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拍一部电影讲述抓捕苏联间谍

合集下载

国家行动2017人物原型对照表

国家行动2017人物原型对照表

国家行动2017人物原型对照表国家行动2017人物原型对照都有谁!一部比《人民的名义》还要震撼的反腐打黑题材剧《国家行动》将在召开前夕播出。

国家行动2017故事原型是什么?下面是Vanky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行动2017人物原型对照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国家行动2017电视剧简介继《人民的名义》之后,还有一部反贪大剧《国家行动》要播,以四川刘汉刘维黑社会案为原型,目前在补拍和后期制作阶段,预计很快和观众见面,据说,内容比前者更加劲爆。

该剧于2017年,作为迎接党的召开参考剧目在中央电视台首播。

绵阳1.10大案四年未破,贺延龄(黄志忠饰)带领侦破组赴滨江秘密侦查。

在1.10大案凶手归案的假象下,贺延龄做出结论:绵阳有一个非同一般的黑社会犯罪集团组织,无恶不作,刘唐为其首犯,其罗织的庞大关系网无处不在,充当其保护伞。

中央领导及公安部领导为之震惊,指示政法机关全力以赴,排除一切阻力,打掉这个涉黑团伙,对于保护伞不管其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必须遵纪守法。

中央政法委迅即从全国调兵遣将,成立以贺延龄为首的专案组对黑社会犯罪集团和其保护伞展开攻坚战。

刘唐不惜一切手段逃避打击,谋害证人和知情者,将滨江公安局副局长徐望东(张译饰)等拉下水充当其帮凶,并利用强大关系网向侦破组施压。

贺延龄及专案组顶住压力和威胁,与犯罪集团斗智斗勇,针锋相对,抱着为神圣使命甘愿牺牲一切的精神,终将该黑社会组织一网打尽。

《人民的名义》发生在虚构的汉东省,而《国家行动》则直接取材自引起党中央、广大人民群众、国内外媒体极大关注的四川刘汉大案。

据说这部剧,内幕更多、涉及官员级别更高……与《人民的名义》一样,《国家行动》的演职员表一眼望去那个个儿都是品质保证。

电视剧《国家行动》故事的原型刘汉(1965年10月25日-2015年2月9日),男,四川广汉人,原四川汉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曾连续三届当选四川省政协委员、,其资产高达400多亿元人民币,曾被《福布斯》称为“潜在水底的真正富豪”。

保密局的枪声:那时大片

保密局的枪声:那时大片
保 密 局 的枪 声 : 那 时 大 片
文- 燕崽
王 岐丰在 《 北京 晨报 》 撰 文说 : 1 9 7 0年 代
完成 任 务 、 全 身而 退 的谍 战 故 事 。 影 片 情 节 曲
末, 民众 渴望精 神 食 粮 。这 时 , 一 部 国 产 大 片放 折 、 扣人心弦 , 引人 入 胜 。档 案 显 示 。 从 1 9 7 9 年 映 了, 即 长 春 电影 制 片厂 拍 摄 的 《 保 密 局 的 枪 6月 1 7日至 3 0日 , 此 片在 北 京 共放 映 2 6 6 6 场.
有人古 , 谁 为 真 宰 。嵌 了两 个 真 字 。郭 沫 若 想
了一 会儿 , 对 曰: 如 是 我佛 , 此 即 如来 , 嵌 了两 个 如字 , 自然 浑成 , 珠 联 璧合 。大家 鼓掌 叫 好 。
杨荫 榆 : 谴 责 日寇
张守涛在 《 中 国 最 早 的 女 性 大 学 校 长 》中 说 , 杨 荫榆 虽 然 在 鲁 迅 《 纪念刘和珍君》 中 留下 恶名 , 却一 直 保持 民族 气节 。抗 战爆 发后 , 侵 华 日军 要 杨 荫 榆 出任 伪 职 , 她 严词 拒绝 。 1 9 3 7年
张学 良 : 别 强我 所难
《 中华民国之谜》 在“ 邵 飘 萍 被 枪 毙 之谜 ” 一 节 记载 , 1 9 2 6 年 4月 2 4日, 名 记者 邵 飘 萍被 捕 , 新 闻界展 开 营救 。2 5日下午 , 刘煌 等 1 3 名 代 表 见到 了张 学 良 。代 表 们 再 三 恳请 释 放 邵 飘 萍 。张 告
声》 影 片讲 述 第三 次 国 内革命 战 争时 期 , 在白
国民 党 军 统保 密局 特 务 组 织后 。 经历 了叛徒 出

有关《第八个嫌疑人》改编什么真实故事

有关《第八个嫌疑人》改编什么真实故事

有关《第八个嫌疑人》改编什么真实故事《第八个嫌疑人》改编什么真实故事日前,根据1995年震惊全国的武装劫钞案真实事件改编的犯罪、剧情电影《第八个嫌疑人》在昆明正式杀青!影片由郑保瑞、谢国豪监制,李子俊执导,周汶儒编剧,大鹏、林家栋领衔主演,齐溪、孙阳、张颂文、柯蓝主演。

影片讲述了以“师爷”陈信文为首的犯罪团伙,武装抢劫运钞车犯下惊天大案后,主犯消失于茫茫人海,警方锲而不舍地对嫌疑人开始长达21年的追凶历程。

影片预计将于2020年上映。

《第八个嫌疑人》电影剧情梗概电影《第八个嫌疑人》根据1995年的武装劫钞案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以“师爷”陈信文为首的犯罪团伙,武装抢劫运钞车犯下惊天大案后,主犯消失于茫茫人海,警方锲而不舍地对嫌疑人开始长达21年的追凶历程。

电影主要内容是,一名建筑公司老板策划震惊全国的押钞车抢劫案,计划失败,开始逃亡之路。

公正刚直的警察为揪出这名嫌疑人,退休后只身前往边境城市,却遇上一个洗心革面的“陌生人”。

然而,在法律之下,没有人能选择赎罪的方式。

一九九五年,广东发生一起大型武装劫钞案,一辆银行运钞车被五名持枪匪徒抢劫,损失高达一千五百万,三名押钞员更在事件中丧生。

事件震惊全国,公安局马上成立专案组,以王守月(林家栋饰)和何蓝(张颂文饰)为首的刑警迅速搜证,成功掌握五名抢匪去向并逐一拘捕。

叫人意外的是,抢匪供出案件背后的真正策划者,竟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陈信文(大鹏饰)及其堂弟陈欣年(孙阳饰)。

陈信文和陈欣年功败垂成,踏上逃亡之路,从此人间蒸发。

时间一晃二十一年,当年的案件早已淡出大众的视野,王守月也从公安局退休。

然而,一条寻常不过的视频上出现的一个模糊身影,却让他重燃破案的希望。

王守月只身前往边境城市,寻找视频中的“陌生人”。

最后的正邪对决,在二十一年后正式展开。

电影第八个嫌疑人陈信文介绍陈信文原本是建筑公司老板,他伙同堂弟策划了运钞车抢劫案,之后开启了逃亡之路。

陈信文等人在抢劫过程中杀死了三个人,1500万被陈信文带走,他隐姓埋名,还有了妻子和女儿,然而他的下落终究被警方找到了,迎来了最终的结局。

红色经典再演绎——影片《智取威虎山》解析(上)

红色经典再演绎——影片《智取威虎山》解析(上)

红色经典再演绎——影片《智取威虎山》解析(上)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14期影片速读1946年冬季,我军一支剿匪小分队在代号“203”的少剑波带领下,深入深山老林清剿土匪。

就在他们刚刚进入战区,对当地情况尚不熟悉的时候,上级派来了合江军区政治部敌工科侦察员杨子荣协助剿匪。

与杨子菜一起来的还有野战医院的女护士白茹(小白鸽)。

小分队后来又遇到了父亲被土匪杀害、母亲被抢走的流浪儿栓子,并把他收留下来。

与此同时,国民党先期潜入东北的人员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收编各山头的土匪。

国民党的候专员企图利用手中的先遣图引诱土匪许大马棒和“座山雕”相互残杀,自己渔翁得利(在当时东北民主联军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不是团结这些土匪共同对抗我军清剿而是想让他们自相残杀,这个候专员脑子不知是不是进水了)。

剿匪小分队此时也转移到夹皮沟村,并且通过当地群众得知村子里有土匪的眼线。

就在高波去追因不了解小分队身份而逃离的检子时,却意外发现了在村子里的国民党候专员的副官栾平。

原来,候专员本打算将先遣图送给许大马棒,但栾平却想把图转送给“座山雕”,以换取一官半职和奖赏。

高波为了救被栾平抓住的栓子而被俘虏,就在受刑时才被小分队其他人员解救出来。

这样,我军就了解了栾平的企图并得到了他身上的先遣图。

此时,熟悉东北民情的杨子荣提出由自己假扮成许大马棒的司马副官(实际上就是负责养马的副官)胡彪打入“座山雕”内部,摸清情况后里应外合将土匪一网打尽。

少剑波开始并不同意,后来看到杨子荣非常坚决而且有信心也就同意了。

杨子荣与绰号“长腿”的侦察员一起进山后分手,后者负责传递杨子荣送出的情报。

杨子荣行进途中遇到了一只老虎,经过一番搏斗将其打死(即样板戏中有名的桥段——“打虎上山”)。

打死老虎后,杨子荣遇到了“座山雕”的手下并被带上了山。

“座山雕”经过一番盘问,杨子荣用黑话对答如流(这也是当年的样板戏中最著名的桥段),从而取得了其初步信任并被封为山寨第九金刚。

遥远的《间谍之桥》

遥远的《间谍之桥》

遥远的《间谍之桥》作者:彭小莲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6年第04期在美联航的飞机上看见新片《间谍之桥》,一下被上面的美国国旗和镰刀斧头的苏联国旗吸引了,特别是在这两个国旗之间汤姆·汉克斯那张严肃的脸。

我不知道这会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可是他一定会和冷战有关系。

当一些空镜头落在纽约布鲁克林的街面上时,出现一行简单的英文:“根据真实事件拍摄。

”这让我看见,好莱坞的大片在商业院线上依然在追寻久远的历史真相,以及他们对于历史的思考和记忆。

几天前,在电影院刚看过的《聚焦》(Spotlight)同样是揭露2002年波士顿神父奸淫小男生的事件。

因为波士顿是一个宗教意识非常浓厚的城市,所以地方小报《聚焦》要揭露真相,遭遇到种种的障碍和社会压力,甚至人身攻击,但是小报的四个记者本着职业良心和对挖掘真相的责任感,终于在艰难的努力之后,将这黑暗的事件揭示于众。

影片在最后出现黑片时,是长长一系列世界各国具有丑闻的神父名单,以及他们的国籍。

你会在黑暗中认真看着,思考着,如果是碟片,一定会重新回放,要确认,有多少神父借着“上帝”的名义,在做卑鄙的事情。

每当我在国内被“娱乐”大片误导时,好莱坞告诉我的是这些真实事件,还有这些真实对银幕的价值和意义。

离开美国的那天,看见街道上《Joy》的平面大广告贴得到处都是,NYU同学跟我说,这也是根据一个真实的女性争取独立的故事拍摄的,可惜我错过了。

我一口气把《间谍之桥》看完,结束时特别想知道导演是谁,怎么能拍出这么伟大的影片。

当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名字出现时,我还是惊讶于他的功力,宝刀不老!认识他是从《E·T》开始的,虽然他拍摄了太多的大片,可是这个《E·T》是刻在记忆里最深的。

所以,怎么也不会把《间谍之桥》和斯皮尔伯格联系在一起,因为影片太严肃,严肃得不像好莱坞影片。

可是那个规模,那种制作的水准,场面的处理,电影语言的娴熟和独特,都必然让人肃然起敬。

动作悬疑片《特工绍特》解说文案

动作悬疑片《特工绍特》解说文案

动作悬疑片《特工绍特》解说文案好心情从一部精彩电影开始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部安吉利朱娜主演的动作电影《特工绍特》女主绍特是一名CIA特工被派去朝鲜刺探核计划为了能够进入朝鲜她用自己的绝世美貌吸引了一位能够自主出入朝鲜的德国著名节肢动物学家随后便跟随动物学家顺利进入了朝鲜但不幸的是绍特刚进入朝鲜就被抓了一番严刑拷打外加残酷折磨她始终不肯松口但就在CIA准备放弃他时深爱绍特的节肢动物学家却以自己的影响力到美国参议院和国务院请愿为了不让事态扩大美国方面最终以交换俘虏的方式将绍特救出绍特彻底被感动不久后便和他结了婚而绍特继续为cia工作不然某一天一个自称是俄罗斯安全局的老头主动找到cia说有重要情报要说于是沙特就和上司去审问老头说有个俄罗斯间谍要在美国副总统葬礼上刺杀俄罗斯总统小黑却起了疑心竟然把邵特带进审讯室进行盘问邵特给老公打电话却无法接通而那个俄罗斯老头却在电梯里杀入两名特工逃跑了而邵特也离开了审讯室要逃走小黑下令封锁现场邵特被困住了于是邵特利用自己高超的本领制造武器将丈夫正在研究的毒蜘蛛带上一只背上装满武器的黑背包刚要离开上次和小黑就找上门来又展开一场大逃杀邵特又从窗户逃走进入小女孩家换上衣服离开了没想到却被上司和小黑一路狂追最后被堵在了大桥上最终沙特翻身跳桥跳到卡车上然后抢了辆摩托车疾驰而去邵特坐车来到纽约住进宾馆副总统的葬礼就在宾馆对面的教堂进行他再三确认武器装备又研究教堂的下水道图纸然后顺利潜入教堂此时俄罗斯总统上台了邵特钻出地板漂亮地干掉特勤人员此时小黑感到邵特又没有杀他而是举起双手最终邵特被逮捕邵特也确实是俄罗斯秘密特工为了救自己的丈夫进行了这次任务被捕的绍特在警车上直接干掉警察胁迫司机驾车冲下大桥然后顺利逃走逃走了邵特见到安排他刺杀任务的间谍大师没想到大师为了考验他的忠诚竟命令手下淹死她的丈夫她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死去大师高兴了众人为他欢呼间谍大师让他去找秘密特工正在交流时绍特拿起酒瓶砸在大石头上用碎瓶子猛刺他的脖子干掉他然后拿起武器和炸弹出去扔下几枚炸弹炸死了一群特工并干掉剩下的特工十二人被他瞬间干掉她为丈夫报了仇最后他和秘密特工见了面原来两人认识秘密特工的身份还是北约组织和美国白中的联络官邵特化妆和秘密特工进入了白宫秘密特工抢过一把枪乱射并引爆身上炸弹为了安全总统前往白宫地下堡垒避难邵特称乱进入了地下堡垒国防部长向总统汇报俄罗斯正在大量布置核弹头于是总统决定布置和打击方案他打开密码箱登录密码是什么?密码?登陆登陆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录邵特化妆和秘密特工进入了白宫秘密特工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哪知上司突然举起枪扫射干掉所有人只留下总统原来上司也是俄罗斯间谍他让总统发动和打击但总统却说你去死于是一枪干掉总统然后自己选择各国首都作为攻击目标此时邵特走来但他不知道邵特是来拯救世界的此时看到新闻的上司才明白开始了他的程序聪明的邵特用机枪扫射墙壁打碎混泥土掏出墙壁里的按钮打开门冲进去然而继位枪战又展开肉搏但他却被上司打倒经过一番搏斗邵特飞身拔了电源结果却被赶来的士兵射中后背但幸好她穿了防弹衣最终她被抓了最终促进和平还去莫斯科墓地向空难中死去的父母和妹妹献花这名总统也是俄罗斯间谍我的天这真是脑洞大开哪里都是特工间谍电影结束。

《渡江侦察记》背后的真实故事

《渡江侦察记》背后的真实故事

《渡江侦察记》背后的真实故事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6年第31期1954和197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来到安徽省繁昌县,拍摄黑白和彩色故事片《渡江侦察记》。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渡江战役发起前,华野27军先遣渡江大队强渡长江天险,活跃在江南敌占区,并策应大军顺利过江。

电影只是艺术地再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战斗经历,但它毕竟受故事片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完成这一过程的全记录,先遣渡江大队在江南的1 5天,所处的斗争环境,则如处龙潭虎穴,一发千钧。

受命组队淮海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指示华东野战军27军组建一支先遣渡江大队,与江南的党和游击队取得联系,以执行侦察任务,策应大军过江。

先遣渡江大队总计300余人,大队长由81师242团参谋长亚冰(即章尘)担任。

这支队伍多是北方人、老八路。

他们刚从淮海战役下了火线,就接受了这项新任务。

当时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大家不谙水性,见水即怕,可偏偏要接受“木船不能渡江”的挑战。

这些北方战士以前多在平原、丘陵山区作战,南方纵横交错的水网和稻田,对他们是陌生的,为把“旱鸭子”变成“水鸭子”,他们抓紧时间在内河学习划船、操舟、掌舵、撑篙、泅渡、救护等本领。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许多人已经初识水性,掌握了乘船坐船的要领,而且还会撑篙掌舵、划船操舟。

渡江前,军部为他们挑选了三十几只小船和最好的水手。

在物资准备上完全依照战时需要,给予配备,如浮水竹筒、木筏、船橹、船桨、船杆。

为防止船漏,准备了补漏用的棉花和黄泥。

为避免木船划桨时的响声,准备了稻草、绳子,将其铺在船头,捆绑木桨的小皮带也事先用油浸透,以防摇桨时发出大的声音。

军部在武器装备上,尽量给予保证。

每支步枪配备150发子弹,每挺机枪配备1000发子弹,每支冲锋枪配备250发子弹。

每班带小包炸药及两枚追击炮弹,配备火箭筒两个(每连各一),追击炮每连一门,自带4天给养。

干部携带一部分银元,并有电台一部及地图等其他必需之用品。

译电员准备汽油、火柴,以便紧急情况下焚毁密电码。

失踪的首部人民电影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失踪的首部人民电影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失踪的首部人民电影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作者:何立波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5年第8期何立波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电影团,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专业电影拍摄机构,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

1938年到1940年,延安电影团所拍摄的第一部人民电影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生活、战斗场景,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影像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延安电影团: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电影制片机构延安电影团是中国第一个红色电影机构。

它是上海著名电影导演袁牧之和摄影家吴印咸来到延安之后才得以成立的。

1938年7月,周恩来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专门找了袁牧之,热情动员他到延安去,到抗日的前线去,用电影这个武器去记录革命根据地延安和八路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英勇事迹。

袁牧之早就向往延安,欣然同意。

他邀请曾在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明星电影公司担任摄影师的吴印咸一起奔赴延安。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袁牧之就因在话剧舞台上饰演不同类型的人物而赢得了“舞台千面人”的美誉。

1934年3月,根据“左翼剧联”的安排,他加入到我党直接领导下的电通影片公司,主演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生死同心》三部影片,并在《风云儿女》中演唱了主题歌,即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从而成为“第一位在银幕上唱《义勇军进行曲》的人”。

他还编导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和经典作品《马路天使》。

吴印咸是电影《风云儿女》和《都市风光》的摄影师,对左翼电影运动的开展、解放区人民电影的创立都有重大贡献。

1938年7月底,荷兰著名电影导演伊文思将自己用的电影摄影机和胶片送给八路军。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吴印咸去接收了伊文思的赠品和香港朋友赠送的电影器材,并将其带到延安,这是八路军的第一批电影器材。

1938年8月中旬的一天,袁牧之和吴印咸出发了,踏上了新的革命征途。

两人的“出走”,在电影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1938年8月28日,袁牧之和吴印咸到达延安,见到了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谭政。

保密局的枪声

保密局的枪声

保密局的枪声

【期刊名称】《电影文学》
【年(卷),期】1979(000)002
【摘要】故事片上海解放前夕,我打入国民党军统特务内部的地下工作者刘啸尘,巧妙地掩护自己,机警地保护上海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最后机智勇敢地取得了国民党撤退上海后的潜伏计划。

影片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塑造了战斗在敌后的我地下工作人员的英雄形象。

【总页数】4页(PI0001-I0004)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
【相关文献】
1.向梅同志在影片《保密局的枪声》中扮演史秀英 [J], 无
2.构思与体现——影片《保密局的枪声》导演札记 [J], 常彦
3.《保密局的枪声》的“老三” [J], 史尼丁
4.国家保密局令(2020年第1号) [J], 田静
5.《保密局的枪声》上海解放时的“第二条战线” [J], 向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徐秋影案件真相

徐秋影案件真相

徐秋影案件真相作者:余刚来源:《世纪桥·纪实版》2009年第04期20世纪50年代初,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故事片《徐秋影案件》。

作品原型是当时震惊全国的一起被哈尔滨市公发机关破获的潜伏特务组织——邵玉魁案件。

影片中徐秋影的原型是哈尔滨市文教局女秘书赵洁珊;而那个女特务丘涤凡的原型则是哈尔滨市民政局女干部邵玉魁。

那时的观众原本格外喜欢惊险的反特片,加上又是“真事”,上座率自然空前的高。

直到80年代,“女特务丘涤凡”被释放后,还戏剧性地在别人家看到电视里播放的《徐秋影案件》。

谁也不会想到,《徐秋影案件》的故事——哈尔滨邵玉魁乙号案件,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罕见的一起大冤案。

1987年7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同意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邵玉魁案件的改判意见,宣告邵玉魁无罪。

邵玉魁坐了28年牢,当了半辈子“女特务”。

被捕那年她才37岁,如今已年逾古稀。

哈尔滨市民政局为邵玉魁落实了政策。

后来的邵玉魁已是离休干部。

按离休干部待遇,她分到了一套住房,市民政局还将她儿子调到哈尔滨市照顾母亲。

在邵玉魁那二室一厨的新居里,我们采访了这位历尽磨难,被许多人关注的老人。

她当年70岁,虽然坐了多年冤狱,又步入暮年,可她仍精神矍铄,语言简炼,记忆力极好,仍然辨得出年轻时的丽质与风姿。

“我虽被关在监狱里,但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国家干部。

尽管我是在屈辱和忍受中活着,被人们看成女特务,但我认为监狱——这人间另一个世界的春风和空气对我是公正的。

我要活下来,留着我这张嘴。

我曾希望过自己活到80岁,在80岁之前,总能让世人明白我受冤的真相”。

她诚挚、欣慰地对我们说:“这样的压了这么多年的奇冤大屈,能在今天平反昭雪,全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好政策啊!”我们向邵玉魁说明来意,老人的记忆出奇的清晰。

1948年11月6日晚上,哈尔滨市文教局漂亮的女秘书赵洁珊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江上俱乐部西侧的江畔被人枪杀了。

子弹从被害人脑后偏右射入,由太阳穴穿出。

“特务”进化史:在中国如何变成反面角色

“特务”进化史:在中国如何变成反面角色

“特务”进化史:在中国如何变成反面角色电影《色·戒》剧照“特务”是个舶来词汇,由日本传入,一开始它是中性词,无褒贬之分。

最初,这个词只是“特殊任务”的意思,如上世纪中国军队中担任警戒护卫任务的精锐部队通常成为“特务连”、“特务团”。

“红色娘子军”的正式番号,便是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2师女子军特务连。

但在长期的国共斗争史中,特务逐渐演变成了反角,他们擅长阴谋诡计,暗杀投毒无所不能,对共产党、民主进步人士凶残狠毒。

托民国谍战题材影视剧长盛不衰的福,“军统”、“中统”两个特务机构已是尽人皆知。

屏幕上的故事足够热闹,也足够虚幻,但大都只将特务最“无法无天”的一面无限放大,却永远不会告诉你前因后果、个中现实。

最初的国民党“特务”就是一群帮会流氓在国民党北伐乃至定鼎南京初期,“特务”还没有实体,秘密活动要依靠帮会组织。

只要对上暗语、切口,便能在人员分布上至军政大员、下及贩夫走卒的帮会体系中打开一扇大门,刺探幕后的真相,动员隐蔽的力量。

1927年,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便是运用帮会的著名案例。

当时,上海方面由中共控制的工会力量强大,并拥有武装工人纠察队数千之众,自然不肯引颈待戮。

国共双方在城中交火,又难免玉石俱焚。

蒋介石的策略是避开正面对抗,由其特务处长、青帮“悟”字辈弟子杨虎,联络沪上青帮大佬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为其效劳。

4月12日当天,三人派出麾下小弟伪装成工会会员,戴着工字袖标成群结伙地冲击工人纠察队驻地,肆无忌惮打砸抢烧、开枪伤人。

接着军队便以调解为名,将双方全部缴械,并将事件宣布为工人械斗。

事前一天,更是由杜月笙亲自下贴,以碰面商谈要事的名义,将工人纠察队领导汪寿华请到家中,乱拳打昏之后塞进麻袋活埋,造成工人纠察队群龙无首、束手就擒。

此时,实体的“特务”工作都要由帮会代劳,名词上的“特务”更谈不上褒贬。

“四·一二”后,中共紧急成立的决策机构叫做“上海特务委员会”——共产党也有特务。

中国历史警匪电影有哪些

中国历史警匪电影有哪些

中国历史警匪电影有哪些中国电影产业自20世纪初至今,已经经历了漫长而充实的发展历程。

尤其是关于警匪题材的电影,在中国影视艺术史上占有了重要地位,其风格独特,情节紧凑,更是如同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

从《保卫延安》到《湄公河行动》,从黑白到彩色,从标准语到方言,中国历史警匪电影为观众呈现了不同的审美和文化体验。

1950年代至1970年代——经典中国老片1950年代至1970年代,这个年代可以被称为中国经典警匪电影的黄金时期,如《保卫延安》、《刑场上的婚礼》、《死亡通缉令》等影片,成为中国的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一,其影响绵延百年。

电影《保卫延安》,是一部反映了延安抗日根据地战斗及反间谍斗争的著名作品。

这部电影以其简练、深刻、精致、完美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反映了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主义精神。

电影《刑场上的婚礼》,是一部典型的警匪片,讲述了女偷窃团伙头目一路逃亡,为了逃避警察而结婚,但最终仍遭到了惨遭报应的结局。

影片中的情节紧凑、赛车场的追逐镜头和冰山下寻找“宝藏”的场景,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场景。

1980年代至2000年代——警匪电影的多元化和开放80年代左右,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确使中国的电影产业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警匪电影的风格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电影《英雄枪手》由此成为了中国警匪片中的经典之一,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位警察为了抓捕一批走私犯人,不遗余力、勇往直前的故事,充分彰显了中国警察艰苦开拓、不可替代的形象。

电影《伤城》是一部众人翘首以盼的电影,这部影片因讲述港澳警察的故事,成为了大陆电影界看向港澳地区的标志。

影片中强悍制作、创意诛心的想象和影片内容非常吻合,是中国警匪片中非常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电影。

2000年代至今——警匪电影的时尚化和艺术化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宽松,中国警匪影片又走向了新的风格和形式。

这时期的警匪电影由于更加注重艺术性、陈述性和表现性,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观众。

电影《警察故事》成为了中国摔跤城警察形象的代表作品,这部经典警匪电影充分展现了成龙带给观众的别样文化特质。

谍战那些事儿——中国历史上的反特片一

谍战那些事儿——中国历史上的反特片一
电影新作 2 2010 . 1

之 中0 , 通过大胆虚构 !夸张 !渲染 , 以紧张离奇 的情 } ! J j 扣 人心 弦的危 机使观众从惊 险刺激 ,}2获得审美快 感 . 因此虽然产量较 少, 但其商业价值却居新中国电影各 个类型之 首. 票房收人和土座率 也是龙头 2 7 年以后 197 的十年间, 惊险电影的产员大幅攀升, 远远超过 前 2 7 年 的总产量 , 并 风拓展到爱情 !冒险 !武打等多种类型
莱坞的侦探 片 受到国际意 识 形态的影响而被强化, 反特 片表现 了美蒋间谍活动 和其他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新 中国进行情报盗窃与各种破坏活动; 好莱坞的侦探片则 将共产主义作为疏离和去人性化的最终状态加以排斥 " 我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 因此也是 间 谍活动和其他敌对势力进行情报与各种破坏活动的 重要 7}标 历史 经验证明, 为 r 有效地防范和打击l, 谍 J 0
让旧中国大城市的小资产阶级观众熟悉了 占典侦探的 人格特质 西方硬汉 侦探小说和好莱坞侦探 片的从础
是 侦探 个人主 义的价值观 和社 会环 境之 间 的墓 本冲 突 , 并 卜强调侦探存在 主义的观点 l_ 在黑 色风格影响
下 , 好莱坞的侦探 电影 以悲观的世界观反映了二,! 侧讨 和战后美国大众对道德 和社会政治的疏 离 ! 焦 虑和j互 德困惑 40 年代的旧中国银幕_L 已经有以抗 日战 争为
影视 论坛
谍 战那些事儿
中国历史上的反特片 ( 一 )

新 中 国反特谍 战片 是在 国际冷战政 治文 化语境 下 . 新 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与大众文化创造性结合 所催生 的一朵类型电影奇葩 , 具有强烈独特 的美学风 格和娱 乐吸引 力 " 本文从 电影史的角度梳理 了反特谍 战 片在 20 世纪 40 年代 中期至 8 年 代后 期的发展历 0 程 , 从类 型学角度剖析了该类型的神话功 能 ! 故事公 式 !人物基调和文化内涵 , 并对两部经典代表作品进行 J. 文本精读 " 类型电影的基础吸引 力是对社会现存墓本文化矛 盾的描述 表现新中国国家安全机构 !公安警察 系统隐 蔽战线的侦察人员和边防哨所的边防军 战 士为保 卫国 家安全 ,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 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与间谍 特务进行英勇斗争的光荣 业绩 , 具有鲜明 !正确的政治 倾 向, 担 负着宣传教育群众的职能 , 使观众在娱乐 9 },提 高警惕( 这种惊 险样式类型电影 , 在 2 世纪 5 一 年 0 0 7 0 代末期统称为反特片 " 反特类型片伴随着我国政 治形 势的发展 , 带有 明显的阶段性 8 8 年代 以后 , 由于国际 0 和国内政治形 势的变化, 隐蔽战线反间防特的主题逐 渐淡出银 幕, 表现公检法部 门公开侦破 !才 击刑事 犯罪 丁 和经济犯 -仁 ! 的故事成 为类型的主流, 因而类型命名 也 变得混淆不一 诸如惊险片 ! 警匪片 ! 公安题材等等 事 实 匕 惊险 电影作为 一种叙事风格 , 在 / 一 年 十七 时期 0 ( 1949 年 一 1966 年 ) , 主要渗透在革命历史 片和 反特片两种类 型中, 以反映敌我 矛盾和阶级斗争 为主 旨, 产量不足 30 部 , 其中反特片 7 }f一半左右 而革命历 史片包括地下 斗争 !敌 后侦察 !剿匪 !游击队斗争等故 事公式 由于惊险风格强化了电影的娱乐价值, 允许更 多的巧合性与偶然性 , 但 又 /出 乎意料之 外, 合 乎情理

《红色特工》中的“历史真实”与“情景再现”

《红色特工》中的“历史真实”与“情景再现”

《红色特工》中的“历史真实”与“情景再现”作者:徐佳来源:《声屏世界》2010年第06期电视文献纪录片《红色特工》,是一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创作的献礼片。

该片以抗战时期发生在浙江宁波一段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为背景,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还原历史画面,向受众讲述了一则为了解放浙东首府宁波,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不顾生命安危、忍辱负重,打入日本宪兵队内部斗智斗勇的“400反间谍小组”的故事。

由于《红色特工》的历史文献题材的特殊性,片中运用了“情景再现”这一纪录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虚拟的、扮演的方法,将时过境迁的“400反间谍小组”的故事表现出来,把刻板而又枯燥的文献纪录片变得更具观赏性,从而达到影响和教育的目的。

历史文献纪录片需要的是有根据的还原,构筑于真实基础之上去再现。

根据搜集的资料及当事人所讲述的历史细节和人物个性,《红色特工》通过“情景再现”让观众置身于这一段历史之中。

几个演员对“400反间谍小组”成员的演绎以及场景模拟和细节展示,展现了“逼真的”历史情景和氛围,弥补了历史影像资料不足的缺憾,使得纪录片《红色特工》更加具有可看性。

“400反间谍小组”成员都留有当年的照片,在拍摄过程中,创作者采用虚化的方法,使得演员与照片的对比不显眼,把受众的欣赏重点转移到片中的故事内容,更好地表现出“400反间谍小组”当时的状态。

片中画面虽然朦胧,但是为作品增添了一份艺术感。

对于很多场景细节的叙述,《红色特工》则根据前期所搜集的一些历史细节去展现,通过到几个旧址拍摄,找到一些那个时期的物品布置场景,使画面更加真实,演员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400反间谍小组”成员当时的内心活动。

然而资料中的一些文字记载,并不能够满足作品的所有画面,但是又不能放弃真实去进行一个完全的艺术创作,这就需要创作者对历史当事人和历史研究者进行访问。

几个仍然健在的历史当事人,如小组负责人丁公量、小组成员莫奇的妹妹等对当年那段历史绘声绘色的描述,以及他们谈及当年时的神情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也让受众真实感受到当年在他们身上和周围发生的一切。

2023电影《莫斯科行动》讲什么故事

2023电影《莫斯科行动》讲什么故事

2023电影《莫斯科行动》讲什么故事电影《莫斯科行动》讲什么国庆档大片来了!电影《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8月29日发布定档预告,宣布将于9月29日全国上映。

该片根据震惊世界的“中俄国际列车大劫案”改编,讲述中国警察崔振海带领秘密小队深入俄罗斯,伪装成商人跨国调查,誓要将K3次国际列车大劫案匪徒绳之以法的惊险经历。

电影《莫斯科行动》由著名导演邱礼涛执导,著名电影人韩三平与刘德华联合担任监制,张涵予、黄轩,文咏珊等人领衔主演,刘德华同时担任特别出演。

公开信息显示,该片取材自1993年震惊世界的真实案件——中俄国际列车大劫案。

上世纪90年代初,大批中国商贩乘坐K3次北京至莫斯科国际列车,把鞋帽、罐头食品等用品贩运到俄罗斯,赚取高额利润,也有的换回相机、工业设备,甚至飞机。

在这条世界最长铁路线上,中国“倒爷”们携带着巨额的货品和现金频繁穿梭,而犯罪分子的罪恶欲望也在疯狂滋长。

莫斯科行动电影什么时候上映由邱礼涛执导,韩三平、刘德华联合监制的电影《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以下简称《莫斯科行动》)今日宣布定档9月29日嚣张洗劫一触即发!刘德华张涵予黄轩正面交锋电影《莫斯科行动》里,中国警察崔振海带领秘密小队深入陌生的俄罗斯,伪装成商人跨国调查,誓要将K3次国际列车大劫案匪徒绳之以法,这也是中国第一次跨境追捕行动。

在与苗青山为首的犯罪势力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一桩更大的秘密正在地下悄然酝酿。

今日发布的海报中,影片主角全员亮相,他们神态不一各怀秘密,诸多细节值得深思:刘德华一身复古西装,手持90年代标志性大哥大,身姿潇洒的他是何身份?张涵予眼观六路时刻警惕,身体和眼神朝向不同,是否在监听一旁的对话?黄轩头戴耳机,露出自信又狡黠的微笑,他桌上的地图隐藏了怎样的阴谋?文咏珊一身红衣风情万种,神态若有所思,她身上有什么故事?各角色身处的位置又暗示了什么?同时发布的预告中,三句台词代表的三种立场令人浮想联翩:“人生就是一本账,欠债得还”是来自警察的正义警告,一句“就怕不认账”则让匪徒的嚣张狂妄跃然眼前,而刘德华又缘何说出“一切重新开始了”?意味深长的台词令人忍不住揣测与这起劫案相关的更多秘密。

回忆当年看过的几部苏联电影

回忆当年看过的几部苏联电影

回忆当年看过的几部苏联电影回忆当年看过的几部苏联电影在二十世纪,对中国各方面影响极深的,非苏联莫属。

五十年代初、中期与苏联“蜜月”的时期,由于宣传的影响,大陆百姓对苏联极其看好,以苏联为榜样。

在五十年代,外国电影经常在我国放映,往往出现某国“电影周”。

苏联电影是受到最热烈欢迎的。

官方多次举办电影周,隆重推出“老大哥”的电影,其中的战争片和反特片,男女老少都爱看,观众面最广,如《坚守要塞》、《海底擒谍》等等;其他,像史诗性的影片,如《基辅姑娘》、《静静的顿河》等,再像喜剧片,如《舞台前后》、《让我来办》等,也颇受欢迎。

《基辅姑娘》是部史诗,电影开始就是十月革命,在冲击冬宫的工人赤卫队中有乌克兰人,从那时写起,一直写到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其间穿插几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三十年代的肃反、支援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战争、卫国战争、战后重建。

作品以一个工人家庭的历史为主线反映乌克兰的苏维埃历程,女工迦丽亚是主角。

这部电影的史料价值、演员演技和拍摄水平之高,别说当时,就是现在仍然可以名列前茅。

我敢说,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能与之媲美的电影作品。

这里要提到一点:自苏共二十大以后,专门歌颂斯大林的影片如《伟大的曙光》、《难忘的一九一九年》等不放了,而歌颂列宁的影片则很多,有以列宁为第一主角的如《革命的前奏》、《列宁的故事》,有以列宁为重要配角的如《我了解他》。

在《列宁的故事》里列宁普通人的一面刻画得非常出色。

记得有一个片段是:他的一个年轻专护正为自己的恋爱问题伤脑筋,不知如何处理,就请教列宁,问列宁的恋爱史。

列宁说:(大意)他和克鲁普斯卡娅经常在一起开会,克氏做煎饼招待他们与会者,给别人一张,可给他两张;后来,他在流放地给克氏写信,最后一句话是“做我的妻子吧”,克氏回信,最后一句话是“愿意做你的妻子”,恋爱就成了。

那个年轻的专护十分惊讶。

刻画基层英雄人物的影片就更多了,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共产党员》。

还有一些表现普通人人性的影片,如《第41》里红军女战士跟白匪军官在一个荒岛上恋爱、《共产党员》里共产党员古班诺夫和被富农遗弃的妻子阿纽塔结婚、《坚守要塞》里老百姓举着白布条向德军投降一类的镜头,给中国人头脑中业已形成的革命观念造成极大的冲击力。

〖原创〗盘点:中国老电影中的10大经典反特片

〖原创〗盘点:中国老电影中的10大经典反特片

〖原创〗盘点:中国⽼电影中的10⼤经典反特⽚⼩时候,看过很多的反特⽚,⾄今印象深刻,“打⼊敌⼈内部”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场⾯,这类型电影惊险曲折,很有看头,总是怕我们的⼈被敌⼈发现,⼜看到各类型的坏⼈,总是让我们看得⼼惊⾁跳。

今天,列举出10⼤经典反特影⽚,和⼤家⼀起怀旧。

1、《虎⽳追踪》;敌⼈撤退时留下了⼀个地下潜藏名单,不时的搞破坏活动。

公安⼈员潜⼊敌后,智取这帮特务,影⽚中特务在我党内深⼊潜伏,是极⼤的障碍。

影⽚中在乡下⼀段发现线索,骑驴的⼥⼈⾮常有意思。

2、《⽺城暗哨》;当“王练”把炸弹扔进海⾥,群众沸腾,我们的⼼也松了下来。

梅姨、⼋姑这些特务相继落⽹,各种不同的接头和考验,看来让⼈⼼惊。

3、《寂静的⼭林》;王⼼刚那时真是迷⼈,是那么的帅⽓,敌⼈空降准备反攻,被我们全部制取,痛快。

4、《铁道卫⼠》;记住了那个特务,瘦瘦的“马⼩飞”,还有那⾸著名的“嘿啦啦啦,嘿啦啦啦,天空出彩霞啊!”那个时代的电影让⼈振奋。

5、《徐秋影案件》;很早的反特影⽚,徐秋影被暗杀,不知是什么原因,最后查明她是⼀个⼥间谍。

影⽚的氛围很诡异,耐⼈回味。

6、《跟踪追击》;记住的有两个镜头,⼀个是那个⼉童电动车,⼀个是特⾊藏在⽔中,被公安给憋住⽓给被抓住,想忘都忘不了。

7、《英雄虎胆》;侦察科长曾泰,还有那让⼈着迷的“阿兰”,这是⼀部惊险⽚,放在现在看,仍然有可赞之处。

8、《秘密图纸》;说到那个嗑巴的“⽕,⽕”的就想乐,这⾥还有我喜欢的演员刘季云(演过韩⽼六)演的“古仲儒”,个别场景仍有回忆。

9、《古刹钟声》;那个⽥烈⽼师扮演的“⽼和尚”让⼈过⽬难忘,庞学勤⽼师更是帅⽓,还有⼩和尚,甚⾄是那只⼤鹅。

10、《国庆⼗点钟》;特务要在国庆期间在⼴场实施爆炸,装在马蹄表⾥,太惊险了。

还有⼀些电影如《天罗地⽹》、《神秘的旅伴》、《东港谍影》、《前哨》、《⽃鲨》、《斩断魔⽖》、《猎字99号》、《⽆形的战线》等也都是很好看的电影。

《莫斯科行动》整个事件真相解析

《莫斯科行动》整个事件真相解析

《莫斯科行动》整个事件真相解析《莫斯科行动》整个事件真相他们是中国警方派出的一个秘密小组,目标是暗中查找中俄列车大劫案的情报线索。

在中国警方小组组长陈尔力的带领下,小组克服重重的阻碍,经历了九死一生的磨难,终于将四个主要犯罪团伙各个击破,将一批团伙的主犯抓捕回国。

1993年5月26日,北京至莫斯科的3/4次国际列车,从北京出发将历经7天抵达莫斯科。

当晚,列车在我国边境二连出关,在蒙古境内,一伙藏在包间中的歹徒手持瓦斯枪、匕首抢劫乘客的护照、钱财。

在此后的10个小时内,共抢得2600多美元、2000多元人民币、金戒指等财物。

同时三名妇女被强奸、轮奸,多人被打伤、刺伤。

北京铁路公安局艾安军处长回忆介绍:犯罪分子之所以猖狂作案,是因为他们以为在跨国列车犯罪,中国警察管不着,外国警察管不了。

据公开资料,列车离开中国边境后,中国警察按规定下车,但俄方并未在车上配备警力。

打劫列车的歹徒多持致命武器,一个包厢一个包厢地抢。

当时在国际上的影响极为恶劣,很多旅客都不敢再乘坐这趟列车。

1993年,艾安军还是个30多岁的小伙子,当年,他亲身参与此次案件的侦破和报道工作。

艾处长讲述了当年案件侦破情况:经过中俄联手侦办,从1993年2月开始到6月间,共有4大犯罪团伙在国际列车上和莫斯科作案100多起,抢劫财物价值人民币数百万元。

1993年,一名嫌疑人被控制,在3个月间,68名主犯和骨干分子落网。

“很多被害人的心中都留下了阴影。

”北京铁路公安局艾安军处长回忆称,侦破取证过程中,被害人的控诉令人触目惊心。

据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刑庭副庭长徐威亚介绍,1994年4月,此案被诉至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审理。

经审理,4大团伙及其他零散抢劫罪犯共60多人被判处了应有的刑罚,其中,31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含死刑),14人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电影莫斯科行动真实故事简介电影《莫斯科行动》取材自1993年震惊世界的真实案件——中俄国际列车大劫案。

老电影反特故事片

老电影反特故事片

老电影反特故事片
老电影反特故事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类型,它们以反映抗日战争、解
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特殊历史时期为题材,通过影片展现了当时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和革命情感,以及对于反抗侵略者和反对特务的坚定立场。

这些电影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和共同的情感认同,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经典之作。

在这些老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他们或是冒着生命危险
从事抗日救国活动,或是在特务的追杀下坚贞不屈,或是在解放战争中英勇奋战,为了人民和国家的解放事业不懈努力。

这些英雄形象给人们以强烈的精神鼓舞,激励人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为了正义事业奋勇拼搏。

同时,这些老电影也展现了特务的丑恶形象,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私利,不择
手段地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成为了人民群众的公敌。

这些特务的丑恶行径让人们深恶痛绝,也让人们更加坚定地站在了反特斗争的前线,保卫家园,捍卫国家的安全。

通过这些老电影,人们可以感受到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人们的艰辛和奋斗,也可
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些电影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是人民斗争的写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它们永远都会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老电影反特故事片,不仅仅是一种电影类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们让我
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让我们共同缅怀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英勇奋斗的英雄们,也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让我们共同为建设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曾拍一部电影讲述抓捕苏联间谍(图)中国鉴于中苏关系的变化,出于反修防修和时刻准备与苏联打仗的政治需要,在60-70年代末,拍摄了一系列反苏影片,如1969 年3月中苏爆发珍宝岛冲突以后,中央新闻电影纪录片厂便摄制完成了纪录片《新沙皇反华暴行》,意在揭露苏联在乌苏里江、黑龙江上进行的反华挑衅,该片于1969年4月19日起在北京和全国各地陆续放映。

中苏意识形态之争,始于赫鲁晓夫上台,特别是1956年苏共召开20大以后,国际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剧烈动荡,此后,中苏逐渐关系恶化,直到1989年5月1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应邀造访北京,16日,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宣布中苏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邓小平在会见戈尔巴乔夫时曾说,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未来自不待言,而过去,却有太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中苏反特电影大战,就是其中一个,说来颇为有趣。

中国鉴于中苏关系的变化,出于反修防修和时刻准备与苏联打仗的政治需要,在60-70年代末,拍摄了一系列反苏影片,如1969 年3月中苏爆发珍宝岛冲突以后,中央新闻电影纪录片厂便摄制完成了纪录片《新沙皇反华暴行》,意在揭露苏联在乌苏里江、黑龙江上进行的反华挑衅,该片于1969年4月19日起在北京和全国各地陆续放映。

197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反特故事片《熊迹》。

这部电影,是根据1974年北京公安机关在西坝河地区破获的一起苏联间谍案改编的,案中有个细节,即当年被我公安机关抓获中国特务,竟然就在我家不远的白石桥桥洞里,与苏联驻华大使馆的外交官接头,后来他们双双被抓获,苏联使馆官员也被驱逐出境。

《熊迹》的结尾是这样的,中国特务周英杰被擒,潜伏特务“紫貂”姚秉章死有余辜,苏联间谍谢尔丘克、沃洛诺夫被驱逐出境。

同一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了反特电影《黑三角》,它通过侦破和截获“110号人防工程”机密情报密码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安全部门与国外间谍的较量,片中提到的国外特务机关,暗指当时中国头号敌人苏联。

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反特电影《东港谍影》,这部电影围绕敌特企图窃取中国新型军舰“东港”号的图纸展开,境外的博弈对手明显指的是苏联,就连片中的道具“不锈钢熊”和外国敌特的名字“伊凡诺夫”都是苏联惯用的。

1979年,中国反苏电影创作升级,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抗俄战争片《傲蕾·一兰》,讲述17世纪中叶,达斡尔少女傲蕾·一兰抵御俄寇,为保卫故乡与东征俄军殊死斗争。

这部电影明显在警告苏联,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有誓与俄寇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时隔三十多年,俄罗斯老电影人说起这部电影,依旧觉得它气势夺人。

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反特片《戴手铐的旅客》,讲述了“文化大革命”初期,境内外敌对势力企图盗窃国产导弹A—1号燃料样品的故事。

影片表面上描写的是侦察员刘杰被诬陷和流亡的过程,以及与他与真凶苏哲的斗智斗勇,实际上影片暗示,最终对导弹A—1号燃料样品感兴趣的还是海外敌特,即苏联。

30多年后,原苏联电视台的老导演谢尔盖说,他看过《戴手铐的旅客》,认为那是中国反苏侦探电影的高峰之作,该片虽未指名道姓说苏联欲盗窃中国机密,但在那个时代,中苏两国观众心里都明白,这部电影中所说境外敌对势力是谁。

70-80年代在苏联,还有一个人,也很关注中国的反苏电影,他既不是导演,也不是演员,而是苏联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Юрий Андропов,1914-1984)。

原来,北京苏联大使馆克格勃人员,向安德罗波夫报告了中国70-80年代的反苏电影情况,他听后,忽然心生一计,他思忖到,中国可以利用电影“反修防修”,我为啥不利用苏联电影“抓中国间谍”,为国家安全工作锦上添花?他想道,此举说不定还会帮他问鼎克里姆林宫最高权力的宝座呢。

安德罗波夫说干就干,他通过苏联驻北京大使馆想方设法调取了《熊迹》和《东港谍影》等几部电影的拷贝,在克格勃总部卢比扬卡总部大楼里细细研究,还请来苏联电影专家一起分析,结论是,中国电影人反苏联电影水平甚高,而且数量上已远超苏联拍摄的反华影片。

安德罗波夫说,苏联1974年拍摄的二战侦探片《春天的十七个瞬间》(Семнадцатьмгновений весны)以及1975年苏日合拍,获得奥斯卡外语片奖的反华影片《德尔苏·乌扎拉》(Дерсу Узала)都不如《熊迹》和《东港谍影》有政治高度,安德罗波夫说:“我想,连中国家庭妇女看了这些电影,都知道该怎么抓间谍。

”总之,中国反特电影给安德罗波夫很大启示。

1980年12月12日,安德罗波夫在苏共中央政治局做了代号为“2611-А”的国家安全工作报告,他说,克格勃破获多起中国间谍案,起获大量相关证据,还将犯罪现场拍成了影像资料,其中包括苏联籍中国间谍的活动记录。

安德罗波夫提议,鉴于克格勃已经整理出一套完整的中国间谍材料,他准备挑选一部分公布于众,配合苏联的反华宣传。

安德罗波夫强调,国家应投资拍摄一批抓捕中国间谍的故事片和纪录片,在苏联公开放映,藉此培养苏联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

安德罗波夫的提议很快得到苏共中央的赞同和支持。

12月15日,经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Леонид Брежнев,1906-1982)批准,苏共中央秘书处通过了“关于利用被揭露的中国间谍素材拍摄特别影片”的秘密决议。

苏共中央秘书处随后委托苏联广播电视委员会(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комитет СМ СССР по телевидению и радиовещанию)操办此事。

苏共中央批复之后,安德罗波夫迅速跟进,甚至利用职权,直接插手广播电视委员会工作。

他对广播电视委员会负责人说,为了配合宣传国际形势和苏联的外交政策,即将拍摄的反华侦探片影片,不要立即在苏联放映,而要优先照顾社会主义兄弟国家,这样既可遏制中国,也可对兄弟国家彰显克格勃熊威,对不听话的国家,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安德罗波夫还指示说,反华侦探电影,在苏联的放映时机,要与宣传克格勃对华反间工作成效同步。

安德罗波夫甚至公开说,苏联电影,就是要为国家安全工作摇旗呐喊。

他还亲自指示苏联电影创作集体,杜撰中国特工在西伯利亚收买苏联人从事间谍的故事,为开拍电影做具体准备。

话说1980年,恰是苏联侦探电影走向高峰的年份,一大批经典电影作品问世,创下不错的票房,很多流传至今,堪称苏联电影精品,如《家庭圈子》(Семейный круг)、《老酋长的指环》(Кольцо старого шейха)、《奥卡列娃六号》(Огарева, 6)、《侦察》(Расследование)、《两次长鸣在雾中》(Два долгих гудка в тумане)、《个人》(Частное лицо)、《三日思考》(Три дня на размышление)等等,但却没有一部是反华电影。

当年,苏联中央电视台为培养苏联百姓的安全意识,开办了一档每周纪实节目,鼓吹克格勃如何侦破欧欧美间谍案,宣扬苏联侦察员功勋,也从未涉及所谓中国间谍事件。

安德罗波夫为了捞取更多政治资本,决意改变苏联影视的基调,添加反华内容。

他先想到的题材,是那时中苏在阿富汗、安哥拉及越南的公开对抗,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都未能列入选题。

有一天,安德罗波夫突然想到,1978年夏天发生在苏中边境线上的一个事件,他觉得这个故事,倒是可以让影视界做做文章。

事情是这样的,1978年夏日的黄昏,一列苏联火车行驶在中苏边界,苏联一侧的达利涅钦斯克地区,就在火车靠近中国边境时,突然,有人纵身跳下车,撒腿疾跑,瞬间穿越了边防隔离带,一头扎进乌苏里江,朝着中国一侧游去。

列车长报警后,一队苏联边防军牵着警犬迅速赶到,边防军指挥官下令,要活捉越境者,即使他跑到中国一侧,也要不惜代价,前去捉回。

苏军边防军穷追不舍,追至乌苏里江中国一侧的江岸上,仅发现一堆脱下来的湿衣服,越境者不见了踪影。

于是,苏联边防军继续朝中国纵深追击搜寻,边追边对空鸣枪,他们追出了几公里,依旧不见越境者人影。

边防军指挥官便下令,抓几位中国村民带回苏联,日后与中方交换越境者。

苏军强掳村民出境,村民不从,苏军指挥官竟然开枪击伤村民两人,后见中国边防军闻声赶来,才带队悻悻逃回苏联一侧。

当时,在莫斯科坐镇指挥此事的,正是安德罗波夫。

他一听苏军开枪击伤了村民,便大呼不妙,一面急命边防军撤回,一面向苏共中央汇报,建议主动向中方做出解释。

但为时已晚,中方反应极为迅速,将此事做足了文章。

中方首先公开抗议苏军入侵和枪击平民,然后再将抗议信提交联合国安理会,把事件真相公布世界,还在国内举办了苏联侵略者展览会,展示了苏联边防军遗留的冲锋枪弹壳,受伤的村民也出面现身说法。

此事搞得安德罗波夫尴尬之极,最后,苏联政府不得不向中国道歉,赔偿村民损失。

安德罗波夫曾请求中方交回越境者,可中方对他的请求理都没理。

安德罗波夫因此受了不小刺激,他一直憋在心里,想找机会出气,直到1980年12月15日,勃列日涅夫批准他拍摄反华电影,他才精神一振,觉得机会来了。

1981年,他指示并监督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银幕”(Экран)创作室,根据1978年夏天苏军越境事件,拍摄了反华间谍纪录电影《郭秀山的自白》(Признание Го Сю Шаня),但狡猾的安德罗波夫为了避嫌,特意在片头字幕标明,影片的素材由苏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克格勃机构提供。

然而,1981年,《郭秀山的自白》在苏联电视台播放时,其效果并未达到安德罗波夫的预期,苏联远东地区,不仅没有掀起大规模抓捕中国间谍的热潮,而且没过多久此片便遭冷遇,很快观众就淡忘了它。

此事令安德罗波夫很不开心,加之积郁成疾,他后来虽做了苏共中央总书记,却不能善终,最后竟死在任期内。

不久,中苏关系正常化开始酝酿,两国再也不拍抓间谍的电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