水文:降水量多年平均为每年728mm;蒸发量多年平均为每年1200mm ;地下水位,地面下6~7m。

年平均水温:20 C。

(5 )厂区地形污水厂选址区域海拔标高在19~21m左右,平均地面标高为20m。

平均地面坡度为0.3 %o?0.5%o ,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厂区征地面积为东西长224m,南北长276m。

3、设计内容(1)对工艺构筑物选型作说明;(2)主要处理设施的工艺计算;(3)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4)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的绘制。

4、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2)设计图纸: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和工艺流程图各一张。

水质工程学综合实验

水质工程学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实验A/A/O工艺实验报告姓名:喻成虎学号:1020105126班级:给排1011实验时间:2013.12.13--2013.12.191.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并掌握生活污水处理中所要用到的处理工艺及其流程;2.加深理解污水处理中各处理工序的主要原理,了解对整套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调试、运行、控制方法;3.回顾水质工程学实验中和课本中所掌握的各项水质指标的测定方法;4.学习和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按方案完成实验;5.通过设计性实验,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和提高专业创新能力,达到理论联系生产实际的目的;6.要求掌握的技能和知识点:水处理实验方案的编制要点,浊度仪、pH计、溶解氧仪等的正确使用和操作;取样方法;实验数据记录、整理和分析方法。

2.实验原理生活污水中一般都含有较多的杂质和砂粒,有可能会对后面设施造成堵塞、於积等,因此在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必须先使原污水通过粗格栅,将较大颗粒的杂质去除,然后经污水提升泵提升后通过细格栅或者筛率器,并进入沉砂池以便进一步去除更多的杂质。

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即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

一级处理后的出水进行二级处理,即生化处理。

污水生化处理主要考核的指标为BOD、COD、氨氮、总磷、总氮等,一般CASS池和A/A/O池等都能实现这几个目标。

处理后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

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以上是一个完整的实验流程,但在我们的这次实验中只涉及到二沉池的前端,之后因实验设备的不完整而未做。

以下是本组实验处理流程:污水→沉砂池→集水井→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竖流沉淀池→出水内循环回流污泥剩余污泥厌氧 磷释放缺氧 脱氮好氧BOD 去除,吸收磷,硝化平流沉砂池定容池加药消毒池终沉池二沉池初沉池实验的流程示意图3.实验装置和仪器3.1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 (1)实验装置:贮水箱、提升水泵、流量计、集水井、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清水池等。

水质工程学(二)实验指导书1

水质工程学(二)实验指导书1

实验一颗粒自由沉淀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自由沉淀的概念、特点及规律的理解;(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方法,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并绘制沉降曲线。

(3)求出指定沉淀时间的总沉降率。

二、[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沉淀是借重力从液体中去除固体颗粒的一种过程,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性质可将沉淀过程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四类。

颗粒的自由沉淀指的是颗粒在沉淀的过程中,颗粒之间不互相干扰、碰撞,呈单颗粒状态,各自独立的完成的沉淀过程。

自由沉淀有两个含义:(1)颗粒沉淀过程中不受器壁干扰影响;(2)颗粒沉降时,不受其他颗粒的影响。

当颗粒与器壁的距离大于50d (d为颗粒的直径)时就不受器壁的干扰。

当污泥浓度小于5000mg/l时就可假设颗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

颗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以及底浓度污水在初沉池中的沉降过程均是自由沉淀。

自由沉淀过程可以由斯笃克斯公式(stokes)进行描述。

但对沉淀的效果、特性的研究,通常要通过沉淀实验来实现。

实验在沉淀柱(见图1)中进行。

取一定直径、一定高度的沉淀柱,在沉淀柱中下部设有取样口,将已知悬浮物浓度Co的水样注入沉淀柱,取样口上水深为h o,在搅拌均匀后开始沉淀实验,并开始计时,经沉淀时间t1,t2,…t i从取样口取一定体积水样,分别记下取样口高度h,分析各水样的悬浮物浓度C1,C2,…,C i,从而通过公式计算颗粒的去除百分率。

η=0c c c i×100%式中η——颗粒被去掉百分率;Co ,Ci ——原水、t i 时刻悬浮物质量浓度(mg/l ) 同时计算p=c c i ×100%式中Co ,Ci 同上;p ——称为悬浮物剩余百分数。

通过下式计算沉淀速率,即u=it h 0×6010式中 u ——沉淀速率(mm/s ); h o ——取样口高度(cm ); t i ——沉淀时间(min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1) 沉淀装置(沉淀柱,储水箱,水泵) (2) 秒表(3) 分析天平 (4) 恒温烘箱 (5) 干燥器(6) 小烧杯100ml 9个 (7) 量筒100ml 4个 (8) 定量滤纸若干 (9) 漏斗9个 (10)玻璃棒若干四、[实验操作步骤](1) 称量已烘干并恒温的小烧杯和滤纸重量;(2) 将实验用水倒入水池中,用机械搅拌装置将水样搅拌,数分钟后开启阀门向沉淀柱中注入水样;(3) 同时用量筒取样约100ml ,记录所取原水样体积,移入小烧杯,过滤、烘干、称量。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 曝气充氧实验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氧转移机理及影响因素。

(2)学会图解法求曝气设备氧总转移系数K La 方法。

(3)了解掌握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氧气设备的作用是使氧气、活性污泥、营养物三者充分混合,使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促使氧气从气相转移到液相,从液相转移到活性污泥上,保证微生物有足够的氧进行物质代谢。

由于氧的供给是保证生化处理过程正常进行的主要因素,因此工程设计人员通常通过实验来评价曝气设备的供氧能力。

根据氧转移基本方程)(c c K dtdcs La -=积分整理后,所得到的氧总转移系数表达式为ts s La c c c c t K --=ln 303.2。

式中:K La —— 总转移系数,h -1; t —— 曝气时间,h ; c s —— 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c 0 —— 曝气筒内初始溶解氧浓度mg/L ,本实验中t=0时,c 0 =0 ; c t ——t 时刻曝气筒内溶解氧浓度mg/L ;整理得t Kc c c c La t s s •=--303.2ln0,以t s s c c c c --0ln 为纵坐标,t 为横坐标绘制直线,通过图解法求得直线斜率可以确定K La 值。

本实验采用间歇非稳态法,即实验过程中不进水也不出水的清水实验对充氧性能进行测定。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溶解氧侧定仪。

(2)空气压缩机。

(3)曝气筒,内径18.5cm ,有效水深为2.2m 。

(4)搅拌器。

(5)秒表。

(6)分析天平。

四、实验用试剂(1)脱氧剂:无水亚硫酸钠。

(2)催化剂:氧化钻(0.1mg/L)。

五、实验操作步骤(1)向曝气筒中注入清水至2.2m ,取水样测得水中溶解氧值5.66mg/L ,并根据溶解氧浓度公式确定水中溶解氧量: L m H d V 1.590591.02.2)1005.18(44322==⨯⨯=⨯=ππmg V C G 506.3341.5966.5=⨯=•=(2)计算脱氧剂无水硫酸钠用量其反应式为由方程式得81252322422==SO Na O ,即亚硫酸钠的用量可以由下式计算8)5.1~1.1(⨯=G g ,其中(1.1~1.5)为安全系数,通常取1.5,则g mg G g 014.4072.40148506.3345.185.1==⨯⨯=⨯=(3)计算催化剂用量。

水质工程学(Ⅱ)课后思考题及练习题-更多文档分类

水质工程学(Ⅱ)课后思考题及练习题-更多文档分类

《水质工程学(Ⅱ)》习题集第一篇废水处理总论一、思考题1、废水处理都包括哪些内容?2、什么是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3、废水的水质指标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含义?4、如何测定BOD5?需要注意些什么?5、什么是氧垂曲线?有什么工程意义?6、如何确定废水的处理程度?7、废水处理方法都有哪些?8、简述城市和工业废水处理的典型工艺流程。

第二篇废水的物化处理理论与技术一、思考题1.简述格栅的基本形式和格栅的设计计算要点;2.简述筛网的作用和设计布置原则;3.如何计算水质水量调节池的容积;4.水质水量调节池的布置方式。

5.沉淀的分类与特点:自由、絮凝与拥挤沉淀;6.用自由沉淀的理论描述方法—Stokes 公式,注意Re的适用范围;7.颗粒沉淀试验方法与沉淀效率计算方法—(不同沉淀类型);8.简述表面负荷(q)与截留速率u0的关系,沉淀池大小计算方法;9.理想沉淀池的工作模型与工艺计算—表面负荷(q)与截留速率u0的关系,沉淀池大小计算;10.区别沉淀池的类型、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斜流式;11.除油的和破乳的原理、工作过程和工艺设计;12.离心分离的原理主要工艺形式;13.什么是MBR?说明其原理、工艺形式和技术特点;14.简述混凝、吸附、离子交换和萃取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原理和工艺特点;15.说明废水的氧化还原处理的技术原理、方法和工艺特点;二、练习题1.某城市污水厂最大设计流量Qmax=2450m3/h,设计人口N=34万,试设计格栅、曝气沉砂池和平流沉淀池,给出详细计算说明和草图,并分别绘制各个构筑物工艺图。

2.平流沉淀池设计流量为720m3/h。

要求沉速等于和大于0.4mm/s的颗粒全部去除。

试按理想沉淀条件,求:所需沉淀池平面积为多少m3?沉速为0.1mm/s的颗粒,可去除百分之几?3.已知颗粒密度ρ=2.65g/cm3,粒径d=0.45mm(按球形颗粒考虑),求该颗粒在20℃水中沉降速度为多少?4.已知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L=20m,池宽B=4m,池深H=2m。

13-水质工程学(II)

13-水质工程学(II)

13-水质工程学(II)本文主要介绍水质工程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水质参数的测定方法、水处理流程设计、常见水污染物的特性及处理方法等方面。

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可全面了解水质工程学的关键知识点。

水质参数的测定方法我们通常通过测定水质参数,来评估水的质量。

常用的水质参数包括 pH 值、浊度、溶解氧、氨氮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水质参数的测定方法:pH 值的测定方法pH 值是衡量溶液中酸性或碱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pH 值的测定可以采用电极法和指示剂法两种方法。

电极法通过pH计和具有pH敏感电极的仪器进行测量。

指示剂法则是将一定量的指示剂添加到样品中,观察其颜色变化,并根据颜色分析出 pH 值。

浊度的测定方法浊度指水中悬浮颗粒物的密度。

浊度的测定方法可以采用光散射法、比色法和沉淀法等多种方式。

其中,光散射法最常用。

其原理是将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照射于浊液中,经过悬浮物体的散射后,光线会被接收到,进而测定浊度。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溶解氧是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水质中的生态环境情况。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阴极极化法、荧光法和核素法等。

其中,阴极极化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可通过自旋转氧电极测定出溶解氧的含量。

氨氮的测定方法氨氮是水中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其测定方法通常采用磷酸钼酸铵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NH4+电极法和纳什反应法。

其中,磷酸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水处理流程设计水处理流程设计是水质工程学的一项核心任务。

其主要目的是将原始水转化为满足人类生活或工业需求的可用水。

处理方案的设计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原始水参数的分析和测定原始水参数的分析和测定是设计处理流程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原始水参数进行分析和测定,可以了解原始水的特性及其污染物类型,从而针对性地选择处理步骤和工艺。

预处理过程预处理过程旨在去除原始水中的杂质、分散物、悬浮物和有机物,减轻对后续处理设备和工艺的影响。

预处理的方式包括机械过滤、沉淀、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等。

长沙理工水质工程学实验指导01混凝实验

长沙理工水质工程学实验指导01混凝实验

水质工程学实验指导专业:给排水专业班级:指导老师:给排水实验室二○年月实验一混凝实验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净水作用及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

2.熟悉混凝搅拌机的操作。

3.确定混凝剂的最佳用量及其相应的PH值。

二、实验水样1.河水(天然或自配)。

2.某种工业废水(洗毛废水或染色废水)。

每组只选一种水样进行实验,互相观摩。

三、实验装置1.混凝搅拌机(无级变速25~150r/min)。

2.1000mL(800mL)烧杯。

3.转速表。

4.PH计(或精密PH试纸)。

5.温度计。

6.25mL小量筒。

7.有关测定水质的药剂和仪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测定水样的水温及水质(PH值、浑浊度或悬浮物、COD、BOD等)。

2.在烧杯中,各注入混合均匀的水样1000mL(也可以用800mL烧杯中注入500mL水样),将烧杯装入搅拌机,注意叶片在水中的相对位置应相同。

3.根据水样的性质,选择各个烧杯的加药量,并量入小量筒中准备投加。

4.开动搅拌机(混合搅拌速度为120~150 r/min),并同时在各烧杯中倒入混凝剂溶液,当达到预定混合时间(1~3min)后,立即按预定的反应搅拌速度(20~40r/min)将搅拌机速度降低。

在达到预定的反应时间(10~30 min)后,即停止搅拌。

5.在反应搅拌开始后,就注意观察各个烧杯中有无矾花产生、矾花大小及松散密实程度。

6.反应搅拌结束后,轻轻提取搅拌叶片(注意不要搅拌水样)进行静置沉淀20min。

注意矾花的沉淀情况。

7.沉淀时间到达后,同时取出各烧杯中的澄清水样测定有关水质指标,从而测定最佳投药量及相应的PH值或者推荐的投药量及相应的PH值。

并估计最佳或推荐投药量时的污泥沉降比。

8.如果所得结果不太理想而有必要调整PH值时,可在第7步所选定的投药量的基础上进行不同PH值的实验(PH值可用NaOH或H2SO4调整),从而求得较好的PH值。

再进行综合考虑,得出最佳投药量和PH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工程学II实验指导书榆林学院污水处理实验室2011年9月学生实验守则水质工程学实验目的在于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验证,增强动手能力、掌握操作技能、测量方法和培养分析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成果及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进行水质工程学实验必须遵守:一、遵守上课时间,不得迟到及无故缺课。

因故不能上课者必须及时请假并进行补课。

二、实验课前必须预习实验讲义中有关内容,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设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记录表格等。

三、进入实验室内必须严肃认真、不得喧哗。

不得乱动其它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

四、开始实验之前,要先对照实物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弄清实验步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再进行实验。

实验小组成员应互相配合,精心操作、细心观察、认真进行数据测量。

五、实验过程中应按照教师要求及时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认真整理,以便检验实验的正确性。

六、爱护仪器设备和其它公共财物,如有损坏,应查清责任,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视损失情况酌情赔偿。

七、实验完毕应报告指导教师,经许可后将仪器设备恢复原状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八、实验报告应力求书写工整,图表清晰,成果正确。

并写上同实验小组成员的名称,以便教师检验。

目录实验一混凝实验 (1)实验二曝气设备充氧实验 (5)实验三小区污水处理及水中回用实验 (9)实验四工业废水处理流程实验 (12)实验一 混凝实验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负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表面水化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不能依靠其自身的重力而发生自然下沉,而向这种水中投加混凝剂,通过电性中和或吸附架桥作用,而使胶粒脱稳,颗粒相互凝聚在一起形成矾花。

混凝处理的效果不仅与混凝剂的投量有关,同时还与被处理水的PH 、水温及处理过程中的水力条件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 实验目的:1. 掌握水和废水混凝处理中最佳混凝条件(投药量、pH 及水力条件)的确定方法。

2. 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3. 了解混凝过程中凝聚和絮凝的作用及其表现特征。

4. 了解絮体的产生及其聚集增大的基本过程。

5. 深入理解不同混凝剂混凝效果的差别及pH 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2. 实验原理: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的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是胶体颗粒长期处于稳定的分散悬浮状态的主要原因,胶粒所带的电荷即电动电位称ξ电位,ξ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及胶体颗粒的稳定性程度,胶粒的ξ电位越高,胶体颗粒的稳定性越高。

胶体颗粒的ξ电位通过在一定外加电压下带电颗粒的电泳迁移率计算:HDK πημξ=式中:K ——微粒形状系数,对于圆球体6=K ;π ——系数,为3.1416; η——水的粘度(Pa ·S ),(此取S Pa ⋅=-110η);μ ——颗粒电泳迁移率(cm V s m ///μ);H ——电场强度梯度(V/cm );D ——水的介电常数D 水=8.1。

通常,ξ电位一般值在10-200mv 之间,一般天然水体中胶体颗粒的ξ电位约在-30mv 以上,投加混凝剂以后,只要该电位降至-15mv 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相反,ξ电位降为0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效果。

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的效果。

投加量不足或投加量过多,均不能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

不同水质对应的最优混凝剂投加量也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确定。

向被处理水中投加混凝剂(如Al2(SO4)3)后,生成Al(Ⅲ)化合物对胶体颗粒的脱稳效果不仅受投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影响,同时还受水PH的影响。

若PH<4,则混凝剂的水解受到限制,其水解产物中高分子多核多羟基物质的含量很少,絮凝作用很差;如水PH>8-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而生成带负电荷,不能发挥很好混凝效果的络合离子。

水力条件对混凝效果有重大的影响,水中投加混凝剂后,胶体颗粒发生凝聚而脱稳,之后相互聚集,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最后长大至能发生自然沉淀的程度。

在此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水流的混合条件,在凝聚阶段,要求在投加混凝剂的同时,使水流具有强烈的混合作用,以便所投加的混凝剂能在较短时间内扩散到整个被处理水体中,起压缩双电层作用,降低胶体颗粒的 电位,而是其脱稳,此阶段所需延续的时间仅为几十秒钟,最长不超过2min。

絮凝(混合)阶段结束以后,脱稳的颗粒即开始相互接触、聚合。

此阶段要求水流具有由强至弱的混合强度。

以一方面保证脱稳的颗粒间相互接触的机率,另一方面防止已形成的絮体被水力剪切作用而打破,一般要求混合速度由大变小,通常可用G值和GT值来反映沉淀的效果,G值一般控制在70~20,GT值为104-105之间为宜。

3.实验仪器、装置实验搅拌机示意图1——电机2——烧杯3——搅拌桨4——传动齿轮六联搅拌器、光电式浊度仪、1000ml烧杯6个、吸管(1ml、2ml、5ml)各6支、10L水桶1个、秒表、Al2(SO4)3混凝剂(10g/l)500ml、NaOH溶液、HCL溶液、滴管、精密pH试纸、普通滤纸若干、200ml烧杯6只、50ml注射器1个、原水水样1桶4.实验内容以及步骤:A)确定最佳混凝剂和最小投药量1、测定原水特征(水温、pH、浊度)2、取2个1000ml烧杯,将其置于搅拌仪上,向烧杯中各注入600ml原水,启动搅拌仪,使搅拌仪处于慢速搅拌状态,向烧杯中投加已配置的Al2(SO4)3和FeCl3混凝剂,直至杯中出现矾花为止,此时的混凝剂投量即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量。

静沉10分钟,观察矾花的形成,并判断最佳混凝剂。

B)测定最佳投药量1、取6个1000ml烧杯并依次分别编号(1~6)并将他们按顺序安放在搅拌仪上。

2、根据A确定的混凝剂的最小投量,取最小投量为1号杯的投加量;取最小投加量的4倍作为6号杯的投加量。

2~5烧杯为最小投量的1.25、1.5、2.0、3.0倍。

3、各组用吸管一一对应将上述混凝剂量移入6个编号(1~6)的小试管中,备用。

4、开启搅拌仪,使其使用搅拌的快速而剧烈的混合状态,同时将3中所备的混凝剂一一对应加入烧杯中,并同时开始计时,进行快速混合,转速约300r/min,1min快速混合结束后,调节搅拌仪转速至中速,转速约150r/min,3min。

最后慢速搅拌,转速为50r/min,8min。

5、关闭搅拌仪,静置5min,用50ml注射器,分别从烧杯中取上清液,立即用浊度仪分别测定水浊度,并记录。

6、分析浊度与投加量的关系,找出相应的最佳投药量。

5.实验记录:(A)、原水浊度________NTU 原水pH________Al2(SO4)3最小投药量_____ml Fecl3最小投药量_____ml选定的最佳混凝剂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B)、测定最佳投药量作出水浊度对投加量的曲线图。

6.实验思考1.简述影响混凝的几个主要因素;2.产生误差的原因及改进意见。

实验二 曝气设备充氧实验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中曝气设备的作用是将空气充入混合液中,使水、气、固三者充分混合,以满足微生物代谢所需的氧气。

而评定曝气设备氧的转移效果,通常可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测试。

因而工程设计人员和操作管理人员常需通过实验测定氧的总转移系数K La ,评价曝气设备充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1. 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曝气充氧的机理及影响;2、了解掌握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测定的方法。

2. 实验原理本实验选用不稳定状态下的曝气试验。

实验过程中水样中溶解氧的浓度是变化的,由零到饱和浓度随时间而增加,并在达到饱和浓度是水中的DO 值保持恒定。

假定这个过程中液体是完全混合的,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可以用下式表示:)(C C K dtdC s La -= 式中: dtdC ——氧转移速率(mg/h ) KLa ——氧的总转移系数(1/h );KLa 可以认为是一混合系数。

它的倒数表示使水中的溶解氧由C 变到Cs 所需要的时间,使气液界面阻力和街面面积的函数。

Cs ——实验条件下自来水(或污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 )C ——相应于某一时刻t 的溶解氧浓度(mg/l )将上式积分得ln(Cs –C)=–KLa •t+常数上式表明,通过实验测得Cs 和相应于每一时刻t 的溶解氧C 值后,绘制ln(Cs –C)与t 的关系曲线,其斜率即KLa (见下图)ln(Cs-C)(mg/l)ln(Cs–C)与t的关系曲线图3.实验装置与设备本实验所用实验装置为自制的曝气槽系统,包括有机玻璃曝气槽、溶氧仪和充氧泵等设备(见下图)。

曝气实验装置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溶氧仪、10升清水桶、无水亚硫酸钠、曝气装置、充氧泵、量筒、烧杯、精密pH试纸。

4.实验内容及步骤1.向有机玻璃塔内灌满自来水,测定水样体积2.由水温查处实验条件水样溶解氧饱和值Cs, 并根据Cs和V求投药量,然后投药脱氧。

①脱氧剂无水亚硫酸钠的用量计算。

Na2SO3,每的理论用量为水中溶解氧量的8倍,而水中有部分杂质会消耗Na2SO3,故实际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5倍。

Na 2SO3,每次投药量式中:W——无水亚硫酸钠投加量,g;Cs——实验时水温条件下饱和溶解氧值,mg/L;V ——水样体积,m3。

②根据水样体积V确定催化剂CoCl l2,·6H2O的投加量。

经验证明,清水中有效钴离子浓度约0.4mg/L为好单位水样投加钴盐量为:本实验所需投加钴盐为:1.6V (g)V ——水样体积,m3。

③加药时,须将脱氧剂和催化剂用温开水化开,均匀倒入曝气塔内,并开启风机进行微气搅动使其混合,进行脱氧。

3.当清水脱氧至零时,再开大气量进行曝气,并计时。

每隔0.5分钟测定一次溶解氧值,记录对应时间下的DO浓度,直到数值不在变化达到饱和为止。

4.关闭充氧泵和溶氧仪,拔出探头。

5.作出清水曝气实验所得的ln(Cs–C)与t的关系曲线,确定K La值。

5.实验及计算值模型曝气池内径D=_______m 高度H=_______m 体积V=_______m3 pH__________________; 水温_________________;无水亚硫酸钠投加量_________g氯化钴投加量________g(1)计算氧总转移系数KLa(T)。

C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l)K L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h)ln(Cs–C)与t的关系曲线图:(2)计算温度修正系数K,根据KLa(T),求氧总转移系数KLa(20)K=1.024(20-T)KLa(20)=K·KLa(T)= 1.024(20-T)×KLa(T)(3)计算充氧设备充氧能量EL。

EL= KLa(20)·Cs kgO2/h·m3式中:Cs—1atm下,20℃时溶解氧饱和值,Cs=9.17mg/L6.实验思考1.氧总转移系数KLa的意义;2.氧转移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