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今容错技术的发展
容错纠错方面存在的问题
容错纠错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容错纠错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信息社会的浪潮中,容错纠错成为了一个重要而热门的话题。
无论是在科技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误和失误。
容错机制的设计与实施,往往直接关系到事物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当前我们都意识到了其重要性之后,仍然存在不少容错纠错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容错机制过度依赖人工介入和修复。
目前大多数系统和应用程序都设计了一些形式的容错机制,例如备份和恢复等策略。
但是,在故障出现时需要人工介入进行修复或恢复操作。
这种完全依赖人工干预的机制既费时又费力,并且容易由于人为因素产生新的错误或延误修复流程。
其次,对于输入错误缺乏有效提示和校验机制。
很多时候,在使用应用程序进行数据输入时,由于疏忽或者其他原因造成了输入错误。
然而现有大部分系统并不具备对这些输入错误给出有效提示或者进行校验纠正的能力,导致用户无法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进而影响了后续的数据处理与结果。
另外,容错机制存在着矛盾与协调不足。
一方面,容错机制的确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因异常情况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容错机制往往也伴随着一些额外的开销,例如资源消耗或者性能降低。
在设计容错机制时如何平衡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并且需要按照具体场景和需求进行权衡。
二、解决容错纠错问题的思路针对以上所述存在的问题,在设计和实施容错纠错策略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思路:1.引入自动化修复技术:将人工干预降到最低程度,并引入自动化修复技术来代替人工操作。
通过使用先进的算法和技术手段,系统能够自动检测、识别并尝试修复错误。
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减少人为因素对于修复流程的影响。
2.加强输入校验与提示:在用户进行数据输入过程中,系统应该加强对于输入数据格式、范围和规则等方面的校验和提示。
当用户出现错误输入时,系统应该及时给予警示并提供纠正建议,以减少错误的产生和扩散。
3.灵活的容错策略与机制:在设计容错机制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并综合权衡各方面的利益。
浅谈电视播控系统中数据容错技术
QU浅谈电视播控系统中数据容错技术朱佳宁,徐博强摘要随着我国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台餉节目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而很多新型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各类不同的数据类型,对电视播控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目前,电视播控系统中,电视节目产生的数据量和数据类型识别,对电视节目制作和数据容错技术的技术处理部门是一项巨大时压力,必须对播控系统进行有效餉升级和改革,全面提升播控系统的稳定性.文章着重分析电视播控系统中数据容错技术,望促进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关键词电视;播控系统;数据容错技术中图分类号TN9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9)247-0070-021容错技术容错技术,是指在计算机的任何一个工作环节出现问题时,依然能够保障播控系统完成预定的应用程序,并且对自身进行调整和完善,使系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传统的电视播控系统中,系统的视频服务器通常会应用主备的方式,来保障系统的可靠性。
但随着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容错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电视节目的发展需求,必须引进更加优质的容错技术,提升容错质量,保障电视播控系统的稳定运行。
电视台播控系统在电视节目播放的实际工作中是电视台发展得一项重要环节,对电视节目播出的稳定性和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电视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电视播控系统的发展电视播控系统的发展,是媒体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表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媒体技术的深入应用,我国的电视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一些新型技术的不断应用,对电视节目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的电视节目,正在快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在这样的发展大环境中,发展更加快速、优质的电视节目和播控系统,是电视发展的主要目标。
2.1数字化改造原则数字化,是电视节目和播控系统发展的重要目标。
而数字化改造,首先要满足三项原则: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实用性,这三项是电视节目和播控系统的改造基础,只有坚持这三项发展原则:才能使电视播控系统的发展改造更符合时代背景,契合发展脚步[2]o2.2平稳过渡电视播控系统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应对电视节目播放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
提高产品的容错能力
提高产品的容错能力是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容错能力是指产品在面对各种外部环境和用户操作时,能够保持正常运行的能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产品的容错能力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提高产品的容错能力是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
一、容错能力的重要性容错能力是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用户误操作、外部环境干扰等。
如果产品缺乏容错能力,就会导致产品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出现故障或崩溃,影响用户体验和产品的可靠性。
因此,提高产品的容错能力可以有效降低产品出现故障的概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提高产品容错能力的方法1. 强化产品设计阶段的容错性在产品设计阶段,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产品的容错能力:(1)充分了解用户需求。
在产品设计之前,要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以便设计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2)合理设计产品结构。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要合理设计产品的结构和功能,避免出现设计缺陷导致的故障。
(3)采用可靠的元器件。
在产品设计中,要选择可靠性高的元器件和材料,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强化产品开发阶段的容错性在产品开发阶段,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产品的容错能力:(1)进行充分的测试。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以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2)采用容错设计。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采用容错设计,包括硬件容错设计和软件容错设计,以提高产品的容错能力。
(3)持续改进产品。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持续改进产品,及时修复bug和故障,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强化产品测试阶段的容错性在产品测试阶段,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产品的容错能力:(1)进行全面的测试。
在产品测试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容错纠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容错纠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分析容错纠错是指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对于输入错误或者系统错误进行检测和修正的能力。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容错纠错机制在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容错纠错机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容错纠错机制往往占用大量的计算资源。
当前,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处理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因此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支持容错纠错机制。
这给计算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其次,现有的容错纠错机制在应对复杂情况时效果不尽如人意。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多变、难以预测的环境和条件,这就要求容错纠错机制能够适应各种情况,并保证高效准确地进行信息处理和修正。
然而,目前许多容错纠错机制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
最后,对于容忍错误和自动修正这样强调“人性化”的机制还存在争议。
有些人认为这种强调“人性化”的方式可能会导致人们对错误变得越来越容忍甚至无感,并且会导致人们变得依赖这种机制。
二、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优化资源分配策略,提高容错纠错机制的效率。
当前,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解决计算资源不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因此,在应用容错纠错机制时,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提供的弹性计算资源。
通过合理配置和管理计算资源,实现系统在容错纠错过程中的高效利用。
二、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加强复杂情况下的处理能力。
针对现有容错纠错机制难以适应复杂情况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是加强模型预测和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引入更先进的模型和算法来提高信息处理和修正的准确度。
其次是开发智能化、自适应性更强的容错纠错机制,使其能够根据不同环境和条件灵活调整运行方式,并实现自动学习和适应。
三、平衡“人性化”和“责任心”。
对于容错纠错机制强调“人性化”导致人们对错误容忍度增加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首先是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通过加强对容错纠错机制的科普和普及,使人们明白其优势和局限性,并提醒大家依然需要保持警惕性和主动性。
容错与避错技术及应用
容错与避错技术及应用容错与避错技术是指在设计和实现软件或系统时,采取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减少错误的发生和传播,以及解决错误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
容错与避错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和行业,如航空航天、金融、电力、交通等,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系统能够在错误或故障情况下继续正常运行或能够快速恢复。
容错技术主要包括硬件容错和软件容错。
硬件容错技术可以通过冗余机制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如冗余备份、冗余计算、冗余存储等。
软件容错技术则是通过软件设计和实现的方式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如错误检测、错误修复、错误恢复等。
容错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在系统设计和实现阶段就考虑到错误的可能性,并在系统运行期间对错误进行检测、诊断和处理,以保证系统能够继续工作或恢复到正确状态。
容错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在航空航天领域,容错技术被用于确保飞行器的安全和可靠性。
例如,航空器中的飞行控制系统采用冗余计算和容错设计,以确保在某个计算单元出现错误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切换到备用计算单元,从而避免飞行中的事故发生。
在金融领域,容错技术被用于保护交易系统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例如,电子支付系统会采用容错技术来检测和恢复错误的交易,以防止用户的资金损失。
容错技术的核心在于错误检测和错误处理。
错误检测是指在系统运行期间对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检测和诊断。
例如,可以通过数据校验、输入验证等方式来检测异常或错误数据。
如果发现错误,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错误,如数据的纠错、恢复等。
另外,在设计和实现阶段也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来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如模块的独立性、错误处理机制的设计等。
避错技术是容错技术的一种补充和延伸。
避错技术主要通过预防错误的发生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例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可以采用代码规范、静态代码分析等方式来避免错误的引入。
此外,还可以采用代码复查、测试等方式来发现和修复已经存在的错误。
避错技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错误的发生,从而降低系统的风险和故障率。
物联网中的数据容错技术研究综述
物联网中的数据容错技术研究综述引言: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大量的设备和传感器连接到网络中,将产生大量的数据。
然而,在物联网环境下,由于网络不稳定、设备故障或其他意外情况,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面临着挑战。
为了确保物联网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我们需要研究和应用数据容错技术。
本文将综述物联网中的数据容错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物联网数据容错技术的概述物联网中的数据容错技术旨在解决数据丢失、数据错误和数据完整性等问题。
通常,数据容错技术包括冗余数据存储、错误检测和纠正、数据校验和恢复等方法。
冗余数据存储通过在不同的节点或服务器上存储多个副本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错误检测和纠正技术采用各种算法和编码方法,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数据校验和恢复技术则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并在数据损坏或丢失时恢复数据。
二、物联网数据容错技术的研究进展1. 冗余数据存储冗余数据存储技术是数据容错的关键方法之一。
它通过在多个设备或服务器上保存数据的多个备份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目前,常用的冗余数据存储技术包括主-备份复制、多副本一致性和数据片散列等方法。
主-备份复制技术将数据存储在主节点和备份节点上,一旦主节点故障,备份节点即可接管并提供数据。
多副本一致性技术通过协议和算法来保持多个副本之间的一致性,以提供高可靠性和可用性的数据存储。
数据片散列技术通过将数据切分成多个片段,并在不同节点上进行存储,从而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分布性。
2. 错误检测和纠正在物联网环境下,数据传输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例如位错误、丢包和重复数据等。
错误检测和纠正技术旨在检测并纠正这些错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常用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方法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海明码等。
奇偶校验技术通过计算数据中的奇数位或偶数位的总和,并与存储的奇偶校验位进行比较,来检测错误。
CRC技术则采用多项式除法的方法,通过计算和比较校验码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位错误。
大数据处理中的容错技术研究
大数据处理中的容错技术研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代表。
随着大数据的不断涌现,数据处理技术和应用需求也不断发展和变化。
因此,容错技术成为大数据处理技术和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
一、容错技术的概念容错技术,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错误,确保系统仍能按照预期的方式运行,不至于崩溃或停止工作。
容错技术不仅是避免系统直接由于失效而崩溃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确保系统运转稳定和可靠的保障。
数据处理业务是大数据应用最为核心的部分,容错技术对于保障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
由于大数据量、多变性、复杂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在大数据的数据挖掘、分析和查询处理过程中,若没有相应的容错功能,会对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带来重大影响。
二、容错技术的种类容错技术在大数据处理中具有不同的应用形式,主要分为检测性容错、矫正性容错、冗余性容错和镜像性容错四种形式。
1. 检测性容错:用于检测系统故障和错误,以及数据异常和错误。
检测性容错的主要手段是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和校验、Hadoop MapReduce故障检测机制等。
2. 矫正性容错:用于检测和修正数据处理中的错误。
矫正性容错的主要手段是纠错码、重新运算、数据清洗、异常检测等。
3. 冗余性容错:利用冗余数据防范系统故障。
常见的冗余数据编码技术包括数据镜像、多副本备份、数据剖分等。
4. 镜像性容错:称数据镜像技术,通常是在分布系统的环境下使用。
它主要是将一个计算或者一个数据源的备份镜像分布到其他的计算机或者存储设备上,通过镜像技术可以在一个节点挂掉时,立即恢复备份节点并继续处理。
三、容错技术的应用实践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容错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目前各大互联网公司、银行、电信、医疗和电子商务等行业都在大数据处理系统中采用相应的容错技术,以保证系统执行效率和稳定性。
例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采用了异地多活、冗余中心、故障转移等容错技术,确保系统高度可用。
容错与冗余技术
容错与冗余技术容错控制的研究虽然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但近些年来,相关研究领域,如鲁棒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也给容错控制的研究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而计算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容错控制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
1.1 容错概念的提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一般有两种办法:1、采用缜密的设计和质量控制方法来尽量减少故障出现的概率。
2、以冗余资源为代价来换取可靠性。
利用前一种方法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是有限的,要想进一步的提高必须采用容错技术。
容错控制技术在国外发展的比较早,是由冯·诺依曼提出的。
随着八十年代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容错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容错技术被应用到各个环境中。
我国的容错技术现在发展的也很迅速,一些重要的工作场合如航天、电厂等现在都采用了容错技术。
所谓容错:就是容许错误,是指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关键部分法生故障时,能够自动地进行检测与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设备维持其规定功能,或牺牲性能来保证设备在可接受范围内继续工作。
错误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先天性的固有错,如元器件生产过程中造成的错、线路与程序在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错。
这一类的错误需对其拆除、更换或修正,是不能容忍的。
第二类的错后天性的错,它是由于设备在运行中产生了缺陷所导致的故障。
这种故障有瞬时性、间歇性和永久性的区别。
容错技术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常采用的容错方法有硬件容错、软件容错、信息容错和时间容错。
1.1.1 智能容错的定义智能容错IFT(Intelligent Fault-Tolerance):就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一个或多个关键部件发生故障或即将发生故障之前,利用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对故障自动进行补偿、抑制、消除、修复,以保证设备继续安全、高效、可靠运行,或以牺牲性能损失为代价,保证设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其预定功能。
容错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容错控制理论及其应用一、概述随着现代系统日益复杂化和规模化,系统发生事故的风险也在逐步增加。
例如,1998年至1999年间,美国的三种运载火箭“大力神”、“雅典娜”和“德尔他”在短短10个月内共发生了5次发射失败,造成了超过3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美国的航天计划。
这类事故凸显了提高现代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的紧迫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容错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应运而生,为复杂系统的可靠性提升开辟了新的途径。
容错控制,又被称为故障容忍控制,是一种在系统元部件(或分系统)发生故障时仍能保持其基本功能能力的控制策略。
其核心思想是,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应预先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故障,以及这些故障对系统性能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
容错控制的目标是,即使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确保动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并维持可接受的性能指标。
容错控制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系统分,可分为线性系统容错控制和非线性系统容错控制按克服故障部件分,可分为执行器、传感器、控制器故障容错控制按设计方法特点分,可分为被动容错控制和主动容错控制。
被动容错控制主要是通过设计固定结构的控制器来应对故障,而主动容错控制则需要在故障发生后重新调整控制器参数,甚至可能改变控制器结构。
容错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硬件冗余方法和解析冗余方法两大类。
硬件冗余方法通过在关键子系统中采用双重或更高程度的备份来提高系统可靠性。
解析冗余方法则主要利用系统中不同部件在功能上的冗余性,通过估计和比较来识别和补偿故障。
容错控制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近几十年,随着系统复杂性的增加和故障诊断技术的进步,容错控制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目前,容错控制已在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技术、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为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尽管容错控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容错控制有望与这些先进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智能化和自适应性,为现代复杂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容错纠错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容错纠错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引言容错纠错机制在计算机领域中被广泛应用,通过识别和修复系统错误或故障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错纠错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将从准确性、效率以及对用户体验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准确性问题1. 异常情况判断不准确:某些情况下,容错纠错机制可能会误判系统是否发生错误或故障。
例如,在处理复杂的数据流时,由于传感器误差或输入数据异常导致了错误输出,则误判为系统出现故障。
2. 容忍度设置困难:确定何时启动容错措施以及恢复到何种状态是一个挑战。
容忍度设置太低可能无法正确修复错误;而设置太高又可能导致频繁触发恢复操作,并造成不必要的停顿。
针对这些准确性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1. 增加多样化监测手段:使用多个独立检测模块来监测各个方面的异常情况,并通过集成判断来提高容错判定的准确性。
2. 动态调整容错度:根据不同场景和任务要求,动态地调整容忍度设置,以平衡错误修复效果和系统性能。
三、效率问题1. 资源消耗大:为了实现容错纠错功能,系统需要分配额外的资源用于监测、诊断和修复。
这些额外的计算开销可能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2. 容错恢复时间长:在进行错误诊断并启动纠正过程时,所需时间可能较长。
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或运行复杂算法的情况下,修复时间会进一步延长。
解决效率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方法:1. 优化算法和数据结构:改进容错纠错机制中使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减少资源消耗,并提升处理速度。
2. 并行处理与异步机制:将不同阶段的操作并行化执行,同时引入异步机制,在保障准确性前提下尽量缩短故障修复所需时间。
四、对用户体验影响1. 数据丢失或损坏:某些情况下,在进行容错措施时可能会造成部分数据丢失或被破坏。
虽然这可以避免更大的故障,但对一些关键数据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用户体验下降。
2. 系统冗余:系统为了容错而增加的冗余模块和备份机制可能会占用额外空间,从而带来运维成本增加。
关于当前容错纠错机制的几点建议
关于当前容错纠错机制的几点建议当前容错纠错机制在信息技术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知识传输和通信中的各种错误时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也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这些机制。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提出几点关于当前容错纠错机制的建议,以期能够提高其效率和可靠性。
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时性。
在一些应用中,特别是在实时通信和数据传输中,任何延迟都可能导致信息的丢失或不准确。
因此,我们需要开发更快速和高效的纠错机制,以确保数据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或修复。
这可能涉及到提高算法的处理速度和优化网络的传输效率。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容错纠错机制对复杂错误的处理能力。
当前的容错纠错机制通常是针对简单的错误,如传输中的位翻转或丢失。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面临更复杂的错误,如噪声、干扰或数据损坏等。
因此,我们需要开发更高级的纠错算法和技术,以应对这些复杂的错误情况,并尽可能地恢复丢失的数据或修复已经损坏的数据。
第三,我们应该注重容错机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当前的纠错机制通常需要人工介入来检测和修复错误。
然而,这种人工干预容易导致延迟和错误。
因此,我们应该开发自动和智能的纠错机制,能够实时地检测和纠正错误,减少人工干预的需求,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四,我们应该加强容错纠错机制对数据安全性的保护。
当前的纠错机制主要关注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而对数据的安全性往往较少关注。
然而,数据的安全性在当今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在容错纠错机制中加入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等安全性措施,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容错纠错机制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
当前的纠错机制通常是为特定的应用场景和环境设计的,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开发出更加灵活和可扩展的容错纠错机制,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并能够适应技术的不断变化和演进。
总之,当前的容错纠错机制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容错纠错机制
容错纠错机制引言:在计算机系统和通信领域,容错纠错机制是一种关键性的技术,旨在在系统遇到错误时,能够自动检测、维护、甚至修复错误,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容错纠错机制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计算系统、通信协议等。
本文将介绍容错纠错机制的定义、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定义容错纠错机制是指在系统或网络中存在错误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手段识别、恢复或纠正错误的一系列方法和策略。
容错纠错机制的目标是保持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使系统能够继续正常运行,即使在错误发生的情况下。
二、原理容错纠错机制的原理是通过引入冗余信息和检测校验码来实现错误的检测和纠正。
冗余信息是指在原始数据之外添加的额外信息,用于帮助检测和修复错误。
检测校验码是通过对数据进行计算,生成一个校验码,用于检测数据是否有误。
当发生错误时,系统可以利用冗余信息和校验码对错误进行定位和修复。
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容错纠错机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1. 奇偶校验:奇偶校验是一种简单的容错纠错机制,通过在数据中添加一个比特位来检测错误。
接收方会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计算奇偶校验位,并与发送方发送的奇偶校验位进行比较,以检测错误。
2. 海明码:海明码是一种更高级的容错纠错机制,它通过将数据编码为多个校验位和数据位的组合来实现纠错。
接收方可以使用这些校验位来检测错误,并通过运算来纠正错误。
3. 冗余备份:在分布式计算系统中,容错纠错机制可以通过将数据和计算任务复制到多个节点上来实现。
如果某个节点发生错误,系统可以从其他节点获取备份数据或重新分配任务,确保系统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三、应用容错纠错机制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是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容错纠错机制用于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通过在数据库中添加冗余信息和检测校验码,系统可以检测和纠正数据错误,避免数据丢失或损坏。
2. 分布式计算系统:在分布式计算系统中,容错纠错机制用于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容错纠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容错纠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容错纠错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容错纠错机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论是软件开发、网络通信还是人工智能等领域,容错纠错技术都扮演着事关系统稳定性和性能可靠性的重要角色。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1. 错误检测与修复不够准确容错纠错的首要目标是快速准确地识别错误并及时进行修复。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遭遇到错误检测和修复的不准确问题。
错误检测算法可能会误报正常操作为错误,或者无法将真正的错误及时识别出来。
修复过程也可能引入新的错误或者干扰系统正常运行。
2. 容错策略设计不完善针对不同系统和应用场景,设计合适有效的容错策略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实中存在着针对特定场景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程度低的情况。
有些容错策略只能处理局部故障而不能应对全局范围内的错误,导致整个系统以及相关业务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容错策略的设计需要更加细致、全面和灵活。
3. 容错纠错性能不佳目前常用的容错纠错技术往往在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并发环境下表现不佳。
对于海量数据的错误检测和修复,传统算法可能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计算资源。
同时,在高并发条件下,并行处理能力和任务分配效率也存在一定瓶颈。
4. 不同层级容错机制之间缺乏协调与整合一个完善的容错纠错系统应该包含多个层级的容错机制,从硬件层面到软件层面都应该有相应的技术支持。
然而,在现实中,各种容错机制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与整合。
例如,硬件故障引起的错误无法被及时识别和修复,软件层次上的错误可能导致硬件故障更加严重。
因此,不同层级容错机制之间缺乏紧密配合是当前容错纠错问题亟待解决的一方面。
二、改进与优化方向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并提升容错纠错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以下是一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1. 引入智能化机制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使容错纠错系统具备更高的自动化、智能化和自适应性。
通过训练模型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提高错误检测和修复的准确性。
容错控制的研究现状
容错控制的研究现状容错控制研究的是当系统发生故障是的控制问题,因此必须首先明确故障的定义。
故障可以定义为:“系统至少一个特性或参数出现较大偏差,超出了可以接受的范围,此时系统性能明显低于正常水平,难以完成系统预期的功能”[28]。
而一直以来,对容错控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这里给出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即所谓容错控制是指当控制系统中的某些部件发生故障时,系统仍能按期望的性能指标或性能指标略有降低(但可接受)的情况下,还能安全地完成控制任务。
容错控制的研究,使得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可能。
容错控制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理论基础包括统计数学、现代控制理论、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最优化方法、决策论等,与其息息相关的学科有故障检测与诊断、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等。
容错控制方法一般可以分成两大类,即被动容错控制(passive FTC)和主动容错控制(active FTC)。
被动容错控制通常利用鲁棒控制技术使得整个闭环系统对某些确定的故障具有不敏感性,其设计不需要故障诊断,也不必进行控制重组,其一般具有固定形式的控制器结构和参数。
但常常由于故障并不是经常发生的,其设计难免过于保守,并且其性能也不可能是最优的,而且一旦出现不可预知故障,系统的性能甚至稳定性都可能无法保障[29-31]。
但它可以避免在主动容错控制当中由于需要检测诊断故障以及重组控制律造成的时间滞后,而这在时间要求严格的系统控制中是很重要的,因此被动容错控制在故障检测和估计阶段是必须的,它可以保证在系统切换至主动容错控制之前系统的稳定性[29-31]。
主动容错控制可以对发生的故障进行主动处理,其利用获知的各种故障信息,在故障发生后重新调整控制器参数,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改变控制器结构。
主动容错控制大多需要故障诊断(FDD)子系统,这正是其优于被动容错控制之处。
Patton教授有一著名论断,即“离开了FDD单元,容错控制所能发挥的作用就会非常有限,只能对一些特殊类型的故障起到容错的作用”[20]。
容错纠错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容错纠错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容错纠错机制的概念与作用在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容错纠错机制是一种具有重要作用的技术手段。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立机制来检测和修复系统或数据中的错误,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容错纠错机制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存储、信息传输等领域,对于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系统的可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容错纠错机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容错机制和纠错机制。
容错机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在系统设计、硬件设备配置等方面进行改进,使得系统能够即使在发生部分错误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继续工作,避免丢失数据或导致系统宕机的情况发生。
纠错机制则是针对已经发生的错误进行检测和修复,通过差错编码和差错校验等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恢复和纠正。
二、容错纠错机制存在的问题然而,尽管容错纠错机制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1. 成本高昂问题实施容错纠错机制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特别是在硬件设备配置和系统设计方面。
传统的容错纠错机制通常需要冗余设备或冗余计算进行备份,这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和资源。
对于一些资源有限或安装空间有限的环境,容错纠错机制的成本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可用性受限问题尽管容错纠错机制可以确保错误的恢复和修复,但在修复过程中,系统通常会暂时进入不可用状态。
这种不可用状态对于一些应用场景来说是无法接受的,特别是对于需要连续运行和高可用性的系统来说。
因此,在纠错过程对系统造成的短暂停机以及系统的恢复时间问题上,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
3. 容错能力有限问题容错纠错机制的能力受到设计时所考虑的错误类型和数量的限制。
如果某个系统或设备面临的错误类型和数量超出了所设计的容错能力,则容错纠错机制就无法胜任其修复任务。
由于错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容错纠错机制需要具备更加强大和灵活的能力。
4. 实时性问题对于一些关键应用领域,例如航空航天、核电站等,实时性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传统的容错纠错机制在实时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申论大作文容错率
申论大作文容错率容错率的重要性当今社会,信息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
然而,任何系统都不可能做到完全没有错误,容错率就成为了判断一个系统质量的重要标准。
容错率指的是系统在发生错误时,能够自动检测和纠正这些错误的能力。
它对于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都至关重要。
首先,容错率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无论是电子设备、交通系统、还是互联网,都会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各种错误和故障。
如果系统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错误,就会导致系统崩溃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而有了较高的容错率,系统可以及时识别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次,容错率能够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无论是在移动支付、网上购物还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都希望能够获得高效、顺畅的服务体验。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系统错误和故障时有发生。
如果系统具备较高的容错率,可以及时检测到错误和故障,并进行相应的纠正和补救,避免给用户带来不愉快的体验。
这样一来,用户将更加信任和满意于该系统,从而增加用户的忠诚度。
此外,容错率还对于科学研究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在科学研究中,很多实验和数据采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
如果没有容错机制,科研人员可能会因为一次小错误而导致整个实验数据的失败甚至丧失。
而有了较高的容错率,科研人员可以更加放心进行实验,因为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和纠正错误,从而保证实验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综上所述,容错率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同时也促进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容错率的重视,不断提升系统的容错能力,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容错纠错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容错纠错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引言在现代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和互联网。
然而,人们对于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针对程序和系统出现错误或故障情况下的容错纠错机制也变得尤为重要。
不过,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容错纠错机制并非完美无缺。
本文将探讨容错纠错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对策。
二、容错纠错机制存在问题1. 不完全覆盖错误类型当前常用的容错纠正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备份、检查点与回滚等。
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可能出现的错误类型。
例如,在多线程环境中,死锁是一种常见但难以排查和恢复的错误类型。
2. 浪费存储资源数据备份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容错手段之一,在关键系统中广泛使用。
然而,数据备份需要占用大量存储空间,并且更新备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计算资源。
3. 对用户透明度低当一个程序或者系统发生故障或出现错误时,通常会向用户显示一个错误消息,但这些消息往往对普通用户来说却并不容易理解。
因此,在现有的容错纠错机制中,对用户而言透明度相对较低。
4. 容错性能影响为了实现容错纠错机制,系统需要分配额外的资源(如计算和存储),从而降低了整体性能。
尽管现代硬件水平提高了容忍性能损失的程度,但仍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延迟和资源浪费。
三、问题解决策略1. 引入新型错误检测方法除了传统的数据备份和检查点回滚外,引入新型错误检测方法可以增强系统在防范故障时的效果。
例如,采用控制流完整性监测机制可以检测到异常控制流行为,并及时采取相关防范措施。
2. 优化存储资源利用方式针对大规模数据备份可能带来的存储资源消耗过大问题,可以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压缩算法等方式进行优化。
同时也应关注数据去重技术和增量备份等策略来减少冗余数据占用空间。
3. 提高用户透明度在设计和实现容错纠错机制时,应当注重提高用户的透明度。
通过采用友好的错误提示信息、详细的故障诊断报告等方式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提供相应操作建议。
芯片设计中的容错技术研究
芯片设计中的容错技术研究芯片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电子元件,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计算机、手机、智能家居等。
芯片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功耗、速度等。
同时,为了保证芯片的可靠性,容错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容错技术是指当芯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检测和修复这些故障的技术手段。
一、容错技术分类容错技术可以分为硬件容错和软件容错两种。
硬件容错是指通过电路设计的方式,使芯片在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发现和隔离故障,从而保证芯片的可靠性。
而软件容错则是通过编写软件的方式,使芯片在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进行修复。
硬件容错技术主要包括冗余容错、故障检测与诊断、Online Diagnosis and Repair、结构容错等。
其中,冗余容错是指在芯片的设计中引入冗余逻辑或组件,使芯片在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转换到备用元件上继续运行。
故障检测与诊断则是指通过故障检测电路和诊断电路自动发现芯片中存在的故障,并通过一系列的诊断测试,确定具体的故障原因。
Online Diagnosis and Repair技术则是指通过软件控制和温度补偿等手段,在芯片运行过程中动态地检测和修复由于Aging Effect等原因而产生的故障。
而结构容错则是指通过电路结构层次的设计,在芯片运行时能够自动在故障单元和端口之间进行切换,从而保证芯片的高可靠性。
软件容错技术主要包括检错代码、恢复代码、重构代码等。
其中,检错代码是指在软件中引入一些检错功能,当芯片出现故障时,通过检错代码能够快速定位故障并进行修复。
恢复代码则是指在芯片出现故障时,由特定的软件逻辑实现自动修复并恢复芯片的正常运行。
重构代码则是指通过重新组织代码的方式,在出现故障时能够从备用代码段中重新加载代码,从而保证芯片的稳定运行。
二、容错技术的现状目前,随着芯片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容错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CPU中的ECC(Error Correction Codes)技术,通过向内存中写入冗余数据来检查和修复内存中的错误,保证电脑的稳定运行。
容错纠错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容错纠错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容错纠错机制的定义及作用容错纠错机制是一种通过检测和修复错误的技术手段,旨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各个领域,容错纠错机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传媒、电子通信、计算机科学等。
容错纠错机制可以检测出系统中的错误,并自动修复或通过提示用户来纠正这些错误,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防止系统崩溃和数据丢失。
二、容错纠错机制存在的问题然而,尽管容错纠错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但它们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目前广泛存在的容错纠错机制问题:1. 误报率高容错纠错机制在检测错误时可能会出现误报的情况,即错误地将正确的操作标记为错误。
这可能导致用户被错误地阻止执行某些操作,给用户带来不便和困扰。
2. 未能有效纠正一些错误尽管容错纠错机制可以检测错误,但并不总能成功地纠正这些错误。
有时候,机制可能无法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来修复错误,或者尝试修复后造成更大的问题。
3. 对于复杂错误的处理困难当系统出现复杂错误时,容错纠错机制往往难以有效处理。
这些错误可能涉及多个因素和变量,需要更加细致的分析和处理才能解决。
然而,现有的容错纠错机制往往缺乏这种高级处理能力。
4. 用户干预需要重启在一些情况下,容错纠错机制需要用户进行干预,并要求重启系统。
这不仅给用户带来不便,而且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和时间浪费。
三、改进容错纠错机制的建议针对上述问题,以下是改进容错纠错机制的一些建议:1. 提高容错纠错机制的准确性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容错纠错机制中,以提高其准确性和精度。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机制可以更准确地检测错误,并减少误报率。
2. 引入自动化纠错将自动纠错功能纳入容错纠错机制中,以便机制可以自动修复一部分错误,而无需用户干预。
这将减少用户的操作负担,提高用户体验。
3. 加强系统错误的分析和处理在容错纠错机制中加入更高级的错误分析和处理算法,以便能够处理更复杂的错误情况。
通过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等技术,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多因素、多变量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可靠性要求极为苛刻 设计中应融和两种途径
• 系统节点的设计应当考虑部件级冗余设计 – 例如, 使用LockStep技术检测故障 – 使用检查点技术进行恢复
主要内容
HIT-MCRC
容错计算的新趋势 高性能容错计算机 移动计算环境下的容错计算 可信计算
移动计算
普适计算 穿戴计算 无线感知网
-40%
SUN
IBM
HP
Fujitsu
SGI
Others
销量(千台)
增长率(%)
图4:国内高端服务器市场销量市场占有率。
高性能容错计算机:HP的NON-STOP系统
“Shared Nothing” Design
Message based
To and from all entities
2-4096 CPUs
操作系统
• 开放的Linux有逐步取代UNIX的趋势,如IBM、HP、SUN、 SGI、BULL、Stratus等公司的服务器产品均支持LINUX,此 外,国产OS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国外操作系统逐步 开放的趋势,如过去封闭的Solaris已对外开放源码。
技术发展趋势
新技术的出现为容错计算系统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技术特征,具备很强的故障预测和错误恢复的能力 单服务器系统最大可支持32颗处理器。 可支持通用的AIX和Linux操作系统。 与IBM p系列类似,HP Superdome和SUN E2K等商用服务器
也普遍采用了容错技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高端容错服务器特点
现有的容错系统特点 IBM:可靠,透明 HP:可扩展 NEC:面向小型服务器和客户端
可信计算理论的提出
• 容错技术不能满足新的计算模式的要求 • 要求计算机系统提供可信赖的计算服务,这种可信赖性是可以
验证的。
主要内容
HIT-MCRC
容错计算的新趋势 高性能容错计算机 移动计算环境下的容错计算 可信计算
高性能容错计算机
可以预测有强劲的发展动力
中国经济发展带动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 经费支持 提供高性能容错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技术发展趋势
开放结构和通用部件正成为容错计算系统 发展的主流
体系结构
• 从原来的紧耦合结构逐渐向松耦合结构转化,呈现出开放的趋势 • 以基于松耦合开放结构的双机冗余服务器和多机机群服务器系统,目
前应用广泛,发展势头良好
处理器
• 由于开放性、性能价格比等方面的优势,IA处理器增长迅猛, 有逐步取代RISC处理器的趋势
市场被国外厂商高度垄断。2006年国内 高性能服务器总销售额约96亿元,基本 被IBM、HP、SGI、SUN等国外高性能 服务器厂商垄断,其市场占有率达到 95.6%;
40
34.00
25.60 10.8%
30
23.50 8.0%
4.7%
3.7%
20%
2.0%
10%
20 2.1%
10
7.54
3.32
IBM p系列服务器
p系列不断吸纳容错机的设计思想 配备具有容错、纠错、自修复能力的部件, 系统具有源自大型主机的芯片、部件、封装方法、检错方法, 外围部
件的冗余设计, 内存的纠错能力,部件和整机的故障诊断机制,子系统在线修复部件
的能力, 比z系列更为简化的系统软件,类似LPAR的资源虚拟化管理技术等
8
30%
6
4
9.6% 10.2%
4.4% 2
6.3%
25%
20%
14.3% 9.2%
12.6%
11.5% 2.6%
8.2%
15%
4.8% 10% 5%
0
0%
制造 政府 教育 金融 电信 交通 能源 流通 科研 邮政 其它
2006年高端服务器销量(千台)
增长率(%)
图:高端服务器销量行业分布
需求迫切
HIT-MCRC
浅谈当今容错技术的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杨孝宗
HIT-MCRC
主要内容
HIT-MCRC
容错计算的新趋势 高性能容错计算机 移动计算环境下的容错计算 可信计算
容错计算的新趋势
容错计算已经在很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
芯片级、部件级、微小型计算机容错理论日渐成熟 微型机、航天、航空、舰船等专用微型容错机普遍应
2.04
0% -10%
0
-20%
SUN
IBM
HP
Fujitsu
SGI
Others
销售额(亿元)
增长率(%)
图3:国内高端服务器市场销售额市场占有率。
10
8.68
8
10.4% 6.42
24.4%
6
6.3%
4.12
4
2
7.0% 1.61
5.5% 0.85
4.4% 0.62
40% 20% 0% -20%
0
用
新的计算模式的发展,为容错提出了新的挑 战
容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算的新趋势
容错计算的外延在拓展
容错体系结构的研究向更多领域扩展
高性能计算机 系统容错
银行 电信
能源 民航
芯片级容错 部件级容错 微小型计算机容错
容错 体系 结构
容灾 系统
网络系统 容错
航天 航空 军用
容错计算的内涵在深入
容错 计算
可信 计算
Transparent Access
Single system image
Peer-to-peer Synchronized
ServerNet® expansion
board
Managed
System-wide Load Balancing
Process Pairs for key components
多核处理器 系统虚拟化 刀片服务器
核心硬件部件对容错的直接支持,如安腾和 Xeon处理器的锁步执行支持、商用高速互连网 的链路冗余和动态路由,对高端容错计算系统的 发展也提供了很多的新机遇。
技术设想
高性能计算机容错技术的层次结构 可行的容错体系结构
容错技术的层次结构
容错技术的层次结构
NEC 公司与Stratus合作,推出了类似ftServer的 Express5800/ft系列容错服务器。
高性能容错计算机: IBM的s390/z900
IBM z系列服务器
z系列服务器是具有高可靠、高容错、高纠错能力的专用大型主机系 统。
z系列具有长期连续运行的高可靠容错能力。 z系列以实现自底向上的数据一致性保障、提供应用不间断运行环
ServerNet Y
SCSI SCSI SCSI
P M
SCSI SCSI SCSI
P M
Communications or external I/O
Communications or external I/O
ServerNet expansion
board
HP NonStop系列
包括两个子系列,即旧有专用的基于MIPS处理器的S系列和新扩展的基 于安腾处理器的Integrity系列。
可通过松耦合方式扩展至4080颗处理器。 可支持NonStop专用操作系统、HP OpenVMS、Microsoft Windows、
Linux等操作系统。
高性能容错计算机: STRATUS/NEC
Stratus ftServer系列
混合冗余容错结构 支持双模/三模灵活配置 软硬结合的容错技术
120
100
85.6
80
60
40 17.8
20
0 2004年
90.0 20.2
2005年
96.0 22.3
2006年
销售量(千台)
销售额(亿元人民币)
图1. 2006年高端服务器销量与销售额。
需求迫切
高端服务器主要应用于金融、电信、能 源、政府等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安 全的重要领域。高端服务器市场客户对系 统高可用性有普遍明确的需求。
造成严重的损害,往往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直接 威胁到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行。
需求迫切
国内近期的几个主要案例如下:
2006年4月20日上午10时56分,中国银联系统通信网络和系统主 机出现故障,造成辖内跨行交易全部中断8个多小时;
2005年6月7日银联系统POS机系统主机故障造成POS交易停顿2 个小时,由于上述系统故障,市民无法刷卡消费,银行间无法进 行跨行结帐,造成较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居民 的正常生活。
2006年10月10日,由于中国民航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简称“中航 信”)离港系统的主机出现技术故障,导致包括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等多个机场离港系统瘫痪,严重影响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 大型机场的航班进出港,造成大量旅客滞留,造成了巨额的经济 损失,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秩序。
需求迫切
国内金融、电信、能源、国防、政府等领域,由于需要高 性能高可靠的服务器系统,又由于国内没有合适的替代产 品,所以在过去一直采用进口的高端服务器。根据CCID 2006年服务器市场调研报告数据显示,中国2006年的 高端服务器市场的市场规模达到96亿元人民币,销售量 达到22300台,销售额增长率达到10.4%。
Immediate Failover Context preserved No Outages
Lockstep CPUs Lockstep CPUs
Memory
Memory
ServerNet Transfer Eng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