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最小公倍数(2)(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3篇202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3篇2024](https://img.taocdn.com/s3/m/a93b077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e.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3篇2024〖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2、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与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
独立思考可以使每个人深入的探究、冷静的分析;小组合作,可以更全面的思考,解题思路得以发散。
教具准备:印有月历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教师谈话:从11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公园玩。
(小黑板出示:小兰一家和一张11月份的日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请学生相互议论后,教师提示:同桌两位同学可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位同学找小兰妈妈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学找小兰爸爸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就可以很快找出小兰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板书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他们共同的休息日:12、24其中最早的一天:12(以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倍数”的实体模型,让学生借助“日期”这一具体有实际意义的“数”,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
)二、激思引探,教学新知1.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从“妈妈的休息日”、“爸爸的休息日”、“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其中最早的一天”分别引出“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师修改并完成板书。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范文精选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6489a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c.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范文第【1】篇〗《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研究40分钟的一节课,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教师的智慧,每一处设计都为了学生的成长。
今天与大家分享《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研究。
一、教学目标该如何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的方向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关键要求。
教学目标必须在充分把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前提下和建立在学情的基础上制定。
《新课标》中第二学段“数与代数”中最小公倍数的认识的目标要求: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 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根据《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学习本节内容主要在“找”,那么学习和运用“找”的方法就成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目标,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并让学生体会最小公倍数在生活实际中的意义和作用,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
因此,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实际,本节课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①初步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景,通过具体的操作,领会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含义,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集合图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①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现实意义。
②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③通过不同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问题解决方面的目标: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学会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②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有序的、多角度的思考,提升数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4907b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2.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中的《最小公倍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最小公倍数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难点:对于复杂数字的最小公倍数的求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用于讲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小组合作任务,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例如,小明和小华在玩抓石子的游戏,小明每次抓4个,小华每次抓6个,他们两个抓完一次后,石子总数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例,讲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例如,有两个数字2和3,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因为2和3的倍数分别是2, 3, 4, 5, 6,其中6是最小的满足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数字。
引导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求数字4和6的最小公倍数,数字8和12的最小公倍数等。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加深对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理解。
2020年五年级下人教版数学教案详解 《最小公倍数2》教学设计
![2020年五年级下人教版数学教案详解 《最小公倍数2》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a5cf4487c24028915fc39b.png)
2020年五年级下人教版数学教案详解《最小公倍数(2)》教学设计5.1 最小公倍数(2)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巩固对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的理解。
2.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实际应用。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举例说说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二、自主探究1.活动一: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必须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1)请仔细看看小明家装修的要求,你获得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①要用这种长是3dm,宽是2dm的墙砖铺一个正方形。
②使用的墙砖必须都是整块的,不能切割开用半块的。
③问题是铺好的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2)要求:①用长方形纸片代替墙砖拼一个正方形。
②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说说你摆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3)探究结果交流。
①我第一行摆了2个长方形,摆了这样的3行,拼成了一个边长是6dm的正方形。
②我第一行摆了4个长方形,摆了这样的6行,拼成了一个边长是12dm的正方形。
你还能拼成不一样的大正方形吗?2.活动二:试一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A: 3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
2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
B: 5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
4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
(2)观察A:两组数的特点,你发现了当两数成()关系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3)观察B:两组数的特点,你发现了当两数只有公因数()时,()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课堂达标1.我会填。
12.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0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30和40的最小公倍数是();36和24的最小公倍数是();21和14的最小公倍数是()。
3.判断。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我会选。
(1)如果两个数成倍数关系,那么其中较()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022年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小公倍数2》教案(公开课)人教版
![2022年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小公倍数2》教案(公开课)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34c8a5fe4733687f21aa10.png)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8-69页的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最小公倍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8~69页的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
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这节课是一节以概念为本的教学。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有关概念难点: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互动解疑1.教学例1:(1)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6…… 6的倍数有:6、12、18、24、28、32、36……(2)自学68页,说一说你学到些什么?板书: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4和6公有的倍数有哪些?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板书:4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4和6公有的最小倍数是:12(4)有最大公倍数?为什么没有呢?2.教学例2: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思考方法)你们都有什么好的办法吗?(1)采用列举的方法,分别找出6和8的各自倍数,再分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采用列表的方法,将6和8的倍数分别列成图表,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自学课本69页:你知道吗?你能用这种方法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试一试。
(4)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c2a2c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5.png)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小公倍数》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意义;
学会计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运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
课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具:白板、彩色粉笔、教学卡片。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教学卡片或白板上的数字示例,复最大公约数的概念和计
算方法。
2.引入新知(10分钟)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
概念和意义。
3.概念讲解(15分钟)
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最小公倍数的定义,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
计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计算练(20分钟)
学生个别、小组或全班分别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题,巩固最小
公倍数的计算方法。
5.实际问题解决(15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方法解决
问题,培养其应用能力。
6.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最小公倍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掌握了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批改。
提醒学生复
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导入、引入新知、概念讲解、计算练习
和实际问题解决等,全面培养学生对最小公倍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巩固所学
知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b57a0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5.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法:新授、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法:练习、自学、小组合作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3分钟)(一)复习1、什么是最大公因数?2、最大公因数与两个数的质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二)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6分钟)自学内容:68-69页内容自学方法:先独立看书,思考问题,再小组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先从4号、3号开始回答,组长负责组织,提问,副组长负责记录,以及和老师的交流。
)自学思考:1、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并背诵。
2、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三、合作交流(15分钟)1.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学生先独立思考。
(2)再合作讨论自己是如何做的。
(3)全班交流。
2.小结:6,12,18,…(是(3(和(2(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
其中,6(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举例说明: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的方法有: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8(的倍数:8,16,24,32,40,48,…6(和(8(公倍数:24,48,…6(和(8(的最小公倍数:24②大数翻倍法:8,16,24,…6(和(8(的最小公倍数:24③分解质因数法:8=2×2×2(6=2×38(和(6(的最小公倍数包括(8(和(6(的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最小公倍数》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最小公倍数》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8edc5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5.png)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最小公倍数》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最大公约数,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最大公约数?2.学生回答:最大公约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
3.教师引导:那么,有没有最小公倍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小公倍数。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3.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是如何求出4和6的最小公倍数的?请各组代表发言。
4.学生回答:我们可以先列出4和6的倍数,然后找出它们共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5.教师引导:很好!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求解最小公倍数。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6.出示例题:求8和12的最小公倍数。
7.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8.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是如何求出8和12的最小公倍数的?请各组代表发言。
9.学生回答:我们可以先列出8和12的倍数,然后找出它们共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10.教师引导:很好!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找出这两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三)巩固练习1.请同学们完成练习题1: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订正答案,教师点评。
(四)深化拓展1.出示思考题:如果一个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那么这个数至少是多少?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3.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请各组代表发言。
4.学生回答:我们可以先找出4和6的公倍数,然后找出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最小公倍数》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最小公倍数》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487a420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e.png)
《最小公倍数》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第68~70页,最小公倍数及其应用。
二、教学思路首先通过游戏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接着让学生分组探究找出4和6公有的倍数及公有的最小倍数,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再出示例2,求6和8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引导学生探讨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不同方法。
最后通过用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的问题,感悟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目标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公倍数。
2、经历探究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过程,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会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及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问题。
五、教学策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探索并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使学生在问题的发现过程、方法的总结过程中发展发展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我们来玩个游戏,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师:请学号是2的倍数同学起立,并报出你的学号。
师:再来一轮,请学号是3的倍数同学起立,并报出你的学号。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有的同学起立了再次。
师:为什么会这样?预设:他们的学号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揭示课题:像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就叫做2和3的公倍数。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学号开展游戏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1:4和6的倍数有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1)学生分组探究,然后集体汇报交流。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最小公倍数(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最小公倍数(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09190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8.png)
课题:最小公倍数【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的内容及第91、92页练习十七的第3一9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的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水平。
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水平。
【教学重点】:掌握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观察法、操作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为什么喜欢他?(他聪明、机智、幽默、……)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个阿凡提的故事:从前有个长工,在巴依老爷家干了一年也没有拿到一个铜板。
长工们于是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并邀请阿凡提帮他们去向巴依老爷讨工资。
巴依老爷含着烟斗冷笑着说:“工资我能够给你,不过我的钱都在我的账房先生那里。
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5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7天才能够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
我肯定给钱。
”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
到了某天,他真的从巴依老爷家帮长工拿到了工钱。
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设计意图】创设了阿凡提故事的问题情境。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水平,也有利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协助学生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现实意义。
(二)探究新知1、出例如2。
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想法。
(同学们达成共识:要先分别找出巴依老爷、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再找出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
)同桌两人合作,通过在日历上圈一圈、本子上写一写等方式,寻求解决的办法。
师巡视,并重点引导学生辨析休息日的日期应是6和8的公倍数,而不是5和7的公倍数。
全班交流,汇报。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实物投影展示)方法一:先分别写出6 和8 各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f42dd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6.png)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作业布置时,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调整作业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很好,有的小组使用了列举法,有的小组使用了短除法,还有的小组提出了新的方法。大家都很棒!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些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种求最小公倍数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通过讨论,我们发现,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在实际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3.深入讲解,突破难点
针对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同时,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逐步突破难点。
1.教师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最小公倍数的定义和意义。
"最小公倍数,就是两个或多个数共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比如,2和3的公倍数有6、12、18等,其中最小的就是6,也就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
2.介绍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如列举法、短除法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我们可以通过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然后找出最小的那个。还可以使用短除法,通过逐步除以较小的数,找出最小公倍数。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讲解一下短除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0e4c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4.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学习目标: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任务一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任务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导学任务一一、任务呈现师:过几天,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将外出旅游,高兴吗?小兰也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可从7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妈全部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
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选那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要求:先**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学习情况三、展示交流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妈**休息日:4 8 12 16 20 24 28 ---- 4的倍数爸爸的休息日:6 12 18 24 30 -----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 24 -----4和6的公倍数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3、再次强调 4 的公倍数就是妈**休息日6 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4 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共同休息日4、最近是哪一天? 12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8366e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5.png)
第2课时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学内容教科书P70例3,完成教科书P71~72“练习十七”中第4~12题。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推理、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学生的相关阅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求两个数的公倍数问题的道理。
▷教学预备课件,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1.教科书P71“练习十七”第4题。
2.教科书P71“练习十七”第5题。
3.教科书P71“练习十七”第8题。
课件呈现问题,学生口答。
【学情预设】这些都是学生上节课学到的学问,都能快速地解答。
第4题要求学生说出对错的理由,可以举反例。
师: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学习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学问把握得非常好。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的应用)【设计意图】对上节课的学问进行回顾,加深理解,同时为今日的学习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形成策略。
1.课件出示教科书P70例3。
2.阅读与理解。
师:请认真看看铺正方形的要求,你获得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学情预设】学生能读出:墙砖是长方形的,长3dm,宽2dm;要满意用整块墙砖铺成正方形。
问题是:用这种墙砖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课件出示完整的数学信息。
3.分析与解答。
(1)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看多少块长3dm、宽2dm的墙砖能铺成一个正方形。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三道题都让学生自主解答,在口答时,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答方法。
想一想,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把相关数据填在表格中。
课件出示操作要求。
学生4人一组,探究解决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用学具摆。
用纸剪一些长3dm、宽2dm的长方形纸,摆一摆。
预设2:画一画。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小公倍数(二)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小公倍数(二)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cbbffa1eb91a37f0115c1a.png)
第四单元第14课时:最小公倍数(二)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背景简述本节课的重点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如何通过理解题意和分析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最小公倍数的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困难,形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1.借助直观理解分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题意,指导学生借助画图和操作活动理解分析,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借助直观图形帮助学生把铺砖问题转化为公倍数问题。
2.在质疑交流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提出心中的疑惑与问题,组织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确阅读理解的重要性,掌握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回顾与反思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活动经验。
(难点)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难点)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王叔叔家新买了一套房子,正在装修中。
在装修过程中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看一看(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王叔叔买来一批墙砖。
要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必须都是整块)。
认真观察,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生2: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多少分米?生3:铺一个正方形最少用多少块墙砖?2.指导阅读,理解题意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阅读与理解。
请你认真读题,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①用长3分米,宽2分米的墙砖铺一个正方形。
②要求使用的墙砖必须是整块的,不能切割开。
③问题是铺好的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还有什么好办法让这些信息表达得更清楚呢?学生交流画图表示信息的方法。
人教五下数学第2课时 最小公倍数(2)(教案)
![人教五下数学第2课时 最小公倍数(2)(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c3f5fbfd0a79563c1e7245.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最小公倍数(2)【教学内容】利用最小公倍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第70页的例3,及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七第5~12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利用最小公倍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要利用最小公倍数知识来解决,并能说出这样想的道理。
【复习导入】求下列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15和12 4和68和24 9和54 12和368和9 5和12 13和5问:你能总结一下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吗?【新课讲授】出示教材第70页例3。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呈现情景图。
(见教材第70页)教师: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墙面(用的墙砖必须是整块的),正方形墙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2)学生讨论,探索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两点内容:①“用的墙砖必须是整块”是什么意思?②墙面的边长与墙砖的长、宽有什么关系?③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有多少种?最小的是多少?(3)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学生动手操作。
①假设墙面的边长是10dm,可以怎样铺,铺的结果怎样?(有剩余面积,不符合题目要求)原因:10不是3的倍数。
②假设墙面的边长是9dm,可以怎样铺,铺的结果怎样?(有剩余面积,不符合题目要求)原因:9不是2的倍数。
③假设墙面的边长是6dm,可以怎样铺,铺的结果如何?(没有剩余面积,符合题目要求)原因:6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4)教师引导提问:墙面的边长除了6dm,还可以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果:墙面的边长还可以有12dm、18dm、24dm 等等,最小的是6dm。
原因: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结果:正方形墙面的边长必须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5)2和3的公倍数:6、12、18、…其中最小的是6.所以可以铺的正方形的边长会有很多个:6dm、12dm、18dm、…,边长最小的是6dm.【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七第5~12题。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优秀教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f0b1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d.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优秀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优秀教案第【1】篇〗“最小公倍数”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通分做准备,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最大公因数以后进行教学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虽然属于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学习方法相似。
本课设计与之前的最大公因数的教学有着相同之处,学习方法相同,并注意知识的迁移。
一、创设情境,关注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
经过对倍数知识的复习后,通过创设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墙面的问题情境,由实际生活抽象出概念,学生读题,明白题意后,便让他们四人一组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去铺这个正方形。
铺完后,都有所感悟,发现能铺完,这时问学生知道为什么能正好铺完吗?部分学生说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小长方形长的倍数,也是小长方形宽的倍数,是2和3的公倍数。
接着让学生思考用这个小长方形还能铺满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12、18、24......,因为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也就是2和3的公倍数。
”看到学生大都明白题意,我开始让学生猜测,可能铺满边长是9厘米、10厘米的正方形吗?为什么?孩子们都抢答说,不能,因为9和10都不是2和3的公倍数。
孩子们最后总结出铺满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并说道所铺满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6厘米。
正好是长和宽的最小公倍数。
从而真正感受到学习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二、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发展能力。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大胆迁移、类推、探索出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从而获得能力上的发展。
学生迁移出了四种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列举法,先列举出两个数的一些倍数,从中找出他们的公倍数,并从公倍数中找出最小公倍数;2、筛选法,先写出较大数的一些倍数,从中筛选出较小数的倍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3、分解质因数法,先把两个数分别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第二学时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第二学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5c06f849649b6649d74704.png)
《最小公倍数》第二学时教学设计
深入探究,抽象概念
1、说一说
师:既然正方形的边长6分米、12分米即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我们就从3和2的倍数入手,深入研究一下,看看李叔叔要铺正方形的边长还可能是几分米?
学生说教师板书:
3的倍数:3、6、9、12、15、18 ……
2的倍数:2、4、6、8、10、12、14、16、18 ……
师:2和3共同的倍数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把6、12、18涂成红色。
)
师:6、12、18叫做3和2的什么数?(板书:公倍数)
师:谁能准确说说什么叫公倍数?
师:谁能用非常简洁而准确的话再说一说;
教师板书:
3和2的公倍数:6(补充板书:最小)
师:哪个同学能完整的说一说3和2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我们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多媒体演示集合圈)
2、议一议:观察2和3的公倍数中的6、12、18……你一定会发现规律?(最小公倍数乘2、乘3……就是这两个数的其他公倍数)
3、说一说:李叔叔要铺的正方形边长最小的是几分米,再大一点呢?还大一点儿,你认为最大的应该铺多少分米?(没有最大公倍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最小公倍数(2)】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最小公倍数(2)】](https://img.taocdn.com/s3/m/0b27436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1.png)
第2课时最小公倍数(2)生1:我们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6dm。
生2:我们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2dm。
……生3:边长最小是6dm的正方形。
3.学生思考后汇报:“铺墙砖”问题可以转化成求公倍数的问题。
3.用长6cm、宽4cm、高3cm的长方体木块叠成一个正方体,至少要用这样的木块多少块?解:6×4×3=72(cm3)6、4、3的最小公倍数是12。
12×12×12=1728(cm3)1728÷72=24(块)答:至少要用这样的木块24块。
三、学习公倍数的应用。
(1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第11题。
学生思考第一问怎么解决?2.学生在组内提出数学问题,并在组内解答。
3.提问:三人同时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三人在起点相遇?4.总结出求三个数的公倍数的方法。
1.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求多少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就是求3和4的最小公倍数,3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即至少12分钟后两人在起点相遇。
2.学生在组内提问、解答、交流。
3.组内讨论研究、汇报。
4.明确求三个数公倍数的方法。
四、练习巩固。
(6分钟)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七第6、7题。
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后解答,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五、课堂总结,学问拓展。
(4分钟)1.师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阅读教材第72页“生活中的数学”。
1.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同桌交流学习成果。
六、教学板书。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模板(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模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76476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6.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模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内容:书第22页~23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让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谈话:今天我们先玩找朋友的游戏。
(黑板上标有4、6数字,其他同学的号码是他们其中一位手中卡片的倍数就请站起来,两位同学收上符合要求的号码贴在黑板上。
)出现争朋友的情况提问:你们为什么争朋友?(12、24等既是4的倍数,同时也是6的倍数)那么12、24等数与4、6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关于倍数的知识。
二、教学例1,认识公倍数多媒体出示例11. 想一想谈话:如果用一些长是3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在这两个正方形上,看看铺的结果怎样?(教师提供材料,如果学生不能解决可以拼一拼)学生说猜想的结果和想法。
2. 议一议提问:为什么用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能正好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宽之间的关系。
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完吗?提问: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同桌交流讨论)组织学生说一说。
提问: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引导学生明确12、18、24……除以2和3都没有余数。
提问:6、12、18、24……这些数与2有什么关系?与3呢?学生发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最小公倍数(2)
【教学内容】
利用最小公倍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第70页的例3,及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七第5~12题。
)
【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利用最小公倍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要利用最小公倍数知识来解决,并能说出这样想的道理。
【复习导入】
求下列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15和12 4和6
8和24 9和54 12和36
8和9 5和12 13和5
问:你能总结一下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吗?
【新课讲授】
出示教材第70页例3。
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呈现情景图。
(见教材第70页)
教师: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墙面(用的墙砖必须是整块的),正方形墙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2)学生讨论,探索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两点内容:
①“用的墙砖必须是整块”是什么意思?
②墙面的边长与墙砖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③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有多少种?最小的是多少?
(3)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学生动手操作。
①假设墙面的边长是10dm,可以怎样铺,铺的结果怎样?(有剩余面积,不符合题目要求)
原因:10不是3的倍数。
②假设墙面的边长是9dm,可以怎样铺,铺的结果怎样?(有剩余面积,不符合题目要求)
原因:9不是2的倍数。
③假设墙面的边长是6dm,可以怎样铺,铺的结果如何?(没有剩余面积,符合题目要求)原因:6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4)教师引导提问:墙面的边长除了6dm,还可以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果:墙面的边长还可以有12dm、18dm、24dm 等等,最小的是6dm。
原因: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结果:正方形墙面的边长必须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2
(5)2和3的公倍数:6、12、18、…其中最小的是6.所以可以铺的正方形的边长会有很多个:6dm、12dm、18dm、…,边长最小的是6dm.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七第5~12题。
1.指导学生完成第5题。
2.指导学生完成第6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至少要多少天以后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说明浇水的天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至少是最少的意思,所以要找4和6的最小公倍数。
3.指导学生完成第7题:理解题意: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9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说明这些人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
即这些人数是6和9的公倍数且小于40。
4.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
5.指导学生完成第9题,此题复习公因数。
6.学生独立完成第10,11题。
7.指导学生完成第12题。
这题是个思考题,练习时先让学生分小组来讨论完成。
解题思路是:先从小到大写出36的所有因数,然后从中依次观察,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36。
答案:
7.18人或36人。
8.12,24,18。
3
9.6和9有公因数3。
10和18有公因数2。
15和30有公因数3,5。
20和8有公因数2。
10.至少过24分钟两路车再次同时发车。
11.(1)至少12分钟后两个人在起点再次相遇,此时爸爸跑了4圈。
妈妈跑了3圈。
(2)略
12*.因为36有因数有1,2,3,4,6,9,12,18,36,所以以36为最小公倍数的两个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36和它的一个因数;另一类有4和9,4和18,9和12,12和18。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最小公倍数(2)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两个数没有特殊关系,用列举法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4
(2)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3)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
学生在复习前面所学的有关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在求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问题中,通过分组、观察、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每组中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规律。
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良好学习习惯。
给学生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并在自我评价、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肯定自已或他人表现好的方面,反思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努力在各方面做得更好。
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也更好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