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教案

人教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诗经》两首《采薇》教案【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4、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

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

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二、了解《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诗经两首(伐檀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中的两首诗;(2)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的意义;(2)学会欣赏《诗经》中的优秀诗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3)运用所学知识,学会评价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的魅力,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2)认识《诗经》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意义,学会借鉴和传承;(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字词解释和句意理解;2.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分析;3.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汉语词语的准确理解;2. 诗中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利用案例分析法,剖析诗中的关键词句;3. 采用比较阅读法,让学生了解《诗经》的特点;4.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5. 采用情境教学法,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3. 合作探讨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4. 赏析诗句教师挑选诗中的优秀诗句,进行详细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六、教学反思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经》两首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对诗句赏析的写作能力;4.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如思维敏捷性、合作意识等。

八、教学拓展1. 推荐其他《诗经》中的优秀诗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经》的魅力;2. 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了解古代诗歌创作的背景;3. 开展诗歌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诗经》两首优秀教案(精选5篇)

《诗经》两首优秀教案(精选5篇)

•••••••••••••••••《诗经》两首优秀教案(精选5篇)《诗经》两首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两首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经》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初步了解赋比兴的手法。

3、了解朗读四言诗的节奏,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德育目标1、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诗经》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及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1、朗读2、点拨、讨论3、欣赏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关雎》[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欣赏,把握诗意。

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论语》中曾记载,孔子教育他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里所说的诗是指《诗经》。

意思是说,不学《诗经》,(在生活交往中)就不会说话。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朗读录音,注意正音。

关关雎鸠jūjiū窈窕淑女yaǒtiaǒ君子好逑hoqiú参差荇菜cēncī左右芼之mào寤寐求之wùmèi琴瑟友之sè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高一语文下册《《诗经》两首》教案

高一语文下册《《诗经》两首》教案

《诗经》两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并背诵《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两首诗。

理解两首诗的文学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

掌握诗歌的基本解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究两首诗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关雎》和《蒹葭》的文学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

诗歌的基本解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三、教学难点两首诗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式。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关雎》1.导入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和地位。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诗经》吗?知道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山之作吗?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关雎》,感知诗歌内容。

提问: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关雎》的主题和情感。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它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4.赏析诗歌分析《关雎》的艺术特色,如比兴、重章叠句等。

提问:请大家举例说明这首诗中的比兴手法。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蒹葭》1.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雎》,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蒹葭》,你们对这首诗有什么了解?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蒹葭》,感知诗歌内容。

提问: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蒹葭》的主题和情感。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它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4.对比分析将《关雎》和《蒹葭》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

提问:请大家从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对比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

5.赏析诗歌分析《蒹葭》的艺术特色,如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等。

提问:请大家举例说明这首诗中的情景交融手法。

6.课堂小结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觉得这两首诗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诗经》中的其他作品,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教案

人教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通过三首诗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

4、了解卫、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采薇【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前提详解1、作者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

《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305篇,孔子皆歌弦之。

”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

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

《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

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相关资料《诗经》的语言特点《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语文《诗经》两首教案1第一课时一、《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有关常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特点;3.领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艺术技巧二、《诗经》两首教学重点1.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和比兴的艺术手法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三、《诗经》两首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四、教学过程1.导入课堂(放ppt)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

2.关于《诗经》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P90的注释。

2)教师提问: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现存诗______首。

b)《诗经》最初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时候被尊为儒家经典后,才有《诗经》之称。

c)《诗经》的六义是___________?从内容角度分析,《诗经》可分为___,__,___。

从表现手法角度,分为___,__,___。

3.放《静女》录音,字词梳理读音: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积累词汇:其:副词,多么。

姝:美丽。

俟:等候。

于:在。

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

蜘蹰:犹豫徘徊。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红色。

炜:鲜亮的光彩。

怿:喜爱。

牧:郊外田野。

荑:茅草芽。

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恋,婚姻的习俗。

《诗经》两首教学教案

《诗经》两首教学教案

《诗经》两首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中的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

(3)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两首诗歌的意义。

(2)运用比较方法,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点。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中的美感和艺术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阅读兴趣。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经》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

(3)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教学难点:(1)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3)对《诗经》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经》的两首诗歌,掌握其内容、主题和表现手法。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诗歌,了解其基本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

(3)准备笔记本,记录课堂笔记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诗经》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两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歌,注意语音和节奏的准确性。

(2)鼓励学生背诵两首诗歌,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3. 文本分析:(1)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2)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点,探讨其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4. 讨论与思考:(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诗经》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经》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经》两首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经》两首教案教学设计1《诗经》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的《诗经》,其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都备受推崇。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文学作品,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以《诗经》中的两首诗歌《关雎》和《白雪》为例,探讨如何设计一堂富有趣味性和深度的《诗经》教学课程。

一、课堂设计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关雎》和《白雪》这两首诗歌,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了解诗歌的结构、韵律特征和诗歌的艺术手法;(2)对两首诗歌进行深入解读,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3)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感性理解和创造性的表达,写出自己的诗歌。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关雎》和《白雪》的阅读和诵读(2)《关雎》和《白雪》的讲解和解读(3)学生自主创作诗歌(4)讨论和分享1.3 教学步骤Step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诗经》?发现《诗经》整体氛围,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Step2 熟悉《关雎》和《白雪》的诗歌形式对两首诗歌进行介绍,包括结构、韵律特征和艺术手法Step3 理解《关雎》和《白雪》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通过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两首诗歌的情感和意义,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讨论, 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Step4 学生自主创作诗歌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感受,采用《关雎》和《白雪》的韵律和结构形式,自主创作诗歌,分享给全班同学。

对于写不出来的同学,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写作方法。

Step5 总结和讨论展示学生的自主创作,进行分享和讨论,互相评价。

理解《关雎》和《白雪》的精髓,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二、课后设计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关雎》和《白雪》产生良好的记忆和深入理解,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以下任务:(1)继续阅读《诗经》,了解更多的古代诗歌和文化;(2)对所写的自主诗歌进行修改和完善;(3)进行阅读笔记和感悟的整理。

《诗经二首》教案3篇

《诗经二首》教案3篇

《诗经二首》教案3篇《诗经二首》教案1学习目标1、能说出《诗经》的基本常识,感受其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2、能说出两首诗表达的美好情感,当堂背诵两首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学习1、查阅《诗经》的相关资料,了解与之有关的文学常识。

2、熟读两首诗,对照注释理解大意,在有疑问之处作记号。

课堂学习导入:(背景音乐《在水一方》)爱情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作品的一大主题。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广为后人引用,“在水一方”被琼瑶作为书名,后又写成歌,而它们都出自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这熏陶了不计其数的文人的儒家经典。

一、《诗经》知多少学生交流查阅的相关资料,整理成百字以内的简介。

学生发言,补充。

教师总结相关文学常识。

(如:《五经》、“六义”)二、四读《关雎》一读:读通诗句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请一位学生朗读全诗,再由其他学生纠正字音、停顿上的错误。

齐读全诗。

二读:读懂诗意对照注释再读诗句,在小组中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并进行讨论,小组推选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教师在其间做好启发、指导工作,纠正学生错误,肯定学生言之有理的个性化理解。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诗。

三读:体会情感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句,注意诗句的重音、节奏。

小组推荐的代表参加朗读比赛,学生评委评论是否读出感情,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教师在其间作好必要的提点。

在古乐的配合中优胜者领读一段,其余的段落由全体学生齐读。

四读:品味诗韵讨论:这首诗的魅力在哪里?可从内容、写作多方面分析。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背诵全诗。

三、自读《蒹葭》依照四读《关雎》的方法(读通诗句-读懂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诗韵)自读《蒹葭》。

四、背诵两首诗个别背诵、小组背诵、齐背相结合。

课后作业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1.在《关雎》《蒹葭》中任选一首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学评论。

2.用优美的语言改写《关雎》或《蒹葭》中任意一段。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伐檀》和《硕鼠》两首诗;(2)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的内容和意义;(2)学会欣赏《诗经》中的比兴、赋、比等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敬畏之心;(2)理解《诗经》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学会在生活中关注社会现象,用文学的力量呼唤社会公平与正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伐檀》和《硕鼠》两首诗;(2)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把握《诗经》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和词语含义;(2)深入解读两首诗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3)欣赏《诗经》中的比兴、赋、比等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激发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伐檀》和《硕鼠》两首诗,感受其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字词含义,疏通文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2)举例分析《诗经》中的比兴、赋、比等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经》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敬畏之心;(2)引导学生关注《诗经》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中的两首诗《伐檀》和《硕鼠》;(2)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把握其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对比等;(4)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深入解读《诗经》中的两首诗;(2)运用文本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寓意;(3)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的文学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领悟诗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3)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诗经》中的两首诗;(2)理解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4)掌握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词语释义;(2)深入解读诗中的寓意和哲理;(3)运用文本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经》的背景和地位;(2)介绍两首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2)学生通过注释和词典,自主解决生词和古文释义;(3)学生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和指导,总结诗中的修辞特点和意象寓意。

4. 探究学习:(1)学生深入解读诗中的寓意和哲理;(2)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两首诗的异同;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表现;(2)强调诗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两首诗。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首诗《伐檀》和《硕鼠》;3. 深入解读诗中的寓意和哲理,思考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4.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高中语文《第4课 诗经 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4课 诗经 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4《诗经》两首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积累字词,把握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含义,并熟练朗读背诵。

2. 理解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 合作并探究,理清课文大意与结构。

2. 情感交流,比较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树立正确的感情观。

教学重难点:赋比兴所对应的作者感情变化。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上一课时的学习了解了诗经的基本知识,对“赋比兴”有了一定意义的了解,对诗歌字词、基本内容也有了了解,对课文较为熟悉,但是对本诗的思想内涵,作者的情感分析、深层理解尚不够。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几千年前的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了这么一句话,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怨”这个字可以解释为讽谏时政、批判社会,也可以从小处解释为抒发悲怨。

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氓》,看看抒情女主人公在文中到底抒发了什么样的悲怨。

首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怨”的句子。

二.“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原想同你(“你”是谁?——氓)白头偕老,但白头到老的心愿让我怨恨。

作者在这里提到了“怨恨”,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时也将这篇文章定义为了“怨妇诗”(板书)有句话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今天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弄明白这个怨到底起于何时、源于何事、归于何处。

1. 首先,怨起于何时?作者一开始就对氓产生怨恨了吗?生:没有。

他俩原来感情怎么样?——很好(让我们齐读一二段,看看他们感情好在什么地方)大家读这两段的时候,我突然有一个奇怪的念头,我们可不可以猜测一下,文章开始时女子的年龄大概是?——(学生可能有多种答案)总的来说,就是年轻。

那么我们能不能从书中找出依据来证明?书中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都提到了一种植物——桑树,写桑树的叶子由新鲜润泽到枯黄陨落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呢?我们联系一下上节课讲过的诗经六艺中的表现手法——赋比兴,什么是赋,赋是铺陈其事,什么是比——以彼物比此物,简单说就是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简单理解为联想。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诗经两首(伐檀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伐檀》和《硕鼠》两首诗。

(2)理解《诗经》的背景知识,包括其历史、文学和文化意义。

(3)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文学特色和艺术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诗经》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文本分析、比较分析和历史文化研究等方法,深入探讨两首诗的内涵和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引导学生从《诗经》中汲取智慧,思考人生和社会的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经》的背景知识,包括其历史、文学和文化意义。

2. 《伐檀》和《硕鼠》两首诗的主题思想、文学特色和艺术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经》中的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诗经》中的意象、象征和隐喻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经》原文和相关注释、译文、研究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诗经》相关内容,了解《诗经》的基本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经》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伐檀》和《硕鼠》,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经》中的意象、象征和隐喻。

5. 课堂展示:学生代表展示对两首诗的分析和解读。

6.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进行点评,总结两首诗的艺术特色。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伐檀》和《硕鼠》为例,深入剖析《诗经》的艺术特色。

3. 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伐檀》和《硕鼠》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诗经两首(伐檀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伐檀》和《硕鼠》;(3)能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的内容;(2)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性;(3)培养热爱文学、珍惜友情、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意义和价值;2. 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汉语的理解和运用;2. 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入挖掘;3.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经》相关资料、参考译文、教学课件等;2. 学生准备:预习两首诗,了解诗歌背景,准备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的《伐檀》和《硕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参考译文,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赋、比、兴等;(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表达;(3)品味诗歌的艺术魅力。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公正与公平;(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两首诗的意义和价值。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两首诗;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诗经》教案(优秀5篇)

《诗经》教案(优秀5篇)

《诗经》教案(优秀5篇)《诗经》两首篇一教学目标1、识记古代文言实词,积累常用词意义。

2、用自己语言赏析诗歌,体会细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力描绘浪漫的爱情场景。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熟读课文老师查找有关图画和轻柔音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

《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

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入《关雎》,欣赏一场古人的爱情戏吧。

二、诵读,熟悉字音,结合注释掌握文意1、范读正音。

老师饱含情感朗诵或播放名家录音。

2、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个别诵读3、解释重点字词,掌握文意(关关、洲、窈窕、好逑、参差、流、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友、芼)三、共同研讨文意1、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学生创作并个别演示后,老师做总结示范:展示多媒体画面,并伴轻柔音乐,深情描绘: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

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

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

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

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2、《关雎》中有一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请找出。

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老师紧接着翻译此句)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

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

绵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3、爱慕之深,日夜思念,以致夜不成眠,可见相思之苦。

《诗经》两首 》教案

《诗经》两首 》教案

《诗经》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经》中的诗篇;(2)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题和情感;(3)分析《诗经》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的意义;(2)学会欣赏《诗经》的语言美、形式美和意蕴美;(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的魅力,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经》诗篇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分析《诗经》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3. 领悟《诗经》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经》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3. 对《诗经》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篇背景、字词含义、修辞手法等;2. 互动式教学:提问、讨论、分享,激发学生思考;3. 情境教学: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经》的美;4. 欣赏教学:引导学生品味《诗经》的语言、形象和情感。

五、教学内容:1. 《诗经》的简介:了解《诗经》的产生背景、地位和影响;2. 诗篇一:《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 诗篇二:《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黄鸟于飞。

);4. 诗篇三:《卷耳》(卷耳采采,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5. 诗篇四:《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6. 诗篇五:《兰曲》(兰曲兰叶,役夫执创设。

)。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经》的地位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诗篇朗读:让学生朗读诗篇,感受《诗经》的音韵美;3. 诗篇解析:分析诗篇的主题、情感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篇的理解和感悟;5. 诗篇翻译:讲解诗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课《诗经二首》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课《诗经二首》教案

《诗经·氓》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识记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特殊句式,体悟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熟语。

3、领悟主人公的情感。

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理解赋、比、兴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重点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手法1. 诵读法:2.讨论法: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氓》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有人说,婚姻是一座围城。

老师说,爱情是感性的,婚姻是理性的。

自古以来,爱情就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个主题为世人所歌颂。

纵观历史,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悔;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男孩跨骑竹马而来,围绕井栏旋转奔跑;小姑娘用手把玩着刚才从门前折回的青梅花枝。

)的浪漫;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取舍;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贞。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爱情有关的诗歌——《氓》二、指导诵读典型的四言诗,节奏韵律非常明显,注意二二节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三、词汇掌握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无—毋说—脱蚩—→媸泮—→畔匪—→非2.实词:将<请,愿> 即<走进,靠近> 愆<延误> 体<卦象> 咎<不吉利> 贿<财物,嫁妆>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感情一变再变。

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4、熟语: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兴:本义起床)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总角之交:幼年时的交情5.特殊句式:氓之蚩蚩: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匪来贸丝:省略主语尔兄弟不知:省略宾语之四、思考探究1、这首诗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从诗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这首诗写了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教案◎课前自主如果说中国的诗是浩瀚的海洋,那么《诗经》就是这片海洋的发源地;如果说中国的诗是高耸的山峰,那么《诗经》就是这座山峰的奠基石;如果说中国的诗是绚丽的花园,那么《诗经》就是这座花园里的奇葩。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又名《诗》《诗三百》《三百篇》。

自西汉武帝始称为《诗经》,意为诗歌的经典。

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风”。

“风”又叫“国风”,是当时各诸侯国的民歌。

因此有时又用“风”代指《诗经》。

“邶风”“卫风”就是“邶国的民歌”,“卫国的民歌”。

●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在表现手法上主要运用赋、比、兴手法。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赋”“比”“兴”和”风”“雅”“颂”合称“六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静女其殊踟蹰...卜筮愆期偕老...淇水汤汤美人之贻..2. 根据课文填空。

我彤管乘彼垣首踟蹰说女美士其行匪我期3. 解释下列词语:蚩蚩:愆期:复关:咎:无与士耽:其黄而陨:.二三其德:。

女也不爽:夙兴夜寐:不思其反: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一样的。

B.律诗、绝句、词、曲在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都有格律规定,都不能称为古体诗。

C.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D.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5、《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单概括情节。

6、《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7、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得到的最痛楚的认识是什么?◎堂上演练1、对下列注音进行判断并纠正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你无良媒来联系。
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相关图 片
求婚
毁坏、倒 连词, 借代,指住在复关的那
塌/乘墙彼垝垣来 ,以望个复人关。不见复关,泣
涕涟涟。既见复关,
财产, 财物
一载笑载言。尔卜尔灾筮祸,介体词无,咎介言词。,以 我边 一尔曾边···车·登··来那,缺以墙我上贿,迁遥。望复用 关盼把情郎。望穿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 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kuí)。 君子所 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 弭(mǐ)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为千古名句,有什么艺
1、术物魅力中?有我,意中生情,情景交融 2、一语相关,“柳”与“留”谐音 3、美好祝愿,“春常在” 4、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以春风杨柳灿
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哀景写乐情倍增 其乐,以风雪交加严寒酷冬衬托凯旋之乐。
第一章:男子求婚,
风骚
❖ 《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 源头;
❖ 《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 源头。
❖ 《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 “风骚”,后来,“风骚”借代文学才华。
《诗经》是我国诗第歌一部 总集。
收入从西周到春秋 时期30的5 诗歌
首汉。以前被称《为诗》《 诗或三百》

内容:风 雅 颂 表现手法赋:比 兴
三、整体感知
用于主谓 之间,取
《诗经·卫风·氓》
通“非”,

氓消之独蚩立性蚩,抱布不贸是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拖延愆期,子无愿请良,媒。将介把子词,无怒,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秋着以布为币期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
丝,找我商量婚姻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
泮。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诚样信恳子的誓旦第称旦二,人你,不思其反。了结反是 与不思你,偕亦老已当焉哉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 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
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 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 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第一章:男子求婚,

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
桑未落:
比喻女子年轻 貌美
比喻男子的钟 情
比于喻嗟恋鸠爱及新 婚兮的,甜美
无食桑
桑之落:
比喻女子年老 色衰
比喻男子始乱 终弃
比喻爱情的消
逝 女子不要沉 溺爱情
探究诗中男女主人公
的形象 婚前:生活幸福,善良、单
女主 纯、 善解人意(体贴)、
对(人公痴 比情)

温婚柔后:受尽苦辱,刚烈, 认婚识前清:醒“氓之蚩 蚩”“信誓旦旦”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 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 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 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所以采薇也借指隐居生活。
薇菜冒出
通“暮”
采薇采薇,薇地亦面作止。曰归曰归,岁
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
之采故薇。菜不啊遑采启薇居菜,,玁薇狁菜之刚故才。长出来。
(负 婚后:“二三其 心) 德”“至于暴矣”
合作探究 《氓》的爱情悲剧 谁承担主要责任?
文明 诚实 勤学 守纪
《氓》中的女子,在这之后的 生活会是怎么样呢?结合人物
性格特点,发挥想象,续写她 之后的生活。
语法现象
1、通假字 说——脱 泮——畔 于——旴
2、古今异义 (1)氓:古义指民众,百姓,课文指“那

卫 风 氓
·
卫风 ·氓
阅读课文
对照注解、译文 理解课文
学习目标
1、理清《氓》的故事情节 2、理解掌握比、兴的表现手法 3、分析把握女性形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习目标:
• 1、理解文中的重点 词语,读懂诗歌, 达到熟读成诵。
• 2、诵读文本,理解 内容,体会主人公 的情感变化
• 3、精读语句,分析 手法,感知人物形 象,进而关注女性
诗经六 义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诗经》是我国古现典实诗主歌义

源头。
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②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③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 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 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⑤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裴多菲
女子许婚(赋)
恋爱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
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
不要痴情
婚变 第(四比章、:兴控)告男子
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
苦楚与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 决 怨兴恨)和痛苦(赋、比、绝
热情 幸福
沉 痛 怨恨清 醒
课后练习第一题
的桑第未2落题:
桑之落
①比喻女子年轻貌 ①比喻女子年老
二、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记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的社会 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 又称“诗三百”。 相传《诗经》为孔子所 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 〈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 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 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 删汰选编而成的。

色衰
②比喻男子的钟情 ②比喻男子的始
③比喻恋爱及新婚 乱终弃
的甜美
③比喻爱情的消
于嗟 鸠兮, 无食

斑鸠贪食桑葚喻女子
沉溺喻爱情
探究《氓》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形

婚前:生活幸福 性格:
女主人 公
(痴
善良、单纯、善解人意 ( 婚体 后贴 :受)尽温耻顺辱、性格刚烈,
对 心)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

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
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诉男子移

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

年苦楚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

的怨恨痛苦(赋、 比、兴)

感情 基调 幸福 热情
沉 痛 怨 恨清 醒
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角度, 有何作用?
以“我”的口吻叙述, 采用对比手法。 在主人公的回忆叙 事抒情更能引起人 们对其不幸遭遇的 同情
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
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
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
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润泽的 叹息,“于”通
桑之未落样,子其叶沃“吁若” 。于嗟鸠兮,无
食桑葚!于嗟女兮,
无 耽桑与兮沉士,叶溺不耽未可!落说士密也之!又耽“脱兮繁说,”,通犹“又脱可”说嫩,解也。女之 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 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 馋。 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
个人”; 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
(2)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夙兴夜寐”中的“夙”和“夜”,分别指 在早 晨、在晚上 (2)使动用法 “士贰其行”“二三其德”中“贰”“二 三”。 (3)形容词用作名词 “三岁食贫”中的“贫”,贫苦生活
4、特殊句式
采 典故: 薇
苦的心情

艺术特点
1、重章叠句,旋律协调,音节和谐, 一 2、唱注三重叹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描 写 3、生情活景图景 交 4、融比兴。“彼尔维何?维常之 华。”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队 军马服饰之盛及声势之壮。棠棣 之花是兄弟之花,喻兄弟之情谊。 除此之外,棠棣之花两三朵为一 枝,喻其有携手共御外敌之心。
落 约数,指不确 水势很大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定的。多自数我徂尔,的三样岁子 食贫。淇水汤汤,往
溅湿渐罔桑湿,车极树浸帷,萎裳二谢。三女 其差 错叶也德落不。爽净,,士没准枯贰有其黄定行憔。士也 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 来,多年吃苦受寒贫。
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 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
始乱终弃

雨(yù)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 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yù)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当初离家出征时,杨柳低垂枝依依。如今战罢 回家来,雨雪纷纷漫天下。
行路艰难走得慢,饥渴交加真难熬。我的心中 多伤悲,没人知道我悲哀。
内容结
感情变化

一、(1-3)思归心情, 思乡之 难二归、之(4因-5)行役生活(戍战情卒们的民族
争三生、活(6))戍卒归途伤悲自痛归豪途感之

旦旦”
(负 心)
婚后:“二三其德”、“至 于暴矣”
采薇
典故: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 周栗,陷于首阳山,采薇而 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 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
莫止。 靡家靡室,玁

“暮”
狁(xiǎn)(yǔn)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 故。
采薇采薇,变薇老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已经长老了。说回家啊
说回家,十月已是小阳春。战事频仍没止息,
没难有上难空。闲彼 之歇尔 车下。维来何。?心维中常忧之愁华积。成彼病路,斯回何家?只君怕子
光又彩高月戎艳 又三车丽 大捷既什 什。驾么 么,花车四??牡棠将业棣帅业开乘。花坐岂真的敢烂战定车漫居。。?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