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及作用

合集下载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学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2. 观察叶绿体中不同色素的吸收光谱。

实验原理: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特殊细胞器,其中含有多种色素,包括叶绿素 a、叶绿素 b、类胡萝卜素等。

这些色素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并转化为化学能以参与光合作用。

本实验利用溶剂提取和色谱柱分离的方法,将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出来,并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色素的吸收光谱。

实验步骤:1. 取一片鲜叶(最好选择深绿色的叶片)切碎,加入适量的乙醇或醋酸乙酯中浸泡,使叶绿体释放出色素。

注意保持容器密封以避免光照。

2. 将浸泡片刻半小时,使叶绿体彻底释放色素。

3. 将叶绿体悬液过滤,收集含有色素的过滤液。

4. 取一支色谱柱,填充色谱吸附剂(如硅胶),再用无色溶剂(如正己烷)预洗一次。

5. 将收集到的含色素液体加入色谱柱中,用无色溶剂洗脱,收集不同色素的洗脱液。

6. 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色素的吸收光谱。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不同色素的吸收光谱曲线,可观察到叶绿素 a 在400-500 nm波长范围内有最大吸收峰,叶绿素 b 在450-550 nm波长范围内有最大吸收峰,类胡萝卜素在500-600 nm波长范围内有最大吸收峰。

根据吸收光谱的不同,可以推测各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吸收波长和参与的反应。

实验结论:通过该实验,我们成功地提取和分离了叶绿体中的色素,并观察到不同色素的吸收光谱。

这些实验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机制,以及不同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同时,该实验也展示了提取和分离生物样品中化学物质的基本实验技巧和原理。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质器,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

叶绿体包括一系列色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叶绿素。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以便进一步分析其
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
1. 从新鲜的叶子中剪下片段,用无菌蒸馏水洗涤。

2. 用离心机将叶片离心,离心速度为1000 rpm,时间为5分钟。

3. 将上清液取出并过滤,过滤剂为细孔过滤纸。

5. 将上清液取出,并用1ml无菌蒸馏水洗涤叶绿体色素。

7. 取出上清液,将其光度值调至0.4-0.6。

(400nm处)
8. 将上述上清液转入紫外吸收仪中,观察叶绿素的吸收曲线。

实验结果:
实验得出的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中,吸收最强的波长为680nm和430nm。

这对应着叶绿
体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峰。

实验得到的叶绿体色素移液后,需要经过离心的过程,这样可去除混杂物质,获得更
为纯净的叶绿素。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成功地提取和分离了叶绿体色素。

叶绿素是植物所特有的,它起
到了光合作用的关键作用。

实验中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可以为进一步的分析叶绿素的结构
和功能提供帮助。

提取叶绿体实验报告

提取叶绿体实验报告

提取叶绿体实验报告提取叶绿体实验报告引言: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器,它具有光合作用的功能,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产生氧气和有机物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提取叶绿体的实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的步骤、结果和意义。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新鲜的植物叶片、磨砂纸、叶绿体提取液、离心管、离心机、显微镜等。

2. 实验步骤:a. 将新鲜的植物叶片用磨砂纸轻轻研磨,使细胞破裂释放叶绿体。

b. 将研磨后的叶片组织与叶绿体提取液混合,使叶绿体与提取液充分接触。

c. 将混合液放入离心管中,进行离心,使叶绿体沉淀到离心管的底部。

d. 倒掉上清液,将离心管中的叶绿体沉淀用适量的缓冲液悬浮。

e. 用显微镜观察悬浮液中的叶绿体形态和数量。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提取到了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

观察悬浮液下的显微镜图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叶绿体的存在。

叶绿体呈现出绿色,具有典型的椭圆形状。

在不同植物种类中,叶绿体的数量和形态可能会有所不同。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叶绿体内含有丰富的叶绿素,这是一种能够吸收太阳光的色素。

通过叶绿体的提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研究光合作用的机制。

叶绿体的提取过程中,研磨叶片是关键的一步。

研磨叶片可以使细胞破裂,释放出叶绿体。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轻轻研磨叶片,以免过度破坏细胞结构。

此外,混合叶片组织与叶绿体提取液时,需要充分接触以促进叶绿体的释放。

离心是将叶绿体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的关键步骤,通过离心,叶绿体可以沉淀到离心管的底部。

最后,我们需要倒掉上清液,将叶绿体沉淀用缓冲液悬浮,以便进行后续的观察和实验。

提取叶绿体的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还可以用于研究光合作用的机制、光合色素的合成和叶绿体的生物学特性。

通过对不同植物种类中叶绿体数量和形态的观察,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植物的适应性和进化过程。

实验五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实验五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根据它们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特性可用丙酮将它们从叶片中提取出来并可根据它们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以及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将它们彼此分开叶绿素是一种双羧酸的酯可与碱发生皂化作用产生的盐能溶于水可用此法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分开
•Hale Waihona Puke 一、实验目的• 了解也绿色提取分离的原理以及它们的光 学特性和在光合作用中的意义 • 二、实验原理 • 叶绿体色素室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 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由叶绿素a、叶绿素 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根据它们在有 机溶剂中的溶解特性,可用丙酮将它们从 叶片中提取出来,并可根据它们在不同有 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以及在吸附剂上的 吸附能力不同将它们彼此分开。
• • • • •
五、结果与讨论 •分析每个实验的结果,注意事项和原因。 •六、作业 •1、记录每个实验的结果。 •2、为什么提取叶绿体色素要加入少许碳 酸钙和石英砂?
• 叶绿素是一种双羧酸的酯,可与碱发生皂化作 用,产生的盐能溶于水,可用此法将叶绿素与 类胡萝卜素分开。叶绿素与胡萝卜素都有光学 活性,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镜检 查和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叶绿素在光照下 可产生暗红色的荧光;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不 稳定,容易受强光破坏,特别是叶绿素与蛋白 分离后光破坏更快;叶绿素中的镁可被H+取代, 称为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加入铜盐后则成为铜 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破 坏,故常用此法制作子午的浸制标本。
• 二、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 • 1、叶绿体的荧光现象:取上述色素提取液少许于试管 中,分别观察反射光和透射光,比较观察到的颜色不同 并分析原因。 • 2、光对叶绿素的破坏:取上述色素提取液少许分别加 入两个试管中,一支试管放在暗处,一支试管放在强光 下照射,2 h后观察颜色变化,分析原因。 • 3、铜代反应:取上述色素提取液加入试管,逐滴加入 浓盐酸,直至溶液呈现褐色,此时叶绿素分子已经遭到 破坏,称为去镁叶绿素,然后加入醋酸铜结晶少许,慢 慢加入溶液,直至出现鲜亮的绿色,此时即形成了铜代 叶绿素。 • 4、黄色素与绿色素的分离: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10 ml,加入盛有20 ml乙醚的分液漏斗,并沿漏斗边缘加 入30 ml蒸馏水,轻轻摇动分液漏斗,静止片刻,溶液 分为两层。色素已经全部转入上层乙醚总,弃去丙酮和 水,再加入5 ml30%KOH甲醇溶液,用力摇动分液漏斗, 静置10分钟,再加入蒸馏水10 ml,摇动后静置分离, 得到黄色素层和绿色素层,分别保留,分析实验结果和 原因。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引言: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细胞器,其中主要存在着叶绿素等色素,它们在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对于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以及研究植物生理生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手段提取叶绿体色素,进行色素的分离、理化性质的研究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材料与方法:材料:菠菜叶片、研钵、磨杵、丙酮、乙醇、石油醚、叶绿素提取液、测色皿、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

方法:1.取适量菠菜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丙酮,用磨杵捣碎成糊状。

2.将捣碎的菠菜糊状物转移到玻璃漏斗中,用石油醚冲洗3次,使叶绿体附着物进一步析出。

3.将漏斗中的上清液收集,并加入适量乙醇,振摇混合,使叶绿素慢慢析出。

4.将释放出的叶绿体颗粒通过离心机离心沉淀10分钟,收集沉淀。

5.取收集到的叶绿体沉淀,加入适量叶绿素提取液,用乳钙酸钠解离剂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6.将其中一部分叶绿体溶液加入高锰酸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7.将其余叶绿体溶液与浓硫酸混合,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方法,我们成功地提取并分离出菠菜叶片中的叶绿体色素。

加入石油醚可以去除一部分杂质,使叶绿体进一步纯化。

加入乙醇可以使叶绿素从叶绿体中溶出。

通过离心沉淀,我们收集到了叶绿体的沉淀物。

叶绿体的提取液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后呈现蓝色或紫色,这是由于高锰酸钾通过氧化反应将一些具有现菌酮结构的物质氧化为合成叶绿素的前体物质所引起的。

这种反应也证实了叶绿体的存在。

叶绿体溶液与浓硫酸混合后呈现蓝绿色,这是由于浓硫酸通过剥离叶绿体周围的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质,将叶绿素分子释放出来,产生颜色变化。

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是通过与乳钙酸钠解离剂反应来进行的。

乳钙酸钠解离剂能够与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结合,并形成稳定的叶绿素-乳钙酸钠络合物。

这种络合物通过光密度的测定,可以根据比色法来测量叶绿素的含量。

叶绿体提取实验报告

叶绿体提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体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

2. 掌握叶绿体提取的原理和方法。

3.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结构。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含有多种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

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本实验通过提取叶绿体,观察其形态和结构,以加深对叶绿体的认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片、95%乙醇、碳酸钙、石英砂、剪刀、研钵、漏斗、滤纸、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天平、烧杯、酒精灯、加热器、烘箱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新鲜菠菜叶片,用剪刀剪成碎片,放入研钵中。

2. 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用研杵充分研磨,使叶片碎片充分破碎。

3. 向研钵中加入适量95%乙醇,继续研磨,使叶绿体充分溶解。

4. 将研磨好的混合物转移到漏斗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5. 将滤液转移到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溶剂,使叶绿体浓缩。

6. 将浓缩后的叶绿体溶液涂在载玻片上,制成涂片。

7. 将涂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绿体的形态和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叶绿体呈椭圆形或圆形,具有双层膜结构。

叶绿体内含有大量的叶绿素,使叶绿体呈现绿色。

2. 影响叶绿体提取的因素(1)研磨程度:研磨程度越高,叶绿体破碎越充分,提取效果越好。

(2)乙醇浓度:乙醇浓度越高,叶绿体溶解度越大,提取效果越好。

(3)碳酸钙和石英砂:碳酸钙和石英砂可以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结构的破坏。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提取了菠菜叶片中的叶绿体,并观察到了叶绿体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含有大量的叶绿素,使植物呈现绿色。

在提取叶绿体的过程中,要注意研磨程度、乙醇浓度等因素,以保证提取效果。

七、实验拓展1. 探究不同植物叶片中叶绿体的差异。

2. 研究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机制。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2、叶绿体中色素旳提取和分离旳试验目旳是( ) A、观察多种色素旳吸收光谱 B、验证叶绿体中色素旳种类和多种色素旳颜色。 C、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旳色素 D、用纸层析法将色素进行分离
3、用纸层析法将色素进行分离,在滤纸条上出现最宽旳一 条色素带旳颜色是( ) A、橙黄色 B、黄色 C、蓝绿色 D、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 50
叶绿素b 叶绿素a
0
波长
二、捕获光能旳色素和构造
(一)捕获光能旳色素
色素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 叶绿素b
(黄绿色) 含量约占3/4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 (黄色) 胡萝卜素 (橙黄色)
含量约占1/4
吸收可见 旳太阳光
类胡萝卜素主 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主要吸收 红光和蓝紫光
课堂检测
1、在叶绿体色素旳提取和分离试验中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 最快旳色素是( ) A、叶绿素a B、叶绿素b C、胡萝卜素 D、叶黄素
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入2克菠菜,经研磨、提取得到三种颜色旳溶液: 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注:“+”表达加,“—”表达不加。
处理
二氧化硅(少许) 碳酸钙(少许)
95%乙醇(10ml) 蒸馏水(10ml)
ABC +++ —+ + + —+ —+ —
(1)A处理得到旳溶液颜色是 黄绿色 ,原因是__叶__绿__素_被__破__坏__________
(6)色素分离旳成果:相邻色素带间距最宽旳是 他们旳颜色是 橙黄色 和 黄色 ,主要吸收 蓝紫
胡萝卜素 和 叶黄素 , 光。
( D)
A、安装红色透光薄膜 B、安装蓝紫色透光薄膜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掌握色素的分离技术,并了解不同色素对叶绿体的作用。

实验原理叶绿体是植物和藻类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也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其中,叶绿素是其最主要的色素,在光合作用中起到吸收太阳能的作用。

叶绿体中还包含其他色素,如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它们具有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的能力。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主要利用其不同的亲水性和亲油性,通过不同的溶剂将其提取出来,并进行分离、纯化。

其中,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等可以提取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亲油性色素,而酸性溶液可以提取出卟啉类、铁类等亲水性色素。

实验步骤1.取适量菠菜叶,去掉梗部,用清水反复洗净,去除表面的灰尘。

2.将菠菜叶放入离心管中,加入约5毫升丙酮,使用手持式超声波仪器超声处理10分钟。

3.将超声处理后的菠菜混合物离心10分钟,待叶绿体沉淀下来。

4.取叶绿体沉淀,加入少量乙酸乙酯,经超声震荡3分钟。

5.将混合物离心10分钟,分离出上层的色素提取液,放置在离心管中。

6.加入冷水,将提取液分层,即可分离出不同色素。

7.将分离好的色素涂于色谱纸上,将色谱纸浸泡至溶液面之下,待上端溶液移动至色素液的1/2处时,取出晾干,即可得到不同色素的分离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叶绿体中的色素,其中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

在色谱纸上的分离结果如下:色素名称相对迁移率叶绿素0.48氧化型叶绿素0.39类胡萝卜素0.92实验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丙酮和乙酸乙酯等溶剂成功地提取了叶绿体中的色素,也尝试了不同溶剂对色素的亲水性和亲油性的作用。

通过色谱纸的分离结果,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各色素的迁移情况,进一步了解到不同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特点和性质。

实验总结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之一,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叶绿体和其中色素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实验3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实验3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实验3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含量的测定的方法。

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可用多种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或二甲基亚砜等研磨提取或浸泡提取。

叶绿色素在特定提取溶液中对特定波长的光有最大吸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该波长下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也称为光密度),再根据叶绿素在该波长下的吸收系数即可计算叶绿素含量。

根据比尔定律,利用叶绿素a和b吸收光谱的不同,测定各特定峰值波长下的光密度,再根据色素分子在该波长下的消光系数,计算出浓度. 叶绿素a的80%丙酮提取液的最大吸收峰为663nm,叶绿素b的吸收峰为645nm.这样,叶绿素a 和b在两种波长下浓度与光密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D663= 82.04 Ca + 9.27 Cb D645= 16.75 Ca + 45.60 Cb (单位:毫克/升)解得:CA = 12.7 D663 - 2.69 D645 CB = 22.9 D645 - 4.67 D663CT = CA + CB = 20.3 D645 + 8.04 D663 CK = 4.7D440 –0.27 C a+b 式中: CA、CB分别为叶绿素a和b的浓度, CT 为叶绿素总浓度,CK为类胡萝卜素浓度. 式中单位:毫克/升2.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原理(纸层析法)它的原理是利用混合色素中各个成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分别以不同程度分布于两相中(即固定相和流动相)。

由于它们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三、材料用具及器材药品:(1)层析液配方:石油醚:乙醚:4:1(V/V)(2)天平、研钵、石英砂、碳酸钙、烧杯、量筒、滤纸、表面皿、剪刀、80%丙酮、25ml容量瓶、漏斗、滴管、比色皿、载玻片(3)菠菜叶子四、实验步骤:1.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取菠菜(或其他植物)叶子2g,洗净,擦干,剪碎,放在研钵中,加石英砂和碳酸钙少许,80%丙酮约2-3ml,研磨成匀浆,再加80%丙酮定容至25ml,用漏斗过滤,即为色素提取液。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定量及理化性质的鉴定生命科学学院09生科基朱文杰实验目的: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方法;掌握测定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方法;熟悉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及吸光特性;了解植物叶绿体色素组成及其与生境的相关性。

实验原理:叶绿体色素是吸收光能的重要物质,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

利用不同色素的极性不同可以用色谱分离法将其分离。

不同的色素对光的吸收范围不同,因此我们也可以测量不同色素在不同波长光下的吸光值,即可用公式计算出其中各色素的含量。

光对叶绿体色素有破坏作用,将叶绿体色素暴露于强光下,可以发现叶绿素被破坏,溶液颜色变化。

叶绿体色素分子吸收光后变为激发态,如能量不被光合作用利用,激发态变回到基态,放出波长较长的红光。

叶绿素分子中卟啉环上的Mg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可被H、Cu、Zn离子取代。

叶绿素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且各色素的脂溶性不同,故可利用乙醇或丙酮提取,用不同的有机溶剂萃取或用色谱法进行分离。

实验步骤:分别选取2g左右新鲜菠菜和0.2g左右玉米幼株的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

在研钵中加入5ml丙酮以及少量的石英砂和氯化钙,充分研磨至无纤维装组织。

过滤并转移动至量筒中,再用3ml丙酮冲洗研钵,最后加入丙酮定容至10ml 作为备用提取液。

实验一:吸光值测定:取0.1 ml色素提取液,用80%丙酮稀释到3 ml ,测定663、645 nm 处的吸光值,根据公式计算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

Chla(μg /ml)=12.7 OD663-2.69OD645,Chlb(μg /ml)=22.9 OD645-4.68 OD663。

实验二:光破坏:取少量色素提取液并稀释3到5倍,分为2份,一份至于暗处,一份正对观察透射光,反身观察反射光,最后放在培养箱中的强光下放置2H。

实验三:铜带反应:取少量色素提取液少许于试管中,一滴一滴加浓盐酸,直至溶液颜色出现褐绿色。

然后加醋酸铜晶体少许,慢慢用水浴加热溶液,则又产生鲜亮的绿色。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2. 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组成和结构。

实验原理:叶绿体是植物和藻类细胞中含有叶绿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中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等。

这些色素通过吸收太阳光能量进行光合作用。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使用酒精提取法。

酒精可以溶解叶绿体膜,使色素溶解到酒精中。

然后,使用色谱技术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色素分离出来。

实验材料:1. 鲜叶样品2. 酒精3. 氯仿4. 丙酮实验步骤:1. 将鲜叶样品切碎并置于研钵中。

2. 加入足够量的酒精,用研钵研磨混合,直到叶碎细胞完全破裂。

3. 使用滤纸过滤混合物,得到澄清的叶绿体提取物。

4. 将叶绿体提取物转移到试管中,加入少量氯仿。

5. 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到叶绿体提取物分为两个层次:上层为酒精层,下层为氯仿层。

6. 使用滴管将上层的酒精取出,置于干燥的容器中保存。

7. 将下层的氯仿层转移至另一个试管中。

8. 加入适量的丙酮,轻轻摇匀,观察色素在丙酮中溶解。

9. 使用滤纸过滤丙酮溶液,得到单一色素溶液。

实验结果:从叶绿体提取物中分离出不同类型的色素,如叶绿素a、叶绿素b等。

通过色素的溶解性质和色谱技术,可以将这些色素分离出来。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了解了叶绿体中的色素组成和结构。

同时,也掌握了使用色谱技术进行色素分离的基本步骤。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叶绿体的功能和光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叶绿体色素实验

叶绿体色素实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含量测定实验一、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1.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2.实验原理叶绿体中色素与内囊体膜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

这些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可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

提取液用薄层色谱法加以分离和鉴别。

本实验采用酒精提取。

层析法原理: K=Cs/Cm。

3.实验试剂与材料新鲜菠菜叶体积分数百分之九十五的乙醇,碳酸钙粉末,展开剂(石油醚:丙酮:苯=7:5:1)天平,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点样毛细管,层析缸,硅胶预制板,滤纸4.实验步骤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2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乙醇,暗处放置3~5min,上清液过滤于三角瓶中,残渣用10ml 95%乙醇冲洗,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

2.色素分离:取硅胶预制板一个,用毛细管吸取提取液,在板短边据下端1厘米处划一细线,待干后再次划线,重复3,4次。

在层析缸中加入层析液,高度0.5厘米,将预制板放入层析液中进行层析。

改好缸盖。

待色素较好分离后,取出硅胶预制板,迅速用铅笔标出展开剂前沿和各色素带的位置。

5.实验结果与分析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胡萝卜素(最快)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最多)黄绿色叶绿素b(最慢)二.理化性质1.实验目的验证叶绿素的理化性质。

2.实验原理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叶绿酸与甲醇和叶绿醇形成的复杂酯,故可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醇(甲醇和叶绿醇)和叶绿酸的盐,产生的盐能溶于水中,可用此法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分开;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具有光学活性,叶绿素吸收光量子而转变成激发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它变回到基态时可发射出红光量子,因而产生荧光。

叶绿素中的镁可以被H+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则成为绿色的铜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破坏,故常用此法制作绿色多汁植物的浸渍标本。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理化性质的鉴定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理化性质的鉴定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理化性质的鉴定实验报告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细胞器,它含有丰富的叶绿体色素。

叶绿体色素是维
持植物正常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必要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生化功能。

本实验旨在提取叶
绿体色素,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鉴定。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1.材料
5克菠菜叶、95%酒精、二氧化硅、氯仿、丙酮、乙醇、碳酸钠。

2.实验步骤
1)提取叶绿体色素
将5克菠菜叶放入搅拌器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硅和95%酒精,搅拌均匀,过筛去固体,接着用氯仿萃取上层液,得到浸提液。

将菠菜叶浸提液用离心机离心,收集上清液,加入适量碳酸钠后,用乙醇洗涤2-3次,离心去沉淀。

收集淀粉体沉淀,加入丙酮,用搅拌器搅拌均匀,过滤得到红褐色丙酮溶液,即为叶
绿体色素提取液。

取一些提取液,在紫外光下观察有无吸收,记录波长和最大吸收值,并通过取样加入
不同浓度的乙醇,绘制吸收光谱图。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1.提取结果
经过上述方法提取得到浸提液2毫升,离心得到上清液1.5毫升,并最终得到叶绿体
色素提取液0.5毫升。

2.鉴定理化性质结果
在紫外光下观察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发现呈现深绿色,并且在波长为663nm处有最大
吸收值。

绘制不同浓度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光谱图,根据图像变化,可以得出吸收光谱具有典型
的三峰特征,并且在663nm处有最大吸收值,这与理论上的结果相符合。

三、实验结论。

叶绿素提取生物实验报告

叶绿素提取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素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叶绿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3. 探究不同提取溶剂对叶绿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叶绿素分子由一个镁离子和四个吡咯环组成,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叶绿素提取的原理是利用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等)将叶绿素从植物组织中溶解出来。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丙酮、乙醇、蒸馏水、层析纸、毛细管、研钵、剪刀、漏斗、烧杯、滤纸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提取液:将丙酮、乙醇、蒸馏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提取液。

2. 提取叶绿素:取新鲜菠菜叶,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研磨。

加入少量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叶绿素结构。

将研磨好的菠菜叶转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提取液,浸泡一段时间。

3. 过滤提取液:用滤纸过滤提取液,去除固体杂质。

4. 分离叶绿素:将层析纸浸入蒸馏水中,使其充分湿润。

用毛细管将提取液点在层析纸的一端,另一端放入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进行纸层析。

5. 观察层析结果:待层析液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取出层析纸,观察叶绿素在层析纸上的分离情况。

6. 测量叶绿素含量: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计算叶绿素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提取溶剂对叶绿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比较丙酮、乙醇、蒸馏水三种提取溶剂的叶绿素提取效果,发现丙酮提取效果最好,其次是乙醇,蒸馏水提取效果较差。

2. 叶绿素在层析纸上的分离情况:通过观察层析结果,发现叶绿素在层析纸上呈现出蓝绿色带状,说明叶绿素在层析纸上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3. 叶绿素含量测定: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计算叶绿素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叶绿素含量与提取溶剂的浓度、提取时间等因素有关。

六、实验结论1. 丙酮是提取叶绿素的最佳溶剂。

叶绿体的色素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体的色素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体的色素分离实验报告叶绿体的色素分离实验报告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细胞器,它起着光合作用的关键作用。

而叶绿体内的色素则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实验旨在通过色素分离实验,了解叶绿体内不同色素的成分和特点。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新鲜的植物叶片、酒精、醋酸乙酯、滤纸、玻璃棒、玻璃片等。

实验步骤如下:1. 将新鲜的植物叶片切碎,加入适量的酒精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 将搅拌后的混合液过滤,得到含有叶绿体的酒精提取液。

3. 取一张滤纸,用醋酸乙酯将其浸湿。

4. 在滤纸上滴上酒精提取液,使其在滤纸上扩散。

5. 当色素开始分离时,将滤纸取出并晾干。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滤纸上出现了不同颜色的色素斑点。

这些色素斑点代表了叶绿体内不同的色素成分。

根据色素的迁移距离和颜色特点,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其中的几种色素。

首先,迁移距离最远的色素为叶绿素a,它的颜色为绿色。

叶绿素a是光合作用中最主要的色素,能够吸收红光和蓝光,反射绿光。

这也是为什么植物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

其次,迁移距离稍短的色素为叶绿素b,它的颜色为黄绿色。

叶绿素b是叶绿体中的另一种重要色素,它能够吸收蓝光和红橙光,反射黄绿光。

叶绿素b的存在可以增强植物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此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其他一些色素,如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是叶绿体内的另一类重要色素,它的颜色多为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能够吸收蓝紫光,反射黄橙光,起到保护叶绿体免受光损伤的作用。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叶绿体内不同色素的分离情况,还可以了解到这些色素的特点和功能。

叶绿体内的色素组合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吸光特性,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总结通过色素分离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叶绿体内不同色素的成分和特点。

叶绿体内的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吸光特性,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酒精的作用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酒精的作用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酒精的作用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作为溶剂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因此,通过加入无水酒精(或丙酮)可以有效地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出来。

具体步骤和作用如下:
1.研磨:首先将叶绿体与适量的无水酒精混合,在研磨过程中,叶绿体被破坏释放出色素。

2.过滤:将研磨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分离出叶绿体碎片和色素溶液。

3.收集色素:收集滤液,其中含有溶解的叶绿体色素。

酒精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使得它们从固态的叶绿体中释放出来,并形成可以被收集的溶液。

此外,使用无水酒精可以减少水分的影响,避免色素的降解,从而提高色素的提取效率和纯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酒精作为溶剂时,应当确保实验操作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因为酒精蒸气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时间暴露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

同时,实验结束后,应当妥善处理酒精,避免火灾和安全事故。

实验3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性质

实验3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性质

实验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性质及含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方法;2、掌握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原理和步骤;3、掌握叶绿体色素的部分理化性质。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

它们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相结合,而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这两类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提取液可用色层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

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它们的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层析后,便将混合色素分离。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具有光学活性,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

叶绿素吸收光量子而转变成激发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它变回到基态时可发射出红光量子,因而产生荧光。

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受强光的破坏,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以后,破坏更快,而类胡萝卜素则较稳定。

叶绿素中的镁可以被H+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则成为绿色的铜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破坏,故常用此法制作绿色多汁植物的浸渍标本。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仪器及试剂:吹风机、定性滤纸、脱脂棉、火柴、碘钨灯、95%乙醇、汽油、醋酸铜、浓盐酸、CaCO3材料:菠菜叶片四、实验步骤1、提取称菠菜叶子10g,加少许石英砂、CaCO3、乙醇研磨,研成匀浆,过滤,用乙醇定容至50ml,分装于5个试管内。

2、分离用滤纸条浸色素提取液(试管1),吹干,反复多次;将带色素的滤纸条卷成灯芯,将表面皿放在培养皿内,注上汽油,把灯芯浸在汽油内,加盖,色素层分清后,取下吹干,即可看到分离的各种色素:叶绿素a为蓝绿色,叶绿素b为黄绿色,叶黄素为鲜黄色,胡萝卜素为橙黄色。

用铅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和名称。

3、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谱曲线取1ml提取液于比色杯中(试管2),加3ml95%乙醇。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一、实验目的1.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比较、观察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二、实验原理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

故要提取色素,要破坏细胞结构,破坏叶绿体膜,使基粒片层结构直接与有机溶剂接触,使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四种,不同色素在层析液(脂溶性强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也不同。

三、材料用具取新鲜的绿色叶片、定性滤纸、烧杯、研钵、漏斗、纱布、剪刀、小试管、培养皿、毛细吸管、量筒、有机溶剂、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混合)、二氧化硅、碳酸钙。

四、实验过程(见书P54)1.提取色素:2.制备滤纸条: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

(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4.观察:层析后,取出滤纸,在通风处吹干。

观察滤纸条上出现色素带的数目、颜色、位置和宽窄。

结果是: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五、讨论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接触到层析液?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关键是什么?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2一、实验目的1.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比较、观察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二、实验原理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

故要提取色素,要破坏细胞结构,破坏叶绿体膜,使基粒片层结构直接与有机溶剂接触,使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1年诺贝尔 化学奖得主
Go back
1648年 海尔蒙特
1771年 普利斯特利
植物增重主要来自于水(不足:没考虑空气)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植物体只有在光照下才能更新空气
1779年 英格豪斯 1785年
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是O2,吸收的是CO2。
1880年 恩格尔曼 1845年 梅耶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散失 暗参 反与 应到
O2+ [H] ATP
Pi
条件: 光、色素、酶 能量转换: 光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B、暗反应- (叶绿体基质)
③ CO2的固定: CO2 ④ C3的还原:
+ C5

2C3 (CH2O)
2C3
酶 ATP [H]
条件:[H] 、ATP、酶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能量转换: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类囊体堆叠扩大膜面积 利于色素吸光 为酶提供附着点,是反应物与酶充分接触
上述结构体现了什么生物学观点?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光能
O2 有机物
ATP
热 能 CO2 H 2O (叶绿体和线粒体)光合、细胞呼吸二者携手合 作, 是它们经营着生命。
[判一判] 1.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
提示 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2.光合作用需要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 ) 提示 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都有。
实验目的:探究色素的种类
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随溶解度的不同而不同,溶 解度大的随层 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 度快,反之则慢 实验步骤: 制备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 )
画滤液细线(干燥后重复画2——3次 ) 将3ML层析液倒入烧杯 层析色素 将滤纸条略微斜靠烧杯内壁(有滤 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 析液中 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没入层析液
年代:1845年
人物:梅耶(德国)
提出观点: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依据: 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
Go back
提出问题: 植物在光照下,吸收水分和CO2,释放O2的过程中, 还产生了什么物质? 作出假设: 假设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淀粉。 可能还产生了淀粉、脂肪、蛋白质……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进行实验设计,并预测实验现象: 材料及器具:有绿叶的植物、锡纸、夹子、碘液等 检测方法:淀粉遇碘呈蓝色
加入少许 二氧化硅 碳酸钙
获得提取液
色素的介绍: 提取色素 叶绿素a的分子式为C55H72O5N4Mg,叶绿素b的分子 (加入有机溶剂 式为C55H70O6N4Mg,这两种色素差别很小,叶绿素 5毫升无水乙醇 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它们在结构上的差 别,仅在于1个-CH3被1个-CHO所取代。 快速研磨)
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萨克斯 鲁宾和卡门
1864年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1937年
1955年 卡尔文
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
20世纪初期英国科学家伯莱克曼
实验: 在光照强度和温度变化的情况下 测定光合作用的强度。 结果: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产物形成有影响
1.密闭的叶室中的叶子是否进行呼吸作用? 进行 2.此法测CO2的量是瓶内二氧化碳的变化值=? 瓶内CO2的吸收量= 实际光合作用吸收量— 呼吸作用释放量

CO2 吸 收
B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C
测定光合速率 (净光合速率) 光照强度
CO2 释 A C点为光饱和点即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说明 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 放
思考:图示的所对应曲线哪点? A
O
CO2 吸 收
B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C
测定光合速率 (净光合速率) 光照强度
CO2 释 A 放
O
思考:图示的所对应曲线哪点? B
CO2 吸 收
B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C
测定光合速率 (净光合速率) 光照强度
CO2 释 A 放
1880年
恩格尔曼实验 黑 暗
4、极细光束下好氧细菌分布发生变化,说明什么? 好氧细菌聚集地方有氧气产生 说明光合作用发生离不开光照 5、全光照下下好氧细菌分布情况,说明什么? 好氧细菌聚集在叶绿体周围 说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提出问题: 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原子来自CO2 还是H2O?
实验设计:材料及器具:小球藻,放射性物质检测仪 C18O2 , H218O , CO2 , H2O
典例引领P/53 题组二
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3.(2011·江苏卷,4)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 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 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 )
记录结果
讨论
1、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 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胡萝卜素(C40H56) 叶黄素(C40H56O2) 叶绿素a (C55H72O5N4Mg) 叶绿素b (C55H70O6N4Mg)
色素含量 )决定,色素带 •色素带宽窄由( 扩散的距离主要由色素的( 溶解度 )决定
②CO2转换成(CH2O)。
鲁门和卡门的实验
该实验如何记录实验结果(自变量、因变量) 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卡尔文的实验 卡尔文实验设计思路: 用14CO2供给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 追踪检测含放射性的物质。 卡尔文检测中间产物的方法: 将反应中止在1S、5S•••等不同时间段,并 检测藻体内的含有放射性物质成分
光合过程中能量转换
能量 转换 光能→ 活跃的化学能 活跃的化学能→ 稳定的化学能
能量的 ATP [H] 载体 转换发生 的部位 基粒类囊体膜 转换发生 的阶段
糖类等 叶绿体基质 暗反应
光反应
光合作用过程
(1)短时切断CO2供应对暗反应有何影响?
(2)短时停止光照对暗反应有何影响?

③ ④

思考:光反应和暗反应靠“那些物质”建立起桥梁
ATP、[H]、ADP、Pi
光照减弱哪一反应先受到影响?暗反应会受到影响吗?
光反应先受到影响,光反应因光照减弱,合成ATP和[H] 速度减慢 暗反应因ATP和[H】供应速度减慢,暗反应合成糖类速度也减慢] 长时间缺少光照,哪一反应不能发生? 光反应和暗反应都不发生
科学家怎样证明:
①光合产物O2来自于反应物水。
年代:1648年 人物:海尔蒙特(布鲁塞尔) 提出问题: 植物生长的原料来自哪里? 预期结果: 作出假设: 植物生长的原料来自土壤。 土壤减少重量=植物增加的重量)
设计进 行实验 “纯净的雨水”
2.5千克
5年后
实验结果 土壤干重 柳 树
实验前 90.8kg 2.5kg
实验后 90.7kg 76.9kg
材料及器具:有绿叶的植物、锡纸、夹子、碘液等 年代:1864年 人物:萨克斯(德国)
光照
暗处理
碘蒸汽处理
酒精 脱色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对照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结论: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淀粉。
Go back
思考: 如何检测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 脂肪和蛋白质?
经过科学家们的实验发现,植物 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淀粉等糖类, 还有脂质等其他产物。
同位素标记法;追踪某元素或某物质的转移去向。
光合速率(强度)测定方法 ——CO2测定法 将要测定的植物的叶片,放进透光良好的密闭的 容器中进行光合作用,由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表测实验 ①请 在图中画出此温度下呼吸作用的曲线、实际光合作用C02释放量。 ②图 中B点的含义是?此光照下植物能否正常生 长? 前后容器中的 CO2变化值,即为该植物的一定叶面积在 测定时间内吸收CO2的量。由此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 单位面积吸收CO2吸收的量。
捕 获 光 能 的 色 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 (占3/4)
(C55H72O5N4Mg)
叶绿素b(黄绿色)
(C55H70O6N4Mg
类胡萝卜素 (占1/4)
胡萝卜素(橙黄色)
(C40H56)
叶黄素(黄色)
(C40H56O2) 1、春夏叶片为什么是绿色?而秋天树叶为什 么会变黄? 因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很少吸收绿光,
结果分析:

1.该实验装置中玻璃罩有什么作用?
2.A 作用?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得出结论: 植物可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污浊的空气 思考:有人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有时成功,有时失败, 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Go back
年代:1779年 设计并 进行实验:
人物:英格豪斯(荷兰)
有光照
无光照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叶绿体 蓝藻的光合作用 :类囊体薄膜(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
CO2+H2O
光能

(CH2O)+O2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目的: 色素的提取(验证色素的存在) 实验材料:新鲜的菠菜、实验仪器、其他药品 实验方法: 研磨法
研磨法提取色素实验步骤:
材料剪碎 过滤
温度对光合作用产物形成有影响
请你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 伯莱克曼的实验。
•为什么温度对光合作用有产物形成影响?
•为什么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产物形成有影响?
CO2+H2O
光合作用过程 光 (CH2O)+ O2 叶绿体
①描述光合产物O2和(CH2O) 生成过程。
②描述光合过程中的能量转换过。
A、光反应 (类囊体的薄膜上) ①水的光解: H2O ②ATP的形成: ADP + 光能 色素 光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