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声声慢》ppt

合集下载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
1、1旧.丧时夫相之识痛。:北“雁雁南”归是,信词使人,也它是让从词北人方回流想落起当年和丈夫鸿雁传书 的南日方子,而如今,丈夫已逝,谁再给她捎信?她又捎信给谁呢?睹物思 人2,、雁传是信人使非者,。更大感雁绝曾望为和她悲和哀丈,夫增传添递了相词思人,心如中的无限凄凉。
今大2.雁故依国旧之而思收:信“人雁却过不也人”世中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 方常常见到的,之所以说是“旧时相识”,是因为词人想借此表达自己 浓重的相思之情。
中期
1.世事反复难得知,回黄转绿无定期
刚回汴京第二年,大观元年(1107年)赵家在党争中 败下阵来。赵家败阵却是李清照幸福生活的开始李清 照和赵明诚屏居青州10年
2.归来堂中读书乐,赌书消得泼茶香
夫妻俩在青州的“归来堂”猜书、斗茶。赵明诚撰写 《金石录》,李清照则陪伴身旁,心情舒畅,甘心终 老。在这期间 她完成了一件在词坛上有“补天”之 功的大事。为诗词之别首创界碑,写出了“别是一家” 的《词论》。
《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时所见 所闻所感,抒发了“我”(作者李清照)因 国破家亡、沦落天涯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 凉愁苦的心情。
词如生命 你的文字若不渗透你这个个体生命的个性、 思想、情感和灵魂,那么,文字就如同你的头皮 屑,没有带上你生命的温度与活力,它是死的, 只是一种代谢物。而好的文字,应当是作者生命 的延伸。 王国维《人间词语》云:“尼采谓以血书者 也”。李清照的词也同样是“以血书”的。她将 生命个性、生活情趣、身世之感、家国之恨融入 词中,她的文字生动地表现了她的人生,集喜怒 哀乐、悲欢离合、国破家亡、民族之悲、身世之 感于一体,意境深远。她的作品都是她生命历程 的真实记录,也是时代的见证。
结论:“黄花” 孤独愁情的寄托。
二 找出词中的意象,并谈谈该意象有何特点。

声声慢完整版PPT课件

声声慢完整版PPT课件
文本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创作的。在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只剩 无尽的伤心。于是,她写下了这篇《声声慢》。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 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
画面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
意象丰富 声声慢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黄花堆积”、“憔悴损” 等,这些意象构成了丰富的视觉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词 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意境深远 通过意象的营造和词句的锤炼,声声慢表现出深远的意境, 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无尽的韵味和思索。
画面与情感的交融
画面美不仅在于视觉的享受,更在于与词中情感的交融。 词人通过画面传达出内心的情感世界,使人在欣赏中产生 共鸣。
完美地表达出来。词人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情感更加生动形
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06 声声慢拓展延伸学习
相关词牌作品欣赏与比较
选择《声声慢》词牌的不同作 品,如李清照、辛弃疾等名家 的作品,进行欣赏和比较。
分析不同作品在主题、情感、 意象等方面的异同,感受词牌 的艺术魅力。
通过比较,了解《声声慢》词 牌的特点和风格,加深对词牌 的认识和理解。
来源
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 慢”“人在楼上”“寒松叹”等。此 调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词,古人多用 入声。
特点
属中调,多以抒情为主,情思细腻,婉 转缠绵。其节奏舒缓,适合表达深沉、 哀婉的情感。
声声慢词牌代表作品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此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 悲凉愁苦的心绪。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声声慢》课件(共4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声声慢》课件(共4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描绘唐明皇思念死去的杨贵妃而不得,凝视秋雨敲打梧桐叶落而触景伤情,是一种生死离别的情感。借用此典故,表达她夫死神伤的感情。
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愁”的?
整首词是围绕那个字来写的?

一、直接写愁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雁过也,正伤心,
借景抒情
二、间接写愁
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与寻觅的区别是什么?
寻觅是寻找的意思。寻寻是写诗人不停地找寻,希望找到点什么。觅觅是找寻不后更为细致的寻找。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1126年靖康之变(南渡前后)———— 《声声慢》(寻寻觅觅) 《永遇乐》(落日熔金)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忽冷忽寒的时候,最难调养休息。(那是什么时候?什么季节?)秋天的早晨:朝阳出生曰乍暖,晓寒犹重曰还寒。
秋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间接抒情
淡酒
秋风
李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主要借助了哪些意象?
为何说是“淡酒”?
“淡”是主观感受,是与“浓”相对而言的,如果觉得酒淡,那什么是“浓”的呢?结合语境,可知,词人意在突出愁情的浓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一个“淡”字表明了词人晚景是何等凄凉惨淡。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为什么不说暴雨?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29张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29张
• 目标回顾:1.背过作者生平,读三遍写作背景。 • 2.翻译本诗并找到意象,分析出他们表达的内容情感。 • 3.分析叠词的作用并学会迁移运用。 • 4.总结出本词艺术特色及中心思想。 • 总结: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叠词作用: • 1、富有韵律,具有音乐美。 • 2、起强调作用,增强感情。(1)全词语言通俗自然,
• 学习方法:借助学习资料,个人朗读分析后小组 讨论交流
• 学习时间:5分钟 • 学习的检测与评价:抢答,按号抽叫。点评,奖
励积分1分。声音大声,大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作用: 1、富有韵律,具有音乐美。 2、起强调作用,增强感情。
作用:统纳全篇,并突出了诗人百无聊赖, 心神不定的神态,表现诗人悲深愁绝的痛苦心 情, “凄凄惨惨戚戚”更看出痛之深。
乡愁、离愁 怀乡之愁、悼亡之悲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损,如今有谁堪摘?
花憔悴 人憔悴 以花衬人
隐含生命逝 去的悲哀
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
花衰 人瘦 以花衬人
少女闺思的 淡淡哀怨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窗 词人对个人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坚守,
无论是秋天的景致,还是渲染天地 的生息寒暖,秋雁悲鸣,都是透过 窗户看到的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行为 引发
环境
感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注意这句话的内在逻辑顺序
词人在寻觅什么?
哪里冷清?
流亡前安定闲适的生活? 丈夫在世时的情意? 心爱的金石拓片?
环境冷清 内心冷清
似有所寻,不知所寻 无处可寻,无所依托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

偏偏下起绵绵细雨,雨珠点点滴滴
洒落梧桐叶上,这般光景一个愁字
怎能说尽!
齐读本词,找出本词“词眼”
本词词眼是 词人为何而愁?
02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初步把握本词情感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号 “易安居士” ,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
派代表,有“千古第
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直接抒情
一个女子,倚靠在窗前,等待着一个永 远回不来的人。一个“守”字和“独自”一 词,活画出一个发愣闷坐失意人的形象,突 出词人度日如年的凄戚心情。
“独自怎生得黑”,不知道怎样捱过一 天(凄凉,空虚,悲愁,痛苦)......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声声慢
李清照
学习目标
01. 品味意象,掌握词作的抒 情艺术。
02. 知人论世,理解词人“愁” 的内涵。
03. 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提高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学习流程
反复诵读 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词眼)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初步把握本词情感
抒情意象 把握本词的抒情方式,把握意象的内涵
拓展延伸
南渡
1129年 1129年 1131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内容:怀旧悼亡,
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词风:凄婉哀怨
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代表作:《声声慢》
1131年
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本词“愁”的内涵
亡国之恨
国愁
孤独之苦
家愁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21张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21张
(男女殉情而死后)两家求 合葬,合葬华山旁。东西植 松柏,左右种梧桐。
离情别绪 孤独忧愁 愁思纷乱
忠贞爱情
赏析诗歌
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诗歌鉴赏方法:通过把握意象内涵来把 握诗歌情感
寻寻觅觅
动作
若有所失
环境
冷冷清清
冷清凄凉
感情
凄凄惨惨戚戚
郁郁寡欢 惨然不乐
• 1.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 2.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梁衡评价: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 ,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天气无常,心绪难平
声声慢
酒、风、雁、黄花、 窗儿、梧桐细雨
《 寄一锦书剪寻来梅寻?》雁:觅字“觅回云,时中冷,谁 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 月时满西候楼,。最” 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索然无味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惶然无助
声凄厉,象征哀思;传书信,思念亡夫;北人南渡,漂泊异乡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窗儿 梧桐细雨
间接抒情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
意境?
凄婉
愁苦
哀怨
赏析诗歌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赏析
知人论世析愁情:
痛 家人离散
悲 夫死无子
伤 半壁江山
恨 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隅
苦 形影相吊
愁 漫漫余生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
“堆积”是指菊花盛开密密麻麻的样子。“憔悴损” 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 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虽然人不摘花,花 也当自萎;及花儿已损,则更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 了词人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出词人惜花将谢的情 怀。
梧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 深 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 叶落时。
过雁象征离愁。音信之盼、离愁别恨、思乡念亲。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 谁堪摘。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 瘦。 ——李清照《醉花阴》
碧云天, 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王实甫《西厢记》
黄花:孤独愁情的寄托
问 题 探 究
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流露出词 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雁过也”中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 常常见到的,所以说“旧时相识”。
“雁”是信使,它让词人回想起当年和丈夫鸿雁传书的 日子,更增添了词人心中的无限凄凉。如今,丈夫已逝, 谁再给她捎信?她又捎信给谁呢?睹物思人,雁是人非, 更感绝望和悲哀。
过雁象征离愁,流露悼亡之悲,勾起思乡之愁,抒发亡国之痛。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
如何理解“却是旧时相识”?
雁从北方飞到南方,作者从北方避难南方,便有似曾相识 之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时的大 雁带来的是甜蜜的回忆,相逢的希望,同是大雁飞过,这次想 起的却是逝去的丈夫,以及陷入敌手难以再回的故国,大雁来 年可飞回北方,诗人却只能漂泊南方。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ppt课件37张

《声声慢》ppt课件37张

话愁
以水喻愁,思绪万千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 行》) ——取水源源不断,极言愁长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 春》 ——取水承载力,言愁之重
话愁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写出了“愁”之广、 “愁”之多、“愁”之密
感悟:雁是离情别恨的寄托,思念音信的企盼。
意象分析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憔悴:词人憔悴瘦损,无心堪摘,无人共摘。
①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②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杜甫《九日》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花盛 花衰
乐景哀情 以花喻人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 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 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 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 的苦痛。
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经繁华、中遭丧乱、晚历凄凉
代表人物 典型意象
题材 艺术特色
对比分析
豪放派
婉约派
苏轼、辛弃疾、陆游
李清照 、晏殊 、柳永、 李煜、秦观、周邦彦
名胜古迹、金戈铁马、英雄豪 风花雪月、才子佳人、 杰、 历史人物、高山大江等 梧桐芭蕉、杨柳细雨等
题材多样:国家大计、民族兴衰、 题材单一:男女相思、离愁别绪、伤春
人民疾苦、个人抱负等
诵读提示:低沉悲戚的语调和较为和缓的语速
任务二:研读鉴赏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23张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23张

贰叁


李 清 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 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李清照在诗词文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有“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最擅长的还是词,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被 称为“易安体”。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亦称“一代 词 宗 ” 。 代表作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 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点点滴滴”是在极其寂静的环境中只有“守着 窗儿”才能听到的声音,这“点点滴滴”只能让词人 更苦闷、更孤独、更凄凉。此句以声衬情,梧桐滴雨 的声音又从听觉上强化了悲剧色彩。这些点滴不是滴 在耳里,而是滴在了心里和孤寂的灵魂里。是对心灵 的敲击,哀婉悲凄愈发浓重。
意象总结
淡酒 晚风 过雁
象征“愁”;酒淡反衬愁浓;表晚年凄凉惨淡; 渲染渲染悲凉愁情;表词人独居凄惨; 象征离愁、音信之盼、怀乡之思、悼亡之悲(夫/国);
赏析总结作用(表达效果):
(1)音韵上,运用叠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徘 徊婉转,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节奏美; (2)感情上,层进式地揭示出词人的内心世界,增 强感情力度,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3)结构上,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怎么写愁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该如何理解?
继起:秦观、贺铸及旷世才女李清照。
词眼: 词作是如何渲染这种愁绪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

愁 这次第,怎一个 愁 字了得! 的

丧 亡孀流

夫 国居离
之 之之之
痛 恨悲苦
情愁 家愁 国愁
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1)开头句运用叠词,从动作、环境、感受三个角度 写愁的原因。 (2)中间部分使用了淡酒、风、雁、黄花、窗儿、梧 桐、细雨、黄昏等意象,营造了凄清悲愁的意境, 表现出了作者的愁情满怀。 (3)结尾句直抒胸臆:这情形光景,一个“愁”字怎 么能概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了?
小结
本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 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 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作品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 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 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孤独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 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 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 艺术感染力。
意象内涵:象征思乡、离愁别恨。
4、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特点:黄花凋零,堆满一地,无人摘取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意象内涵:象征岁月流逝,女子容颜憔悴、孤苦飘零
5、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①经典诗句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
—— 《淮南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
(1)形式上:运用叠词,增强音韵美 (2)结构上:奠定了感情基调,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 韵律感和音乐美。 (3)内容上:起强调作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内心情感。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作者选了哪些意象?请找出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 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 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024年度《声声慢》李清照ppt优秀课件

2024年度《声声慢》李清照ppt优秀课件

01
明确评价标准
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包括完成作业的时间、准确性、创新性等方面,确保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
02
及时反馈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28
2024/3/23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29
2024/3/23
体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12
2024/3/23
13
2024/3/23
李清照的词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词作,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
词中所表达的对人生、爱情、命运的思考和感慨,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对于现代社会人们关注内心世界、追求精神寄托具有重要意义。
彰显人文关怀
虽然时代变迁,但李清照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意境和人生智慧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学习这些词作可以启迪现代人的心灵世界,提供情感寄托和人生指导。
启迪现代生活
14
2024/3/23
04
CHAPTER
知识拓展:相关作品比较阅读
15
2024/3/23
这是李清照的早期词作之一,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春游经历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分层次设计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具有个性化的作业,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首与《声声慢》意境相符的小诗或散文等。
个性化设计
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设计朗诵、表演、讨论等形式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多样化形式
27
2024/3/23

有效指导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疑惑。

《声声慢》ppt课件(51页)(课件精选)

《声声慢》ppt课件(51页)(课件精选)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
诗谩有惊人句。九万
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摆脱现实苦
蓬舟吹取三山去!
恼,向往自
由,
课件在线
14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
南后渡两前个:时期——
内容——闺怨离愁 (少女、少妇)
词风——清丽婉约
南渡后:
内容——悼亡怀旧之 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课件在线词风——凄婉哀怨15
李清照因为那首著名 的《声声慢》被人们 所铭记,由此她被当 作了愁的化身。当我 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 嚼她的愁情时,才发 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 代文学史中,特立独 行、登峰造极的女性 只有她一人。
——李璟《摊破浣溪沙》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细雨:哀伤﹑愁丝的象征
课件在线
细 雨
雨滴梧桐,
敲碎人心。35
这 次
气候冷暧不定之可伤
第 ,
淡酒不敌晚风之可伤
怎 一
雁声过耳之可伤


懒摘黄花之可伤

日长难熬之可伤


雨滴梧桐的凄凉
课件在线
36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柳永《雨霖铃》
结论:秋风渲染悲凉愁情
课件在线
29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课件在线
30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1、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 雁声凄切。——所见所闻皆是悲凉 之感。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 时,月满西楼。雁是旧时相识,如 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 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 心。——亡夫之痛
课件在线
3

《声声慢》ppt课件30张

《声声慢》ppt课件30张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请您欣赏
励志名言
The best classroom in the world is at the feet of an elderly person.
世界上最好的课堂在老人的脚下. Having a child fall asleep in your arms is one of the most peaceful feeling in the world. 让一个孩子在你的臂弯入睡,你会体会到世间最安宁的感觉. Being kind is more important than being right. 善良比真理更重要. You should never say no to a gift from a child. 永远不要拒绝孩子送给你的礼物. Sometimes all a person needs is a hand to hold and a heart to understand. 有时候,一个人想要的只是一只可握的手和一颗感知的心. Love ,not time,heals all wounds. 治愈一切创伤的并非时间,而是爱. Life is tough,but I'm tougher. 生活是艰苦的,但我应更坚强.
总结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 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 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 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 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 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
No Image
教师总结
李清照(1084—约 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生于书香 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李
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 作者 就为最高。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 生平 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公元 1127 年,北方金兵攻破汴京,李
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
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No Image
李清照词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南渡前: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新明快
南渡后:悼亡之悲、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哀婉凄凉
No Image
词学概况
二、品味“愁”情 No Image
(一)怎样写愁:找出抒情的诗句、或
意象。
1、直接写愁
直抒胸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间接写愁
No Image
声声慢 李清照
齐 声 朗 诵 , 寻 找 意 象 No Image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 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 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No
一、Image 通读全文:名家范读,学生自由朗诵
思考: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有词眼。 本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二、品味“愁”情 No Image
(一)怎样写愁:找出抒情的诗句。

《声声慢》ppt课件17张

《声声慢》ppt课件17张
细雨 连绵不绝
2.“梧桐”象征了什么?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当李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 拔时,她发出了绝望的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 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 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词中出现的意象有:__酒___、 __风___、__雁___、_黄__花__、_梧__桐___、_雨____
• 找出每个意象在词中的特点,并联系学过 的相关诗句,概括其象征义。
酒风
思考: 1.这杯酒的味道如何?风是 什么样的风?
淡酒 急风
2,.为何觉得Βιβλιοθήκη 味淡?借酒浇愁,不是酒淡而是愁绪太浓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此句是如何抒写愁情的?好在哪里?
这七组叠字是怎样从多角度抒写愁情的?
寻寻觅觅
动作
孤苦无依 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
环境
肃杀
凄清
凄凄惨惨戚戚 感情
凄然寡欢 惨然不乐
• 连用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这七组叠词 朗读起来,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 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 极的人在低声倾诉,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 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 味无穷。
声 声 慢
李 清 照
题目
• 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 人在楼上”“寒松叹”等。
• 此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 愁苦忧思题材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23张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23张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23张•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诗词内容解析与赏析•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知识拓展:相关诗词作品欣赏•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女性文学形象比较•课堂互动环节•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目录CONTENTS01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生平及创作风格《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

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有人则认为此词是别后相思之作,抒发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李清照南渡以后的生活也充满了艰辛和痛苦。

她的词作风格也发生了变化,由前期的清新明快转变为后期的沉郁凄婉。

《声声慢(寻寻觅觅)》正是这种转变的代表作之一。

该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

该词不仅在宋代广为流传,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诗词内容解析与赏析全文朗读及录音欣赏全文朗读播放《声声慢(寻寻觅觅)》全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录音欣赏播放名家朗诵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录音,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朗诵,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向我们走来, 莫道不销魂,人比黄花瘦。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你 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 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 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你的一生为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情愁、 家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 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 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 露了内心的苦闷。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 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 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后期词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 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 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 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 极其悲痛。
间接抒:即为间接抒发感情,如借景抒情、 借典抒情、托物言志等方式。
赏析句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运用叠词: 1、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音乐美、 音韵美。 2、内容上:因为恍惚寻找而觉冷清,因觉周遭冷 清而心生凄清,这三句由外而内,层层深入,多 角度地宣泄了作者心中的愁苦。 3、情感上:曲尽思妇之情,奠定一种悲伤忧愁的 感情基调,渲染一种凄凉愁苦的氛围。
过雁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象征悼亡之悲、
怀乡之思
黄花 莫道不消魂,帘卷 喻憔悴的容颜、
西风,人比黄花瘦 孤苦飘零的晚境
梧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悲凉、孤寂、凄苦
细雨 无边丝雨细如愁 哀伤﹑愁思
明区别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作者或作品中人物 将心中的感情赤裸裸地倾吐出来,而不寄寓 于景、物、事等;一般不讲究含蓄委婉,多 为毫无遮掩的倾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样临水照花人
她是忧国伤逝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乱世美神李易安
B
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B
2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 字回时,月满西楼。
5、唐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边。”
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B
25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西厢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B
26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背景资料:
李清照大事记 1103年: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为遗孀。 1131年: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32年: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55年: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你从大事记中窥见词人
B
5
B
6
李清照词风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新明快
南渡后:悼亡之悲、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B 哀婉凄凉
7



慢李 清 照

B
8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南宋杰出的女词人,文学气氛浓厚的士 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 术成就,她工诗能文,词尤为宋代大家。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 称。有《漱玉词》传世。
B
31
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作者为何不说暴雨?
细雨绵长,细雨与愁绪相似。
结论:细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B
32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 一种怎样的意境?
凄婉
愁苦
哀怨
B
33
•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 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 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 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 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她们不 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 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 样评价李清照:
孀居之悲 思夫
愁 沦落之苦 思乡
亡国之痛 思国
有哪些方面 的内容?
B
16
怎样入愁?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B
17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茫然无着 环境
寂寞冷清 心情 感 受 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B
18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下眉头,却上心头。
B
3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
4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克诗:直白
李诗:含蓄
B
20
赏意象、品愁情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B
21
淡酒
三杯两盏淡酒,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 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 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 作者内心是何等的愁苦。
B
酒酒 ,, 一一 种种 溢浓 满郁 凄情 凉义 哀和 伤相 的思 落的 寞幽 。愁
愁情的原因是什么?
B
14
•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恩爱,共同致力于 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年,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 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终年 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 之间奔波。
王牡丹和鸟王凤凰。
B
30
• 梧桐对季节敏感的传说,也充斥在古代 的典籍中。《花镜》的描写便有鼻子有眼: “每枝十二叶,一边六叶,从下数一叶为 一月,有闰月则十三叶。视叶小处,即知 闰何月也。”李渔在《闲情偶寄》卷五中 说:“梧桐一树,是草木中一部编年史 也……有节可纪,生一年纪一年。”李渔 是浙江兰溪人,他看到过梧桐从小到大的 生长过程,算是一饱眼福了。
B
29

在古人眼里,梧桐是有灵性
的草木,它通明神谕,感知宇宙,
呼应时间的能力特别强,担负着
上苍赋予它感知秋风的神圣使命,
所以在立秋日的第一时间,它会
落下第一片叶子。随后,人间草
木纷纷效仿,以枯枝、谢花、落
叶,报告人间秋天的消息。此时
的梧桐大有王者风范,所以白帝
城矗立的“三王碑”上,树王梧
桐格外醒目。其他二王分别是花
。 22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B
23
急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B
27
B
28
• 一叶知秋,说的是梧桐。“山僧不 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自古 梧桐被视为圣王和先知,《花镜》中 说梧桐:“此木能知岁时,清明后桐 始华。桐不华,岁必大寒。立秋地, 至期一叶先坠。故有‘梧桐一叶落, 天下尽知秋’之句。”
1、形式上,⑴音乐美、音韵美 ⑵增强感情
2、内容上,奠定哀婉、凄凉、 愁苦的感情基调
七组叠字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
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B 咽
19
法国诗人对李诗的解读 : 绝望
(法)克洛岱 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 永远!永远!永远! 心!心!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B
24
过雁
思念之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 鸿声里,江南游子。”
2、杜甫《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3、王实甫《西厢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 是离人泪。
4、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 来。”
•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世漂泊憾何如。
•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B
34
课堂练笔:仿写句子
原来愁情也可以写得如此美丽, 它是李煜的一江春水,滔滔不尽。 它是贺铸的满城风絮,萦绕弥漫。 它是李清照的______,________。
B
35

迁移训练
让我们走进李清照,你想对她
说什么?(致易安)
寻寻觅觅,往日如烟逝;冷冷清清,今日起愁绪。
B
37
我心如暮雨,淅淅沥沥,凄凄惨惨戚戚。
易安,淡酒怎消你愁思似海?
黄花怎解你愁眉依依?
舴艋舟怎载得动你愁重如山?
一江春水怎流得尽你愁情悠悠?
易安,你用才情把苦难醉透,
否则,宋词的长河又怎能暗香浮动,婉约的琴弦又怎能
余音缭绕?
B
36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梁 衡散文《乱世中的美神》,写 一篇读书笔记,并交流阅读心 得。
寻 寻
声 声
这细,,识过 次雨独如。也
、息戚 觅 晚。戚 觅

第,自今满, ,到怎有地正 怎黄生谁黄伤 一昏得堪花心 个,黑摘堆,
来三。 ,
风杯乍 冷
急两暖 冷

盏 淡
还 寒
清 清
李 清 照
愁点??积却
酒时 ,
字点梧守,是
,候 凄
B

12
思考: 这首词的词眼是
哪个字?
愁——“词眼”
赏析入愁
B
13
为何生愁?
1131年: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 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地离开 人世。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B
15
为何生愁?
B
9
声声慢
李清照
B
10
预习检测:
1.乍暖还寒:忽暖忽冷 2.将息:休养、调理、保养、 3. 敌: 对付、抵挡 4.怎生得黑:怎样挨到天黑呢 5.次第:光景、情景 6.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