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硅太阳电池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晶硅太阳电池的原理
2010-11-1314:54
目录
一、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基础知识简介
二、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生产线及制造流程简介
三、国产提供的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生产线介绍
一、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基础知识简介
1976年美国RCA实验室的D.E.Conlson和C.R.Wronski在Spear形成和控制p-n结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光生伏特(PV)效应制成世界上第一个a-Si太阳能电池,揭开了a-Si在光电子器件或PV组件中应用的幄幕。目前a-Si多结太阳能电池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己达15%。图1为一般单结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图,图2为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图1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图图2非晶硅柔性太阳能电池
第一层,为普通玻璃,是电池载体。第二层为绒面的TCO。所谓TCO就是透明导电膜,一方面光从它穿过被电池吸收,所以要求它的透过率高;另一方面作为电池的一个电极,所以要求它导电。TCO制备成绒面起到减少反射光的作用。太阳能电池就是以这两层为衬底生长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层为P层,即窗口层。下面是i层,即太阳能电池的本征层,光生载流子主要在这一层产生。再下面为n 层,起到连接i和背电极的作用。最后是背电极和Al/Ag电极。目前制备背电极通常采用掺铝ZnO(A1),或简称AZO。
由于a-Si(非晶硅)多缺陷的特点,a-Si的p-n结是不稳定的,而且光照时光电导不明显,几乎没有有效的电荷收集。所以,a-Si太阳能电池基本结构不是p-n 结而是p-i-n结。掺硼形成P区,掺磷形成n区,i为非杂质或轻掺杂的本征层(因为非掺杂的a-Si是弱n型)。重掺杂的p、n区在电池内部形成内建势,以收集电
荷。同时两者可与导电电极形成欧姆接触,为外部提供电功率。i区是光敏区,光电导/暗电导比在105~106,此区中光生电子、空穴是光伏电力的源泉。非晶体硅结构的长程无序破坏了晶体硅电子跃迁的动量守恒选择定则,相当于使之从间接带隙材料变成了直接带隙材料。它对光子的吸收系数很高,对敏感光谱域的吸收系数在1014cm-1以上,通常0.5µm左右厚度的a-Si就可以将敏感谱域的光吸收殆尽。所以,p-i-n结构的a-Si电池的厚度取0.5µm左右,而作为死光吸收区的p、n层的厚度在10nm量级。
a-Si太阳能电池即PV组件到80年代后期年产量已达世界光伏器件总产量的约30%,即1000MW以上。技术向生产力的高速转化,说明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材料和制造工艺成本低。这是因为衬底材料,如玻璃、不锈钢、塑料等,价格低廉。硅薄膜厚度不到1µm,昂贵的纯硅材料用量很少。制作工艺为低温工艺(100-300°C),生产的耗电量小,能量回收时间短。
(2)易于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这是因为核心工艺适合制作特大面积无结构缺陷的a-Si合金薄膜;只需改变气相成分或者气体流量便可实现pn结以及相应的叠层结构;生产可全程自动化。
(3)品种多,用途广。薄膜的a-Si太阳能电池易于实现集成化,器件功率、输出电压、输出电流都可自由设计制造,可以较方便地制作出适合不同需求的多品种产品。由于光吸收系数高,暗电导很低,适合制作室内用的微低功耗电源,如手表电池、计算器电池等。由于a-Si膜的硅网结构力学性能结实,适合在柔性的衬底上制作轻型的太阳能电池。灵活多样的制造方法,可以制造建筑集成的电池,适合户用屋顶电站的安装。
尽管非晶硅是一种很好的太阳能电池材料,但由于其光学带隙为1.7eV,使得材料本身对太阳辐射光谱的长波区域不敏感,这样一来就限制了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此外,其光电转换效率会随着光照时间的延续而衰减,即所谓的光致衰退S-W效应,使得电池性能不稳定。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就是制备叠层太阳能电池。叠层太阳能电池是在制备的p-i-n单结太阳能电池上再沉积一个或多个p-i-n子电池制得的。
叠层型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由于太阳光光谱中的能量分布较宽,现有的任何一种半导体材料都只能吸收其中能量比其能隙值高的光子。太阳光中能量较小的光子将透过电池,被背电极金属吸收,转变成热能;而高能光子超出能隙宽度的多余能量,则通过光生载流子的能量热释作用传给电池材料本身的点阵原子,使材料本身发热。这些能量都不能通过光生载流子传给负载,变成有效的电能。因此对于单结太阳能电池,即使是晶体材料制成的,其转换效率的理论极
限一般也只有25%左右(AM1.5)。若太阳光光谱可以被分成连续的若干部分,用能带宽度与这些部分有最好匹配的材料做成电池,并按能隙从大到小的顺序从外向里叠合起来,让波长最短的光被最外边的宽隙材料电池利用,波长较长的光能够透射进去让较窄能隙材料电池利用,这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将光能变成电能,这样的电池结构就是叠层电池,如图4所示:
图3大面积集成型叠层太阳能电池图4子电池示意图
二、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生产线及制造流程简介
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生产线主要包括如下设备:导电玻璃磨边设备,导电玻璃清洗设备,大型非晶硅薄膜PECVD生产设备(包括辅助设备),红外激光、绿激光刻线设备,大型磁控溅射生产设备,组件测试设备。其工艺流程如图5所示,
图5非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流程从图5可以知道,其制备工艺的流程为所有光伏电池中流程最短。但是对非晶硅半导体膜系的真空PECVD制备从膜系设计到工艺过程控制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当前小面积电池的实验室制备已达到接近15%的光电转换效率,而工艺生产的大面积组件在大多数生产线上还未达到认证效率6%。理论上大面积组件的极限是小面积器件的85-90%,小面积器件与组件的光电准换效率的差距体现了一条生产线的技术水平。国际上少数非晶硅生产线已制备出认证效率8%以上的组件,由于几乎所有其他类型的光伏组件(包括当前热议的微晶硅薄膜电池)在实际运行高温情况与阴天低照度下性能不佳的问题而唯独非晶硅组件在这些实际运行条件下表现优秀的性能,所以其它类型的大面积薄膜电池的低成本规模制造出认证光电转换效率超过12%的组件以前,即使在规模发电应用,非晶硅光伏组件以其最低的制造成本,适中的,并不像误传的那么差的光电转换效率,是无法被淘汰的,且不说美丽的半透明组件以及可以弯曲,质量轻又不易破碎的柔性组件等只有非晶硅具备的优越性能的应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