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其它热处理方法简介
热处理方法有哪些
![热处理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3b6847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4.png)
热处理方法有哪些热处理方法有哪些?(上)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冷却等一系列工艺措施,改变材料或零件的组织结构、性能和形状的工艺过程。
热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1. 火焰淬火火焰淬火是利用火焰或火腿加热工件到淬火温度,然后通过气流或喷水等介质冷却,使工件表面形成一层淬火组织,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2. 淬火回火淬火回火是指在淬火后,对工件进行回火处理,改变其组织和性能以达到所需的力学性能。
该方法常用用于工具钢、弹簧钢等材料的热处理。
3. 渗碳渗碳是指将具有一定碳含量的低碳钢或铁件,置于含有碳、氧、氮等元素的介质中进行加热,使其表层渗入碳元素,从而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
4.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指将有机物质或合金材料加热,使其中的固溶体发生不完全固态反应,使其达到特定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状态,从而达到提高材料性能的目的。
常用于不锈钢、合金钢等材料的热处理。
5. 淬火调质淬火调质是指先将工件快速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进行气体或水冷却,使其达到莫氏硬度要求,然后回火,调整其硬度、强度和韧度等性能。
该方法常用于合金钢、冷拔钢丝等材料的热处理。
6. 磷化磷化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将所需的基体材料表面,通过化学作用,在表面一层上生成有机物磷化层,以提高其表面硬度、耐蚀性能。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它们可以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耐磨性、耐腐蚀能力等物理和化学性能。
同时,热处理也是材料加工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工艺。
热处理方法有哪些?(下)热处理是冶金学的重要分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信大家对热处理方法有一定了解了,接下来将进一步介绍其他热处理方法。
7. 焊后热处理焊后热处理是指在焊接过程完成后,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措施,使其焊接部位的材料复原其原有的组织和性能,同时消除焊接时产生的焊接应力问题。
8. 焙烧焙烧是指通过加热材料,使其表面或内部氧化或还原,从而改变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能的过程。
热处理的方法
![热处理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968db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9.png)
热处理的方法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金属材料来改变其物理和机械性能的方法。
在工业生产中,热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以提高其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1. 淬火。
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以下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通过淬火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高硬度和强度。
淬火的方法包括水淬、油淬和盐水淬等,不同的淬火介质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2. 回火。
回火是指在淬火后,将金属材料重新加热至较低的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冷却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回火可以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内部应力,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同时降低其硬度和脆性。
3. 淬火回火。
淬火回火是将淬火和回火两种热处理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的一种复合热处理工艺。
通过淬火回火处理,可以在保证金属材料硬度和强度的同时,提高其韧性和塑性,以满足不同工件的使用要求。
4. 固溶处理。
固溶处理是将合金加热至固溶温度以上,然后在一定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最后迅速冷却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固溶处理可以溶解合金中的固溶体,改善合金的塑性和加工性能,同时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5. 淬火回火处理。
淬火回火处理是将淬火和回火两种热处理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的一种复合热处理工艺。
通过淬火回火处理,可以在保证金属材料硬度和强度的同时,提高其韧性和塑性,以满足不同工件的使用要求。
总结。
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加工工艺,通过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可以使材料达到理想的使用要求。
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不同的性能,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工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热处理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提供有力支持。
热处理的方法
![热处理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e172c0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9.png)
热处理的方法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金属材料来改变其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工艺。
它在工程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可以使材料获得所需的硬度、韧性、强度和耐磨性。
热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首先,淬火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在淬火过程中,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
这样可以使材料获得高硬度和强度,但韧性会降低。
淬火可分为油淬、水淬和气淬等不同方式,具体选择取决于材料的种类和要求。
其次,回火是一种常用的热处理方法。
在淬火后,金属材料的硬度往往过高,韧性不足,这时需要进行回火处理。
回火是将材料加热至较低的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最后冷却至室温。
这样可以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韧性,使其达到理想的性能指标。
另外,正火也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正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这种方法可以使材料获得一定的硬度和强度,同时保持一定的韧性。
正火适用于一些对材料性能要求较为平衡的情况。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还有很多其他的热处理方法,如退火、时效处理、表面强化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优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总的来说,热处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性能,提高其使用价值。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材料的种类、要求和工艺条件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以确保材料达到最佳的性能表现。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热处理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工程中,热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以确保材料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5.5 其它热处理方法简介
![5.5 其它热处理方法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88c8a160b4e767f5acfcec7.png)
三、真空热处理
真空热处理是在1.33~0.0133Pa真空度的真空介质中 加热的热处理工艺。 特点及应用: ① 真空热处理可使零件表面无氧化、不脱碳、变形小。 ② 真空热处理广泛用于化学热处理中,如真空渗碳、真空渗 铬等。
四、激光热处理
激光热处理是利用激光加热工件,依靠工件本身的 传热来实现冷却淬火的工艺。 特点: ① 可在0.3s达到最高温度,1s内冷却到Ms点,可在表面 层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 ② 激光热处理不受钢种的限制,与钢的淬透性无关。
2.钢的氮化 . 氮化也称渗氮,是指向工件表 面渗入氮原子,以形成高氮硬化层 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1)氮化工艺 ) ① 气体氮化 在专门设备中通入氨气 并加热至560~570℃。氮化时 间约20~50h,氮化层深度一 般0.1~0.6mm。 ② 离子渗氮 在低真空度容器内,稀薄的氨气在高电压作用下,迫 使电离后的氨离子高速冲击工件,使其渗入工件表面。离 子氮化的优点是氮化时间短,变形小。
二、保护气氛热处理
保护气氛热处理是采用无氧化加热,或采用控制气 氛来防止热处理过程中的氧化和脱碳的一种工艺。 1.采用无氧化加热 . 此方法是在炉内通入高纯度中性气体N<图片>和氩等 进行加热,以防氧化和脱碳。 2.可控气氛法 . 一般利用含碳的液体(甲醇、乙醇、丙酮等),分解 和裂化成一定的碳势的控制气氛,引入热处理炉内。 所谓碳势,是指加热时控制气氛的脱碳作用和渗碳作 用保持平衡下钢的含碳量。如某一控制气氛在4%的钢在此气氛中加热 不会脱碳和氧化。
2)氮化用钢及氮化处理技术条件 ) ① 氮化用钢通常是含有Al、Cr、Mo、Tie、V等合金钢。应用 最广泛的是38CrMoAl。 ② 选择氮化层厚度不超过0.6~0.7mm。 ③ 工件在氮化前进行调质处理,氮化后不进行热处理。 3)氮化特点及应用 ) ① 氮化后工件表面硬度高、耐磨性高和热硬性高。 ② 氮化后工件的疲劳强度显著提高。 ③ 氮化工件变形小;耐腐蚀能力高。 ④ 氮化工艺复杂,成本高。 ⑤ 目前氮化工艺主要用于耐磨性和精度均要求很高的零件
(完整版)热处理的方式详解
![(完整版)热处理的方式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9869587ed630b1c58eeb51d.png)
索氏体形貌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上海大学机自学院
第 14页 TE- P
Wenyun Ju
屈氏体形貌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上海大学机自学院
第 15页 TE- P
Wenyun Ju
贝氏体转变 ➢550~350℃: B上; 40~45HRC;
1)贝氏体B ----含碳略微过饱和的铁素体与弥
上海大学机自学院
第 9页 TE- P
Wenyun Ju
三、钢在非平衡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过冷奥氏体
珠光体 贝氏体 马氏体
平衡冷却时组织 F、P、Fe3C
●过冷奥氏体---在A1温度以下,未发生转变的、 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奥氏体。
●贝氏体---含碳略微过饱和的铁素体与弥散分布 的微细渗碳体的混合物,代号B。
Ac3
Accm Acm
*平衡转变温度温:度线
A3
Arcm
A1、A3、Acm
Ac1
Ar3
A1
*加热转变温度:
Ar1
钢加热到A1以上
Ac1、Ac3、Accm
时P向A转变*冷却转变温度:
Ar1、Ar3、Arcm
上海大学机自学院
第 3页 TE- P
Wenyun Ju
二、钢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属于平衡转变)
奥氏体化+奥氏体长大 1.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形核+长大)
第 8页 TE- P
Wenyun Ju
②影响奥氏体晶粒度的因素
热处理时的加热温度、加热速度、保温时间以
及钢中的碳元素、合金元素的含量都会影响A的长 大程度,从而影响实际晶粒度。
加热温度越高、加热速度越慢、保温时间越长,
热处理方法、特点和应用
![热处理方法、特点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7892b4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f.png)
热处理方法、特点和应用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改变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从而改变其物理和机械性能,以达到所需的使用性能。
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热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退火退火是一种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退火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其可塑性,以方便后续的加工过程。
同时,退火还可以消除金属材料内部的应力,提高其抗腐蚀性。
退火的过程比较长,需要控制好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否则可能会影响金属材料的性能。
二、正火正火是一种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的过程。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降低其可塑性,以方便后续的加工过程。
同时,正火还可以细化金属材料的晶粒,提高其机械性能。
正火的过程比较短,需要控制好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否则可能会影响金属材料的性能。
三、淬火淬火是一种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的过程。
淬火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其耐磨性和抗腐蚀性。
同时,淬火还可以细化金属材料的晶粒,提高其机械性能。
淬火的过程需要控制好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否则可能会影响金属材料的性能。
四、回火回火是一种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其韧性和抗腐蚀性。
同时,回火还可以消除金属材料内部的应力,提高其机械性能。
回火的过程需要控制好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否则可能会影响金属材料的性能。
五、表面热处理表面热处理是一种只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主要目的是提高金属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不改变金属材料内部的性能。
表面热处理的方法包括火焰喷涂、等离子喷涂、电镀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同时不改变金属材料内部的性能。
六、化学热处理化学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改变金属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从而提高其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的过程。
常见热处理工艺介绍
![常见热处理工艺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70d9e2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0.png)
常见热处理工艺介绍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工艺过程。
在工业领域中,热处理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和合金材料的处理和加工中。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1. 固溶处理(Solution treatment):固溶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材料至溶解温度,然后迅速冷却来改变材料组织结构的处理方式。
这种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合金材料中的固溶体溶解,以调整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固溶处理还可以消除材料中的固溶体相,提高材料的可锻性和韧性。
2. 淬火(Quenching):淬火是通过将材料迅速冷却至室温,使其由高温下的亚稳定相转变为亚稳定、高硬度的相的过程。
淬火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同时也会使材料变脆。
通常,淬火是在固溶处理或退火之后进行的,以进一步改善材料的性能。
3. 退火(Annealing):退火是通过加热和缓慢冷却来减轻材料的应力和改善其组织结构的过程。
退火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可塑性和可加工性,减少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退火通常分为正常退火、球化退火和全退火等不同类型,根据具体材料的要求和工艺需要进行选择。
4. 回火(Tempering):回火是一种将经过淬火处理的材料加热至较低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冷却的过程。
回火可以通过调整材料的温度和时间,改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同时保持一定的韧性。
回火可以提高材料的抗冲击性和耐磨性,减少材料的脆性。
5. 冷加工(Cold working):冷加工是一种将材料在室温下进行塑性加工的方法。
通过冷加工,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可以得到显著提高,但韧性和可塑性则会相应降低。
冷加工一般包括冷轧、冷拔、冷拉和冷锻等工艺,常用于生产线上对金属材料进行形状或尺寸调整。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热处理工艺,如沉淀硬化、热处理组织改性、表面渗碳处理等。
这些热处理方法根据不同的材料要求和应用领域,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可以使材料达到最优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
热处理方法
![热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e2bd50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c.png)
热处理方法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材料来改变其内部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金属和合金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可以改善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蚀性等性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热处理方法。
淬火是最常见的热处理方法之一,它通过迅速冷却材料来形成马氏体。
淬火可以使材料变得非常硬,但也容易导致脆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会进行回火处理,即在淬火后再加热材料,使其重新获得一定的韧性。
淬火和回火的组合使用可以使材料既具有高强度又具有较好的韧性,这在很多工程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和机械制造等。
退火是另一种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它通过加热材料并在恒温下保持一定时间,然后慢慢冷却来改善材料的性能。
退火可以消除材料中的内部应力,提高其塑性,并改善其加工性能。
退火后的材料更容易加工,可以进行深冷加工、焊接等。
除了淬火和退火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热处理方法。
正火是一种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后,使其缓慢冷却以改善材料的硬度和强度的方法。
渗碳是一种将碳原子渗入材料表面层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的方法。
淬火后的变质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淬火后的材料,以固溶、沉淀和析出的方式使其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的方法。
热处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材料的组成、特性和要求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可以使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用途。
总而言之,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材料来改变其内部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通过淬火、回火、退火等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可以改善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蚀性等性能。
热处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材料的组成、特性和要求,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热处理方法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起着重要作用。
1简述常用的热处理的方法及时效处理
![1简述常用的热处理的方法及时效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fae8bf22f60ddccdb38a0d4.png)
1简述常用的热处理的方法及时效处理。
答:常用热处理方法: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硼。
时效处理有人工时效处理,自然时效处理。
退火,将工件加热至Ac3以上30~50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至500度一下在空间中冷却。
正火,将钢件加热至Ac3或Acm以上,保温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操作。
淬火,将钢件加热至Ac3或Ac1以上,保温后在水或油等冷却液中快速冷却,已获得不稳定的组织。
回火,将淬火后的钢重新加热到Ac1以下的温度,保温后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自然时效处理,将工件放置在室温或自然条件下长时间存放而发生的时效现象,称为自然时效处理。
人工时效处理,采用将工件加热到较高温度,并较短时间进行时效处理的时效处理工艺,叫人工时效处理。
2简述钢回火的目的答:回火又称配火。
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
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
目的:一般用以减低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
根据不同的要求可采用低温回火、中温回火或高温回火。
通常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和强度降低,延性或韧性逐渐增高。
3简述钢的表面淬火的作用及分类。
答: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
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
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
4简述感应热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简述超音频感应淬火的工作频率及频率和淬硬层厚度的关系。
答:基本原理将工件放入感应器(线圈)内,当感应器中通入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时,周围即产生交变磁场。
热处理方法
![热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9c9fd7240c844769eaeefb.png)
热处理方法一、普通热处理1、退火,把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A完全退火,将工件加热到Ac3以上,保温一定时间,使其完全转变为奥氏体并均匀化然后缓慢冷却的退火方法,叫完全退火;B球化退火,将钢加热到Ac3以上,保温一定时间,使钢中的碳化物变成球状的退火方法;C去应力退火,将钢加热到略低于A1的一定温度,保温后缓慢冷却的退火方法叫做去应力退火;D再结晶退火,将经过冷却加工变形而产生加工硬化的钢材(如冷轧、冷拔和冷冲压),加热到A1以下某一温度(碳钢一般在650~700℃),保温后缓冷的工艺过程:2、正火,将钢加热到Ac或Ac cm以上(30~50℃)。
C,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3称为正火;3、淬火,将钢加热到Ac或Ac1以上某一温度,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急剧3冷却,获得高硬度马氏体为主的不稳定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等;A单液淬火,是将钢奥氏体化后,在一种介质中冷却到室内温度的淬火方法;B双液淬火,将工件加热到淬火温度后,先在冷却能力较强的介质(如水或盐)中冷却到400~300℃,在迅速转移到冷却能力较弱的介质(如矿物油)中冷却到室温的淬火方法;C马氏体分级淬火,钢件经奥氏体化后,先投入到温度为150~260℃的盐浴中,稍加停顿(2~5min),然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方法;D贝氏体等温淬火,将经奥氏体化后的钢件投入到温度稍高于M S的盐浴中,保温足够时间,十七发生下贝氏体转变后取出空冷的淬火方法;4、回火,将淬火后的钢,再加热到Ac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1艺,称为回火;A低温回火(回火温度150~250℃);B中温回火(回火温度250~500℃);C高温回火(回火温度500~600℃);二、表面热处理1、表面淬火:表面淬火是将钢件的表面淬透到一定深度,而心部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一种淬火方法;A感应淬火;B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是利用氧—乙炔(或其他可燃气体)火焰,对工件表面进行加热,然后淬火冷却的工艺;2、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体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人其表面层,以改变表面层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化学热处理;A渗碳,为了增加工件表面层的含碳量和形成一定的碳浓度梯度,将工件在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使碳原子渗人其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渗碳;B渗氮,在一定温度下(一般在Ac1以下温度)使活性氮原子渗人工件表面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渗氮。
热处理常见的方法及分类
![热处理常见的方法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88b4f1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e.png)
热处理常见的方法及分类
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以改变其性质和形态的加工方法。
热处理既可以用于制造产品,也可以用于改善材料的性能。
在工业生产中,热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加热处理: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以改变其硬度、韧性和强度等性质。
常见的加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火焰加热和感应加热等。
2. 冷却处理: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后,迅速冷却到室温以下,以改变其硬度、韧性和强度等性质。
常见的冷却处理包括淬火、回火和退火等。
3. 渗碳处理: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并在其中加入一定的碳元素,以形成渗碳体。
渗碳处理可以用于制造高强度和硬度的零件,如坦克装甲、枪支零件等。
4. 强化处理: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并在其中加入一定的元素或化合物,以形成高强度、高硬度的材料。
常见的强化处理包括热处理、冷加工和化学强化等。
5. 表面处理:将金属材料表面进行处理,以改善其机械性能和美观度。
常见的表面处理包括电镀、涂层和表面强化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热处理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热处理,如粉末冶金、陶瓷热处理等。
在热处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材料的控制和操作,以确保热处理的效果和质量。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热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常用热处理方法有哪些
![常用热处理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b2ebd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a.png)
常用热处理方法有哪些常用的热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淬火+回火和表面改性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常用的热处理方法。
1. 退火(Annealing):退火是通过加热材料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退火可以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质,消除内应力,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退火分为全退火、完全退火、球化退火等,常用于金属的冷变形加工后,或者是为了减小材料内的残余应力。
2. 正火(Normalizing):正火是将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然后空气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正火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改善材料的韧性,使晶粒细化。
正火适用于对材料进行均匀加热处理,特别适用于低碳钢。
3. 淬火(Quenching):淬火是将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然后迅速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淬火可以使材料达到高硬度和高强度,但同时也会使材料变脆。
常见的淬火介质有水、油、盐水等。
淬火适用于需要高硬度、高强度和较低韧性的材料,如工具钢、轴承钢等。
4. 淬火+回火(Quenching and Tempering):淬火+回火是将材料先进行淬火处理,然后在适当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最后进行空气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淬火+回火可以同时提高材料的硬度和韧性,使材料达到一种较好的强度和韧性平衡。
淬火+回火适用于需要兼具硬度、强度和韧性的材料。
5. 表面改性(Surface Modification):表面改性是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的方法。
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有氮化、硬质合金涂层、渗碳等。
表面改性可以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性能,并且不改变材料的基本组织和性能。
总结来说,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正火、淬火、淬火+回火和表面改性等。
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要求来选择,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常用的热处理方式
![常用的热处理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5ec397c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2.png)
常用的热处理方式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性能来达到预定目标的方法。
常见的热处理方式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表面处理等。
下面将对这些常用的热处理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1. 退火退火是一种通过加热和慢速冷却的方式来改善材料的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退火可以消除材料中的应力、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并调整晶体的结构和组织。
在退火过程中,材料通常会被加热到高于临界温度,然后慢慢冷却到室温。
2. 正火正火是一种通过加热材料到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快速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正火能够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并调整材料的组织结构。
在正火过程中,材料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是关键因素,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特性和要求来确定。
3. 淬火淬火是一种通过将材料迅速冷却到室温以下来改变其结构和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淬火可以使材料达到高硬度和高强度,但也容易产生脆性。
在淬火过程中,材料通常会被迅速浸入冷却介质中,如水、油或盐水,以快速冷却材料。
4. 回火回火是一种通过加热已经淬火的材料到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再经过适当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回火可以减轻淬火带来的脆性,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
在回火过程中,材料的回火温度和保温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要求来确定。
5. 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一种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来改善材料的表面质量和性能的方法。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式包括镀层、氮化、渗碳、氧化和喷丸等。
表面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耐热性,同时也可以改善材料的外观和光洁度。
总结起来,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表面处理是常见的热处理方式。
它们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可以满足不同材料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要求。
在进行热处理时,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式,并确保热处理过程的控制和操作准确无误,以获得期望的材料性能。
热处理工艺介绍范文
![热处理工艺介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c00c6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6.png)
热处理工艺介绍范文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材料加热和冷却过程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
它主要用于增强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改善材料的延展性和可塑性,消除材料的应力和裂纹,并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1. 淬火(Quenching):淬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通常是通过浸泡在水、油或其他淬火介质中。
这个过程引起了材料的马氏体相变,使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大大增加。
淬火可用于低碳钢、合金钢和不锈钢等材料的处理。
2. 回火(Tempering):回火是将淬火后的材料加热到较低的温度,然后迅速冷却。
这个过程用于减轻淬火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和脆性,并提高材料的韧性。
回火可用于淬火过的高碳钢、合金钢和粉末冶金材料等。
3. 灭火(Annealing):灭火是将材料加热到较高的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灭火可用于消除材料的应力和裂纹,并改善材料的可塑性和延展性。
灭火可用于低碳钢、不锈钢和铝合金等。
4. 固溶处理(Solution Treatment):固溶处理是将合金材料加热到固溶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
这个过程用于将固溶体形成固溶体溶解,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固溶处理可用于铝合金、镁合金和钛合金等。
5. 预应力(Pre-stressing):预应力是将材料加热到较高温度,然后通过施加外力,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这个过程用于消除材料的应力和裂纹,并提高材料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预应力可用于钢材、铝材和钛材等。
6. 零件退火(Stress Relieving):零件退火是将整个零件加热到较高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消除材料的内部应力和剩余应力。
这个过程用于减轻材料的变形和疲劳。
零件退火可用于铸造零件、锻造零件和焊接零件等。
7. 焊接热处理(Welding Heat Treatment):焊接热处理是对焊接接头进行热处理,以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简单介绍材料加工中的热处理方法
![简单介绍材料加工中的热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f75283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3.png)
简单介绍材料加工中的热处理方法热处理方法是材料加工中一种重要的工艺方法。
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与冷却的过程,可以改变其结构和性能,以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
热处理方法在材料加工领域应用广泛,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一、退火处理退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通过退火处理,可以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改善其塑性和韧性,并提高其热稳定性。
退火处理分为全退火和局部退火,常见的有球化退火、均匀化退火等。
二、淬火处理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时迅速冷却的过程。
通过淬火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高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
淬火过程中,材料的组织结构发生相变,形成硬质组织。
常见的淬火方法有水淬、油淬、气体淬等。
三、回火处理回火是将淬火后的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冷却的过程。
通过回火处理,可以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提高其可加工性。
回火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可以根据材料的要求来进行调控。
四、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是将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保温后冷却的过程。
通过时效处理,可以使材料的硬度适中,提高其强度、韧性和耐腐蚀能力。
时效处理常用于铝合金等材料的处理,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应用广泛。
五、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指对材料表面进行加工,以改善其耐磨性、耐腐蚀性、装饰性等方面的性能。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渗碳、氮化、涂层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新的物质,以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
总结:热处理方法是材料加工中的重要工艺方法,通过对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改变其结构和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处理、淬火处理、回火处理、时效处理和表面处理。
不同的处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要求,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这些处理方法,可以使材料具备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热处理的种类及介绍
![热处理的种类及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cd8511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5.png)
热处理的种类及介绍
热处理的种类及介绍
常见热处理形式(种类):
1--正火
正火是为了细化材料晶粒,,均匀内部组织的热处理方法.目的是消除机械加工产生的内应力及压延等塑性加工时产生的纤维组织.
2--退火
退火是为了软化金属,调整结晶组织,去除内部应力,改善冷轧加工及切削性的热处理方法.根据使用目的,又可以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中间退火等.
3--淬(念cui,而不是zan)火
淬火是金属经高温加热后快速冷却处理的热处理方法.目的是提高金属硬度,强度及耐磨性.根据冷却条件淬火有水淬,油淬,真空淬等形式.(多数情况下,淬火后的零件必须回火处理才能使用).
渗碳淬火是在低碳钢的表面渗入碳素后淬火处理的热处理方法.
高频淬火是指将含碳量0.3%以上的钢材通过感应加热使材料表面硬度提高的热处理方法.
火焰淬火是指用明火将材料表面加热处理的热处理方法.主要用来对材料表面的局部增加硬度.
4--回火
回火是金属件淬火后再加热到某一温度,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到常温的热处理方法.主要目的是调整材料硬度,提高韧性及消除内部应力.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分为低温回火和高温回火.回火温度越高,材料的硬度越低,韧性越高,否则反之.调质处理后的回火处理一般是高温回火.高频淬火,渗碳淬火的回火处理一般是低温回火.
5--调质
调质是淬火与高温回火处理相结合,调整金属硬度,强度及韧性的热处理方法.调质后的材料硬度为一般机械加工范围内的硬度.比如45#碳素结构钢为HB200~270.
6--氮化
氮化是将氮元素扩散渗入材料表面是材料表面得以硬化的热处理方法.含有铝,铬,钼等元素的材料易通过氮化处理提高硬度。
热处理方法
![热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191688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9.png)
热处理方法在材料工程领域,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工艺,用于改变材料的性能和结构。
它通过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组织和化学成分,可以实现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热性等性能的改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并讨论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1. 淬火淬火是一种常用的热处理方法,通过迅速冷却材料以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
淬火的原理是将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使其晶体结构变为奥氏体,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
这种快速冷却将阻止晶体重新排列,从而在材料中形成了一种称为马氏体的高硬度组织。
淬火常用的冷却介质包括水、油和盐水。
淬火可以用于钢材、铝合金和铜合金等材料的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2. 灭火退火灭火退火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用于消除材料中的内应力,改善其塑性和韧性。
这种方法通常通过加热材料至高温后,迅速冷却至室温来实现。
这种快速冷却能够使材料中的晶体结构重新排列,并消除内应力。
灭火退火常用于焊接和沉积工艺后的材料处理,以减少应力和变形。
3.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一种热处理方法,用于改变合金材料的性能和结构。
该方法通过将合金材料加热至高温,使固溶元素溶解在基体晶体中,然后通过迅速冷却来固定这些溶解的元素。
这种方法可以改变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固溶处理常用于铝合金、镍基合金和钛合金等材料的制备和改性。
4. 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用于增强合金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该方法通过固溶处理后,将材料再次加热至较低的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
在这个时间段内,固溶的元素会重新配置并形成稳定的强化相。
通过时效处理,合金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可以显著提高。
时效处理常用于铝合金、镍基合金和钛合金等材料的生产中。
5. 渗碳处理渗碳处理是一种热处理方法,主要用于提高钢材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该方法通过将钢材加热至高温,然后将其浸入含有碳的固体或液体介质中,使钢材表面富含碳元素。
碳元素会在钢材表面形成一层高碳含量的表面层,提高钢材的硬度和耐磨性。
热处理方法
![热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fdf9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9.png)
热处理方法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金属材料来改变其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工艺。
在工业生产中,热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中,以提高其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及其特点。
1. 淬火。
淬火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快速冷却来增加金属的硬度。
在淬火过程中,首先将金属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放入冷却介质中进行冷却。
常用的冷却介质包括水、油和气体。
淬火后的金属表面会形成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2. 回火。
回火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调节金属的硬度和韧性的热处理方法。
在淬火后,金属的硬度会变得过高,为了降低其脆性,需要进行回火处理。
回火的温度和时间会影响金属的硬度和韧性,通常分为低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两种。
低温回火可以提高金属的强韧性,而高温回火则可以降低金属的硬度。
3. 热处理。
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保温来改变金属的组织和性能的方法。
在热处理过程中,金属会被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进行冷却。
热处理可以消除金属的残余应力,改善其塑性和韧性,同时提高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
4. 固溶处理。
固溶处理是一种针对固溶体金属的热处理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溶解金属中的固溶体,并通过快速冷却来形成均匀的固溶体组织。
固溶处理通常应用于铝合金、镁合金等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中,以提高其强度和塑性。
总结。
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改变金属的组织和性能,可以满足不同工程材料的要求。
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对金属材料的性能影响不同,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
同时,对于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冷却速度等参数也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金属材料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
简述热处理的方法
![简述热处理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2ed24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4.png)
简述热处理的方法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的过程来改变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方法。
它可以用来改善材料的硬度、韧性、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等。
热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退火、淬火、回火和沉淀硬化等。
退火是热处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退火可以通过加热材料至高温后缓慢冷却来减轻材料内部的应力,并改善材料的韧性。
退火分为全退火和局部退火两种。
全退火是将材料加热至高温后在整个材料中均匀冷却。
局部退火是将材料加热至高温后只在局部区域进行冷却,以使该区域的性能得到改善。
淬火是一种通过将材料迅速冷却来使其变硬的方法。
淬火可以使材料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增加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的冷却速度非常快,通常需要将材料迅速浸入冷却介质中,如水或油中。
淬火后的材料通常非常脆弱,为了消除这种脆性,需要进行回火处理。
回火是一种通过将淬火后的材料加热至中温后冷却的方法,以减轻材料的脆性。
回火可以使材料的硬度、韧性和强度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回火的温度和时间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以获得所需的性能。
沉淀硬化是一种通过在材料中形成沉淀物来增加材料硬度的方法。
沉淀硬化通常用于合金材料中,通过加热合金材料至一个特定的温度范围,使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析出形成沉淀物,从而增加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除了上述常用的热处理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热处理方法,如等温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淬火与回火交替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材料和应用场景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热处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处理方法,它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质来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
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可以使材料具有不同的硬度、韧性和强度等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材料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及其原理解析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及其原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7c75c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8.png)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及其原理解析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金属材料来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方法。
它在金属加工和制造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改善材料的硬度、韧性、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并分析其原理。
1. 硬化(Quenching)硬化是一种常用的热处理方法,通过快速冷却材料来增加其硬度和强度。
通常,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也称为临界点),然后迅速将其冷却到室温,以实现硬化作用。
快速冷却的方法包括浸泡在油中(油淬硬化)或水中(水淬硬化),或采用其他冷却介质如盐水。
这种快速冷却过程会导致材料内部组织发生相变和晶粒细化,从而提高了硬度和强度。
2. 淬火(Tempering)淬火是硬化后对材料进行回火处理的方法,目的是调整其硬度和韧性的比例。
淬火是通过加热材料到较高温度,然后迅速从空气中冷却,以减少硬化后的脆性。
这个过程会改变材料内部的晶粒结构,使之重新组合并形成一种更均匀的组织。
通过控制回火温度和时间,可以调整材料的硬度和韧性,以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
3. 固溶处理(Solutionizing)固溶处理是一种将固体溶解在熔融金属中的方法,用于改善金属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该方法通常应用于合金材料,因为合金材料的组织中含有多种元素。
固溶处理涉及将材料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使其熔化,然后冷却以形成均匀的固溶体。
这个过程可以去除合金材料中的析出相并使其均匀溶解。
在固溶处理后,材料通常会进行进一步的冷却和固化,以稳定其组织。
4. 马氏体转变(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马氏体转变是一种通过快速冷却使材料发生固态相变的方法。
当材料经过快速冷却时,其晶体结构会由面心立方格子(A相)转变为体心立方格子(B相),这个过程被称为马氏体转变。
这种相变导致材料的变硬和变脆,并且产生奥氏体晶粒结构。
马氏体转变广泛应用于钢材的制造中,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5. 强化(Precipitation Hardening)强化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用于提高合金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其它热处理方法简介
钢的表面热处理有两大类:一类是表面加热淬火热处理,通过对零件表面快速加热及快速冷却使零件表层获得马氏体组织,从而增强零件的表层硬度,提高其抗磨损性能。
另一类是化学热处理,通过改变零件表层的化学成分,从而改变表层的组织,使其表层的机械性能发生变化。
一、表面淬火
仅对钢的表面加热、冷却而不改变成分的热处理淬火工艺称为表面淬火。
按加热方式可分为感应加热、火焰加热、电接触加热和电解加热等。
最常用的是前两种。
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1)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感应线圈通以交流电时,就会在它的内部和周围产生与交流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
若把工件置于感应磁场中,则其内部将产生感应电流并由于电阻的作用被加热。
感应电流在工件表层密度最大,而心部几乎为零,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
电流透入工件表层的深度主要与电流频率有关。
如下式所示:
可以看出,电流频率越高,感应电流透入深度越浅,加热层也越薄。
因此,通过频率的选用可以得到不同工件所要求的淬硬层深度。
图6-19表示工件与感应器的位置及工件截面上电流密度的分布。
加热器通入电流,工件表面在几秒钟之内迅速加热到远高于Ac3以上的温度,接着迅速冷却工件(例如向加热了的工件喷水冷却)表面,在零件表面获得一定深度的硬化层。
(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分类
根据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将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常用电流频率范围为200~300千赫兹,一般淬硬层深度为0.5~2.0mm。
适用于中小模数的齿轮及中小尺寸的轴
类零件等。
第二类是中频感应加热淬火,常用电流频率范围为2500~800赫兹,一般淬硬层深度为2~10mm。
适用于较大尺寸的轴和大中模数的齿轮等。
第三类是工频感应加热淬火,电流频率为50赫兹,不需要变频设备,淬硬层深度可达10~15mm。
适用于较大直径零件的穿透加热及大直径零
件如轧辊、火车车轮等的表面淬火。
(3)感应加热适用的材料
表面淬火一般适用于中碳钢和中碳低合金钢,如45、40Cr、40MnB等。
这些钢经预先热处理(正火或调质处理)后再表面淬火,心部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表面也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另外,铸铁也是适合于表面淬火的材料。
(4)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
与普通淬火相比,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加热温度高,升温快。
这是由于感应加热速度很快,因而过热度大。
二是工件表层易得到细小的隐晶马氏体,因而硬度比普通淬火提高2~3HRC,且脆性较低。
三是工件表层存在残余压应力,因而疲劳强度较高。
四是工件表面质量好。
这是由于加热速度快,没有保温时间,工件不易氧化和脱碳,且由于内部未被加热,淬火变形小。
五是生产效率高,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淬硬层深度也易于控制。
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淬火是用乙炔—氧或煤气—氧等火焰直接加热工件表面,然后立即喷水冷却,以获得表面硬化效果的淬火方法(见图6-20)。
火焰加热温度很高(约3000℃以上),能将工件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通过调节烧嘴的位置和移动速度,可以获得不同厚度的淬硬层
图6-20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示意图
3.其它类型的表面淬火
(1)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
利用触头和工件间的接触电阻在通以大电流时产生的电阻热,将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当电极移开,借工件本身来加热部分的热传导来淬火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
(2)激光热处理
激光热处理开始于七十年代,它是将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对准处理工件进行扫描加热,一般加热以后空气中冷二
二、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将钢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面,改变其化学成分和组织,达到改进表面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热处理过程。
常用的化学热处理有渗碳、渗氮(俗称氮化)、碳氮共渗(俗称氰化和软氮化)等。
还有渗硫、渗硼、渗铝、渗钒、渗铬等。
发兰、磷化可以归为表面处理,不属于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过程包括分解、吸收、扩散三个基本过程。
目前生产中最常用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是渗碳、氮化和氰化,下面分别讨论如下。
1.渗碳
渗碳就是将低碳钢放入高碳介质中加热、保温,以获得高碳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渗碳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零件表层的含碳量,以便大大提高表层硬度,增强零件的抗磨损能力,同时保持心部的良好韧性。
与表面淬火相比,渗碳主要用于那些对表面有较高耐磨性要求,并承受较大冲击载荷的零件。
渗碳用钢为低碳钢及低碳合金钢,如20、20Cr、20CrMnTi、20CrMnMo、18Cr2Ni4W等。
含碳量提高,将降低工件心部的韧性。
(1)渗碳方法
根据使用时渗碳剂的不同状态,渗碳方法可以分为气体渗碳、固体渗碳和液体渗碳三种,常用的是前两种,尤其是气体渗碳。
a)气体渗碳是将工件置于密封的气体渗碳炉内,加热到900℃以上(一般900℃~950℃),使钢奥氏体化,向炉内滴入易分解的有机液体(如煤油、苯、甲醇、醋酸乙酯等),或直接通入渗碳气氛通过在钢的表面上发生反应,形成活性碳原子。
反应如下:
b)固体渗碳是将工件和固体渗碳剂装入渗碳箱中,用盖子和耐火泥封好,然后放在炉中加热至900℃~950℃,保温足够长时间,得到一定厚度的渗碳层。
固体渗碳剂通常是一定粒度的木炭与15%~20%的碳酸盐(BaCO3或Na2CO3)的混合物。
木炭提供渗碳所需要的活性炭原子,碳酸盐起催化作用,反应如下:
(2)渗碳工艺及组织
渗碳处理的工艺参数是渗碳温度和渗碳时间。
由于奥氏体的溶碳能力较大,因此渗碳温度必须高于Ac3温度。
加热温度越高,则渗碳速度越快,渗碳层越厚,生产率也越高。
但为了避免奥氏体晶粒过分长大,所以渗碳温度不能太高,通常为900℃~950℃。
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渗碳时间取决于渗碳层的厚度。
表6-4是不同渗碳温度下,不同渗碳时间的渗层厚度。
(3)渗碳后的热处理
渗碳工艺的加热温度高,时间较长,还需淬火才能达到硬度要求,所以钢渗碳以后必须进行热处理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如汽车、机车、矿山机械、起重机械等用的大量传动齿轮都采用渗碳热处理工艺提高其耐磨损性能。
渗碳件的热处理方法有三种,如图6-21所示。
2.渗氮(氮化)
渗氮工艺又叫氮化。
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零件表层含氮量以增强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疲劳强度和抗蚀性。
(1)氮化工艺
a)气体氮化。
b)离子氮化。
与气体氮化相比,离子氮化的特点是处理周期短,仅为气体氮化的1/3~1/4(例如38CrMoAl钢,氮化层深度若达到0.35~0.7mm,气体氮化一般需70小时,而离子氮化仅需15~20小时),零件的表面不易形成连续的白色脆性层。
(2)氮化后的组织和性能
氮化后零件表面硬度比渗碳的还高,耐磨损性能很好,同时渗层一般处于压应力,疲劳强度高,但脆性较大。
氮化层还具有一定的抗蚀性能。
氮化后零件变形很小,通常毋需再加工,也不必再热处理强化。
适合于要求处理精度高、冲击载荷小、抗磨损能力强的零件,如一些精密零件、精密齿轮都可用氮化工艺处理。
(3)快速深层氮化新工艺
近年来发展出来一种快速深层氮化的新工艺,它是利用离子氮化的轰击效应和快速扩散的作用提高氮化速度。
它采用周期性渗氮和时效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渗氮速度和渗氮层深。
如25Cr2MoV A钢渗氮10小时,离子氮化渗氮层深只有0.4mm,而快速深层氮化层深达到1mm,且性能也得到提高。
3.碳氮共渗
碳氮共渗是同时向零件渗入C、N两种元素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也称为氰化处理。
氰化主要有液体氰化和气体氰化两种。
液体氰化有毒,污染环境,劳动条件差,已很少应用。
气体氰化包括高温氰化和低温氰化两种。
4.其它化学热处理
在约900℃左右采用固体或液体方式向钢渗入硼(B)元素,钢表面形成几百微米厚以上的Fe2B或FeB化合物层,其硬度较氮化的还要高,一般为1300HV以上,有的高达1800HV,抗磨损能力很高。
渗铬、渗钒等渗金属后,钢表层一般形成一层碳的金属化合物,如Cr7C3、V4C3等,硬度很高,如渗钒后硬度可高达1800-2000HV,适合于工具、模具增强抗磨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