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首先讨论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软硬件平台系统组成、关键技术以及应用领域;其次介绍节点感知识别技术,包括射频识别工作原理、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典型应用、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等;然后讲述与物联网相关的通信与网络技术、传感网及其关键支撑技术等内容;最后介绍物联网中的数据融合、云计算技术、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典型应用,使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体现以职业需求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课程训练载体,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全新教学理念。本课程的教学情景真实、过程可操作、结果可检验。教学实施过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以能力点为训练单元,理论实际一体化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学知识、练技能,可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课程目标与考核标准

1.课程目标与考核标准

五、实施建议

1.课时建议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时为64学时(理论课学时数:48 实践课学时数:16),一个学期进行。

2.教材编选

从实际情况出发,编写(选用)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构建物联网基础知识为主。教材内容紧跟时代步伐,随时更新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实现教材与现实尽量达到一致。教学内容中的每一章节均采用实际网络划分编排,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和实际生产的逼真性,反映电子信息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考虑技术概述等等特点,尽量广泛的汇集

相关技术,提供学生全方位了解物联网技术。文字表述应通俗易懂,有利于学生自学。还可考虑编写教学辅导书,方便学生课后练习与复习。建议选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解相吾主编的《物联网技术基础》一书,作为教材。

3.教学方法

提高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大量的科研活动,包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将教学实验和科研相结合,提高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

①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理解知识的整体性的建立。

②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投影和演示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③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六、教学评价建议

课程考查形式以期末考评为主,结合由平时考核成绩给出总评成绩。

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平时成绩(40%),主要考核学习过程,着重考核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平时学习情况及职业素养。从考勤、课堂学习、实训报告方面考核。

第二部分为期末考试成绩(60%),综合考核学生对物联网技术整体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的利用

1.参考文献

(1) 《物联网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解相吾主编

(2) 百度文库

2.其他说明

本课程标准应当紧密关联当前的技术,以此为蓝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教授物联网专业的知识。本课程标准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