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与地理

合集下载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个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有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后人)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善环境.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14.“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王冕《梅雨》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15.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16.“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代马致远描述了行进在干燥荒凉的古丝绸之路上的旅行者,骑着疲惫不堪的马儿在艰难跋涉,这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1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元春.雪》:描绘了我国北方冬天的自然景色:到处一片冰天雪地,白雪皑皑,覆盖大地,河流封冻,失去往日奔腾不息、汹涌澎湃的气势.18.“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描写春天到了,鸭子在水中游,所以先知道,也说明了动物的生活习性.20.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代白居易《忆江南》;等.二、古诗词与地形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有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也有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这在我国古诗词中也有描述.如: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两岸青山相对出”;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的山.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也揭示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三、古诗词与水文描写水文方面的诗句也很多.如:1.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对庐山瀑布的描绘;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3.“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而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6.“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7.“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四.古诗词与人类活动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2.“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3.“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4.“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通过对古诗中所描写的环境今昔对比,反映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奇迹.5.“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蜀道难》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但现代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川的交通变得非常便利.6.“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是毛泽东在游览长江时提出的伟大构想,随着葛洲坝水库和三峡工程的相继建成,将要变成现实,特别是三峡水电站将是世界上的水电站,怎能不让世界惊叹呢.7.“天上无鸟飞,地上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我国西部昔日荒芜的戈壁滩,而今随着大油田、大气田的陆续开发,一条条公路通向沙漠戈壁深处,使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8.“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王之涣《出塞作》这是一组塞外狩猎的镜头,将士狩猎烧起漫天野火,惊起草中的动物,而后骑马射猎,说明对野生动物的大肆捕杀和为狩猎焚烧动物生息的草场资源,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五.古诗词与月相1.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娥眉月.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点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点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点
哇塞,你知道吗?古诗词里可藏着好多地理知识点呢!就像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白帝城和江陵之间的距离可
不近呢,他咋就能一日就到了呢?例子就是咱现在出门,要是相隔千里,一天能到吗?肯定很难呀!
再看看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黄河那是
奔腾不息啊,那气势,就跟咱勇往直前的劲头似的。

那孤城在万仞山中,这地理环境得多特别呀!就好比在一片大森林里有一座孤零零的
小木屋。

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广袤的沙漠,直直上升的孤烟,还有那缓缓落下的落日在长河之上,多有画面感啊!这不就是一幅绝
美的地理画卷嘛,就好像我们亲眼看到了那片大漠一样。

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就是在说山的形态
和从不同角度看的变化嘛,这和我们去爬山看到的景象不是一样的吗?从这边看是一个样,走到另一边看又完全不同了。

古诗词里的这些地理知识啊,真的是太有意思了!它们就像是一把
钥匙,能打开我们了解古代地理环境的大门。

难道不是吗?它们让我
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看到了那些壮丽的山河、辽阔的大漠。

这多神
奇呀!我们读着这些诗词,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情怀,还能学到好多
地理知识呢。

所以呀,古诗词可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还是地理知识的宝库呢!我们一定要好好去挖掘,去感受其中的魅力呀!。

大美古诗词中与地理知识

大美古诗词中与地理知识

大美古诗词中与地理知识古诗描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地理现象:描述了黄河的源头和流向。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多个省份,最终汇入渤海。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河流的起源和流向。

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其源头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冰雪融水形成河流,经过长途奔流,最终汇入海洋。

古诗描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地理现象:描述了从山顶俯瞰周围山脉的景象。

详细说明:这首诗体现了地势的相对高度。

站在山顶,由于周围的山峰都比自己低,所以能够一览众山小。

古诗描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地理现象:描述了锋面雨带的移动。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天气系统的移动。

当锋面雨带从东向西移动时,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象。

古诗描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地理现象: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详细说明:这首诗表达了即使距离遥远,但只要有知己,就像在身边一样。

这体现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尽管距离遥远,但在地球表面,人们仍然可以相互沟通和交流。

古诗描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地理现象:描述了长江的流速和水流的方向。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长江的流速之快,使得船只可以在一天之内从江陵返回白帝城。

古诗描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蜀道难》地理现象:描述了四川地区的地形和地势。

详细说明:这首诗体现了四川地区地势的险峻和复杂,使得道路难以通行,反映了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古诗描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地理现象:描述了山脉、河流和船只的景观。

详细说明:这首诗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描述了山脉的景观,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描述了河流和船只的景观,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古诗描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地理现象:描述了观察点的不同对景观的影响。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和联系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和联系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以下是一些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诗中“平羌”即青农江,在峨眉山东北;“清溪”即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此诗词描绘的是我国泰山自然旅游风景区。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中的“阳关”指今甘肃敦煌西南。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此句诗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的“秦岭”和“蓝关”都位于中国的陕西省。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此句诗中的“黄河”是中国的主要河流之一,“太行”指太行山,位于中国中部。

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此句诗中的“沧海”泛指大海,“巫山”指重庆市巫山县的巫峡。

8.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宋岳飞《满江红》此句诗中的“贺兰山”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9.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食荔枝二首》其二此句诗中的“岭南”指中国南方的岭山脉地区。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此句诗中的“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境内。

1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明徐霞客此句诗中的“五岳”指中国的五大名山: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和嵩山,“黄山”在中国安徽省黄山市。

有关地理的古诗词

有关地理的古诗词

有关地理的古诗词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句诗描绘了北国边塞的壮丽雪景,春风一夜之间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实际上是用梨花比喻雪花,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地理环境的特色。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这句诗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描绘了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的雄伟景象,而“奔流到海不复回”则表现了黄河东流入海的地理特征。

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的“秦岭”是中国的重要山脉之一,云横秦岭描绘了山势高耸、云雾缭绕的景象,体现了秦岭地区的地理特色。

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食荔枝二首·其二》这句诗通过描绘岭南地区荔枝的丰饶,间接反映了该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特点,即温暖湿润,适宜荔枝生长。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这句诗通过描述作者身处庐山之中,无法看清庐山的整体面貌,寓意着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理解。

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描绘了黄河入海的壮丽场面,同时体现了地理的广阔与深远。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塞外大漠的辽阔和长河落日的壮美,体现了地理环境的苍茫与辽阔。

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元·张养浩《潼关怀古》这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潼关地区山势的险要和波涛的汹涌,展现了地理环境的独特魅力。

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北朝·佚名《敕勒歌》这句诗描绘了北方草原的辽阔和牧草的丰茂,反映了草原地理环境的特色。

1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中国地理遇见古诗词

中国地理遇见古诗词

中国地理遇见古诗词
中国地理遇见古诗词,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中国地理则是大自然赋予的鬼斧神工。

当这两者相遇,不仅会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也会让我们体会到古人的诗意情感。

以下是一些与中国地理相关的古诗词:
1.《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望庐山瀑布》 - 杨万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登岳阳楼》 - 杜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登高》 - 杜荀鹤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些古诗词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中国地理景观的写实和抒怀,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深情和对祖国的热爱。

中国地理遇见古诗词,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也让我们体会到古人的情感和智慧。

这种相遇,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交流,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让我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沉浸在古人的诗意世界中,享受这份美好的礼物。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诗词与地理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诗词与地理教学
二、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
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诗词引入地理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诗词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提高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
2.增强记忆效果
诗词简练生动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记忆和巩固。通过吟诵诗词,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增强记忆效果。
3.拓展知识视野
诗词涉及到的题材广泛,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诗词的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利用诗词导入新课
利用诗词导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导学生思考天气和气候的特点,进而引出新课内容。
总之,诗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诗词的选择和应用,使其更好地为地理教学服务。
一、诗词与地理教学的关系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而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天文、气象、地质、土壤、水文等多个领域。诗词与地理教学看似毫无关联,但实际上,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诗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因此,将诗词与地理教学相结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利用诗词解释地理现象
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可以利用诗词来解释一些地理现象。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说明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则说明了气候的垂直变化。通过这些诗句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
3.利用诗词进行课堂小结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1.“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变化特征.2.“⼈间四⽉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温随地势的上升⽽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温下降6℃)这⼀特点,才造成了⼭上、⼭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出西边⾬,道是⽆睛却有睛”是对流⾬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的特点是:降⽔强度⼤,范围⼩,历时短等.4.“⼆⽉江南花满枝,他乡寒⾷远堪悲.”:是说我国南⽅和北⽅⽓候差异⼤,⼆⽉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其它地⽅却⼗分寒冷.5.“好⾬知时节,当春乃发⽣.”: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温回升快,降⽔少的情况.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夜⾬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的天⽓.7.“惟恐琼楼⽟宇,⾼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温越低.8.“五⽉天⼭雪,开花只有寒.”:⼀是说明地势越⾼⽓温越低的道理,⼆是说明天⼭海拔⾼.9. “东边⽇出西边⾬,道是⽆晴却有晴.”:说明在同⼀时刻,不同的地⽅天⽓是不相同的.10. “乍暖还轻冷,风⾬晚来⽅定.”:说明我国春季⽓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 王之涣《出塞曲》是说⽟门关位于我国的⾮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陆性⽓候,受夏季风的影响⼩,⼲旱少⾬.12.“新栽杨柳三千⾥,引得春风度⽟关” : (后⼈)本诗说的是晚清陕⽢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今已百年过后,树⽊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关.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13. “早穿⽪袄午穿纱,围着⽕炉吃西⽠” : 是我国新疆⼀带温带⼤陆性⽓候早晚温差⼤的真实写照.14.“三⽉东风吹雪消,湖南⼭⾊翠如浇” : 王冕《梅⾬》反映了我国南⽅⽓候因受来⾃太平洋暖湿⽓流影响春暖雪融,⼭⾊翠绿如洗的美景.15.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落灯花.”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天⽓.16.“枯滕⽼树昏鸦,⼩桥流⽔⼈家,古道西风瘦马” : 元代马致远描述了⾏进在⼲燥荒凉的古丝绸之路上的旅⾏者,骑着疲惫不堪的马⼉在艰难跋涉,这枯滕⽼树和⼩桥流⽔分别是对西部⼲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写照.17. “北国风光,千⾥冰封,万⾥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河上下顿失滔滔”⽑泽东《沁元春.雪》: 描绘了我国北⽅冬天的⾃然景⾊:到处⼀⽚冰天雪地,⽩雪皑皑,覆盖⼤地,河流封冻,失去往⽇奔腾不息、汹涌澎湃的⽓势.18.“六出飞花⼊户时,坐看青⽵变琼枝”六出:雪花呈六⾓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枝因雪覆盖⾯似⽩⽟⼀般.19“⽵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暖鸭先知”.:(苏轼)描写春天到了,鸭⼦在⽔中游,所以先知道,也说明了动物的⽣活习性.20.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居易);“不知细叶谁裁出,⼆⽉春风似剪⼑”(唐贺知章《咏柳》);“阳春布德泽,万物⽣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好⾬知时节 ,当春乃发⽣.随风潜⼊夜,润物细⽆声”.(杜甫《春夜喜⾬》);“渭城朝⾬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唐]王维《送元⼆使安西》);“⽇出江花红胜⽕,春来江⽔绿如蓝”(唐代⽩居易《忆江南》;等.⼆、古诗词与地形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有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作⽤,也有地壳运动等内⼒作⽤.这在我国古诗词中也有描述.如:1.“两岸青⼭相对出,孤帆⼀⽚⽇边来”可理解为流⽔侵蚀地貌,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深切河⾕,使得“两岸青⼭相对出”;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千岁,不与秦塞通⼈烟”说明蜀道崎岖,⾃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的雄奇秀丽.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说明泰⼭是齐鲁⼤地上的⼭.5.“君不见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分⾼. “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也揭⽰了我国西⾼东低的地势特点.三、古诗词与⽔⽂描写⽔⽂⽅⾯的诗句也不少.如:1.李⽩的“⽇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庐⼭瀑布之壮美,对庐⼭瀑布的描绘;2.“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已过万重⼭”展⽰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流湍急、⼀泻千⾥、⽓势磅礴的壮观景象;3.“海潮随⽉⽣,江⽔应春⽣”、“⼋⽉⼗⼋潮,壮观天下⽆”既展⽰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来的磅礴⽓势,⽽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及潮汐形成的天⽂因素(⽉球的引⼒).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东流⾄此回.”:是说长江的天门⼭⼀段⽔流湍急.5.“湘江北去,橘⼦洲头.”: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北流的.6.“浙江⼋⽉何如此?涛似连⼭喷雪来.”:浙江即钱塘江,⼋⽉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7.“清溪清我⼼,⽔⾊异诸⽔,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分清澈,含沙量极⼩.四.古诗词与⼈类活动1.“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2.“城中⼗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稠密,农村⼈⼝稀少的城乡差别.3.“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及旧时汉⼈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4.“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通过对古诗中所描写的环境今昔对⽐,反映⼈类在改造⾃然中创造的奇迹.5.“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千岁,不与秦塞通⼈烟 ” 李⽩《蜀道难》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但现代通过四通⼋达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川的交通变得⾮常便利.6.“⾼峡出平湖,神⼥应⽆恙,当惊世界殊” 这是⽑泽东在游览长江时提出的伟⼤构想,随着葛洲坝⽔库和三峡⼯程的相继建成,将要变成现实,特别是三峡⽔电站将是世界上的⽔电站,怎能不让世界惊叹呢.7.“天上⽆鸟飞,地上⽆⽔草,四处⽆⼈烟,风吹⽯头跑” 我国西部昔⽇荒芜的⼽壁滩,⽽今随着⼤油⽥、⼤⽓⽥的陆续开发,⼀条条公路通向沙漠⼽壁深处,使⼈迹罕⾄的⼽壁滩——塔⾥⽊盆地,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8.“居延城外猎天骄,⽩草连天野⽕烧, 暮云空碧时驱马,秋⽇平原好射雕.” 王之涣《出塞作》这是⼀组塞外狩猎的镜头,将⼠狩猎烧起漫天野⽕,惊起草中的动物,⽽后骑马射猎,说明对野⽣动物的⼤肆捕杀和为狩猎焚烧动物⽣息的草场资源,破坏了草原⽣态系统.五.古诗词与⽉相1.中:“⼀道残阳铺⽔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初三夜,露似真珠⽉似⼸.”:农历的初三时,⽉亮的形状是⼸形的,属于娥眉⽉. 2.“⽉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哇塞,你知道吗?古诗词里可藏着好多神奇的地理知识呢!就像李
白那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城在重庆奉节,江
陵就是现在的湖北荆州,这可不就反映了长江的水流湍急嘛!还有“人
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随着海
拔升高,气温会降低,山下的花都谢了,山上寺庙里的桃花才开呢。

你想想看,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那黄河
奔腾的气势和周围高耸的山脉,不就展现出了西北地区的壮丽景象嘛!再比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八月份就下雪,这要是
在南方简直不敢想象,这不就是北方和南方气候的巨大差异嘛!
古诗词就像是一个时光机器,带我们穿梭到古代的各个地方。

比如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广袤的沙漠之中,感受到那份辽阔与孤寂。

又好比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
蒙雨亦奇”,把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不同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咱们的老祖宗可真是厉害呀,用这么美的诗句就把地理知识传递给
了我们。

这就好像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一把打开地理知识大门的钥匙,
让我们能通过这些优美的诗句去探索、去发现。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真的是太丰富、太有趣啦!它们让我们在
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学到好多地理知识,这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呀!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去挖掘这些古诗词背后的地理奥秘,这样我们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世界啦!。

诗词中的地理现象

诗词中的地理现象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

从文学角度来看,它们字字珠玑、句句传情,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词中,描述了地理现象、揭示了地理规律,现将有关诗词摘录如下:一、诗词与天气1、唐·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2、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来》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3、唐·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史短的特点;4、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来形容山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大地春归,而山上的大林寺才桃花盛开,可见山下的气温比山上高,形象的反映了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规律;5、唐·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西夜雨时”反映了四川北部的大巴山区,因水汽含量大,秋季日温差大,晚上气温下降,水汽凝结而形成降雨。

二、诗词与月亮1、唐·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2、唐·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影射了娥眉月;3、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变化规律。

三、诗词与地貌1、唐·李白《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理解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2、北朝民歌中的“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河套平原坦荡辽阔的地形和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温带草原景观;3、唐·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了我国长江三峡江水湍急、一泻千里的气势;4、宋·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了我国丘陵地区山环水绕,道路复杂的情况。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与地理相关的古诗词一、与地理感性知识相关的古诗词概括及解说(一)古诗词中的地名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诗中“平羌”即青农江,在峨眉山东北;“清溪”即清溪驿,在峨眉山邻近;“渝州”指重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它描述的是我国泰山自然旅行风景区。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诗中的“阳关”指今甘肃敦煌西南。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

此句诗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二)古诗词中的地理演变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绘了春季的到来。

春季到来,气温上升,万物复苏,春莺和燕子等动物开始出来活动。

这些迹象告诉我们季节已经演变到春季。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西江月》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绘了天气的变化:方才天空仍是月明星稀,天外还有七八个星,但到了山前却下起了雨。

(三)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1、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此曲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曲中的“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润湿地区景观的对照写照。

2、岱宗夫怎样?齐鲁青未了——唐·杜甫《望岳》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唐·杜甫《望岳》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它揭露了泰山地势高。

4、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唐·王维《使至塞上》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它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内荒漠漫漫的风景。

与地理有关的诗词

与地理有关的诗词

与地理有关的诗词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表现的是一种由气团和锋面造成的天气变化,展现的是快行冷锋来势之猛,势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栗,过境之前,先出现大风。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说明冷风云层加厚,让人有“墨云压顶城欲摧”之感。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写的是大雨天气,锋面过境。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此诗表现的是地方性阵雨天气:夏日的晴空,突然乌云翻腾,大雨倾盆,一会儿又风吹云散,雨过天晴。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此两诗表现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我国江南梅子黄熟时节(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有时多半月不见太阳的梅雨天气。

7、“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柳宗元《梅雨》)此诗点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入梅日期,大约在6月上旬开始。

8、“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

”(苏轼《船棹风》)此诗点明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出梅日期。

“三时”指夏至后半月,“舶棹风”指东南季风,意指七月上旬后半期东南季风盛行时,梅雨期结束。

9、“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

10、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惨莫惩?(《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此诗最早记载了我国的地震状况。

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泽东《送瘟神》)此诗涉及到地球自转现象,赤道自转线速度,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km。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此诗涉及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古诗与中国地理

古诗与中国地理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宋 李清照《声声慢》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天气与人的心情有关。酷热使人心情烦躁;潮湿的雨天使人心情忧郁和情绪低落;平均气温在21℃~23℃,略有风的天气为最理想的天气,使人的体力和情绪都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古人多用风雨描写场景,或是抒发某种心情。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唐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 苏轼《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明 杨慎《临江仙》
——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除夕、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除夕的鞭炮、十五的花灯、清明的扫墓、端午的粽子和龙舟竞赛、中秋的赏月、重阳的登高,充满着辞旧迎新的喜庆、举家团圆的幸福,流露着对逝者的怀念、对他乡亲人的思念。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清 钱咏《明日歌》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通过水流流向的变化,能够反映出地势的变化。以上各诗句中的“东”皆有“向东”之意,江河向东流,说明东边地势低,西边地势高,从而得出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
二、与山脉有关的诗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宋 岳飞《满江红》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宋 苏轼《食荔枝二首》其二
——唐 杜甫《水槛遣心》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宋 志南《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南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四、与节日有关的诗句

古诗词中的地理

古诗词中的地理

古诗词中的地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古诗词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

从古诗词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古代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对于地理环境的认知和利用。

古诗词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景观和地理风貌。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描绘了滔滔黄河奔腾而下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述了赤壁矶头的景色,展现出长江流域的秀美风光。

这些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地理信息。

古诗词中还蕴含了丰富的气候和季节信息。

例如,杜牧的《清明》中,“清明时节雨纷纷”,描绘了春季江南地区多雨的气候特点。

又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表现了北方草原地区的四季更替和生命循环。

这些诗词不仅表现了古代诗人的细腻情感,同时也记录了当时地理环境的特点。

古诗词中还反映了古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现了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和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

又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反映了当时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这些诗词表现了古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空间。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

这些诗词描绘了自然景观和地理风貌,记录了古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反映了古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研究这些古诗词中的地理信息,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地理环境的面貌和人们对于地理环境的认知和利用。

这些诗词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宝贵资料。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优美,富有意境,蕴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

近年来,随着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与地理相关的古诗词

与地理相关的古诗词

与地理相关的古诗词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就像我们爬山一样,当你想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就得努力往上爬呀!比如站在泰山之巅,那视野得多开阔呀!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多像一个勇敢者的宣言啊!当你历经艰辛登上山顶,俯瞰那些曾经觉得高大的山峦都变得渺小,哇,那种感觉肯定超棒!就像你征服了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

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哎呀,这画面感简直绝了!想想在广袤的沙漠中,那孤独的烟笔直升起,旁边是缓缓落下的红日和流淌的长河,是不是特别震撼?就好像你真的置身于那片沙漠之中。

4.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哇塞,这气势!就如同那汹涌澎湃的黄河水,从天上倾泻而下,一路奔腾向大海,再也不回头,多豪迈呀!就像我们勇往直前的人生。

5.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不是和我们看事情一样吗?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一样的结果呀!就好比看一件物品,正面看和侧面看完全不同呢。

6.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哇,这多生动有趣呀!好像那两只黄鹂就在你耳边欢快地叫着,而那一行白鹭正向着蓝天飞去,太有活力了!就像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7.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这场景简直太梦幻了!阳光照在香炉峰上,升起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就像挂在山前,是不是很神奇?就像进入了一个仙境。

8.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氛围,多让人惆怅啊!月亮落下,乌鸦啼叫,寒霜满天,江边上的枫树和渔火陪伴着人忧愁入眠,好有感染力!就好像你也感受到了那份哀愁。

9.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哎呀呀,这变化也太快太神奇了吧!就好像冬天一夜之间变成了春天,到处开满了梨花,多惊喜呀!就像生活中突然出现的美好。

10.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朦胧美呀!那么多的寺庙,在烟雨之中若隐若现,是不是很有意境?就像我们回忆中的那些美好又有些模糊的场景。

我觉得这些与地理相关的古诗词真的是太美妙了,它们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出了各种不同的地理景象和情感,让我们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有关地理的诗

有关地理的诗

有关地理的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有关地理的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有关地理的诗巴山夜雨涨秋池。

数家新住处,奔流到海不复回。

——沙漠景观遥望洞庭山水翠。

——落差大。

——自然条件恶劣,野茫茫。

——快行冷锋的影响南枝向暖北枝寒。

——现代通信技术的进展,生淮北为枳,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为有源头活水来,山雨欲来风满楼,青草池塘到处蛙。

——迎风坡易形成降水天苍苍。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大漠沙如雪,白银盘里一青螺,卷我屋上三重茅,何日复西归?离离原上草,水流急北风卷地白草折。

——水循环朝辞白帝彩云间。

——月相变化百川东到海。

——洞庭湖景观黄梅季节家家雨,胡天八月即飞雪,天际若比邻,然后到洛阳呢,燕山月似钩,易成云致雨溪云初起日沉阁。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山寺桃花始盛开,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惊涛拍岸,但看桑落洲,一杯春露冷如冰,巡天遥看一千河。

——地壳变动不是花中偏爱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月有阴晴圆缺。

——垂直地带性清明季节雨纷纷,一岁一枯荣。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四周向阳石榴红似火。

——准静止锋的影响谁挥鞭策驱四运。

——生物循环八月秋高风怒号。

——水循环莫问桑田事,路上行人欲断魂,千树万树梨花开。

——波浪的侵蚀作用君问归期未有期。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百里不贩樵。

——地域性橘生淮南为橘。

——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坐地日行八万里。

——冬季风的影响羌笛何须怨杨柳。

——梅雨天气落花不是无情物。

——通过水循环,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草原的景象窗含西岭千秋雪,此花开尽更无花,便下襄阳向洛阳?一骑红尘妃子笑,从前大江流——地壳变动黄河远上白云间,无人知是荔枝来。

——季节性人有悲欢离合,千里不贩籴,一种春风有两般,春风不度玉门关,化作春泥更护花。

——盆地夜间气流上升,使之成为现实即从巴峡穿巫峡,水能丰富海内存知己。

——在当时的条件下,背阴李子酸透心,卷起千堆雪。

包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包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包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1.《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地理解析:通过描绘九月初三夜晚的月相,反映出农历月初月亮的形状——弯如新月,同时诗人借景抒情,表现出季节气候变化和自然景色之美。

2.《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地理解析:诗中描绘了太阳沿着地平线落下、黄河汇入大海的壮观景象,同时也体现了地理空间的辽阔和高低起伏的地貌特点。

3.《蜀道难》(唐·李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地理解析:描述了四川盆地周边险峻崎岖的地理特征,尤其是秦岭山脉对于交通线路的巨大阻碍。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地理解析:诗中提到的秋季大风,反映的是特定季节气候条件下,由于大陆性气候和季风影响下产生的强对流天气现象。

5.《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地理解析:不仅描绘了黄河源头至下游流向的地理特征,还表达了河西走廊地区地理位置偏远,春季湿润的东南季风难以到达的地理现象。

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

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

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一、古诗与气候知识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快行冷锋或寒潮2、“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唐.刘禹锡)------对流雨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岭南地区暖锋锋面雨5、“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地形雨6、“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有可能是台风7、“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唐.宋之问)-----向阳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差异8、“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

”(宋.苏轼)------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9、“三九要冷,三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腊雪是宝,春雪不好”------气候资源对农作物的作用10、“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效果11、“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春城昆明年均温14.7℃,一月和七月月均温分别为7.8℃和19.9℃12、“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凉风有信,秋日无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鲜明的季节周期性之美!13、“亭亭柏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

”《北国之春》--春季风风向与感受14、“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

”《白毛女》------冬季风风向与严寒15、“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

-------极地冷气团逐渐南侵1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北地区日温差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1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既表示锋面雨中的暖锋,又体现了节律美之周期性1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淮流域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19、“冬朦(雾)晴,春朦(雾)雨,夏朦(雾)晒死鬼”(谚语)------冬夏多雾的原因是无云或少云导致的大气逆辐射弱,春雾是因为暖湿水汽足,极易形成锋面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诗句中的自然地理知识在古代诗歌中,浪漫主义诗人的诗句,大多描绘自然景物,或山川或田园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其中,有许多诗句就饱含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要素。

如气候、地貌、水能资源等。

例如:1、诗句与气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

这里的“春风”我们理解为夏季风。

夏季风从我国东南沿海吹来,由于路途遥远,使之不能到达我国腹地大西北,并明确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大致界线。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俗语)反映温带内陆地区由于距离海洋较远而形成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温差大降水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是快行冷锋或寒潮的极好写照。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

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出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可反映物候的垂直分布。

其原因是水热状况随山体高度而变化造成,这种变化规律属于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

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唐宋之问)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宋苏轼)反映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可借以说明地球绕日公转所产生的四季变化,一个“谁”字很有深意。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唐杜甫)这个纯科学的结论用诗的形式表现非常适宜。

2、诗句与地貌: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自不同。

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和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

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就可理解为是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青山相对出”。

而在对喀斯特地貌的描写中,唐代著名诗人卢纶的“巴路绿云出,蛮乡入洞深”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处于中期阶段的贵州高原地貌的极好诗句。

其描写方位明确,贴切自然,表现出贵州高原地貌特色。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唐李白)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东坡)的诗句正好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谁中分白鹭洲”(李白)“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

俗鹭眠鸥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唐皇甫松)可说明河流冲积形成的河心洲沉积地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斛律金)却展现出我国内蒙古高原辽阔壮丽的草原地貌,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与和平宁静的牧区图景。

“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既说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黄河流向,也揭示了海陆间水循环的规律,陆地径流入海,而海水只能从空中通过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

暗含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充。

3、诗句与水能:水能资源的形成条件最基本的有三:河道峡谷、落差和水量。

而描写这方面的诗句亦不少。

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既是对庐山瀑布的描绘,又可从中理解到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既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又反映出三峡落差大水能资源集中丰富。

“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刘禹锡)“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东坡)“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清"施润章)等展现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同时也暗含潮汐能量巨大,若开发利用必将造福人类。

4、诗句与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最基本的形式之一。

自转产生的视运动自然是地物向东,天物向西。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南宋谢枋得)等,能恰如其分地用来说明地球自转的视运动及昏线来临的万千景象。

二、诗句中的人文地理知识在古诗中,除了一些对自然地理方面的精彩描述外,又的诗句亦很贴切地反映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如“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篙去烧畲”(刘禹锡)反映了男人烧山种地,女人下山背水。

说明烧山种地这种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对涵养水源的森林破坏,造成山上水源枯竭,人们贫困,环境破坏形成恶性循环。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王之涣)这是描写北方大草原人们的守猎活动,他们先放火烧草,后骑马射猎。

反映出猎手们对草原上的野生动植物的大肆捕杀,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无知行为。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唐白居易)告诉我们应树立生态道德,爱护生灵,保护生态平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说明水土保持工作得重要性。

我们只有保护好森林、保护好生态环境,水才清,源才长。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人类应认识这种规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有关人口分布知识的内容也有诗句描述,如“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杜甫)反映出城市人口稠密集中而住房困难紧张,农村或城郊人口稀少分散。

说明人口分布的城乡差别。

从中可联想到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方式。

“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唐柳宗元)却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状况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歧视态度。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张籍)最好用来说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利国利民。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宋张俞)“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宋梅尧臣)借以说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

我国古代诗歌,折射出我国历史沉淀了几千年的思想文化,其底蕴深厚、数量众多,我们学习不尽赏析不万。

能表现以上气候、地形、水能、人文或其它地理知识的诗句亦非常之多。

我们在学习地理知识诗时,把有关的诗句与之进行联系、赏析,在很大程度上能使我们激发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地理规律、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记忆,我们的学习思路会更宽。

从而大大提高我们的地理学习效率和审美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加大阅读量,在茫茫的文海中寻找优美动人的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诗句,并使之有机联系。

三.古诗词与月相1.《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娥眉月。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像上述能表现出如气候、地形、水文、月相、人文等有关地理知识的诗句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能将古诗词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我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既复习了古诗词知识,又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一举多得,岂不美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在我国古代,一个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例子。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汉乐府·陌上桑)——根据日出方向可推断时间在冬半年。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温带大陆性气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快行冷锋的影响“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凭仗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阑干”(刘元载《早梅》)——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阳坡与阴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垂直地带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准静止锋的影响“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隐《谒山》)——地壳变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季节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月相变化“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长歌行》)——水循环以及我们国家的地势“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地域性“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地域性“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水循环“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胡玢《桑落洲》)——地壳变动“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自然条件恶劣,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热力环流“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汉乐府《敕勒川》)——大草原的景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生物循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冬季风的影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沙漠景观“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洞庭湖景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有约》)——梅雨天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地球自转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满月朱淑贞《生查子·元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下弦月柳永《雨霖铃》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满月、月球与潮汐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新月关于梅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南宋]赵师秀《有约》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