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最新学习文档

合集下载

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

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

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王方汉(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430050)在数学发展的过程中,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在各个历史阶段,人的认识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相对性.当一种/反常0现象用当时的数学理论解释不了,并且因此影响到数学的基础时,我们就说数学发生了危机.许多人并不赞成使用危机这个词,因为它们并没有阻碍数学的发展.在历史上,数学曾发生过三次危机.这三次危机,从产生到消除,经历的时间各不相同,都极大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成为数学史上的佳话.第一次数学危机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那时,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正方形边与对角线是不可通约的,现在称之为/比达哥拉斯悖论0./悖论0这一术语,许多中小学生恐怕是第一次见到.所谓悖论,就是指自相矛盾荒谬结论.今天看来,两条线段不可通约,是数学中常见的合理的现象,它不过表明两条线段之比是一个无理数而已,可是,当时的古希腊人怎么会认识到这一点?!在他们眼中,各种事物的许多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性质都可能改变,惟其数量性质是不会变的!他们认为:万物都包含着数:数只有两种,这就是自然数和可通约的数.所以,不可通约的数是不可思议的!第一次数学危机持续了两千多年.十九世纪,数学家哈密顿(Hamilton)、梅雷(Melay)、代德金(Dedekind)、海涅(Heine)、波雷尔(Borel)、康托尔(Cantor)和维尔斯特拉斯(Weietstrass)等正式研究了无理数,给出了无理数的严格定义,提出了一个含有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新的数类)))实数,并建立了完整的实数理论.这样,就完全消除了第一次数学危机.第二次数学危机是因为发现微积分方法而产生的.十七世纪,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Leibniz,1646-1716)首创了微积分.这时的微积分只有方法,没有严密的理论作为基础,许多地方存在着漏洞,还不能自圆其说.例如,牛顿当时是这样求函数y=x n的导数的:(x+v x)n=x n+n#x n-1#v x+n(n-1)2#x n-2#(v x)2+,+(v x)n,然后把函数的增量v y除以自变量的增量v x,得v yv x=(x+v x)n-x nv x=n#x n-1+n(n-1)2#x n-2#v x+,+nx#(v x)n-2+(v x)n-1,最后,扔掉其中所有含v x的项,就得到函数y= x n的导数为nx n-1.哲学家以眼光税利、思维敏捷而著称.贝克莱(Berkelg)就是这样的哲学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先以v x为除数,说明v x不等于零,后来又扔掉所有含v x的项,可见v x等于零,这岂不自相矛盾吗?这就是著名的/贝克莱悖论0.现在我们知道,自变量x的增量v x是一个无穷小量.但在当时,贝克莱悖论的出现,咄咄逼人,逼得数学家们不得不认真地对待/无穷小量0,设法克服由此引起的思维上的混乱.十九世纪,许多数学家投入到了这一工作之中,柯西(Cauchy,1789-1857)和维尔斯特拉斯的贡献最为突出.1821年,柯西建立了极限的理论,提出了/无穷小量是以零为极限但永远不为零的变量0,维尔斯特拉斯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终于消除了贝克莱悖论,把微积分建立在坚实的极限理论之上,从而结束了第二次数学危机.第二次数学危机的解除,与第一次数学危机的解除,两者实际上是密不分的.为解决微积分问题,必须建立严密的无理数定义以及完整的实数理论.有了实数理论,加上柯西和维尔斯特拉斯的极限理论,这样,第一、二次数学危机就相继消除了.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前两次数学危机解决后不到三十年,又卷起了第三次数学危机的轩然大波.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德国数学家康托尔(Cantor,1845-1918)创立了集合论,初衷是为整个数学大厦奠定牢实的基础.正当人们为集合论的诞生而欣然自慰时,一串串数学悖论却冒了出来,又搅得数学家心里忐忑不安.其中,英国数学家罗素(Russell,1872-1970)于1902年提出的实际问题教学不能忽视可行性王满成(湖南城步教研室422500)文[1]通过课本习题演变,进而与生产实际密切相联,这是很可贵的,这正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学所积极倡导的.但是,一个生产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案应考虑其可行性.[1]中说:/开挖点E应离D 点33413米,就能使A、C、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0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过D作一满足N BDE =50b,DE=33413米的线段有无穷多条,当且仅当B、C、E、D四点共面时,方案才成立:但怎样保证共面,方案也未提及!笔者曾在邵阳市大圳灌区工程指挥部当过施工员(技术员),有过打遂洞两边同时施工的实践经验,现给出一个方案,供老师参考.旨在教师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更贴近生产实际.第一步:过A、C两点拉线至B1(打一桩),再过C、B1拉线至B2(打一桩,因地形变化,在B1处需一人垂铅,使CB2上一点的射影落在B1上).如此下去,直至得到点G、F.第二步:采用[1]中的方案(或[1]中其它学生的设计方案).第三步:调整.当DE=33413米,且E点恰好落在GF上,问题解决;若E点落在GF的上侧或下侧,则需进行调整.显然,这种方案虽然在理论上讲得过去,但由于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困难,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再设法解决.参考文献1杨海燕.一堂开放型应用题教学实录.数学通报.2001年第7期/罗素悖论0影响最大.罗素构造了一个集合:B={X|X|X},也就是说:把一切不以自身为元素的集合X作为元素,这样的集合记为B.罗素问道:B是否属于B?回答试试看!若B I B,即B是B的元素,则B应满足集合B中的元素的条件,于是有B|B;若B|B,则已符合集合B的元素的条件,于是又有B I B.真奇怪:无论哪种情况,都使我们陷于自相矛盾、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罗素悖论的出现,震撼了整个数学界.本应作为全部数学之基础的集合论,居然出现了内耗!怎么办?数学家们立即投入到消除悖论的工作中.庆幸的是:产生罗素悖论的根源很快被找到了!原来是,康托尔提出集合论时对/集合0的概念没有作必要的限制,以致于可以构成/一切集合的集体0这种过大的集合,让罗素这样的/好事者0/钻了空子0.怎么样从根本上消除集合论中出现的各种悖论(包括罗素悖论)呢?德国数学家策梅罗(Zermelo,1871-1953)认为:适当的公理体系可以限制集合的概念,从逻辑上保证集合的纯粹性.经策梅罗、费兰克尔(Frenkel)冯.诺伊曼等人的努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集合论公理体系,称为ZFC系统.在ZFC系统中,/集合0和/属于0是两个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另外还有十条公理.ZFC系统的建立,不仅消除了罗素悖论,而且消除了集合论中的其它悖论.第三次数学危机也随之销声匿迹了.纵观三次数学危机,每次都有一两个典型的悖论作为代表.克服了这些悖论,也就推动了数学的长足发展.经历过历史上三次数学危机的数学界,是否从此就与数学危机/绝缘0了呢?不!对此,我国当代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说了一段很有见地的话,他说:/由于人的认识在各个历史阶段中的局限性和相对性,在人类认识的各个历史阶段所形成的各个理论系统中,本来就具有产生悖论的可能性,但在人类认识世界的深化过程中同样具备排除悖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人类认识世界的深化没有终结,悖论的产生和排除也没有终结.0参考文献1徐南昌.漫谈数学悖论的方法意义.中学数学,1991,82张祖贵.浅谈三次数学危机.湖南数学通讯,1984,6。

(整理)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整理)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张清利第一次数学危机在古代的数学家看来与有理数对应的点充满了数轴,现在尚未深入了解数轴性质的人也会这样认为。

因此,当发现在数轴上存在不与任何有理数对应的一些点时,在人们的心理上引起了极大震惊,这个发现是早期希腊人的重大成就之一。

它是在公元前5世纪或6世纪的某一时期由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首先获得的。

这是数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单位正方形的边与对角线不可公度,即对角线的长不能表为q p /的形式,也就是说不存在作为公共度量单位的线段。

后来,又发现数轴上还存在许多点也不对应于任何有理数。

因此,必须发明一些新的数,使之与这样的点对应,因为这些数不能是有理数,所以把它们称为无理数。

例如, ,22,8,6,2等都是无理数。

无理数的发现推翻了早期希腊人坚持的另一信念:给定任何两个线段,必定能找到第三线段,也许很短,使得给定的线段都是这个线段的整数倍。

事实上,即使现代人也会这样认为,如果他还不知道情况并非如此的话。

第一次数学危机表明,当时希腊的数学已经发展到这样的阶段:1. 数学已由经验科学变为演绎科学;2. 把证明引入了数学;3. 演绎的思考首先出现在几何中,而不是在代数中,使几何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笛卡儿解析几何的诞生。

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国的数学没有经历这样的危机,因而一直停留在实验科学。

即算术阶段。

希腊则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形成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与亚里士多得的逻辑体系, 而成为现代科学的始祖。

在当时的所有民族中为什么只有希腊人认为几何事实必须通过合乎逻辑的论证而不能通过实验来建立?这个原因被称为希腊的奥秘。

总之,第一次数学危机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

无理数与不可公度量的发现在毕达哥拉斯学派内部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首先,这是对毕达哥拉斯哲学思想的核心,即“万物皆依赖于整数”的致命一击;既然像2这样的无理数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那么,它究竟怎样依赖于整数呢?其次,这与通常的直觉相矛盾,因为人们在直觉上总认为任何两个线段都是可以公度的。

三次数学危机3篇

三次数学危机3篇

三次数学危机第一次数学危机在数学的发展历程中,曾有一次重大的危机,即第一次数学危机。

这次危机发生在20世纪初期,当时的数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一种新的数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描述和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

然而,这条道路并不平坦。

新的数学方法需要更加先进的数学理论支持,但当时的数学还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同时,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得数学家们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数学家们开始怀疑数学的基础是否可靠。

他们发现,在数学的基础中存在着一些悖论和不完备性,这让他们陷入了困惑和迷茫。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数学家开始重新审视数学的公理和证明,试图找到一种更加严格和完备的数学基础。

他们成立了一些小组,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研究和讨论。

这些研究最终导致了数理逻辑和公理化方法的发展,这些方法为将来的数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次数学危机虽然让数学家们苦苦思索和探讨,但也给了他们寻求新的数学方法的动力和启示。

第二次数学危机20世纪初期,数学家们在前往更为复杂的数学领域的过程中遭遇了另一次危机,即第二次数学危机。

这次危机源自对几何学和拓扑学的深入研究,数学家们发现其中存在许多令人困惑和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几何学中,数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反直觉的结果,这些结果对数学的基础产生了挑战。

例如,他们发现两个形状看似相同的物体却可能有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被称为拓扑上的不可区分性。

在证明这些结果时,数学家不得不使用一些超出传统几何学范围的新工具,如集合论、拓扑学和代数学。

这些新工具的使用使得数学变得更加抽象和复杂,进一步挑战着数学基础的可靠性。

数学家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始研究数学的逻辑结构,并且发展出了公理集合论来奠定数学基础的更加牢固。

这种方法成为当代数学的基础之一,为数学家们寻找解决方案提供了关键性的工具。

第三次数学危机第三次数学危机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在计算机上使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史上数学三大危机简介

史上数学三大危机简介

数学三大危机术、宗教三位一体的神秘主义派别:毕达哥拉斯学派。

由毕达哥拉斯提出的著名命题“万物皆数”是该学派的哲学基石。

毕达哥拉斯学派所说的数仅指整数。

而“一切数均可表成整数或整数之比”则是这一学派的数学信仰。

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由毕达哥拉斯建立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却成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学信仰的“掘墓人”。

毕达哥拉斯定理提出后,其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帕索斯考虑了一个问题: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是多少呢?他发现这一长度既不能用整数,也不能用分数表示,而只能用一个新数来表示。

希帕索斯的发现导致了数学史上第一个无理数的诞生。

小小的出现,却在当时的数学界掀起了一场巨大风暴。

它直接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信仰,使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之大为恐慌。

实际上,这一伟大发现不但是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致命打击,对于当时所有古希腊人的观念这都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这一结论的悖论性表现在它与常识的冲突上:任何量,在任何精确度的范围内都可以表示成有理数。

这不但在希腊当时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信仰,就是在今天,测量技术已经高度发展时,这个断言也毫无例外是正确的!可是为我们的经验所确信的,完全符合常识的论断居然被小小的存在而推翻了!这应该是多么违反常识,多么荒谬的事!它简直把以前所知道的事情根本推翻了。

更糟糕的是,面对这一荒谬人们竟然毫无办法。

这就在当时直接导致了人们认识上的危机,从而导致了西方数学史上一场大的风波,史称“第一次数学危机”。

第二次数学危机导源于微积分工具的使用。

伴随着人们科学理论与实践认识的提高,十七世纪几乎在同一时期,微积分这一锐利无比的数学工具为牛顿、莱布尼兹共同发现。

这一工具一问世,就显示出它的非凡威力。

许许多多疑难问题运用这一工具后变得易如反掌。

但是不管是牛顿,还是莱布尼兹所创立的微积分理论都是不严格的。

两人的理论都建立在无穷小分析之上,但他们对作为基本概念的无穷小量的理解与运用却是混乱的。

因而,从微积分诞生时就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与攻击。

三次数学危机

三次数学危机

三次数学危机近年来,全球数学教育领域出现了三次重大危机。

这些危机对数学教育和数学领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数学教育的深思和反思。

第一次数学危机:学生数学素养缺失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数学应用范围扩大,人们对数学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随着教育体系的快速扩张,学生数量的大幅增加,数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大量学生因为教育资源的不足,缺乏基础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这就导致了数学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首先是基本知识不够扎实。

现在,很多学生在做数学题时,经常出现漏洞百出的情况。

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基本数学公式掌握不牢固,导致出现一些低级错误。

其次,很多学生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

很多数学问题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和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但是现在的很多学生习惯于机械式的计算,不愿意用思考去解决问题。

这也是学生数学素养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加强数学教育的质量,还需要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一方面,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学习如何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并且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学习。

第二次数学危机:教师缺乏数学教育知识和技能数学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技术性强的工作。

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教师来说,他们需要掌握数学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如何组织教育资源,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评估学生知识水平等等。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教师的数学教育知识和技能都不够充分,这就导致了数学教育的质量难以保证。

一方面,现在的数学教师很多是简单“过场”。

由于教师职业相对较为稳定,很多人并不具备数学专业背景,但仍从事数学教育工作。

因此,这些教师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都比较有限,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的本质,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对于那些无法接受正统数学教育的教师来说,应该通过系统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无理数的发现──第一次数学危机大约公元前5世纪,不可通约量的发现导致了毕达哥拉斯悖论。

当时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重视自然及社会中不变因素的研究,把几何、算术、天文、音乐称为"四艺",在其中追求宇宙的和谐规律性。

他们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可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项重大贡献是证明了勾股定理,但由此也发现了一些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表示成整数或整数之比(不可通约)的情形,如直角边长均为1的直角三角形就是如此。

这一悖论直接触犯了毕氏学派的根本信条,导致了当时认识上的"危机",从而产生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到了公元前370年,这个矛盾被毕氏学派的欧多克斯通过给比例下新定义的方法解决了。

他的处理不可通约量的方法,出现在欧几里得《原本》第5卷中。

欧多克斯和狄德金于1872年给出的无理数的解释与现代解释基本一致。

今天中学几何课本中对相似三角形的处理,仍然反映出由不可通约量而带来的某些困难和微妙之处。

第一次数学危机对古希腊的数学观点有极大冲击。

这表明,几何学的某些真理与算术无关,几何量不能完全由整数及其比来表示,反之却可以由几何量来表示出来,整数的权威地位开始动摇,而几何学的身份升高了。

危机也表明,直觉和经验不一定靠得住,推理证明才是可靠的,从此希腊人开始重视演译推理,并由此建立了几何公理体系,这不能不说是数学思想上的一次巨大革命!无穷小是零吗?──第二次数学危机18世纪,微分法和积分法在生产和实践上都有了广泛而成功的应用,大部分数学家对这一理论的可靠性是毫不怀疑的。

1734年,英国哲学家、大主教贝克莱发表《分析学家或者向一个不信正教数学家的进言》,矛头指向微积分的基础--无穷小的问题,提出了所谓贝克莱悖论。

他指出:"牛顿在求xn的导数时,采取了先给x以增量0,应用二项式(x+0)n,从中减去xn以求得增量,并除以0以求出xn的增量与x的增量之比,然后又让0消逝,这样得出增量的最终比。

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

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
其中 a 是奇数,b (0,1) ,
使 ab 1 3 。
2
26
另一件事是德国数学家黎曼(B.Riemann, 1826—1866)发现, 柯西把定积分限制于连续函数是没有必要 的。黎曼证明了,被积函数不连续,其定 积分也可能存在。
黎曼还造出一个函数,当自变量取无 理数时它是连续的,当自变量取有理数时 它是不连续的。
27
这些例子使数学家们越来越明 白,在为分析建立一个完善的基础方 面,还需要再深挖一步:即需要理解 实数系的更深刻的性质。
28
② 魏尔斯特拉斯的贡献 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Karl Weierstrass,1815—1897)的努力,终 于使分析学从完全依靠运动学、直观理解 和几何概念中解放出来。他的成功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 是建立了实数系,另一方面是创造了精确
所以,由“无穷小”引发的第二次数 学 危机,实质上是缺少严密的极限概念和极 限理论作为微积分学的基础。
17
3.危机的解决 1)必要性 微积分虽然在发展,但微积分逻辑基 础上存在的问题是那样明显,这毕竟是数 学家的一块心病。
18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范围的 扩大,类似的悖论日益增多。数学家在研 究无穷级数的时候,做出许多错误的证 明,并由此得到许多错误的结论。由于没 有严格的极限理论作为基础。数学家们在 有限与无限之间任意通行(不考虑无穷级 数收敛的问题)。
无法解决的科技问题。但是逻辑上不严格,遭
到指责。
10
2)贝克莱的发难 英国的贝克莱大主教发表文章猛烈攻 击牛顿的理论。 贝克莱问道:“无穷小”作为一个量, 究竟是不是0?
11
① 如果是0,(*)式左端当 t 和 S 变
成无穷小后分母为0,就没有意义了。

数学三大危机

数学三大危机

数学三大危机数学三大危机简述:第一,希帕索斯(Hippasus,米太旁登地方人,公元前5世纪)发现了一个腰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即根号2)永远无法用最简整数比(不可公度比)来表示,从而发现了第一个无理数,推翻了毕达哥拉斯的著名理论。

相传当时毕达哥拉斯派的人正在海上,但就因为这一发现而把希帕索斯抛入大海;第二,微积分的合理性遭到严重质疑,险些要把整个微积分理论推翻;第三,罗素悖论:S由一切不是自身元素的集合所组成,那S包含S吗?罗素悖论的可怕在于,它不像最大序数悖论或最大基数悖论那样涉及集合高深知识,它很简单,却可以轻松摧毁集合理论!第一次数学危机毕达哥拉斯是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与哲学家。

他曾创立了一个合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一体的神秘主义派别:毕达哥拉斯学派。

由毕达哥拉斯提出的著名命题“万物皆数”是该学派的哲学基石。

毕达哥拉斯学派所说的数仅指整数。

而“一切数均可表成整数或整数之比”则是这一学派的数学信仰。

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由毕达哥拉斯建立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却成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学信仰的“掘墓人”。

毕达哥拉斯定理提出后,其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帕索斯考虑了一个问题: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是多少呢?他发现这一长度既不能用整数,也不能用分数表示,而只能用一个新数来表示。

希帕索斯的发现导致了数学史上第一个无理数的诞生。

小小的出现,却在当时的数学界掀起了一场巨大风暴。

它直接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信仰,使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之大为恐慌。

实际上,这一伟大发现不但是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致命打击。

对于当时所有古希腊人的观念这都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这一结论的悖论性表现在它与常识的冲突上:任何量,在任何精确度的范围内都可以表示成有理数。

这不但在希腊当时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信仰,就是在今天,测量技术已经高度发展时,这个断言也毫无例外是正确的!可是为我们的经验所确信的,完全符合常识的论断居然被小小的√2的存在而推翻了!这应该是多么违反常识,多么荒谬的事!它简直把以前所知道的事情根本推翻了。

三次数学危机.docx

三次数学危机.docx

《周”。

并达哥拉斯是公元前五世 古希腊的着名数学家与哲学家。

他曾 立了一个合政治、学 、宗教三位一体的神秘主 派 : 达哥拉斯学派。

由 达哥拉斯提出的着名命 “万物皆数 ”是 学派的哲学基石。

而 “一切数均可表成整数或整数之比 ” 是 一学派的数学信仰。

然而, 具有 性的是由 达哥拉斯建立的 达哥——N ·布 巴基什么是悖 ? 地 ,是指 的推理 程:它看上去是合理的,但 果却得出了矛盾。

悖 在很多情况下表 能得出不符合排中律的矛盾命 :由它的真,可以推出它 假;由它的假, 可以推出它 真。

由于 格性被公 是数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因此如果数学中出 悖 会造成 数学可靠性的 疑。

如果 一悖 涉及面十分广泛的 , 种冲 波会更 烈,由此 致的 疑 会引 人 上的普遍危机感。

在 种情况下,悖 往往会直接 致 “数学危机 ”的 生。

按照西方 的 法,在数学 展史上迄今 止出 了三次 的数学危机。

希帕索斯悖 与第一次数学危机 希帕索斯悖 的提出与勾股定理的 密切相关。

因此,我 从勾股定理 起。

勾股定理是欧氏几何中最着名的定理之一。

天文学家开普勒曾称其 欧氏几何两 璀璨的明珠之一。

它在数学与人 的 践活 中 有着极其广泛的 用, 同 也是人 最早 到的平面几何定理之一。

在我国, 最早的一部天文数学着作髀算 》中就已有了关于 一定理的初步 。

不 ,在我国 于勾股定理的 明却是 的事情。

一直到 三国 期的 爽才用面 割 出它的第一种 明。

在国外,最早 出 一定理 明的是古希腊的 达哥拉斯。

因而国外一般称之 “ 达哥拉斯定理且据 达哥拉斯在完成 一定理 明后欣喜若狂,而 牛百只以示 。

因此 一定理 又 得了一个 神秘色彩的称号: “百牛定理 ”。

“⋯⋯古往今来, 数众多的悖 思想的 展提供了食粮。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拉斯定理却成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学信仰的“掘墓人”。

毕达哥拉斯定理提出后,其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帕索斯考虑了一个问题:边长为 1 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是多少呢?他发现这一长度既不能用整数,也不能用分数表示,而只能用一个新数来表示。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3篇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3篇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第一次危机:希腊数学危机希腊数学家们是数学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们创造了许多数学概念和理论,如欧几里得几何、三角学、锥曲线等。

但在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时期,希腊数学发生了危机。

这一时期的希腊数学家纷纷开始关注无穷大和无穷小的概念。

然而,这些概念并不符合当时的逻辑和数学标准,他们甚至不能用现代的数学符号来表示。

因此,这些数学家的理论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在这一时期,希腊数学的道路出现了两条分支。

一条是传统的代数学派,他们注重整数、有理数和分数的研究;另一条是几何学派,他们将一切几何测量归纳为单个不可减少的点。

两个学派的意见相左,争论不断,导致了希腊数学的危机。

这一时期的数学发展为数学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思考,但也让希腊数学陷入了停滞和分化的境地。

第二次危机:19世纪末的非欧几何危机19世纪末期,非欧几何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话题。

在欧几里得几何中,平行公设是一项基本性质,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在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

然而,非欧几何学派质疑这一性质,提出了一种名为反射性的新性质,也就是说,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在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相交的。

这种观点的提出,引起了数学界的强烈反响和激烈争议。

欧几里得几何是基础数学,因此许多人认为非欧几何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否认这一基础。

在这种文化和学术背景下,非欧几何的认可难以达成,成为了数学史上的一次危机。

第三次危机:20世纪初的集合论危机20世纪初,集合论成为了数学的新话题。

然而,当时对于集合论的探讨往往涉及到关于无限的思考,这些思考往往与人的直觉相悖,甚至有些违反逻辑。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悖论:一个包含所有时空中的点的集合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这个集合中是否包含它自身?如果不包含,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包含所有时空中的点的集合;如果包含,那么这个集合就非常巨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这个悖论意味着个体和整体的关系无法解决,出现了数学中的自我矛盾。

这一数学危机的解决需要借鉴哲学和逻辑学的工具,很多数学家因此开始关注哲学基础和逻辑体系,试图建立一个完备的集合论,以应对数学的自我矛盾和前进。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以 形 通 化。 名 是 素 被 多种 式 俗 。 中 化 其 最著 的 罗 于 1919 年 出 给 境。 的 它涉 到 村 发 的 境。 发 宣 了 , 及 某 理 师 困 理 师 布 这样 条 一 原 则 他给 有 给 己 脸 人刮 , 且, 给村 这 : 所 不 自 刮 的 脸 并 , 且 只 里 样 时, 的 刮脸 当 们 图回 下 人 。 人 试 答 列疑 时 就 识 问 , 认 到了 种 这 情 脸? 果 不 况 悖 性质 "理发 是 自 给自 刮 ? 如 他 给 的 论 : 理发 师 否 己 己 脸 "如 自 刮脸 那 他 原则 该 己 , 么 按 就 为自 刮 ; 果 己 脸 如 他给 己 自 刮 原则。 脸 那 他就 符 , 么 不 合他 原则 的 。 了。 罗 悖 使 个数 大 动 了。 怪 弗 素 论 整 学 厦 摇 无 乎 雷格 收 在 到 的《 则》 罗 的信 后 在 刚 出 的《 术 基 法 》 2 素 之 , 他 要 版 算 的 本 则 第 卷 末 写 :一 科 家 会 尾 道 " 位 学 不 碰到 这 难 的 情 , 在 比 更 堪 事 了 即 之时 了, 工 完成 时 它 基 垮 了, 本 等 印 作 之 , 的 础 掉 当 书 待 出的 候 时 , 罗 先 的 封 把 置 这 境 "。 是 结 近 12 年 素 生 一 信 我 于 种 地 于 终 了 研。 的 刻苦 研。 钻
认 穷 合 承 无 基 数 就 像 切 难 承 无 集 , 认 穷 级 , 好 一 灾 都 出 了 这 是 三 数 危 的 质 尽 悖 可 消 来 , 就 第 次 学 机 实 。 管 论 以 除 矛 可 解 , 而 学 确 性 在 步 步 丧 , 盾 以 决 然 数 的 定 却 一 一 地 失 现 公 集 论 大 公 , 直 说 真 假 可 。 代 理 合 的 堆 理 简 难 孰 孰 , 是 不 把 们 消 掉 它 跟 个 学 血 相 的 又 能 它 都 除 , 们 整 数 是 肉 连 。 所 , 三 危 表 上 决 , 质 更 刻 以 它 以 第 次 机 面 解 了 实 上 深 地 其 形 延 着 式 续 。

数学历史上的三次危机-文档资料

数学历史上的三次危机-文档资料

数学历史上的三次危机经济上有危机,历史上数学也有三次危机。

第一次危机发生在公元前580~568年之间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建立了毕达哥拉斯学派。

这个学派集宗教、科学和哲学于一体,该学派人数固定,知识保密,所有发明创造都归于学派领袖。

当时人们对有理数的认识还很有限,对于无理数的概念更是一无所知,毕达哥拉斯学派所说的数,原来是指整数,他们不把分数看成一种数,而仅看作两个整数之比,他们错误地认为,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

该学派的成员希伯索斯根据勾股定理(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通过逻辑推理发现,边长为l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既不是整数,也不是整数的比所能表示。

希伯索斯的发现被认为是“荒谬”和违反常识的事。

它不仅严重地违背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也冲击了当时希腊人的传统见解。

使当时希腊数学家们深感不安,相传希伯索斯因这一发现被投入海中淹死,这就是第一次数学危机。

这场危机通过在几何学中引进不可通约量概念而得到解决。

两个几何线段,如果存在一个第三线段能同时量尽它们,就称这两个线段是可通约的,否则称为不可通约的。

正方形的一边与对角线,就不存在能同时量尽它们的第三线段,因此它们是不可通约的。

很显然,只要承认不可通约量的存在使几何量不再受整数的限制,所谓的数学危机也就不复存在了。

不可通约量的研究开始于公元前4世纪的欧多克斯,其成果被欧几里得所吸收,部分被收人他的《几何原本》中。

第二次数学危机发生在十七世纪。

十七世纪微积分诞生后,由于推敲微积分的理论基础问题,数学界出现混乱局面,即第二次数学危机。

微积分的形成给数学界带来革命性变化,在各个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微积分在理论上存在矛盾的地方。

无穷小量是微积分的基础概念之一。

微积分的主要创始人牛顿在一些典型的推导过程中,第一步用了无穷小量作分母进行除法,当然无穷小量不能为零;第二步牛顿又把无穷小量看作零,去掉那些包含它的项,从而得到所要的公式,在力学和几何学的应用证明了这些公式是正确的,但它的数学推导过程却在逻辑上自相矛盾。

三次数学危机及其影响

三次数学危机及其影响
罗素
整理课件
12
❖ 最后,这些既属于自己而又不属于自己 的集合 (Set),便成了集合论的矛盾,引 发起第三次数学危机。
整理课件
13
危机的消除
❖ 危机出现以后,包括罗素本人在内的许多 数学家作了巨大的努力来消除悖论。当时消 除悖论的选择有两种,一种是抛弃集合论, 再寻找新的理论基础,另一种是分析悖论产 生的原因,改造集合论,探讨消除悖论的可 能。
整理课件
10
罗素悖论
❖ 但罗素在1903年出版了《数学的原理》,书 中提到著名的罗素悖论,使数学基础产生了 裂纹,因而震动了整个数学界,这就是所说 的第三次数学危机。
整理课件
11
理发师悖论
罗素悖论的通俗化——“理 发师悖论”:某村的一个理 发师宣称,他给且只给村里 自己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 问:理发师是否给自己刮脸?
整理课件
9
三、第三次数学危机
1.“数学基础”的曙光——集合论
到19世纪,数学从各方面走向成熟。非欧几何的出现使 几何理论更加扩展和完善;实数理论(和极限理论)的出现 使微积分有了牢靠的基础;群的理论、算术公理的出现使算 术、代数的逻辑基础更为明晰,等等。人们水到渠成地思索: 整个数学的基础在哪里?正在这时,19世纪末,集合论出现 了。人们感觉到,集合论有可能成为整个数学的基础。
数学历史之: 三次数学危机及其影响
一. 第一次数学危机
❖ 一. 第一次数学危机
❖ 1.危机的起因:
第一次数学危机是由 不 能写2 成两个整数 之比引发的。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前500)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整理课件
2
例:如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的 长度就不能以整数之比表示。

三次数学危机

三次数学危机

� 问:“这位理发师的头发由谁理呢?”
如果他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属于自己给自己理 发的那类人。但是,招牌上说明他不给这类人理发, 因此他不能自己理。 如果由另外一个人给他理发,他就是不给自己理 发的人,而招牌上明明说他要给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 人理发,因此,他应该自己理。 � 由此可见,不管怎样,理发师所说的话总是自相矛盾 的。
“数”学

源于计量需要
� 计数问题:结绳法:1、2、3、数不清…… � 几何问题:长度、面积、体积

整数:最原始的数
� 源于人对“相继出现”和“次序”的感知 � 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
整数,是现实的基础秩序的根据 � 数学脱离观察、直觉和经验,成为纯粹思维的产 物——现代数学以至现代文明的起源

数学的发展史
理发师?:第三次数学危机

1901年5月,罗素发现的悖论沉重打击了集 合论和逻辑基础
� 理发师困境 � 说谎的克利特人

悖论动摇了整个数学的根本
罗Zermelo提出公理化 � 罗素提出类型论,策梅 罗素提出类型论,策梅罗 集合论来对朴素集合论进行限制,解决悖论问 题
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罗素
连续的定义和极限论开始 � 到魏尔斯特拉斯、狄德金、康托等人独立地建 立了实数理论,在实数理论上建立极限论的基 础
� �
分析基础严密化的工作: 柯西--加固微积分学基础的第一位巨匠
贡献:函
数、极限、连续、 导数、积分、收 敛级数、微积分 基本定理、柯西 收敛准则
法国 1789--1857) 柯西( Cauchy法国 法国1789--1857) 1789--1857) 法国 柯西( Cauchy Cauchy Cauchy法国 法国1789--1857)

数学发展史上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发展史上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发展史上三次数学危机第一次数学危机“无理数的产生”第一次危机发生在公元前580~568 年之间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建立了毕达哥拉斯学派。

这个学派集宗教、科学和哲学于一体,该学派人数固定,知识保密,所有发明创造都归于学派领袖。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 ,这个数就是整数,他们确定数学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数的奥秘来探索宇宙的永恒真理,并且认为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

后来这个学派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学定理(勾股定理),他们认为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然而了不起的事后面还有更了不起的事。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希帕索斯从毕达哥拉斯定理出发,发现边长为 1 的正方形对角线不能用整数来表示,这就产生了这个无理数。

这无疑对“万物皆数” 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此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第二次数学危机“微积分工具”18 世纪,微分法和积分法在生产和实践上都有了广泛而成功的应用,大部分数学家对这一理论的可靠性是毫不怀疑的。

但是不管是牛顿,还是莱布尼茨所创立的微积分理论都是不严格的。

危机的起源因为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理论是建立在无穷小分析之上的,但他们对作为基本概念的无穷小量的理解与应用是混乱的。

1734 年,英国哲学家、大主教贝克莱发表《分析学家或者向一个不信正教数学家的进言》,矛头指向微积分的基础——无穷小的问题,提出了所谓贝克莱悖论。

笼统的说,贝克莱悖论可以表述为“无穷小量究竟是否为0”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提出在当时的数学界引起了一定的混乱,由此导致了第二次数学危机的产生。

第三次数学危机“罗素悖论”到 19 世纪末,康托尔的集合论已经得到数学家的承认,集合论也成功地应用到其他的数学分支。

集合论是数学的基础,由于集合论的使用,数学似乎已经达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

但是,正当数学家们熟练地应用集合论时,数学帝国又爆发了一次危机。

康托尔集合论的创造性成果为数学提供了广泛的理论基础,所以在 1900 年巴黎国际数学会议上,法国大数学家庞加莱宣称:“数学的严格性,看来直到今天才可以说实现了。

数学三次危机的内容

数学三次危机的内容

数学三次危机的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数学三次危机,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数学领域内的三次危机,分别是克里斯托弗·沃尔夫(Christopher Wolfe)在美国《数学评论》上提到的第一次危机、大卫·希尔伯特在1900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到的第二次危机以及数学家布朗在1960年代关于数学逻辑基础的研究中提出的第三次危机。

第一次危机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数学家们对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基础进行重新审视的过程。

欧几里得几何学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创立的一种几何学体系,至今被广泛运用。

19世纪末出现了一些疑问,比如平行公设、非欧几何学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基础提出了挑战。

数学家们面临的困境是如何从最基础的公设出发重新建立几何学的基础。

数学家们开始重新思考几何学的基础,试图通过推导出新的公设来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几何学体系。

第二次危机是在1900年,当时大卫·希尔伯特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23个重要的数学问题,其中有一些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这些问题涉及到了数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如代数、几何、数论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引发了数学家们对数学的基础是否牢固的疑问,希尔伯特提出的这些问题为后来20世纪的数学家们提供了方向。

第三次危机是在1960年代,数学家布朗在研究数学逻辑基础时提出了关于数学的第三次危机。

他指出,数学家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立数学的基础,并且确定数学体系的完备性。

这些问题涉及到了尤里·奈斯特林和阿尔弗雷德·特斯克勒等数学家们提出的不完全定理。

这些定理表明,数学体系内部存在无法证明的命题,这对数学的基础产生了挑战。

数学家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始研究递归理论、模型论等新的理论方法,以确保数学的基础是牢固的。

数学三次危机是数学领域内的三次挑战,数学家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得数学体系更加完善和牢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文章转载自数学发展简史)从哲学上来看,矛盾是无处不存在的,即便以确定无疑著称的数学也不例外。

数学中有大大小小的许多矛盾,例如正与负、加与减、微分与积分、有理数与无理数、实数与虚数等等。

在整个数学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深刻的矛盾,例如有穷与无穷、连续与离散、存在与构造、逻辑与直观、具体对象与抽象对象、概念与计算等等。

在数学史上,贯穿着矛盾的斗争与解决。

当矛盾激化到涉及整个数学的基础时,就会产生数学危机。

而危机的解决,往往能给数学带来新的内容、新的发展,甚至引起革命性的变革。

数学的发展就经历过三次关于基础理论的危机。

一、第一次数学危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代意义下的数学,也就是作为演绎系统的纯粹数学,来源予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

它是一个唯心主义学派,兴旺的时期为公元前500年左右。

他们认为,“万物皆数”(指整数),数学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的,而且可以应用于现实的世界,数学的知识由于纯粹的思维而获得,不需要观察、直觉和日常经验。

整数是在对于对象的有限整合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产生的抽象概念。

日常生活中,不仅要计算单个的对象,还要度量各种量,例如长度、重量和时间。

为了满足这些简单的度量需要,就要用到分数。

于是,如果定义有理数为两个整数的商,那么由于有理数系包括所有的整数和分数,所以对于进行实际量度是足够的。

有理数有一种简单的几何解释。

在一条水平直线上,标出一段线段作为单位长,如果令它的定端点和右端点分别表示数0和1,则可用这条直线上的间隔为单位长的点的集合来表示整数,正整数在0的右边,负整数在0的左边。

以q为分母的分数,可以用每一单位间隔分为q等分的点表示。

于是,每一个有理数都对应着直线上的一个点。

古代数学家认为,这样能把直线上所有的点用完。

但是,毕氏学派大约在公元前400年发现:直线上存在不对应任何有理数的点。

特别是,他们证明了:这条直线上存在点p不对应于有理数,这里距离op等于边长为单位长的正方形的对角线。

于是就必须发明新的数对应这样的点,并且因为这些数不可能是有理数,只好称它们为无理数。

无理数的发现,是毕氏学派的最伟大成就之一,也是数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无理数的发现,引起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首先,对于全部依靠整数的毕氏哲学,这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其次,无理数看来与常识似乎相矛盾。

在几何上的对应情况同样也是令人惊讶的,因为与直观相反,存在不可通约的线段,即没有公共的量度单位的线段。

由于毕氏学派关于比例定义假定了任何两个同类量是可通约的,所以毕氏学派比例理论中的所有命题都局限在可通约的量上,这样,他们的关于相似形的一般理论也失效了。

“逻辑上的矛盾”是如此之大,以致于有一段时间,他们费了很大的精力将此事保密,不准外传。

但是人们很快发现不可通约性并不是罕见的现象。

泰奥多勒斯指出,面积等于3、5、6、……17的正方形的边与单位正方形的边也不可通约,并对每一种情况都单独予以了证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理数的存在逐渐成为人所共知的事实。

诱发第一次数学危机的一个间接因素是之后“芝诺悖论”的出现,它更增加了数学家们的担忧:数学作为一门精确的科学是否还有可能?宇宙的和谐性是否还存在?在大约公元前370年,这个矛盾被毕氏学派的欧多克斯通过给比例下新定义的方法解决了。

他的处理不可通约量的方法,出现在欧几里得《原本》第5卷中,并且和狄德金于1872年绘出的无理数的现代解释基本一致。

今天中学几何课本中对相似三角形的处理,仍然反映出由不可通约量而带来的某些困难和微炒之处。

第一次数学危机表明,几何学的某些真理与算术无关,几何量不能完全由整数及其比来表示。

反之,数却可以由几何量表示出来。

整数的尊祟地位受到挑战,古希腊的数学观点受到极大的冲击。

于是,几何学开始在希腊数学中占有特殊地位。

同时也反映出,直觉和经验不一定靠得住,而推理证明才是可靠的。

从此希腊人开始从“自明的”公理出发,经过演绎推理,并由此建立几何学体系。

这是数学思想上的一次革命,是第一次数学危机的自然产物。

回顾在此以前的各种数学,无非都是“算”,也就是提供算法。

即使在古希腊,数学也是从实际出发,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的。

例如,泰勒斯预测日食、利用影子计算金字塔高度、测量船只离岸距离等等,都是属于计算技术范围的。

至于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等国的数学,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危机和革命,也就继续走着以算为主,以用为主的道路。

而由于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发生和解决,希腊数学则走上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了欧几里得《原本》的公理体系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体系,为世界数学作出了另一种杰出的贡献。

但是,自此以后希腊人把几何看成了全部数学的基础,把数的研究隶属于形的研究,割裂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样做的最大不幸是放弃了对无理数本身的研究,使算术和代数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基本理论十分薄溺。

这种畸形发展的局面在欧洲持续了2019多年。

二、第二次数学危机十七、十八世纪关于微积分发生的激烈的争论,被称为第二次数学危机。

从历史或逻辑的观点来看,它的发生也带有必然性。

这次危机的萌芽出现在大约公元前450年,芝诺注意到由于对无限性的理解问题而产生的矛盾,提出了关于时空的有限与无限的四个悖论:“两分法”:向着一个目的地运动的物体,首先必须经过路程的中点,然而要经过这点,又必须先经过路程的1/4点……,如此类推以至无穷。

——结论是:无穷是不可穷尽的过程,运动是不可能的。

“阿基里斯(《荷马史诗》中的善跑的英雄)追不上乌龟”:阿基里斯总是首先必须到达乌龟的出发点,因而乌龟必定总是跑在前头。

这个论点同两分法悖论一样,所不同的是不必把所需通过的路程一再平分。

“飞矢不动”:意思是箭在运动过程中的任一瞬时间必在一确定位置上,因而是静止的,所以箭就不能处于运动状态。

“操场或游行队伍”:A、B两件物体以等速向相反方向运动。

从静止的c来看,比如说A、B都在1小时内移动了2公里,可是从A看来,则B在1小时内就移动了4公里。

运动是矛盾的,所以运动是不可能的。

芝诺揭示的矛盾是深刻而复杂的。

前两个悖论诘难了关于时间和空间无限可分,因而运动是连续的观点,后两个悖论诘难了时间和空间不能无限可分,因而运动是间断的观点。

芝诺悖论的提出可能有更深刻的背景,不一定是专门针对数学的,但是它们在数学王国中却掀起了一场轩然大被。

它们说明了希腊人已经看到“无穷小”与“很小很小”的矛盾,但他们无法解决这些矛盾。

其后果是,希腊几何证明中从此就排除了无穷小。

经过许多人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7世纪晚期,形成了无穷小演算——微积分这门学科。

牛顿和莱布尼兹被公认为微积分的奠基者,他们的功绩主要在于:把各种有关问题的解法统一成微分法和积分法;有明确的计算步骤;微分法和积分法互为逆运算。

由于运算的完整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微积分成为当时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同时,关于微积分基础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关键问题就是无穷小量究竞是不是零?无穷小及其分析是否合理?由此而引起了数学界甚至哲学界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争论,造成了第二次数学危机。

无穷小量究竟是不是零?两种答案都会导致矛盾。

牛顿对它曾作过三种不同解释:1669年说它是一种常量;1671年又说它是一个趋于零的变量;1676年它被“两个正在消逝的量的最终比”所代替。

但是,他始终无法解决上述矛盾。

莱布尼兹曾试图用和无穷小量成比例的有限量的差分来代替无穷小量,但是他也没有找到从有限量过渡到无穷小量的桥梁。

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于1734年写文章,攻击流数(导数)“是消失了的量的鬼魂……能消化得了二阶、三阶流数的人,是不会因吞食了神学论点就呕吐的。

”他说,用忽略高阶无穷小而消除了原有的错误,“是依靠双重的错误得到了虽然不科学却是正确的结果”。

贝克莱虽然也抓住了当时微积分、无穷小方法中一些不清楚不合逻辑的问题,不过他是出自对科学的厌恶和对宗教的维护,而不是出自对科学的追求和探索。

当时一些数学家和其他学者,也批判过微积分的一些问题,指出其缺乏必要的逻辑基础。

例如,罗尔曾说:“微积分是巧妙的谬论的汇集。

”在那个勇于创造时代的初期,科学中逻辑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

18世纪的数学思想的确是不严密的、直观的,强调形式的计算而不管基础的可靠。

其中特别是:没有清楚的无穷小概念,从而导数、微分、积分等概念不清楚;无穷大概念不清楚;发散级数求和的任意性等等;符号的不严格使用;不考虑连续性就进行微分,不考虑导数及积分的存在性以及函数可否展成幂级数等等。

直到19世纪20年代,一些数学家才比较关注于微积分的严格基础。

从波尔查诺、阿贝尔、柯西、狄里赫利等人的工作开始,到威尔斯特拉斯、狄德金和康托的工作结束,中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基本上解决了矛盾,为数学分析奠定了一个严格的基础。

波尔查诺给出了连续性的正确定义;阿贝尔指出要严格限制滥用级数展开及求和;柯西在1821年的《代数分析教程》中从定义变量出发,认识到函数不一定要有解析表达式;他抓住极限的概念,指出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都不是固定的量而是变量,无穷小量是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并且定义了导数和积分;狄里赫利给出了函数的现代定义。

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威尔斯特拉斯消除了其中不确切的地方,给出现在通用的极限的定义,连续的定义,并把导数、积分严格地建立在极限的基础上。

19世纪70年代初,威尔斯特拉斯、狄德金、康托等人独立地建立了实数理论,而且在实数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极限论的基本定理,从而使数学分析建立在实数理论的严格基础之上。

三、第三次数学危机数学基础的第三次危机是由1897年的突然冲击而出现的,从整体上看到现在还没有解决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这次危机是由于在康托的一般集合理论的边缘发现悖论造成的。

由于集合概念已经渗透到众多的数学分支,并且实际上集合论已经成了数学的基础,因此集合论中悖论的发现自然地引起了对数学的整个基本结构的有效性的怀疑。

1897年,福尔蒂揭示了集合论的第一个悖论;两年后,康托发现了很相似的悖论,它们涉及到集合论中的结果。

1902年,罗素发现了一个悖论,它除了涉及集合概念本身外不涉及别的概念。

罗素,英国人,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

1902年著述《数学原理》,继而与怀德海合著《数学原理》(1910年~1913年),把数学归纳为一个公理体系,是划时代的著作之一。

他在很多领域都有大量著作,并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关心社会现象,参加和平运动,开办学校。

1968~1969年出版了他的自传。

罗素悖论曾被以多种形式通俗化,其中最著名的是罗索于1919年给出的,它讲的是某村理发师的困境。

理发师宣布了这样一条原则:他只给不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

当人们试图答复下列疑问时,就认识到了这种情况的悖论性质:“理发师是否可以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给自己刮胡子,那么他就不符合他的原则;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胡子,那么他按原则就该为自己刮胡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