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补充条约:

(1)1843年《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一、英法侵华与火烧圆明园

1.原因:

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英)和“马神甫事件”(法)。

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条约

(1)英法美俄:《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2)英法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4.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抢劫、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增加赔款额。

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瑷珲条约》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三、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一、原因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剥削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二、经过

1.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2.开始的标志——金田起义:1851年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

3.定都天京:攻占南京

4.《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目的: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评价: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5.北伐和西征:

目的: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概况:北伐军全军覆没,西征取得胜利。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6.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7.调整与改革:

(1)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

(2)洪仁玕《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经、文、外交主张。

8.天京陷落:1864年夏,湘军攻陷天京。(标志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三、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积极性: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局限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第二单元近代化早期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洋务运动(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1)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进步性: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7.失败的根本原因: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8.启示:学习西方,不仅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

1.导火线:三国干涉还辽,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表现:列强划分“势力范围”(时局图);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第6课戊戌变法(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一、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

三、结果:失败。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戊戌六君子”。

四、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五、变法失败的原因:

顽固派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一、义和团运动

1.口号:“扶清灭洋”——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2.结果:中外联合绞杀。

3.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遭到拒绝。

2.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性质: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二、同盟会

1.成立条件:(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代表作有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

二、辛亥革命的评价

1.性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进步性: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资产阶级软弱,不敢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

2.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干涉并与袁世凯相勾结

四、辛亥革命的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经过:1911年12月,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2.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2.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2.颁布:1912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内容: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

4.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