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变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的变迁

篇一:中秋节的变迁

中秋节的变迁

小时候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我们国家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每个家庭孩子少的缘故,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高朋满座,小伙伴们才能聚在一起玩耍;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我喜欢过中秋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种意境是其他季节不会享有的。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会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我喜欢中秋节。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节。妈妈每年都要给我们买桂顺斋月饼,我特别喜欢百果月饼,里面放些芝麻、青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月饼柔软可口,特别适合老年人,外焦里嫩,年轻人也是情有独钟,真令人垂涎欲滴! 我喜欢中秋节,每年节日的餐桌可以看到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

的水平变迁。家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海鲜、阳澄湖大闸蟹成了我家中秋餐桌的必须品。“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现在我们向往的和谐社会已经在中华大地随处可见。

篇二:访谈老者探究中秋节的变迁

访谈老者探究中秋节的变迁

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大节,起源于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并包含了家庭团聚的重要习俗。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示近世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其中,中秋节形成最晚,在汉魏民俗节日体系形成时期,中秋节尚无踪迹。唐宋时期因时代的关系,以赏月为中心节俗的中秋节日出现,明清时中秋节已经上升为民俗大节。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心吃月饼却无心看月的趣俗,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月依旧,人心已非。一部分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就是一部分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

当代社会处在全面变革的过程之中,中西古今各种文化因素错综复

杂,在节俗文化上,同样有着多样化的表现。传统节日,新型政治节日,外来节日在当代节日习俗中都有一定影响。比较而言,在广大农村,传统节俗的风气比较浓厚,人们一般仍然过农历的节日。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主要传统节日还有相当的影响。但主要为商家利用,作为经济活动开展的时机。毋庸讳言

篇三:中秋节的历史起源

中秋节的历史起源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民间则称其为“中秋”,因为这一天为满月,象征团圆,故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自古就有祭祀月亮的礼制,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秋分夕月”、“中秋夜迎寒”的活动。中秋时节正逢秋粮收获,古人答谢神灵护佑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月朗中天,秋高气爽,正是赏月的绝佳时令。

后来祭月便逐渐为赏月所代替,节庆延续下来,并被赋予新的含义。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不乏诸多美丽的神话,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一系列传说使中秋节充满浪漫色彩。

唐朝初年,中秋节已成为固定节日,宴饮赏月颇为盛行。当时的中秋节仅停留在贵族赏月与玩月阶段,没在民间流行。宋代以后,中秋节始盛行民间。

明清时期,中秋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并形成了许多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如“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烧斗香”

等,使中秋节具有了更多文化内涵。

20XX年5月,中秋节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XX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篇四:中秋节意义

“万里无云镜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

——中秋节的当代意义

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秋时节,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更多地被赋予了情感色彩。

1、团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叫,听说你遭贬了,被贬

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寄情明月,这又是情感释放方式。

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2、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饭吃也;谐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讲话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外交上要坚持“和平共处”,国与国之间要“和而不同”,干事业要“和衷共济”,处世要“和光同尘”,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待人要注意“和蔼可亲”,说话要“和颜悦色”,批评要“和风细雨”,等等,不一而足。“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