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老人跌倒扶与不扶
分析扶与不扶的道德考量
![分析扶与不扶的道德考量](https://img.taocdn.com/s3/m/71581b741eb91a37f1115c37.png)
分析扶与不扶的道德考量机械11301班杨彬1313220728 据了解,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人总数已达1.5亿。
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一次跌倒。
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从南京彭宇案,到天津许云鹤案,老人跌倒是否应该扶起,不断引发道德争议,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卫生部强调出台这样的技术指导“与社会事件无关”,但不少人还是把这两件事“凑”在了一起。
卫生部此举并无不妥。
一直以来,关于老人跌倒话题的讨论,有人将道德批判和技术专业的追问混为一谈,甚至用道德批评替代了对技术专业的追问。
其实,道德和技术并不矛盾,帮助跌倒的老人,既需道德自觉,也需技术指南。
解决道德问题,可以避免“老人跌倒无人帮”的困境,而多一些“扶跌倒老人技术指南”这样的科学知识,同样能让更多的人放弃恐惧心理,敢于伸出援手。
或许,面对老人跌倒,很多人并不是担心扶起会被对方反咬一口,真正担心的,是老人身体的特殊性,他们多身弱体衰,疾病缠身,一跤跌倒很容易引发意外的伤害,此时,倘若仅凭着一腔热肠施以援手,则有可能好心办坏事,导致老人受到二度伤害。
对此,卫生部的“技术指南”无疑显现出了其价值,它从医学的角度归纳了老人跌倒后可能引发的伤害后果,并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的解决办法,如此实用的指南,有利于改变人们在面对老人跌倒后束手无策的尴尬,通过制度规范的引导,帮助人们摆脱畏惧行善的心理。
透过彭宇案及类似的案件,我们发现,老人跌倒扶与不扶其实还牵涉了两个问题,一是道德评判,二是法律风险。
我们每个人看到老人摔倒在地,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将他扶起,因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这说明道德存于我心,我们并不存在道德问题。
而真正影响我们选择扶与不扶老人的是法律风险。
以彭宇案为例,在案件中存在取证有疑点,判决书措辞不恰当等问题,导致彭宇案并未得到公正裁决,这都暴露出法律存在一定的漏洞,司法不公。
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8a9298c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f.png)
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反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的辩题是“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我代表反方来阐述我们的观点。
首先,我们认为扶老人摔倒是一种道德义务,但并不是绝对的义务。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老人可能有传染病,或者我们自身身体不适等等,这时候我们不扶老人并不是不道德。
其次,我们认为扶老人摔倒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扶老人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自身的安全问题,如果我们不小心扶倒老人,反而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此外,扶老人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如果我们没有相关经验,扶老人反而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最后,我们认为社会应该加强对老人的保障和照顾,让老人不再孤独无助。
如果老人摔倒了,我们不仅仅应该扶他们起来,更应该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
以上是我们的观点,谢谢大家!二辩反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反方的二辩,我将继续阐述我们的观点。
首先,我们认为扶老人摔倒并不是一种法律义务。
在我国法律中,没有规定扶老人摔倒是一项法律义务,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将其作为一种道德义务来看待。
其次,我们认为扶老人摔倒不应该被强制。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扶老人,如果我们强制这些人扶老人,反而会引起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最后,我们认为扶老人摔倒应该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
如果我们愿意扶老人,我们应该尽力去扶,但如果我们不愿意扶,我们也不能被强制。
以上是我们的观点,谢谢大家!三辩反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反方的三辩,我将继续阐述我们的观点。
首先,我们认为扶老人摔倒不应该成为一种道德绑架。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扶老人,如果我们将扶老人作为一种道德绑架,反而会让更多的人感到压力和负担。
其次,我们认为扶老人摔倒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我们应该学习相关的扶老人技巧和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老人,而不是让老人更加受伤。
看到老人摔倒要不要扶起?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看到老人摔倒要不要扶起?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8c07bb1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0.png)
看到老人摔倒要不要扶起?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重老人的自主权,不应该随意扶起摔倒的老人。
尊重老人的自主权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如果老人摔倒,我们应该先询问老人是否需要帮助,是否需要我们扶起他们。
如果老人拒绝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并且给予必要的关注,确保他们的安全。
扶起老人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伤害,特别是对于身体虚弱的老人,扶起他们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伤害。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老人的自主权,不随意扶起摔倒的老人。
二辩:扶起老人是一种道德责任,不能忽视。
在我们的文化中,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视为一种道德责任。
老人摔倒时,我们应该立即上前帮助他们,扶起他们。
老年人的身体虚弱,摔倒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伤害。
如果我们不立即帮助他们,他们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危险。
此外,老年人往往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因此,扶起老人是我们的道德责任,不能忽视。
三辩:扶起老人需要谨慎,但不能不作为。
扶起老人需要谨慎,我们应该先询问老人是否需要帮助,是否需要我们扶起他们。
如果老人拒绝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并且给予必要的关注,确保他们的安全。
但是,如果老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确保他们的安全。
我们可以先询问老人需要我们的哪些帮助,然后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扶起老人需要谨慎,但不能不作为。
四辩:应该尊重老人的自主权,但扶起老人也是一种道德责任。
尊重老人的自主权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但是,扶起老人也是一种道德责任。
老人摔倒时,我们应该立即上前帮助他们,扶起他们。
老年人的身体虚弱,摔倒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伤害。
如果我们不立即帮助他们,他们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危险。
此外,老年人往往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因此,应该尊重老人的自主权,但扶起老人也是一种道德责任。
扶与不扶的案例
![扶与不扶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1cbbe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7.png)
扶与不扶的案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帮助他人的情况,而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往往会面临一个选择,是扶还是不扶?这个选择可能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和社会意义。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案例来探讨扶与不扶的不同情况,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案例一,老人摔倒。
在街上,你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周围的行人纷纷走过,并没有人停下来帮忙。
这时,你会选择扶起老人,还是选择继续走开?如果你选择扶起老人,你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会弄脏衣服。
但如果你选择不扶,老人可能会受伤或者无法自行站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选择扶起老人,因为这是一种基本的人道和道德责任。
案例二,路边乞讨者。
在路边,你遇到一位乞讨者向你伸出手,请求一些零钱。
你会选择给他一些钱,还是直接走开?如果你选择给他一些钱,你可能会觉得这并不能解决他的根本问题,甚至可能会鼓励他继续乞讨。
但如果你选择直接走开,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缺乏同情心和帮助他人的意愿。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会选择给予一些帮助,但更多的人可能会选择直接走开。
案例三,朋友的困难。
你的朋友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你的帮助。
你会选择伸出援手,还是选择置之不理?如果你选择帮助朋友,你可能需要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会牵扯到一些经济和人际关系。
但如果你选择不帮助,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缺乏情谊和友情。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选择伸出援手,因为这是朋友之间应有的互助和支持。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情况下,扶与不扶都会涉及到一些利弊和道德考量。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在遇到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因为帮助他人不仅可以让他们得到实际的帮助,也可以让我们自己感到快乐和满足。
同时,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世界充满更多的温暖和爱心。
讨论:老人跌倒了-扶不扶?
![讨论:老人跌倒了-扶不扶?](https://img.taocdn.com/s3/m/0bdc5d4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6.png)
老人跌倒了扶不扶?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波及到道德论理问题, 更是引起了社会热论。
没有法律规定, 也没有法规规定我们扶老人是义务旳。
但是一旦超越了道德旳底线, 扶起老人, 予以老人协助旳时候, 我们往往就会面临被诬告旳嫌疑从而承当相应旳法律责任。
这个看似简朴旳问题, 或许在过去千百年来, 这只但是是再简朴但是旳举手之劳, 但简朴细微之处彰显出旳却是整个社会道德旳大问题, 遗憾旳是看起来如今这已经成了一种奢侈旳社会公德, 甚至也许会让心存善意和道德良知旳“好人”们经济破产。
跌倒老人该不该扶被全社会、被公众、被媒体热烈讨论旳时候, 其实已经证明某种限度上这个社会旳公德已经破产了。
显然, 似乎作为社会人, 谁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社会道德、价值观等显然并非法律旳范畴, 但目前却通过跌倒老人该不该扶旳讨论, 让道德与法律似乎成了一种必然旳整体, 靠法律来彰显和维护社会道德、来彰显公德, 似乎变成了我们这个社会旳必然, 这不能不说这和谐社会旳悲哀;显然卫生部旳技术性答复是主线解决不了跌倒老人该不该扶旳社会病。
这个问题, 全社会需要反思, 法律更要反思。
从南京彭宇案, 到天津许云鹤案, 老人跌倒与否应当扶起, 不断引起道德争议。
今年9月6日, 武汉市一位88岁旳老人在菜场口摔倒后, 躺在地上1个小时, 围观旳人诸多, 但是就没人敢上前扶一把。
最后, 老人由于鼻血堵塞呼吸道, 窒息死亡。
始终以来, 有关老人跌倒话题旳讨论, 有人将道德批判和技术专业旳追问混为一谈, 甚至用道德批评替代了对技术专业旳追问。
其实, 道德和技术并不矛盾, 协助跌倒旳老人, 既需道德自觉, 也需技术指南。
解决道德问题, 可以避免“老人跌倒无人帮旳困境”, 而多某些“扶跌倒老人技术指南”这样旳科学知识, 同样能让更多旳人放弃恐惊心理, 敢于伸出援手。
必须注意, 用法律匡扶善良与正义, 还局限性以体现社会旳文明限度。
一种真正文明、健康、有正义感旳社会, 还需要有较高旳道德氛围做基础。
老人跌倒扶不扶作文800
![老人跌倒扶不扶作文800](https://img.taocdn.com/s3/m/3878535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2.png)
老人跌倒扶不扶作文800老人跌倒扶不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老年人摔倒的情况。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不去扶老人,而有时候我们会选择伸出援手。
那么,当老人摔倒的时候,我们应该扶还是不扶呢?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不扶老人的一些原因。
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害怕被老人误解而选择不扶。
因为有时候老人可能会因为自尊心而拒绝别人的帮助,这让一些人望而却步。
另外,有些人可能会因为担心自己的安全而不去扶老人。
毕竟,有些老人摔倒可能是因为身体不好,如果我们去扶的话,可能会受到伤害。
还有一些人可能会因为不愿意承担责任而选择不扶。
他们担心扶了老人之后,会被牵扯进一些麻烦的事情。
然而,尽管有这些原因,我们还是应该选择扶老人。
首先,扶老人是一种道德和人文的表现。
在我们的国家,尊老爱幼一直都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扶老人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文明和礼仪。
其次,扶老人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帮助他人。
当老人摔倒的时候,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再者,扶老人也是一种美德。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善良和同情心,让他们懂得尊重和关爱老人。
当然,我们在扶老人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我们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如果老人摔倒的地方比较危险,我们应该先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再去扶老人。
其次,我们要注意老人的感受。
有些老人可能会因为自尊心而拒绝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最后,我们要尽量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有些老人摔倒可能会受伤,我们在扶老人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让他们受到二次伤害。
总的来说,当老人摔倒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扶。
扶老人不仅是一种道德和人文的表现,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善良和同情心,让他们懂得尊重和关爱老人。
当然,在扶老人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一些事项,确保自己的安全,尊重老人的选择,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一个善良和有爱心的人,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正方资料
![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正方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6063a8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f.png)
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正方资料
1.人道主义精神: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老
人摔倒需要帮助,我们不应该置之不理。
2.社会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尽力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也是我们做好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
3.良心:如果我们见义勇为,帮助摔倒的老人,我们会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满
足,这是一种良心的体现。
4.道德准则:在道德准则上,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种基本的
人际关系准则,也是一种道德的标准。
5.社会形象:如果我们在公共场合见到老人摔倒不帮助,会给他人留下不负
责任、不道德的印象,这也会影响我们的社会形象。
6.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任
何人在道路上发现行人受伤或者遇到其他紧急情况,应当及时报警或者拨打急救电话,或者帮助受伤人员。
如果我们不去帮助摔倒的老人,可能会违反法律法规。
7.人际关系:如果我们在公共场合见到老人摔倒不帮助,可能会引起其他人
的不满和指责,这也会影响我们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
8.尊重老人:老人是社会的财富,我们应该尊重老人,并尽力帮助他们。
如
果我们不去帮助摔倒的老人,会让老人感到被忽视和不被尊重。
老人摔倒扶不扶(反方)
![老人摔倒扶不扶(反方)](https://img.taocdn.com/s3/m/6916201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8.png)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指出对方辩友辩论中存在的三个问题:第一,对方辩友认为“不扶”就是道德缺失,应该扶起“摔倒的传统的美德”。
我方认为,对方辩友偷换了概念,不扶并不意味不施救,不jn扶更不等同不关心爱护老人。
据报道,去年一月份,杭州街头一位八旬老人摔倒了,虽然没有一位去“扶起”老人,但人们纷纷伸出援手,有人递枕头,有人送被子,有人打120,请问对方辩友,难道你能说这些热心施救的人,是道德缺失了吗,是不尊重不关爱老人吗?第二,老人摔倒需要帮助,这个帮助应该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是因人而异的。
根据医学专家介绍,老人大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摔倒以后,他们如果是自己爬起来,本不会落下后遗症。
一旦被别人用强大的外力硬生生地拽起来,就很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轻则落下严重的疾病,重则就会丧命。
因此,针对老人这类特殊群体,从更好地保护老人的角度出发,先不扶,采取其他急救措施,等待专业救援是最佳的选择,这也是对老人负责任的做法。
对方辩友认为老人摔倒就应该搀扶,未免太就是论事、太不尊重医学、太感情用事了。
其结果,很可能好心犯大错,反而害人老人。
第三,对方辩友站在传承、弘扬传统美德的角度出发,认为不能因为一个彭宇案,不能因为有部分以德报冤素质不高的老人存在,就因噎废食。
对此,我们非常赞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是我们的优良品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去实践。
但是,一腔热血固然重要,方式方法更为关键,对方辩友太纠缠于细枝末节,未免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
要知道,重塑人们助人为乐的信心和善良感,需要全社会重视,需要依靠法律的武器,需要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去弘扬正气,驱除邪气。
仅靠一两个彭宇,前赴后继,盲目地扶,这样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究竟会有多大帮助?综上,我方认为,老人摔倒,我们不该扶。
老人摔倒了应不应该扶(辩论资料)
![老人摔倒了应不应该扶(辩论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597330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e.png)
老人摔倒了应不应该扶(辩论资料)摘要:老年人摔倒时,是否应该扶起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些人认为应该尽力去帮助老年人,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扶老人是有风险的。
通过比较这两者的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正文:老年人是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需要得到我们的关注和照顾。
当他们摔倒时,可以想象到我们对这种情况的反应——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去帮助他们,并将他们扶起。
然而,有些人认为扶老人是有风险的,而且反而可能对老年人造成更多的伤害。
首先,对于是否应该扶老人的争议,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重要的前提:老年人本身的身体状态和健康状况。
如果老人仍然身体健康,没有严重的疾病和功能障碍,那么扶起他们应该是一件好事。
因为,这样做既可以帮助他们避免进一步的伤害,同时也能够给他们带来安心和依靠感。
此外,在考虑是否应该扶老人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安全问题。
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或者人群中,扶老人带来的风险会更加明显。
例如,老人可能会因为摔倒而将扶他的人一同摔倒,这样不仅可能对老人造成伤害,还可能对其他人造成伤害。
因此,我们在扶老人时,一定要注意环境和自己的安全,以避免无谓的伤害。
最后,我们应该明确一点: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至关重要的责任。
我们应该尽力去帮助他们,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限制,尽可能地减少风险和可能的负面影响。
结论:在老年人摔倒时,我们应该先考虑老人本身的身体状况和情况的特殊性,以及自身的安全和专业知识的限制。
如果老人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尽力去提供帮助,尽量帮助他们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但如果老人身体有病情或身体功能衰退,我们应该考虑寻求医疗专业人员或者其他更为适当的帮助。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能够让老年人得到更好的关注和照顾。
对于老人摔倒扶与不扶的问题
![对于老人摔倒扶与不扶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250d13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d.png)
在当今这个发达旦和平的世界中,本应该是美好,但总有一些事并非像社会一样向着美好的发展的,就当代老人摔倒扶与不扶的问题,弄的人们人心慌慌。
如果是我面对这样的事也是很难抉择的,扶,可能会发生讹诈,不扶,乂觉得自己良心过不去。
这就出现了现在扶老人还得提前用手机录视频,问老人需不需要扶。
这是多么寒心呀!在现在也是对于扶的人来说的一种防止被讹做法,在06年以前这种本来就很小的事,帮一把就是了,也不会留下什么。
但是现在缺变得不一样了,做什么都得有证据,本就是一个平常的小事而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在什么时候就成了诈骗的渠道了。
美好而可泣的世界!我在前几天看到了一篇关于扶不扶的报道,一个高中女孩看见老人跌倒,然后去将老人扶起来,而老人家后不久就离世。
老人的家人将这一切都归结于是女孩撞到了老人才导致的,最后导致女孩家赔了一定的资产,并且给女孩心里也留下了很大的阴影。
女孩也表示以后遇到这种事情自己会视而不见,多么美好的年华,确让这么一件事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这是偏偏要把人类社会逼向一个冷漠的世界,这样下去的世界不值得,这是个二元化的世界,有恶必有善,有光明必有黑暗。
总有人心向善,没有恶何承托出善!还有一篇是这样描述的,司机看到马路上有一个摔倒的老人,并且司机在看到的第一时间让车上的人帮忙录视频,并向有人家户的地方喊了几声,没有人回应最后才上去扶的老人,老人起来的第一句话是“这是我白己摔倒的,我不会讹你的,非常感谢你”。
看到这里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是不是感觉很想哭笑,心里不是滋味。
在我们国家是一个普遍认可的既成事实的道德价值观,儿千年来我们一直沿袭着这样一种价值体系,并把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观念视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但是面临社会形态的商业化,类似这样被我们称之为优良美德的精神品质越来越被边缘化,在社会上,确实存在出于好心帮人却吃亏的现象,因而总会暴露出一些负面舆论,所以可能这类高贵的东西在某些人看来越来越不值钱。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辩论】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辩论】老人摔倒该不该扶](https://img.taocdn.com/s3/m/ac296e8a360cba1aa811dab2.png)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辩论】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这是传统的美德,应该赞扬。
那么现在,老人摔倒,你该不该扶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供大家参考!现在的人,总是担心一件件的事情,担心人品质的好与坏,这一切的担心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造成的。
记得我有一次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在一次某公司的面试中,许多人看到了有一个老年人摔倒在地上,却一个个都装着没有看见,只有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上前扶起了老人,结果最终就是那位年轻人被录取了,原来那位老人就是该公司的董事长,而那场面试在老人摔倒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就是因为那个年轻人扶起了那位老人,老人就对年轻人产生了信任,缩短了心灵的距离,所以年轻人才被录取的。
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和好朋友开始往来的那个第一次的过程。
在小学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十分的出众,有一次语文考试只得了60多分,那时我十分的沮丧,希望有一个人能安慰或鼓励我一下,但没有谁注意到小小的我,只有他注意到了我,放学的时候,他主动和我一起走,并且说了很多安慰我和鼓励我的话,我当时的心中就对他产生了信任,后来,我俩就成了班上人人都羡慕的铁哥们,后来,我问他那时候为什么要来安慰我,他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觉得我那时很需要别人的安慰。
虽然他是不经意的,但是就是因为他的不经意才让我们成了铁哥们。
记得在初一选班长的时候,我那时是刚来到重庆,班上的同学我一个也不认识,那时感到一丝丝的恐慌,觉的十分的孤独,就在那时,我们的现任班长,上前来主动和我打招呼和交谈,就在他和我打招呼的那个时候,我和他心灵之间仿佛架起了一座桥一样,而架起这座桥的根本原因就是信任。
我和他现在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我也在那时选班长的时候投了他一票。
我们每一个人之间,只有都存在着信任,就可以缩短人们心灵之间的距离,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美丽而又牢靠的心灵之桥。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辩论5篇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辩论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79d2e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5.png)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辩论5篇篇一:[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辩论]关于道德的作文400字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关于道德的作文400字老人摔倒该不该扶今天,我想跟大家谈一谈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
我看到过这样的案例:一个老人故意摔倒,旁边的年轻人去扶他。
可老人却说是年轻人把自己碰倒的,还让那个年轻人赔了钱。
对于这样的案例,大家一定会想,是这位老人的不对。
的确是不对,但不是每个老人都会这样,如果一个老人在马路上摔倒了,你会看到汽车把他撞死而见死不救吗?我想大多数老人都需要我们伸出一把手。
人人都会老,人人家里都会有老人。
如果一个个老人倒地,大家都视而不见,那这个社会太冷血无情了。
人活着也就没有了道义,失去了尊老传统。
不仅老人会寒心,也会寒了我们将来的心。
凡事都要考虑到自己。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件事。
凡事不要一棒子打死,不要让一只老鼠害了一锅粥,不要让那些消失了良心的躯体毁了我们的美德。
遇到别人有困难,特别是老人,我们必须第一时间出手相救。
如果我们救人前还要东想西想,存在着私人杂念,那是怎样的自私与狭隘?怎样的丑恶与卑微怎样的悲哀与惋惜?我们要相信好人终会有好报,这样的社会风气才会蔚然成荫。
我对“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当然要扶老人!篇二:[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辩论]别让爱走远别让爱走远当今社会,人们之间越来越冷漠,渐渐消失的人情味是对我们内心的拷问。
学生们为了成绩,整天置身于题海之中,对周围的一切都不闻不问;父母们为了生计而奔波着,与孩子沟通的时间更是少的可怜;上班族为了事业和月薪,多久都没有回家看望过父母。
家是圆心,不管半径有多远,都请常回家看看,别忘记回家的路。
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奔波着,彼此之间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自私,人情味也随之越变越淡。
随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而如今紧张的邻里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不可逾越的一道鸿沟。
过去邻里之间的热情与淳朴,现在已少得可怜,我们甚至可能连自家邻居的姓名都不知道。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辩论赛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辩论赛](https://img.taocdn.com/s3/m/54adbb1dbb68a98271fefa6c.png)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辩论赛正方:老人摔倒该扶一辩陈词尊敬的主持人、对方辩友、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正方一辩。
关于该不该扶这个问题,请允许我对扶字的意思做进一步阐述。
所谓扶是指扶助、扶持、帮扶、救死扶伤。
如果单纯的认为扶就是把人从地上拉起来,那样的理解就过于狭隘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有以及人之幼,中华民族浩浩5000年历史,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我方的观点是老人摔倒了陌生人绝对该扶。
为什么呢?首先,摔倒的是老人,他不是青年人,更不是少年小伙子。
自古至今以老为尊,在古代80岁以上的老者可以自由出入朝堂,在皇帝眼中有两种人必须毕恭毕敬,一是自己的父母,二是天下的老人。
古代对老人的尊崇可见一斑。
而现如今,老人摔倒了都不去扶,相对古代,这不是道德的沦丧又是什么?其次,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扶老助乐之德。
一个人,有才无德培养使用,有德有才提拔使用,有才无德绝不录用!一个人连最起码的道德修养都没有,又何以治国平天下?再次,父母和老师从小教导我们要尊老爱幼,现实中小孩子帮助老人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
小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成人?老人摔倒而不扶,一违父母之言,二违恩师之命。
黄天在上,厚土在下,朗朗乾坤,不尊不孝,子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最后,我们之所以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当前社会出现了信任危机。
信任危机的出现直接影响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在这样的一个节口上,我们该怎么做?任凭信任危机不断扩大而置若罔闻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每个人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使命。
在这样的民族大义面前,谁还敢继续麻木不仁冷眼旁观呢?李逵鲁智深等英雄好汉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啊!我的陈词完毕,谢谢主持人,谢谢对方辩友,谢谢评委,谢谢各位观众!攻辩小结听了对方辩友的辩论才知道什么叫唇枪舌剑,什么叫口若悬河,什么叫滔滔不绝,听了我方的辩友才知道什么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
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正方资料3篇
![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正方资料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d5691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3.png)
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正方资料3篇不久前的新闻一位热心青年扶起摔倒老人被讹诈,那么到底应该扶不扶摔倒的老人呢?今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正方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正方资料1.基本可以驳倒一切需要扶的原因。
从扶的角度出发只能进行人性的关怀论……但是辩论并不是谁正确就谁赢……想办法尽量避开医学上的直击吧。
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个问题,县人力社保局劳动人事仲裁院的吕晓俊和同事以及一位送小孩上学的大姐用行动给出了回答。
3月13日早上,他们上班途中看到一位大爷骑电动车摔倒,没有二话,立即扶起,进行简单的止血处理,又联系了老人的家属,送上救护车后,大家才放心赶去上班。
不论遇没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每个人在心里肯定都想过这个问题:遇到摔倒的老人到底扶不扶?您的答案又是什么呢?2.该出手时当出手一般人都知道老人是经不起摔的,说明了老人摔倒如果不及时施救,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因此,路遇老人摔倒,及时扶一扶,很有可能就能救人一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所以,路遇老人摔倒,理当该出手时就出手。
但现实中常常会发生意外,就是扶了摔倒的老人后,会受到误解,甚至会被对方认定是肇事者,从而引发不大不小的麻烦,让人产生后怕,以至于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
但如同乌云遮不住太阳一样,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做了好事遭受讹诈的事情固然有,但不是主流。
因此,在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上,首先的答案是应该扶,但也不要忘记保护自己,以避免意外发生。
有另外人在场时,或者有见证人时,一定要请他们留下联系方式,也可以采用手机录音、摄像等方式,保留相应的证据,以避免产生麻烦时,能够减少自己的麻烦,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要有准备。
在社会环境和道德价值观日趋复杂的今天,我们需要舍生取义的见义勇为,但也许更倡导利人利己的见义智为。
3.路遇摔倒老人,应该扶从接受教育开始,我们就被灌输助人为乐的理念,雷锋的形象更是人尽皆知深入人心。
老人摔倒怎么办 老人摔倒别先急着扶起来
![老人摔倒怎么办 老人摔倒别先急着扶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5ccfdcd6e87101f69f319559.png)
老人摔倒怎么办老人摔倒别先急着扶起来关于《老人摔倒怎么办老人摔倒别先急着扶起来》,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身边有人摔倒,那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把人先扶起来。
这种做法对年轻人是可以的,但是对于老年人却不合适。
老人摔倒别先急着扶起来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先看看对方有没有意识,如果晕过去了,可以掐人中、合谷、劳宫穴,等他清醒过来。
如果是老人摔倒了,不问三七二十一把他扶起来,可能还会坏事。
最需要做的就是问问他话,看他意识是否清醒,然后打120求救。
老人突然跌倒最好先不要扶。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应分析一下老人摔倒的常见原因:中风引起脑内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患者会发生昏迷、偏瘫等。
因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引起的眩晕,患者一般无意识障碍。
大脑一时性严重缺氧缺血,患者会发生短暂性意识丧失。
心绞痛急性发作。
不慎摔跤,导致了骨折及癫痫等。
由上述原因引起的突然摔倒,一般不可急于搀扶,否则很可能“帮倒忙”。
对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如果立即扶起,会加重出血症状,反而使病情急转直下。
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平卧更有利于改善脑供血不足,如此时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
如发生骨折和脱臼,不当的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椎骨折的病人若伤及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
脑血管破裂出血的患者,扶起反而会加重病情。
因此,遇到老人摔倒时,要先观察其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
如是心绞痛病人,可先让其服下急救药,再视情况送往医院。
遇到昏迷或有语言障碍的病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碰到呕吐病人,应将其头部转向一边,以防呕吐物反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搬动病人时,动作宜缓慢、平稳,最好让病人保持平卧。
看了这些,希望大家在老人摔倒的时候能给予正确的帮助。
但是本文的初衷,绝对不是给大家一个冷漠的借口。
看到老人摔倒,不要立即扶起来,但是也不要冷漠的转身走开。
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赛
![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赛](https://img.taocdn.com/s3/m/e48d1be481c758f5f61f6763.png)
一辩陈词尊敬的主持人、对方辩友、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正方一辩。
关于该不该扶这个问题,请允许我对扶字的意思做进一步阐述。
所谓扶是指扶助、扶持、帮扶、救死扶伤。
如果单纯的认为扶就是把人从地上拉起来,那样的理解就过于狭隘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民族浩浩5000年历史,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我方的观点是老人摔倒了陌生人绝对该扶。
为什么呢?首先,摔倒的是老人,他不是青年人,更不是少年小伙子。
自古至今以老为尊,在古代80岁以上的老者可以自由出入朝堂,在皇帝眼中有两种人必须毕恭毕敬,一是自己的父母,二是天下的老人。
古代对老人的尊崇可见一斑。
而现如今,老人摔倒了都不去扶,相对古代,这不是道德的沦丧又是什么?其次,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扶老助乐之德。
一个人,有才无德培养使用,有德有才提拔使用,有才无德绝不录用!一个人连最起码的道德修养都没有,又何以治国平天下?再次,父母和老师从小教导我们要尊老爱幼,现实中小孩子帮助老人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
小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成人?老人摔倒而不扶,一违父母之言,二违恩师之命。
黄天在上,厚土在下,朗朗乾坤,不尊不孝,子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最后,我们之所以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当前社会出现了信任危机。
信任危机的出现直接影响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在这样的一个节口上,我们该怎么做?任凭信任危机不断扩大而置若罔闻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每个人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使命。
在这样的民族大义面前,谁还敢继续麻木不仁冷眼旁观呢?李逵鲁智深等英雄好汉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啊!我的陈词完毕,谢谢主持人,谢谢对方辩友,谢谢评委,谢谢各位观众!攻辩小结听了对方辩友的辩论才知道什么叫唇枪舌剑,什么叫口若悬河,什么叫滔滔不绝,听了我方的辩友才知道什么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
对方辩友的观点新颖独特,见解独到,论证更是结构严密,无懈可击,但是,仔细推敲不难发现,对方辩友在论证过程中存在很多逻辑错误,由于时间原因,我只能挑出三处进行论述。
老人摔倒了应不应该扶(辩论资料)
![老人摔倒了应不应该扶(辩论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12a0c1b866fb84ae45c8d69.png)
老人摔倒了应不应该扶1.我们正在从“熟人社会”大步走向“陌生人社会”。
在陌生人社会中,失去了“人情与血脉”的联系,面对城市中来来往往的陌生人,除了法律的监控之外,我们需要以涵盖公民素质、公民精神等在内的契约理性来维持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履行社会责任。
信任的断裂,加剧了道德的沦落——“我不讹人”呼唤的是信任而不是道德,不敢伸手的道德恐惧正是一种社会信任危机的阵痛,对此进行泛泛的道德倡导于事无补,应该让公民精神尽快成长起来,修补起社会信任的纽带,才能实现根本上的道德救赎。
“安全宝典”第一步要通知其家人、亲友前来处理。
第二步要问清老人的姓名和子女职业。
第三步要让老人签署“自愿接受救助的声明”。
第四步要寻找救助老人的目击者证明,之后才能将老人送往医院2.扶是应该的,是人的善良本性。
不扶是怕惹麻烦的一种自我保护的自私行为(如同范跑跑)。
确定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然后因为担心可能会出现的损失,那么这个正确而又必须的事情我们就不去做了吗?危难之处显身手,关键时刻才能证明一个人是英雄还是狗熊。
人性的光辉正是在特定的时候才会显示出其伟大。
我扶,我自然就会有勇气去面对或承受哪怕是莫须有的诬陷。
不扶是道德沦丧,社会倒退,全社会鄙视与唾弃的行为。
扶才是全社会真正应当弘扬和加以保护的正当光明行为。
那些患得患失自私自利畏首畏尾不敢扶的人是真正的小人。
真的是自己撞倒老人而反说是自己扶起老人的东西,与那些得到帮助却反而诬陷好人的东西,统统是该下地狱的魔鬼。
3.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传统是一定要传承的。
所谓身正不拍影子歪。
做人要坦坦荡荡。
徘徊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对以法律惩罚第三者的思辨反方说:“用道德来绑架别人,以道德的名义来攻击别人,本身就是不道德。
”正方说:“对不道德的人去讲道德,那是道德的扭曲,坚持正义就得对敌人如秋风扫落叶残酷无情。
”反方说:“按照法律法规无禁止的行为即为许可的行为,我不扶老人是我的自由和权利。
”正方说:“法律法规是建立在道德标准上的条文,法律法规没明文规定的并不是我们不该去做的,只能说缺德人恬不知耻假法律之名钻了法律的空子。
关于来人摔倒扶不扶的短评的段旨句
![关于来人摔倒扶不扶的短评的段旨句](https://img.taocdn.com/s3/m/cecd21e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2.png)
关于来人摔倒扶不扶的短评的段旨句
1.至于你们扶不扶,反正我是不扶。
2.这个讨论是和最近社会上老人摔倒以后究竟扶不扶的事件相关的。
3.在小品“扶不扶”演出后,引起社会广泛的思考,路遇老人晕倒,到底该不该扶?
4.最近网上都在流行一个话题——老人摔倒,扶不扶?
5.陈老师的一声吼,把我从“扶不扶”这个问题的想象中拉回了现实。
6.我仍然记得在春晚中的小品《扶不扶》,讲的是年轻人遇到了一位摔倒的老太太,到底是扶还是不扶?1
7.——题记现今世界,遇到老人跌倒扶不扶这个问题在中国早已成为热点话题,那随着我们的镜头来看看在大街上发生的真人真事。
7.相信大家都看过小品《扶不扶》吧,在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体育场上,我就亲眼目睹这样一件事。
9.——题记现今世界,遇到老人跌倒扶不扶这个问题在中国早已成为热点话题,那随着我们的镜头来看看在大街上发生的真人真事。
关于扶不扶老人的社会话题作文600字左右
![关于扶不扶老人的社会话题作文6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3102620e482fb4daa58d4b83.png)
关于扶不扶老人的社会话题作文600字左右关于扶不扶老人的社会话题作文600字左右扶不扶老人篇一: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李辉两年前的一天,许先生驾着自己的蓝色轿车正常行驶在马路上。
就在前方交通信号灯转为绿灯的瞬间,许先生发现,离自己七八米的地方,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奶奶横跨栏杆。
就在发现的这一瞬间,许先生赶忙刹住了汽车,并向左方靠边,对整个交通没有任何影响。
而此时,老奶奶却跌倒在地,好心的许先生下意识地过去搀扶。
就在老奶奶清醒过来之时,许先生满以为老奶奶会感谢他,不料老奶奶却认定是许先生将她撞倒的。
许先生大声喊冤,事情也越闹越大。
最后,河南的法官经过一审和二审,做出判决,许先生要承担本次事件责任的40%,赔偿十万八千多元。
这件事立刻引起了广大媒体的关注,网友们纷纷议论不休,同时也抛出了一个问题:见到老人家跌倒在地,是过去搀扶,还是袖手旁观呢?自从这次事件之后,对人们都有很大的影响。
有老人家反应,以前自己不小心跌倒在地,都有年轻人帮忙,现在不同了,时有时没有,大都年轻人都匆匆从自己身边擦过。
可见此事的影响力。
针对这起事件,众多专家都认为,其实汽车并没有撞上老奶奶,在七八米的地方做出刹车反应,据许先生和旁观者回忆,车应该是停在离老奶奶2。
6米的地方。
但由于现场没有监控录像,一切都无从可知。
针对这起事件的起因,老奶奶就违规了交通法则:不走斑马线,横跨栏杆试图达到对岸。
而许先生不仅及时做出了反应,还靠边刹住了车,这几下应急措施,应该说都做得很好。
哪怕许先生看到前方的老奶奶摔倒,也没有吓得开车跑走,而是友好地下车搀扶。
如果以后再碰到这类事情呢?我认为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是非常得当的。
当老人跌倒在地上时,去拉一把,是应该的,前提是保护好自己。
如果遇到严重的,如遇骨折、流血过多这些现象,应当不要自己采取措施,而是及时拨打求救电话,这样做不仅保护到了老人家,自己也很高兴。
对此,我给出自己的观点:遇到老人家摔倒在地,应该去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老人跌倒扶和不扶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崇尚道德修养的一个国家,而我们也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
然而,2013年,我们则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老人跌倒到底该不该扶。
本文探讨了老人倒地该不该扶,首先罗列出一些老人跌倒的事例,以及扶后所带来的一些后果。
然后针对这些事例进行重点分析。
最后则根据分析结果得出我们自己的结论,以后遇到老人跌倒我们还会不会扶关键词:老人跌倒新闻媒体司法制度政府工作重心道德缺失医保制度1南京彭宇案2006年11月20日,一位老太在南京水西门广场一个公交站台等公交车,人来人往中被撞倒摔成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
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并告到法院索赔13万余元。
彭宇则称自己下车时看到老太跌倒赶忙去扶她。
2007年9月4日,法院一审认为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公平原则判彭宇给付受害人适当补偿共45876.6元。
随后,双方当事人在二审期间达成和解协议,最后以和解撤诉结案。
2天津许云鹤案2011年8月16日,天津车主许云鹤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王老太,却被王老太指认为撞伤自己。
后被天津红桥区人民法院判赔108606元,法院判决理由是“车主许云鹤发现王老太时只有四五米,在此短距离内作为行人的王老太突然发现车辆向其驶来,必然会发生惊慌错乱,其倒地定然会受到驶来车辆的影响”。
8月22日二审开庭,法院门口聚集了很多要求旁听的群众,他们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许云鹤。
当王老太走出法庭时,一家人打算打车回家,但被的士拒载,司机声称怕被碰瓷。
3武汉老人跌倒事件2011年9月2日,武汉88岁的老人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口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起。
1小时后,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李大爷的亲人对此感到难以理解:“难道现在老人倒地后,就真的没人敢扶了吗?难道助人为乐的美德就这样丢失了吗?”对于李大爷子女的悲情泣问....有人扶跌倒老人讹诈,有的老人跌倒因没人扶而致死,那么老人跌倒了到底扶不扶呢。
为此我们专门做了一份关于老人跌倒扶不扶的调查问卷共四个选项<1>会扶<2>不会扶,看一眼就走<3>围观并保护现场同时拨打110或120<4>看情况。
结果是第一种情况仅占13.5%,第二种情况占30.3%,第三种情况占大多数约为40.7%,而第四种情况为15.5%.从上面的调查问卷选择不扶和围观的人竟占到71%,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
可见大多数人心里扶不扶跌倒老人已经成为一个难题。
所以我们小组从网上查阅相关专家的观点和阅读大量资料并进行激烈的讨论之后得出以下几点。
1扶不扶老人之所以成为一道难题,多少离不开几年来一些新闻报道和司法裁判的负效应。
小品《扶不扶》将一直被大众热议的“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社会话题搬上春晚舞台。
由于2013年就在春晚表演的沈腾、马丽、杜晓宇再度组合。
2013年春晚沈腾,马丽,杜晓宇三人分别是男下属、女上司和女上司的前夫,这回三人展开了新的人物关系:沈腾将在小品中再次饰演“郝建”一角,面对老太太摔倒了扶不扶的问题。
扶不扶被搬上了春晚的舞台,这是有媒体的推波助澜分不开的。
媒体的影响力很大。
所以我认为媒体相比法院裁决,显得更重要。
似乎做好事没好报,还很容易搭上一场官司。
其实,和无良者相比,每天媒体未曝光的好人好事、凡心善举要多得多、普遍得多,拿最近几起老人倒地事件来说,热心施救者不少,但在之前,媒体的宣传力度明显不够,在老人跌倒事件之后,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表彰见义勇为的好心人。
这恰恰说明了我们社会善良正义之心并不淡漠。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如今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处理此类事件的机制正趋于完善,以法律明断是非、鼓励向善的态度,无疑也给了好心人们更多的实际保护。
(2)政府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不完善。
在谈到破解这个困局时,有专家建议通过立法加大对讹人者的惩罚力度。
这是一个办法,制度方面也需要有一些相应的保障,以鼓励和保护每一个个体的自发善行。
如果更多人能够以心交心,互帮互助,而不是因为一些被放大的个例就预设立场,戴着有色眼镜去打量周围的一切,“扶不扶老人”的答案自然就很清楚了。
当然奖惩机制只是辅助工具,对施救者和被施救者都有一定的鼓励和威慑力。
一举两得,总体利大于弊。
在发达国家,如新加坡--------惩罚机制规定,被援助者如若事后反咬一口,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至3倍的处罚。
影响恶劣,行为严重者,则以污蔑罪论处。
好人好事永远是我们这个社会追求的主流。
社会需要真正的行动者,需要播种更多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每个普通人都行动起来,道德的种子才会开花结果,整个社会风气才会更好。
3政府的工作重心至改革开放以来,近年来政府的投资方向,为发展经济而改善的发展机制,一些招商引资的鼓励措施一直是围绕经济建设和市场发展,对道德建设和文敏建设力度不够,当然中国政府在改善中国人民生活水品上还是卓有成效的。
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可以说中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由于建设速度的过快,发展失去平衡,失去个区域之间的协调性,以及一些细节上的因素。
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又觉得这些现象有些必然性,“存在即合理”。
就像欧洲社会进入工业化时所发生的一些环境问题一样,工业化水平提高了但是却牺牲了环境。
故这些问题是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或许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过程中总要牺牲某一方面的某些东西去换取更大的回报,所以就会导致不平衡社会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然而当社会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就能想办法解决。
就像进入工业化以后解决环境问题一样,需要一步一步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当国家,社会和个人像关注环境问题去关注服不服老人这个问题并都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社会上实用主义盛行导致许多人的道德缺失。
“彭宇案”、“许云鹤案”这些引发的社会受关注事件仍在人们心中留有余悸的时候,秋风瑟瑟的十月又一起新的“道德”事件引发了社会各届全民讨论,也让这个秋天更添了寒意——广东佛山2岁女童连续两次被车碾压,18位路人无一人上前施救,最终那位救女童阿姨是一位处在社会底层的拾荒者。
是什么样的标准让“彭宇案”和“许云鹤案”中的两位老太狠下心来愿望他们的恩人?或许他们在想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我只能冤枉你了,也或许他们在想这也许能给我带来一笔以外的收入。
是什么样的道德标准,让18位路人漠然离去?或许这些人要去谈所谓的大买卖,或许他们要跟你卖弄一下幽默说:大哥,我房贷还没换呢,哪有时间去扶跌倒老人,也或许会满口仁义道德的说去挣养家糊口的钱。
是什么样的道德标准,让捡垃圾的阿姨热心施救?或许最底层的人心底才最淳朴,或许我们认为最需要救助的人心里才是最丰满的敢于做对的事的勇者。
是什么样的道德标准横在了当今社会?这个问题拷问着我们每一个人,案例中的“反咬一口”问题对社会的最大危害是严重伤害了道德风尚,它会导致人们不敢做好事、不愿做好事,最终会导致社会普遍人情冷漠、良知麻木。
一个社会如果这样,那是非常可怕的。
这种问题已经产生了恶劣的社会效应。
我们应该对这种极端不道德的行为理直气壮地予以谴责,而不能忍让、退缩,更不能因为社会中个别人“反咬一口”会引起“麻烦”而违背自己的良心,放弃自己做人的起码准则。
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能过于关心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的利益,久而久之就想损害他人的利益来维护自己利益,并进一步导致了自己道德的缺失更甚者是人格的缺陷。
5全民医保的不全面和不深入“呼唤人心很重要,制度建设更重要,对帮助别人做出奖励,对陷害别人做出惩罚,这些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要从制度上保证摔倒的人不去陷害人,这个需要解决他们的生存保障,如果摔倒了可以看病不花钱,或者可以完全承受得起,他们就没有必要去陷害。
能够自立才会有自尊”————潘乐夫《新京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仍任重道远。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现在没有哪个国家敢宣布自己的医疗保险制度是楷模。
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还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双重转轨之中,正如我国政府指出的:“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医疗保险体系自身的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
我国传统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了许多普通民众看病难看病贵,故一些老人摔倒特别是摔伤以后担心因为看病。
中国的发展成果世界有目共睹的,有些制度是不健全,需要给政府一些时间,这是急不来的,当下要彻底解决医保制度是不能在短期内快速实现的。
现在在民间成立了一些基金会,为这些好新人提供资金和法律的援助,这还是比较现实的,可行的。
只有当全民医保全面实行并被个地方深入贯彻之后那么每个人扶人之后就不会有后顾之忧,那么老人跌倒之后要扶之人何止一位,此时全社会必定人人是雷锋。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老人扶不扶的一些分析。
然而当我们自己看到老人摔倒了,到底扶不扶呢?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绝对没有理由眼睁睁的看着老人摔倒而袖手旁观。
的确,媒体上越来越多的关于助人而反遭人污蔑的例子,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为这而惧怕。
要相信社会上没有那么多利欲熏心的老人。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当我们遇到老人摔倒了,我们应该理智冷静的的去应付,首先打急救电话,然后让周围的人作证,保证自己的安全。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人跌倒了把他扶起来,这是传统儒家思想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
这是道德,是义务,是责任。
虽然现在社会上有极个别的案例有负面的影响,但是如果社会真要因此而变得那么麻木的话,这样的社会我们应该怎样生存,我们人人都会老,等到我们老的那天,希望我摔倒了会有人来把我扶起来。
作为国家和政府要从道德和法律层面提出一些规范和要求,以消除公众在行善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
一方面,帮助者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能善恶颠倒;另一方面,其他人对别人的行善行为,要予以全力支持和配合,在遇到不道德行为时,能够毅然地站出来,帮助行善者摆脱因行善而导致的困境。
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才能使每个要扶跌倒老人的好心人扶无所惧,扶有所获,使每个跌到需要帮助的老人跌有所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