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说课稿、教学反思
《清贫》说课稿一、说教材《清贫》是篇略读课文。
是精读课文的补充与延伸,也是本单元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课用“清贫”这个词作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了共产党员以恪守清贫为美。
表达方式上,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阐明“清贫”的伟大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本单元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这样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廉洁自律,不怕贫苦和艰苦奋斗的美德。
懂得“清贫”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主要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收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摒弃奢华的物质生活,养成不怕贫苦,追求清贫的生活境界。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联系重点句子,体会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清贫”在革命中的伟大意义。
四、说教法与学法在教师引导下,展示收集的资料,辅之多媒体的使用,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
学生运用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五、说学情本课是在学习刘伯承,毛岸英的事迹后进行教学的。
所以体会方志敏同志的恪守清贫这一美德并不困难。
但是学生的生活远离了贫穷,在理解“清贫”对于革命的意义还会有些空洞化,概念化,所以这将成为本文要突破的难点。
六、设计理念本课是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要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收集资料,巧引课题,妙语激发兴趣了解故事主人公,故事背景,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走进文本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所以课程伊始,教师出示图片,和学生讲故事,让学生感受方志敏正气凛然的英雄形象。
再让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抓住切入点,自然引出课题。
这时教师妙言激趣,“方志敏是红军的大官,身上却连一个铜板也没有。
国民党的士兵不能理解,你能理解吗?”语言的刺激,让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的渴望,探索末知的冲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新词,积累一定的词汇量。
- 能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把握文章结构,并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 学会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基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上下文、词义辨析等方法,推断生词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册教材共包含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由若干篇课文组成,涵盖了故事、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
每篇课文后都配有相应的思考题和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1. 课文内容概述:- 课文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现代生活的反映,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和文化。
-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字新词的掌握,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 难点: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以及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 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文学习:-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词汇与句型学习:- 教授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上下文、词义辨析等方法掌握词义。
-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7篇)
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7篇)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1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风光的美丽和独特。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2、从品读精彩片段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事物的。
3、认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和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先看几张图片,同时我要考考大家,看谁的观察力好,谁的记忆力好,看完后,告诉老师你们都看到什么?(播放:课件)生:有船、水、建筑。
师:那么这是什么地方的生活环境呢?它就是有名的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
(播放:课件*2)。
这是老师在网上搜集的资料,谁来帮老师读一下?师:既然这座古老的城市被水包围着,那么它的交通工具必然是什么?生:小艇。
(播放:课件)二、整体感知新课。
师:这节课我就来学习第13课《威尼斯的小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注意:艇是后鼻音。
师:假如让你来写《威尼斯斯的小艇》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呢?(小艇的样子、作用等)。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本课的作者: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师:请大家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
标出段落。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播放:课件)3、课文是如何突出小艇的重要性的?把小艇比作什么?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入第二段)2、指名读。
3、小艇有哪些特点?课文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的?4、你还能把小艇比作什么?5、这一段是写小艇的外形,下一段是写小艇内部结构的,谁来读一下?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艇的外形是很美,坐在里面也很舒服,但这都离不开什么呢?2、指名读。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97页)
1.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三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宋代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课本选入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诗,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一大块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
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
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
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全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2.教学重点: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四篇(多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四篇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以读为本,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
《新课标》中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朱老师执教《莫高窟》一课,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而有效地读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读中悟出感情,在读中品词析句……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自得,从而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以疑促读,读中理解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有疑处。
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效率。
莫高窟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敦煌,历史悠久却远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如何设立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解疑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自行发现、自我建构的过程。
上课开始,朱老师围绕莫高窟的艺术价值,课文是从哪些方面的具体描述。
从而带动了全篇的阅读,读文学习,贯穿全过程。
二、“读中品,品中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
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去解决阅读课上的几乎所有的问题。
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读”在语文学习中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
的确,课文的理解靠读,字词的掌握靠读,语感的领会靠读,主题的把握靠读,学生感情的融入也靠读,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
本课结构明确,条理清晰。
特别是二、三两自然段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通过教师朱老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合作自学,将品发展到学、仿、创新。
朱老师将第二自然段“彩塑”部分作为教授的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本段的写作特点:(1)总——分的结构。
(2)习作手法:排比句,分写的部分详略得当。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习作:形形色色的人》优质课说课稿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习作:形形色色的人》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习作:形形色色的人》是新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习作。
这篇习作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人,选取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物,用具体的事例写一写这个人的特点。
教材的编写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身边的人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他们在写作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选材不当,不知道写什么;2. 事例不够具体,不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特点;3. 表达方式单一,语言不够丰富。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们需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身边的人,选取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物,用具体的事例写一写这个人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关注身边的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选取合适的素材,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通过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选取合适的素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选取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物,用具体的事例写一写这个人的特点。
3.学生写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习作练习。
4.展示交流: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大家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5.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湖泊》精品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湖泊》精品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湖泊》一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湖泊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湖泊对人们的影响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湖泊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掌握相关的学科词汇;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观察和归纳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 了解湖泊的特征和形成原因;2. 掌握相关的学科词汇。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湖泊》课文;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教学辅助材料:图片、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2. 导入课文,帮助学生对湖泊有初步认识;3. 分小组讨论,总结湖泊的特征和形成原因;4. 理清思路,整理归纳湖泊的特征和形成原因;5. 研究相关的学科词汇,拓展词汇量;6. 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实际湖泊景观;7. 小组合作,讨论湖泊对人们的影响;8. 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湖泊- 特征:湖面平坦、水深较深、水质清澈、湖泊周围多山地等;- 形成原因:地壳运动、地下水长期溶蚀、气候变化等;- 学科词汇:湖泊、淡水、盆地、地壳运动、地下水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湖泊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学科词汇。
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在板书设计上,可以再精简一些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习作例文》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习作例文》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篇目。
本篇文章通过具体的实例,向学生介绍了习作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习作技巧的讲解,又有对习作方法的指导,同时还有对习作语言的要求。
此外,教材还通过例文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习作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文章的结构、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同时在习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1. 对习作主题不明确,无从下手;2. 习作内容空洞,缺乏具体描述;3. 语言表达不准确,逻辑混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习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习作,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习作,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习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习作技巧和方法运用到实际习作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引导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习作的技巧和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讲解:详细讲解习作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了解习作的整个过程。
3.示范:以一篇例文为例,展示如何运用习作技巧进行习作。
4.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到的习作技巧和方法,进行实际习作练习。
5.指导: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习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突出习作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关键词和流程图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习作的整个过程。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课。
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
在这部小说里,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今天我执教的这个片段记述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迷,最后由赵氏把谜底解出来。
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
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下面我对教学过程简单地说一说:一、课前交流,为阅读作铺垫。
以“猜猜猜”游戏开始,让学生认识名著中人物的形象。
引出这节课的主题也是名著中的一个人物.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从题目入手,辨析生字监,了解严监生的家庭情况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严监生财万贯,非常有钱,与本课后提到的“两茎灯草”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学习生字、生词,理解生词的意思,为同学们读通课文打下基础。
三、深入学习课文,感悟“吝墙”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的语句去体会,采取读的方法,让学生做动作,体会文字背后内容。
还通过学生想象,走进严监生的内心。
这个环节中重点处理的是众人猜测后严监生的动作描写。
学生读,读出严监生非常着急,而且是越来越着急,越来越失望、绝望,让学生读出心情变化的过程。
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在反复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四.结束以“猜猜猜”的游戏结束本课,与开头相应,在结束本课时我给学生留下疑问,严监生不能完全与吝墙化这可成立文学界争论的一个话题。
让学生带着不解离开课堂,激发课后读《儒林外史》这本书的兴趣。
在执教这节课时遇到不少问题,肯定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还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多的提出来。
2023年实用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2023年实用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选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课文分为讲读、略读和选读三类。
讲读和略读课文都是必读课文,然而,由于课程标准对选读课文没有具体的实施建议,配套的教师用书对此类课文既没有统一要求,也没有给予必要的教学指导,致使在课改研究如火如荼,老师们对讲读课文精打细磨,对略读课上下求索的今天,对选读课文却视而不见。
其实,我们不应该忽略对选读课文的学习。
教材安排选读课文的目的,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去教好选读课文,学生和老师都会受益匪浅。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一文是人教版教材中的配套选读课文。
作者冯骥才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维也纳生活风情画卷,表达了作者对维也纳的赞美与向往。
圆舞曲是维也纳的传统音乐,生活圆舞曲就是生活中的音乐。
从__的题目看来,音乐与维也纳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说目标根据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分析,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嘹亮、撩动、婉转、悠长、别出心裁、随时随地”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别出心裁”“随时随地”等词语的推敲,培养学生品词酌句的习惯和能力。
(4)感受维也纳这个音乐之都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震撼。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搜集资料,师生合作开展《我所知道的维也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由于本课作者主要阐述音乐之都维也纳“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理清思路,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气息的。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说课稿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趣味故事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互动式教学法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和问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启发式教学法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五年级的孩子们,他们正处于童年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可以理解和感悟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和深刻哲理,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形象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较高,学习习惯也在逐渐形成,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把握有一定的困难。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古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布置的作业包括:1.背诵三首古诗,要求准确无误地背诵并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2.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解读,解释其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并写一篇简短的解析文章;3.创作一首古诗,可以是以本节课所学内容为灵感,也可以是自己的原创作品,要求有一定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我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具备一定的前置知识。但他们在理解古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以及古诗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和深刻哲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朗读、背诵和创作方面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1.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感悟古诗的意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3.设置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让学生自己创作古诗,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4.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增强学习动机。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第一课《草原》说课稿一、说教材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
《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
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
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
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兴趣。
3.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而对于生长于南方小县城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
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童年”为主题的一篇课文。
它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文本主题一是科学发明发现需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幻想;二是科学发明发现会面临被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文本的语言富有想象色彩,有思考的痕迹以及对话的真切。
反映了儿童追根问底、求知若渴的特点和大胆的想象力。
读后教材不难发现文章的1、2自然段与后文是总分关系。
第一自然段统领“发现的过程”,而第二自然段却统领文中最后一部分“轰出教室”。
板书:发现什么——发现的过程(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想象)当众受罚——被轰出教室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因此我把目标定为: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童年的发现过程,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自豪与愤懑交织在一起的情感。
教学难点: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二、说教学程序:本课拟两课时完成,围绕着重难点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并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二)大胆想象——动手推算(三)轰出教室——质疑讨论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先指名一学生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内容)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画出最能表现飞行特点的词。
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随心所欲。
第一步先让学生说说随心所欲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随着自己的心意很自由”等等都行。
第二步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找出哪些语句看出作者飞行的随心所欲。
找出表示飞行的词语有:跃起、滑翔、盘旋。
这时老师提供一个句式让学生用这三个词说话: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我学会了,学会了,还学会了。
第一单元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说课稿
1 古诗三首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三篇古诗,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
这三首诗都是宋诗,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古代乡村的生活风貌,充满景趣与情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结合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结合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本课是三首古诗,也是本学期的第一课。
学习古诗,要多读,朗读时除了读准字音外,还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读准诗歌的节奏与断句。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重点是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古代生活画面之美,教学时对于诗歌的关键句要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
本课课后安排了一次小练笔,因此要让学生准确了解诗歌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将古诗改写成小短文。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结合课文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课堂上主要是能把古诗读得流利、顺畅,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一)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师:童年的生活都是充满乐趣的,我们一起看看千年前,儿童们天真烂漫的生活吧。
二、学习生字1.学生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说课稿一、本节课的设计理念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
第二部分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
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
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法学法教法: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学法: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法,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方法等达到教学的目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讲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讲稿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讲稿尊敬的各位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母语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引领学生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首先应该是教师对教材对课标的深度挖掘,广度钻研。
下面我将从说课标明方向,说教材知结构,说建议重实施这三方面简介我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教法的理解。
一、说课标,明方向(一)说本学段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我们研读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的标准和依据。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分为四个学段,这册教材处于第三学段,我将其与第二学段目标与内容进行比较发现:★在识字与写字方面:第二学段要求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第三学段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在★阅读方面:第二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学段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基本表达方法。
在★习作方面: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记实和想象作文,习作有一定的速度,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在★口语交际方面:第二学段用普通话交谈,把握说话内容,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抓住要点,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稍作准备进行发言。
在★综合性学习方面:第二学段观察自然社会,学会合作,尝试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高年级学习的侧重点已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过渡到阅读和习作教学,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其次,我还将本学段的新旧课标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三个变化:★(1)量变:如阅读目标由原11条缩减为8条,习作目标由原7条缩减为5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6《田忌赛马》说课课件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抓住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 格特点。 2、了解孙膑的计策及田忌获胜的原因,体会孙膑的足智 多谋。
教学难点
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
从田忌这次赛马获胜的过程中,使学生领悟到这两个前提条件非常 重要,遇到任何事情都应该先仔细观察,之后再对主客观情况进行科 学的分析,运用智慧,巧妙致胜。我在教学过程中将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主要采用自学讨论法组织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抽 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想象思 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板块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写了什么? (课文以“赛马”为线索,写了田忌和齐威王的两次赛马。) 2.自由读“两次赛马”的段落,边读边思考:这两次比赛各是怎么赛的?画 出两次赛马的对阵图。
3.两次赛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1)学生自学、讨。
(2)小组汇报:
环节四、课堂总结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但真正的赢家却是孙膑。而他取胜的法宝在于 “思”和“变”。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 考,采用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板块四、教师小结 作者对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让我 们感受到三个人物的特点。田忌有勇无谋,孙膑才智过人,齐威王骄 傲自大。第二次比赛结果如何?朗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只要多思考,以弱胜强也不是不可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第1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优秀说课稿【说教材】《手指》是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
【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掌握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
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这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所以我主要采用从重点段突破,再由扶到放,层层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通过读读、划划、议议、说说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说教学程序】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上课一开始我就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猜一猜谜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非常简单又非常有趣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
’这是什么”学生猜后,课件出示手的。
接着,我又说:“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个手指,让我们拿出我们的双手叫一叫这些手指的名字。
”学生叫后,我再让他们仔细观察自己的手指,说说有什么发现。
请几个学生说后,我再导出课题:“我们的丰子恺爷爷也把自己对手指的认识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手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1、《草原》说课稿1、关于教材本课以蒙古族民歌和描写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器乐曲、舞蹈构成一课,通过音乐的学习,感受并了解蒙古族音乐。
小学课文《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
二拍子,六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整齐,表现了小小年纪的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的挚爱之情。
《我是人民小骑兵》是一首木琴独奏曲,由手风琴伴奏。
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乐曲表现了小骑兵威武活泼的扬鞭催马的形象。
2、关于教学设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本节课的全过程。
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在教学过程中,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在课的设计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我穿着蒙古服装作为蒙古人邀请学生去美丽的蒙古大草原,从而以去大草原贯穿全课,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风情,如吃、住、用的物品等,增进民族间的团结。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音乐。
努力实现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流程中,以“ 走进大草原”—“感受大草原”—“歌唱大草原”—“草原那达慕”为主线,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通过听、说、唱、动、想、演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并完成简单的创造性活动。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艺术实践的过程,在活动中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良好合作意识。
3、关于音乐新课程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在本课的设计中,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美丽的大草原,在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时,引导学生完整的聆听,并启发学生能够对音乐产生自己的体会,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表演小学课文《草原就是我的家》,使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优美旋律,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印象,并在音乐中得到艺术的陶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草原》说课稿一、说教材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
《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
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
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
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
.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兴趣。
.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
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
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作顺序,主要写了那几个画面,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
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
于是,我先课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
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
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渲染”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相信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
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
这一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的美丽画卷。
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就当学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时,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
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并走上讲台朗读诗歌、展示亲自去草原拍摄的照片一级打印的草原风光图,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个性再次得以释放,此时的课堂也将再次涌动着创造的生命力。
.总结回顾,布置任务授课至此,我小结过后,以布置下节课的任务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美丽的地方,又孕育着怎样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会会草原上的鄂温克族人民。
”.《丝绸之路》说课设计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课《丝绸之路》。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本。
这篇课本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文化的友谊之路。
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于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
二、说教学目标:、认识个生字。
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驼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三、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四、说教法与学法:、《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介绍的内容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知识复杂,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本文是略读课文,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采用“自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西部辉煌的历史,激起自豪感。
五、说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西游记》主题曲、丝绸之路路线图、丝绸之路风光图片。
学生准备: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引入“丝绸之路”。
、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同时出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学生齐读课题《丝绸之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读课文。
阅读要求:划下自己不懂或喜欢的地方,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场景?”、“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全班交流。
、指名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三)深入课文,把握主旨出示重点句,学生齐读“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思考: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体现“伟大”的相关语句。
、全班交流。
、教师指导朗读课文第自然段。
、教师随机板书:友谊之路、科技之路、文化之路。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自然段,体会两国人民、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学生欣赏丝绸之路风光图片。
、学生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布置作业:将文中四字词语摘抄下来。
七、说板书设计:的友好心情。
(四)总结升华、扩展延伸最后我要说的是板书设计。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我随机进行板书。
友谊之路、丝绸之路商贸之路亚欧(中国)文化之路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 《白杨》说课稿教材简析:《白杨》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教法和学法:本课教学活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注重实践过程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再小组讨论中与他人学会合作。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铺垫教学。
、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大家想不想听啊?好,看哪位同学听明白了歌中唱的是什么?要表达什么?播放歌曲阎维文的《小白杨》、“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知道白杨的有关知识,你能介绍一下吗?、同学们讲得好。
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
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二、课题质疑,激趣读文。
、看到《白杨》这个课题,你想作者会介绍什么呢?、总结归纳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几个问题:①白杨树的外在特点;②白杨树的品格……、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懂了什么。
三、探究体验。
、合作,交流。
同学们刚才已读懂了一部分的内容了,但了解的是否全面呢?请在小组中交流。
、小组组织汇报学习成果。
四、品味语言,语感训练,体验情感。
、辅助填空:从兄妹俩的一番争辩,我们仿佛看到了()白杨。
、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兄妹的对话。
(省去提示语,请用你的朗读体现它的意思。
)、创设情境: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而白杨却是这么直,这么高大……你想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它呢?多么()的白杨树啊!、组织交流:△多么(有生命力)的白杨啊!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
()指导朗读体会:读这句话的时候,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地方?能换上它读读吗?(在不同的地方,它的作用不同,朗读时的语气、语调也就不同。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地方填上去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个别读→评读→品读→齐读)()小结:城市需要它,它就默默无闻地舒展风姿,供人们欣赏;边疆需要它,这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儿生根了。
△多么(坚强不屈)的白杨啊!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指导朗读体会:你能选用其中的一种天气情况来说吗?想象当时的情景,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分小组读、齐读。
△多么(挺拔)的白杨啊!它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