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2)
6.认识图形-认识角(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认识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
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深入地认识角,会画角。
3、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认识角》学情分析:《2022年版新课标》中对图形的教学提到应当帮助学生由现实情境进入这个“理念与形的世界”,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理解数学中的图形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文化产物。
角作为一个抽象图形,与学生脑海中的墙角、桌角不尽相同。
对学生而言,平时对“角”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也就是具体实物的角,概念比较模糊。
学生理解的主要难点是感悟角的特征,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通过调动各种感官认识角,结合动丰富的手操作,描-找-摸-认-辨-画-标-剪,等一系列活动,逐步感受角的特征,丰富角的内涵,让角“立体化”。
教学资源:利用希沃白板、插入图片、小视频、利用教材教学技术:教具三角尺、学具三角尺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授、谈话、动手操作。
教学重点:深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建立角的概念,能感受角的不同形态,用正确的方法画角。
教学过程:(一)激活导入:1、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在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图形,你还记得它们吗?仔细看,它们来啦!(播放小视频)圆形为什么停不下来呢?正方形和长方形、三角形都有尖尖的角。
什么是角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2、板书:认识角(二)探究展示1、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
比如剪刀、钟表、红领巾这些物品中都藏着角,你能找到他们在哪里吗?说一说、指一指。
看看这些角的样子,想想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能找到角,给同桌说一说。
2、探究:创作角。
小组合作要求:请同学们从组长的学具包中每人选择一种学具创作出一个角。
(1)用绳子拉一拉(2)用小棒摆一摆(3)用两个纸条或者两支铅笔搭一搭(4)在纸上画一画先独立完成,需要合作的可以请小伙伴帮忙。
《认识角》(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什么是角;•能够正确地读、写“角”的名称;•能够正确地以数字度量角;•能够比较大小和判断角的大小关系。
1.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直线、尺、角器,判断角的大小和比较大小;•能够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角度相关问题。
1.3 情感目标•愉快地学习角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大小比较。
2.2 教学难点•判断角的大小和比较大小;•运用角度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3.1 教学内容3.1.1 角的概念1.角是由两条相交的线段所围成的空间部分。
3.1.2 角的度量1.叫做角的度数,用度(d)表示。
3.1.3 角的大小比较1.小于(<)2.等于(=)3.大于(>)3.1.4 角的名称1.顶点:同一平面内相交线段的交点。
2.构成角的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一般用其中一条线段上未被分割的部分来表示。
3.2 教学步骤3.2.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操作物品,体验什么是角。
3.2.2 说故事1.利用故事提出问题:如果一个老鼠住在田地里,发现随手扔的麦子被一只猫吃了,它要怎样才能够不被猫抓住呢?3.2.3 观察1.观察课件中画的图形,能否发现图形中的角?3.2.4 观察视频1.观察相关的视频,学习角的度量和比较大小。
3.2.5 模拟操作1.学生互相操纵角度器进行模拟操作。
3.2.6 练习1.利用角的概念和相关知识进行练习,加深对角的概念和应用的理解。
3.2.7 总结1.整理学过的知识点和相关概念,回答问题。
四、教学评价4.1 笔记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整理角的相关知识和概念。
4.2 练习1.预备练习:根据图形中的线段,写出所有的角的名称。
2.训练:练习判断角的大小,判断判断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3.拓展练习:通过实际问题应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参考5.1 课件1.角的概念、度量和大小比较。
认识角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直观教具,如三角板、剪刀等,向学生展示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顶点)所形成的图形。”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角的各部分名称,如顶点、边、内角等,并强调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利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通过对角的分类和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5.设计丰富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乐于探索数学世界。
-任务二:比较锐角、直角、钝角的大小,总结规律;
-任务三:讨论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实时操作。
-练习题一: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角,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认识角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角的定义,知道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顶点)所形成的图形。
2.能够识别和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角,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3.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比较。
4.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如顶点、边、内角等,并能够正确画出角。
二年级下册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认知能力。他们对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角的认知还较为陌生。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本章节“认识角”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认识角(第二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认识角(第二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下
册北师大版
一、课程目标
1.知道角的定义及符号表示法;
2.掌握角的分类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角的定义及符号表示法。
教学难点:角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约5分钟)
1.老师出示一张图片,询问学生图片中的图形;
2.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的角,并进一步问及学生对角的概念的认识。
2. 角的定义及符号表示法(约10分钟)
1.老师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等展示角的不同形态;
2.老师详细介绍角的定义及符号表示法,通过举例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 角的分类方法(约15分钟)
1.老师出示不同类型的角的图片,要求学生自主归纳分类;
2.老师帮助学生总结并学习角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各类角的概念。
4. 练习(约20分钟)
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分角类的题目;
2.部分学生在黑板上演示所做题目的解答,进行互动、补充和讨论。
5. 总结(约5分钟)
1.老师归纳角的概念和分类方法,及时纠正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老师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乐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对于角的概念和分类方法进行介绍,体现了教材的知识性和系统性。
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让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积极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老师还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加有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认识角》教学设计含反思问题收集与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教学的,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来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为进一部学习平面图形的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在情境中找到角。
数学思考:从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角的过程,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用数学思维来解决情境中的数学。
情感态度:在与同伴合作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到角。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角的定义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法指导:渗透式教学德育渗透:让孩子们学会合作、学会用数学语言来交流教具准备:多媒体PPT、三角尺、学具图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回忆学过哪些平面图形?2.通过观看一个小动画来呈现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提问:为什么圆停不下来?3.请同学们摸一摸学具图形的四周,有什么感觉?(引出尖尖的部分在我们数学上叫角)(设计意图: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探讨学习。
)二、观察探究,聚焦新知1.生活中处处都有角,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角2•能否找出图片中的角呢?(在图形中抽象出角)(小结角的共同之处:两条直线共同经过一点)让孩子们对角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设计意图: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中找角,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与数学是息息相关的,数学来源于生活。
概括角的特点,让孩子对角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动手操作,内化升华活动一1.让孩子用身体来摆一摆角,另一个孩子来说3.同桌合作用牙签来摆一摆角,展示孩子的作品(有孩子摆成三角形、正方形)问这个图形是叫角吗4.展示角的摆法活动二1.请同学们画一个角,巡视交流角的正确画法2.课件展示角的画法及各部分名称3.教师板书展示角的画法及各部分、读作、记作4.小结角的特点(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直直的两条边)(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摆一摆,增加体验感。
《认识角》(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角》(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角》(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认识角》这一章节。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角的定义、分类以及如何测量角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理解角的定义,识别不同类型的角,并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分类角,并掌握测量角大小的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角的概念,以及如何准确地使用度量工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一些带有不同角度的角模型,以及一些测量角的工具,如量角器。
学具则是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些角模型和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引入一些实践情景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例如,我会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角?”同学们可能会提到一些物品,如剪刀、钟表等,这些都是角的存在。
然后,我会讲解不同类型的角。
角可以根据两条射线的方向和位置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
我会用一些图示和实物来展示这些不同类型的角,并让同学们进行观察和辨认。
接着,我会教授如何测量角的大小。
我会用量角器作为工具,向同学们展示如何正确地使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大小。
我会进行一些示范操作,并让同学们亲自尝试测量一些角的度数。
在随堂练习环节,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识别和测量角。
我会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流和讨论,以加深对角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会布置一些作业题。
这些题目将包括识别不同类型的角,测量角的大小,并解释一些实际情境中的角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是否有效地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了角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如果有需要,我会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同学们的学习需求。
我还会鼓励同学们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观察身边的角,尝试自己制作一些角模型,并和同学们分享和交流。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角》教案含教学反思

举例: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将不同类型的角归类,如将锐角放在一个篮子里,钝角放在另一个篮子里,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角分类的理解。
(3)角的度量: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耐心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
举例:在课堂上设置多个测量角的练习,鼓励学生相互检查,及时纠正错误,逐步提高测量准确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角》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角?”(如剪刀、三角板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角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引导学生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三种类型的角,并学会区分它们。
3.指导学生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角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角的度量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4)角的逻辑推理:在角的分类和度量过程中,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能力,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举例: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锐角比直角小,直角比钝角小,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突破难点。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认识角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认识角教学设计第一篇: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认识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角【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片等。
【教法与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折一折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黑板上的图形谁认识?师:对,这是角,这节课我就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角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那我们欣赏一些图片,它就藏在这些图片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里有角呢?对,这些都是角。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课程设计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角”,共分为六个部分。
本单元是认识角的第一次联系,内容不是很难,但作为初学阶段,学生需要对熟悉角的基本概念及表达方式,为之后的知识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角的概念,认识角的三要素;2.学会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度量角;3.学会用角的度数表示角的大小;4.培养学生对角的感知能力,提高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本次教学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
1. 角的概念及表达方式的引入教学内容首先为学生介绍角的概念,告诉学生什么是角,角的定义,以及角的三要素:顶点,两条边。
同时,引入学生们熟悉的图形,让学生们看到不同的角。
采用教师讲述和问答结合的方式,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角的定义、相似和不相似的角等概念,再通过教师现场画图例证,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角的具体表达方式。
2. 角的度量方法介绍教学内容介绍量角器、角规和针尺三种工具的名称以及通过这三种工具如何测定角的大小。
要求学生根据题目中的要求,找到正确的工具来测定图中的角度。
教学方法首先现场展示三种不同的度量工具,通过观察和描述进行差异化学习,然后通过组内合作小组比较,在交流学习中总结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特点,加深记忆和体验。
3. 角的度数表示法和感知能力练习教学内容讲解角度表示法,让学生能够在角的两条边之间找到对应的圆心角,并理解相邻角、对顶角和一组补角的概念。
此外通过视觉和观察练习,让学生能够感受角的大小和角的方向。
从生活中物体角度的举例入手,带领学生分析发现一些列与角度相关的事物。
通过场景模拟和图形展示,让学生全面认识角的度数和表示。
在实际测量和练习角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学生作业、小组合作讨论、课堂互动交流2. 评价标准1.对角的概念和三要素的理解情况;2.对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3.对角度表示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掘。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认识角》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角的认知和操作技能。我会设计以下练习:
1.识别练习: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其中的角属于哪一类(锐角、直角、钝角)。
2.测量练习: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指定角度的角,并记录测量结果。
3.画图练习:要求学生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在练习过程中,我会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指导他们掌握角的分类、测量和画法。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节课“认识角”的知识,确保他们对角的定义、分类、测量和画法有深入理解,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33页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以便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后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角,选择5个不同类型的角,用A4纸记录下来,并注明每个角的类别(锐角、直角、钝角)。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角,并学会测量角的大小。
难点:理解角的度量和画法,能够准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并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重点: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角的性质,形成对角的深刻理解。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角的定义、分类、测量和画法。同时,强调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他们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最后,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4.培养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比较物体表面的角的大小,判断物体稳定性等。
认识角(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认识角(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1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方式发现物体间的角,并能够正确命名角的种类和度数。
1.2 掌握用角度表示角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绘制角度大小相等的角。
1.3 能够在图形中找出相邻角、对顶角等相关几何概念,并能正确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角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用角度表示角的大小;•相邻角、对顶角等相关概念的认识。
2.2 教学难点角的概念分类及正确命名三、教学过程3.1 活动1 观察和感知通过展示物体、比较大小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角的概念,并认识两个角的特征和分类。
3.2 活动2 角的大小与角度通过绘制角度相等的角或通过工具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用角度表示角的大小方法。
3.3 活动3 角的分类与命名通过找出相对应的角类型,不断练习命名角的名称,提升学生分类、命名的能力。
3.4 活动4 角的相关几何概念的认识通过让学生找出图形中的相邻角、对顶角等相关几何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几何概念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4.1 演示法通过老师的演示,引导学生了解角的概念、种类及分类方法。
4.2 比较法通过比较大小或者数量的不同等方式,让学生观察、感知到角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4.3 实验法通过实验测量角度大小等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用角度表示角的大小的方法。
4.4 练习法通过练习品質,让学生不断熟练认识和命名角的类型、大小等相关知识点。
五、课堂设计5.1 教学手段教学上运用电子书、PPT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角的概念、分类及大小等知识点。
5.2 课前导学利用课前习题为学生进行知识点的预热和导入,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5.3 课中互动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多让学生参与讨论、分享答案等,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5.4 课后作业辅助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并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总结通过本次认识角的教学,学生对角的概念、种类及分类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初步用尺子画角。
2、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场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1、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决定于两边的涨口,两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闹钟、活动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问题导入由钟面上的三“兄弟”(时针、分钟、秒针)引出新课:今天我们来认识角揭示课题:认识角二、引导探究:1、出示课件,联系生活,整体感知角。
(1)出示闹钟,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
(2)椅子上的角与长方形笔筒上的角(3)国旗上的角(4)相框、笔记本上的角(5)课本62页上的:剪刀、钟面、红领巾上的角。
三、角的画法:(一)教学画角1、先确定顶点。
2、引出两条边。
3、标出角的记号。
4、角的记法与读法。
小结:一个完整的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二)练习画角1、让学生用直尺在练习本上画角。
2、检验练习效果。
四、闯关小练习:第一关:慧眼识角。
判断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题见课件)第二关:我会标(P62)第三关:我会变1、用活动角演示: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2、用活动角演示: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越小。
第四关:猜一猜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五、红角与蓝角的故事——大小之争1、听故事2、小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系,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六、课堂小结:认识了角之后,你有什么收获?七、布置作业:P63八、各建筑欣赏:悉尼歌剧院、艾菲铁塔、越南红教堂。
九、唱一唱:角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想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2018—2019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 (2)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62-64页“认识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0)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有小;(2)掌握用直尺画角的方法,会用直尺画角;(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应用角的过程,获得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形成角的表象,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各个部分的名称,会根据角的特点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2、引导学生从实物逐步抽象出几何角,指导学生学习画角的方法,理解角的大小与变长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一、忆形,引角。
1、回忆再现学过的平面图形屏幕显示学过的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2、从三角形中引入新课。
通过去掉三角形一条边引出角。
那么“角”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图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角的认识)。
3,认识生活中的角二、学角、画角。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学具的帮助下来寻找角的特点。
集体交流小结:每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板书;一个顶点两条边)2、判断: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为什么?3、画角,让孩子们在连写纸上自己画角。
三、找角、摆角游戏一:比一比谁的眼力好通过生活中的物品找角。
游戏二:比一比谁的手儿巧?用硬纸条做角。
四、比较角的大小。
比大小红角与蓝角比大小。
小结:与边画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叉开越大,角就越大,叉开越小,角就越小。
4、学生寻找身体物体表面上的角。
五、议角、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角,和角成为了朋友,你们都了解两脚的哪些特点?这节课大家都表现的都好,老师想用一个对号来评价大家的表现,这个符号有角吗?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
二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角》教学设计(市一等奖)

《认识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认识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符号表示角。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直观的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以及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并会标角。
教学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开口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三角板、活动角学具准备:三角形尺子、活动角、制作的纸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数学王国里的故事。
(课件播放)故事是这样的:数学几何王国里有一对好朋友,分别是蓝角和红角,可是有一天,它们为了大小问题吵起来了,红角说:我大,蓝角不甘示弱地说:我大,两个好朋友吵得面红耳赤的。
播放完后问学生,看到里面发生了什么生:蓝角和红角在吵架。
师:想不想帮它们解决问题生:想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角。
(板书课题)然后再帮它们解决吵架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入,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
为下面学习角的知识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联系生活,探究新知(一)展示角,初步感知角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物品(课件出示剪刀、钟、红领巾),请你们找一找这些物品的角。
生观察后回答。
师:你们真细心,聪明,一下子就把它们的角找出来了,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把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壳后,原形露出来了,(课件显示过程)这些都是角。
(二)找一找,直观感知角师:在我们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有角,现在找一找我们自己周围,哪些物体有角呢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学生找一找,并汇报。
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表扬。
六认识图形认识角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与家长一起探讨,如何利用角的性质来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组合作,调查并记录学校或社区中各种建筑和设施中的角,分析它们的用途和设计原理。
4.创新作业:
-尝试使用剪纸、折纸等方法,创作一个以角为主题的立体作品,并简要说明创作意图。
-自创一个关于角的数学游戏或谜题,与同学分享,共同挑战。
3.探究: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图形的拼接和角的分类,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比较:通过比较不同图形和角的性质,学生能够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5.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如设计简单的图案、解决与角有关的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利用教室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如窗户的角、桌子的角等,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自然导入角的认知。
2.教学策略: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3.教学目标:让学生感知角的存在,为学习角的定义和性质做好铺垫。
六认识图形认识角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并理解它们的特征。
2.能够理解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拓展形成的图形,认识角的组成部分,即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区分各种角,如锐角、直角和钝角。
作业要求:
-学生应在作业中体现对角的定义、分类和度数测量的理解。
-作业应规范、整洁,书写工整,图形绘制准确。
《认识角》(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认识角》(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教授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认识角》这一章节。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出角的概念,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角的形象。
然后,我会通过几何模型和教具,让学生们能够亲手操作,进一步理解角的特征和性质。
接着,我会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巩固对角的认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清晰地展示角的特征和性质,方便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角的存在的,进一步拓展对角的认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通过绘画和制作几何模型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角的理解。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角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角的概念引入:在教学开始时,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出角的概念。
这个环节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角,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因此,我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片,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角的形象,建立起对角的基本认知。
2. 角的特征和性质:在学生们初步理解了角的概念后,我会通过几何模型和教具,让学生们亲手操作,进一步理解角的特征和性质。
这个环节是学生们从直观认知到抽象理解的重要过渡。
我会重点讲解角的定义、顶点、边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们能够亲手感受到角的大小和形状的变化,加深对角的理解。
3. 角的识别和比较:在学生们掌握了角的基本特征后,我会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这个环节是学生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关键。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亲手画出和判断各种类型的角,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角的描述和表达:在学生们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后,我会进一步要求他们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认识角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认识角2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认识角,辨析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
3在生活情境中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探索角的活动中体验成功教学重点:建立角的正确表象教学难点:会比较角的大小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朋友,想不想见一见?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它们吗?生自由回答。
师:最后一个叫三角形,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吗?生摆三角形师:现在请你拿掉一个小棒,现在你还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叫角,今天老师将领着大家一起去认识它。
板书课题:认识角二、找角,指角,感受角1、学生在生活中找角,指角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角的身影也是处处都存在的。
你能从你身边找到角吗?给你的同桌指一指。
生互相指角。
2、师示范指角师:看大家这么有兴趣,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我是怎么指给你看的(师示范指角)。
指名学生指角,有错及时纠正。
师:刚才大家都在身边找到了角,老师这里有些漂亮的图片,你能从中找到角吗?(课件出示,从中找角)3、摸角,感受角师:看完这些角,同学们原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学生拿出三角板,老师拿出三角板领学生感受角,让学生说感受。
三、学角1、师示范画角,师:下面同学们说着,老师画一个角好吗?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一个点,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线,这条线是怎样的?生:直的师:然后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直直的线。
这两条线都是怎样的?生:直直的师:在看看这个点呢?生自由回答。
2、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记法师:角的各部分还有自己的名字。
这个尖尖的点就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边)那么怎样来标记这个角呢?我们可以用一个小弧线把两边连起来,再写上数字1记作:1 读作:角1师:这里只有一个角,我呢用数字1来标记,同学们还可以给它起不同的名字,可以用其他数字2、3等,还可以用字母,例如a、b、c、d等。
6.认识图形-认识角(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认识角”,属于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课程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际体验来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基本特征,并能够辨认不同类型的角。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角的性质和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首先,在认知特点方面,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擅长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实物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和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角的概念和特征的直观认识。
其次,在行为习惯方面,二年级学生通常具有较好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世界。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如折纸、剪纸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角的特点和魅力。
2.教学活动: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本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扮演一个角的角色,通过动作和语言展示角的特征,如锐角、直角和钝角。
(2)实验:学生通过折纸、剪纸等动手操作,制作出不同类型的角,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特征。
(3)游戏:设计一个角的认识和分类的游戏,学生通过游戏中的互动和竞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理解。
强调角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角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角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角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图形纸片等。
学生准备:图形纸片、三角板、纸板条、图钉等。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兔妈妈新建了一座漂亮的新房子,我们在漂亮的新房子中找一找,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教师出示课件)
生: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在这些图形中有一个图形和其它四个不一样,它是谁呢?
生:圆。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
生:圆没有直直的边,没有角。
师:(你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
生: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请你用手指一指。
(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物体,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它们上面有角吗?
师:(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
(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课件展示)
师: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让学生找出两根针组成的角)
生: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
师:红领巾的角呢?(课件展示)
师: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二)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
(多媒体:从屏幕中的剪刀、三角板、闹钟等实物图中抽象出各种角,电脑闪烁出)。
2、观察角,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角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师:这些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3、摸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摸摸其中一个角的顶点和边,说说有什么感觉?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三)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你能在纸上画出一个角吗?(教师先示范,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
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
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
师:下面老师再来画一个角,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
)学生再画角。
师: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
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
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
(教师板书)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师:现在请你们告诉我第二个角的各部分名称,大声叫出它的名字。
我们一起来标出各部分名称。
板书:顶点、边、边。
(四)练一练(课件)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1).辨角。
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出示课件)
(2).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62页下面有一组图形,你能从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吗?试试看(学生自己先在书上指出,教师出示某生的作业,集体讲评)。
你们和他找得一样吗?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
师:看来你们已经和角交上了朋友,接下来我们做个角吧!请拿出两根纸板条和一个图钉。
教师指导学生做一个角。
师: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请你玩一玩。
在玩的过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老师指导。
生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角是有大小的。
师:你怎样使得角变大、变小?
生:我把角的两边拉开,角就变大,我把角的两边合拢,角就变小。
师:角的两边拉得越开,我们就说,张口变大,相反,就是张口变小。
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吗?
生: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师:一起来把角慢慢变大,再把角慢慢变小。
师:变一个角比老师的大,变一个角比老师的小。
师:同桌之间比一比,看谁变得角大。
师:通过玩角,我们知道了角的大小与()有关?
板书: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张开度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二)、比一比(出示课件)
比较两个三角板的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三)、魔幻角
师:角不仅可以玩,还可以变魔术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
边变长,提问:()变了,()没有变?
边变短,提问:()变了,()没有变?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师:所以在比角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张开度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齐读一遍)
四、总结评价
师: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马上要下课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收获。
师:有关角的更多知识我们下节课再学习,这节课希望小朋友能记住这位新朋友。
一首儿歌送给小朋友们:《角》
小角小角真好玩,一个顶点两条边。
两边张开角就大,两边合拢角就小。
五、拓展练习,创新提高
1 、一张正方形纸有4个角,如果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2 、课外开展“寻找角”的活动。
六、作业布置
1自己制作角
2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