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
三相永磁同步电机(PMSM)矢量控制建模与仿真
目录1 引言 (1)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1 课题背景 (1)1.1.2 课题意义 (1)1.2 永磁电机发展概况 (1)2 机电能量转换和拉格朗日方程 (2)2.1 机电能量转换 (2)2.2 三相同步电机电磁转矩 (7)2.3 拉格朗日方程 (9)3 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11)3.1 三相PMSM的基本数学模型 (11)3.2 三相PMSM的坐标变换 (13)3.2.1 Clark变换 (13)3.2.2 Park变换 (14)3.3 同步旋转坐标系下PMSM的数学模型 (14)4 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 (16)4.1 转速环PI调节器的参数整定 (16)4.2 电流环PI调节器的参数整定 (17)4.3 三相PMSM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 (19)4.3.1 仿真建模 (19)4.3.2 仿真结果分析 (22)总结 (23)参考文献 (23)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建模与仿真摘要: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体积小、效率和功率因数高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各种功率等级的场合。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是永磁同步电机应用的关键技术,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特点使得采用矢量控制系统有很大的优势。
本文首先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发展概况,然后从机电能量转换的角度出发,解释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机电能量转换原理,推导拉格朗日运动方程。
此外,列写出永磁同步电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和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基于Simulink建立了转速电流双闭环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对仿真结果分析,验证了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性能的优越性。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Simulink1 引言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1.1.1 课题背景交流电机的控制性能在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提出后才有了质的飞跃。
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采用的是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的解稱控制,兼顾磁场和转矩的控制,克服了交流电机自身耦合的缺点。
2023年度电力系统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2023年度电力系统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建模与仿真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和电力负荷的不断增加,同步发电机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在发电过程中,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决定了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和电压稳定度,还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对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其特性及优化其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工程应用前景。
本文将针对电力系统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从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实际应用等角度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基本原理同步发电机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发电设备之一,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励磁系统对转子产生恒定电磁势,使得电动机的旋转速度与电网同步。
励磁系统由调节回路和发电机励磁机组成,前者用于调节励磁电流大小,后者用于产生励磁电流。
励磁机由交流电源供电,将电能转换为磁能,形成恒定的磁场,以激励转子产生电势,并与电网同步。
二、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建模方法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建模方法通常采用开环和闭环两种方法。
开环方法着重考虑发电机励磁机的特性和参数,而忽略负载和电力系统的影响;闭环方法则将发电机励磁系统与负载和电力系统耦合起来,考虑更加全面的影响因素。
基于此,可以利用MATLAB等软件对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建立模型并进行仿真。
三、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特性分析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特性分析是建模和仿真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分析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特性分析主要包括励磁电路特性分析、励磁系统数学模型建立、励磁机暂态过程仿真等方面。
四、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优化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优化可以通过改变发电机励磁电路参数、控制环节参数等方式进行。
其中,提高励磁机的内部反馈控制效果,降低负载波动对励磁系统的影响,并采用先进的励磁控制算法等方法,可以显著提升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五、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仿真结果分析通过对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仿真分析,可以建立电网和发电机系统的各种工况和稳态性能参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基于matlab的同步发电机组建模与仿真
基于matlab的同步发电机组建模与仿真基于matlab的同步发电机组建模与仿真I 基于MATLAB 的同步发电机组建模与仿真摘要随着电网的规模越来越大,电力系统的运行也随之越来越复杂。
同步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作为电源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对电力系统有着极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运行。
为了使电力系统安全而经济地运行,我们必须对同步发电机组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
而同步发电机组运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其动态特性随着机组的运行状态而不断变化,所以建立机组的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是掌握发电机动态特性,评价其各个控制系统性能的有效手段,并且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研究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同步发电机组模型的建立将涉及到机组的机理分析,有利于从理论建模中引出新的设计方法,为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对同步发电机及其励磁系统、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利用MATLAB/Simulink 搭建同步发电机组的仿真模型,建立单机无穷大系统,最后对模型进行仿真,并分析仿真结果。
关键词:电力系统;单机无穷大系统;MATLAB/Simulink;仿真;同步发电机组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要II SYNCHRONOUS GENERATOR UNIT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BASED ON MATLAB Abstract With the enlargement of the power grid scale, th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As supply unit of the system, synchronous generator and its control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ower system. Their performance also imposes great influence to the power system and has a direct connection with the power system stabilit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 and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we shall do a profound research on the synchronous generator unit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he operation of the synchronous generator unit is a extremely complex process. It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subject to the changing states of the unit operation. Therefore, it is efficient to build a unit model and do simulations research to acquir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t, and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each control system. This will also play a great role in the staff training and researches. The building of the synchronous generator unit model will involve the mechanic analysis of the unit, do favor to deduce new designing methods from theoretical model building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to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In this paper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ynchronous generator and its excitation system, speed regulating system will be researched;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 unit will be built based on MATLAB/Simulink; a single-unit infinite system will be established; finally simulate the model and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Key Words: Power System; Single-unit Infinite System; MATLAB/Simulink; Simulation; Synchronous Generator Unit 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目录i 目录摘要∙∙∙∙∙∙∙∙∙∙∙∙∙∙∙∙∙∙∙∙∙∙∙∙∙∙∙∙∙∙∙∙∙∙∙∙∙∙∙∙∙∙∙∙∙∙∙∙∙∙∙∙∙∙∙∙∙∙∙∙∙∙∙∙∙∙∙∙∙∙∙∙∙∙∙∙∙∙∙∙∙∙∙∙∙∙∙∙∙∙∙∙∙∙∙∙∙∙∙∙∙∙∙∙∙∙∙∙∙∙∙∙∙∙∙∙∙∙∙∙∙∙∙∙∙∙∙∙∙∙∙∙∙∙∙∙∙∙∙∙∙∙∙∙∙∙IAbstract∙∙∙∙∙∙∙∙∙∙∙∙∙∙∙∙∙∙∙∙∙∙∙∙∙∙∙∙∙∙∙∙∙∙∙∙∙∙∙∙∙∙∙∙∙∙∙∙∙∙∙∙∙∙∙∙∙∙∙∙∙∙∙∙∙∙∙∙∙∙∙∙∙∙∙∙∙∙∙∙∙∙∙∙∙∙∙∙∙∙∙∙∙∙∙∙∙∙∙∙∙∙∙∙∙∙∙∙∙∙∙∙∙∙∙∙∙∙∙∙∙∙∙∙∙∙∙∙∙∙∙∙∙∙∙∙∙∙∙II 1 绪论∙∙∙∙∙∙∙∙∙∙∙∙∙∙∙∙∙∙∙∙∙∙∙∙∙∙∙∙∙∙∙∙∙∙∙∙∙∙∙∙∙∙∙∙∙∙∙∙∙∙∙∙∙∙∙∙∙∙∙∙∙∙∙∙∙∙∙∙∙∙∙∙∙∙∙∙∙∙∙∙∙∙∙∙∙∙∙∙∙∙∙∙∙∙∙∙∙∙∙∙∙∙∙∙∙∙∙∙∙∙∙∙∙∙∙∙∙∙∙∙∙∙∙∙∙∙∙∙∙∙∙∙∙∙∙∙∙∙∙∙∙1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1 1.2 电力系统仿真发展现状∙∙∙∙∙∙∙∙∙∙∙∙∙∙∙∙∙∙∙∙∙∙∙∙∙∙∙∙∙∙∙∙∙∙∙∙∙∙∙∙∙∙∙∙∙∙∙∙∙∙∙∙∙∙∙∙∙∙∙∙∙∙∙∙∙∙∙∙∙∙∙∙∙∙∙∙∙∙∙∙∙∙∙∙∙∙∙∙∙∙∙∙∙∙∙∙∙∙∙∙∙∙∙∙∙∙1 1.3 本课题所完成的主要工作∙∙∙∙∙∙∙∙∙∙∙∙∙∙∙∙∙∙∙∙∙∙∙∙∙∙∙∙∙∙∙∙∙∙∙∙∙∙∙∙∙∙∙∙∙∙∙∙∙∙∙∙∙∙∙∙∙∙∙∙∙∙∙∙∙∙∙∙∙∙∙∙∙∙∙∙∙∙∙∙∙∙∙∙∙∙∙∙∙∙∙∙∙∙∙∙∙∙∙∙∙∙2 2 同步发电机组数学模型∙∙∙∙∙∙4 2.1 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4 2.1.1 同步发电机数学建模概述∙∙∙∙∙∙∙∙∙∙∙∙∙∙∙∙∙∙∙∙∙∙∙∙∙∙∙∙∙∙∙∙∙∙∙∙∙∙∙∙∙∙∙∙∙∙∙∙∙∙∙∙∙∙∙∙∙∙∙∙∙∙∙∙∙∙∙∙∙∙∙∙∙∙∙∙∙∙∙∙∙∙∙∙∙∙∙∙∙∙∙∙∙∙∙∙∙∙∙4 2.1.2 同步发电机基本方程∙∙∙∙∙∙∙∙∙∙∙∙∙∙∙∙∙∙∙∙∙∙∙∙∙∙∙∙∙∙∙∙∙∙∙∙∙∙∙∙∙∙∙∙∙∙∙∙∙∙∙∙∙∙∙∙∙∙∙∙∙∙∙∙∙∙∙∙∙∙∙∙∙∙∙∙∙∙∙∙∙∙∙∙∙∙∙∙∙∙∙∙∙∙∙∙∙∙∙∙∙∙∙∙∙∙∙4 2.1.3 同步发电机三阶模型∙∙∙∙∙∙∙∙∙∙∙∙∙∙∙∙∙∙∙∙∙∙∙∙∙∙∙∙∙∙∙∙∙∙∙∙∙∙∙∙∙∙∙∙∙∙∙∙∙∙∙∙∙∙∙∙∙∙∙∙∙∙∙∙∙∙∙∙∙∙∙∙∙∙∙∙∙∙∙∙∙∙∙∙∙∙∙∙∙∙∙∙∙∙∙∙∙∙∙∙∙∙∙∙∙∙∙4 2.1.4 单机无穷大系统∙∙∙∙∙∙∙∙∙∙∙∙∙∙∙∙∙∙∙∙∙∙∙∙∙∙∙∙∙∙∙∙∙∙∙∙∙∙∙∙∙∙∙∙∙∙∙∙∙∙∙∙∙∙∙∙∙∙∙∙∙∙∙∙∙∙∙∙∙∙∙∙∙∙∙∙∙∙∙∙∙∙∙∙∙∙∙∙∙∙∙∙∙∙∙∙∙∙∙∙∙∙∙∙∙∙∙∙∙∙∙∙∙∙∙7 2.2 励磁系统数学模型∙∙∙∙∙∙∙∙∙∙∙∙∙∙∙∙∙∙∙∙∙∙∙∙∙∙∙∙∙∙∙∙∙∙∙∙∙∙∙∙∙∙∙∙∙∙∙∙∙∙∙∙∙∙∙∙∙∙∙∙∙∙∙∙∙∙∙∙∙∙∙∙∙∙∙∙∙∙∙∙∙∙∙∙∙∙∙∙∙∙∙∙∙∙∙∙∙∙∙∙∙∙∙∙∙∙∙∙∙∙∙∙∙∙8 2.2.1 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概述∙∙∙∙∙∙∙∙∙∙∙∙∙∙∙∙∙∙∙∙∙∙∙∙∙∙∙∙∙∙∙∙∙∙∙∙∙∙∙∙∙∙∙∙∙∙∙∙∙∙∙∙∙∙∙∙∙∙∙∙∙∙∙∙∙∙∙∙∙∙∙∙∙∙∙∙∙∙∙∙∙∙∙8 2.2.2 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8 2.3 调速系统数学模型∙∙∙∙∙∙∙∙∙∙∙∙∙∙∙∙∙∙∙∙∙∙∙∙∙∙∙∙∙∙∙∙∙∙∙∙∙∙∙∙∙∙∙∙∙∙∙∙∙∙∙∙∙∙∙∙∙∙∙∙∙∙∙∙∙∙∙∙∙∙∙∙∙∙∙∙∙∙∙∙∙∙∙∙∙∙∙∙∙∙∙∙∙∙∙∙∙∙∙∙∙∙∙∙∙∙∙∙∙∙∙∙10 2.3.1 同步发电机组调速控制系统概述∙∙∙∙∙∙∙∙∙∙∙∙∙∙∙∙∙∙∙∙∙∙∙∙∙∙∙∙∙∙∙∙∙∙∙∙∙∙∙∙∙∙∙∙∙∙∙∙∙∙∙∙∙∙∙∙∙∙∙∙∙∙∙∙∙∙∙∙∙∙∙∙∙∙∙∙∙∙∙∙∙∙∙∙∙10 2.3.2 同步发电机调速系统数学模型于MATLAB 同步发电机组仿真∙∙∙∙∙∙∙∙∙∙∙∙∙∙∙∙∙∙∙∙∙∙∙∙∙∙∙∙∙∙∙∙∙∙∙∙∙∙∙∙∙∙∙∙∙∙∙∙∙∙∙∙∙∙∙∙∙∙∙∙∙∙∙∙∙∙∙∙∙∙∙∙∙∙∙∙∙∙∙∙∙∙∙∙∙∙∙∙12 3.1 MATLAB 介绍∙∙∙∙∙∙∙∙∙∙∙∙∙∙∙∙∙∙∙∙∙∙∙∙∙∙∙∙∙∙∙∙∙∙∙∙∙∙∙∙∙∙∙∙∙∙∙∙∙∙∙∙∙∙∙∙∙∙∙∙∙∙∙∙∙∙∙∙∙∙∙∙∙∙∙∙∙∙∙∙∙∙∙∙∙∙∙∙∙∙∙∙∙∙∙∙∙∙∙∙∙∙∙∙∙∙∙∙∙∙∙∙∙∙∙∙∙∙∙12 3.1.1 MATLAB/Simulink∙∙∙∙∙∙∙∙∙∙∙∙∙∙∙∙∙∙∙∙∙∙∙∙∙∙∙∙∙∙∙∙∙∙∙∙∙∙∙∙∙∙∙∙∙∙∙∙∙∙∙∙∙∙∙∙∙∙∙∙∙∙∙∙∙∙∙∙∙∙∙∙∙∙∙∙∙∙∙∙∙∙∙∙∙∙∙∙∙∙∙∙∙∙∙∙∙∙∙∙∙∙∙∙∙∙∙∙∙∙12 3.1.2 常用Simulink 库模块∙∙∙∙∙∙∙∙∙∙∙∙∙∙∙∙∙∙∙∙∙∙∙∙∙∙∙∙∙∙∙∙∙∙∙∙∙∙∙∙∙∙∙∙∙∙∙∙∙∙∙∙∙∙∙∙∙∙∙∙∙∙∙∙∙∙∙∙∙∙∙∙∙∙∙∙∙∙∙∙∙∙∙∙∙∙∙∙∙∙∙∙∙∙∙∙∙∙∙∙∙∙∙∙∙13 3.2 同步发电机组仿真的初值计算∙∙∙∙∙∙∙∙∙∙∙∙∙∙∙∙∙∙∙∙∙∙∙∙∙∙∙∙∙∙∙∙∙∙∙∙∙∙∙∙∙∙∙∙∙∙∙∙∙∙∙∙∙∙∙∙∙∙∙∙∙∙∙∙∙∙∙∙∙∙∙∙∙∙∙∙∙∙∙∙∙∙∙∙∙∙∙∙∙∙∙∙14 3.3 同步发电机组仿真模型∙∙∙∙∙∙∙∙∙∙∙∙∙∙∙∙∙∙∙∙∙∙∙∙∙∙∙∙∙∙∙∙∙∙∙∙∙∙∙∙∙∙∙∙∙∙∙∙∙∙∙∙∙∙∙∙∙∙∙∙∙∙∙∙∙∙∙∙∙∙∙∙∙∙∙∙∙∙∙∙∙∙∙∙∙∙∙∙∙∙∙∙∙∙∙∙∙∙∙∙∙∙∙∙15 3.3.1 同步发电机模型∙∙∙∙∙∙∙∙∙∙∙∙∙∙∙∙∙∙∙∙∙∙∙∙∙∙∙∙∙∙∙∙∙∙∙∙∙∙∙∙∙∙∙∙∙∙∙∙∙∙∙∙∙∙∙∙∙∙∙∙∙∙∙∙∙∙∙∙∙∙∙∙∙∙∙∙∙∙∙∙∙∙∙∙∙∙∙∙∙∙∙∙∙∙∙∙∙∙∙∙∙∙∙∙∙∙∙∙∙∙∙∙∙16 3.3.2 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仿真模型∙∙∙∙∙∙∙∙∙∙∙∙∙∙∙∙∙∙∙∙∙∙∙∙∙∙∙∙∙∙∙∙∙∙∙∙∙∙∙∙∙∙∙∙∙∙∙∙∙∙∙∙∙∙∙∙∙∙∙∙∙∙∙∙∙∙∙∙∙∙∙∙∙17 3.3.3 同步发电机调速系统仿真模型∙∙∙∙∙∙∙∙∙∙∙∙∙∙∙∙∙∙∙∙∙∙∙∙∙∙∙∙∙∙∙∙∙∙∙∙∙∙∙∙∙∙∙∙∙∙∙∙∙∙∙∙∙∙∙∙∙∙∙∙∙∙∙∙∙∙∙∙∙∙∙∙∙∙∙∙∙∙∙∙∙∙∙∙∙∙∙∙∙18 3.4 系统仿真及结果分析∙∙∙∙∙∙∙∙∙∙∙∙∙∙∙∙∙∙∙∙∙∙∙∙∙∙∙∙∙∙∙∙∙∙∙∙∙∙∙∙∙∙∙∙∙∙∙∙∙∙∙∙∙∙∙∙∙∙∙∙∙∙∙∙∙∙∙∙∙∙∙∙∙∙∙∙∙∙∙∙∙∙∙∙∙∙∙∙∙∙∙∙∙∙∙∙∙∙∙∙∙∙∙∙∙∙∙∙18 3.4.1 稳定运行∙∙∙∙∙∙∙∙∙∙∙∙∙∙∙∙∙∙∙∙∙∙19 3.4.2 系统电压突增或突降∙∙∙∙∙∙∙∙∙∙∙∙∙∙∙∙∙∙∙∙∙∙∙∙∙∙∙∙∙∙∙∙∙∙∙∙∙∙∙∙∙∙∙∙∙∙∙∙∙∙∙∙∙∙∙∙∙∙∙∙∙∙∙∙∙∙∙∙∙∙∙∙∙∙∙∙∙∙∙∙∙∙∙∙∙∙∙∙∙∙∙∙∙∙∙∙∙∙∙∙∙∙∙∙∙20 3.4.3 增加励磁系统给定电压∙∙∙∙∙∙∙∙∙∙∙∙∙∙∙∙∙∙∙∙∙∙∙∙∙∙∙∙∙∙∙∙∙∙∙∙∙∙∙∙∙∙∙∙∙∙∙∙∙∙∙∙∙∙∙∙∙∙∙∙∙∙∙∙∙∙∙∙∙∙∙∙∙∙∙∙∙∙∙∙∙∙∙∙∙∙∙∙∙∙∙∙∙∙∙∙∙∙∙∙∙2 1 3.4.4 增加调速系统给定功率∙∙∙∙∙∙∙∙∙∙∙∙∙∙∙∙∙∙∙∙∙∙∙∙∙∙∙∙∙∙∙∙∙∙∙∙∙∙∙∙∙∙∙∙∙∙∙∙∙∙∙∙∙∙∙∙∙∙∙∙∙∙∙∙∙∙∙∙∙∙∙∙∙∙∙∙∙∙∙∙∙∙∙∙∙∙∙∙∙∙∙∙∙∙∙∙∙∙∙∙∙2 3 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目录ii 3.4.5 三相突然短路∙∙∙∙∙∙∙∙∙∙∙∙∙∙∙∙∙∙∙∙∙∙∙∙∙∙∙∙∙∙∙∙∙∙∙∙∙∙∙∙∙∙∙∙∙∙∙∙∙∙∙∙∙∙∙∙∙∙∙∙∙∙∙∙∙∙∙∙∙∙∙∙∙∙∙∙∙∙∙∙∙∙∙∙∙∙∙∙∙∙∙∙∙∙∙∙∙∙∙∙∙∙∙∙∙∙∙∙∙∙∙∙∙∙∙∙∙24 4 结论与展望∙∙∙∙∙∙∙∙∙∙∙∙∙∙∙∙∙∙∙∙∙∙∙∙∙∙∙∙∙∙∙∙∙∙∙∙∙∙∙∙∙∙∙∙∙∙∙∙∙∙∙∙∙∙∙∙∙∙∙∙∙∙∙∙∙∙∙∙∙∙∙∙∙∙∙∙∙∙∙∙∙∙∙∙∙∙∙∙∙∙∙∙∙∙∙∙∙∙∙∙∙∙∙∙∙∙∙∙∙∙∙∙∙∙∙∙∙∙∙∙∙∙∙∙∙∙∙26 参考文献∙∙∙∙∙∙∙∙∙∙∙∙∙∙∙∙∙∙∙∙∙∙∙∙∙∙∙∙∙∙∙∙∙∙∙∙∙∙∙∙∙∙∙∙∙∙∙∙∙∙∙∙∙∙∙∙∙∙∙∙∙∙∙∙∙∙∙∙∙∙∙∙∙∙∙∙∙∙∙∙∙∙∙∙∙∙∙∙∙∙∙∙∙∙∙∙∙∙∙∙∙∙∙∙∙∙∙∙∙∙∙∙∙∙∙∙∙∙∙∙∙∙∙∙∙∙∙∙∙∙∙∙∙∙∙27 致谢∙∙∙∙∙∙∙∙∙∙∙∙∙∙∙∙∙∙∙∙∙∙∙∙∙∙∙∙∙∙∙∙∙∙∙∙∙∙∙∙∙∙∙∙∙∙∙∙∙∙∙∙∙∙∙∙∙∙∙∙∙∙∙∙∙∙∙∙∙∙∙∙∙∙∙∙∙∙∙∙∙∙∙∙∙∙∙∙∙∙∙∙∙∙∙∙∙∙∙∙∙∙∙∙∙∙∙∙∙∙∙∙∙∙∙∙∙∙∙∙∙∙∙∙∙∙∙∙∙∙∙∙∙∙∙∙∙∙∙∙∙∙∙28 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 1 绪论1.1 课题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网电压等级的不断升高,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和控制的复杂性亦日益增加。
同步发电机建模
研究先进的控制策略和优化算法,以提高同步发电机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例如,采用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和强化学习等算法,实现发电机的快速响应、稳定运行和智能控制。
并网与分布式发电系统
研究同步发电机在并网和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实现与可再生能源的高效集成。探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的协同控制策略,以及在微电网和智能电网中发挥同步发电机的关键作用。
多物理场耦合建模
深入研究同步发电机的多物理场耦合建模,包括电气、机械、热和流体等多个方面。通过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模拟发电机的动态行为和相互作用,为优化设计和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同步发电机研究展望
THANKS
容量匹配
根据电力系统的需求和规模,合理配置同步发电机的容量,以满足电力系统的供电需求。
布局优化
根据电力系统的地理分布和负荷分布,优化同步发电机的布局,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技术升级
对老旧的同步发电机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性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电力系统中的优化配置
延时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励磁控制策略
总结词
并网控制是同步发电机并入电网的关键环节,需要确保发电机的频率、相位和电压幅值与电网一致。
详细描述
并网控制策略通过调节发电机的转速和励磁电流,使发电机的输出频率和相位与电网一致。在并网过程中,通常采用准同期并网方法,通过调节发电机的频率和相位来实现与电网的同步。
并网控制策略
VS
无功功率控制是同步发电机中用于平衡无功功率和维持电网电压稳定的重要手段。
稳态方程
02
稳态模型的核心是建立同步发电机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平衡方程。这些方程通常包括电机的电压方程、磁链方程、功率方程等,用于计算发电机的运行参数。
matlab中关于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例子
matlab中关于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例子摘要:一、Matlab中永磁同步电机仿真概述二、永磁同步电机仿真模型建立1.参数设置2.控制器设计3.仿真结果分析三、SVPWM算法在永磁同步电机仿真中的应用四、案例演示:基于DSP28035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MATLAB仿真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Matlab中永磁同步电机仿真概述Matlab是一款强大的数学软件,其在电机领域仿真中的应用广泛。
永磁同步电机(PMSM)作为一种高效、高性能的电机,其控制策略和性能分析在Matlab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利用Matlab进行永磁同步电机仿真,可以有效验证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优化电机参数,提高系统性能。
二、永磁同步电机仿真模型建立1.参数设置:在建立永磁同步电机仿真模型时,首先需要设定电机的各项参数,如电阻、电感、永磁体磁链等。
这些参数可以根据实际电机的设计值进行设置,以保证模型与实际电机的特性一致。
2.控制器设计:控制器的设计是电机仿真模型的核心部分。
常见的控制器设计包括矢量控制(也称为场导向控制,Field-Oriented Control, FOC)、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 DTC)等。
在Matlab中,可以利用现有的工具箱(如PMSM T oolbox)方便地进行控制器的设计和仿真。
3.仿真结果分析:在完成控制器设计后,进行仿真实验。
通过观察电机的转速、电流、转矩等参数的变化,可以评估控制器的性能。
同时,可以利用Matlab的图像绘制功能,将仿真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便于进一步分析。
三、SVPWM算法在永磁同步电机仿真中的应用SVPWM(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是一种用于控制永磁同步电机的有效方法。
通过在Matlab中实现SVPWM算法,可以方便地对比不同控制策略的性能。
在仿真过程中,可以观察到SVPWM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电机的转矩波动抑制能力,减小电流谐波含量,从而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
永磁同步电机建模与仿真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毕业设计(2020届)题目永磁同步电机建模与仿真指导教师专业年级学号姓名刘李二〇二0年四月三十日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年级学生学号姓名刘李任务下达时期:2019年12月21日设计(论文)日期: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4月30日设计(论文)题目:永磁同步电机建模与仿真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本文共分为四章,主要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的建模与仿真进行相关研究。
第一章主要概述了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与发展现状;第二章介绍了同步电机的理论基础,简要介绍了同步电机的原理和结构及起动运行;第三章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策略;第四章着重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的建模与仿真,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指导教师签字: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语(包含①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工作态度及工作量;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建议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及综合成绩专业年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摘要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利用永磁体建立励磁磁场的小功率同步电动机。
它以体积小,损耗低,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伺服驱动系统。
永磁同步电机构成的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目前已经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进一步适应了高速高精度机械加工的需要。
系统中的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的反馈控制全部数字化。
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成为电机控制算法的设计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对于建立电机控制系统仿真模型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提出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 控制系统仿真建模的方法,在Matlab/ Simulink 环境下,通过对PMSM 本体、dq 坐标系向abc坐标系变换及反变换、三相电流源逆变器、ASR和ACR等功能模块的建立与组合,构建了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速度和电流双闭环仿真模型。
一种精确的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及仿真模型的研究
湖北 民族学 院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Junl f ue U ie i r a oat sN tr c neEio ) orao bi n rt f tnli ( a aSi c dt n H v s yo N i ie ul e i
映 电机的真 实情 况. 关键词 : 永磁 同步电机 ; 铁耗 ; 数学模型 ; 真模 型 ; 场定向 矢量控制 仿 磁
中图 分 类 号 :M3 1 T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4 3 20 )3— 3 7— 4 10 82 (0 8 o 0 4 0
S u y o c r t a h m a ia o e n i l t n M o e fP S t d fAn Ac u a e M t e t lM d la d S mu a i d l M M c o o
GAO h S i—h n . ONG n—h a o g XI Yu ui
( . eate t f l tc nier gHue U i rt r ao at sE si 4 0 0 C ia 1D pr n o e r a E gnei , bi nv s yf t nl e , nh 50 , hn ; m E ci l n e i o Ni i i 4
Vo. 6 No 3 12 .
S p. 0 e 2 08
一
种 精 确 的永 磁 同步 电机 数 学 模 型 及 仿 真 模 型 的研 究
高仕红 熊云槐 ,
(. 1 湖北 民族 学 院 电气 工程 系, 湖北 恩施 4 50 4 00;
2 利 川 市 电力公 司, . 湖北 利 川 4 5 0 ) 44 0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模型的设计与仿真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模型的设计与仿真交流调速理论包括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
1971年,由F.Blaschke 提出的矢量控制理论第一次使交流电机控制理论获得了质的飞跃。
矢量控制采用了矢量变换的方法,通过把交流电机的磁通与转矩的控制解耦使交流电机的控制类似于直流电动机。
矢量控制方法在实现过程中需要复杂的坐标变换,而且对电机的参数依赖性较大。
直接转矩控制是1985年Depenbrock教授在研究异步电机控制方法时提出的。
该方法是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交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强调对电机的转矩进行直接控制,对转矩进行砰一砰控制,无需解耦,省掉了矢量旋转变换计算。
控制定子磁链而不是转子磁链,不受转子参数变化的影响,但不可避免地产生转矩脉动,低速性能较差,调速范围受到限制。
而且由于它对实时性要求高、计算量大,对控制系统微处理器的性能要求也较高。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在普通的三相交流电动机上设法模拟直流电动机转矩控制的规律,在磁场定向坐标上,将电流矢量分解成为产生磁通的励磁电流分量和产生转矩的转矩电流分量,并使得两个分量互相垂直,彼此独立,然后分别进行调节。
这样交流电动机的转矩控制,从原理和特性上就和直流电动机相似了。
控制策略的选择上是PID控制,传统的数字PID控制是一种技术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算法,其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1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1.1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组成:定子绕组、转子、机体。
定子绕组通过三相交流电,产生与电源频率同步的旋转磁场。
转子是用永磁材料做成的永磁体,它在定子绕组产生的旋转磁场的作用下,开始旋转。
1.2 坐标变换坐标变换,从数学角度看,就是将方程中原来的一组变量,用一组新的变量来代替。
线性变换是指这种新旧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电动机中用到的坐标变换都是线性变换。
在永磁同步电机中存在两种坐标系,一种是固定在定子上的它相对我们是静止的,即:α,β 坐标系,它的方向和定子三相绕组的位置相对固定,它的方向定位于定子绕组 A 相的产生磁势的方向,另一种是固定在转子上的旋转坐标系,我们通常称之为 d,q 坐标,其中 d 轴跟单磁极的 N 极方向相同,即和磁力线的方向相同,q 轴超前 d 轴 90 度下图所示。
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和方法ppt课件
线重合, β轴超前α 轴90度,在α 、 β 、o坐标系中的电压电流,
可以直接从A 、B、C三相坐标系中的电压电流通过简单的线性
变换可以得到。一个旋转矢量从A 、B、C三相定子坐标系变换
到α 、 β 、o坐标系成为3/2变换,有
• 经过变换后得到α 、 β 、o坐标系的电压方
围。
• 力矩平衡方程式为:
• − =
+
•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d 、q、0坐标系下的
数学模型简单的多,方便控制
• 根据电机的数学模型,可以将永磁同步电
机简化为如图所示的d,q轴模型。永磁同
步电机的转矩方程表示发电机的电磁转矩
可以通过控制定子电流的d,q轴分量进行
控制。
程为:
• α 、 β 、o坐标系的磁链方程为:
• 其中:Ld、Lq分别是同步电机直轴交轴电感;
为永磁极产生的与定子绕组交链的磁链
在α 、 β 、o坐标系中,经过线性变换使A 、
B、C三相坐标系中的电机数学模型方程得到一定
简化。针对内永磁同步电机,因为转子的直、交
轴的不对称而具有凸极效应,因此在α 、 β 、o
永磁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
• 永磁同步发电机常用的矢量控制策略有:
(1)isd=0 控制;
• (2)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 (3)单位功率因数控制;
• (4)最小损耗控制等。
• 每种控制策略都有其优缺点,于是针对永
磁同步电机不同控制目标下的矢量控制策
略进行比较分析。
• 2.1 id=0电流控制
• id=0的控制称为磁场定向控制,这种控制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建立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建立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常用的电动机类型,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高控制精度等优点,在工业和交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和优化设计,需要建立其数学模型。
本文将介绍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建立过程,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电磁模型和机械模型。
电磁模型描述了电机的电磁特性,包括电机的电感、电阻和磁链等参数;机械模型描述了电机的机械特性,包括电机的转动惯量、摩擦力和负载扭矩等参数。
在电磁模型中,首先需要建立电机的磁链方程。
磁链方程描述了电机的磁链与电机的电流之间的关系。
对于永磁同步电机而言,其磁链方程可以表示为:ψ= Ld * id + Lq * iq其中,ψ表示电机的磁链,Ld和Lq分别表示电机的d轴和q轴的电感,id和iq分别表示电机的d轴和q轴的电流。
接下来,需要建立电机的电流方程。
电流方程描述了电机的电流与电机的电压之间的关系。
对于永磁同步电机而言,其电流方程可以表示为:ud = R * id + ω* Lq * iq + ω* ψuq = R * iq - ω* Ld * id其中,ud和uq分别表示电机的d轴和q轴的电压,R表示电机的电阻,ω表示电机的角速度。
在机械模型中,首先需要建立电机的转动方程。
转动方程描述了电机的转动惯量与电机的转矩之间的关系。
对于永磁同步电机而言,其转动方程可以表示为:J * dω/dt = Tm - Tl - Tf其中,J表示电机的转动惯量,Tm表示电机的电磁转矩,Tl表示电机的负载转矩,Tf表示电机的摩擦转矩。
最后,需要建立电机的速度方程。
速度方程描述了电机的速度与电机的转矩之间的关系。
对于永磁同步电机而言,其速度方程可以表示为:dθ/dt = ω其中,θ表示电机的转角,ω表示电机的角速度。
通过以上的数学模型,可以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建模和仿真,实现对电机的控制和优化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节电机的电流和电压来控制电机的转矩和速度,从而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simulink同步电机调速数学模型
simulink同步电机调速数学模型
Simulink是一个用于建立和仿真动态系统的软件,可用于建立同步电机调速的数学模型。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建立同步电机调速的Simulink模型:
1.打开Simulink软件,新建一个模型。
2.在Simulink库中找到并添加所需的模块,例如:电压源模块、三相电抗器
模块、三相电压测量模块、三相电流测量模块、电机模块、调速器模块等。
3.根据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配置各模块的参数和连接方式。
4.设置仿真时间、步长等参数,并进行仿真。
5.分析仿真结果,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同步电机调速的数学模型包括电机模块、调速器模块等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数学方程和参数。
因此,在建立Simulink模型时,需要仔细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参数设置,以确保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同步电机模型的MATLAB仿真
同步电机模型的MATLAB仿真摘要采用电力电子变频装置实现电压频率协调控制,改变了同步电机历来的恒速运行不能调速的面貌,使它和异步电机一样成为调速电机大家庭的一员。
本文针对同步电机中具有代表性的凸极机,在忽略了一部分对误差影响较小而使算法复杂度大大增加的因素(如谐波磁势等),对其内部电流、电压、磁通、磁链及转矩的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定量分析,建立了简化的基于abc三相变量上的数学模型,并将其进行派克变换,转换成易于计算机控制的d/q坐标下的模型。
再使用MATLAB中用于仿真模拟系统的SIMULINK 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封装及连接,系统总体分为电源、abc/dq转换器、电机内部模拟、控制反馈四个主要部分,并为其设计了专用的模块,同时对其中的一系列参数进行了配置。
系统启动仿真后,在经历了一开始的振荡后,各输出相对于输出时间的响应较稳定。
关键词:同步电机 d/q模型 MATLAB SIMULINK 仿真。
The Simulation Platform of Synchronous Machine by MATLABAbstract:The utilization of transducer realizes the control of voltage’s frequency. It changes the situation that Synchronous Machine is always running with constant speed. Just like Asynchronous Machine, Synchronous machine can also be viewed as a member of the timing machine. This thesis intends to aim at the typical salient pole machine in Synchronous Machine. Som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re made on relations of salient pole machine among current, voltage, flux, flux linkage and torque,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some factors such as harmonic electric potential are ignored. These factors have less influence on error but greatly increase complexity of arithmetic. Thus, simplified mathematic model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a, b, c three phase variables. By the Park transformation, this model is transformed to d, q model which, is easy to be controlled by computer. Simulink is used to masking and linking all the parts of the system. The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main parts, namely power system, abc/dq transformation,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machine and feedback control. Special blocks are designed for the four parts and a series of parameters in these parts are configured.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show that each output has a satisfactory response when there is disturbance.Key Words: Synchronous Machine Simulation d/q Model MATLAB SIMULINK目录第1章引言 (1)1.1引言 (1)1.2同步电机概述 (1)1.3系统仿真技术概述 (2)1.4仿真软件的发展状况与应用 (2)1.5MATLAB概述 (2)1.6S IMULINK概述 (4)1.7小结 (5)第2章同步电机基本原理 (6)2.1理想同步电机 (6)2.2ABC/DQ模型的建立 (6)第3章仿真系统总体设计 (10)3.1系统对象 (10)3.2系统分块 (10)3.3控制反馈环节 (11)第4章仿真系统详细设计 (13)4.1总体设计 (13)4.2具体设计 (13)4.3控制反馈环节 (16)第5章系统仿真运行 (17)5.1输出结果稳定情况 (17)5.2小结 (20)第6章结论 (21)第7章致谢 (22)参考文献 (23)第1章引言1.1引言世界工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过去几十年中工厂自动化的不断完善。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数学建模
R=3.740625Ω
数学建模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为了方便分析控制性能和导出控制方法引入坐标变换
• 三相交流变量 Clarke变换 • 两相交流变量 Park变换 • 两轴直流变静止坐标系
变 换 矩 阵
两相旋转坐标系
建模前的假设
• 1)不考虑磁路饱和,忽略端部效应(如极数尽量取多,行 程两端留有较长的磁轨等) • 2)气隙中的磁场在空间上按正弦分布。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 d-q 轴模型
参数: L 为电枢轴电感 p 为极对数 Ψf为定子永磁体在电枢中的耦合磁链 Ke= Ψf· 为反电动势系数 p Kt=K·Ψf为推力系数 v 为电机速度 M 为动子和负载的质量 B为粘滞摩擦系数 Fm为电磁推力 Fd为负载阻力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框图
电枢电阻的计算
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1模型建立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根据转子位置可以分为内转子、外转子两种。
主要部件有机座、定子铁心、定子线圈、转子铁芯、永磁体、轴、轴承和电机端盖等,此外还包括转子支撑部件、冷却涵道、接线盒等结构。
PMSM的定子主要指定子绕组与定子铁心部分,对于常见的三相绕组,三相绕组对称分布,各相绕组轴线在空间互差120°,且通入三相绕组的电流相位依次相差120°。
PMSM的转子包括永磁体、转子铁心、转轴、轴承等。
转子提供的磁场主要是由转子铁芯上极性交替的永磁体所发出的,具体气隙平均磁密值大小以及气隙磁密波形的正弦性,主要取决于转子铁芯中永磁体的尺寸、摆放形式以及隔磁措施等因素。
为了所建立模型求解以及推导的便利性,首先对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作如下假设:1)定子绕组Y接,三相绕组对称分布,各相绕组轴线在空间互差120°;转子上的永磁体在定转子气隙内产生主磁场,该磁场沿气隙圆周呈正弦波分布,转子没有阻尼绕组;2)忽略定子绕组的齿槽对气隙磁场分布的影响;3)假设铁心的磁导率时无穷大,不考虑电机定子和转子铁芯的涡流损耗以及磁滞损耗;4)认为定子绕组侧空载反电动势波形为正弦波;5)忽略电动机参数(绕组电阻与绕组电感等)的变化。
图3.1 三相两极PMSM结构简图如图3.1 所示,定子三相绕组AX、BY、CZ沿圆周均匀分布,A、B、C为各项绕组的首端,X、Y、Z为各项绕组的尾端,电流由绕组的首段流出,尾端流入。
此时绕组产生的磁场方向规定为该绕组轴线的正方向,即as、bs 和cs 分别代表A 相、B 相和C 相绕组的轴线,各相绕组分别通入相位相差120° 的电流。
以as、bs、cs为坐标轴,建立三相静止坐标系(如图3.1所示)。
转子的电角位置与电角速度的正方向选取为逆时针方向。
永磁同步电机仿真模型
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模型1、永磁同步电机介绍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Magnets synchronousMotor, PMSM>,转子采用永磁材料,定子为短距分布式绕组,采用三相正弦波交流电驱动,且定子感应电动势波形呈正弦波"定子绕组通过控制功率管(如IGBT>的不同开关组合,产生旋转磁场跟踪永磁转子的位置,自动地维持与转子的磁场有900的空间夹角,以产生最大的电机转矩"旋转磁场的转速则严格地由永磁转子的转速所决定,PMSM具有直流电动机的特性,有稳定的起动转矩,可以自行起动,并可类似直流电动机对电机进行闭环控制,多用于伺服系统和高性能的调速系统。
永磁同步电动机按转子形状可以分为两类:凸极式永磁同步电机和隐极式永磁同步电机。
它们的区别在于转子磁极所在的位置,凸极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是突起在轴上的,其直轴和交轴电感参数不相等"而隐极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磁极是内置在轴内的,直轴和交轴电感参数相等"凸极式转子具有明显的磁极,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是不均匀的,因此其磁路与转子的位置有关。
2、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目前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技术主要有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 field orientation control,FOC)与直接转矩控制技术<direct torque control,DTC)。
在这里我们使用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来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模型。
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的核心是在转子旋转坐标系中针对激磁电流id和转矩电流iq分别进行控制,并且采用的是经典的PI线性调节器,系统呈现出良好的线性特性,可以按照经典的线性控制理论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逆变器控制采用了较成熟的SPWM、SVPWM等技术。
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较成熟,动态、稳态性能较佳,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
该方法摒弃了矢量控制中转子磁场定向的思想,采用定子磁场定向,分别对定子磁链和转矩直接进行控制。
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第 2期
移
动
电
源
与
车
辆
1 5
永 磁 同步 电机 变 频 调 速 系统 的建 模 与 仿 真
杨 秀芹 , 贺 彬 , 张 晓 杰
( 1 . 海军航空工程学 院 青 岛校 区 , 山东 青 岛 2 6 6 0 4 2 ; 2 . 9 1 4 9 8部队 , 河北 秦 皇岛 0 6 6 0 0 0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2 6
等于常数的办法 , 使电机做恒转矩运行。所以, 只要 合理的对电机的供电电压 和频率加以协调控制 , 就
可 以达 到 电动机 变频调 速 的 目的 。
作者简介 : 杨秀芹( 1 9 7 0 - ) , 女, 山东高密人 , 本科 , 主要从事飞机地面 电源保障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
电, 三相对称 电流合成的旋转磁场 与转子永久磁钢 产生 的磁场 相互 作用 产生转矩 , 拖 动转子 同步旋 转 。
位置 传感器 实 时读 取转 子 磁 钢位 置 , 变 换 成 电 信号 控制 逆变器 开关 , 调节 电流频 率 和相位 , 使磁 势保 持 稳定 的位 置关 系 , 产生 恒定 的力矩 。
图功能、 可视化 的仿真环境 J 。使用 S i m u L i n k进行
仿真时很少需要程序 , 只需要用 鼠标完成拖拉等简
单 的操 作 , 就可 以形 象 地 建 立 起 被 研究 系 统 的数 学 模型 , 并进 行仿 真 和分析 研究 。 本 文作 者 以永磁 同步 电机 的变频 调速 系统 为研 究对象, 使用 S i m u l i n k建 立仿 真模 型 , 对 逆 变 电路及 三相桥 式整 流 电路进 行仿 真研 究 。
第2讲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
RaB X aB Z aB
LaB X aB
U aB I aB
B
U aB tB I aB
U aB
aB LaB I aB
B
转子侧的基准值
励磁绕组
U fB I fB
阷尼绕组D
U DB I DB
阷尼绕组Q
U QB I QB
S fB U fB I fB Z fB U fB / I fB L fB X fB / B
直轴上阷尼绕组D,交轴上阷尼绕组Q 隐极式电机阷尼作用表示: 直轴上阷尼绕组D,交轴上阷尼绕组Q, g g绕组和Q绕组分别用于反映阷尼作用较强 或较弱的涡流效应。
理想同步电机
(1)空间磁势按正弦分布; (2)磁路对称; (3)忽略磁路饱和、磁滞等的影响; (4)定子及转子的槽和通风沟不影响定子 和转子绕组的电感,即认为电机的定子 和转子具有光滑的表面。
频率基值
f B 50Hz
电角频率基值或 电角速度基值
时间基值
B 2f B
tB
1
B
标幺制下的同步电机方程
定子绕组的基值
选取
确定
UaB=定子相电压的幅值 IaB=定子相电流的幅值
S aB 3 U aB I aB 3 U aB I aB 2 2 2
定子绕组容量基值 电阷、电抗及阷抗基值 自感基值 磁链基值
转子侧的基准值(第一约束)
为使电感系数可逆,各绕组的功率(容量) 基值应相等,即有
U fB I fB U DB I DB U QB I QB 3 U aB I aB 2
S fB SDB SQB SaB
证明:定子绕组与励磁绕组的互感基值
M afB
双三相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及仿真
组的结构特点 , 并进行 了一定 的仿真研究。本文主
要进 行六 相双 Y移 3 。 0 绕组 同步 电 动机 的建 模及 仿
真研究 , 为多相同步电动机在船舶电力推进 系统 的
应 用提供 一定 的理 论依据。
2基 本 方 程
如图 1 所示 , 双三 相 同步 电动 机 中 , 在 定子 绕组 由两套 三相对 称 的交流绕 组 口 、 C 和 口 、 、 6、 b C 组 成, 两套绕 组 的对应 相 相差 3 。 0 电角度 ; 子 则包 括 转 d轴方 向的励磁 绕 组 f 笼 型结 构 的全 阻尼 绕 组 。 d和 若 以每极 5根 阻尼 条 为 例 , 阻 尼绕 组 可 以分别 用 全 d轴 方 向两个短 路 的绕 组 k k 和 q轴 方 向 三个 d 、d 短 路 的绕 组 k k:k 来 表征 , 为 多 回路 d—q q 、q、q 称
相 电机 的结 论 ; 献 [ ] 阐述 了六 相 感 应 电机 绕 文 2则
间数学模型 , 为了便于计算全阻尼绕组 电流 , 定子采用 d—q
坐标变换 , 转子采用多 回路 模型 , 并对 电动机带 螺旋桨 负载 的起动 过程进行 了仿真和 分析。仿真结 果验证 了模 型的有 效性 , 同时表明这种双三相 同步 电动机起 动性能 良好 , 转矩 脉动较小 , 非常适合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应用。 关键词 : 双三相电机 ; 同步 电动机 ; 数学模型 ; 仿真
XI We , E i ZHOU Zhi—bn, i WEI We , i ZHANG a Xi
( h n h i r i n esy S a ga 2 0 C ia S ag a MaimeU i r t,h nh i 0 5, hn ) t v i 1 3
基于matlab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建模仿真方法
基于matlab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建模仿真方法1. 建立永磁同步电机模型
我们可以通过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箱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模型中包括电机本身和电机驱动系统。
该模型可以包括各种控制系统,比如位置控制、速度控制、电流控制等。
2. 设计控制系统
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的特性和实际控制需求,选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常见的控制策略有FOC(磁场定向控制)、DTC(直接扭矩控制)等。
设计控制系统包括建立系统数学模型、设计控制算法、仿真验证等步骤。
3. 仿真实现
在matlab中进行仿真实现,根据设计的控制系统和模型参数,运行仿真程序,验证设计的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是否符合实际控制要求,以此优化和完善控制系统。
4. 实验验证
在实验室或者实际应用场景中,进行实验验证,对控制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
实
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际硬件搭建或者仿真器件模拟等方式实现。
根据验证结果,并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对控制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
姓名:***
专业:控制工程
学号:*******
摘要 (3)
1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4)
1.1模型的导出思路 (4)
1.2变量置换用的表达式 (5)
1.4电机实用模型 (6)
1.5电机实用模型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8)
1.6电机模型参数的确定 (10)
2 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的仿真 (13)
2.1同步发电机仿真模型 (13)
2.2不同阶次模型的仿真分析 (14)
参考文献 (17)
摘要
一般发电机存在临诸多问题,建立精确地描述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是十分必要的[1]。
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因具有不受原型系统规模和结构复杂性限制,能保证被研究系统的安全性,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方便性等优点。
常用的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由同步发电机电路方程及转子运动方程两部分组成。
同步发电机电路方程又分为基本方程和导出模型两类[4]。
对于不同的假设条件,同步发电机模型可作不同程度的简化,因此同步发电机的导出模型也有不同的形式。
同一假设条件下,不同的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其主要区别在于电机的转子绕组数,有d,q,f,D,Q5个绕组的电压方程和磁链方程,外加2个转子运动方程,则称之为转子7阶模型[5]。
如果转子绕组数减少,则发电机方程组的阶数也相应减少。
本文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计算,比较采用不同的同步发电机模型时,对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不同情况下进行电力系统仿真计算选取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的方法。
1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1.1模型的导出思路
由于定转子间的相对运动,基于空间静止不动的三相坐标系所建立的原始方程,磁链方程式中会出现变系数,这对方程组的求解和模型的建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现在通用的方法是对原始方程做d q变换(又称为派克变换),将原方程从a b c三相静止不动坐标系变为与转子相对静止的d q坐标系。
基本方程中有d,q,f,D,Q5个绕组的电压方程和磁链方程,外加2个转子运动方程,若设,则原方程为5阶,若转子运动方程为,;所含变量为,。
在化为实用模型时
和保留,用取代,再用5个磁链方程消去3个转子电流,以及2个定子磁链,而
则用实用变量代替。
经过上述思路导出的实用模型,除了以及引入的等效实用变量之外方程中系数都是同步电机技术参数中的电抗和时间
常数,这些参数可以直接由电机空载短路实验所测得,无须再进行换算。
1.2变量置换用的表达式
d轴变量的置换表达式为:
由式(1-1) 得:
q轴变量的置换表达式为:
由式:
可得:
1.4电机实用模型
基于以上推导思路,可得如下方程(式中p为微分算子,下同)。
(1)定子电压方程:
(2)转子f绕组电压方程:
在实用计算中,可以近似取(此式仅在时严格成立),则式(2-3)可简化为:
(3)转子D绕组电压方程
式右边第一项中的、可通过将式代入消去,化为
的形式。
当计及绕组D,绕
组Q暂态时,在、对应的超瞬态过程中,式中项往往很小,在实用计算中式右边第一项常予以忽略。
则式可简化为:
(4)转子Q绕组电压方程
(5)转子运动方程
有的时候为近似补偿D绕组、Q绕组在动态过程中的阻尼作用以及转子运动中的机械阻尼,常在转子运动方程中补入一等效阻尼项,D为定阻尼常数,则式可改为:
另有
由上述各式构成了同步电机的7阶实用简化模型,其中
为状态变量。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程表示的模型并不是一个严格的七阶模型。
上述导出模型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可以得到进一步简化。
(1)同步发电机7阶模型。
当只考虑f, D, Q绕组的电磁暂态,忽略q,d轴绕组的瞬变效应,则7阶模型简化为5阶模型。
(2)同步发电机3阶模型。
当忽略f, D, Q绕组暂态,只计及励磁绕
组厂的电磁暂态时,7阶模型简化为3阶模型。
1.5电机实用模型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本文中数字仿真采用MATLAB/simulink的基本模块实现,考虑到MATLAB求解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强大运算能力,可将式(变形成如下形式:
其中前者为状态方程,后者为输出方程,状态量为
输入变量为,输出量为,
下面推导以作为输入量,作为输出量的同步发电机5阶模型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可记为:
其中
由式(2-52)有:
记为则有将式((1-17)代入式((1-13),可得:
由式(1-17),有:
则可得到
由式(2-58),有:
即以作为输入量,作为输出量的同步发电机七阶模型的电路方程。
由上述状态方程分别构成了不同输入输出变量情况下的同步电机七阶实用模型,模型由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形式进行描述,这样便于在所选软件中的建模与仿真。
有了上述两种不同形式的电机模型七阶方程,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下仿真的需1.6电机模型参数的确定
以五阶模型为例,对于所求状态方程表示的同步电机五阶模型电量方程,因为方程中的参数采用的是实用电机标么参数(如
)所以无需再进行参数转化,方程中的系数可以直接从电机的技术参数和测试结果中获得。
由表2-1,有
直轴超瞬态开路时间常数以及交轴超瞬态开路时间常数。
在没有直接给出,可以通过己有参数进行换算,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不难证明:
则有:
,。
,
则五阶模型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表1五阶模型参数
考虑所构建模型在进行仿真时,仿真的时间单位一般为秒,因此,在构建同步电机仿真模型时需要把表1中时间常数
的值化为以秒((s)为单位,根据式状态空间表达式,计算得到各系数矩阵如下:
由式上式,可算得:
C’, D’与状态空间表达式中所定义的C’, D’的略有不同,A', B', C', D’分别为表示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对应的系数矩阵。
2 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的仿真
2.1同步发电机仿真模型
基于式状态空间表达式以及计算得到的系数矩阵,以构建同步发电机模型,在此以5阶模型为例如图3-8所示:
其中,与原矩阵D略有差异。
为了仿真的方便,模型选用等效实用变量以及定子电流式作为输入量,定子端电压作为输出量。
将状态空间模块中矩阵A,B,C,D的值改为A’,B’,C’,D’,可得到以,作为输入量,定子电流作为输出量的同步发电机5阶仿真模型。
2.2不同阶次模型的仿真分析
在对不同阶次数学模型进行比选时,除了要考虑模型的计算量和是否易于建模分析,还需要考虑模型的精度。
本节对不同阶次模型进行简单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下面对三、五、七阶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不同阶次模型对仿真精度的影响。
仿真模型的设置及仿真过程,下图为三、五、七阶模型的仿真结果。
图一
图二
图三
从图二不难看出,在负载发生突变的瞬间,三阶和五阶模型与七阶模型的结果有比较大的差别,特别是对于交轴电压而言,在负载加上的瞬间,七阶模型的有一个突然的跌落过程,原因是上节分析的那样,由于电机定子端电感的存在,电流不能发生突变,因此在合闸的瞬间,定子端电压瞬时值为0。
而对五阶和三阶模型而言,
因为忽略了定子绕组暂态,(即认为),所以并不能反映这种短暂而剧烈的变化。
但随着定子绕组中电流和磁场的变化逐渐趋缓,三、五、七阶模型的仿真结果非常接近,并在1秒之后变得十分接近。
图二为五阶与七阶模型直轴电压与交轴电压、的差值,上面两幅图为2~4s时‘间段的电压差值曲线,下面两幅图为2.1~4s时间段的电压差值曲线。
从图中不难看出,突加负载0.2s以后,电压差值己经很小,表明此时两种仿真模型结果己近很接近。
在五阶模型与七阶模型存在的定子电压曲线差异主要为电机负载突变时的
定子电流快速变化引起的“瞬时”差异以及电机状态稳定之后的很小误差,由于电机模型对外部网络的影响主要是定子侧的状态,因此,定子电压的这种差异也可以认为是电机模型的仿真差异,可以用来衡量电机模型的精确性。
对于三阶模型,由于忽略了阻尼绕组的阻尼作用,会对电机频繁扰动下的运行过有较大影响,这种影响相比忽略定子绕组暂态时更大,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两者可能叠加,造成更大的误差。
同时因为q 轴只有一个阻尼绕组Q,所以三阶模型中的交轴分量有突变的可能性,这会降低电机模型的动态稳定性能,同时要求与模型相连的网络方程中不能出现微分项,增加了外部模型建模的难度。
参考文献
[1]施伟锋,陈子顺.船舶电力系统建模[J].中国航海,2004,3:64-69
[2]赵春峰.船舶主电力系统建模及仿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11
[3]孙才勤.船舶电力系统建模及动态稳定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4
[4]邓自力,端木君.船艇电站仿真与综合管理系统[[J].系统仿真技术,2007,3(1):45-50
[5]贺仁睦.电力系统动态仿真准确度的探究[[J].电网技术,2000,24(12):1-4
[6]苏泽光.电力系统模拟方法[fJl.中南工学院学报,2009,第14卷第3期:34-38}16}倪以信,陈寿孙,张宝霖.动态电力系统的理论和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韩富春,门根弟.暂态稳定数字仿真中发电机数学模型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1: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