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在今年疫情期间中,对世界各国都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信心与活力已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推动力,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疫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支持中国应对疫情做出的伟大举措,让学生懂得世界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中国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中国与世界不可分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在分析社会实际的同时,充分运用课本材料,经典故事丰富课堂,引导学生理解哲学,思辨哲学,运用哲学。

最后用歌曲《国家》感染学生,体会国与家、整体与部分的不可分割。

【教材分析】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

本课分成两框,第一框讲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第二框讲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后者是本课的落脚点,要求用联系的观点指导我们解决问题。

第二框分成两目。

第一目讲“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第二目讲“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系统的含义→系统的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性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总之,本框讲了两个具体问题:一是从整体上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二是从联系多样性角度具体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强,他们有自己的学习价值观,但是在哲学面前,学生感到了学习的困难和压力,所以设计本课内容需要把抽象哲学融入到简单、通俗易懂的事例中去,从中得出哲学道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印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2、能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

3、能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知道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养成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3范文整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3范文整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个总特征,也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本框题通过学生对由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联系和作用交织起来的物质世界的壮丽画面的观察和理解,旨在让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与学习。

它是对上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延续,同时学好这个框题也为学好辩证法的其它观点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它在整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本框题设计了两目。

目,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本目的逻辑结构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区别——二者相互联系——学习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第二目,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本目的逻辑结构是:系统的概念——系统优化的方法的内容和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学情分析】本课作为前一节课的延续且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阶段的学生普遍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

因而我们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目标】l知识通过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概括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比较系统和要素,概括系统的基本特征。

l能力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运用整体和部分辨证关系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唯物辨证法的联系观,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培养综合性思维、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观念。

【教学重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整体与部分功能不同。

如何把握系统及其特征。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归纳抽象的道理、应用观点、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让学生先自学并结合事例,谈谈自己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打印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打印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鞠躬)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转身板书)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7课第2框,主要讲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观。

在教材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从学情上看,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领悟和认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合作探究和实践的能力。

3、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

为实现上述三维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这是本节课当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也是深入理解和把握认识观的知识支撑点;教学难点是:“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这个理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为困难。

为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目的是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感悟中生成新知;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归纳演绎法等,真正让学生成为问题探究的思维主体,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元认知能力。

为增强教学效果,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我的教学过程,采用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共设计5个环节。

环节一:走进生活,感受整体与部分。

本环节预设5分钟。

上课伊始,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待学生进入情境后,我适时加以引导:歌词当中的“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说明了我们每个民族,每个人与祖国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一种关系蕴涵着什么样的哲学道理?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思考并初步感受到人的认识,以此来引出本节课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观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全局观念,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和特点2. 联系的种类3. 联系与发展的关系4.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5. 联系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定义、特点和种类,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2. 教学难点:联系与发展的关系,联系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种类和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联系观点应用实例。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

2. 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种类:PPT展示,讲解联系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3. 讲解联系与发展的关系:阐述联系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实际案例,分析联系观点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6.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联系的定义、特点、种类的掌握程度。

b. 学生运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c.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联系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联系的定义、特点、种类和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2. 案例素材:提供几个实际案例,用于分析联系观点的应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种类。

2. 第3-4课时:讲解联系与发展的关系,分析实际案例。

3. 第5-6课时:小组讨论,学生运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

4. 第7-8课时:总结与反馈,布置课后作业。

九、课后作业2. 作业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逻辑清晰。

高二政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高二政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高二政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欢迎参考!高二政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内容。

本框题是哲学辩证法理论中一个重要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上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方法论,因此它是对上一框题的延续,同时这个框题也为学好辩证法的其它观点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它在整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同时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辨证统一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具体事例分析我们做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剖析生活实例,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全局意识和顾全大局观念,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主义思想,树立为集体做贡献的价值观。

3、教学重点:整体和部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因为掌握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对青年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因为这个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

但学好这个知识,对于指导学生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政治知识储备,但是对于哲学问题的了解及分析还是不够全面,学生对于哲学知识的应用还只停留在简单的知识累加而不是应用于现实生活。

而本课题正是对上一课联系观点的一个延伸,理论性较强比较难以吸收,联系观点既是方法论又是世界观在难度上对学生也是种挑战,再加上学生对于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着眼于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中的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与知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掌握哲学知识,运用哲学知识的能力。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准备好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是《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学习内容有:坚持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等。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观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联系的角度看待事物,培养其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 联系的普遍性:事事有联系,时时有联系。

3.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

5.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要全面,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2. 教学难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联系”、“联系在生活中的体现”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3.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联系观点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联系观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联系观点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对联系观点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联系与矛盾的关系:讲解联系与矛盾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理解在分析问题时要把握住主要矛盾。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观点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激发学生对用联系观点看问题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的定义与重要性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1.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讲解:介绍联系观点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联系观点的应用。

第二章:联系观点的基本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观点的基本原理。

2.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的基本原理,包括联系的定义、联系的类型和联系的规律。

2.3 教学过程讲解:介绍联系观点的基本原理。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联系观点的定义、类型和规律。

第三章: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让学生掌握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步骤,包括确定问题、寻找联系、分析联系和提出解决方案。

3.3 教学过程讲解:介绍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步骤。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第四章: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包括社交、工作、学习和娱乐等方面。

4.3 教学过程讲解:介绍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分析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展望联系观点在未来的发展。

5.3 教学过程展望:讨论联系观点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第六章: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6.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6.3 教学过程讲解:介绍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分析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第七章:联系观点在社会问题分析中的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联系观点在社会问题分析中的重要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联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联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和特点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3. 联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1. 联系的定义和特点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 联系的识别和运用2.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联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联系的认识和应用。

4. 实践法: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联系的存在和重要性。

2. 讲解联系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联系的概念,阐述其内在规律和表现形式。

3. 教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联系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联系实例,让学生加深对联系的理解。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作业:2. 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其联系并运用联系的观点提出解决方案。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时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联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效果: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效果。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 探索更多的生活实例,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教学拓展:1. 联系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

2. 联系的理论体系:如辩证法中的联系观。

3. 联系与创新:探讨联系在解决问题、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第4课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23哲学与人生

《第4课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23哲学与人生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联系的含义及类型,了解掌握联系的规律。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意识,培养全面、系统地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联系的含义及类型,掌握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一主题,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联系的含义及类型,并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3. 教学工具:PPT、图片、案例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当你在公共场合听到有人在喧哗,你会怎么做?”2. 课堂讨论,分享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3. 引入联系的观点,强调联系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和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1. 讲解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教师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2. 讲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教师通过举例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

3. 讲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教师通过举例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解决问题时要从整体出发,注重部分之间的联系和配合。

4.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选取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社会现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社会现象,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2. 提问与回答: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加深学生对联系的观点的理解。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们的区别与联系。 我们学习原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那么这个原
理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方法论? 出示:原理、方法论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
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 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整体与部分
区别 ⑴含义不同 ⑵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地 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获的雀都是雀头钻进一个个网眼里去的。于是,他回家
后,用一截截短绳结成许多个互不关联的像网眼一样的 小绳圈,并拿到林中去捕雀。别人感到奇怪,他说:“去 捕雀呀!反正一个雀头只钻一个洞。”结果,一个也没 有捕到。
探究: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网是由一个个网眼组成的,而且组成网的各个网眼 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结在一起的,从而使网具备了单个网 眼所不具备的功能,所以,网能捕到雀而脱离网这个整 体的单个网眼却不能捕到雀。即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 功能 (2)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体: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 能 部分: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出示钟和各个零部件,让学生思考:钟表是由各个 零部件组成,但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不具有计时的功能。 这说明了那些哲学道理?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 (1)两者密不可分 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 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具 有部分的功能。
注重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统筹考虑, 优化组合。
教师引导: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系统论中讲的层次性、有序 性原则等,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是没有强调的。所以,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不完全等同,还 是有区别的,我们只能说两者在在一定意义上是等同 的。 师:当然,以上我们谈到的优化趋向在现实生活中 就未必都能做到,比如就有个这样的故事(展示图片)。 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 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1. 引言1.1 引言简介联系是人们在认识和理解世界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时的一种基本方法。

通过联系,人们能够将看似独立的事物联系起来,看到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法,它能帮助我们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事物,提高我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探讨现象,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联系的观点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本文将从联系是什么、联系的重要性、联系在教学中的运用、联系方法以及联系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够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意识到联系的重要性,发挥联系的作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2 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旨在探讨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知识碎片化的情况下,学生往往只了解问题的表面现象,缺乏深入思考和联系思维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常常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建立信息的联系,帮助他们理清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教学背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方式比较被动,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主动思考和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联系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将原本孤立的知识点进行联系起来,形成系统性的认识和理解。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2. 正文2.1 联系是什么联系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互相连接或相互作用。

在教学中,联系是指将所教授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联系不仅仅是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把握事物。

4. 提高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创新性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概念和特点2. 联系的类型3. 联系的方法和技巧4. 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实例分析5. 练习和反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概念和特点,联系的方法和技巧,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联系的方法和技巧,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概念、特点、类型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实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联系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联系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联系的概念、特点、类型。

3. 实例分析:分析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实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联系的方法和技巧。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6. 练习与反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并进行反馈。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联系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联系的概念、特点、类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联系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包括分析的准确性、逻辑性等。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运用联系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的方法和技巧的有效性。

陈江迎《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陈江迎《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怀宁县新安中学陈江迎教材分析:本课是《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本框题设计了两目。

第一目,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第二目,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也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本框题旨在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与学习。

它是对上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延续,在整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学生此前已学过唯物论的基本知识,和辩证法部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本课作为前一节课的方法论,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延续性。

联系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对初学哲学,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关系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能力目标】: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运用整体和部分辨证关系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或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

教学重点: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教学难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学生探究法、课件演示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旧知回顾: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回顾。

引导过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讲授新课】: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什么样的联系由张网捕雀故事过渡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班级内部男女生座位编排问题过渡到系统优化的方法。

课件展示:本课知识框架,学生粗略了解。

一、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区别在含义、地位、作用、功能四个方面,由学生阅读教材57页,自主发现,完成表格。

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生活与哲学是人教版必修4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认识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联系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深入思考,不仅要看到问题本身,还要看到问题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思维的重要性,掌握联系思维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联系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态度,善于探究生活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过程1. 预习任务在上课前,老师布置预习任务:请学生自行查找一篇与联系思维相关的文章,认真阅读并简单做笔记。

在下节课上,学生将通过课前阅读对联系思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导入环节上课开始,老师通过展示几组图片,介绍“木桶理论”。

图片1:一只完好的木桶ImgurImgur图片2:一只有破洞的木桶ImgurImgur图片3:两只有破洞的木桶组合ImgurImgur通过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只破了洞的木桶组合起来可以装水呢?这是因为木桶之间互相联系,我们可以从这个例子中认识联系思维的重要性。

3. 练习环节接下来,老师将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提出一组联系紧密的案例,并将这些案例与木桶理论相结合,说明联系思维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4. 总结反思在小组完成任务后,老师进行总结反思。

首先,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案例和思考结果,接着引导学生们总结联系思维的相关方法,如:•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问题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找准整个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最后,老师将课程内容和初步自主学习的文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联系思维上的不足进行点评和提醒,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深入思考,拓宽思路。

四、教学反思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非常有帮助,也促进了学生的自治学习。

《第4课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4课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及特点,掌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认识,树立全面、系统、发展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掌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具体方法。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教具:准备相关课件、案例素材及实物教具(如图片、模型等)。

2. 课前预习: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联系的含义及特点。

3. 教室活动:设计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如:联系的观点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

2. 展示案例:胡蝶效应请学生诠释这个现象,并思考它所体现的哲学原理。

3. 总结并引出课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二)讲授新课1. 讲解联系的含义和特征请学生阅读教材,理解联系的含义和特征,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联系?(2)联系有哪些基本特征?2. 讲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联系是普遍的?(2)联系的客观性表此刻哪里?3. 讲解因果联系和事物发展的规律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因果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什么作用?(2)事物发展的规律有哪些?4. 讲解整体和部分的干系及其方法论意义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干系是什么?(2)如何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干系?5. 教室互动: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平时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例子?(2)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身边的事物?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安置作业:撰写小论文以“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阐述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待身边的事物,以及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

4. 培养学生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敏感度,提高应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概念与特点2. 联系的类型与方法3. 联系的观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联系的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5. 联系的观点在学科学习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概念、类型与方法,联系的观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联系的观点在复杂问题中的运用,全局观念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和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联系的观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反思法:通过总结和反思,使学生深刻理解联系的观点,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联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讲解:详细讲解联系的概念、类型与方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给定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总结:对各组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

5. 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联系的观点,提高应变能力。

6. 反思: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深刻理解联系的观点,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思考过程。

2. 问题分析能力:评估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看他们是否能够识别并解释事物之间的联系。

3. 解决方案创新:评价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有创意,是否能够综合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

4.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品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品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敏感度,增强学生的洞察力。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联系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案例材料。

3. 分组讨论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联系的概念:阐述联系的定义,解释联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讲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联系的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并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联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3. 开展小组竞赛,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运用联系观点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深度和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心得体会,评估他们对联系观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材分析
作者:张雪婷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6年第02期
摘要:从该框题的课标内容目标,结构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与本框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重点和难点、呈现方式和活动栏目的评析、教材的不足与处理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加深教师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教版《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关键词:教材分析;联系;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6-0049-05
一、本框题的内容标准分析
本框题是高中《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二框,课程标准关于本框题的规定如下图:
仔细研读第二框的内容标准可分析出,该框题对教材编者提出了三个要求,即内容要求、目标要求和教学方法要求。

1.教学内容:根据内容目标中的“整体”、“部分”、“系统优化”等关键名词,确定以下教学内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方法论、系统的含义与基本特征、系统优化的三个方面、综合的思维方法。

2.教学目标:根据内容目标中“解析”、“安排”这两个不同程度的动词,可确定该框题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