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唐诗赏析
李白古诗《妾薄命》赏析
![李白古诗《妾薄命》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a67d0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5.png)
李白古诗《妾薄命》赏析下面作者为大家带来李白古诗《妾薄命》赏析(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篇1:李白古诗《妾薄命》赏析李白古诗《妾薄命》赏析《妾薄命》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依照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五古。
此诗“依题立义”,通过叙述汉武帝皇后陈阿娇由得宠到失宠之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
妾薄命汉帝宠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注释】⑴妾薄命:乐府旧题。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六十二列于《杂曲歌辞》。
⑵宠:一作“重”。
阿娇:汉武帝陈皇后名。
据《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数岁时,他的姑母长公主问他:“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曰:“不用。
”最后指其女阿娇问:“阿娇好否?”刘彻笑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刘彻即位后,阿娇做了皇后,也曾宠极一时。
⑶“咳唾”二句:谓得势者一切皆贵也。
赵壹《刺世疾邪赋》:“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⑷“妒深”句:《汉书·陈皇后传》:“初武帝得立为太子,长主有力。
取主女为妃。
及帝即位,立为皇后,擅宠骄贵,十余年而无子。
闻卫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上愈怒。
后又挟妇人媚道,颇觉。
元光五年,上遂穷治之。
……使有司赐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
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⑸“长门”二句:谓阿娇失宠之深。
⑹“雨落”二句:言事不可挽回也。
难再:一作“重难”。
⑺断根草:王琦注云:“陶弘景《仙方注》云:断肠草不可食,其花美好,名芙蓉。
琦按,此说似乎新颖,而揆之取义,断肠不若断根之当也。
”【白话译文】汉武帝宠爱阿娇时,曾要将她贮之黄金屋。
她位高势崇,就是吐一口睡沫,也会随风化为珠玉。
但是宠极爱衰,由于她性情嫉护,被汉武帝所疏远。
长门宫虽然只有一步之遥,皇帝却不肯回车一顾。
雨落在地,不能再回至天上;水倒在地,难以再收回杯中。
精选李白古诗加赏析【十首】
![精选李白古诗加赏析【十首】](https://img.taocdn.com/s3/m/943fc02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e.png)
精选李白古诗加赏析【十首】1.精选李白古诗加赏析静夜思李白〔唐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
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
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李白的诗原文赏析
![李白的诗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5f506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f.png)
李白的诗原文赏析李白的诗原文赏析李白的诗原文赏析1南都行唐代李白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
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
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
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译文南都果然是佳丽之地,名不虚传。
巍峨的武阙山就横在西关。
这是白水真人汉光武帝的老家。
市井繁荣,万商云集。
峨峨高楼对着紫色的大道,房宅栉次鳞比,直连城外的青山。
此地出了许多英豪,他们的业绩巍巍,渺不可攀。
如号曰陶朱公的范蠡和五羖大夫的百里奚,他们都名播天地。
这里还是出美人的地方,如以美色著名的汉光武皇后阴丽华,娇艳美丽的汉皋游女等。
她们清歌响遏流云,舞姿优游从容,令人赞叹。
南阳之盛与洛阳齐名,古来都是有名的游览胜地,冠盖来往,车马不断。
我在红阳城外走马,在白河湾呼鹰逐猎,有谁能像刘备那样的明王来识我这个的卧龙客呢?长吟着诸葛亮的《梁父吟》,我的头发都要愁白了。
注释南都:即南阳之旧称,唐时为山南东道邓州,即今河南南阳市。
武阙:山名。
《文选》张衡《南都赋》:“尔其地势,则武阀关其西,桐柏揭其东。
”李善注:“武阙山为关,在西也。
”西关:即武关。
在今陕西丹凤县东南。
白水真人:指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起于青陵之白水乡,故曰白水真人。
《文选》张衍《东京赋》:“我世祖忿之,用龙飞白水。
”薛综注:“世祖,光武也。
白水,渭南阳白水县,世祖所起之处也。
”《文选》张衡《南部赋》:“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注:“真人,光武也。
”鄽闤:指市井。
鄽,市宅。
阛,市垣。
陶朱,即范蠡。
五羖:指百里奚。
虢为晋所灭,百里奚逃至楚,被执为奴,秦穆公闻其贤,以五羖羊皮赎之,授以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见《史记·秦本纪》。
史载,范蠡和百里奚皆南阳人。
丽华:即阴丽华,汉光武帝皇后。
汉女:汉水旁的女子。
《文选》张衡《南都赋》:“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
李白的诗及其赏析
![李白的诗及其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ff452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7.png)
李白的诗及其赏析李白的诗及其赏析导语:唐诗宋词。
唐代以诗歌为盛,而诗中通达者无非诗圣诗仙。
诗仙李白的诗歌多潇洒隽永,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赏析一下,这位大神的作品吧|!1、《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作品赏析【简析】:燕,指今河北北部的辽宁一带,当年是戍边之地;秦,今陕西一带,系征夫们的家乡。
作品将少妇的心态刻画的逼真细腻。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
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
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
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
“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
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
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
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
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
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
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
“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李白诗词及赏析
![李白诗词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224103a6c30c2259019e47.png)
【赏析】: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
关于李白的诗词赏析5篇
![关于李白的诗词赏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e0110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b.png)
【导语】李⽩——《灞陵⾏送别》【内容】送君灞陵亭,灞⽔流浩浩。
上有⽆花之古树,下有伤⼼之春草。
我向秦⼈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西京,紫阙落⽇浮云⽣。
正当今⼣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下⾯就是®⽆忧考⽹给⼤家带来的李⽩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家!1.李⽩的诗词赏析 李⽩——《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井栏,微霜凄凄簟⾊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空长叹, 美⼈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 下有渌⽔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难。
长相思,摧⼼肝。
⽇⾊欲尽花含烟,⽉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作者】: 李⽩(701-762)当然是⼤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的天才诗⼈之⼀,⼤多数⼈认为他同时也是⼀位伟⼤的词⼈。
他祖籍陇西(今⽢肃),⼀说⽣于中亚,但少年时即⽣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度⼊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欲上青天揽明⽉”,⽓势如“黄河之⽔天上来”,的确⽆⼈能及。
北宋初年,⼈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两词,⼜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怀疑那是后⼈所托,⾄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
⾄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词,格调⾼绝,⽓象阔⼤,如果不属于李⽩,⼜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注释: 燕然:⼭名,即杭爱⼭,在今蒙古⼈民共和国境内。
【赏析】 《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全诗写得情真意切,读来令⼈荡⽓回肠。
前⼀⾸似有寄意,后⼀⾸写妇⼥对远征亲⼈的思念。
2.李⽩的诗词赏析 李⽩——《丁都护歌》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喘⽉时,拖船⼀何苦。
⽔浊不可饮,壶浆半成⼟。
《长相思》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长相思》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63daf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0.png)
《长相思》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第一首诗通过描写景色,渲染气氛,抒写男女相思,似有寄意。
诗中描绘了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居处非不华贵,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
作者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
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
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
“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
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
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
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
“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
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
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
”“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
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
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无法安睡的思妇,只好在月下弹一曲哀伤凄美的琴瑟,在回忆和期待中与心上人夫唱妇随。
是有“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两句,琴瑟合鸣,鸳鸯凤凰都是用来喻指夫妻美满之意,诗人在这里互文见义,旨在表达思妇望夫心切而又无法排解的愁绪。
琴瑟都作为传情达意之物,至于“蜀琴”,更被人传说与司马相如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有所关联。
但如今琴瑟独鸣,凤凰曲难成,原本以为可以白头到老长相厮守的一对鸳鸯,竟然也天各一方,思妇的伤情可想而知。
就连这思君念君为君弹奏的一首相思之曲,也无法令心上人听到,关山重重,天遥地远,纵有动听的音符,又弹于谁听呢?紧承这个疑问,作者继续写出,“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曲中真意,绮丽动人,但此情此曲,却无人为我传递,思妇惆怅抱憾也于事无补。
只有忽发奇想,托明日和煦的春风飞往燕然,送到夫君的手里,带去我的相思。
李白的诗词原文及赏析
![李白的诗词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f3b8d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a.png)
【导语】李⽩是唐朝时期的诗⼈,被后世尊称为“诗仙”。
李⽩既是写诗的⾏家,同时他也是剑术⾼超的侠客。
下⾯就给⼤家分享下李⽩的诗词原⽂及赏析,欢迎阅读!【篇⼀】李⽩的诗词原⽂及赏析 《早发⽩帝城》 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已过万重⼭。
赏析:⾸先,诗是写景的,公元759年,⼤诗⼈李⽩流放夜郎,⾏⾄⽩帝遇赦,乘⾈东还江陵时⽽作此诗。
诗意在描摹⾃⽩帝⾄江陵⼀段长江,⽔急流速,⾈⾏若飞的情况。
全诗给⼈⼀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然⽽只赏其⽓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
全诗洋溢的是诗⼈经过艰难岁⽉之后突然迸发的⼀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有豪情欢悦。
快船快意,使⼈神远。
后⼈赞此篇谓:“惊风⾬⽽泣⿁神矣!” 《望庐⼭瀑布》 ⽇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在诗⼈李⽩的笔下,⼀座顶天⽴地的⾹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烟,缥缈于青⼭蓝天碧⽔之间,在红⽇的照射下化成⼀⽚紫⾊的云霞。
这不仅把⾹炉峰渲染得更美,⽽且富有浪漫主义⾊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才把视线移向⼭壁上的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望”的第⼀眼形象,瀑布象是⼀条巨⼤的⽩练⾼挂于⼭川之间。
你看!“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静夜思》 床前看⽉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诗,满满的⼉时回忆啊,毫⽆疑问,这是李⽩最的⼀⾸诗,⾄少覆盖全球10亿⼈⼝。
作为⼀⾸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以明⽩如话的语⾔雕琢出了明静醉⼈的秋夜之意境。
诗中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是境,情是意,那么动⼈,百读不厌,耐⼈寻味不已,妙绝古今。
【篇⼆】李⽩的诗词原⽂及赏析 《送友⼈》 青⼭横北郭,⽩⽔绕东城。
此地⼀为别,孤蓬万⾥征。
浮云游⼦意,落⽇故⼈情。
挥⼿⾃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李白的诗
![赏析李白的诗](https://img.taocdn.com/s3/m/38a4e84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4.png)
赏析李白的诗以下是李白的五首诗及赏析:1.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作,通过描写早晨离开白帝城时的景色和心情,表达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2. 《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这首诗通过描绘牛渚夜景和怀古之情,表达了李白对古人的敬仰和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3.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豪迈的语言和奔放的情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豁达和对自由的追求。
4.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通过描写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和诗人的豁达自信,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信心和对自由的向往。
5. 《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是李白为杨贵妃所作,通过描写杨贵妃的美貌和高贵气质,表达了他对美人的赞美和对爱情的向往。
赏析唐诗《望天门山》
![赏析唐诗《望天门山》](https://img.taocdn.com/s3/m/8cf535d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e.png)
赏析唐诗《望天门山》《望天门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全诗如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通过对天门山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形象地描绘了天门山的雄伟壮观。
诗人用“天门中断楚江开”来形容天门山的壮观景象,将天门山的断崖峭壁与汹涌澎湃的江水相互映衬,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同时,“碧水东流至此回”则表现了江水在天门山的阻隔下,呈现出回旋之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其次,诗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句,通过对两岸青山和孤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这里,“两岸青山相对出”是指两岸的山峦在天门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而“孤帆一片日边来”则是指孤舟在太阳的照耀下,缓缓驶向远方,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觉。
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诗意。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意境优美。
诗人用简洁的文字,将天门山的壮观景象、碧水东流的回旋之势以及孤舟的宁静悠远巧妙地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同时,诗人在描绘山水景色的过程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诗意。
总之,《望天门山》是一首描绘天门山壮观景象的五言古诗,通过对天门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探讨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望天门山》整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寓情于景,诗人通过对天门山的描绘,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融入自然景色之中。
诗的意境优美,给人以宁静悠远之感。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诗意。
此外,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赏析唐诗《夜泊牛渚怀古》
![赏析唐诗《夜泊牛渚怀古》](https://img.taocdn.com/s3/m/e0f587e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4.png)
赏析唐诗《夜泊牛渚怀古》
《夜泊牛渚怀古》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夜泊牛渚时的景象,并借牛渚这一历史遗迹,抒发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牛渚西江夜泊船,星垂平野阔”,描绘了诗人夜泊牛渚时的场景。
牛渚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境内,是长江边的一处险要之地。
诗人在夜晚来到此地,将船停泊在江边,远眺星空,感受到了平野的宽广和宁静。
颔联“月涌大江流,孤云独去闲”,诗人继续描绘了江边的景色。
月光洒在江面上,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涌动,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月夜江景。
与此同时,天空中的孤云独自飘荡,给人一种闲适、宁静的感觉。
颈联“怀古思今,苍茫云海间”,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古人的怀念。
诗人站在牛渚之上,望着眼前的江景,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感叹自己的渺小。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现实的忧虑,希望自己能够像古人一样,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尾联“明朝挂帆去,枫叶落满船”,诗人在结尾处描绘了自己明朝即将离开牛渚的场景。
枫叶飘落在船上,预示着诗人即将开始新的征程。
在这里,诗人用枫叶象征着离别之情,表达了对牛渚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夜泊牛渚怀古》是一首描绘夜泊牛渚时景象的五言古诗,通过对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之情。
同时,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赏析唐诗《子夜秋歌》
![赏析唐诗《子夜秋歌》](https://img.taocdn.com/s3/m/1017642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11.png)
赏析唐诗《子夜秋歌》
《子夜秋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
该诗以其豪放、浪漫的诗风,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子夜秋歌”,点明了诗的时间和季节。
子夜,即夜半时分,此时的秋意更加浓郁。
诗人选择这个时间来写诗,正是因为秋天的夜晚给人一种宁静、深沉的感觉,容易引发诗人的感慨。
接下来,诗人用“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两句描绘了秋夜的景象。
银烛,指白色的蜡烛,象征着秋天的清冷。
画屏,指屏风,用于装饰房间。
轻罗小扇,指轻巧的丝织小扇,用于扇风纳凉。
流萤,指飞舞的萤火虫。
诗人通过描绘银烛、画屏、轻罗小扇、流萤等景物,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清冷、宁静的秋夜画面。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诗人将目光从室内转向室外,描绘了夜色中的天阶。
天阶,指天空中的台阶,通常用于形容高远的天空。
夜色凉如水,形容夜色的清凉,给人以宁静、恬淡的感觉。
最后一句“卧看牵牛织女星”,诗人将视线拉回到室内,通过卧看牵牛织女星,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牵牛织女,分别指牵牛星和织女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对恋人。
诗人用这两个星宿来象征爱情,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总的来说,《子夜秋歌》是一首描绘秋天夜晚景色的五言古诗。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夜晚的宁静、清冷之美,同时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这首诗以其豪放、浪漫的诗风,成为了李白诗坛的代表作之一。
李白浪漫主义的诗歌及赏析
![李白浪漫主义的诗歌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27385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4.png)
李白浪漫主义的诗歌及赏析李白浪漫主义的诗歌及赏析李白是盛唐著名诗人李白,其诗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洋溢着火焰般的激情,具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接下来店铺搜集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歌及赏析,欢迎查看。
1、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你啊!赏析这一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
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唐诗笺注》:“‘君’指月。
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
诗自神韵清绝。
”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诗人李白的诗词名诗赏析
![诗人李白的诗词名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83c33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5.png)
诗人李白的诗词名诗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人李白的诗词名诗赏析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李白经典诗词赏析【五首】
![李白经典诗词赏析【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c254f5a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b.png)
【导语】李⽩(701-762),字太⽩,号青莲居⼠,唐朝浪漫主义诗⼈,被后⼈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下⾯是分享的李⽩经典诗词赏析【五⾸】。
欢迎阅读参考!【篇⼀】李⽩经典诗词赏析 ⼭中与幽⼈对酌 李⽩〔唐代〕 两⼈对酌⼭花开,⼀杯⼀杯复⼀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赏析 这⾸诗⾸句点明作者与朋友喝酒的地点与环境;次句以反复⼿法渲染开怀畅饮的场⾯;三句运⽤陶渊明的典故,写⾃⼰喝醉请对⽅⾃便;末句婉订后约,相邀改⽇再饮。
此诗表现了⼀种随⼼所欲、恣情纵饮、不拘礼节的⼈⽣态度,展现出⼀个具有⾼度个性化、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
全诗在语⾔上词⽓飞扬,体现出歌⾏的风格。
李⽩饮酒诗特多兴会淋漓之作。
此诗开篇就写当筵情景。
“⼭中”,对李⽩来说,是“别有天地⾮⼈间”的;盛开的“⼭花”更增添了环境的幽美,⽽且眼前不是“独酌⽆相亲”,⽽是“两⼈对酌”,对酌者⼜是意⽓相投的“幽⼈”(隐居的⾼⼠)。
此情此境,事事称⼼如意,于是乎“⼀杯⼀杯复⼀杯”地开怀畅饮了。
次句接连重复三次“⼀杯”,采⽤词语的重复,不但极写饮酒之多,⽽且极写快意之⾄。
读者仿佛看到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那样兴⾼采烈的劝酒的声⾳。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由于贪杯,诗⼈李⽩的朋友喝得⼤醉,就告诉李⽩“我已经喝醉,想要睡了,你回去吧!明天你若还觉得有意的话,就请顺便抱只琴来!”“我醉欲眠卿且去”的典故出⾃晋代伟⼤诗⼈陶渊明。
《宋书》记载,陶渊明不懂⾳乐,但是家⾥收藏了⼀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每当喝酒的时候就抚摸古琴,醉了就和客⼈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我醉欲眠卿且去,⼏乎⽤陶潜的原话,表现出⼀种天真超脱的风度。
唐代伟⼤诗⼈李⽩的《⼭中与幽⼈对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独特的所在。
盛唐时期,绝句已经格律化。
⽽李⽩的《⼭中与幽⼈对酌》却不迁就声⾳格律,语⾔上⼜有飞扬的⽓魄,有古代歌⾏的风格。
诗的艺术表现也有独特之处。
李白的诗加赏析和译文
![李白的诗加赏析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a237a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c.png)
李白的诗加赏析和译文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今天本店铺就与大家分享李白的诗加赏析和译文,仅供大家参考!李白的诗加赏析和译文11夜宿山寺李白〔唐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这是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诗的内容记录了李白夜游寺庙的有趣经历。
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从头到尾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2子夜吴歌·秋歌李白〔唐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夫君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3客中行 / 客中作李白〔唐代〕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兰陵美酒甘醇醉人散发着郁金的香气,盛满玉碗色泽如琥珀般清莹秀彻。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只要主人同我一道畅饮,一醉方休,哪里还管这里是家乡还是异乡?这首诗语意新奇,形象洒脱,一反游子羁旅乡愁的古诗文传统,抒写了身虽为客却乐而不觉身在他乡的乐观情感,充分表现了李白豪迈不羁的个性和李诗豪放飘逸的特色,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李白的诗加赏析和译文21上李邕李白〔唐代〕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其力量之大仿似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时人一作:世人)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豪言壮语皆冷笑不已。
《怨情》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怨情》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21cc6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2.png)
《怨情》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怨情》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一位美人的幽怨之情。
这首诗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意长,具有浓郁的古典韵味。
诗的前两句“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通过描写美人卷帘、久坐、皱眉的动作和神态,展现出她内心的忧愁和寂寞。
美人卷起珠帘,独坐闺中,眉头深锁,流露出深深的哀怨之情。
这两句诗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了美人的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后两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则进一步深化了美人的幽怨之情。
只见她泪痕斑斑,却不知她心中究竟在怨恨谁。
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让人们可以自行揣测美人的内心世界。
她可能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也可能是在抱怨命运的不公,或者是在为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而感到痛苦。
“含蓄有古意”、“直接国风之遗”,是对李白诗歌风格的评价。
李白的诗歌常常不直接表达情感,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这首《怨情》也不例外,它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美人的幽怨之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细节描写和烘托的手法。
诗人通过描写美人的动作、神态和环境,如“卷珠帘”“深坐”“颦蛾眉”“泪痕湿”等,以及“但见泪痕湿”这一细节,烘托出美人内心的忧愁和寂寞。
同时,“不知心恨谁”这一问句,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李白的《怨情》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诗歌。
它通过对美人幽怨之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感悟。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我们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和内涵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唐诗赏析
(李白)
李白 701—762年,生于公元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
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
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
大的诗人之一。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这首《月下独酌》完全
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
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
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
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
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
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属短篇。
但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现在你随便找路人甲问问:“你会哪首诗啊,念首诗来听听啊”答案就是这首啊。
世界上有唐人的地方就会有人读这首诗,这首诗从传诵方面来说可以说是中华第一诗。
这首诗排名略后,原因是明清两代对原诗做了修改,即为现在人们熟知的版本,且短短20个字不足以表达中华文化的深和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