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毛笔书法字帖_兰亭序毛笔书法欣赏
王羲之《兰亭序》单字放大,太震撼!(324字全文,值得收藏)
王羲之《兰亭序》单字放⼤,太震撼!(324字全⽂,值得收藏)王羲之《兰亭序》单字放⼤,太震撼!(324字全⽂,值得收藏)2019-02-19 00:26 来源:灼见王羲之/收藏/书法|⽂征明《兰亭修禊图》书法,静⽓;练字,养⼼。
若偷得浮⽣半⽇闲,望窗外⽉,赏案头花,写纸间墨,此⽣更复何求?王羲之《兰亭序》,公认天下第⼀⾏书。
飘若惊鸿,婉若游龙。
其态⾏云流⽔,其根⼊⽊三分,字字当真尽善尽美。
有幸得遇放⼤版,⾃是与君共赏。
公元353年4⽉22⽇(晋永和九年三⽉初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谢安、孙绰等41⼈在会稽⼭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集,作序⼀篇,以记述流觞曲⽔⼀事,并抒写由此⽽引发的内⼼感慨。
这篇序⽂就是《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冯摹兰亭序》卷,唐,冯承素摹《兰亭序》中,凡是重复出现的字没有⼀个不变化的,绝美兰亭,奥妙不尽,亦在此。
下⾯,为⼤家奉上《兰亭序》⾼清⼤字全本,收藏起来,随时翻读!⼀幅《兰亭序》,不尽古今情。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世⼈常⽤曹植的《洛神赋》中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除了书法之美,王羲之尽兴⽽写的《兰亭集序》,其实更想要说的是:每个⼈都有⾃⼰的价值,不要浑浑噩噩的了此⼀⽣。
和光同尘,在世沉浮,悲喜交集的⼈⽣,我们能做的事,就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本⽂选⾃“古典书城”(ID:gudianshucheng)。
灼见经授权发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准行书《王羲之兰亭序》毛笔书法教程,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本书详细的讲解了如何执笔,基本笔画以及单字的练习等,还是不错的,有总比没有的好。老 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哦。
敲黑板:本人持续分享古今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尽量分享完整版高清图片,方便大家临摹 学习,更多资源看我以往发布的文章和视频。学习书法从学习《宗少林实用钢笔字》开始,我 们的视频教程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系统并全面的讲解和演示,理论和实践同步进行的。您的 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是我持续分享的动力。(本文图片有高清版或PDF版,有需要的书 友请私信我,关键字:字帖)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单字放大版高清图,一字一页共324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单字放大版高清图,一字一页共324
在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友人四十一人在会稽山兰亭,在水滨聚会宴饮,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合成一卷,并作序。
这就是《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在见到《兰亭序》真迹后,命褚遂良、欧阳询等人临摹数本,赐给臣子,并发扬光大,据说真迹已随李世民殉葬。
唐代的摹本有两种,一是褚遂良、冯承素、虞世南临摹的“神龙本”,二是欧阳询临摹的欧本“定武本”,其中“神龙本”最接近原作。
本文是“神龙本”的单字放大版的《兰亭序》供大家赏析临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米字格A4版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
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王羲之.pdf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6 页 6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7 页 7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8 页 8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9 页 9 / 28
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共 28 页第 28 页
28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18 页 18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19 页 19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20 页 20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21 页 21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10 页 10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11 页 11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12 页 12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13 页 13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1 页 1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2 页 2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3 页 3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4 页 4 / 28
书法|冯承素摹本《兰亭集序》原帖单字高清放大版赏析(一)
书法|冯承素摹本《兰亭集序》原帖单字⾼清放⼤版赏析(⼀)《兰亭集序》⼜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位军政⾼官,在⼭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死⽆常的感慨。
王羲之真迹《兰亭集序》始终珍藏在王⽒家族之中,⼀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远。
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辩才。
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
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宝。
并命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等书家临写。
以冯承素为⾸的弘⽂馆拓书⼈,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近⾂。
唐太宗死后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此失传。
后⼈皆以冯承素双钩填廓摹版本与真迹最为相似,故此古今学习书法之⼈都愿临摹此版的《兰亭集序》。
冯承素双钩填廓摹版《兰亭集序》下⾯我就将冯承素双钩填廓摹版《兰亭集序》单字截取放⼤,以便⼤家更清晰⽅便地欣赏与学习。
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峻岭,茂林修⽵,⼜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列坐其次。
虽⽆丝⽵管弦之盛,⼀觞⼀咏,亦⾜以畅叙幽情。
是⽇也,天朗⽓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之相与,俯仰⼀世。
或取诸怀抱,悟⾔⼀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快然⾃⾜,不知⽼之将⾄;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云:“死⽣亦⼤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兴感之由,若合⼀契,未尝不临⽂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
毛笔临摹书法字贴记王羲之兰亭序打印版
简介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
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
"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7代孙智永。
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死前他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
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视为珍宝,藏在他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
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
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
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兰亭集序》。
【经典碑帖】《兰亭序》神龙本高清全图(冯承素摹本)
【经典碑帖】《兰亭序》神龙本⾼清全图(冯承素摹本)【兰亭序简介】王羲之的⾏书有如⾏云流⽔,其中⼜以兰亭叙为最极品;晋穆帝永和九年三⽉三⽇,右军宦游⼭阴,与孙统承、谢安等四⼗⼀⼈在会稽⼭阴的兰亭聚会,修袚褉之礼。
饮酒赋诗,由他以特选的⿏须笔和蚕茧纸,乘兴⽽书写了⼀篇序,记序盛会,共三百⼆⼗四字,其中⼆⼗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
此帖下笔有如神助,有「遒媚劲健,绝代所⽆」之誉。
右军将之传给⼦孙,直⾄七代孙智永,遗付给辩才,后来被唐太宗「骗」⼊内廷,唐太宗对他的字着迷不已,曾命搨书⼈赵模等各搨数本赐给王、⾂、真迹则陪他殉葬在昭陵了。
武后时,韫桓掘发,真迹⼜复出,收⼊⽞宗内府,且刻⽯置于学⼠院,称为「定武兰序」,经历宋、⾦⽽亡。
但此本和今天流传下来的墨本各不相同,很难确定究竟原来是什么样⼦。
局部欣赏:【释⽂】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峻岭,茂林修⽵;⼜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列坐其次。
虽⽆丝⽵管弦之盛,⼀觞⼀咏,亦⾜以畅叙幽情。
是⽇也,天朗⽓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之相与,俯仰⼀世,或取诸怀抱,晤⾔⼀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快然⾃⾜,不知⽼之将⾄。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云:“死⽣亦⼤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兴感之由,若合⼀契,未尝不临⽂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译⽂】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上旬的巳⽇,我们在会稽郡⼭阴县的兰亭集会,举⾏禊饮之事。
此地德⾼望重者⽆不到会,⽼少济济⼀堂。
兰亭序毛笔书法字帖_兰亭序毛笔书法欣赏
兰亭序毛笔书法字帖_兰亭序毛笔书法欣赏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常被书法家们捧为书法的瑰宝而进行模仿,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兰亭序毛笔书法字帖,希望你们喜欢。
兰亭序毛笔书法字帖欣赏《兰亭序》之谜周汝昌 | 文《兰亭》帖有几处有趣的问题从未见专家研者提起过,每叹细心善悟能察之人不多。
今举之以为学人启牖之助。
如第一行“癸丑”二字,丑字特显横长竖扁,而癸字又特小,似夹于“在”“丑”之间。
此为何故?人不言也。
那情形很显然:王右军在这年落笔为文,正式纪岁用干支,这是首次(三月初三),而上一年写的干支是“壬子”,已经有点儿习惯了,所以一落笔就又写了一个“壬”——未及写“子”,已悟这已不对了,可是这才是开头的第七个字,便要涂去,太难看,遂生一计,将“壬”描“丑”,再在上边添一“癸”字。
这么办了之后,留下的痕迹就是:一是“丑”的中横画特别长,这本不是丑字的形状,乃“ 壬”的“遗骸”是也。
二是那小“癸”又细又扁——不然“字空儿”里是容不下的。
这个来由,一不复杂,二不离奇,可是从无一人识破道出之。
旧年我曾将此意说与徐邦达先生。
此谜解后,一到第二行,就又有奥秘。
“内行”们熟悉,“群贤毕至”的“群”字(本是“ 君”上“羊”式结构)的末笔一竖,中间一道小空线,像笔毫分了叉,形成一画而左右两“ 扇”,因而皆称之为“叉笔”或“岔笔”。
是笔不好吗?旧论曾有右军此次所使是一支“败毫”(即使用已久的半坏笔)之说。
其实非也。
原来,在上好的唐摹和元摹本上,这一行字不止这个群字,下边还有“毕”字,也出现了字中间(虽不在笔画中)的细空白线。
这就无法用坏毫“叉笔”来解释了。
再谛审后幅,也有类似的现象。
合在一起,我遂悟到:这与笔了不相干,乃是原纸久经折叠处磨损墨色的“直缝”式残存遗痕旧迹。
此一发现,极有意趣——表明原件不是卷轴,而是平折“蝴蝶装”式的古物。
而摹者高手十分忠实,照磨损处存此痕迹,不敢“填实”(妄者必会为之“收拾”、“修?补”……?)。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A4版28页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
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楷书《兰亭序》米字格版字帖,正好拿来练习!
楷书《兰亭序》米字格版字帖,正好拿来练习!
——回复『 余声咏笺』,小宝送你一幅书法字帖——
◆◆◆
兰亭序》
初学书法,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无疑就是“选帖”。选择一本正确规范的字帖,对以后的学书之路至关重要。而《兰亭序》是众多书法家临摹的样本,为了方便大家练字,书法家用米字格写了一副字帖,供大家练习欣赏!
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分享
侵权请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
看更多书法文章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GIF
王羲之《兰亭序》各种版本欣赏
王羲之《兰亭序》各种版本欣赏王羲之《兰亭序》各种版本欣赏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东),后迁居⼭阴(今浙江绍兴),官⾄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的书法家,被后⼈尊为书圣。
王羲之早年从卫夫⼈学书。
卫铄,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酿育的书风与法门。
王羲之出⾝于⼀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
王羲之是东晋伟⼤书法家,他⼀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
他⾏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数习书者。
王羲之亦因此被后⼈尊称为“书圣”。
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
他亲⾃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
被世⼈称之为天下第⼀⾏书的《兰亭序》,⼜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在⼭阴(今浙江绍兴)之兰亭修“拔禊”之礼,举⾏盛⼤的风雅。
当⽇,天朗⽓清,惠风和畅,名⼠们饮酒赋诗,五⼗⼀岁的王羲之⽤蚕茧纸,⿏须笔,兴乐⽽书,完成⼀篇《兰亭诗序》。
《兰亭序》⼿稿共⼆⼗⼋⾏,三百⼆⼗四字,遒媚飘逸,纵横变化,⽓韵完美,雄秀之⽓,出于天然。
当时王羲之已醉,下笔如有神助,醒后⾃⼰也感惊异,他⽇更书数⼗本,⽐原稿终莫能及。
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书”,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钩摹数本,以冯承素为⾸的弘⽂馆拓书⼈也奉命将原迹摹成了副本。
唐太宗把摹本分赐亲贵近⾂,真迹则被他作为殉葬品,埋⼊昭陵。
现在流传的冯承素摹本,存故宫博物院,上⾯钤有“神龙”(唐中宗年号)⼩印,是断为唐摹的⼀个铁证。
⼀、兰亭序神龙本[冯承素摹本]⼆、兰亭序褚遂良临本三、兰亭序虞世南临本四、定武兰亭序宋拓故宫藏本五、定武兰亭序吴炳旧藏本。
兰亭序小楷字帖清晰版
兰亭序小楷字帖清晰版兰亭序小楷字帖全文如下:宋祁千峰初会,孤发剔成阴翳。
杨花雪落覆白苹洲,青天一色如水。
举头洒落鹅毛雪,步履更换回舆。
纷纷籁舞不能继,梦回吹角连嚣乱。
高耸地阙观灵雀,夜过清猿啼数声。
他乡音信断,邓琼琼。
何时杳渺长云,只有春山鸟语。
凝露华发光,睹彼悲壑之石,思己微行之阶。
皇玺阙下邈贞元,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今古如一何东南西北之览。
亦复何言乎幽夜,君是桃源人家。
蕙纨几阙,逸景灵台,万顷波色融鱼鳞,楚泽一圯际天白。
登封泽,西来浦,扶疏几岸之台数。
潺湲赤壁之长流,风飒秋声徐回,阡井何茫茫。
冥莫子冈幸陪宴,琖叶荐仙翁,凡世荆台之直教。
梦发戍楼芳草地,埋没柩木生辰纪。
一往观田牧之器,漆下玉言赐燕赵之佳。
细思极恐,终久须壮志凌云。
古之学庵照研帖,受业飞移至今已。
法轮常引血之蓬勃,素手捧心之张扬。
鬓旌舞起狂歌过江,额角宛如美人状。
截自清风九点钟,立时才得今生顶礼。
如烟如梦我生朝夕,念念思思我有如斯。
风华细腻意态欣赏,纷韵情浓底气爆发。
生涩淡然皆已放逸,光纱流影孰再度。
命格巧合生活努力,镇南两库记归期。
只识才情不识姓名,方知世事百态厉。
茫然无底彷徨己行,牵引引碧烟飞禽。
蓊郁蒸蓬勃而育人,三年须赴造化工钧。
遂与冰心结一方,污泥而不染。
黄金何验宝石鉴,綦丰旧约心萦系。
涧花确认横遗撺,林月学成聚繁华。
兰亭有意无意间,佛性底意欲何为。
饮菊中百器欲溢,醍醐尽分明铃减。
南山翠峰似银船,东海明霞作彩帆。
贵子罹陈水窟必录,才籍沁初朝寥阳。
一丝一曲先生舞幸遇,动人一曲今起面圭,踯躅矜关露绿。
以彼圣意明凭借,诘我百度狱蓉,待湓城重和湘,笔法琅琅世无双。
一手笔破吾典券,一手掌翻忽生愁绪。
改名周室龙蟠湖,董理全时维稳骨。
青竹斑斑长何处,晨读设色知文章款。
堂上下与之奈一线内外,铜林漫异人壮丽。
高才世祖何以叹,深恩颂万有极稀。
未能特性偿清梦,独喜墨烟鬓夜归。
华洲一水浩瀚,日月列历古今。
同游炎海行未了,落红飞香凌长夜。
千载无瑕偏离经,百论无一然偏离传法人。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干货
兰亭序⽑笔⾏书字帖——⼲货
兰亭序
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峻岭,茂林修⽵;⼜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列坐其次。
虽⽆丝⽵管弦之盛,⼀觞⼀咏,亦⾜以畅叙幽情。
是⽇也,天朗⽓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之相与,俯仰⼀世,或取诸怀抱,悟⾔⼀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快然⾃⾜,不知⽼之将⾄。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云:“死⽣亦⼤矣。
”岂不痛哉!(不知⽼之将⾄⼀作:曾不知⽼之将⾄)
每览昔⼈兴感之由,若合⼀契,未尝不临⽂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
以兴怀,其致⼀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序毛笔书法字帖_兰亭序毛笔书法欣
赏
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常被书法家们捧为书法的瑰宝而进行模仿,下面带给大家的是兰亭序毛笔书法字帖,希望你们喜欢。
兰亭序毛笔书法字帖欣赏《兰亭序》之谜
周汝昌| 文
《兰亭》帖有几处有趣的问题从未见专家研者提起过,每叹细心善悟能察之人不多。
今举之以为学人启牖之助。
如第一行“癸丑”二字,丑字特显横长竖扁,而癸字又特小,似夹于“在”“丑”之间。
此为何故?人不言也。
那情形很显然:王右军在这年落笔为文,正式纪岁用干支,这是首次(三月初三),而上一年写的干支是“壬子”,已经有点儿习惯了,所以一落笔就又写了一个“壬”;;未及写“子”,已悟这已不对了,可是这才是开头的第七个字,便要涂去,太难看,遂生一计,将“壬”描“丑”,再在上边添一“癸”字。
这么办了之后,留下的痕迹就是:一是“丑”的中横画特别长,这本不是丑字的形状,乃“壬”的“遗骸”是也。
二是那小“癸”又细又扁;;不然“字空儿”里是容不下的。
这个来由,一不复杂,二不离奇,可是从无一人识破道出之。
旧
年我曾将此意说与徐邦达先生。
此谜解后,一到第二行,就又有奥秘。
“内行”们熟悉,“群贤毕至”的“群”字(本是“君”上“羊”式结构)的末笔一竖,中间一道小空线,像笔毫分了叉,形成一画而左右两“扇”,因而皆称之为“叉笔”或“岔笔”。
是笔不好吗?旧论曾有右军此次所使是一支“败毫”(即使用已久的半坏笔)之说。
其实非也。
原来,在上好的唐摹和元摹本上,这一行字不止这个群字,下边还有“毕”字,也出现了字中间(虽不在笔画中)的细空白线。
这就无法用坏毫“叉笔”来解释了。
再谛审后幅,也有类似的现象。
合在一起,我遂悟到:这与笔了不相干,乃是原纸久经折叠处磨损墨色的“直缝”式残存遗痕旧迹。
此一发现,极有意趣;;表明原件不是卷轴,而是平折“蝴蝶装”式的古物。
而摹者高手十分忠实,照磨损处存此痕迹,不敢“填实”(妄者必会为之“收拾”、“修?补”……?)。
至于字句,也不乏俗解不明违失原意之例。
如后来为人议论甚至讥为“病句”的“丝竹管弦之盛”,人们就说了:丝竹即管弦,何必重复?以此为右军之小疵云。
提出这种意见的人,大约是只知“死文字”而不明活文章,尤其是汉字语文的特点,也更不善于体会古人的文心笔路。
;;比如秦少游的“杜鹃声里斜阳暮”,也受讥评,以为又斜阳又暮乃是无谓的重复,
而不悟二者是时间推移的两个层次:暮是日没于草中,比日斜要晚得多。
汉字语文最大特点是既有“义组”,又有“声组”,缺一不可。
可惜如今之人更少知者了。
请你看看原迹款式:已写上了“此地有峻领(岭)”,为何又要在峻字上添写“崇山”二字? 岂不也可讥为“重复”?殊不知这就是汉文声调韵律的事了(一般人以为只有诗、词、赋、骈等才有声调韵律,于散文无关。
那就更是不懂汉文了)。
下边有了“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皆四字为句的声律,故此“峻领”遂成“孤音”病韵,必增二字也为四字句,读上去方能铿锵有味有韵(即音乐美)。
此理通常不敏感之读书人已十分“钝觉”了。
“丝竹管弦”,大致道理相仿。
但是古代,也还另有分别:丝竹,指小型幽雅的“细乐”,文士诗酒雅聚以之“侑酒”也。
管弦则指大曲,大合奏,以至包括军武雄壮之乐,如《凉州》、《甘州》是也。
也不能也不可徒以“重复”而简单地看待之。
再如,历来著录释文皆作“快然自足”,其实原迹明明是个“怏然”,又怎么讲?
这并非笔误。
此“怏然”即通常可见的“盎然”,说“兴味盎然”,正是“满足”之义。
古人都喜书写异体字,也包括“通借字”。
怏、盎相通互借。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怏可见周汝昌也不全对
还有一个“及所之既惓”,历来又将原迹改为“……既倦”,对吗?忠实吗?
惓者,即“拳拳”之义,亦即“眷”也。
这与“倦”正相反。
盖右军原意是说,初时“暂”得于己,盎然自乐;然后对之发生殷殷恳恳眷恋不舍之情,而此情一到境迁时,感慨遂生。
若云本来“暂”得犹然以为自足,岂能久而反“倦”乎?若既已“倦”,置之舍之而已,复何用其感慨;;此“感慨”就成了“悔愧”了,这与下文之批驳“齐彭殇”、“一死生”又如何联接得上呢?
所以《兰亭》一帖,似乎让人们给念俗了,也写俗了,尽失真相。
至于又有人说帖是伪造,吾人又何从而“对话”乎?
诗曰:
暮春修禊晋风流,蚕纸鼠须俊笔遒。
识字难周生误读,可怜真伪亦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