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全部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说课稿及反思

教学设计,说课稿及反思

教学设计,说课稿及反思第一篇:教学设计,说课稿及反思三年级语文《一颗小豌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这句话的内涵。

方法与过程:继续学会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赞赏小豌豆有理想,热情,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这句话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小豌豆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豌豆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如:豌豆荚像翡翠,碧绿碧绿的。

豌豆荚弯弯的,像绿色的小船。

豌豆荚箱小豌豆的摇篮。

说明:出示学生们熟悉的豌豆,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师导入语:你们的想象很丰富,让我们来读读大作家安徒生是怎样描述的。

2、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体会普通的豌豆荚在作者笔下是那么富有情趣。

3、导读第二小节,出示课文3——8节。

4、学生自由读,说说豌豆们各自的打算,并用几个字归纳它们的愿望。

5、引读第9、10节。

师:同学们,要是你来写其中的一颗小豌豆,你会写哪一颗?说明: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来构思一篇童话。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构思来学习大作家安徒生笔下的童话,学生更感兴趣。

6、揭示课题《一颗小豌豆》过渡:这颗小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拿出课文,标上小节号。

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A、这颗小豌豆的愿望是什么?这颗小豌豆做了一件什么好事?B、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把这些句子划下来?说明:让学生能带者问题去读课文,并从课文中去找到有关语句。

三、边读边思,体会情感。

1、联系课文,完成填空:A、小姑娘对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它,感谢它。

(感谢它让她看到绿色;感谢它让她看到嫩黄色的花朵;感谢它使她战胜了病魔;感谢它使她慢慢地站起来……)B、小姑娘对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它,因为当小姑娘看到小豌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巨大变化和伟大成就。

课文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形象,展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神奇魅力。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启发性,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奥的科学概念和术语,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自主探究和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同时,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巨大变化和伟大成就,学习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进步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较为深奥的科学概念和术语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20世纪的科技成就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3.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实践探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探究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5.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遵循简洁、明了、直观的原则,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公开课语文《普罗米修斯》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教学实录、评课稿优秀教案

公开课语文《普罗米修斯》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教学实录、评课稿优秀教案

公开课语文《普罗米修斯》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教学实录、评课稿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内容,感受神话的奇妙和神秘。

学习生字词,积累优美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阅读感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特点。

学会概括故事情节,培养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精神,培养关爱他人、勇于担当的品质。

激发对神话故事的兴趣,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神话的奇妙和神秘。

学习生字词,积累优美语句。

2.教学难点:分析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特点,体会其伟大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普罗米修斯的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神话故事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生字词,积累优美语句。

(三)课堂讨论1.分析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特点。

2.讨论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精神。

(四)课堂展示1.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五)拓展延伸1.邀请学生讲述其他神话故事。

2.对比分析不同神话故事的特点。

2.强调关爱他人、勇于担当的品质。

四、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神话的故事——《普罗米修斯》。

你们对神话故事有什么了解呢?生1:神话故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解释。

生2:神话故事里有很多神奇的人物和情节。

师:很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普罗米修斯》,感受神话的奇妙和神秘。

(二)自主学习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生字词,积累优美语句。

(三)课堂讨论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特点是什么?生3:普罗米修斯勇敢、聪明、善良。

生4:他为人类造福,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师:很好,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特点确实如此。

那么,我们如何学习他的伟大精神呢?生5:我们要关爱他人,勇于担当。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只老虎在森林里的生活,它因为身材瘦小、力气单薄而感到自卑,被其他动物嘲笑。

但在故事的高潮部分,这只窝囊的大老虎展现出了它的勇敢和智慧,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关键是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勇敢地面对困难,做一个自信、勇敢的人。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根据上下文理解生词和句子的含义。

但他们对于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少接触关于老虎的故事,因此对于这篇课文的内容可能感到陌生,教师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学会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勇敢地面对困难,做一个自信、勇敢的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老虎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象,通过描述鸟儿在天堂里的快乐生活,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同时,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也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认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象的课文,他们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

然而,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句子较长,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欣赏自然美和关爱生命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自然美,提高关爱生命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句子的理解与掌握。

2.学生对于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思考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2.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感受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象。

3.学习生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4.理解课文:让学生结合图片和音乐,描述课文中描绘的鸟的天堂,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5.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谈自己最喜欢的鸟类,以及为什么喜欢它们。

优秀公开课说课稿5篇

优秀公开课说课稿5篇

优秀公开课说课稿5篇优秀公开课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首先说说教材,《称赞》这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新事,小刺猬和小獾猪相处的多么融洽,多么有人情味儿!看来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平时的生活农作中,我们都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

我们经常也有这样的觉得,加班加点的拼命农作,能得到领导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

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难点: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四、教法与学法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瞅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开作学习局面。

五、教学流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开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谈话。

猎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猎奇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开始,我们依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刺猬”、“小獾”,有机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看看相互饱励与称赞会有什么什么神奇的作用,这样导入符开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激趣、稳固识字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闭注学生的集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猎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课上通过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稳固了生字词。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优秀公开课说课稿(篇2)一、教材分析课文选自人教社五年制教材第十册的第16课《匆匆》。

公开课教案反思说课稿

公开课教案反思说课稿

公开课教案反思说课稿第一章:公开课教案的概述1.1 公开课教案的概念1.2 公开课教案的特点1.3 公开课教案的重要性第二章:公开课教案的设计2.1 确定教学目标2.2 分析教材和学情2.3 设计教学过程2.4 教学资源的整合第三章:公开课教案的实施3.1 教学导入的设计与实施3.2 教学内容的精讲与实践3.3 课堂提问与讨论的引导3.4 教学评价与反馈的落实第四章:公开课教案的反思4.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4.2 教学过程的优点与不足4.3 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4.4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5.1 说课稿的基本结构5.2 说课稿的内容要点5.3 说课稿的表达方式5.4 说课稿的注意事项第六章:公开课教案案例分析6.1 案例一: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分析6.2 案例二: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分析6.3 案例三:高中物理公开课教案分析6.4 案例四:初中英语公开课教案分析第七章:公开课教案的创新与拓展7.1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7.2 教学评价的创新与实践7.3 信息技术在公开课教案中的应用7.4 跨学科整合的公开课教案设计第八章:公开课教案与教学研究8.1 公开课教案在教学研究中的作用8.2 基于公开课教案的教学实验8.3 公开课教案与教师专业成长8.4 公开课教案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九章:公开课教案与学生学习9.1 公开课教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9.2 公开课教案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9.3 公开课教案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9.4 公开课教案在学生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第十章:公开课教案与教师职业素养10.1 公开课教案与教师的道德素养10.2 公开课教案与教师的教学能力10.3 公开课教案与教师的心理素质10.4 公开课教案与教师的团队协作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公开课教案的概念与特点难点解析:理解公开课教案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二、公开课教案的设计难点解析:如何平衡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与可行性,以及如何深入分析教材和学情。

反思性说课(全文5篇)

反思性说课(全文5篇)

反思性说课(全文5篇)第一篇:反思性说课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早上好!下面我将对我这节课进行一次简单的说课。

一、说学情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既受到家长的呵护、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家长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解决学生与家长的矛盾,教会他们善于与家长沟通,帮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健康成长。

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学会感受爱、奉献爱、孝敬父母长辈,这也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为此,我们尽可能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流露出最真实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去感受父母之爱。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正确看待亲子矛盾,积极促进亲子和谐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家的特点,学会悦纳自己的家庭,认识亲子之间相互理解与沟通的重要性。

为实现这三维立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绘画、视频、活动探究等形式升华学生对父母的情感,学会沟通、学会理解,让家庭更加和谐。

三、说设计思路在课堂的活动过程中,我以“认识家的作用——体味家的味道——悦纳家的缺陷——了解亲子矛盾——实现亲子和谐”作为本课内容的主线,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此外,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适当调整了部分知识的顺序,创造性的解读了教材。

如:把产生亲子矛盾的原因及影响放在了第二框的内容里。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普遍提高,情感得到了升华,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下面我将对本节课亮点进行解读:1、在导入环节,使用亲子相册,把学生带回和亲人在一起的甜蜜时光,自然引入课题“亲子之爱”,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愉快地进入学习。

2、在谈到家的味道时,借鉴心理学中的绘画疗法,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几笔勾勒出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小片段,让学生从这简单的小画中初步体味到家带给他们的,或甜蜜、或温馨、或苦闷、或烦恼的味道。

3、通过第一段视频抛砖引玉,引导学生悦纳自己的家,紧接着利用第二段视频打动学生,引发学生共鸣,让学生感知到无论家的味道是什么,家人对我们的爱是始终如一的,从而突破了难点“为什么要悦纳自己的家”。

说课教学反思优秀7篇

说课教学反思优秀7篇

说课教学反思优秀7篇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九课。

本单元是继前两个单元的叙事、写人的记叙文之后的一个写景散文单元。

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正如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

有了《春》的优美开篇,才有接下来《济南的冬天》的温情叙述,竹乡的美丽富饶、树林和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

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此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认知性朗读,目的是读准字音,疏通字词。

还有感知性朗读,目的是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

下面是我对第二课时的设计详细说明。

2、教学目标本单元的目标就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据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A、掌握课文写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天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B、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C、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并运用于写作中。

○3情感目标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重点、难点:根据初一学生的学情分析,他们虽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

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散文的写法要求。

所以知识目标1、2设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来探究文章的语言特色是文章教学中的难点。

要解决好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

《有的人》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有的人》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有的人》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一、说课稿1. 课文背景介绍《有的人》是一首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诗旨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人生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学会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对两种不同人生观的描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把握。

(2)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理解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案1.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解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两种不同人生观的对比,讲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个人思考: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生观的思考。

2.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齐读、分组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解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3)讨论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4)写作法:个人思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反思1. 课堂表现(1)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朗读、讨论和写作,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2)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也有所掌握。

(3)教学方法的运用:朗读法、解析法、讨论法和写作法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思考。

2. 教学改进(1)在个人思考环节,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生观的问题。

(2)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提高讨论的效果。

中班公开课说课稿,教案,反思

中班公开课说课稿,教案,反思

中班公开课说课稿,教案,反思### 中班公开课说课稿、教案及反思#### 导语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公开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交流方式。

以下是一份针对中班幼儿的公开课说课稿、教案以及授课后的反思,旨在通过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为教师同行提供教学参考。

#### 说课稿一、课程目标1.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

2.技能目标:通过手工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简单的植物知识,认识不同的叶子。

二、教学内容1.知识内容:介绍不同植物的叶子,学习叶子的基本结构。

2.活动内容:叶子粘贴画的手工制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2.展开活动:讲解叶子的知识,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3.操作环节:分组进行叶子粘贴画的制作。

4.总结与展示:每组展示作品,大家共同评价。

#### 教案一、教学资源1.不同种类的叶子标本。

2.胶水、彩纸、画纸等手工材料。

3.叶子知识介绍PPT。

二、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叶子谜语,引导幼儿猜测,引出主题。

2.**知识讲解(5分钟)**- 展示PPT,讲解叶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邀请幼儿观察叶子标本,讨论叶子的特点。

3.**手工活动(10分钟)**- 分组进行叶子粘贴画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叶子创作。

4.**展示与评价(5分钟)**- 每组展示作品,教师引导幼儿从创意和合作方面进行评价。

三、作业-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身边的叶子,记录叶子的形状和颜色。

#### 反思本次公开课结束后,我进行了以下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大部分幼儿能够参与到活动中,积极观察和动手制作。

但在知识讲解环节,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2.**活动组织**:分组活动进行顺利,但时间分配上可以更加合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

3.**幼儿参与度**:通过引导幼儿参与评价,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麻雀》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萧红的代表作之一,选入四年级语文教材。

这篇课文以作者儿时的一段经历为线索,描绘了一只受伤的小麻雀在作者家的阳台上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夜晚。

通过对小麻雀细致入微的观察,作者展示了小麻雀的坚强和求生欲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小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主题是“关爱”,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小麻雀的关爱,进而引发他们对周围生命的关注和尊重。

从语言表达上看,课文采用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有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同时,课文的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叙事性的课文,他们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然而,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他们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对于课文中的某些细节,如小麻雀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学生可能也需要通过查阅资料或教师的讲解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了解小麻雀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小麻雀的关爱,培养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了解小麻雀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麻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这种动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我和——过一天》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我和——过一天》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我和——过一天》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我和——过一天》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童话故事。

通过讲述主人公和一只小鸟过一天的经历,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以故事的形式,生动有趣,易于学生接受。

同时,课文中的语言优美,富含哲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童话故事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但部分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课堂引导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部分词汇和表达方式不太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人公与小鸟相处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人公与小鸟相处的过程。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部分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以及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观念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与大自然的故事,从而引出今天的课文《我和——过一天》。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画出不懂的词汇和句子。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交流自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分享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经历。

4.讲解分析: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说课反思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说课反思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说课反思教案标题:幼儿园公开课教案说课反思教案概述:本次公开课教案主要针对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和幼儿的学习特点,设计了一堂寓教于乐的课程。

通过有趣的游戏和互动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并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教案的反思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如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手、整理书包等;2. 社交能力:如与他人交流、分享、合作等;3. 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认识物体、颜色、形状等;4. 语言表达和想象力:通过游戏和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 游戏引导法: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 观察和模仿法:通过观察和模仿,帮助幼儿学习生活技能和认识物体;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助,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4. 故事讲解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和想象力的培养。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动手能力、社交表现等,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2. 反馈评价: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的学习进步;3. 教师评价: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对幼儿的进步、困难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指导。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幼儿的学习特点相符合,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运用也能够很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和参与,培养他们的各项能力。

说课 公开课说课稿(优秀7篇)

说课 公开课说课稿(优秀7篇)

说课公开课说课稿(优秀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作者整理了7篇公开课说课稿,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说课。

优秀说课稿篇一中班数学《认识梯形》说课设计一、说教材认识梯形是中班的教学内容。

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说设计思路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较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

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

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本课重点: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三、说教具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热情,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进行了如下准备:1、课件;2、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3、幼儿学具:每个幼儿座位底下放一个小信封,里面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4、幼儿每人一盒水彩笔;5、在活动室墙上张贴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片。

四、说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方法:1、观察法:观察是幼儿认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感知梯形的特征,从而区分出梯形与正方形及长方形的不同。

2、操作法: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幼儿高度的学习兴趣。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优质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优质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优质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爬天都峰》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和爸爸一起去黄山爬天都峰的经历。

在爬山的过程中,作者遇到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最终一起登上了天都峰。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爬山的经过,展现了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信心,要有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深刻的道理和情感表达,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进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描写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进行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有勇气和信心,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特别是对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的理解。

3.课文的朗读和自然景观的描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黄山的天都峰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所描述的自然景观。

3.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黄山的天都峰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引入新课。

2.自读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出生字词。

3.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

4.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合作交流。

6.朗读展示: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7.小结和作业布置: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结,布置相关的作业。

公开课教案反思说课稿

公开课教案反思说课稿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教师冯乾会教学目标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根据实验画出电路图。

2、能够制作开关,了解开关的作用。

3、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方法能够制作简单的红绿灯。

4、知道一个简单电路的组成部分。

5、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6、愿意与同学一起探讨有关的电路的问题。

7、体会实验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灯泡、电池、电线、电机、小喇叭、灯座、电池盒、开关、红绿灯泡、开关制作材料(橡皮、回形针、图钉、导线)。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在逢年过节或有喜庆活动时,常看到张灯结彩的喜庆场面。

各种各样的霓虹灯,把周围环境点缀得非常漂亮!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霓虹灯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图片)看了这么多图片,你们觉得霓虹灯美不美?霓虹灯上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探究新知1、大胆猜想。

欣赏完图片后,提出问题:灯泡是怎样发亮的?(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灯泡发亮还需要电池和导线。

)2、观察电池、灯泡、导线。

(课件出示电池)电池有突起的“小帽”的一端是正极,标有“+”号,凹在里边的一端是负极,标有负号“-”,电池里面是有电的。

(课件出示灯泡)小灯泡最上端是用玻璃制成的一个球形,里面有耐高温的灯丝,中间一截金属皮做成螺纹形状,最下方有一个小“锡”点,通上电能发光。

(课件出示电线)电线里面不管是铜丝、铝丝还是铁丝,我们都叫它金属丝,它能导电。

三、实验探究:让灯泡亮起来器材准备:灯泡、电池、电线、电机、小喇叭。

1、各组学生动手实验。

(提醒学生注意电池的正负极,灯丝的两端接到哪里。

)2、在实验卡画出电路图。

3、说说灯泡发亮的原理。

(课件演示电流流动的过程。

)电从干电池的正极出来,经过导线,运输到小电珠,再从小电珠的另一端通过导线,回到电池的负极,这样电珠就亮了。

我们把流动的电叫电流,电流走过的路叫电路。

4、将电路中灯泡换成电机和小喇叭,观察其特点。

公开课教案反思说课稿

公开课教案反思说课稿

公开课教案反思说课稿第一章:公开课教案的概述1.1 公开课教案的概念与意义1.2 公开课教案的特点与要求1.3 公开课教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第二章:公开课教案的设计与编写2.1 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2.2 分析学生情况与需求2.3 设计教学活动与方法2.4 编写教案文本与注意事项第三章:公开课教案的组织与实施3.1 教案的组织结构与流程3.2 教学资源的准备与利用3.3 教学媒体的选用与整合3.4 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反馈第四章:公开课教案的反思与改进4.1 教案的反思内容与方法4.2 教案的优点与不足分析4.3 教案的改进策略与建议4.4 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第五章:公开课教案案例分析5.1 案例一: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与实施5.2 案例二: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与实施5.3 案例三:高中英语公开课教案设计与实施5.4 案例四:初中科学公开课教案设计与实施5.5 案例五:小学美术公开课教案设计与实施第六章:公开课教案的评价与反馈6.1 教案评价的标准与方法6.2 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与分析6.3 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思6.4 教案改进的反馈与建议第七章:公开课教案在不同学科的应用7.1 语文学科公开课教案的特点与应用7.2 数学学科公开课教案的设计与应用7.3 英语学科公开课教案的创新与应用7.4 科学学科公开课教案的方法与应用7.5 美术学科公开课教案的创意与应用第八章:公开课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调整与优化8.1 教案调整的原因与方法8.2 教学过程中教案的优化策略8.3 应对突发情况的教案调整与应对8.4 教案调整的实践案例与分析第九章:公开课教案与教学研究的结合9.1 教案设计与教学研究的关系9.2 公开课教案在教学研究中的作用与价值9.3 教学研究方法在教案设计中的应用9.4 公开课教案与教学研究的案例分析第十章:公开课教案的持续发展与创新10.1 教案设计的持续发展与创新意义10.2 跟随教育趋势的教案创新策略10.3 教案中融入信息技术的实践与探索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公开课教案的概念与意义:这是理解整个教案设计的基础,需要明确公开课教案的目的和它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牛和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讲述了一只鹅和一头牛的趣事。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明了,非常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鹅和牛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产生疑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字词的含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鹅和牛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认读与理解。

2.课文大意的理解,鹅和牛的特点。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牛和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故事的魅力。

3.讲解生字词:针对学生不理解的生字词,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4.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鹅和牛的特点,理解故事的主题。

5.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谈谈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6.总结发言: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续写故事,发挥想象,提高写作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牛—–> 力大无穷、勤劳鹅—–> 聪明、高傲尊重他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拓展活动的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公开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这是一篇富有想象力和哲理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五个豆粒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命运,但最终都在适合自己的地方发挥了作用。

本文通过讲述这个故事,旨在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就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于童话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理解文章深层含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升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只要努力就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豆荚和豆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3.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问题。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课文深层含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公开课教案Unit.2 What time is it?第二课时教案古沛中心小学王坤燕一.内容分析:1.本部分学习的单词和词组是:English class,music class,PE class,breakfast,lunch,dinner.2.通过张鹏和John讨论John的一天来呈现单词和词组的词组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说、认读上述单词和词组。

2.能够熟悉运用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 …o´clock.来问答时间。

3.能够运用It´s time for..来描述不同时间即将要做的活动。

三.教学活动:本节课从调动学生兴趣入手,利用课件和图片展示单词,并采用学生学生喜爱的全身动作反应(TPR)围绕本节课内容,和游戏教学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景中学习。

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图片、及闹钟等实物。

2.教师制作本课课件。

五.教学过程:1.Warming up:歌曲动画,调动兴趣T: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First,Let´s listento a song “It´s twelve o´clock”.2.Presentation:利用课件,呈现新知。

(1)教学:o´clock教师呈现闹钟,让学生感知单词clock。

通过加上o´,表示整点。

利用课件出示整点的时间:7点,1点,12点。

让学生直接说出答案。

T:What time is it ? It´s seveno´clock.再让学生通过连线练习巩固知识点。

(2)创设情境,学习新词:breakfast、lunch、dinnerT: At first,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Who are they ?S:They´re Zhang Peng and John.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the time ?S:Yes .T:Which picture shows the first thing John did today ?S:Drink some milk .T:What time is it ?S: It´s seven o´clock. It´s time for breakfast.教师展示图片,教学单词breakfast.学生跟读T:Now ,It´s twelve o´clock.What did John do?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It´s time for lunch.教师展示图片,教学单词lunch.学生跟读。

T: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时钟S:It´s six o´clock .It´s time for dinner.教师展示图片,教学单词dinner,学生跟读。

(3)趣味操练:Let´s do教师发指令,It´s time for breakfast. Let´s drink some milk. 让学生听一听,做一做。

同时增加趣味性,调动课堂气氛。

请一个学生上台表演,向全班展示。

(4)创设情境,学习新词:English class,music class, PEclassT:What time is it ?S:It´s nine o´clock.T:It is time for dinner?S:No,it isn´t.It´s time for English class.教师展示图片,教学单词English class.学生跟读.T:What time is it ?S:It´s two o´clock.It´s time for music class.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教学单词music class.T:What time is it ?S:It´s three o´clock.It´s time for PE class.教师展示图片,教学单词PE class.学生跟读.(5)趣味操练:Let´s do教师发指令,It´s time for PE class. Let´s jumpand run. 让学生听一听,做一做。

同时增加趣味性,调动课堂气氛。

请一个学生上台表演,向全班展示。

(6)模仿动画,说一说,做一做。

帮助学生加深对单词的印象,巩固记忆。

3.Practice:语言操练,巩固兴趣。

(1)Activity 1:内化课文体验跟读,自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因此在内化课文的环节上安排从个人到小组到全班的活动,活动形式有面向全体的安排,也有突出个体的设计。

先请学生感知对话,体验角色,接着请学生自己读课文,在全体都能认读的时候,请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通过引领,自主到合作,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培养学生听说认读的习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Activity 2:拨时钟T: It´s time for breakfast.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时钟拨到合理的位置。

(3)Activity 3:Simon says教师指令出现了Simon says,学生就做动作。

没有Simon says ,学生就不做此动作。

4.Production :合作交流,带动兴趣小组合作,改编句子。

T:It´s time for breakfast. Let´s have some bread.让学生改编对话,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激活旧知,达到语言灵活运用的目的。

5.Ending :总结反馈,延伸兴趣(1)评价小结:通过观察时钟,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在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2)布置作业:Listen and read the text.将Let´s do 表演给父母看一看。

六 .Blackboard design:板书设计Unit 2. What time is it ?breakfast lunch dinnerEnglish class music class PE classWhat time is it ?It´s seven o´clock.It´s time for breakfast.2014-4-20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公开课教学反思Unit.2What time is it?第二课时古沛中心小学王坤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 Unit2 What time is it ? 我主要按照我的教学方法去大胆的设计,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同时不拘泥常规,将听、说、读、练溶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学习体验自己的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跟学生齐做,把上课的氛围活起来。

单词抢答、句型问答等游戏告诉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里,要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在上课过程中利用一些生动的课件动画更加形象,解决了上课学生乏味的问题;自己提供的图片都是来源于课本,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快的熟悉内容。

在let’s do 的环节上我让学生当小领队到讲台上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完成并注重对他们的评价,更加增强他们对英语的兴趣,调动了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

上完这节课,我结合自己和老师们提出的建议,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上好一节课,除了自己深厚的基本功、流利的英语口语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并学会表扬、善于表扬。

2014-4-20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公开课说课稿Unit.2 What time is it?第二课时古沛中心小学王坤燕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 Unit 2 What time is it?的A部分第二课,主要学习Let’s learn. 一、说教材本单元围绕“时间”这一题材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在前面课时已经掌握了整点的表达方法,我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巩固和丰富表达时间的方式,并学会如何表达“到时间做某事”。

二、说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要求学生能听说读写六个动词词能认读、区分并灵活运用It´s time for English class.句型。

2) 能力目标要求学生看懂时间;能流利地问答整点时间;3) 情感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增加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成功中体会学习中的乐趣。

加强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It’s time for…的用法。

四、学情分析经过了一年的英语学习,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英语学习习惯,能够课前预习,课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下进行延伸扩展的活动,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学习能力。

有初步的模仿、朗读、表演并完成合作任务的能力。

五、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新单词卡片、教学课件六、说教法、学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依据《新课标》的精神,采取了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让学生在感知、实践、参与等方式下发展他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本课时采用游戏、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将整个课堂设计为不同的竞技场,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七、说教学过程1.Warming up:歌曲动画,调动兴趣通过这首活泼有趣的英语歌曲,让学生在唱歌的同时看动画,这么做的目的是在师生间相互熟悉的同时,就让学生感到接下来的课程同样会精彩而有趣,同时又充满了好奇。

2.Presentation:利用课件,呈现新知。

(1)教学:o´clock利用课件,展示教学单词,学生感觉比较容易接受。

(2)创设情境,学习新词:breakfast、lunch、dinner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学生可以形象直观得学习单词。

(3)趣味操练:Let´s do教师发指令,It´s time for breakfast. Let´s drink some milk. 让学生听一听,做一做。

同时增加趣味性,调动课堂气氛。

(4)创设情境,学习新词:English class,music class, PEclass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学生可以形象直观得学习单词。

(5)模仿动画,说一说,做一做。

帮助学生加深对单词的印象,巩固记忆3.Practice:语言操练,巩固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