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提要: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

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数小正方体的活动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一)、走进乡村、加与减(一)、认识图形、加与减(二)、整理与复习(二)、美丽的植物园、统计、总复习二、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三、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四、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

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

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

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材分析这部分的教材是在学生已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有余数除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在用一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中,能够整除的是少数,有余数的是大量的。

因此,在除法试商时,要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

把这一部分内容学好,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除法,就为以后学习除法试商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例1、例2(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1)利用情境引出数学问题;(2)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各部分的含义。

教学时要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例3、例4(有余数除法)(1)利用情境引出数学问题(2)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感受余数的出现,并了解余数的含义;(3)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

例5(余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在具体计算过程中对比两种计算的结果,发现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计算法则。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正确的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习活动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获得自主的学习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1、重点:(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笔算有余数除法。

(2)余数和除法的关系,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

2、难点:(1)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及算理。

(2)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单位名称的写法。

3、关键:(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要抓住教材内在联系,进行一定的知识迁移。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对长度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由于千米是长度单位中最大的一个单位,学生要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难度较大。

而毫米是长度单位中较小的一个单位,学生在学习、生活实际中用得也比较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要求,学生只需“知道毫米”。

所以,本单元的导学重点在于体会千米的含义,建构1千米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1毫米有多长。

(2)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和毫米。

(4)能结合生活实际,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测一测等活动,体会1千米和1毫米有多长,建立正确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他人的帮助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测量活动的过程,并能克服。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第1课《你知道吗算盘》 (3)第一单元第2课《数数》 (10)第一单元第3课《写数读数》 (14)第一单元第4课《大小比较》 (17)第一单元第5课《较大数的估计》 (20)第一单元第6课《整理与复习》 (28)第二单元第1课《体验千米》 (31)第二单元第2课《体验千米》 (36)第三单元第1课《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41)第三单元第2课《参观南村养鸡场》 (47)第三单元第3课《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49)第三单元第4课《三位数的加法》 (58)第三单元第5课《三位数的减法》 (62)第三单元第6课《探索规律》 (66)第三单元第7课《问题解决》 (72)第三单元第8课《整理与复习》 (77)第四单元第1课《七巧板》 (80)第四单元第2课《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83)第四单元第3课《认识平行四边形》 (86)第四单元第4课《拼图》 (90)第五单元第1课《除法的竖式写法》 (94)第五单元第2课《有余数的除法》 (98)第六单元第1课《时、分、秒》 (102)第六单元第2课《问题解决》 (107)第六单元第3课《整理与复习》 (112)第七单元第1课《每天锻炼一小时》 (117)第七单元第2课《分一分》 (121)第七单元第3课《整理》 (126)第八单元第1课《万以内数的认识及三位数加减法》 (131)第八单元第2课《认识图形》 (136)第八单元第3课《常见的量》 (140)第八单元第4课《有余数的除法》 (144)第八单元第5课《收集与整理》 (150)第一单元第1课《你知道吗算盘》1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数数和记数。

2、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3、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名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算盘的热爱。

2学情分析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对于数的概念已有了简单的了解。

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100,加减法运算,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几何图形,分数,以及数据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认识数字1100,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2.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

3.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4. 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理解和运算,数据处理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几何图形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购物、测量长度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理解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及时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清晰、简洁、直观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2. 答案:(1)1/2 + 1/3 = 5/6;(2)2/5 1/5 = 1/5;(3)3/4 + 1/4 = 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如探索分数的其它运算规律,研究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转换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细节1. 认识数字1100:教学中需重点关注数字的读写能力,以及数字间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加减法运算:教学中需重点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内容概要☐学段课标☐教材解读☐教材的特色☐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具学具准备第一部分学段课标第一学段(1-3年级)一、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二、数学思考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三、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第二部分教材解读一、单元教学内容及容量全册教材共8个单元,其中穿插了3个数学实践活动,3个数学文化。

内容包括: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六单元时、分、秒,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第八单元总复习。

实践活动:学习“体验千米”、“参观南村养鸡场”、“每天锻炼1小时”。

数学文化:算盘、生活中的数学规律、七巧板。

教材编写遵循了《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各项要求,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4部分内容穿插安排、有机结合,体现了《课标》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要求,注意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利于儿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环境,注重学生体验数学的学习过程,使数学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 三是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算 法探索上
第六部分 教具学具准备
全册教材课件一套 计数器(数位应有5位) 算盘(教具) 七巧板 学生尺、三角板、钟面 钉子板(教具)、方格图(学具)
谢谢聆听!
全册教学难点
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 加减法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计算易出错 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 千米长度单位的建构 计算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
第三部分
全册教材的特色
1.选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现 实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1)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入新知识 的学习
为此教学注意三点
• 一是教学前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相应旧知识的掌握 情况,以此准确把握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
• 二是在新知识教学中要特别强调旧知识的迁移。 • 三是教师的讲解要放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
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
• 一是新旧知识间有本质区别,可以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如 三位数加减法 。
• 二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适当拓展的自主学习。如万以内 数的读写着力点就应把百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迁移到万以 内的数的读写中。
二 千米的认识3
四 认识图形4 七 收集与整理4
体验千米、参观南村养鸡场、 每天锻炼1小时6
八 总复习5+3
教材/课时 份量(%)
61%
11% 6% 9%
13%
有关二下教科书中的一些数据,猜一猜它们代表 什么?
106、8、20、65、27、177、
11、2、3、3、3、1
全册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单元) 三位数的加减法 (三单元)
• 二是分析形成难点的原因;如:中间有0的读法。 • 三是采取措施突破难点;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说课稿3.2.2 三位数的加法(连续进位)说课设计: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新课程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三位数的加法”的第二课时,教材39页—40页。

【教材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过加法计算,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为后面学习连续退位的减法作好铺垫。

根据教材的难易度分析,我把教材适当调整。

充分地利用有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三维一体的教学原则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计算连续进位的三位数进位加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思路,掌握它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提高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和别人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利用迁移类推学习连续进位加法,能进行正确计算。

难点:使学生能结合情景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因此在教学前我准备了一些配套的画面,以增强直观形象性,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而且学生之前已学过加法计算,并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在数学课堂上,孩子们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这些情况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设计理念。

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态度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地定为: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二)操作感知,自主探究;(三)巩固新知、达标检测;(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1-8)单元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1-8)单元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1-8)单元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第1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本单元导学内容分以下五个部分:1、数数。

通过数小棒和小正方体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千根小棒和一千个小正方体的模型,使学生对一千有初步的直观感受,并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发展学生的数感。

2、写数读数。

通过“试一试”、“写一写”、“读一读”等操作、表达、思考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3、大小比较。

通过“比一比”、“议一议”、“估一估”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4、较大数的估计。

通过“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整理与复习。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在问题,以及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建议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必须体现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

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

2、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在进行直观教学和操作活动时,把数一数,拨一拨等这些活动看成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

3、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老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在较大数的估计中,通过“猜支数”“一碗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使学生初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课时安排本单元用9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第2单元千米的认识本单元主要安排了认识千米、毫米和实践活动“体验千米”2个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有了米、厘米的认识,知道分米的基础上,进一步编排的关于测量内容中的最后2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西师版一、二年级教材分析及教学

西师版一、二年级教材分析及教学

表内乘法
表内乘法 (二上)
表内乘法 (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 1,2的乘法口诀 3的乘法口诀 4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表内乘法 (二)
6,7的乘法口诀 8,9的乘法口诀
(3)表内除法(二上)
表内除法 (二上)
分一分 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乘法口诀求商 倍的认识 问题解决
正式出现“问题解决”。
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
一上
我们身边的数 环保小卫士
赶场
一下 小小测量员

走进田园




有趣的数
一下 图形拼组
分一分
一下
体验千米 参观南村养鸡场 每天锻炼1时
第五部分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包括从数学角度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四个方面。 “从数学的角度”很重要,它要求一种数学的眼光,因此,课程应该创设 各种情境,让学生去观察、思考,使他们面对各种现象时都有机会“从数 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内著名教学流派和谐教学法 的创立者王敏勤教授曾经说过:“无论课程怎样改革,钻研教材,驾驭教 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深入其境方知教材别有洞天,品尝其味方知教材 魅力无限。”
一个人的学科知识,会影响到他的教学质量,从而最终影响到学生的 学习吗?答案只有两个字:是的。《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马立平著, 博士,定居美国,独立学者。张奠宙序“1999年甫一出版,便风靡美 国,……以至到了美国一些州和地区的小学数学老师人手一册的程度。”
四、探索规律(二下开始编排) 课标要求:探索简单情景下的变化规律(参见例9、例10)。
第二部分 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
分一分 认识图形(立体)(一上) 位置(一下) 认识图形(平面)(一下) 角的初步认识(二上) 观察物体(二上) 测量长度(二上) 千米的认识(二下)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二下)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1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1

减法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因为减法估算与加法估算方法基本上是一 致的,而且学生已经有了加法估算的基础,所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还要更大一些。
不进位加法。反馈交流计算方法时,重点关注竖式计算方法,结合直观 学具图思考交流: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
位相加满10的进位加法。先让学生还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出 算式。要引导学生特别关注:个位数相加满10怎么办?进位的1怎么写?这是学生易 于疏忽的问题,所以教学时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竖式计算时,要在竖式上很清楚地 写上进位的1,反映进位的过程。
例2是认识不同方式呈现的规律。组织学生交流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各自 说出自己是怎样发现规律的,特别要让学生阐述得出这个规律的理由。
例3是一组有简单规律的数,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2个数的和。还 可以让学生继续按规律写2个数,验证所发现的规律,体验数学规律的实用性。
例4是数形结合呈现的简单递增规律。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同一规 律表现形式不同,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表述同一规律。
例4是先想象一个图案,然后试着拼组,再说一说用了哪些图形。拼图之后,最重 要的是要让学生说一说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甚至可以通过拼组的图形讲 一个小故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加法的简单估算。充分体验估算是实际生活的需要。要引导学生理解“大约” 的意思,并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讨论应该 选择将数据往大数估还是往小数估。教学中应注意:估算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近 似计算,不必涉及四舍五入知识,估算结果不唯一,结果在合理的范围内都是 正确的;估算既是一种计算,又是数学思想。
例1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课前 必须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好长方形、正方形的纸片作学具,还要准备直尺和三角板。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如:数一数、比一比、量一 量、折一折等方法。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特征,这是本单元的重点, 学生应理解的内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教科书上读一读或勾画,但不必要求学 生死记硬背。

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大小比较》教案及教学反思

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大小比较》教案及教学反思

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大小比较》教案一、教材分析《大小比较》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三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大小的比较和含有数词的数的读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大小的比较,能够应用于日常生活中;2.掌握含有“几”、“十几”、“几十”、“百”、“千”、“万”等含数词的数字的读法;3.掌握大小比较的记号和规则,比如“大于”“小于”“等于”。

二、教学目标1.知道大小比较的基本概念。

2.能够理解和使用大小比较的语言。

3.能够掌握含有“几”、“十几”、“几十”、“百”、“千”、“万”等含数词的数字的读法。

4.能够正确运用大小比较的记号和规则,比如“大于”“小于”“等于”。

5.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勇于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放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在教室的台面上,引导学生发现物品的大小差异,并运用大小比较的语言描述物品的大小,如:这个球大一些,那个球小一些。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物的比较来认识大小的概念,调动学生的视觉和感官,进一步深化他们的记忆,并让他们有了解新内容的兴趣。

2. 直观呈现数字的大小差异教师出示几组数字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各数位中数字的大小关系,判断数码的大小,并运用已掌握的大小比较语言描述出来,如:组成数字「6785」时,哪一位数字的大小最小呢?它小于什么数字?我们该怎么说?学生必须通过观察、比较、推理和表述等思维活动,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和运用含数词的数字的读法。

3. 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和翻译《大小比较》本节中的学习要点,并就掌握的大小比较规则和记号、含数词数字的读法等内容进行交流,在小组合作中互帮互学,相互商讨,搜集资料,建立知识的网络。

4. 锻炼操作能力教师设计一些操作练习,让学生到实验室或电脑教室进行操作。

比如让学生到小学数学练习网站上进行大小比较练习,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1、认识钟表。

这部分内容是在一年级(下)学生对钟表有了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初步认识之后,进一步认识钟表面具体时刻的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要能够认识钟表所表示的准确的“几时几分”,并能写出钟表所表示的具体时刻;同时,在这一单元中,学生还要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分、秒的长短,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2、解决问题。

在这一小节中,学生要能够运用第一小节所学习的关于钟表认识的知识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涉及时、分、秒的简单换算,以及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认识,会写出钟表上的具体时刻。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能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5)会对时间进行简单、合理的安排。

(6)能应用所学的认识钟表的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2、过程与方法本单元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来进行。

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丰富、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交流、实践,在活动中去主动建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1、重点:(1)能够认识钟表所表示的准确“几时几分”,并能写出钟表所表示的具体时刻。

(2)体验时、分、秒的长短,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2、难点:(1)能进行时、分、秒的简单换算。

(2)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关键:(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2)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建构数学知识。

(3)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数的认识”教学十分重要的一段,也是学生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接触的都是比较小的数,这就限制了他们对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认识。

在本单元,学生将学习新的计数知识,用较大的数描述、交流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里的事件与现象,他们的数感会有明显的发展。

我国的计数,习惯把数位分成个级、万级、亿级,每一级都是四个数位,每一级上的数都是万以内的数。

读、写多位数一般都分解成两个或三个万以内数在不同数级上进行读、写。

从这点来说,本单元对以后教学多位数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学生在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万以内的数,是一次较大的跨越:他们需要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千”和“万”以及相应的数位,需要学会读数和写数的基本方法以及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写规则,需要依据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需要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得出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

西师版小二年级学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西师版小二年级学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210—明俐——(教材分析)西师版小二年级学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万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图形,三位数的加减法,千米毫米,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统计和总复习:另外还安排了三个实践活动:学习“当家”,人身上的小秘密,每天锻炼1时。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和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全册教学总体目标:情感态度1、在他人的帮助下,对身边的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拼组图形、探索规律、数据收集、测量、体验时、分、秒等有趣、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或得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数学学习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数与代数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情景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者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2、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的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景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3、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

空间与图形1、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统计与概率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学习分析、描述整理的过程。

2、通过实例,认识最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量与计量能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景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实践活动1、学习“当家”教育学生勤俭节约,实事求是,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材分析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下教材分析

〔〕数学二年级〔下〕教材分析西师版一、教学内容8个单元〔含总复习〕,3个实践活动,按《标准》划分的4个单元并整理成表〔教参P5~6〕1.数与代数在全册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

内容包括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生疏;其次单元:克、千克、吨;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第五单元:时、分、秒。

·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育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淡化过份“形式化”和记忆要求,留意情境体验,过程方法。

·留意探究和觉察规律,留意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力量的培育。

·降低计算难度和速度的要求,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削减单纯性的技能训练,避开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表达算理。

2.空间与图形突出图形的生疏。

全册中有第四单元:测量长度,第六单元:生疏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通过实践活动,增加直观体验,生疏根本图形。

·强调量的实际意义,强调测量过程。

·加强对四周环境和实物的直接感知,进展空间观念。

·留意内容的相互渗透,逐步深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3.统计与概率突出经受统计过程,形成统计观念。

内容有第七单元:统计初步与不确定现象。

·形成敬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进展解决问题的力量。

·依据统计需要,选择适当方法〔计数、测量、试验〕收集数据,从报刊、杂志、电视中猎取信息,经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依据统计图表答复简洁问题,并与同伴沟通。

·初步体验大事的发生有些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对一些简洁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沟通。

4.实践活动将培育学生实践力量作为必需的学习内容。

本册有:学习“当家”、赶场、参观养殖场3 个实践活动。

·转变传统教学造成学生“强于根底,弱于应用;强于答案、弱于动手:强于仿照,弱于制造”的局面。

·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切实感受调查分析、推测推理、检验论证等数学过程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小学数学修订教材二年级下册介绍四川省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胡开勇一、主要变化及内容安排二、编排特点三、各单元教材分析一、主要变化及内容安排(一)主要变化◆更新了两个“综合与实践”,将原来的《学习“当家”》和《人身上的小秘密》改为《体验千米》和《参观南村养鸡场》。

◆更新了两个“数学文化”,将原来《聪明的高斯》和《计量的发展》改为为《算盘》《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修改了两个单元名称,将原第四单元“千米毫米”改为“千米的认识”并提前到第二单元;将原第七单元“统计”改为“收集与整理”。

◆按照全书的统一要求,对第三单元中的“估算”和第七单元关于统计的知识做了较大的调整和修改。

◆第一单元的“较大数的估计”,第三单元中的“探索规律”和“问题解决”都做了较大的修改。

◆根据课标要求增加了认识算盘和用算盘表示多位数,并在“数学文化”中介绍了算盘。

◆《认识图形》中删去了小节名称,删去了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特征。

知识领域单元名小节页码占比数与代数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写数读数,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整理与复习7368%三位数的加减法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三位数的加法,三位数的减法,探索规律,问题解决,整理与复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时、分、秒,问题解决,整理与复习图形与几何千米的认识1010%认识图形统计与概率收集与整理87%综合与实践体验千米,参观南村养鸡场,每天锻炼1时66%数学文化(你知道吗)算盘,生活中的数学规律,七巧板33%总复习77%(二)内容安排教学重点:1. 万以内的认识;2. 三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 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2. 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3. 探索规律;4. 问题解决。

二、编排特点1. 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入新知识的学习(一)重视学生的经验,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内容2.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3. 重视情境创设,激发认知需求。

(二)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1. 科学编排运算内容(口算、估算)(三)根据新课程理念,科学合理地编排教学内容2. 有意识安排探索规律、问题解决(四)实践活动,特色鲜明(五)重视数学文化的介绍三、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一)数的认识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参见例1)。

4.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3)。

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基础: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

本单元知识的发展方向:是多位数认识的认知基础,是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乃至整个四则计算的必要前提。

二、前后联系及主要变化1. 前后联系2.主要变化(1)修改了主题图;(2)将计数单位“个”变为了“一”;(3)在“数数”一节结束后增加了一个练习,即“练习一”;(4)将读数、写数的方法由对话改为了结论性描述;(5)根据课标要求增加了认识算盘和用算盘表示多位数;(6)“较大数的估计”做了较大调整:删去了原例2、例3,将原例4作例2,增加一个例题作例3;(7)增加了数学文化“算盘”。

(1)修改了主题图。

原教材现教材(2)将计数单位“个”变为了“一”。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结构1. 教学内容(1)数数(2)写数、读数(3)大小比较(4)较大数的估计2. 教材结构6写数读数15234看计数器写数,学会写数的基本方法看计数器写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脱离计数器写数看计数器读数读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认识算盘7用算盘记数数数1认识计数单位“千”2认识计数单位“万”3认识万以内各计数单位4一个一个地数万以内的数5一十一十地数万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数数比较大小12不同数位比相同数位比较大数的估计123在比较中对较大的实物数量大小的估计。

对较大的实物数量大小的估计对较大数量的感悟主题图的设计意图主要在于体现“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1.关于单元主题图四、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本单元的主题图是以三峡工程为主题的。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学过的100以内数已经不够用了,需要学习更大的数。

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时,一是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激发兴趣,教师可以用挂图、投影(或课件)等呈现主题图,并用语言加以描述,吸引学生进入情境。

三是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从而引入新课。

二是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用数学的眼光进行观察。

还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在数的认识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比如说:小棒、方块模型、数直线、计数器、数位顺序表等,这样逐渐建立起抽象的数和现实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知道这个大小和现实中的多少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数感很重要的本质问题。

2.要充分运用多种模型3.数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数位顺序表数的组成数数的过程中完成4. 写数读数注意:(1)给出写数和读数的方法。

(2)读数时不必要求学生用汉字写出来,只要能口头读出来就可以了。

可以通过判断、连线和抽读等形式加以检测。

例7,教学利用算盘表示数。

让学生在算盘上任选一档做记号定为个位。

《课标》(2011年版)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参见例1)。

(在学习整数时,让学生“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有利于学生对单位数的认识,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5.算盘例6,教学算盘的认识。

教师必须要准备算盘作为教具。

6.较大数的估计(1)《数学课标》要求第一学段: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3)。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2)三个例题的编排逻辑(针对较大数)通过比较对实物数量大小的估计——对实物数量大小的估计——对较大数量的感悟(要点是“比较”)(要点是找“中间量”)(要点是“不同角度”)在比较中对较大的实物数量大小的估计。

要点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直观比较。

这种实际情况是水果的堆头差不多,但每一种水果的大小不一样。

教材利用表格给出了估计出的参考数量,只让学生通过比较填出既可。

在教学时还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苹果的个数,自己先估一估橘子和柚子大概有多少个,再去选填。

还可以告诉橘子或柚子的数量,去估计其他两种水果的数量。

(3)各例题的编排意图要点在于找到一个已知的中间数量,然后加以推测。

对较大数量的感悟。

要点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

这里有两个角度:一是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数学书的本数来感悟1200张纸叠起来的厚度;二是从学生学过的计量单位厘米来估计1200张纸叠起来有多厚。

“试一试”是为了让学生就同一个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多种意义所表现的数量来加强对数的感知。

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三)常见的量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参见例12)。

二、前后联系及主要变化1.前后联系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基础:认识了米、厘米,知道了分米,以及简单的单位换算。

本单元知识的发展方向:在测量长度时的运用,是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基础。

2.主要变化(1)单元名称由“千米毫米”改为了“千米的认识”,删去主题图;(2)练习中删去了原6,7,11题等涉及计算的题目;(3)将数学文化“计量的发展”改为了综合与实践“体验千米”。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结构1.教学内容(1)认识千米;(2)知道毫米;(3)简单的单位换算。

2.教材结构1234认识千米体验千米,知道1km=1000m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了解毫米1.降低了难度,减少了计算,主要在简单换算四、教材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删去了以下类型的题目)2. 增加了综合与实践——“体验千米”“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育价值。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提供自主探索空间,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二是搭建数学与实际问题间的桥梁,有利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三是构建探索发现与解决问题学习的平台,有利于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主图呈现的是实践活动的场景。

本次活动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节课是实践、体验;第二节课时交流、汇报、总结、提升。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二)数的运算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参见例5)。

3. 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6. 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参见例6)。

7.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二、前后联系及主要变化1.前后联系本单元的学习基础:万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本单元的发展方向:是学习多位数的加减法,以及加减法的关系、运算顺序、加法运算律的基础。

2.主要变化(1)估算做了重大的修改;(2)“三位数的加法”例4,增加了计算的过程;(3)“探索规律”做了重大的调整;(4)“问题解决”做了较大的修改;(5)将数学文化的“聪明的高斯”改为“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结构1.教学内容(1)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2)加减法的估算;(3)三位数的加法;(4)三位数的减法;(5)简单的探索规律;(6)问题解决。

三位数的加法三位数的减法探索规律问题解决2.教材结构(口算、估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