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熟语(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PPT课件
比喻为人直率,襟怀坦白。
2、侵华日军在南京疯狂屠杀中国平民,这是有口 皆碑的事实,任何狡辩都改变不了。
碑:指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
3、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 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点滴积累
(一)用于男女之间的:比翼齐飞(也可表 相互帮助共同前进)、海誓山盟、结为连 理、举案齐眉、劳燕分飞(多指夫妻或情 侣离别)、两小无猜、破镜重圆、秦晋之 好、琴瑟和谐、青梅竹马、相敬如宾等等。
(二)用于文艺作品的:别具匠心(文艺方面构 思独特)、出神入化(技艺达到绝妙境界)、 荡气回肠(形容乐曲、文辞等婉转动人)、鬼 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高超奇妙)、 浩如烟海(文献资料等丰富)、绘声绘色(文 艺作品描述生动)、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 仿得非常逼真)、石破天惊(比喻文章或议论 等新奇惊人,不同凡响)、天马行空(诗文、 书法豪放无拘)、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得非 常逼真)、栩栩如生(只形容艺术形象的生动, 逼真)等等。
识读特殊含义
• 【万人空巷】 • 误用:奥运会开幕式那天,整个北京市万
人空巷,大部分市民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开 幕式的盛况。 • ——“巷”,不是指胡同,而是指住人的地 方。“万人空巷”指人们在住的地方出来 观看盛况。
识读特殊含义
【侧目而视】
如: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了天上,对 朋友竟然侧目而视。
• 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 愤恨。 (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 起人”。)
•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这里将“马革裹尸”错解为“死得很惨,死 后连棺材和埋葬的地方都没有”。)
正确使用成语
“噤若寒蝉”,形容闭口不敢做声,并 非指寒冷。
例(6) 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 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 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进退维谷"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是进 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例句中误 用了字面意义,显然是错误的.
类似因误解意义而误用的成语还有: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3.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4.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感到无可奈何。 6.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7.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8.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9. 不名一文:名:指占有。形容穷到极点,连一 文钱也没有。
第一类 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 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 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 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 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如: ⑴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 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 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 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而例⑴由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 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10.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 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1.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2.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3.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 的本源。 14.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5.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 16.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17.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18.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 或遭受灾难。 19.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 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人贫穷。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 7、连 谓 式 复句紧缩型的成语的结构关系 几乎与复句关系的分类同样多,各种类型的复句 关系都有与之相应的成语(并列关系不再赘述)。 • 请看下面的举例说明: • ①、承接关系。画龙点睛 落井下石 一见钟情 浅尝辄止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②、让步关系。死不瞑目 插翅难逃 罄竹难书 百读不厌 百口莫辩 ③、递进关系。得寸进尺 得陇望蜀 信而有征 听其言观其行 ④、转折关系。虽死犹生 明知故犯 不劳而获 具体而微 阳奉阴违
9、想到每次会议时他那种旁若无人的态度,真叫人 难受。 10、她在公园里漫步,一副旁若无人的神气,十分娇美。 旁若无人:或形容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或形 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11、刘老师上课讲得非常投入、传神,有时简直就指手画 脚,兴奋异常。 12、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 脚地批评他们呢? 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 批评。
高 考 命 题 点
1、对象搞错 2、望文生义 3、语境不合 4、褒贬失当
1、分辨语义 2、辨明差异
考 点 落 实
3、语义范围 4、词义重复
5、明确本义 6、指定对象
7、特定方向 8、词语搭配
9、分析语境 10、感情色彩 11、使用逻辑 12、弄清来源
•
例句
• 身临其境:身处在某一种环境或氛围中。 •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 遇中。 • 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 否定) •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 • 耳濡目染: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 中受到影响。 •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围魏救赵
得道多助 分久必合
典型例题引路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卷中的成语题精 选
1.(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 当的一句是 A.我们真诚地希望常昊夺取世界冠军之后再 接再厉,不断带给人们惊喜。 B.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神舟”六号太 空飞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C.市中心许多商业广告牌被庆祝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日的宣传画取而代之。 D.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 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4、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 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创作素材。 “下里巴人”本来是指古代楚国的一种通俗的歌曲,后泛 指通俗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相对。 5、这些村办企业虽几经努力,但终因产品差强人意而被市场 淘汰。 “差强人意”, “差”,稍微地,比较地。“强”,振奋。 “意”,意志。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 不错,还能使人满意。(出自《后汉书〃吴汉传》) 6、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 案齐眉。 “举案齐眉”,案:古时有脚的托盘。汉代梁鸿的妻子给 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 相敬。
特殊情况
另外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
贬用。比如
1、 ‚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 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 2、‚——奥运会期间谁最贪得无厌?——谁?——跳高运动员, 他们总是得寸进尺。‛
这两句中的‚情投意合‛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起到了
很好的讽刺作用。‚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却是贬词褒用。
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 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 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 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还有 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 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分清成语本义是否还在用。
解决法:探本溯源,分清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成 语 的 使 用
平时要求:
多积累,多运用。 掌握词义,了解功用。
做题技巧:
总结彩不分,褒贬失当
•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 贬义,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 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 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正确使用熟语(含成语)
格言
•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般出于名人之 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例如“穷不失 义,富而不骄”(《孟子》)、“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资治通鉴》)、“满招损,谦 受益”(《尚书》)。格言意在阐发事理,多 为警策之辞,所以在议论中引用格言,能 够给人以启示,更富于说服力。
运用熟语提醒:
• ①弄清意思。如“吃白饭” “三只手”。 • ②不少熟语也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熟语 可以是赞扬、歌颂美好品行的,也可用来 调侃人,或用来批评坏人坏事、讽刺不良 现象等。 • ③注重使用场合、语言环境。惯用语等是 民间口口相传的语句,口语化是它的一大 特点,因此公文、报告等严肃的语体文禁 用;在庄重场合、严肃气氛中也不能用, 除非故意用来调节气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国卷II)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C )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 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 【解析】C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 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 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应改为“五花 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 八门”。A项“无伤大雅”的意思“指虽有影响 决定。 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B项“络绎不绝”意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 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D 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 项“伯仲之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理素质了。
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 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 观止。
正确使用词语(熟
八、不合语境
•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成语使用不能 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成语使用也有一定 范围,不分范围是不行的。 • 1、义无反顾:为了正义勇往直前,决不回头退缩。 • 爸爸看到被老鼠啃坏的箱子,义无反顾地去买了一 块粘鼠板。(不合语境) • 2、各种形式的周刊、杂志,分类细密地专业报刊不 断出现,真是风起云涌之势。 • 风起云涌: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比喻新生事 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也用以形容自然景象不断 变化,雄伟壮观。用于天气或事物的迅速发展,一 般指社会形势,这里大词小用了。
五、重复累赘(语意重复)
• 重复累赘是指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 而造成语境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的含 义重复。这种类型的语用主要表现在句子 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 整个句子重复啰唆的毛病。
• 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 人民的生灵涂炭。 • B、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 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 C、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 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 D、在适应性教育中,不唯书,不唯上,大胆怀疑等 思想和行为往往被视为出格,但在培养创造性时就 必须开禁,否则提倡创造教育就是叶公好龙。
一、望文生义
•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 的含义,有些成语有古今两个意思,但在 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它的本义已经不 复存在,而只存在它的引申义,如不注意 这一特点,就容易犯“舍末逐本”的错误。 也有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被引申了,但它 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往往容易犯望文生 义的毛病。
•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不能理解成强人所 难) • 不刊之论:刊,削除,删改,修改,不刊之论是不 可删改和磨灭的言论。(不要理解为不能刊登的言 论) • 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全熟知牛的各部分 结构,后面用它比喻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地步, 得心应手的境界。 • 细大不捐:捐,舍弃、丢弃,大的小的都不舍弃。 • 危言危行:正直的言行。危:正直。 •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 久假不归:长期借用不归还(jiǎ)。 • 屡试不爽 :“爽”是“差错”之意,故“屡试不用恰当的一句 () • A、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 我真是莫衷一是。 • B、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真是楚楚 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 C、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肌者、 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 D、(鲁迅)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 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 觉。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①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 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 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不虞之誉。 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 ②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地笑起来。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 孑然一身地匆匆穿 ③ 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 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客吗? ④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客吗? 其实,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 其实,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万人空巷,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 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 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球队望其项背 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 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 (“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 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 得上” 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 ③“国足挂帅 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 国足挂帅” ③“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 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 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 ④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 得不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 得不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 (“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 到法庭对质” “到法庭对质”)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隋燕一、考点阐释“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近年来,成语(熟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是高考中的必考题。
成语(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
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
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熟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熟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
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二考向预测:(一)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于客观题的逐年减少,有可能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把这一考点和修改病句的考点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在第二卷出现,这些都使这一考点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二)选取的测试熟语不避熟就生,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广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三考试形式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选B项。
B项书写全部正确。
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吹毛求疵)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
(沆瀣一气)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
一、什么是熟语
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中一般不 能改变其组织。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 惯用语、格言等。(《辞海》)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 定型的短语或句子。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 意变动其中部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 词法来分析。
比喻事情巳经做成,不能再改变。
整理课件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D)
A.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 大伤。
B.招聘人才不是买蔬菜,挨个捏捏捡捡,照个大鲜亮的拿。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种道理和事例,用人单位 自然明了。但怎么一到自己招聘人才时就犯了糊涂呢?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形容说话 多,但两者感情色彩不同,前者 是褒义,后者是贬义。
整理课件
例4: “进退维谷”和“进退两难”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进也难, 退也难”的意思,但前者具书面色彩, 后者具口语色彩。
整理课件
熟语练习
整理课件
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红色字体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D)
A.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 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力相助。
【解析】“鼎立相助” 即大力相助,是敬辞,误用为谦辞
【例2】 在这里,我就不吝赐教,谈点看法,跟你商榷。
【解析】 “不吝赐教” 用于请教别人指教自己的客套话,是
敬辞,误用为谦辞了
整理课件
十、使用本义
【解读】不少成语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
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决不能认为它用错了。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 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解析】
“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
碌,不避风雨。适用对象是人而非物。
例4
(2010· 辽宁)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 ,理应专注于科学文 ....
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 读不下去了。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 1.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一般由 四字组成。成语有如下特点:结构相对定型性;意义的整体性; 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形成的历史性;内容和形式的固定性等。
成语的来源: ①寓言故事的缩写。如:叶公好龙、滥竽充 数、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揠苗 助长、点石成金、精卫填海等。 ②历史事件的概括。如:完璧归赵、卧薪尝 胆、怒发冲冠、夜郎自大、图穷匕见等。 ③古诗文语句的摘抄。如:温故知新、诲人 不倦、学而不厌、一鼓作气、举一反三、走 马观花、门庭若市等。 ④历代俗语的演变。如:张冠李戴、锦上添 花、七上八下、一针见血、雪中送炭、趁热 打铁等。
过”。“穿小鞋”是指“使人暗中吃亏”。 “敲竹杠”是含典故的,相传清朝时贩卖鸦 片的人把鸦片藏在竹杠内偷运,官员检查时 敲打竹杠听辨声音,烟贩子马上向官员行贿。 现用来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勒索财物,也比 喻用某种口实抬高价码。 第二,它的结构是固定的,固定性虽不如成 语,但比歇后语和谚语要强,并且以三字格 最为常见。如:开小差、开绿灯、挖墙脚、 踢皮球、抓小辫、翘尾巴、敲边鼓、半瓶醋、 炒鱿鱼、磨洋工、钻空子等等。四字格的也 不少,如:唱对台戏、钻牛角尖、捅马蜂窝、 杀回马枪,等等。五个字或五个字
1.判断加点成语使用正误。 (1)(2011·北京)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 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 ,诗 .... 意油然而生。 (2)(2010·北京)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 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 ,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 .... 了。 (3)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 帘子,当做蔬菜大棚的“棉被” ,这真是一念之差 ,变废为宝。 ....
正确使用熟语
1.从历史故事中来的;
2.从寓言故事中来的;
3.从神话或其它传说中来的;
4.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摘引的。
1、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2、 意义的整体性;
3、 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
1、并列关系:披肝沥胆、披星戴月
2、承接关系:见异思迁、先斩后奏
3、因果关系:水落石出、水滴石穿 4、主谓关系:毛遂自荐、夜郎自大
(对象不当)
2002全国高考:
答案:A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 出发,吸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 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的冒出 来了。 (褒贬误用)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 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 皆碑 (对象不当)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 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 鼓,没有太大动作。 (自相矛盾)
2004年全国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 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同学纷至沓 来,踊跃报名。 形容连续不断地纷纷到来。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 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 过是九牛一毛。 指众多数量中的一点点。 C .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 2.1 亿元自有资金 获取了 13.7 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 指不是平常人所能想象的。 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 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 形容费力大,收效小。 只能事倍功半。
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教学目标:1、依据课程标准,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4、梳理并积累常见的熟语(成语)。
5、掌握熟语(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
6、形成正确辨析、运用熟语(成语)的能力。
教学重点:1、梳理并积累常见的熟语(成语)。
2、掌握熟语(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
3、形成正确辨析、运用熟语(成语)的能力。
教学难点:1、掌握成语(熟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
2、形成正确辨析、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教学设想:1、适当介绍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把握规律,了解方法。
2、注重学生练习,注重讲析、强化。
3、引导学生整理、积累、记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
5、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考纲要求熟语(主要是成语)在高考中属于必考题型,《考纲》规定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运用两个层面,即理解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熟语,包括能够辨析熟语使用的正误。
三、介绍成语的相关知识(一)成语特点汉语词汇极其丰富,四字结构的词语数不胜数。
而成语以四字结构为主,因此,有些同学经常将诸如“简明生动”、“洁白晶莹”等四字结构的词语也说成是成语。
其实,这些并不是成语。
要弄清什么是成语,就要先搞清楚成语的特点。
一般地说,汉语成语有以下特点:1、源远流长。
成语都有一定的来源,成语一经形成和出现以后,就长期为人们所使用。
如“有恃无恐”、“盲人瞎马”、“捕风捉影”等都是大家熟悉并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都有悠久的历史。
2、定型不变。
定型不变指的是成语的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不能随意更改或变动。
从成语的结构成分来看,不得任意换用和增减。
例如,不能把“南腔北调”说成“东腔西调”,从结构关系来看,也是不能任意变动的。
不能把“重见天日”改成“天日重见”,“一诺千金”不能改成“一诺万金”,“抱薪救火”不能改成“抱柴救火”。
正确使用成语练习 有答案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1.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B.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C.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D.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解答】答案:A 。
解析:A“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这里写记者在伊拉克战场采访,用火中取栗不恰当。
B 海市蜃楼:比喻虚幻事物。
C 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D 马首是瞻:古代作战时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比喻跟随别人行动或听从别人指挥。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食品是交给姐姐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件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解答】答案:D。
解析:A从长计议,慢慢地多加商量,指不急于做出决定;不符合语境。
B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这里使用错误的理解了词义。
C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错误的理解成文章没有加标点,曲解了词义。
D后起之秀:后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人才。
3.下列选项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离投票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凡是有损施瓦辛格形象的陈芝麻烂谷子都被翻出来了。
B.还想让你老爸保你过关吗?老实告诉你吧,他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谁也救不了你!C、不久前,王刚又杀回马枪,再返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舍“动物”而去找“朋友”,又迅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PPT课件
考情分析
1.命题形式:考查形式稳定,主要是单项选择题
(22.)看从角色色彩,(上忌辨4敬析选谦失1当 ),要求选出使用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
4句、中白 用云于深修2处饰.有“人田家园命(生活题”属特望文)生点义。:(1)考查重点明确。一是熟语中的
成语是考查重点,二是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
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解析】A项,“对于”应改为“对”,“对于”指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 “对”和“对于”的用法差不多,但是“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因此这句 话中只能用“对”。B项,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 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C项,“积淀”指积累沉淀。合乎 语境。D项,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在这里 形容丑闻,犯了使用对象不当的错误,可用“骇人听闻”。 【答案】C
方面。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
A.早已高调宣布退休的达赖再次向其信徒发出号召,鼓动信徒参与“自
性和意义的整体性等特征。
(2)所考熟语一般是常用且易误易混的。尤其突出 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
“三不辨”(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 5、相逢何必曾相识 (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 “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 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 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 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命题者有的 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考生要注意辨析。
高三新课标地区语文专题预测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一、考点介绍《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等级为D。
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
显然,对熟语的考查是引导中学生走向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
从近几年各地考题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
对这一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四、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二、名校试题1.(安徽省皖南八校200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试题,语文,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从当前来看,入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波澜不惊的悄然变革,无视或忽略不计显然会贻误发展机遇,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未雨绸缪。
B.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宣传,老百姓对成龙和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功夫之王》早已耳熟能详了。
昨天,这部众人期盼已久的电影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C.原本想在上海滩遏止住连败的颓势,但积重难返的防守问题又让自己和伤口被撒了把盐——三连败,这就是力帆昨天下午在上海浦东体育场的遭遇。
D.德国近三年来失业率持续走高,10月份失业人数猛增,比上月增加2.2万人;政府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2.(山东省青岛市2008年高考一模试题,语文,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由于竞争激烈,一些公司出现了优秀员工跳槽的现象,这对那些人力资源本不丰厚的公司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必将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B.一个人如果总是在约束下生活,就会少一分天真,少一分自由。
我愿我的生活是挥洒自如的,如行云般随意舒卷。
C.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他们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恒心】专题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 (4)【李东升辅导】
•命题趋势:
前几年侧重于考查成语的来源和结构,近些年来主 要考查成语的准确理解和恰当运用。
准确掌握就是要准确弄清其含义,其准确的程度只 搞清大意即可,没必要准确理解它的语素意义。如 “相濡以沫”只知道它指“在患难中互相救助”(不 用于平时),就可以了,没必要搞清“濡”“沫”到 底什么意思。
例如: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 句是(’00.北京安徽春招.4)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 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 B面对无数“豆腐渣”工程的无辜牺牲者,面对亲人撕 心裂肺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了。 C就民族矛盾和冲突而言,科索沃问题与北爱尔兰问题 在性质上是相同的,而美国与北约对二者的态度有天壤之 别。 D微软公司总裁盖茨先生访问中国时推出“维纳斯”计 划,当时在我国信息产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答案】D(A句中“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往往不止一件, 接连而来。句中只写了一件,所以不能用“祸不单行”。 B句中“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印象不深,这和句中 “坚定了……信心”显然不合事理。C句“信手拈来”指 随手拿来,用在此不妥。D句的“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 了极点,用在此恰当。)
【答案】B(A“安步当车”指不乘车,从容不迫地步行,用在此句 中不当。C“车水马龙”指车马往来不绝,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 用在这句中也不当。D“蓬荜生辉”是指使贫穷人家增添光辉,一 般用于谦称,这里也不当。B“颐指气使”是指傲慢地指挥别人, 用在这里是恰当的)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西部的发展,将为中国其他地区提供无限广阔 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商机。但是这项事业任重道 远。 B新千年的“百事可乐甲A联赛”大幕初启,就 让人眼花缭乱,几乎醒不过梦来。 C谭嗣同愿作为变法牺牲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 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D吴教授真不愧为丹青妙手,在他笔下,一幅画 三下两下便一蹴而就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口耳相传的谚语
1)交友处世:君子之交淡如水 浇花浇根,交人交心 2)劝学:活到老,学到老 3)军事:置之死地而后生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4)民俗:入庙拜佛,入乡随俗 5)卫生健康:两头净,不生病 饥时饱,必送命
(一)口耳相传的谚语
6)道德情操:仁义值千金 人穷志不短 7)行为规范:为臣要忠,为子要孝 一失足成千古恨 8)世态人情:世情看冷暖,人事逐高低 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9)善恶美丑: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0)自然气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一)口耳相传的谚语
与成语的区别是: 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 语是口头俗语; 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 语是完整句子; 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 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
(一)口耳相传的谚语
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 心”(《古今小说》一),或作“画 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金瓶梅》第七十六回);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儿女英 雄传》第二十六回),或作“旁观者 清,当局者迷”(《醒世恒言》九)。
(四)相沿习用的成语
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 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我 们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 本溯源,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 整体意义,切忌望文生义。如常见 成语“不刊之论”“万人空 巷”“七月流火”“空穴来风”等, 常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不象画(话) 自取灭亡 尽是书(输)
(二)巧设悬念歇后语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1)会意型
老鼠进风箱—— 两头受气 寿星佬上吊—— 活得不耐烦了
王八吃西瓜—— 滚的滚,爬的爬
(二)巧设悬念歇后语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 (2)谐音型。
老虎驾车—— 两手进染缸——
谁赶(敢)
左也蓝(难) 右也蓝(难)
荷花塘里着火—— 藕燃(偶然)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
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许枫
解读《考纲》 “ 正确使用熟语”是 2004 年高考语文 《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熟 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句子”指谚语和格言。将富有时代 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 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 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如“打预防针” “财神爷” “拍马 屁”“寄生虫”“白开水”“抓辫 子”“吃独食”“穿小鞋”“小心眼” “老黄牛” “红眼病”“戴高帽”“耍 嘴 皮 ” “ 咬 耳朵 ” “眼 中 钉” “ 破 天 荒”“打游击” “下海”“吃醋”“下 课”“放马后炮”“喝迷魂汤”“喝西北 风”“钻牛角尖”“打退堂鼓”“一推六 二五”“解铃还需系铃人”“远水救不了 近火”“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狗嘴里吐 不出象牙”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 ( 1 )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 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 为“昨日黄花”。 ( 2 )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 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 “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 原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 盖”无关。
来源 (1) 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 以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为主,大多总结了 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经验或对自然的认 识,往往诙谐生动,含蓄隽永,极具生活的 情趣性。 (2) 来 自 书 面 语 言 , 包 括 古 代 各 种 著 作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著作、诗文、 小说等),这类熟语以成语为多,一般言简 意赅,形象生动,富于艺术表现力。
(二)巧设悬念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 “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表 义上“引子”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 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 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也就 是说,歇后语是“由存在引注关系的 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的熟语。
(二)巧设悬念歇后语
墙上挂狗皮—— 飞蛾扑火—— 孔夫子搬家——
(一)口耳相传的谚语
谚语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较为复杂。 比如下面这组关于“死”的谚语: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好死不如赖活 寻(等)死不如造反
(一)口耳相传的谚语
这组谚语所体现的思想意识大不相同: 第一句教人舍身赴死,在玉碎与瓦全 间选择玉碎; 第二句教人贪生怕死,在好死与赖活 中选择赖活; 第三句教人拼死一搏,既不无价值寻 死,也不无价值赖活(等死),而要活得 轰轰烈烈(造反)。
(二)巧设悬念歇后语
歇后语的艺术效果主要有两个: 形象生动和风趣幽默
“引子”部分三个特点 (1)取材广泛 (2)想象新奇 (3)深具悬念性
(二)巧设悬念歇后语
“泥菩萨洗澡—— 越洗越脏” “老虎戴佛珠—— 假充善人” “八十年不下雨—— 好晴(情)” “三张纸画张脸—— 好大的面子” “猪八戒演讲—— 大嘴说大话” “乌龟变黄鳝—— 解甲归田” “老鼠给猫理胡子— 拼命巴结 ” 独眼龙看书—— 一目了然 赖蛤蟆想吃天鹅肉—— 痴心妄想
(三)语义双层惯用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 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 词组。惯用语是通过描述来 表义,谚语和歇后语通过陈 述来表义。
(三)语义双层惯用语
惯用语有如下几个特点: 1、语义的双层性 2、口语色彩和感情色
(三)语义双层惯用语
(三)语义双层惯用语
体会惯用语生动通俗的口语表达效果: 成语 惯用语 置若罔闻
阿谀奉承 李代桃僵
耳边风
拍马屁 替罪羊、背黑锅
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音节以四字为主, 大部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 (四)相沿习用的成语 来自古代口语,如“唇亡齿寒”“同病相 怜”; 来自古代寓言,如“守株待兔”“叶公好 龙”; 来自历史故事,如“卧薪尝胆”“四面楚 歌”; 来自古代诗文,如“巧言令色”“不可救 药”; 来自现代文章著作的,如“古为今 用”“力 争上游”“争分夺 秒”
(一)口耳相传的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 话”“直言”,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 的现成语句,往往传达了人们在征服 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积累 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简练通俗,意 思完整。口耳相传和凝聚着前人的智 慧与经验是它的两个基本特点。
(一)口耳相传的谚语
如: 行行出状元 三百六十行, 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 学到老 活到老, 贫在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