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2、比一比[仅供参考]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这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是###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一、说教材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能够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

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水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相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相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四、说教学策略1、说学情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

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自经历中感悟、体会、理解。

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范文6篇教案对于老师是重要的。

教学设计是老师对每一课时做的特定教学方式的计划,是一个老师对他的工作尽职尽责的表现。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掌控100之内数的顺序。

初步会比较100之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之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之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1、初步掌控100之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之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1、初步知道数位的意义,掌控100之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进程:(一)复习:1、数数:从100倒数到502、看计数器比较20之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你是怎样想的?”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1、教学例七:(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2)学生视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视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

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色彩。

四人小组讨论还发觉什么新规律?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二: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孩子的数学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二: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孩子的数学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二: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孩子的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学科中,比一比是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它是在小学数学学科中为数不多的跨年级知识点之一。

综合来看,比的含义包括:数量的大小、大小的关系、比的大小关系等。

比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也是数学中常见的比较的方式,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比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而比一比教案二: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孩子的数学知识,是一种老师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特点,将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片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通过操作实物、分类、比较、总结、归纳等方式来进行数学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确掌握比较大小的概念,通过实物、图片的操作方式巩固对比较大小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掌握分数的最简分数的概念,初步应用中学阶段会用到的化简分数的方法进行分数化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操作实物进行数学教育,让孩子在比较中培养懂得尊重、团结协作、沟通清晰等素质,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数据比大小的趣味以及数据的意义性。

二、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图片的操作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孩子实践性地认识数学中的概念,同时通过操作实物来加深孩子的印象,促进孩子对数学的理解。

举例:根据比一比教案二的教学内容,以“比分数大小”为例,通过实物的操作方式来进行教学。

教案中的实物内容包括:水杯、钢笔、铅笔、三角板和方形木块。

1.首先让孩子分析每一个实物的大小,给出相应的数字代表大小。

比如:将水杯设为1,钢笔设为2,铅笔设为3,三角板设为4,方形木块设为5。

2.老师根据比较大小的概念,以“比较水杯和三角板”为例,让孩子选择出两个实物进行比较,分析两个实物的大小关系,并给出相应的数字。

比如:孩子选择水杯和三角板进行比较,根据孩子的思考以及比较结果,将三角板设为2,水杯设为1,1<2,即三角板大于水杯。

3.接着,让孩子与同学合作,比较剩下的实物大小关系,记录下每一个实物对于其他实物的大小关系。

比如:孩子与同学合作,根据他们的思考以及比较结果,得出所有的实物之间的大小关系。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主题为《比一比》。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掌握数的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概念,并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数的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概念,并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数的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概念,并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难点: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天平、卡片等。

学具:铅笔、直尺、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教具(尺子、天平、卡片等)展示生活中的比较实例,如:比较铅笔的长度、比较苹果的重量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例题1:比较两组铅笔的长度,引导学生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讲解例题2:比较两组苹果的重量,巩固比较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比较方法,并分享自己的心得。

6.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比较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比一比》2. 内容:数的大小:>数的长短:>数的高矮:>数的轻重:>3. 例题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数的大小,并填上“大于”、“小于”、“等于”:① 3和5;② 7和7;③ 2和4。

(2)小明和小华的铅笔长度分别为6厘米和8厘米,谁的铅笔更长?请说明理由。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育贤实验学校小学部全恒明)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育贤实验学校小学部全恒明)

教案设计姓名:全恒明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育贤实验学校小学部电子邮箱:1436032892@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三年级2,学科:数学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准备课件展示(2)、印有四大名山的画面二、教学课题1.教材:北师大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比一比》2.3.学时数:第1课时三、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二)内容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对万以内的大数有进一步的认识,掌握万以内的数的比较方法,并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熟练进行数的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三)学生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数数、读写数及10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掌握比较熟的大小的方法。

由于有了前面知识的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说理概括、操作等多种形式,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景,广开自我探究、自我获取的渠道,从数意义,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来进行比较。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利用任务驱动法过程:学生通过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在游戏的过程中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趣学习师:春天来了,上周我们同学一起到(百万葵园)春游了,淘气他们也准备出游啦,导游姐姐向他介绍了这几个个地方,请看(四幅图):黄山海拔约1873米;香山海拔约575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习目标1.结合“比一比”的现实情境,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猜数游戏”活动,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编写说明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本节引导学生讨论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在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中,一般都是在两个数之间进行大小比较(极少有在三个数之间找最大最小的情况),所以,较多地借助如小方块等直观模型和数数的方式解决问题。

而在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中,由于数字大、数位多,被比较的数的个数也增加了,所以小方块和数数的方法缺少可操作性。

因此,在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科书呈现了多种学生可能会提出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当然,学生中不一定有人能很理性地通过数位顺序表来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

此外,教科书还安排了“试一试”,借助数线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谁最矮?由给出的四座山的高度中找出最矮的。

当面对多个数进行比较的时候,首先通过明显特征找出最小或最大的数往往是推动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节课的情境图中给出的四个数,有三个是四位数,有一个是三位数,所以学生会很明显看出香山最矮;有的学生会借助数位顺序表,把四座山的高度写在数位顺序表的下方,很容易看出结果;当然,也会有学生从其他角度作出合理的解释,比如,“在四座山中,三座都比1000米高,只有香山低于1000米,所以,香山最矮”。

·谁最高?由三座山中找出最高的。

这三座山的高度都是四位数。

位数相同时怎样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学生结合原有的经验和数位顺序表上的特征,会提出“位数相同时,要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哪个数大,哪个数就大”;也可以用很生活化的语言,结合情境进行比较,如黄山和泰山都是一千多米,华山二千多米,所以华山最高。

·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在位数相同、最高位数字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座山的高度。

《比一比》参考教案(精选16篇)

《比一比》参考教案(精选16篇)

《比一比》参考教案(精选16篇)
《比一比》参考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在数学区中,可提共排序板、动物与食物想匹配的材料,如小兔子和萝卜、小狗和骨头等,请幼儿用一一对应比多少的方法比较动物与食物的多少。

活动目标
1、愿意大声回答教师的问题。

2、按要求正确地在排序板上摆放,并尝试一一对应地方法比较俩组物体的多少。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一对应的俩中物体的多少。

2、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谁多谁少后,引导幼儿说出多的是谁少的是谁。

活动准备
玩偶、书、小筐
活动过程
1、小熊请客。

2、小狗小猫排排队。

3、小狗小猫谁多谁少。

4、幼儿操作活动。

《比一比》参考教案篇2
一、联系实际导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1.填一填。 1米=( )厘米 5米=( )厘米 8米=( )厘米
板块三、课堂练习
300厘米=( )米 100厘米=( )米 7米=( )厘米
2.连一连。 桌子的高度 跳绳的长度 杯子的高度
10厘米 70厘米 2米
3.小丽说:“我的身高是100厘米。”她说得对吗?如果不对,她的身 高是多少厘米?
提供数据并设定问题。 师:有一条鳄鱼身长6米,你们能用合适的方式描述这个长度吗? 通过前面活动的测量结果,小朋友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两个小朋友并排站 立,宽度大约是30+30=60(厘米)。那么20个小朋友并排站立的宽度大约 就是20个30厘米相加,长度大约就是6米,和鳄鱼的身长差不多。 我们测得小朋友一庹的长度,那么几个小朋友可以拉起手来试一试,5个小 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约也是6米。
板块二、探究新知 1.提供情境,探索“量”的方法。 师:那么多地方都需要量一量,你知道该用什么工具去量吗?你知道哪几种 尺,给大家介绍介绍。 根据学生回答介绍:学生尺、米尺、软尺、卷尺…… 师:你们看,这些尺虽然长得各不相同,但你能不能在它们身上找到相同的地 方?不管用什么尺量,我们都需要先对准尺上的哪一个刻度?
4.一只蜗牛爬到葡萄藤上去吃葡萄,上午爬了14厘米,下午爬了5厘米 。它一共爬了多少厘米?
答案: 1.100 3 500 1 800 700 2.
3.不对,她的身高应该是100厘米-30厘米=70厘米。 4.14+5=19(厘米)口答:它一共爬了19厘米。
板块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你们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最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 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体会到利用以前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是学习的 重要方法。

《比一比》PPT优秀课件

《比一比》PPT优秀课件



想想做做 6.重的画“√”。

想想做做 6.重的画“√”。


思考题 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比一比 我是高是矮?是轻是重?头发是长是短?
比一比 你能帮他们从矮到高排排队吗?
拓展延伸
1.最长的画“√”,最短 的画“○”


2.在四个装水同样多的水杯 中都投入一块石子,现在 水杯情况如下,哪个水杯 中投入的石子最大?为什 么?
比轻重 重的画“√”。

比一比
你还能再找一找、 比一比吗?
想想做做
1.
你能拿出几只铅笔,比一比它们的长短吗?
想想做做 2.近的路画“√”。

想想做做 3.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9
8○
10

想想做做
4. 哪个人高?高的画 “√”。
最高的画“√”,最 矮的画“○”。

√○
想想做做 5.杯里水最多的画“√”,最少的画“○”。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可以比一比。 比长短时,要一端对齐,拉直,看另一端谁长。 比高矮时,要站在同一水平面上比一比。 比轻重时,要用天平称一称,重的下沉,轻的翘起。 ……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比一比
-.
➢ 数学小讲师


➢ 数学小讲师


➢ 数学小讲师
比的顺序观察 图上都有些什么? 2.哪两种物体可以进行 比较?试着说一说。
比长短 长的画“√”。

比高矮 高的画“√”。

比轻重 重的画“√”。
天平
天平
天平

一年级数学上册2 比一比:比长短 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2 比一比:比长短 说课稿

2 比一比:比长短说课稿一.明确内容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比长短》,《长短》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教材将多少、长短、高矮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

比“长短”是学生在了解比“多少”、“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比“高矮”做了必要的准备。

教材以一幅主题画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物体有长有短,通过两支铅笔的比较,抽象出长短两个概念。

做一做的内容是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的一般方法。

练习一中的5、6题,渗透出了比较的其它方法。

二、学情分析: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感性经验。

而且在日常交流中能够正确地运用“长”和“短”这类词来形容,并且在上一节课“比多少”的教学中,就已经让学生对“比”的方法有一些理解,因此这堂课的教学,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也是孩子们尝试将学习方法用来实践的过程。

这也是我的一个教学理念,就是在教学中让孩子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到方法。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时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四、联系实际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是一年级的教学,针对孩子好奇心强,表现欲强烈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趣味式教学,新课伊始,我创设猜一猜的游戏,一下子勾起了孩子浓厚的兴趣,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了,让孩子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从体验中概括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章节,内容包括: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掌握物体的数量、长度、高度等概念;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比较;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对物体的数量、长度、高度等进行比较。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较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比较符号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计数器、图片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展示不同数量的水果、不同长度的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比较数量:展示两组水果,引导学生通过数数的方式进行比较,得出哪组水果多,哪组水果少。

(2)比较长度:展示两支铅笔,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得出哪支铅笔长,哪支铅笔短。

(3)运用比较符号:让学生用“>”、“<”、“=”表示比较结果。

(4)语言描述: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比较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比较数量:数一数,比多少。

2. 比较长度:量一量,比长短。

3. 比较符号:>、<、=4. 语言描述:哪组多,哪组少;哪支长,哪支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物体的数量,用比较符号表示结果:A. 3个苹果,5个橙子。

B. 8个铅笔,7个橡皮。

(2)比较下列物体的长度,用比较符号表示结果:A. 1支铅笔,1支钢笔。

B. 1把尺子,1把剪刀。

2. 答案(1)A. < B. >(2)A. < B.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比较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比较符号和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小班下学期蒙氏数学《比一比》教案

小班下学期蒙氏数学《比一比》教案

小班下学期蒙氏数学《比一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比较大小”这一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比较大小。

2.提高孩子们比较大小的能力,让孩子们能够在生活中独立进行大小比较。

3.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材料:数字卡片、水果、小球、玩具车等。

2.设备:白板、笔。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5分钟)1.在白板上画出两个圆圈,让孩子们比较大小,并问孩子们如何比较大小。

2.在卡片上写上数字,让孩子们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3.引导孩子们说出一些大小关系的词语,如“比、大、小、多、少”。

2. 活动环节(10分钟)1.拿出水果,让孩子们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2.拿出小球,让孩子们比较大小,并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3.拿出玩具车,让孩子们比较大小,并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3. 课堂讲解(10分钟)1.讲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如用手指比较大小、用眼睛比较大小等。

2.教授用不同方式表达大小关系的方法,如“A比B大2倍”、“A是B的两倍”等。

4. 活动环节(10分钟)1.拿出不同数量的小球,让孩子们比较大小并表达大小关系。

2.拿出不同长度的对象,让孩子们按照长度大小排列,并表达大小关系。

5. 课堂练习(10分钟)1.讲解比大小的符号:>、<、=,并让孩子们练习使用。

2.拿出数字卡片,让孩子们完成比较大小的题目,如“3<5”、“5>3”、“3=3”。

6. 活动环节(15分钟)1.拿出玩具车、小球,让孩子们完成大小比较,并用符号表达大小关系。

2.拿出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孩子们比较大小并表达大小关系。

7. 小结环节(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重点强调比较大小的方法和符号。

2.提醒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大小关系,锻炼孩子们的比较大小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个环节不同的活动让孩子们逐渐了解比较大小这一概念,并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和符号。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并在交流中提升了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P6~8《比一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实践操作与观察,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听故事,看动画,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初步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若干。

本教案由QQ网名收集整理提供。

教学过程:一、引入1、复习数量1~10。

(媒体出示课本第6~7页的主题图。

)师:从图上你能看出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吗?(学生可能回答:他们在造房子;他们在帮助小兔造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小兔的家呀?(学生可能回答:房子上有小兔的头像。

)师:观察得真仔细,昨天我们已经学会了数一数,你能用我们昨天学的本领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些什么吗?(学生可能回答:图上有4只兔子;有3只小猪;有4块砖;有4根木头;有一张桌子;有4只凳子;盘子里有3只苹果;桌上有4根胡萝卜;岸上有5朵花;河里有2条鱼等等。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贴上相应的图片,并板书数。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引入童话故事,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2、揭示课题。

师:你们说得真好,图上告诉了我们这么多的信息,那么哪个多?哪个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比一比。

(板书课题:比一比)二、新授探究一:学习“同样多”。

1、讲解“同样多”。

(媒体出示课本第6~7页的主题图。

)师:小兔在搬砖,小兔和砖谁多谁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回答:小兔和砖一样多。

因为小兔有4只,砖有4块;因为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课练55页-2-[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课练55页-2-[仅供参考]

2021年{某某}小学小学数学学习资料教师:年级:日期: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一、我能数得准。

)只)只)只)只)只二、我能连得对。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三﹑我能圈得对。

4 35 6四、我能画得好。

五、我能涂得美。

(按数涂色.)4 7 35 2 9六、智力冲浪。

(图中藏着哪些数字。

)2、比多少一、仔仔细细比。

1﹑2﹑()比()少。

3﹑比()。

比()。

二、认认真真数。

一共有()个图形,有()个,有()个,有()个,有()个,()最多,()最少,()和()同样多。

三、轻轻松松画。

1、在最多的下面画。

2、在最大的下面画,在最小的下面画。

()和()同样多。

3、画比多2个。

4、画和同样多。

5、在多的后面打√,在少的后面打×。

四、智力冲浪。

你能把三杯水变成一样多的吗?第二单元位置1、上、下、前、后一、填空。

(64%,4题每空3分,其余各题每空2分) 1、(1)小鸟在小狗的()面。

(2)小狗在小老鼠的()面。

(3)小老鼠在小狗的()面。

2、小朋友,我家在8号门的左边,请帮我找一找,应是第()号门。

3、(1)小狗跑在最()面,小象跑在最()面。

(2)小象跑在小牛的()面,小狗跑在小兔的()面。

(3)小兔跑第(),它的后面还有()个,前面还有()个。

4、(1)下楼的小朋友是靠()边走,上楼的小朋友是靠()边走.(2)上楼、下楼和在路上行走我们都应靠()边走.5、读一读,想一想,再在()里填出她们的名字。

小敏住在小英楼下,小英住在小兰楼下,()住在一楼()在最下面,()住在二楼()在最上面。

()住在三楼2、左、右1、帮他指一指路:先在图中画指路,再填空。

火车站有两种走法:(1)可以先往()走,再往()走,就到了火车站。

(2)还可以先往()走,再往()走,再往()走,就到了火车站。

2、上面是一群小动物在一起休息。

从左数起小马是第()位,从右数起小象是第()位。

小鹿的右边有()个,左边有()个,一共有()个小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