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
人教版《极地地区》说课稿
人教版《极地地区》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基本概念、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极地的影响。
通过对极地地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极地地区的界定与地理特征- 极地的定义:通常指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地区,包括极圈以内的广大区域。
- 地理特征: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大部分时间被冰雪覆盖,具有独特的冰川、冰架和冰山等地貌。
2. 极地的气候与生态环境- 气候特点:极地地区气候极端,降水少,风力强,温度低。
- 生态环境:尽管条件恶劣,但极地地区仍有独特的生物群落,如北极熊、企鹅等。
3. 极地资源与人类活动- 资源分布:极地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淡水资源。
- 人类活动:包括科学研究、探险旅游、资源开发等,但这些活动也给极地环境带来了压力。
4. 极地保护与国际合作- 环境保护:由于极地地区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保护极地环境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 国际合作:通过签订国际公约和协议,如《南极条约》,共同维护极地地区的和平与生态平衡。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极地地区的相关问题。
2. 案例分析:选取极地探险、资源开发等具体案例,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
3. 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极地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4.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极地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极地地区的主题。
2. 讲授新知- 详细讲解极地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
- 分析极地资源的分布及其对全球经济和环境的潜在影响。
3. 案例探讨-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4. 小组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极地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保护建议。
5. 总结反馈-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极地保护的必要性,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4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极地地区》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极地地区的特殊环境和资源,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极地地区的定义、地理位置和特点;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掌握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科学研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的定义、地理位置和特点;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科学研究。
2.教学难点:极地地区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极地地区的特点和生态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介绍极地地区的定义、地理位置和特点;讲解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介绍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科学研究。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和意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极地地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见。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极地地区保护的重要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主要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以及极地科学研究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认识极地地区在全球环境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极地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极地地区这一较为冷门的知识点,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基本知识;学会阅读和分析极地地图;掌握极地地区的研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观察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生态系统及其保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观察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极地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极地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的特点。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基本知识。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生态系统及其保护,分享学习心得。
4.观察分析:通过观察极地地图,分析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极地地区在全球环境中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最后一册地理书中接触到的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培养学生对极地保护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极地地区作为地球上最特殊的地区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等,对学生来说还是较为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会从地图、图片等资料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保护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性以及对极地保护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特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性。
3.案例分析:分析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独特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极地保护的主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极地地区特点的认识。
极地地区说课课件
读图回答
你能找出问题的答案吗?
北美洲
印度洋
大西洋
欧洲
太平洋
亚洲 返回
温 度
降水 和风速
称 号 “白色沙漠”、 “冰雪高原”、 “风库”
南极 地区
北极 地区
终年严寒 降水少, 气温极低 风速强劲 降水比南 极稍多 风速小
寒
冷
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 资源的“大仓库”, 它的地下埋藏着丰富 的矿产,如煤、铁, 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 体淡水资源、沿岸栖 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四 、板书设计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二、 科学考察的宝地 三、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二、教学方法
设疑自探
解疑合探 质疑再探 运用拓展
三 疑 三 探
三、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了解新知
解疑合探
掌握新知
质疑再探 扩展新知 运用拓展 优化新知
1.你知道极地地区的范围吗? 2.两极地区周围有哪些海洋和陆地? 3.如果我们这里是冬季,南极洲应 该是什么季节? 4.假如你站在南极点,你的周围都 指向哪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使学生能够 认识到极地特殊自然环境形成的原因。培 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 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不畏艰难,勇 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极地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
难点:极地地区的保护。
南极冰川对调节和平衡全球气候, 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平衡有极其重要的 作用。
我国两个科学考察站
中国中山站 1989年2月 26日建成
中国长城 站 1985年2月 14日建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极地地区说课一.说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说明某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海陆的分布.2.说出本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类关系.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探究的精神和可延续开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感情.二、说教材的作用通过这一章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可延续开展观〞,培养全球意识和正确的地理价值观念,增强现代意识,迎接21世纪的挑战。
三.说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1.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一〕.冰雪覆盖的地区相同点2.两极地区的自然特征不同点〔二〕.科学考察的宝地资源的种类1.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前景2.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三〕.极地的爱护与和平利用3.世界各国对南极的考察我国对南极展开的考察.长城站,中山站.课文在极地地区的位置进行讲述后,接着提出南极洲将成为南半球空中交通基地的可能性,进一步评价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可能发生的影响.暖季是南极考察的最正确季节.(11月到次年3月)2.德育内容世界上第—位深刻南极腹地的女科学家—中国南京矿产研究所金庆民,1988年赴南极考察时,只身一人在苔原冰海中进行了4天地质考察,发觉了一个大型赤铁矿,使五星红旗在南极的铁矿岩上高高飘扬.1989年7月---1990年3月,中科院兰州冻土研究所秦大河参加了美,日,英,原苏联,法,中六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沿途搜集了大量雪样和气象资料.经过5986千米的长途跋涉,总算完成了X的南极大陆的`万里长征`.这些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优秀素材.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们感受到探险者不畏艰险,勇于探究和为科学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并从思想上产生共鸣,激发他们投身科学探究的激情,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
3.重点,难点处理纬度位置高对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有显着影响,这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也是后面局部知识的根底.所以,必须让学生从一下3个方面正确掌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 《南极洲:自然与人文》:《南极洲:自然与人文》是一本关于南极洲的综合性图书,内容涵盖了南极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南极洲的特点和保护的重要性。
- 《北极熊的呼唤》:这本书以北极熊的视角讲述了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北极熊生存的影响。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了解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北极熊生存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测能力,通过观察极地地区的图片、图表等资料,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观测方法,获取地理信息。
(2)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掌握极地地区的寒冷气候,了解极昼极夜现象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认识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理解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的特点。
(4)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掌握极地地区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等。
(5)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了解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资源开发和旅游等活动。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创新性和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程度。
5.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等。
6.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安排等。
极地地区说课稿
炮 手 、 屠 夫 、 科 学 家 齐 集 一 船
日本少女品尝鲸鱼汉堡
归纳小结
• • • • • • • • 位置最南南极洲,三洲三洋绕四周; 冰雪高原冷大陆,四周冰山大水库; 北极圈内北冰洋,三洲环绕分清楚; 企鹅磷虾北极熊,独特生物极地驻; 酷寒干燥烈风吼,有煤有铁有石油; 两极考察显身手,长城中山和黄河; 保护极地不容缓,和平利用订条约; 世界各地已游遍,问问自己成就否?
能
5. 垃圾污染惊人 南极的垃圾有废弃的电池、建材、实验和摄
影用的化学物品以及厨房垃圾等,污染了当地的生态。
救救我们吧…
身饲 上养 沾员 了正 油在 污用 的软 企管 鹅为 毫无节制的疯狂捕杀,使海豹的数量急 喂一 剧减少 食只
由于海洋环境恶化,数百头鲸搁浅南太平洋沿岸
捕 鱼 、 解 剖 、 加 工 一 条 龙
二、说教法学法
• 情景创设法
教
• 读图观察法
法
• 对比分析法
二、说教法学法 学 法
• 探究式学习法
• 合作交流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新课学习; (三)归纳小结; (四)课后作业和探究 。
三、说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法
导 入
★ 假设你就是一位要随科学家到极
地地区进行科学考查的人员,那麽需 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
哪些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科学考察站? 中国的考察站在哪里,考察站的名字分别是什么?
.
长城站
.
中山站
想一想:为什么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立时间都选择在2月?
科学考察的宝地
课本105页“阅读材料”
科学家遇到哪里困难和危险?
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
“地”承万物奥秘,“生”润人文精神地生研讨会说课稿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xx中学 xx教师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这一节课,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进行说明。
一、本章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本章的课标要求为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极地地区地理环境虽然具有特殊性,但是实质上仍旧是一个区域,学生仍然可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进行极地地区的学习,即描述地理位置和范围,归纳气候、地形等要素。
课标明确要求极地地区是教师在进行区域教学过程中必选的区域,其重要性除了极地地区本身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特殊性以外,在极地地区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上也具有特殊性:极地地区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是地球上存在的最后一片净土,也正是因为如此,极地地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
因此,为了树立学生的极地环境保护意识,课标使用了行为动词“说明”,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成果之一,便是具有极地保护的意识,能够根据区域学习方法得到的信息,明确说出开展极地科学考察以及保护极地重要性的原因。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应当树立学生对于科学考察人员的敬佩之情。
极地地区虽然存在特殊性,但是仍然属于一个区域,需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认识区域的方法进行学习。
从地理位置、海陆分布、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借助区域比较的思维对比极地地区的内部差异,如地球自转方向、海陆分布、降水量和气温等,从而更加全面了解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所学世界地理的最后一个区域,也是一个特殊区域,至此,完成了对整个世界的宏观学习。
本章是对“人地协调观”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
本章教材比较简明,安排了三方面的教学内容: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由位置和范围到特殊原始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再到科学考察的宝地,引出极地环境保护,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渐深入认识极地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极地地区的特殊环境和资源,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深入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掌握极地地区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极地环境,保护极地资源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教学难点:极地地区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极地地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让学生观察极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学习,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讲解:讲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和保护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4.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极地地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极地地区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极地地区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自然环境:寒冷、冰雪覆盖•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特点:独特的生态系统、极端气候条件•保护意义:维持全球生态平衡、保障全球气候稳定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探究报告来进行。
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说课稿
《极地地区》说课稿田墩中心小学何龙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极地地区》,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下面我就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解说。
一、教学理念及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源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教学理念的设立。
本节课涉及到的标准是在地图上找出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极地的科考和保护。
为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为载体的高效课堂理念,我在设计本课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从生活实际出发,降低学习难度。
2、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引入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
3、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极地地区》是本册教材最后一章,极地是地球上两个非常特殊的区域,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地区,但却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价值。
本节教材独立成章。
体现了本节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和重点。
本章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知识,更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
根据课程标准和对本节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了下面的学习目标2、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2.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3、掌握我国在南极建立的考察站并知道位置。
根据地理学科特点,确定能力目标:通过读图、提问、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技能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为了体现地理思想,确定思想目标:1.学习探险者勇敢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品质2.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极的位置、气候、资源。
确立依据:这是本课的中心内容,也是新课程对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达到的阶段目标。
(2)教学难点: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
确立依据:因为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知识不系统,不完整。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
《第10章极地地区》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极地地区》。
这节安排1个课时。
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一、说教材分析1 、这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其主要内容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教师过渡:从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2、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地理知识系统中具有强烈后续支撑作用。
如果就章节联系而言,本节课是七年级最后一节区域地理分析,所以本节是本模块本章的重要内容。
从教材可以看出该部分是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能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师过渡: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难点: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为了更合理更精准的确定教学目标,我们接下来有必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二、说学情1、教学对象:七年级的学生个性普遍突出,他们富有好奇心又活跃;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自主探究和表现,对感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同时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但地理空间分析能力较差。
{教师过渡: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以及初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2、说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利用访谈的形式汇报、整合问题。
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展示、交流。
2、反馈(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汇报、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极地地区说课
2 1 3 5 4 6
(1)南极自然环境这么恶劣,为什 )南极自然环境这么恶劣, 么把南极成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呢? 么把南极成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呢? (2)北极地区有哪些研究和考察价值 ) 呢?
南极地区有丰富的淡 水资源和风能, 水资源和风能,但是利 用率极低。 用率极低。怎样才能使 宝贵的资源得到充分利 用呢? 用呢?
(点击图片观看录像)
通过观看录像, 通过观看录像,你总结出南极洲哪 些突出的气候特点? 些突出的气候特点? 严寒 干燥 烈风
讨论
两极地区为什么如此寒冷呢? 两极地区为什么如此寒冷呢?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南 极 圈 66.5ºS
北 极 圈 66.5ºN
高纬地区
高纬地区
想一想
(1)为什么南极被称为是 白色的沙漠” “白色的沙漠”? 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年平 均降水为30—50毫米,低 毫米, 均降水为 毫米 于撒哈拉沙漠, 于撒哈拉沙漠,而且终年 覆盖冰雪。 覆盖冰雪。 (2)为什么南极洲被称 冰雪高原” 为“冰雪高原”?
北极熊
如果说企鹅是南极的象征, 如果说企鹅是南极的象征,那么有资格代 表北极世界的,当然是北极熊了。 表北极世界的,当然是北极熊了。
“我是北极熊,住在 我是北极熊, 我是北极熊 寒冷的北极圈内, 寒冷的北极圈内,我 的体长约3.4 的体长约3.4 米,体 重约300 700千克 300到 千克。 重约300到700千克。 我的皮毛防水, 我的皮毛防水,皮下 脂肪又厚, 脂肪又厚,所以特别 不怕冷。 不怕冷。我可喜欢吃 海豹、海鱼啦” 海豹、海鱼啦”
《极地地区》说课 极地地区》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 是人教版课本第十章〈〈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 是人教版课本第十章〈〈极地地区〉〉,极地地区分 课时, 为2课时,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课时 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极地地区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自然环境都是地 球上极具特殊的区域,学习它有助于唤起学生好奇 心和勇于探险的精神。所以在教材中处于重要的地 位。本节课从内容上包括“冰雪覆盖的地区”“科 学考察的宝地”“极地的保护和平利用”三方面, 这三部分逐渐深入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彼此之间 有着内在联系,它们以寒冷做为主线。
极地地区说课稿
极地地区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作为地理学科中有关极地地区的内容,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极地地区不仅是地球上最为神秘和脆弱的自然环境之一,而且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平衡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教材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资源开发以及国际治理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
(1)作用与地位极地地区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净土,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国际视野和科学探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加深对我国极地科考事业的认识,增强国家自豪感,同时树立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感。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2.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3. 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4. 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国际合作;5. 极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重要性;2. 掌握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3. 了解我国极地科考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国际地位。
(2)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地图识别极地地区;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探究极地问题;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就极地问题展开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2. 增强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关注我国极地科考事业的发展;3. 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精神,认识到极地问题的全球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1.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 极地生态系统的特点与保护;3. 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国际合作。
(2)难点1. 极地气候成因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 极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保护措施;3. 极地地区国际合作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四、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将要运用的一些教法和其亮点:1. 启发法:- 我将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极地地区的奥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章,本章主要介绍了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利用。
本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关注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性以及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利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特点。
2.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生活环境。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认知盲区,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性。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5.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极地地区的利用与保护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极地地区的特殊性以及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利用。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人教版)《极地地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教学内容。
下面本人就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环节来进行探讨。
一、课程标准依据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说教材1.教材分析极地地区是地球上两个非常特殊的区域,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地区,但却有着很高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价值。
对学生来讲,这两个地区的许多自然地理特征是难以想象和理解的。
本节教材独立成章,体现了本节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和重点。
教材主要描述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地图和正文,突出了两地“冰雪覆盖”的特殊环境。
同时,从位置、气候、地形、海陆分布、居民、动植物、矿产资源等方面对两极地区作了比较。
由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在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教材将两个地区放在同一节讲述。
与其他地区相比,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有明显的特殊性。
本节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及探究精神,有利于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本节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具有以下两方面特色:1.用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在学习“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时,通过设计活动“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学生用比较法归纳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学习“极地地区环境保护”时,通过演讲形式的学生活动,强化学生保护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意识。
学生虽然没有亲自去过南极,但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的对极地地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2.注重挖掘教材内部的因果关系。
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与其纬度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纬度位置高,获得太阳光热少,气候严寒,降水以冰雪为主。
由于蒸发非常微弱,这些冰雪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越堆越厚,形成了今日的冰雪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
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
极地地区说课
一.说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说明某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海陆的分布.
2.说出本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类关系.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探索的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教材的作用
通过这一章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全球意识和正确的地理价值观念,增强现代意识,迎接21世纪的挑战。
三.说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1.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相同点
2.两极地区的自然特征不同点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资源的种类
1.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前景
2.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3.世界各国对南极的考察
我国对南极展开的考察.长城站,中山站.
课文在极地地区的位置进行讲述后,接着提出南极洲将成为南半球空中交通基地的可能性,进一步评价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可能发生的影响.暖季是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11月到次年3月)
2.德育内容
世界上第一位深入南极腹地的女科学家—中国南京矿产研究所金庆民,1988年赴南极考察时,只身一人在苔原冰海中进行了4天地质考察,发现了一个大型赤铁矿,使五星红旗在南极的铁矿岩上高高飘扬.
1989年7月---1990年3月,中科院兰州冻土研究所秦大河参加了美,日,英,原苏联,法,中六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沿途收集了大量雪样和气象资料.经过5986千米的长途跋涉,终于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南极大陆的`万里长征`.
这些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优秀素材.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们感受到探险者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和为科学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并从思想上产生共鸣,激发他们投身科学探索的激情,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
3.重点,难点处理
纬度位置高对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有显着影响,这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也是后面部分知识的基础.所以,必须让学生从一下3个方面正确掌握。
①极地地区的纬度位置特点②极地地区的海陆位置特点③使学生了解极地投影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避免出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错位读图方法,同时借助教材及地图册上的南极洲地图帮助学生构建准确的心理地图,并结合课堂填图训练加以巩固。
南极洲气候特征突出,成因复杂,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我从感性知识入手,补充一些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事实材料。
如中国科学考察队关于南极气候的记述,教材中南极气象资料的记载,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发挥想象力,加深对南极地区气候特点的理解。
进而分析气候成因——纬度高、地势高、气压高,将学生对气候特点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阶段。
理解南极地区气候严寒的成因。
四、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1.复习巩固旧知识,运用直观教学法,突破重、难点
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空间思维、联系能力较差。
因此,我在讲述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时,采用直观教学法,出示地球仪,将南极点和北极点朝向学生讲解。
说明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最南点在南极上,图中的上下左右各点都在南极的北,其次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前
后联系,运用在地球仪上所有经线都汇集成两个点——南极和北极的旧知识,引导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力,帮助学生形成南极洲的跨经度最多的大洲的新知识点。
使学生在顺向思维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
2、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是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对《极地地区》一章的教学非常适合。
课前先指导学生观看《动物世界》中内容反应南极大陆的企鹅生活场景,学生在观赏企鹅笨拙的姿态时,也看到了南极洲冰天雪地、气候严寒的情景。
讲“冰雪高原”时用多媒体上的彩图冰雪覆盖冰川等。
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寓教于乐。
3、讨论分析法
本章教材潜在知识点教多,恰当运用讨论分析法,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如冰天雪地,植被稀少的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南极大陆素有“白色沙漠”之称,却有巨厚的冰盖等等问题均可结合教材“观察与思考”提出适当的思考题,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五、说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作用,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地在于培养学生的学
习能力。
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培养读图用图能力
读图,用图是地理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
使学生熟悉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并能运用极地地图判别方法,是本章教学中重要的技能目标要求。
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心理地图的形成,指导认真仔细的观察图,同时适当讲解,使学生对要掌握的地理事物形成准确完整的印象。
然后对极地地图、版图、教材中的插图,完成填图练习,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填图技能。
2、采取启发式教学,促经学生思维发展
教师要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考。
例如,讲述南极洲气候成因时,可以提问,南极的暖季与人类活动有哪些联系?讲到南极冰盖时,可以提问学生冰川前缘断裂入海后,形成冰山漂浮在南极周围的洋面上,时南极一景,但是它对我们人类活动会产生哪些影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出相应分析。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境中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方法三者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3、采取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适量的图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说教学过程(结构)
本章教材知识重点难点不多,趣味性突出。
把教学中
心定位在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上是比较恰当的。
以新颖的导言引入新课,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三实材料,图片。
适当补充图像资料,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难点,重点。
把教材潜在的知识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正确的人地观念,突出环境保护的意义。
同时将各教学目标分解,细化融入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