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泵型控释制剂
药剂名词解释
药剂名词解释1等量递增法:先用最大的组分饱和混合容器后,倾出然后取最小的组分加入等体积量大的组分混合,再加入与此混合物等量的最大组分混均。
如此倍量增加量大的组分直至全部均匀。
2倍散:在特殊药品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样稀释剂制成稀释散。
3共熔现象: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径混合后产生熔点降低而出现湿润或液化的现象4溶出度: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5透皮促进剂:那些能够渗透进入皮肤降低药物通过皮肤的阻力,降低皮肤的屏障,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6微囊: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为囊料,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做囊心物包封成的微小胶囊。
7相变温度:当温度升高时,将液体双分子层中疏水链从有序排序变为无序排列,使脂质体的双分子层厚度减小,膜的流动性增加,由胶晶态变为液晶态这种变态温度称相变温度8缓释制剂: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需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至少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的制剂9控制制剂: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至少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的显著增加患者的顺立性10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阐述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药物疗效三者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11药物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进入机体后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并用数学的方法描述这些过程以及机体因素或其他物质对这些过程的影响的学科12生物利用度:药物或制剂被吸收后,主药到达大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
1、片剂的辅料及其作用① 稀释剂与吸收剂,稀释剂指用来增加片剂的重量各体积,以利于片剂成型或分剂量的辅料;吸收剂:含有一定比例的挥发油或其他液体成分需加入附加剂将其吸收后再加入其他成分压片。
② 润湿剂与粘合剂:润湿剂本身无粘性,但能活发待制粒物料的粘性,利于制粒的液体;粘合剂:可对无粘性或粘性不足的原料和辅料给予粘性的液体或固体物质,以便使原料和辅料粘合制成颗粒。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组成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组成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组成》
渗透泵控释制剂是一种具有控释功能的药物制剂,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稳定地释放药物,保持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
它由多个组分组成,包括渗透剂、控释膜和药物。
首先,渗透剂是渗透泵控释制剂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渗透剂的作用是通过渗透压的差异来推动药物从控释膜中释放出来。
常用的渗透剂有聚乙二醇(PEG)、聚丙烯酸(PA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等。
这些渗透剂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生物相容性,能够稳定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其次,控释膜是渗透泵控释制剂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控释膜是一种半透膜,通过选择性通透的特性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常用的控释膜材料有聚乙烯(PE)、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聚乙烯醚均聚物(PVA-PEG)等。
这些控释膜材料具有合适的渗透性和机械强度,能够有效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最后,药物是渗透泵控释制剂的最终目标。
药物可以是小分子药物或大分子药物,具体根据治疗需要而定。
常见的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
药物被包裹在控释膜中,并随着渗透剂的作用逐渐释放出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总之,渗透泵控释制剂是一种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率的药物制剂,由渗透剂、控释膜和药物三个组成部分构成。
通过这种制剂的设计和制备,可以稳定地释放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频繁给药的需求。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药剂学《缓释、控释制剂》最新习题与解析
第十二章缓释、控释制剂一、A1、主要在胃、小肠吸收的药物,若在大肠也有一定吸收,则可考虑将制成的口服缓、控释制剂的服用间隔设计为A、6hB、12hC、24hD、36hE、48h2、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特点不包括A、可减少给药次数B、可提高患者的服药顺应性C、可避免或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D、有利于降低肝首过效应E、有利于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3、关于缓、控释制剂,叙述错误的为A、缓、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应为普通制剂的80%~120%B、缓、控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应高于普通制剂C、缓、控释制剂的峰谷浓度比应小于或等于普通制剂D、半衰期短、治疗指数窄的药物可制成12h口服服用一次的缓、控释制剂E、缓、控释制剂中起缓释作用的辅料包括阻滞剂、骨架材料和增黏剂4、关于缓释、控制制剂,叙述正确的为A、生物半衰期很短的药物(小于1h),为了减少给药次数,最好作成缓、控释制剂B、青霉素制成的普鲁卡因盐的溶解度比青霉素钾的溶解度小,疗效比青霉素钾的疗效显著延长C、缓释制剂可克服普通制剂给药产生的峰谷现象,提供零级释药D、所有药物都可以采用适当的手段制备成缓、控释制剂E、用脂肪、蜡类等物质可制成不溶性骨架片5、设计缓、控释制剂对药物溶解度的要求一般为A、大于0.01mg/mlB、大于0.1mg/mlC、大于1.0mg/mlD、大于10mg/mlE、无要求6、最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半衰期为A、<1hB、2~8hC、15hD、24hE、48h7、控制颗粒的大小,其缓控释制剂释药所利用的原理是A、扩散原理B、溶出原理C、渗透泵原理D、溶蚀与扩散相结合原理E、离子交换作用原理8、下列制备缓、控释制剂的工艺中,基于降低溶出速度而设计的是A、制成包衣小丸或包衣片剂B、制成微囊C、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或酯D、制成不溶性骨架片E、制成亲水凝胶骨架片9、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是A、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B、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C、包衣D、控制粒子大小E、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10、不是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的为A、溶出原理B、扩散原理C、渗透压原理D、离子交换作用E、毛细管作用11、制备缓控释制剂时常用的亲水凝胶骨架材料是A、大豆磷脂B、乙基纤维素C、无毒聚氯乙烯D、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单硬脂酸甘油酯12、测定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时,至少应测A、1个取样点B、2个取样点C、3个取样点D、4个取样点E、5个取样点13、控释小丸或膜控释片剂的包衣液中加入PEG的目的是A、助悬剂B、增塑剂C、成膜剂D、乳化剂E、致孔剂14、渗透泵型控释制剂的组成不包括A、推动剂B、黏合剂C、崩解剂D、半透膜材料E、渗透压活性物质15、关于体内外相关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外释放曲线与体内吸收曲线上对应的各个时间点分别相关,是点对点相关B、点对点相关是最高水平的相关关系C、某个时间点的释放量与药动学参数之间的单点相关只能说明体内外有部分相关D、单点相关是最高水平的相关关系E、体内体外相关时能通过体外释放曲线预测体内情况16、渗透泵型片剂控释的机理是A、减少溶出B、减慢扩散C、片外渗透压大于片内,将片内药物压出D、片内渗透压大于片外,将片内药物压出E、片剂外面包控释膜,使药物恒速流出17、缓、控释制剂生物利用度研究对象选择例数为A、6~9例B、8~12例C、12~16例D、18~24例E、24~30例18、下列关于骨架片的叙述中,哪一条是错误的A、药物从骨架片中的释放速度比普通片剂慢B、不溶性骨架片中要求药物的溶解度较小C、骨架片一般有三种类型D、亲水凝胶骨架片中药物的释放比较完全E、骨架片应进行释放度检查,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19、下列哪一个是亲水凝胶骨架片的材料A、硅橡胶B、聚氯乙烯C、脂肪D、海藻酸钠E、硬脂酸钠二、B1、A.Pluronic F68B.硅橡胶C.聚维酮D.无毒聚氯乙烯E.十二烷基硫酸钠<1> 、制备静脉注射用乳剂A、B、D、E、<2> 、制备植入剂A、B、C、D、E、2、A.醋酸纤维素B.乙醇C.聚氧乙烯(PEO)D.氯化钠E.1.5%CMC-Na溶液<1> 、渗透泵型控释制剂常用的半透膜材料A、B、C、D、E、<2> 、渗透泵型控释制剂的促渗聚合物A、B、C、D、E、<3> 、渗透泵型控释制剂的具有高渗透压的渗透促进剂A、B、C、D、E、3、A溶蚀性骨架材料B.亲水凝胶型骨架材料C.不溶性骨架材料D.渗透泵型控释片的半透膜材料E.常用的植入剂材料<1> 、羟丙甲纤维素A、B、C、D、<2> 、硬脂酸A、B、C、D、E、<3> 、聚乙烯A、B、C、D、E、4、A.Ⅱ号、Ⅲ号丙烯酸树脂B.羟丙甲纤维素C.硅橡胶D.离子交换树脂E.鞣酸<1> 、肠溶包衣材料A、B、C、D、E、<2> 、亲水凝胶骨架材料A、B、C、D、E、<3> 、不溶性骨架材料A、B、C、D、E、5、A.醋酸纤维素B.氯化钠C.聚氧乙烯(相对分子质量20万~500万)D.硝苯地平E.聚乙二醇<1> 、渗透泵片处方中的渗透压活性物质是B、C、D、E、<2> 、双层渗透泵片处方中的推动剂是A、B、C、D、E、6、A.不溶性骨架片B.亲水凝胶骨架片C.溶蚀性骨架片D.渗透泵片E.膜控释小丸<1> 、用脂肪或蜡类物质为基质制成的片剂A、B、C、D、E、<2> 、用无毒聚氯乙烯或硅橡胶为骨架制成的片剂A、B、C、D、E、<3> 、用海藻酸钠为骨架制成的片剂A、B、C、D、E、7、A.不溶性骨架片B.亲水凝胶骨架片C.溶蚀性骨架片D.渗透泵片E.膜控释小丸<1> 、用羟丙甲纤维素为骨架制成的片剂A、B、D、E、<2> 、用渗透活性物质等为片芯,用醋酸纤维素包衣的片剂,片面上用激光打孔A、B、C、D、E、<3> 、挤出滚圆法制得小丸,再在小丸上包衣A、B、C、D、E、三、X1、下面哪些是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A、生物半衰期B、分配系数C、剂量大小D、药物的吸收E、药物的稳定性2、下列哪些是缓释制剂A、骨架片B、分散片C、胃漂浮片D、泡腾片E、膜控释小片3、关于缓、控释制剂错误的叙述为A、缓释制剂可克服普通制剂给药产生的峰谷现象,提供零级或近零级释药B、所有药物都可以采用适当的手段制备成缓、控释制剂C、为使某些注射剂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在体内缓慢释放,可用明胶溶液增加黏度D、对于水溶性的药物,可制备成W/O型乳剂,延缓释药E、经皮吸收制剂不属于缓、控释制剂,因为它起局部作用4、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是A、剂量B、生物半衰期C、稳定性D、密度E、分配系数5、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设计的生物因素是A、生物半衰期B、代谢C、吸收D、分配系数E、相对分子质量大小6、不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设计的药物理化因素是A、剂量B、熔点C、pKa、解离度和水溶性D、密度E、分配系数7、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设计的药物理化因素是A、稳定性B、相对分子质量大小C、pKa、解离度和水溶性D、分配系数E、晶型8、哪些药物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A、生物半衰期很短的药物B、生物半衰期很长的药物C、溶解度小,吸收无规律的药物D、一次剂量很大的药物E、药效强烈的药物9、缓控释制剂的特点为A、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病人的服药顺从性B、易于调整剂量C、药物的释放速度为一级或接近一级D、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少峰谷现象E、血药浓度降低,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10、利用扩散原理制备缓(控)释制剂的工艺有A、包衣B、制成不溶性骨架片C、制成亲水性凝胶骨架片D、微囊化E、制成溶蚀性骨架片11、关于渗透泵型控释制剂,正确的叙述为A、渗透泵型片剂与包衣片很相似,只是在包衣片剂的一端用激光开一细孔,药物由细孔流出B、渗透泵型片剂的释药速度与pH无关,在胃内与肠内的释药速度相等C、半渗透膜的厚度、孔径、孔隙率、片芯的处方、释药小孔的大小是制备渗透泵的关键D、渗透泵型片剂以零级释药E、渗透泵型片剂的片芯的吸水速度决定于膜的渗透性能和片芯的渗透压12、以减少扩散速度为主要原理的缓、控释制剂的制备工艺有A、控制粒子的大小B、与高分子化合物制成难溶性盐C、制成包衣小丸或片剂D、增加黏度以减少扩散速度E、制成乳剂13、以减少溶出速度为主要原理的缓、控释制剂的制备工艺有A、制成溶解度小的酯或盐B、控制粒子的大小C、制成微囊D、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E、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中14、以减少扩散速度为主要原理的缓、控释制剂的制备工艺有A、制成溶解度小的酯或盐B、与高分子化合物制成难溶性盐C、溶剂化D、制成不溶性骨架片E、水不溶性材料包衣的制剂15、骨架型缓、控释制剂包括A、骨架片B、泡腾片C、生物黏附片D、骨架型小丸E、微孔膜包衣片答案部分一、A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
医疗卫生药剂学之渗透泵型控释制剂相关知识点
医疗卫生:药剂学之渗透泵型控释制剂相关知识点1.渗透泵片的组成
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等组成。
2.常用半透膜材料
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
3.常用渗透压活性物质
氯化钠、乳糖、果糖、葡萄糖、甘露醇的不同混合物。
4.渗透压活性物质的作用
渗透压活性物质起调节室内渗透压的作用,当药物本身的渗透压较小时,加入这些渗透压活性物质用来产生较高的渗透压,作为释放的动力,其用量多少往往关系到零级释放时间的长短。
5.常用推动剂
相对分子量为3000~500万的聚羟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相对分子量为1~36万的PVP、相对分子量为20~500万的聚氧乙烯等
6.渗透泵片分类
分单室及双室渗透泵片。
例题:
渗透泵片处方中的渗透压活性物质是?
A.醋酸纤维素
B.氯化钠
C.聚氧乙烯(相对分子质量20万到500万)
D.硝苯地乎
E.聚乙二醇
正确答案:B。
难溶性药物渗透泵型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释 片。与传统均匀对称的半渗透膜 按 照 F Teu e 提 出的公式 , 相 比 ,这种 通过相 转变 过程 制得 的 .hews
X ,硝 苯地 平 ) 易 宁 (lct l 影 响渗透 泵控 释制剂 中药 物释 放速 不对称 包衣 膜包 括 内层 的多孔性基 L 、瑞 Guo o r
大 多 数水 溶 性药 物 “ 溶 解 度为 (
一
定 的压力范 围内不会 发生 弹性 变 成 的溶液 浓度 。
5~ 0 / O m ) 3 g lO 1,可通 过将 药 物与 形 , 即体积不 可 变 ) 作为 释药 动力 ,
但对于难溶性药物 ,因为其溶
C) 在 渗透 活性 物质制成 片 芯后 ,用醋酸 的片 芯内外 的渗透 压差 维持水 分进 解度 ( s 较 低 , 片芯 的微环境 内
形成半 透性 的刚性外 膜 , 出 , 到恒 速释 药 的 良好 效果 。对 达 渗透泵 型控释 制剂 作 为缓控释 进行 包衣 , 制 剂 的典 型代表 ,是 以渗透压 作为 然后 用激 光或 机械方 式 在该膜上 制 于初 级单室 渗透 泵 ,其 释药 速率 符
h ew s 释 药 动力 ,以零级释 放 动力学为 特 成孔 径适 宜 的释药小 孔 制得初级 渗 台 F T eu e 提 出 的如下公式 :
纤维素等不溶性高分子材料对片芯
收 稿 耳期 : 2 0 8—3 0 l一
一
步进 入片芯 内 ,导致 片芯 内静 水 难以形成较高的浓度和渗透压来维
压 力 的形成 ,从 而 引起 药物和促 渗 持有 效 的释药 速度 ,或者 要维 持持 剂 的饱和 , 水溶 液 从 释药 小孔 中释 久恒定的渗透压需要大量的渗透压
药行为不受介质环境 D H值 、胃肠 内 ,使 片芯 中的渗透 活性 物质 和药 面积 ; h一膜厚 度 ; p一膜 的通透 系 L 蠕动和食物等因素的影 响以及体内 物 溶解 ,从而在 片芯 内形 成渗透 压 数 ;o一膜对物 质 的反 射常数 ;△ r 外释药相关性较好等特点 ,已成为 很 高 ( 4 5 达 0— 0大气 压 ) 的饱 和溶 和 A P分 别 是 包衣 膜 内外 的渗透 压 在 差和 静压 差 ;C 一 s 药物 在 片芯 中形 目前 国内外研究 开发 的热 点 。对 于 液 。但 由于包 衣膜为 刚性结构 (
渗透泵片控释的原理
渗透泵片控释的原理
渗透泵片控释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控释技术,它基于渗透膜传质原理,通过对渗透膜的膜厚、孔径等参数进行调控,实现药物的逐渐释放。
下面将详细介绍渗透泵片控释的原理。
一、渗透膜的种类和特点
渗透膜的种类有很多,包括有机膜、无机膜、聚合物膜等,其中以聚合物膜最为常见。
聚合物膜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稳定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二、渗透泵片的构成及其原理
渗透泵片由药物、渗透膜、基材组成,药物通过渗透膜的孔隙逐渐释放出来。
渗透泵片的结构特殊,通常由多层薄膜叠加而成,每层膜的孔径大小和密度不同,可以实现不同程度的药物控释。
三、渗透泵片的应用
渗透泵片广泛应用于药物控释领域,包括植入式控释制剂、口服控释制剂等。
渗透泵片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渗透泵片控释技术的优点
渗透泵片可实现药物的精准控释,具有稳定控释速率、开放式控释、易于操作等优点。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五、渗透泵片控释技术的局限性
渗透泵片控释技术主要受到渗透膜的性能限制,药物加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热稳定性和存放稳定性等问题。
此外,渗透泵片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推广。
综上所述,渗透泵片控释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控释技术,其应用前景广阔,但是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过程中还需要克服一系列的问题。
2024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96-98题A. 酊剂B. 酏剂C. 芳香水剂D. 醑剂E. 高分子溶液剂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液体制剂2.(多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某患者,女,患有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服用硝苯地平渗透泵片进行治疗,症状有所缓解。
关于渗透泵型控释制剂的正确表述为A. 双室渗透泵片适于制备水溶性过大或难溶于水的药物B. 液体渗透泵系统适于制备软胶囊型渗透泵系统C. 渗透泵型片剂以零级释药为控释制剂D. 产生推动力的是推动剂,它能吸水膨胀,将药物推出E. 由药物.半透膜.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组成A. 维生素C片B. 西地碘含片C. 盐酸环丙沙星胶囊D. 布洛芬口服混悬剂E. 氯雷他定糖浆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观察受试药物对动物的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影响的实验,属于A. 临床前一般药理学研究B. 临床前药效学研究C. 临床前药动学研究D. 0期临床研究E. 临床前毒理学研究5.(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甲氧氯普胺口崩片中阿司帕坦为A. 崩解剂B. 润滑剂C. 矫味剂D. 填充剂E. 黏合剂6.(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制剂中药物进人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是A. 药物动力学B. 生物利用度C. 肠一肝循环D. 单室模型药物E. 表现分布容积7.(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硝苯地平渗透泵片中的致孔剂是A. 二氯甲烷?B. 硬脂酸镁?C. HPMC?D. PEG?E. 醋酸纤维素?8.(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根据材料,回答61-62题布洛芬口服混悬剂【处方】布洛芬20g 羟丙甲纤维素20g山梨醇250g 甘油30ml关于该处方说法错误的是A. 甘油为润湿剂B. 水为溶剂C. 羟丙甲纤维素为助悬剂D. 枸橼酸为矫味剂E. 口服易吸收,但受饮食影响较大9.(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停药数月难以恢复。
硝苯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
硝苯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摘要:目的:制备硝苯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并进行处方优化。
方法:以释药线性和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药物层中聚氧乙烯粘度选择、聚氧乙烯的用量;推动层中聚氧乙烯粘度选择、聚氧乙烯的用量,促渗剂种类与用量,包衣增重等对硝苯地平控释片的体外释药的影响。
结果:药物层中选择聚氧乙烯N10用量132mg,推动层选择了聚氧乙烯WSR-303用量60mg、氯化钠20mg,包衣增重为27mg,24小时内累积释放度为97%,体外释药符合零级模型(R=0.9984)。
结论: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可有效控制硝苯地平体外释放。
关键词:硝苯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处方硝苯地平(Nifedipine)是一种用于口服的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断剂[1]。
1975年拜耳公司的硝苯地平获准在德国上市,始用于治疗高血压;1978年在法国上市,用于治疗心绞痛和雷诺氏现象。
至今,硝苯地平以多种口服制剂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上市销售,系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的首选药物之一,但普通硝苯地平片存在半衰期短、清除率高,作用持续时间短,对血压的控释时间也短,难以达到24小时覆盖,患者需要一天服药三次,非常不方便[2][3]。
硝苯地平控释片可以使药物在24小时内保持近似恒速地均匀释放,使患者体内药物的血浆浓度基本维持在一个水平,可以长久的保持血压。
1.材料1.1仪器AUW120D型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香港SHIMADZU公司;]LC-20AT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SHIMADZU公司);YU-19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等等;1.2硝苯地平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聚氧乙烯(上海卡乐康包衣技术有限公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上海卡乐康包衣技术有限公司);聚乙烯吡咯烷酮(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2、方法与结果2.1硝苯地平含量测定色谱柱(SN号4.6mm×250mm,5µm);流动相:甲2.1.1色谱条件:迪马C18醇-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5nm,流速1.0ml/min;进样量20µL。
药学习题与答案
药学习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下列有关生物碱叙述正确的是A、都呈较强的碱性B、含有氮原子C、自然界的所有含氮成分D、无色E、在植物体内以盐的形式存在正确答案:B2.按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市场能够保障供应原则确定目录的是A、民族药,如中药、蒙药、藏药等B、国家基本药物C、基本医疗保险用药D、处方药E、西药,通常包括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剂等正确答案:C3.对外界抵抗力最弱的细菌是A、变异链球菌B、淋病奈瑟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肺炎链球菌E、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正确答案:B4.骨骼肌和心肌中氨基酸脱氨的主要方式是A、联合脱氨基作用B、嘌呤核苷酸循环C、转氨基作用D、氧化脱氨作用E、鸟氨酸循环正确答案:B5.关于渗透泵型控释制剂,正确的叙述为A、渗透泵型片剂工艺简单B、渗透泵型片剂以一级释药,为控释制剂C、渗透泵型片剂与包衣片剂很相似,只是在包衣片剂的一端用激光开一细孔,药物由细孔流出D、渗透泵型片剂的释药速度受pH影响E、半渗透膜的厚度、渗透性、片芯的处方、释药小孔的直径是制备渗透泵的关键正确答案:E6.下列溶剂极性最小的是A、水B、乙醇C、丙酮D、甲醇E、乙酸乙酯正确答案:E7.与蛋白质一起构成核蛋白体的是A、mRNAB、tRNAC、rRNAD、snRNAE、scRNA正确答案:C8.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小时-1,则它的生物半衰期为A、1.5小时B、1.0小时C、2.0小时D、0.693小时E、4.0小时正确答案:C9.从植物药材浓缩水提取液中除去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的方法为A、水/醇法B、酸/碱法C、醇/水法D、醇/丙酮E、醇/醚法正确答案:A10.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为A、100ml以下B、100~400mlC、1000~2000mlD、2000~2500mlE、2500ml以上正确答案:C11.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是A、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B、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C、食物中缺碘D、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E、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少正确答案:C12.体温有昼夜节律,体温处于全天最低的时间是A、下午6~8时B、午夜C、清晨2~6时D、上午6~8时E、下午8~10时正确答案:C13.下列关于聚乙二醇作为栓剂的基质叙述正确的是A、多以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合用B、用冷压法制备C、遇体温熔化D、对直肠黏膜无刺激性E、不易吸潮变形正确答案:A14.淀粉在片剂中的作用不正确的是A、淀粉浆为黏合剂B、稀释剂C、崩解剂D、润滑剂E、填充剂正确答案:D15.在石油醚中溶解度好的化合物是A、蛋白质B、生物碱盐C、游离甾体D、多糖E、鞣质正确答案:C16.下列属于颗粒剂质量检查项目的是A、融变时限B、脆碎度C、重量差异D、硬度E、熔程正确答案:C17.能增加油相黏度的辅助乳化剂是A、琼脂B、甲基纤维素C、羧甲基纤维素钠D、西黄蓍胶E、单硬脂酸甘油酯正确答案:E18.气雾剂中药物能否深入肺泡囊,主要取决于A、粒子的大小B、药物的脂溶性C、药物的分子量D、大气压E、抛射剂的用量正确答案:A19.引起婴幼儿鹅口疮的真菌是A、皮肤丝状菌B、白假丝酵母菌C、荚膜组织胞浆菌D、着色芽生菌E、新生隐球菌正确答案:B20.乳剂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A、很高的温度B、加入适量的乳化剂C、提高两相液体的表面张力D、有任意的相比E、有时可不必形成牢固的乳化膜正确答案:B21.。
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洛索洛芬钠渗透泵型控释片的研究论文
【毕业论文】洛索洛芬钠渗透泵型控释片的研究论文l安徽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洛索洛芬钠渗透泵型控释片的研究Study on Loxoprofen Sodium Osmotic Pump Controlled Release Tablets姓名:专业:药剂学研究方向:药物制剂新技术导师:教授年9月10目录一立题依据与研究背景…………………………………………………11 研究背景……………………………………………………………………12 立题依据……………………………………………………………………2二国内外研究现状………………………………………………………31 洛索洛芬钠的根本理化性质………………………………………………32 洛索洛芬钠的作用机制及药动学研究……………………………………33 洛索洛芬钠的临床适用症 (4)4 渗透泵片概况 (4)三课题研究内容、拟解决的问题以及技术路线……………………61 课题的研究内容 (6)2 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6)3 技术路线 (7)四可行性分析 (15)五实验进度安排 (15)六预期成果 (15)七经费预算 (15)参考文献 (16)l一立题依据与研究背景1 研究背景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且大多数还具有显著的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故称为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鉴于此本类药物的抗炎作用与具有甾体结构的糖皮质激素不同,1974年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将本类药物归入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1]。
自1899年德国拜尔公司研制出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 aspirin, ASA)[2]问世以来的百年间,发现了许多不同类别的非甾体抗炎药,极大的丰富了临床治疗学,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渗透泵片控释的基本原理
渗透泵片控释的基本原理渗透泵片控释是一种常见的控释技术,用于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渗透压差驱动药物从泵片中渗透出来,从而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
渗透泵片控释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渗透作用和泵片结构。
首先是渗透作用。
在渗透泵片中,药物溶液被包裹在半透膜内部。
这个半透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但对药物分子的渗透有一定的阻碍。
在泵片中,药物溶液的浓度会随着时间逐渐降低,而周围环境中的药物浓度较低。
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溶液中的药物分子会向浓度较低的环境中渗透,从而实现药物的释放。
其次是泵片结构。
泵片通常由多个层次的材料组成。
其中,半透膜是实现药物控制释放的关键部分。
半透膜的选择要根据药物的特性来确定,以确保药物能够适当地渗透。
此外,泵片还包括其他辅助材料,如支撑层、封闭层等。
这些材料不仅可以提供结构支持,还可以控制渗透速率,从而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
渗透泵片控释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减少患者的用药频率,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其次,药物的释放速率可以通过调整泵片的材料和结构来控制,以满足不同的治疗需求。
此外,渗透泵片可以提供较为稳定的药物浓度,减少药物浓度的波动性,从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然而,渗透泵片控释技术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药物的释放速率通常是固定的,难以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调整。
其次,泵片的大小和结构限制了药物的负荷量。
此外,渗透泵片的制备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总结起来,渗透泵片控释是一种常见的药物控制释放技术,通过渗透作用和泵片结构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
它具有调控药物释放速率、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等优点,但也存在药物释放速率固定、药物负荷量限制等限制。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渗透泵片控释技术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应用。
药剂学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6分单选题1.下列关于药典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的依据B 药典作为药品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C 药典作为药品生产、供应与使用的依据D 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与使用的依据E 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正确答案:E2.下列关于乳剂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乳剂属于胶体制剂B 乳剂属于非均相液体制剂C 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D 制备乳剂时需加入适宜的乳化剂E 乳剂的分散度大,药物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正确答案:A3.根据《国家药品标准》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制品,称为()。
A 方剂B 调剂C 中药D 制剂E 剂型正确答案:D4.制备混悬剂时加入适量电解质的目的是()。
A 增加混悬剂的离子强度B 使微粒的ζ-电位增加,有利于稳定C 调节制剂的渗透压D 使微粒的ζ-电位降低,有利于稳定E 增加介质的极性,降低药物的溶解度正确答案:D5.冷冻干燥的工艺流程正确的为()。
A 预冻→升华→干燥→测共熔点B 测共熔点→预冻→升华→干燥→升华C 预冻→测共熔点→升华→干燥D 预冻→测共熔点→干燥→升华E 测共熔点→预冻→干燥正确答案:B6.下列关于甘油的性质与应用中,错误的表述为()。
A 可供内服或外用B 有保湿作用C 能与水、乙醇混合使用D 甘油毒性较大E 30%以上的甘油溶液有防腐作用正确答案:D7.以下关于聚乙二醇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作为溶剂使用的聚乙二醇分子量应在400以上B 聚乙二醇在片剂中可作为包衣增塑剂、致孔剂C 聚乙二醇具有极易吸水潮解的性质D 聚乙二醇可用作软膏基质E 聚乙二醇可用作混悬剂的助悬剂正确答案:A8.下列方法中不能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是()。
A 加助溶剂B 加助悬剂C 成盐D 改变溶剂E 加增溶剂正确答案:B9.下列关于输液剂制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输液从配制到灭菌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2hB 稀配法适用于质量较差的原料药的配液C 输液配制时用的水必须是新鲜的灭菌注射用水D 输液剂灭菌条件为121℃、45minE 药用活性炭可吸附药液中的热原且可起助滤作用正确答案:E10.制备液体制剂首选的溶剂应该是()。
渗透泵片的研究进展
第六章渗透泵型控释制剂一、概述利用渗透压原理可制成口服渗透泵片(胶囊)和渗透植人剂,它们都能在体内均匀恒速地释放药物。
本节讨论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口服渗透泵型控释片(胶囊),它也是一种控释膜包衣制剂。
渗透泵片在体内释药的最大特点,除均匀恒定外,其释药速率不受胃肠道可变因素如蠕动、pH ,胃排空时间等的影响,而且适用于制备各种溶解度的药物,是迄今为止口服控释制剂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正因为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具有其它口服缓、控释制剂难以达到的优点,因此对原有制备技术的完善和简化、对难溶性药物制备渗透泵片的深人研究以拓宽适用药物的范围以及新的包衣材料的寻找,长期以来一良是-.些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相关研究及发表论文的数量近年来有同升的趋势。
二、口服渗透泵释药机理口服渗透泵片(OT)置于胃肠道或人工回肠液中,由于薄膜衣的半透性只允许胃肠液中的水分子进入渗透泵内,泵内的药物溶液则不能通过半透膜进人胃肠道OT内含有渗透活性药物或辅料,溶解后产生的渗透压高于胃肠液的,即OT内外存在着渗透压梯度,使药物从释药孔泵出.只要体系中存在固体渗透活性物质(药物、辅料),则泵内药物溶解释放速率就能维持近恒定。
其释药速率dm/dt可用下式表示式中,dm/dt为泵体系吸取水的容积速率;。
为泵内药物溶液的浓度。
dv/ dt 的表示式如下式中,K 为膜对水的渗透系数,A 和h 分别为半透膜的面积和厚度; △π=πξ—πe ,为系统内渗透活性物饱和溶液的渗透压,πe 为胃肠液的渗透压); △p 为流体静压差。
当泵内存在固体渗透活性物时,πξ>>πe 。
;释药孔径大小适宜时,△P 很小,与πξ相比可略去;药物饱和溶液的浓度C=药物的溶解度(Sd},合并两式即得右边各项均为常数,故在0-Z 时间内OT 内药物以零级速率释放,直至渗透活性物质刚溶解完。
然后,OT 内药物浓度低于溶解度,其体系内药物浓度(c)和渗透压(πξ)是时间的函数,释药速率为非零级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缓释、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比较
减少服药次数。 t1/2短需频繁给药 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减少不良反应 缓、控释制剂可发挥药物的最佳治疗效果; 某些缓、控释制剂可按要求定时、定位释放,更 加适合疾病的治疗。
缺点: 临床上剂量调节灵活性较差,若出现副作用, 不能立刻停止治疗; 缓释制剂往往根据健康人群的平均动力学参 数而是设计,当药物在疾病状态的体内动力 学特性有所改变时,不能灵活调节给药方案。 制备 昂贵 缓释、控释制剂的剂型有:片剂、胶囊、栓剂、 渗透泵制剂、透皮贴剂、植入剂、黏膜粘附剂、 注射剂(如微球、纳米粒、脂质体等)
一、含义
缓释制剂:用药后能在机体内缓慢释放药物,药物 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释放多符合一级或Higuchi动力学过程 控释制剂:药物按预先设定好的程序缓慢地恒速或 接近恒速释放。 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释放速度仅受制剂本身设 计的控制,不受外界条件,如pH、酶、胃肠蠕动等 因素的控制。
•
第十二章
缓(控)释制剂
复习:剂型的发展与DDS
剂型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 第一代:普通制剂,如片剂、胶囊、注 射剂、丸 剂等;
• 第二代:缓释、肠溶制剂等,如缓释骨架片、植 入式长效制剂; • 第三代:控释制剂,以及利用单克隆抗体、脂质 体、微粒和纳米粒等药物载体制备的靶向制剂,如 渗透泵制剂、膜控释制剂、脂质体制剂等; • 第四代:基于体内反馈情报靶向于细胞水平的给 药系统。
•
•
•
英文名称 国内 缓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s 控释制剂:controlled-release preparations 迟释制剂:delayed-release preparations 国外 缓释、控释制剂名称不统一,常用名有 extended-release preparations(持续释放), controlled-release preparations , 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s, prolonged-action preparations, repeat-action preparation, retard preparations, slow-release preparations USP: controlled-release, sustained-release , prolongedrelease, 等视同extended-release(延释) ,且提出另一 名词称为调释制剂(modified-release preparations), 即调节释放速度与释放部位的制剂,包括缓释、控 释、迟释制剂
•
缓释、控释区别: 体外:控释 零级释放 缓释 一级 体内:控释比缓释血药浓度更加平稳
迟释制剂:给药后不立即释放药物的制剂,包括 肠溶制剂、结肠定位制剂和脉冲制剂。 肠溶制剂:在规定的酸性介质中不释放或几乎 不释放药物,而在要求的时间内,于pH6.8磷酸盐 缓冲液中大部分或全部释放药物的制剂。 结肠定位制剂:于pH7.5~8.0磷酸盐缓冲液大 部分或全部释放的制剂。 脉冲制剂:不立即释放药物,而在某种条件下 (如在体液中经过一定时间或一定pH值或某些酶 作用下)一次或多次突然释放药物的制剂。
药物新剂型的发展趋势: 精确给药、定向定位给药、按需给药 第一代与DDS的区别
• 第一代制剂:立足于提高药物稳定性、促进溶出、 改善制剂色香味等以提高病人顺应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DDS:第二、三、四代药物制剂统称为药物传递 系统,DDS。
目的:通过适宜的制剂手段使药物在必要的 时间内,在适宜的部位按一定的速度释放,并在 较长时间内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或使药物载体 到达特定的靶器官释放药物,以减小毒副作用、 提高疗效。
二. 设计要求
1. 药物的选择 一般,t1/2=2~8h 较合适。但未明确限 定。 剂量很大、药效剧烈、溶解吸收很差的 药物,剂量需要精密调节的药物,抗菌效 果依赖于峰浓度的抗生素药物等,一般不 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2. 生物利用度 缓、控释生物利用度一般在普通制剂的 80%~120%。 吸收主要在胃、小肠,12h给药一次;结 肠也吸收,可24h给药一次。 3. Cmax/mix 缓、控释 波动度 应 < 普通制剂
三. 辅料
1. 骨架型缓释材料 亲水凝胶:
• 遇水膨胀后,形成凝胶屏障而控制药物释放。 • 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琼脂、西黄蓍胶;
• 纤维素类:HPMC、MC、HEC;
• 非纤维多糖:壳聚糖、半乳糖甘露聚糖; • 乙烯聚合物:卡波普、聚乙烯醇
在胃肠道中稳定性
小肠中不稳定药物,制成缓释制剂,生物利 用度可能降低。
2. 生物因素
生物半衰期
• 半衰期太短,需加大剂量
<1h,或 >24h ,均不宜
• 一般,药物释放和吸收的时间不宜设计12h以上 (药物从口腔到回盲肠运行约8~12h),若结肠 也吸收药物,可设计24h给药一次。
药物的吸收 吸收速度常数应大,(吸收半衰期应 <3~4h) 药物通过主动转运吸收或吸收局限于小 肠某一特定部位,不利于制成缓释制剂。 代谢 肠壁酶系统对药物的代谢具有饱和性; 缓慢释放,酶未饱和,则代谢量增加,生 物利用度降低。
DDS的类型
速度控制型给药系统:缓释、控释、迟释 方向控制型给药系统:药物在体内特定的 部位释放,如靶向、定位给药; 应答式给药系统:根据生理或病理需要而 定量释放药物的系统。 • 外调式释药系统:
• 自调式释药系统:尿素-尿素酶体系、葡 萄糖-葡萄糖酶体系、pH敏感脂质体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缓、控释制剂设计原则
一. 设计时应考虑的影响因素 1. 理化因素
剂量 单次给药最大剂量 0.5~1.0g 必要时可一次服用多片,降低每片含药量。
药物的理化性质
• 溶解度:<0.01mg/ml,本身缓释;胃肠道 pH影响溶解度。
• pKa:
• 油水分配系数:应适中,即可通过生物膜, 又可进入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