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商业模式深入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病管理商业模式深入分析
【摘要】2015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显示慢性病占中国居民死亡的86.6%,慢病导致的医疗负担支出占总支出的70%。慢病管理不仅成为医疗卫生领域内需要关注的热点,而且已经成为一个亟待正视和重视的社会问题。然而我们的医疗卫生体系还习惯于应付急性病的治疗,我们的医保体系还没有准备好对慢性病管理的支付,我们需要包括医疗技术、支付体系、商业模式等一系列的创新,才能够应对慢病管理带来的挑战。本篇将在总结我国慢病管理现状和商业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介绍国内外在慢病管理上的创新做法,供关心这一领域的专家和从业人员参考。
一、慢病管理的概况和管理体系
1.1 我国慢病管理面临的形势严峻
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我国慢性病发病率近年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2015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显示慢性病占中国居民死亡的86.6%,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亡的79.4%。随之而来的是医疗费用支出的增长,2014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35312亿元,慢病导致的医疗负担支出占总支出的70%,慢病导致的医疗费用占比之
高不容小觑。目前中国65周岁以上老人人数约为1.4亿人,老龄化比例逐年提高,潜在慢病人群基数势必继续扩大,社会将面临日益严重的慢病挑战。
1.2 慢病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慢性疾病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肺炎等)和慢性
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等),目前在各种政策规定和实验研究中,慢
病的管理对象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本文也将重点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进行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在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肺
病四类最重要的慢病是导致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这四类疾病也应当成为
我们关注的要点以及慢病管理和防治的重点。
慢病管理(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CDM)是指组织慢病专业医生、
药师及护理人员,为慢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
药费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
慢病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能狭隘的将慢病管理理解成慢性病的管理,还
应当利用其各个要素(人、财、物、信息和时空),借助管理手段,使慢病管
理的社会效用最大化。具体来说,慢病管理可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对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主要包括对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
的在所有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最高的四类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肺病。这也是普遍意义上最为容易被人所理解和接受的慢病管理的基础概念。
2、慢病患者对所患慢病的认知,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的引导。通过患者的行为来维持和促进自身健康,监控和管理自身疾病的症状和征兆,减少疾病对
自身社会功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只有提高患者本身对于慢病的认识,
才能从本质上引导患者及时调整及改变其生活方式,达到慢病的自我管理的目的。
3、对慢病患者所处的微观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工作环境、朋辈群体、社区环境和卫生服务环境等)和宏观社会环境(患者所处的阶层,社会阶层之间的关
系以及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方式等)的管理。
基于此,WHO提出了“三级预防”理论。
1.3 WHO“三级预防”理论及我国的慢病体系
WHO提出了“三级预防”理论,即防止慢病的发生为一级预防;一旦发病及时诊断和治疗,稳定病情,防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为二级预防;坚持长期、规范治疗,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为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从营造慢病管理的微观和宏观环境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创建无烟单位、无烟家庭;设立高血压日、世界精神病日;制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等法律法规;定期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等。
二级预防:定期对各类高危人群进行慢病筛查;对于慢病患者建立实时的指标监测制度;为居民提供及时、方便的健康咨询、医疗服务和转诊服务。
三级预防:提倡慢病病人的自我管理;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与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病中给予病人在急性期得到有效、规范的治疗;病情稳定后,按照合理的治疗方案,在社区获得方便、连续、经济、有效、规范的治疗与康复;晚期病人能够得到规范的康复指导、医疗照顾和临终关怀等。
国际社会和国内多方实践证明,严格实施这些技术措施,对慢病的预防和治理是有效的,可以在现有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的效果
随着近年国家对于慢病管理的重视和投入的提高,我国慢病防控体系基本建成,我国的慢病防控体系主要由国家疾控中心和国家心血管中心、国家癌症中心构成,并通过医疗系统下沉到地市级和县区级。
虽然我国慢病综合管理水平近年有了长足进步,但整体来看,慢病管理的体系
尚显薄弱,慢病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慢病管理还没有引起群众和有关部门的
高度重视,风险筛查、预测管理以及疾病干预等综合慢病管理模式尚需进一步
建立。
二、慢病管理面临的三大挑战
慢病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系统,其中既涉及到社会化医疗体系建设,需要
对慢病管理进行宏观上的规划布局,又需要针对具体慢病患者进行技术性、可
得性和持续性的干预管理,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并实现可持续的跟踪治疗。综
合来看,任何一个慢病管理体系都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三大挑战:一是慢病服
务的可持续性;二是慢病信息的完整性;三是慢病支付的可行性。
2.1 慢病管理服务的可持续性
慢病管理需要围绕慢病患者,构建包括日常照护、专家诊疗、药物干预、养护
结合、康复保健、重急防护等一个系统性的慢病系统,而这些医疗资源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