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产生的来源和机理
植物体细胞变异
changes may remain
through cell division
for the remainder of
the cell's life and may
also last for multiple
generations. However,
there is no change in
the underlying DNA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体细胞培养的任何阶段所产生的变异(细胞,原生 质体,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等)的统称 。
5
3.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主要表现
A 培养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生长能力的变化
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棉花细胞的形态结构
6
B 细胞器官分化或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的改变
长期继代培养容易导致植物愈伤组织丧失胚胎发生能力
19
7 DNA 甲基化变化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DNA methylation: Addition of a methyl group to the 5 position of cytosine pyrimidine ring or the number 6 nitrogen of the adenine purine ring . ➢This modification can be inherited through cell division. DNA methylation is typically removed during zygote formation and reestablished through successive cell divisions during development. ➢A crucial part of normal organismal development and cellular differentiation in higher organisms.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体细胞遗传
第十二章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体细胞遗传第一节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概念与应用一、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及其变异概念体细胞无性系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somaclone and somaclonal variation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离体人工培养,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重新形成愈伤组织和完整植株,称为体细胞无性系。
其所产生的变异称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二、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应用1、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抗病育种2、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抗非生物胁迫(耐盐、耐铝、耐旱、抗除草剂、抗虫;种子品质改良;外源基因的整合)。
3、遗传研究4、发育生物学研究5、生化代谢途径研究第二节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学基础与特点一、遗传学基础1、染色体数目变化大量研究表明,染色体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一个基本特点。
培养时间的长短(时间延长染色体变化明显) 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数目 植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同一物种不同基因型同一基因型不同外植体(细胞、原生质体、器官) 同一外植体不同生理年龄李士生和张玉玲(1991)以小麦幼穗为外植体于不同培养基和不同培养时间研究愈伤组织染色体的变化如下表:培养时间延长,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中正常二倍体细胞的频率有逐渐上升趋势。
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较难,尤其是禾本科植物,因此有关他们的染色体数变化的详细报道还很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2、染色体结构变化染色体断裂与重组。
在马铃薯、黑麦草和燕麦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发现染色体易位。
在黑麦草和大麦等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发现染色体缺失、重复、到位以及其它的微小的染色体重组。
3、单基因突变4、细胞质遗传上的改变5、DNA序列的选择性扩增和丢失与核的变化6、转座子激活7、DNA甲基化8、非正常有丝分裂二、影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因素1.供体植物供体植物的倍性、基因型、外植体等2.培养基及培养方式不同激素浓度与染色体倍性。
3.继代培养的次数一般而言,离体培养时间越长,继代次数越多,细胞变异的几率就越高。
第十一章: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由单碱基突变引起的:编码106位的赖氨酸(AAG)突变为终止密码子 (TAG)。
(二)DNA总量和DNA重复序列拷贝数的变异
在水稻中,用DNA重复序列进行的研究发现,一些重复 序列在组织培养中有显著的选择性扩增,愈伤组织的 DNA重复序列与叶片相比有5-70倍的拷贝数差异,而不 同品种叶子间的差异只有2-3倍。
高产、品质好、生长势强等优良性状。
四、细胞突变体的鉴定
1. 形态学鉴定
2. 生物化学鉴定
蛋白质水平、酶活性
3. 细胞学分析
核型、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数目
4. 分子水平检测
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 RAPD: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作业
教材 173页,所有的思考题。
缺点:畸变率高、依赖于基因型、变异幵不总是稳定和遗传。
拓宽遗传资源,进行遗传改良
海雀稗体细胞耐寒突变体筛选 在山东省潍坊地区,海雀稗原始品种受冻害 致死,耐寒突变体材料能安全越冬(绿化)。
遗传学研究、发育生物学研究、生化代谢途径研究。
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来源及影响变异的主要因素
3
外植体来源: 嵌合体
细胞水平的变异:
分子水平的变异
一、细胞无性系细胞水平的变异 (一)染色体数目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倍体变异:姊妹染色体分离与细胞分裂不同步。
非整倍体变异:姊妹染色体进入相同的细胞。
1. 有丝分裂失败或进行无丝分裂
2. 核内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而细胞幵不分裂
3. 核内DNA复制而染色体幵不复制,导致二分染色体和多 线染色体的形成,二者恢复为正常染色体则也可能形成多 倍体细胞。 4. 有丝分裂时出现多极纺锤体,分裂完成后产生3个以上细胞。
体细胞遗传变异
第三章
体细胞遗传变异
体细胞无性系:由任何形式的细胞培养 所产生的植株统称为体细胞无性系。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由体细胞无性系表 现出来的变异。 从对生物遗传的影响而言,细胞工程技 术本身即包含了双重性:遗传稳定性和 变异性。
主要内容
离体培养中的遗传与变异特点 体细胞变异的细胞遗传学基础 体细胞变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诱导与选择应用
继代次数 由继代次数引起的体细胞变异几乎在 各种类型的植物中均有报道。一般来 讲,继代时间越长,继代次数越多, 细胞变异的机率就越高。
第二节 体细胞变异的细胞遗传学基础
一、DNA核内重复复制
二、染色体断裂与重组
三、非正常有丝分裂
纺锤体 形成异 常使得 有丝分 裂不正 常是其 原因之 一。
二、离体培养下变异特点 变异的普遍性
变异的局限性 嵌合性
变异的普遍性
变异发生在各 种培养类型中
不同培养类型 变异频率不同
部分植物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表型变异频率
与有性重组相比,体细胞突变性状具 有一定局限性。
从表型上看,在不同植物类型中经常发生 的变异主要是植株形态(株高、叶形、叶 色等)、生长势、育性、某些抗性等性状 的变异。
一、诱变起始材料的选择 原则: 1)目标性状的可行性 2)试验植物的细胞培养技术水平 3)适当的细胞类型
二、自发诱变
三、细胞诱变
物理诱变 化学诱变 转座子插入诱变
物理诱变
化学诱变
转座子插入诱变
四、突变体的选择
直接选择
间接选择
直接选择
间接选择
五、体细胞变异的应用
第一节 离体培养中的遗传与变异特点 1、离体培养中的遗传稳定性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课件
未来研究方向
在未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探索体细胞无性系变 异的分子机制和应用领域。
总结
1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重要性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2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的方向
未来的研究应该聚焦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机制、调控以及在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应用。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PPT课件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指体细胞中染色体在无性繁殖过程中发生的异常变化。 本课件将介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概述、分类、诱发因素、检测和诊断、应 用以及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指体细胞中染色体在无性繁殖过程中发生的异常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应用
1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为遗传疾病的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农业上的应用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为改良农作物的耐性和产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研究进展
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
随着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进展,体细胞无性系变 异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
2 辐射
高能辐射,如X射线和γ射线,可能会导致细胞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异常。
3 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细胞染色体的变异,以及遗传信息的改变。
检测和诊断
常用的检测技术
• 核酸杂交技术 • 染色体核型分析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临床诊断应用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检测和诊断在遗传疾病的 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发生的原因可能涉及化学物质、辐射和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
分类
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
- 多染色体综合征 - 单染色体缺失 - 单染色体重复 - 倒位重组 - 染色体环形结构 - 染色体片段缺失或重复
《细胞工程》名词解释
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携带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因而只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植物一切生活细胞都具有分化为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这就是细胞的全能性。
这是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
细胞分化:个体细胞发育过程中,后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
脱分化:原已分化的细胞,失去原有的形态和机能,又回复到没有分化的无组织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这个过程称为脱分化。
再分化:由脱分化状态的细胞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的过程,称为再分化愈伤组织:外植体在离体条件下,细胞经脱分化等一系列过程,转变为一种能迅速增殖的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团,称为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细胞大而不规则,高度液泡化、没有次生细胞壁和胞间连丝。
继代培养:对来自于外植体所增殖的培养物通过更新新鲜培养基及不断切割或分离,进行连续多代的培养.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中用来进行离体无菌培养的材料,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
器官发生:指离体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团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等器官过程。
体细胞胚:由外植体可直接形成胚状体,外植体也可以经脱分化先形成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形成胚状体。
胚状体是由体细胞发育而来人工种子:通过将植物组织培养中所产生的体细胞胚或珠芽等包埋在“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里,制成的具有播种功能、类似天然种子的颗粒就称为人工种子。
繁殖系数:也叫增殖系(倍)数或增殖率,是指繁殖材料在一个培养周期内增殖的倍数。
污染: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和培养材料滋生杂菌,导致培养失败的现象。
褐变:指在组织培养中,由于材料被切割而使多酚氧化酶活化将组织中的酚类物质氧化形成棕褐色的醌类物质,并向培养基中扩散,抑制培养物生长甚至导致其死亡的现象。
玻璃化:指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特有的一种生理失调或生理病变,试管苗呈半透明状外观形态异常的现象。
悬浮培养:将游离的单细胞或小的细胞团,按照一定的细胞密度,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
⑵非整倍体变异 在离体培养中,经常也会出现奇数(n、3n等)的变异。这 可能是因为核融合,或者多被体细胞有丝分裂期间染色体 发生错配造成的。 染色体结构变异
李耿光等报道的玉米等再生植株中染色体结构 的变化频率显著高于染色体数目的异常,主要是染 色体断裂所引起的缺失以及粘合后出现的易位、 倒位、重排等引起的。
• 后代稳定快
一般无性系二代就可获得稳定株系,这是优良性状选择的 关键时期,从而大大缩短育种年限。但也有少部分无性系 是杂合体,要继续分离,不过多属简单分离,像株高,芒性等, 分离程度与供体植株的遗传背景有关,如水稻稳定无性系
• 能基本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性 仅改变1-2个性状,这就可以根据育种目标 , 针对现有品种的个别缺点进行选育,以期在短期 (2-3d)内筛选出所需的性状,避免基因重组带来 的麻烦。刁现民等认为 ,虽然利用无性系变异在 短时间内创造有很大突破的全新品种可能性比较 小,但针对现有 品种在株高、株型、抽穗期、粒 型、熟性、抗病性等单个性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 善是非常有效的 。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提出
Larkin和Scowcroft对有关植株变异的研 究结果进行总结,正式提出了植物细胞无 性系变异这一术语。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类型
遗传变异:自发变异,也有一部分是外植体中预先 存在的变异(个体发育中自然发生)
生理适应 非遗传变异 后生遗传变异
体细胞无性变异的类型
1) 生理适应是指由于某种外界条件存在而引起的性 状变异,这种变异会随着外界因素的消失而消失。 2) 后生遗传变异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变 化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 了表型变化,它是由基因表达调控发生变化,并不涉及基 因结构的改变。 后生遗传变异在细胞水平上可遗传的,在诱发条件消 除后,也能通过细胞分裂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存在,但不能 通过再生植株的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植株,也不能继续表 现在再生植株的二次培养物中。
作物育种学:细胞工程与作物育种
4 培养系统的选择
A 器官发生系统:
再生植株由愈伤组织直接分化而成。通 常,外植体先形成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 的一部分形成类似生长锥的分化物,进而 发育成幼芽;另一部分愈伤组织则分化成 幼根,这两部分进一步发育和联合即形成 一个新的植株。
B 胚胎发生系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外植体首先形成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 分化出类似于种子胚的胚状体,胚状体进 一步发育成熟而形成完整植株。
植物原生质体:用一定方法脱 去细胞壁的裸露原生质团。
一)原生质体的分离
分离方法
机械分离 酶分离
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的因素
➢材料来源 ➢渗透压 ➢酶 ➢分离培养基 ➢培养条件 ➢组织前处理
原生质体的收集、纯化和活力测定
二)原生质体培养
原生质体计数
三)细胞融合(体细胞杂交)
Plant Cell Tiss Org Cult 2009
组织培养在育种中如何应用? 如何利用细胞工程创造变异?
二、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 杂交
体细胞杂交和有性杂交
• 不是雌雄配子间的结合 • 完整遗传物质体细胞的融合 • 双亲染色体数的总和及全部细胞质
体细胞杂交的特点
可以在有性杂交困难的作物之间杂交成功, 扩展这些作物的育种资源,并有可能利用 融合之后的染色体消减和重组过程获得崭 新的体细胞杂种
缺点:由于细胞对抑制剂存在生理适应,在 去除抑制剂后,会出现抗性消失。
优良品种
利
细胞组织培养
用
R0
体
细 胞
R1群体
无 性 系
改良的体 互交测试 细胞无性系
确定遗传方式
变
田间试验
异
遗传稳定性测试
育
种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进展
摘要
植 物体细 胞无性 系变异 是植物 组织 培养 中的普 遍现象 ,泛 指在植 物细胞 、组织 和器 官培养 过程 中. 培养 细胞 和再生
植株 中产 生的遗传 变异或表观遗传学变异 。植物体 细胞 无性 系变异的发生有其遗传学基础 . 可从形态学 、细胞学 、生物化学和 分子生物学等 多个方 面对其 进行综合检测和鉴定 。植物体 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育种 的有利 资源 。 但同时也是植物微繁 和遗传 转化工作 中需 要克服 的一大难题 ,一 直被 众多研究者所关 注 。本文分别 从细胞学 和分 子生物学两个层 次综 述了植物体细胞无 性 系变异 的遗 传学基础及其鉴定方法 的研 究进展 . 并就其在植物 品质 改 良中的应用现状 、存在 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 了讨论 。
李晓玲 ’ 丛娟 2 于 晓明3 董英 山 ’ 一, , ,
’ 吉林 省农业 科学 院生物技 术研究 中心 。 长春 1 0 3 03 3 长春工 业大 学生物工 程学 院. 春 1 0 1 长 0 3 2 。东北师 范大学 细胞 与遗传研 究所 植物分 子表 观遗传 学实验 室 。 长春 1 0 2 04 3
杨体 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 中, 也发现了类似的变化( 詹亚
收稿 日期: 0 6 1 -0 接受 日期: 0 7 0 - 7 2 0 . 23 ; 2 0 .42 基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学基 金( o 3 3 0 6 . 0 9 2 0 、国家 8 3 划( o 2 0 A 0 1 0 和农业 部野 生资源 保护与 利用项 目 N . 0 7 7 8 34 0 5 ) 6 计 N . 0 6 A1 Z 2 ) ’ 通汛 作者 。E mal y d n @c a sc m — i s o g ja .o :
细胞工程第九章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突变体的筛选
(2)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次生代谢物的 应用 筛选高产突变株
5、植物体细胞无性系突变体筛选的局限性 ( 1)筛选方式 (2)变异表达的特异性 (3)植株再生困难 (4)非目标变异的干扰
谢谢大家!
11.7
5
80.7
16.8
2.5
13
4.8
79.5
6.6
9.1
17
9.7
81.5
7.90.9Fra bibliotek染色体断裂与重组--非整倍体、四倍体 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般不能正常生长
染色体畸变中出现的双着丝粒染色体在细胞分 裂后期如不能被拉断,就会在两核之间形成染色 体桥,出现四倍体。
3、人工诱发变异
人工诱变
物理诱变
降低变异频 无明显影响 率
对最初9代callus染色体变异无 明显影响
长期培养
加大超倍体细胞频率 9代之后,低浓度蔗糖时,亚倍 体细胞频率明显减少
DNA在核内重复复制--同源多倍体
硬粒小麦中胚轴培养中DNA值的变化
培养天数
不同DNA值细胞比例(%)
<2C
2c~4c
<8c
8c or >8c
0
88.3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离体人 工培养,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重新形成愈伤组 织和完整植株称为体细胞无性系(somaclones)。
在培养阶段发生变异,进而导致再生植株亦发生 遗传改变的现象(包括形态、生理生化、育性、抗性等 方面),称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somaclonal variation)。
(2)离体筛选与常规 育种相结合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指在离体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进行培养,使其长成完整植株。
细胞组织培养分类:植株培养、胚胎或子房培养、器官培养、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愈伤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
在农业中的作用:应用于①快速繁殖和脱毒②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③胚培养、细胞突变体筛选④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筛选⑤种质资源保存、基因库的建立⑥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⑦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融合。
脱分化:在细胞组织培养中,一个成熟细胞或分化细胞转变成为分生状态的过程,即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
再分化:植物的成熟细胞经历了脱分化之后,即形成愈伤组织之后,由愈伤组织能在形成完整的植株的过程。
培养基分类:简化培养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为天然复合物,如马铃薯培养基又叫天然物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为各种人工化合物,根据不同的培养需要,按一定的配方比例配制而成(1)固体培养基(2)液体培养基外植体: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中,由活体植物体上提取下来的,接种在培养基上的无菌细胞、组织、器官等,即供组织培养的离体植物材料。
外植体再生植株的过程:接种培养-分化、增殖培养-生根壮苗培养-试管苗的移栽。
愈伤组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胚状体:指在组织培养中从一个非合子细胞,通过合子胚相似的胚胎发生过程所形成的胚状结构。
胚状体可以直接形成完整的植株。
器官发生:由愈伤组织的部分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发生特化,使之与正常的愈伤组织有所不同,或者由外植体的部分细胞不经愈伤阶段而直接转化成出原形成层细胞,在进一步依次分化,形成初生芽和初生根,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因为芽和根是整个植物的一种器官,所以这一过程成为器官发生。
实验室设计和设备:①准备室、灭菌室、接种室、无菌培养室、(细胞学实验室、摄影室、培养大棚)②条件:温度23-27OC左右、湿度70-80%、光照强度1500-3000lx、光照时间10-16h③设备:培养瓶、培养架、超净工作台、灭菌锅、接种工具、细菌过滤器、瓶口封塞、定时器、温度控制器、增湿器、去湿机、光照培养箱等。
(第九章)第十章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突变体筛选详解
第一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特点
3、能基本保持原品种特性 因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大部为单一性状变异,做 能基本保持原品种的特性。 4、潜在隐性性状活化 在体细胞无性系后代中,常见一些原供体植株所 没有的隐性性状变异,象雄性不育性、矮杆、叶绿 体突变等,有些隐性特性对育种实践具有重大利用 价值。 由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具有上述4个特点,因此, 在育种上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第一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三、体细胞无性变异的表现及类型
2、育性上的变异 变异表现为全不育或半不育,如水稻、番茄等。 3、生长势上的变异 (1)抽穗期:早于或迟于原供体植株,如水稻, 玉米。 (2)花期:早于或迟于原供体植株 (3)成熟期:早于或迟于原供体植株 (4)杂种优势:生长势强于原供体植株,如玉米。
第一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七、影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因素
影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频率的因素很多,主 要有: 1、植物的繁殖类型: 2、外植体的来源部位: 3、植物再生的方式: 4、继代培养次数和培养时间: 5、生长调节剂浓度的影响:
第一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七、影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因素
第一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三、体细胞无性变异的表现及类型
1、植株外部形态的变异
(1)株高:高于或矮于原供体植株,如水稻、小麦,烟草等; (2)叶形:1)大于或小于原供体植株; 2)形状不同于原供体植株,如烟草; (3)叶色:1)有叶片条纹,如燕麦; 2)叶片缺绿(白化苗),如玉米 (4)茎色:茎有条纹,如甘蔗,茎有黄色条纹(呈黄绿相间), 像一种竹(斑竹)。 (5)穗型:1)大于或小于原供体植株; 2)密于或疏于原供体植株。 (6)粒型:1)大于或小于原供体植株; 2)大于或短于原供体植株。 (7)粒色:不同于原供体植株。 (8)芒性:1)芒有无;2)芒长短。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育种上的应用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育种上的应用在Schleiden和Schwann的细胞学基础上,1902年德国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totipotent)的理论,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组织培养得以建立。
经众多科学家和学者的不断努力,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以完善,被应用于植物生产的众多领域。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植物的一个细胞、器官或组织,在无菌条件下,经人工培养,使其最终形成完整的新植株的过程。
虽然植物细胞、器官或组织具有分化成完整的植株的能力已广为人知,但是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这仍然被视为科学界的重大问题之一[1]。
1980年,Shepard等[2]发现利用可无性繁殖的植物——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栽培品种“Russet Burbank”的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可获得突变频率较高的突变体。
随后,Larkin和Scowcroft[3]将这种现象命名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somaclonal variation)来描述植物细胞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再生细胞存在的大量变异现象,为体细胞无性系的筛选和新变异来源做了铺垫。
目前,对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已有很多,但仍有许多没有研究清楚的地方,有待后人在这一方面做出更多贡献,并大规模推广应用。
1.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基础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具有遗传基础的,具体表现在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以及转座子激活等方面[4]。
在水稻[5]、小麦[6]和大蒜[7]等植物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均发现了染色体数目倍性变异的现象;组培大蒜愈伤组织[8],再生黑麦根尖细胞[9],均发现其中发生了不同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变异。
袁云香等[10]用含Ac/Ds转座元件的愈伤组织组培,结果6%的再生植株仅含Ac,而Ds因切离而丢失,表明组织培养可获得突变体。
此外,组织培养还会造成植物DNA甲基化的变异,经组织培养的香蕉[11]和豌豆[12]等,研究表明其DNA甲基化水平上升;而在大豆[13]、大麦[14]和草莓[15]上发现,DNA甲基化水平降低。
第9章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AUX1、AUX2;番茄抗病基因Df9等。
3.发育生物学研究
植物的个体发育是一个渐进过程,每一个器官和组织 的分化都是一个复杂的调控过程。利用体细胞突变策 略对植物发育的基因调控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 别是利用拟南芥和金鱼草等模式植物,已分离出一大
批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类型的突变体,包括顶端分生
组织、根、开花转变、花序、花分生组织、胚胎发育
第9章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一、植物体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概念及筛选
二、影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因素 三、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机理 四、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应用
一、植物体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概念及筛选
概念:由任何形式的组织或细胞培养所获得的再 生植株中所表现出来的变异,称为~
该种变异广泛存在于各种再生途径的组培中。
继代培养多次后,植株再生能力减弱
一些变异经经自交或杂交后,表现不稳定
变异无可预见性,产生的变异不一定符合育种需要。
二、影响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因子
供体植株
包括外植体的类型、生理状态、倍性水
平、基因型、外植体细胞的分化程度。
培养基及培养方式
培养基的成分、物理状态及培养类型
原生质体培养的体细胞变异大于细胞培养的变
异;而细胞培养的变异又大于组织器官培养的
变异。
继代培养的次数
一般来讲,继代时间越长、继代次 数越多,细胞变异的几率就越大。
三、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机理
基因的变异表达 染色体数目变化 点突变 体细胞染色体交换及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DNA复制和缺失 转座因子的活化ຫໍສະໝຸດ 抑制变异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产生的来源和机理
从总体上讲,组织培养后植株变异的原因有三:一是由源植株中预先存在的变异的表达,二是组织培养过程中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DNA改变),三是由外遗传及生理作用引起。
(一)外植体中预先存在变异的表达研究表明,某些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由于外植体中细胞预先存在的变异的表达。
一般说来,除非采用单细胞或原生质体,否则,对由不同类型细胞组成的多细胞外植体进行培养会导致再生植株表型的不一致性。
预先存在变异包括内复制造成的细胞间染色体倍性差异,体细胞突变及DNA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等。
由不定芽再生导致的嵌合体的分离(破坏、丢失或重排)是最明显的预先存在变异的表现。
嵌合体一般可分为扇形嵌合体、部分周缘嵌合体和周缘嵌合体三种。
前两种在常规繁殖中不稳定,而周缘嵌合体在常规繁殖中较为稳定,但即使是周缘嵌合体,利用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或不定繁殖时,也会引起大部分嵌合体破坏(>30%)。
颜色、形态和生理习性嵌合体是可见的,而细胞嵌合体(染色体或染色体组不同的细胞)通常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只对植株的营养价值、同工酶谱等表现有很小的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病毒在植物体内不均匀分布,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手段(分生组织培养、不定芽再生或原生质体培养等)可脱除植物病毒,从而也可引起性状的改变。
通常植物(指二倍体植物)的分生组织中都是二倍体细胞,所以采用顶端分生组织或幼嫩组织或器官作外植体进行启动培养,再生植株表型和倍性水平的稳定性远大于其他类型外植体培养获得的植株。
(二)培养中诱导产生的变异培养中诱导产生的变异主要受培养类型(或植株再生方式)、外植体类型(或组织来源)、生长调节物质、培养物的年龄(或继代培养时间)、遗传组成(或基因型)等因素的影响。
1. 培养类型(或植株再生方式)一般而言,一个已分化的细胞经历变化剧烈的脱分化和再分化很容易产生变异,因而愈伤组织培养常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愈伤组织通常从切口处产生,因而与活体中的伤口反应极为类似,容易激发转座子的活动,以及胁迫刺激诱导产生某种酶类或特异性附产物。
第十章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 以突变体为工具,还从组织学和细胞学角度分析鉴 定了一些基因的表达与植物发育的关系。
• 在烟草、玉米中均通过质体突变体分离鉴定了与植
物叶绿体发育有关的核基因。玉米黄化突变体pun
是一个在光照下不可逆转的突变体,分析显示,该 突变体为一核单基因隐性突变,该基因的突变扰乱 了叶绿体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积累,进而使叶绿体膜 系统发育不足,类囊体相关蛋白不能积累。
小
结
• 细胞工程技术对培养细胞具有遗传稳定性和变异性 的双重影响
• 体细胞变异在培养类型中具有普遍性,在变异性状 上具有局限性
• 体细胞变异可自发产生也可通过理化因子诱导产生
• 体细胞变异包括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变异,但大多数 可利用变异多为基因突变;
• 利用体细胞变异可以直接培育品种也可作为生物学 相关研究的基础材料
(三)诱变
物理诱变 化学诱变
转座子插入
化学诱变
常用的化学诱变剂: - 烷化剂如DES,可改变DNA结构而引起突变; - 碱基类似物,核酸复制时,可掺入到新 合成的DNA分子中引起错配; - 移码诱变剂,如ICR化合物。
转座子插入诱变
• 转座子插入诱变是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 展起来的新的体细胞诱变方法。转座子既可直接 将外源基因带入细胞内获得新性状,又可以独立 插入通过其转座功能诱导变异。
• 激素引起的变异大多为倍性增加。 • 少数情况下激素引起类减数分裂而使倍性
减少。
二、培养基—物理状态
• 一般来讲,悬浮培养的细胞较半固体培养 的细胞易产生变异。
三、培养类型
• 原生质体培养的体细胞变异大于细胞培养, 而细胞培养的变异又大于组织器官培养的 变异。在细胞培养中,性细胞培养再生植 株的变异要大于体细胞培养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①概念: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
②分类:愈伤组织培养、悬浮细胞培养、器官培养、茎尖分生培养、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
③理论依据:细胞的全能性:任何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具有全部的遗传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均具有分化,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细胞全能性实现条件:⒈组织或器官离体(解除植物其余部分对这些细胞质的抑制性)⒉给与所需营养条件,特别是激素对器官分化起决定性作用。
④分化途径:外植体(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和胚状体,最后形成植株,或者直接由外植体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和胚状体,然后形成植株。
⑤应用前景:⒈理论研究方面的应用:研究细胞分化和器官建成响应因素的主要方法⒉植物离体快繁⒊人工种子的制备⒋次生产代谢物的产生⒌脱毒培养⒍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交换⒎遗传操作实验室:⒈准备室:功能:材料培养器械的清洗,培养基、灭菌的准备工作①普通化学实验室:仪器:纯水仪、冰箱、移液枪、过滤灭菌器、电炉、微波炉、磁力搅拌器、低速台式离心机、电脑。
作用:配制培养基②洗涤室:仪器:储存器皿设备、鼓风干燥箱。
作用:洗涤用具③灭菌室:仪器:棉塞、无菌纸。
作用:灭菌消毒⒉无菌操作室:功能:进行植物材料分离接种的重要场所,需长时间的无菌操作对组织培养成功起关键作用。
仪器:超净工作台、紫外灯、固定式和移动载物台、消毒器、酒精灯、广口瓶、酒精棉、机械支架、手术剪、解离刀、解剖针⒊培养室:功能:进行材料的培养场所。
设备:可控光、温、湿度等设备,固定式培养架,转床,摇床,适当的培养基⒋细胞学实验室:功能:细胞学和组织学观察。
设备:高倍显微镜,切片机,相机,恒温箱⒌温室:功能:组培苗的移栽锻炼。
灭菌方法及适用范围:①概念:⒈灭菌:灭杀或出去物体表面和空隙内的所有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总体上讲,组织培养后植株变异的原因有三:一是由源植株中预先存在的变异的表达,二是组织培养过程中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DNA改变),三是由外遗传及生理作用引起。
(一)外植体中预先存在变异的表达
研究表明,某些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由于外植体中细胞预先存在的变异的表达。
一般说来,除非采用单细胞或原生质体,否则,对由不同类型细胞组成的多细胞外植体进行培养会导致再生植株表型的不一致性。
预先存在变异包括内复制造成的细胞间染色体倍性差异,体细胞突变及DNA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等。
由不定芽再生导致的嵌合体的分离(破坏、丢失或重排)是最明显的预先存在变异的表现。
嵌合体一般可分为扇形嵌合体、部分周缘嵌合体和周缘嵌合体三种。
前两种在常规繁殖中不稳定,而周缘嵌合体在常规繁殖中较为稳定,但即使是周缘嵌合体,利用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或不定繁殖时,也会引起大部分嵌合体破坏(>30%)。
颜色、形态和生理习性嵌合体是可见的,而细胞嵌合体(染色体或染色体组不同的细胞)通常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只对植株的营养价值、同工酶谱等表现有很小的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病毒在植物体内不均匀分布,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手段(分生组织培养、不定芽再生或原生质体培养等)可脱除植物病毒,从而也可引起性状的改变。
通常植物(指二倍体植物)的分生组织中都是二倍体细胞,所以采用顶端分生组织或幼嫩组织或器官作外植体进行启动培养,再生植株表型和倍性水平的稳定性远大于其他类型外植体培养获得的植株。
(二)培养中诱导产生的变异
培养中诱导产生的变异主要受培养类型(或植株再生方式)、外植体类型(或组织来源)、生长调节物质、培养物的年龄(或继代培养时间)、遗传组成(或基因型)等因素的影响。
1. 培养类型(或植株再生方式)
一般而言,一个已分化的细胞经历变化剧烈的脱分化和再分化很容易产生变异,因而愈伤组织培养常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愈伤组织通常从切口处产生,因而与活体中的伤口反应极为类似,容易激发转座子的活动,以及胁迫刺激诱导产生某种酶类或特异性附产物。
因而商业微繁殖中尽量避免愈伤组织培养。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并不局限于愈伤组织培养,其它如直接不定芽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都可导致变异产生。
2. 外植体类型(或组织来源)
不同外植体类型产生的再生植株上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频率和性质存在差异。
一般而言,越衰老的、远离器官化分生组织生长程度高的或高度特化的组织进行培养,产生变异的机会越大,而幼龄的、预先存在分生组织或细胞的外植体(如顶芽、腋芽、分生组织)则很少发生,这是由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伴随体细胞分化而使染色体组发生变化,如内多倍性、多线性、扩增或DNA序列的缩减等。
但这并非绝对,例如从云杉胚性细胞系游离到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就没有产生变异。
基于体细胞中染色体组变异程度,D’Amato(1985)将植物分为多体细胞(polysomatic)和非多体细胞(non-polysomatic)两种类型。
在后一种植物类型中,已分化的体细胞与合子细胞的倍性水平一致,而前后一种植物类型则不同,会包含多倍性、甚至非整倍体细胞等。
这种划分虽有理论上的意义,但在实际组织培养中很难区分,例如在Solanum brevidens组织培养中,从子叶再生的70%的植株为四倍体,而从叶片片段中再生的仅有20%为四倍体;而菊科植物花瓣再生的植株比花梗再生的植株更为多花,异常频率也更高;芳香的天竺葵植物从茎干再生植株的表型与对照无差异,而从根和叶柄再生的植株在形态上更易产生变异;马铃薯悬浮培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产生的变异要比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产生的变异多。
3. 生长调节物质
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影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
生长调节物质可能起一种诱变剂的作用,但更多的证据表明其作用是通过细胞分裂、非器官化生长程度及特异细胞类型的优先增殖实现的。
研究表明,生长调节物质可以影响DNA生物化学及有丝分裂器(纺缍丝)的功能,以及产生体外培养环境的选择压,并进一步引起有丝分裂异步。
组织培养中常用的几种调节物质都对DNA合成与多倍化有作用。
2,4,5-T可在活体上诱导产生多倍体,2,4-D也可刺激DNA合成并引起内复制。
内复制不稳定,容易发生核碎裂。
2,4-D还可降低有丝分裂指数,并增加有丝分裂交
换。
Kallak和Vapper(1985)表明2,4-D和激动素会引起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其它作者也报道2,4-D和BA可能会诱导产生变异。
2,4-D可增加紫露草属植物雄蕊由蓝红向粉红的突变频率,还可显著增加Allium sativum根尖细胞中娣妹染色体交换频率。
2,4-D通常可促进细胞生长和降低细胞周期所需的时间。
另有证据表明,即便不经愈伤组织培养,生长调节物质的异常浓度也会引起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例如在Kalanchoe blossfeldiana营养繁殖中芽原基的异常可归因于2,4-D的作用。
因此,通常认为使用2,4-D会增加多倍体的产生与其它类型变异的发生,因此微繁殖中尽可能少用或不用2,4-D。
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有活性,可以减少生长素引起的变异。
在一些不定再生植株的例子中,等摩尔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发生变异的频率最低,但并非总是如此。
激动素可减少秋水仙素处理植株中多倍体产生的比例,也可延缓原生质体多倍化的开始。
在油棕及非洲大蕉微繁殖中,过量使用细胞分裂素会引起芽原基异常。
总之,使用非平衡浓度的生长调节物质会引起再生植株的表型变异。
组织培养的另一个诱变作用可能是由于缺乏DNA快速合成所需充足的核酸前体物。
腺嘌呤在植物组织培养(尤其是小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培养)中较常使用,但不清楚它对DNA合成与体外诱变之间的作用。
组织培养过程中会在培养容器中累积乙烯,乙烯在极低浓度(<0.01 ppm/V)下就可引起试管苗生长的严重异常。
GA对微管有稳定作用,可以防止冷击和秋水仙素处理的有害影响,而乙烯会使微管不稳定。
GA可极大地促进茶秋水仙素处理后Ribes植物的生长,而这会引起多倍体的产生。
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进行抑菌或检测转化细胞,或加入DNA合成有作用的其它化合物(如DNA合成抑制剂或诱变剂)也会诱导产生变异。
4. 培养物的年龄(或继代培养时间)
一般地,从衰老的培养物上再生的植株会产生更多的变异,或者说,变异程度随离体培养时间和继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例如愈伤组织培养时间增加会提高细胞遗传(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
因而微繁殖企业要定期采集外植体以更新培养物。
如香蕉微繁殖中每年都要从正常健壮母株上重新采集外植体,而且继代次数一般不超过8~10代。
但在低温条件(如液氮温度)下则可对种质进行长期保存,而不会产生变异。
5. 遗传组成(或基因型)
有证据表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基因型依赖性的。
无论其再生模式如何,基因型都影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因为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产生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数量是不同的。
Hwang和Ko(1986)报道在香蕉培养中总体变异率为3%,但“Cavedish”香蕉则高达20%。
源植株的倍性是一个重要因素,多倍体和染色体数目较大的物种其变异频率比二倍体和单倍体高。
因为多倍体染色体组可缓冲染色体数目变异(如非整倍体)引起的不平衡,同时基因突变在多倍体中更易成活,尽管在单倍体和二倍体中更易表达。
在对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小麦细胞悬浮培养的比较后,发现二倍体最稳定,而六倍体最不稳定,在同一倍性水平内,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明显。
大麦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最少而裸麦则变异广泛。
这种差异可能与其繁殖行为(大麦自交而裸麦异交)或DNA序列差异有关。
在6个不同基因型的裸麦中,其中有4个为自交品种,另外2个为异交品种。
在2个异交品种中,其中栽培品种“Ailés”发生高频率的自发转座,而另外一个则包含数目不同的B染色体。
体细胞无性系在所有品系中都可发生,但在异交品系中最为普遍。
其它因素如染色体组中异染色质所占的比重和可转位因子的携带与否都影响到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
尽管异染色质的延迟复制特性会打乱细胞周期并促使离体培养细胞在分裂时染色体折断,但实际情况却是异染色质少的品种变异频率更高。
许多作者报道组织培养可改变转座子的活性,而且组织培养可激活先前未有任何转座子活性记载的转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